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碧墨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风格和篇章结构。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一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社会教育的特殊性,强调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中进行教育,这样常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幼儿四大领域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的理念,对如何实施进行了举例说明,力求保证社会教育活动持久长效的进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将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之一,揭示了幼儿教育的使命是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我们的教育不应局限于仅仅教会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住与合作。《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自创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通过社会领域学习让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规则意识。

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社会适应力;社会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规则教育;自然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幼儿的社会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是发生在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中的,而是发生在其他领域教育和实际生活活动中的。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幼儿的潜在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渗透在其他领域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这样过分强调了计划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生活环节以及其他领域教育中的教育机会的影响,容易造成社会领域教育与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的社会教育须与其他领域教育有效融合,共同作用,才能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持久长效的进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识,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还要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乐观自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学会关爱与宽容,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教育,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创造力、独立的精神。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分享的快乐,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乐于助人、细心耐心、快乐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养成遵守规则与秩序的好习惯,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比如,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生长”,孩子们在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并且要经常互相交流学习,从这项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创造收获到知识,享受到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精神,从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提高教育效益。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忙,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教师才出面帮忙。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尝试的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的脑筋动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语言教育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分不开的。儿童在掌握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语言与周围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的言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适应他人的行为调节,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语言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习惯、行为等与社会规范逐渐接近并相吻合。

选择恰当的内容,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就可以在语言教育中自然的融入社会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文明的社会行为、良好的个性品质、体验丰富的社会文化、增强社会交往的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谦让;《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热心肠的笨笨熊》告诉大家要像笨笨熊一样帮助别人得到快乐,《两只小猪大嗓门》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要遵守秩序,这些语言活动中渗透着礼仪教育、个性品格教育,让孩子在浅显易懂的活动中懂得了道理,达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与态度,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适宜的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比如小班歌曲《爸爸妈妈去上班》,贴近幼儿入园生活实际的歌词让经历着与家人分离焦虑的幼儿们有所安慰,他们虽然想爸爸和妈妈,但是“我不哭,也不闹”的歌词让他们勇敢,让他们学会用良好的情绪面对成长与独立。比如歌曲《来收拾》就用歌词:“来收拾、来收拾,我也来收拾。收一收玩具(垃圾),家里变得真干净!”带动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整理、收拾的活动中去,慢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摆放的习惯。歌表演活动《找朋友》中,幼儿通过互动找朋友的尝试,学习与人交往的礼貌并感受友好交往的乐趣,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习惯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我不上你的当》《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些儿歌里,幼儿边听边做游戏,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学会了自我保护,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教师还要在音乐课上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让课堂既不失音乐性,又非常自然地在歌声中学到了正确的遵纪守法的行为。

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工活动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凭借幼儿的发挥与想象,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责任感、自信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件复杂的手工作品,做起来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从开始到结束,做到有始有终。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细致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背后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是一次责任感的累积。孩子的自信心在小小的成功中也得到了提升,处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难题都能从容应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借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品质,手工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更加勇于探索。一块布、一张纸、一片树叶、一团毛线、一把蔬菜都可以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一把玉米须可能就是一个老爷爷形象的大胡子,几个小小的西红柿可能就是一群小小的瓢虫。

幼儿的良好品质在幼儿的一生中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应努力让幼儿的良好品质在手工活动的带动下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让孩子在积极、有利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总之,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教育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教育部2001年7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教育部2012年9月。

[3]幼儿社会教育》[m]李焕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但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c.身心发展开始晚、速度慢且达到的水平低d.身心发展开始早但达到的水平低。

a.枪、刀、拳击袋、锤子。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c.它比较科学化和标准化。

d.它能够通过一问一答来获得所要得到的信息。

23.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a.经典条件反射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24.行为矫正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正强化法。

b.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活动小组、非固定活动小组d.配对关系、非固定活动小组。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30.何谓“多动症”?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31.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33.结合学前特殊儿童的实际,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形成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9分)。

35.联系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请从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前超常儿童采取有效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a.脑瘫儿童c.病弱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认定为视觉障碍?()..。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畅度异常?()...a.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

5.下面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特征的描述是()。

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

7.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交流能力培养的任务分解过程不包括()...9.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属于()。

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c.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b.稳定性。

d.变通性b.创造性思维。

d.注意力b.心理治疗。

d.环境控制治疗b.身因论d.多因素论13.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观点支持的是()。

15.“头脑风暴法”主要有助于发展儿童的()。

b.加速学习d.内容新颖化b.智力。

d.领导能力。

17.《瑞文推理测验》主要用于鉴别儿童的()。

a.前者是不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a.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境。

b.行为主义学派d.人道主义思想。

19.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动机上的区别是()。

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d.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20.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当今语言矫治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趋势?()。

中。教师采用的是()a.消退法c.隔离法。

这指的是()a.现场模仿c.电视模仿a.分组教学形式c.个别辅导的形式。

a.设立专门的个别辅导教室。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特点。

d.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b.代币制。

d.塑造法b.个别化指导原则d.可行性原则b.操作性强化物d.拥有性强化物22.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看画册、过生日、郊游等属于()。

23.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并把其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之24.“让幼儿一方面观察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参与活动,实施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25.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

31.什么是艺术型超常儿童?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论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治疗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

33.试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34.试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应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对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实施早期干预。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c.其教育和训练主要由教师来进行a.语言发展c.思维发展。

10.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是()a.发声异常c.语言发展异常。

a.一般的口吃是正常心理现象。

b.其脑瘫发生在儿童出生时。

a.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24.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a.间歇强化。

b.正强化b.智力落后儿童d.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b.过度保护。

d.婴幼儿和少年时期b.语言发展异常儿童d.智力落后儿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哮喘儿童的发病特征。

2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方法?

30.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31.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33.如何诊断与矫治儿童的构音异常?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以某一多动症儿童为例,说明设计对某一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b.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b.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b.视网膜脱离。

d.辐射性眼外伤b.一级重听d.一级聋。

d.期望值偏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

12.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14.下列属于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的是()a.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若干癖好。

d.有若干癖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欲极强。

a.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c.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

b.独立学习项目d.加强班。

b.作业能力与交往能力d.机械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d.治疗者不必要迅速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

b.行为塑造法d.代币制。

d.一般发展目标、个别发展目标、集体活动目标。

29.简述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内容。

31.简述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新的观念背景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的含义。

33.试论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孤独症儿童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

34.结合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

35.结合实际,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几个基础理论的游戏治疗观点。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三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长(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二、特殊教育大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众多的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正常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相比,大约85%的残疾儿童未接受过学前教育,使得他们的发展受到影响。当代儿童发展和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特殊儿童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早期为特殊儿童提供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将有利于改变这些儿童原有的不利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普遍设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全面开展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因此,切实可行的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特殊儿童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安置形态和课程组织方案,向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与正常儿童相互交往中从事学习和获得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

三、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

从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和前景看,必然要走向一体化教育。近年提出的全纳教育理念,其政治主张是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共同学习,体现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其对教育的意义是提供整合的环境,从而不仅使社区内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同时受益,还能更有效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园所效率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成本效用。

全纳教育对我国一些地区正在推行的社区教育有所启示。社区教育可实现教育的目的、效果与条件途径的统一,对于突破幼教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的互动,普教与特教一体化有着积极意义。社区教育的实施还有益于将社区内各部门如文教、民政、妇联、保健等协调联系起来,整合多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认为,对于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当然,这方面的改革道路仍很艰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是要建立起面向每个儿童及家庭的早期教育与养护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服务网络,在妇幼保健、科学喂养、医疗矫治、发展监控、早期教育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从而融合保教,使每个儿童的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部在全国“九五”幼教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城市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要求。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又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认真执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这两份文件与前面提到的九部委关于“发展特教事业的意见”的精神是一致的。社区教育有了国家政策的依据和指导,加之多方努力与协作配合,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使社区内包括残障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受益。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6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有效的教育策略可以使学前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环境渗透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为这些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潜在因素,开发这些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譬如,创设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的场所,让这些儿童在娃娃家活动中能主动地走进生活,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多重感官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些儿童的多重感官活动来进行学习,让这些儿童通过视觉——味觉—触摸感觉等多重感官来接受信息,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譬如,生活活动——认识西瓜,就是在“找找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视觉,触摸觉来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形状和颜色。在“吃吃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味觉来尝尝西瓜,知道西瓜里有红瓤和黑籽,籽不能吃。最后在“画画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动动手,画一画。通过找一一吃——画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西瓜的认识。

(三)师生融合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意发挥这些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融洽协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譬如,美工活动——大红花,就是师生一起参与在游戏“撕纸块”,“贴纸块”的活动中,共同贴大红花。这些儿童在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中,动手能力增强了。最后在“送红花”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分别把大红花送给与自己共同制作大红花的教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四)亲子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创设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这些儿童看到父母与自己一起活动,十分高兴,学习能力增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感情增进,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譬如,音乐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表演中,我们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生找妈妈跳舞的过程中,一个平时感情比较冷漠的脑瘫腿残儿童居然在音乐声中,在情感的呼唤下,与其他儿童一样拖着残疾的双腿一颠一颠扑向自己的妈妈,母子相抱的情景使在场的教师、家长拍手称好激动不已。

(五)组合游戏教学法学前特殊教育应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在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在组合游戏中,由浅人深地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这些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能力。譬如,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教师把“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分解在组合游戏中进行教学,在游戏“大皮球”中,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在游戏“过小河”中,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最后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中,练习双脚井拢行进跳。即练习了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又对这些儿童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吃青蛙。通过组合游戏老师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了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学习也就掌握得非常牢固。

(六)模拟情境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创设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情境,在模拟的实作环境中,这些儿童学习兴趣增强,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本领。譬如,在礼貌教学“客人来了”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娃娃家角落里进行,施教老师与一位学生学做主人,助教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学做客人。客人来了施教老师示范“请进”,“请坐”,“倒茶”,“送水”等动作,让做主人的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动作,这些儿童学得很像样,兴趣十足,居然像个小主人。通过模拟情境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一)坚持“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智力水平低下,动作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学前特殊教育是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的早期干预,因此教材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这些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自然环境,从而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校学前特殊教育注重学前特殊儿童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的研究,探索这些儿童纵向发展轨迹,从而形成了一套个案研究的体系,建立了这些儿童的个人档案。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这些儿童家庭结构,家族史,以及个体成长发育的情况,包括生理缺陷和行为问题。学生现状初测表:一开学就对这些儿童进行“社会成熟度量表”测量,“儿童发展性量表”测试,了解这些儿童的缺陷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和程度。学生发展情况随笔记录:在一日生活中及时地、真实地记下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找准“最近发展区”,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训练,及时进行阶段评估、反思、调整。

(三)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应与康复训练紧密相连,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补偿这些儿童的缺陷,对这些儿童进行分类、分组、分层教育与训练,以达到教育与康复的统一性,协调性。譬如,对脑瘫腿残儿童进行走路的训练,单一的走路训练是枯糙无味的,在游戏“走小路”,“找圆形”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参与训练兴趣高,训练效果相应也比较好。

(四)坚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在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中,应采用综合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譬如,常识活动,认识皮球的教学就是在综合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在找玩具的过程中整体认识皮球。美工游戏“我喜欢的皮球”,让学生在画皮球的过程中认识皮球的形状。

(五)坚持“学前一体化教育”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要坚持普特相融合的教育方法,让这些儿童有计划地定期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参与角色游戏,在伙伴教育的作用下,改善智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娃娃家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烧饭、做菜的样子,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又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结构游戏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搭汽车、扫“手枪的本领,也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在活动中这些儿童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四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五

幼儿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社会生活系统共同建构的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幼儿社会化的两个基本要素。目前,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幼儿缺乏社会交往活动,社会生活系统中各种教育因素的价值观相互消解。幼儿社会教育不仅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要考虑儿童所处的社会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社会交往生活,同时主动寻求、建构社区关系,争取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教育是教师最感困惑的领域:教什么?怎么教?幼儿园课程的所有领域都发挥着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人的功能,社会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使儿童内化社会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社会情感和态度,而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是在社会交往生活中形成并实现个体生成的。这样,教什么及怎样教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答案:通过幼儿社会交往活动内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得出这一答案只是问题探索的开始,因为我们一旦顺此路径操作,还会面临一系列与这一目标及实现过程直接相关的时代的、本土的问题。因此,从本土化的视角分析幼儿成长所需的关系状态、幼儿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状态及幼儿所处社会系统中各种教育力量的关系状态,给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摆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幼儿园社会教育何所能与何所不能。

人与一般生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未特定化或非专门化。婴儿初生时是软弱而不能自助的,必须依赖成人的照料,而且个体早期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儿童期。但正是由于人在先天自然本能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人才能从自然生存链条中凸现出来,通过后天的创造弥补先天的不足。这种补偿人的生物性不足的活动就构成了人的文化,文化是人的第二自然。个体一出生就进入一个文化世界,与他人产生关系依赖,从母婴依恋到亲子关系,再到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幼儿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交往关系不断丰富。这种交流的需要是原始的和基本的人性特点,是生存的需要。有了这种因交往本能而产生的亲子互动、同伴互动的关系依赖,幼儿才能维持生存,获得社会情绪和情感,掌握社会的习俗、规范和必要的知识技能,生成识别环境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发展社会性并以个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解除存在状态上的不足,实现人的社会性本质及文化生成。因此,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化阶段,亲子关系、师幼关系、伙伴关系等关系依赖是这一阶段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然而,人只能在他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真实背景是幼儿所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生活。马克思依据人(类)的发展过程,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形态划分为“群体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个性联合体”三个阶段。〔1〕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只有通过群体依赖关系才能维持生存,这时社会处于“群体依赖”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交换活动的丰富,人通过对物的依赖,从群体依赖的关系中解放出来,在形成自主人格的同时又走向了人本质的物化,这时社会处于“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个体独立性”阶段。虽然人对物的依赖造成人的片面发展,但这是人迈向自由、自觉、自为的存在状态,即社会进入“自由个性联合体”阶段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人的发展形态已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以“物的依赖”实现个体独立性的阶段。市场经济一方面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使个体逐步走出“群体依赖”的生存阶段,走向“个体独立性”的历史时代;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实质上要以“物的依赖”为前提去实现人的独立性。因此,人们在生存实践中的意义追寻指向“人―物”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相互保持着一种独立状态下的距离、自主状态下的排他和利益多元化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生存压力甚至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在独生子女背景下,虽然幼儿在家庭中成为过度的感情投资对象,但大多表现为成人单向的情感宣泄和幼儿被控制状态下的依附,表现为对幼儿物质享受的满足,表现为为未来作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亲子之间情感的、精神的交流较少。因此,今天的幼儿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的关系状态,成人独立的生活状态剥夺了幼儿的交往生活,幼儿仅仅在狭隘的亲子交往中成长,缺乏同伴交往,更谈不上参与社区交往生活。

个体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当今社会发展形态处于以“物的依赖”为前提的个体独立性阶段,幼儿发展所必需的关系依赖已失去了自在的文化生态,但个体发展应当经历的生活形态理应得到保障。因此,创设幼儿成长所需的人际环境和交往生活已迫在眉睫。基于此,幼儿园如何利用特有的人际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交往环境,弥补儿童交往生活的缺失,这是当下幼儿社会教育应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

理想的幼儿社会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使幼儿社会生活系统内各种教育影响因素,如家庭、社区、幼儿园及大众传媒等形成教育合力,应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有助于幼儿将社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而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以上各种教育因素在对幼儿进行规范要求和价值观念指导时出现了分歧并导致相互消解,特别是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力远不及家庭中以整个社会文化为背景的真实的社会生活。

首先,对幼儿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家庭、邻里、幼儿园等微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幼儿所处的这个微系统内并没有形成儿童教育观念的一致性。社区的概念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的,“是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3〕社区具有地域、社群、组织、文化等基本要素,居民在环境卫生、服务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但是,当前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程度低,人与人之间、各组织机构之间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社区仅仅是一个行政的、空间的术语,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场所。即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社区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也有了一些文化设施,但大多是基于成人需要的,如茶社、棋牌室;或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消费场所,如儿童乐园。在成人本位文化强旺的背景下,社区对幼儿发展、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不够,社区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将幼儿作为一个强劲的消费群体。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地位不高。社区中缺乏对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规范的认同,更无法消除成人不良行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所依赖的社区既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社区文化,也不能主动对教育起到支持作用或与幼儿园协同教育幼儿。在笔者看来,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来说,当前社区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那些有限的支持。

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效果上也存在着相互消解的现象。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在道德和行为方面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伦理本位”的萎缩和“知识本位”的强旺导致人格教育的缺失,这些都消解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教育内容,生活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在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数家长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利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合作及利他意识的培养。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过程的教育内化于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极富实效。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依据优化和净化现实社会环境的理想,从利他和利群的立场出发创设教育情景,因为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不仅实现着个体的社会化,还通过个体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但幼儿园教育大多基于口头规训和行为训练,难以被儿童内化于心理结构中。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事倍功半。

社会价值标准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缺乏沟通容易导致家庭、幼儿园和整个社区本应共同维护的社会权威形象的丧失。在幼儿生活系统中各种教育力量相互消解的情况下,幼儿园怎样发挥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如何寻求制度和组织的支持?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怎样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在家园联系工作中存在哪些值得反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深入思考。

幼儿社会教育在面对幼儿园内外诸多不利因素时应当抓住问题的根本,即上文提出的两个矛盾,越过幼儿园内口头灌输和行为训练,走向幼儿社会交往生活的自主建构。幼儿园应积极有效地与家庭、社区沟通,建构共同的价值观。

首先,必须重视幼儿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目前一些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因素及儿童真实的社会生活重视不够,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立足于解剖的、微观的视角,致力于依据心理学维度分解目标和设计情景训练,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这种训练的结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行为之间难以保持一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两者之间的折衷或者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4〕幼儿社会性发展既“包括外显的行为模式,也包括内隐的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不仅受制于个体的心理特点,而且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5〕不能因循口头灌输和行为训练的陈规,要变革幼儿社会教育中的交往内容和关系状态,重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幼儿创造自主交往的机会,寻求幼儿了解社区生活的途径,补偿幼儿交往活动的匮乏。不能以确定的认知教育控制幼儿的大部分生活,剥夺幼儿自主的交往建构机会。只要基于幼儿社会交往生活,就必然会考虑社会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幼儿的交往生活必然是在社会生活系统中展开的。这种基于幼儿自主的社会建构的教育不仅是幼儿社会教育变革的方向,而且是整个幼儿教育变革的方向。此外,要争取在社区内为幼儿交往活动创设环境和场所。如联合居委会、物业管理中心,在居住区内聘请离退休人员或与民营儿童教育机构合作成立社区幼儿活动机构,创设幼儿游戏和交往环境。

其次,建构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确已经处于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但不可否认人类共同拥有的引导人类前进并经过历史进程确认的那些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些共同的价值追求无疑是儿童社会化的中心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些本应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却被物欲及功利蒙蔽了,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必须使之重建。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来说,只有从能迈出的步伐开始迈步。第一,建立真正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家园之间急需就幼儿的社会教育加强价值观的沟通。〔6〕如进行父母价值观的调查,了解父母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期望;幼儿园向家长发放有关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手册并对家长进行辅导,组织家长进行价值观讨论,建构共同的价值观;和家长一起探讨父母在哪些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指导父母控制的负面影响及生活情景中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第二,幼儿园主动寻求、建构各种社区关系。幼儿园不仅仅把社区看成是可资利用的物质场所,还应积极争取各方以一种合作与承诺的精神达成教育观念的一致。可与其他社会组织,如妇联、团委、关工委、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协同参与幼儿社会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提高公众对幼儿社会教育的认识。

当代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不确定,幼儿的社会教育关涉整个社会,又需要整个社会关注,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更多元化的群体。单纯通过幼儿园而没有整个社会的系统协作,幼儿社会教育是很难走出困境的。而当下,幼儿与社会生活并没有发生有机的联系,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作出努力,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72.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1.

〔3〕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4.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任钟印,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六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小学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学前教育是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开端,是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因儿童的特殊性显得更为重要,除了要达到普通儿童学前教育的要求之外还要弥补特殊儿童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因此本文将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建议。

一、引言。

世纪之后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普通的学前教育。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要抓紧发展特殊教育。因此,需要明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更好发展。

第一,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尽管近二十多年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仍旧有相当多的特殊儿童享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暂且以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只有将近10%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特殊儿童是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在身体、心智方面有些差距,但是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却相差甚大。发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那么到义务教育阶段就更难与普通儿童进行竞争,无法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现阶段,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在他们小时候弥补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

第二,减轻家庭负担。特殊儿童因其身体或心智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差距而显得特殊,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分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特殊儿童的身体缺陷的矫正和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家庭为了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四处求医以致于家财散尽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就可以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以分担家庭的压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同样能够使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的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给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供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特殊儿童健康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三,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担负着启蒙认知的作用,是孩子主观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是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时期,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越早就能越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康复,对一些存在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在幼稚园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远远比在家中父母教导的要好。学前教育的早期干预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在心理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和老师都提供公平教育的平台,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残疾而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从小将他们平等的放在一起学习玩耍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心态的养成。学前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让孩子逐渐培养对社会各界的认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以培养交际交往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健康心态。特殊孩童和身患残疾的人群在有相当大数量,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了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一样公平公正的享受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改变社会中一些观念狭隘的人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的现象,让人们明白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是一样的,对待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歧视和为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养成道德、礼仪、传统习俗等文化素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文化养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在存在的难度,与普通的学前教育相比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之前笔者已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家庭、社会、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给予特殊儿童所需的照顾。让他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特殊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2]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c版,2011。

[3]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

作者:石崇霞单位:永吉县实验幼儿园。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七

成成上幼儿园了,每天都哭。小朋友们一个月内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只有他仍然还在哭。当然也有不哭的时候,不哭的时候成成就不停地拍手。成成依恋班上的一个老师。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在一边拍手,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坐在老师旁边形影不离,连老师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老师走到哪里,成成就跟到哪里。后来,幼儿园的人都习惯了,见到这个老师旁边没有成成,都会问:“怎么你儿子没有跟来呀?”

幼儿园对于成成来说,是陌生的环境。特殊儿童对于陌生环境的反应首先是因安全感的缺失而产生的紧张。由于离开了妈妈的保护,对于独立要面对的一切,孩子木知所措。,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每天不停地哭泣。班上老师成了妈妈的祷身。因此,对于准备入园的特殊儿童来说,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这种思想准备包括对环境的熟悉和对老师的适应。事先带领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有小区内熟悉的孩子一起入园就更好了。对于老师的适应就是需要老师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保护,保护他们的安全感,以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他们,像成成的老师一样,给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现在成成已经上幼儿园一年了,像变了一个人。老师也换了,上课的时候他不再坐在老师的旁边听课,而是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户外活动的时候,主动和小朋友一起拍球、眺绳、做操,已经找不到成成过去的影子。虽然成成仍然还有成成的特点,但是他已经和班里的小朋友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特殊儿童是可以适应普通环境的,关键是要给他们时间与机会,宽容地对待他们与信任他们。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八

一名岁小儿,误将家人装在可乐瓶里的机油当成饮料喝下,被紧急送往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因抢救及时,患儿没有发生生命危险。这是该院一周来抢救的多例误服毒物小jl之一,因有毒物质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为此该院专家特别提醒家长注意,要加强对小儿的看护,不要将毒物放在孩子看得见、触摸得到的部位,以免因误服造成孩子的生命损失。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做好误服毒物后的措施?

发现学前儿童误吃了有毒的东西,或乱吃了药片、药水等,要立即催吐、洗胃,以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

(1)洗胃的方法:只要病儿未处于昏迷状态,要耐心给学前儿童讲清道理,取得合作。可先让病儿喝些清水,再采用机械剌激的方法催吐。令儿童张大嘴,用筷子、匙柄或手指,轻轻剌激他的嗓子眼(咽弓和咽后壁),引起呕吐。反复喝水、催吐,直至吐出的全为清水,表明洗胃已较彻底了。

(2)兼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洗胃剂现场急救除可用清水洗胃以外,当遇到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毒物,为保护食道、胃的粘膜,可使用面糊、蛋清、豆浆、牛奶等,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粘膜。

若误将腆酒作止咳药服用了,可用米汤洗胃。米汤中的淀粉与腆发生化学变化,可达到解毒的目的。催吐后,吐出像蓝墨水一样的东西。然后反复喝米汤再催吐,直到米汤不变颜色为止。

(3)若吃进毒物已过个小时,毒物进入肠道,洗胃就没有用了。或病儿己昏迷,应速送医院处理。

(4)在急救的同时,要收集病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儿童口袋内的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进一步解毒、治疗提供依据。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九

(1)家长对孩子的压力。面对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家长认为知识就是财富,没有知识就没有同别人竞争的力量和底气。所以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逼迫其努力学习,不能有一丝松懈。家长们的观点并不是完全错误,但是他们这种极端的做法并不可取,一味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期望,在无形之中给教育者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学校对孩子们的管理要求越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2)幼儿园本身的压力。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第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开发孩子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对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快乐学习、积极创造、健康生活,为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一些幼儿园不能对孩子的学习做出准确定位,他们认为开展小学化的教育,提前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小学教师省心,还可以让家长满意,于是这些幼儿园就开始违背教育规律,提前为孩子们灌输一些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幼儿园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一些家长的要求,于是纷纷把孩子送到这种幼儿园中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没有开展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园生源减少甚至面临倒闭风险。鉴于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为了生存,也相继开展小学化的幼儿教育。

(3)来自小学的压力。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但是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工作者们就开始把教育工作向小学教育靠拢。但是小学教学却没有考虑孩子的入学前状况,不能主动实现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衔接。大部分学校在招收新生时仅仅考虑孩子的读写算能力,认为读写算能力强的孩子素质较高。受到这些方面影响,家长们就失去正确的评判标准,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们识字算数才是正规的教育,而那些带孩子做游戏的幼儿园就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

(1)重视社会舆论引导,渗透科学幼教理念。社会舆论对于一些天才儿童的鼓吹和推崇,使得家长对孩子施以更加盲目的训练方式,只要孩子能获得“天才”称号,家长们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所以家长们对幼儿学前教育更加重视。然而这样的舆论引导,严重影响我国引导学前教育防止小学化倾向的执行能力。科学的学前幼儿教育很难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同,研究成果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因此就不能发挥其指导性作用。因此,应通过多渠道纠正舆论宣传导向,尽快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清楚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这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2)小学与幼儿园双向对接,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只有科学地解决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好幼儿教育方向,进而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想解决好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政府必须要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不能仅仅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而是要同时对它们进行优化。社会上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就希望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

因此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国家出台完善的幼小衔接制度:首先,每一所小学都应坚持免考试入学制度,并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要求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合理规范小学招生流程,坚决反对围绕小学生招生过程中展开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一系列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其次,低年级小学的课程要与幼儿教育的课程有机衔接,实施“零起点”教育,即把刚入学的孩子当作“零基础”的孩子对待,严格地按照要求,从最基本知识开始安排教学。

(3)严管学前辅导市场,构建学前教育质量监督体系。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很多民办的学前教育学校在逐渐兴起,它们游离于公办幼儿园之外,虽然它们满足了大众对幼儿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但是与公办幼儿园比较起来,它们却是游离于国家教育政策之外的一种盈利性机构。目前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兴起,国家对这些教育机构缺少相应的政策管理,导致这些机构鱼龙混杂。为了满足家长们的要求,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就想方设法地向幼儿传授一些不适合幼儿学习的知识,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受家长们的欢迎。一些幼儿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规模上都达不到要求,例如他们仅仅有一间教室和一些简陋的桌椅,所用的教材也都是分科教材,大多数都是从小学课本中摘抄出来的一些内容。

事实上随着政府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整治力度逐渐加强,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课本和辅导资料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近年来社会上以“幼小衔接”为由头的各类学前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幼儿园的替代品,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反而让孩子在大班或者中班开始转学,开始在民办学前班里学习。短期内,学前班是无法被全面禁止的,只有加强幼儿辅导市场的监督和监管,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

4结语。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小学化误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何正确定位学前教育,避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成为当下学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要从其根本原因入手,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有效措施,方能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而引导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一

“观念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反叛,开启了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植根于日常社会生活,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将艺术与现实生活隔离。美国社会学家s。拉什认为,人类文化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再到“去分化”的“三段论”的过程。该“三段论”大致也是西方艺术发展演变的逻辑。西方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经历了一个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艺术与艺术之间逐渐分化的过程。特别是艺术发展到现代,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感召下,审美经验完全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分离出来,成了一个独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精神世界。为了追求所谓的“纯净性”,各门艺术内部也逐渐分化,努力寻找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如绘画找到了不同于雕塑的平面性。艺术沿着自律化的方向发展,必然导致艺术上的形式主义,观念艺术打破了这种人为的分类与分化。装置艺术将生活中的报纸、图片进行拼贴,将生活中的现成品进行任意的装配——这是绘画?是雕塑?还有偶发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冲出了美术馆、画廊,走向了大街、垃圾场、洗手间。这,是生活?是艺术?观念艺术打破了艺术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掀起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观念艺术就是通过这种“去分化”的策略,让艺术回到生活中来、回到大众中来,从而让艺术获得真正的自由。观念艺术通过挪移、借用、戏仿,把原先不属于自己体裁的种种方法和技巧挪移借用过来,恰恰是对现代主义追求艺术类型纯粹性、自律性的反动。当然,让艺术回到生活中来,不是回到前现代艺术那种对生活的模仿,而是让生活直接变成艺术。“后现代主义溢出了艺术的容器。它抹杀了艺术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无须加以区分)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事件’和‘环境’、‘街道’和‘背景’,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存在的适当场所。”生活中的每种事物,或者事物的组合都能不经意地成为艺术,生活中的任何一件材料都有独特的品质,它们都可以在观念的赋予下成为艺术。观念艺术打破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超越了传统的精英艺术与现代自律艺术观念。

二、观念艺术突破了艺术表现“美”的藩篱。

观念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审美形态。古典艺术认为,艺术表现的形态是“美”,艺术就是要表现和谐、典雅,表现理想美;西方现代艺术将形式作为艺术的内容,追求“为艺术而艺术”;而属于后现代范畴的观念艺术,追求艺术的“非物质化”,关注的是观念本身。哈罗德·罗森伯格指出了这种变化:“对审美的扬弃意味着艺术对象被‘作品’的概念所代替,或像人们‘概念艺术’中所见到的那样,艺术对象已被‘传闻’所代替。”“艺术服务于思想,而不仅仅是服务于视觉”。杜尚强调艺术家的思想比他所运作的物质材料更重要: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满足视网膜愉悦”的实物——绘画和雕塑,视觉样式、形式与美都不重要。从杜尚开始艺术就不再只是让我们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技巧了。杜尚意在突破艺术中的唯美主义,开创出一种任艺术家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艺术形式。在杜尚看来,绘画自库尔贝以来,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绘画仅仅以视觉的满足来取代思想。一件艺术品并不只是给人看的,而更重要的也是一件让人思考的东西。丹托明确告诉我们:在这个“新时代”中,美已从高级艺术中消失,美既不属于艺术的本质,也不属于艺术的定义。“从某个角度上看,当代是一个无序的信息的时期,一个完美的审美之上的状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每次出现在艺术刊物上都免不了受到解构主义的窃笑……一位作家声称,如果我画性和暴力,反倒没什么,但就是不允许画任何唯美的事物……变化了的时代潮流带给美的只有轻蔑,就像遭人遗弃的中年妇女。”他还认为,“这种发现(即某种东西可以成为好的艺术品,而不需要是美的)是20世纪艺术哲学所作的最伟大的概念澄清之一,尽管它完全是由艺术家发现的。”自古以来,艺术家的价值就是创造美,并与人的视觉、心灵形成和谐共鸣,从而产生美感。但杜尚认为美并不存在,艺术和艺术家也没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他告诉人们,普通物品与艺术品没什么区别,都是人类的观照对象,所谓审美价值不过是某种成见而已。“艺术作品不应该就是美本身,因为它是死的;既无欢乐,也无忧伤,既不鲜明,也不晦涩;它献出圣光四射的蛋糕或者在大气中挺胸奔跑后洒下的汗水,来取悦或虐待人们。从客观上讲,一部作品决不能通过命令手段迫使人们觉得它是美的。”既然形式没有美丑好坏之分,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来创作。观念艺术打破传统美丑的界限,超越了把艺术框限在“美”的范围的局限性。

三、观念艺术对传统“架上”艺术的超越。

观念艺术将艺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解放了出来,排除传统艺术的技艺性与造型性,打破了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早在杜尚,他就用他的艺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把艺术限制在一幅画或一个雕塑中是非常狭隘的。只有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范畴中解脱出来,艺术才能走向自由。为此,杜尚把机器的形象和机械的描绘手段引进绘画,尽可能地把画画得不像传统的绘画。后来他干脆完全放弃技艺型的绘画,直接把生活中的现成品用来作为艺术品,目的就是取消传统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取消传统艺术的审美趣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西方画家纷纷放弃绘画艺术创作,企图在其他领域寻求出路。“波普艺术”、“激浪派”(fluxes)、“贫困艺术”(artpovera)、“事件艺术”(event)等,所有这些运动和流派的实验,最终都突破了艺术的传统界限。这些艺术派别不仅取消画面形象,色彩结构的传统因素,而且也取消了绘画本身。因此美国雕塑家贾德宣布绘画已经死亡,理论界也发出“艺术已经终结”的惊呼。西方学者伍德(paulwood)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做了这样的总结:“这些不同的活动在整个文化中处于各种不同位置上,能把它们统一起来的唯有:它们都不同于现代主义绘画雕塑对手段在意的做法,以及它们都共同强调观念的做法。”“杜尚主张艺术可以在绘画或雕塑传统的‘手工制作’的手段之外存在,并且可以把艺术趣味置之度外。他的论点是,艺术有赖于艺术家的意图更甚于他双手创造的东西,以及他对美的感觉。观念和意义优越于造型的形式,就如同思想优越于感觉经验一般。”超现实主义理论家安德·布吕东将其解释为,“艺术家通过‘选择’(choice),把一些工业产品提到了艺术的高度。”艺术家选择的过程就是观念表达的过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观念表达的方式就是在这种思想启发下产生的。“装置”应该说是与绘画的平面方式、三度空间的雕塑方式并称的第三种方式。所不同的是,前两者是用一种质材通过手艺来完成艺术构思,以塑造形体为目的,而“装置”则舍弃造型而主要通过对现成物品的选择、组织、加工来表达某种观念或某种感受。艺术的实体消失了,形式消失了,便转移到艺术的“意会”上,颇似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形)”的境界。“在装置艺术中形式和空间的美感不再被追问,只有物体的变异和非物质化的观念。指称符号和指称物消失了,被引向了一个完全具有客观性、物理性的事实存在和它的功能性意义。”以观念为根本的装置艺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可批量生产的东西,不再需要经过艺术家之手创作,经由艺术家概念的植入行为成为艺术品。从艺术创作方式的角度看,具有观念性的装置艺术所使用的空间、物体、媒材和身体,其原始的意义即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意味着,如何把握对象的原始意义与向艺术转换的可能性,并让这些对象在新的语境中得以新生,但又不失去与生活中的原始意义的联系,从而使作品能在内部产生艺术力量,又能在与接受者的交流中产生艺术效果。“装置艺术的挪用并不仅仅是一种美学上的陌生化手段,挪用本身即是目的,这种目的也不简单的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日常生活的纪念碑,而是旨在通过对物本身的转换而唤起被它包围的现代人的鲜活本性。”另外,装置艺术还弥合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的本质差异,消解了再现、表现的区别。行为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身体或行为为媒介来表达某种观念,行为艺术“被认为是观念主义的成就,是过程艺术和观念主义基本因素的结合,它把艺术内化在画家的躯体内,而人体则被用来当作形式过程的材料”。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和日常行为划清界限,使之超越日常意义。行为艺术所言的“行为”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反常”的,正常行为的陌生化和反常行为的'意识化是行为艺术产生意义的基础,而意义的肤浅与深刻则取决于行为和社会环境、制度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又成为观念艺术发展的新的实验媒介。影像与观念艺术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像以成品形式进入当代艺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视觉资源和媒介技术手段为当代艺术家所借鉴和挪用,成为绘画、录像、装置等艺术样式的图像来源或技术与视觉的结构因素。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中所有的形式都可以用,没有哪个形式更高贵些,所有的形式都有权利、有平等的机会参入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造。”观念艺术家似乎教导我们:传统是以“诗意”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是用“观念”的眼光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呈现,也不是移情式的情感的呈现,而是一种观念的呈现,决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不是取决于形式或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是人的看法和环境。艺术的价值在于观念,有观念,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艺术家是通过意义进行工作,而非形状、颜色或材质。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艺术品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呈现了某种观念,衡量一个艺术家价值的标准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对观念追问和思考的深度。观念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成了各种忽略形式的艺术总称。观念艺术在当今的发展似乎是在印证黑格尔的预言:“艺术的哲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近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在用哲学的方式去认识艺术究竟是什么。”观念艺术取消或超越了传统艺术注重情感表达的审美趣味,将艺术引向观念的表达,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功能。

四、结语。

综合上述,观念艺术是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反思,开启了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将艺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解放了出来,排除传统艺术的技艺性与造型性,打破了艺术与生活、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强化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观念艺术突破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学追求,强调艺术的观念本身,并将观念的表达与当下现实生存状态相联系。观念艺术超越了传统艺术观念,也深刻地影响到当代艺术教育观念,艺术随时代在发展,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当然,观念艺术是在颠覆传统艺术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必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应以观念艺术与传统艺术互补的观念来发展开拓当代艺术教育观念。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二

某某幼儿园幼儿排队下楼准备做早操,突然,大班某一幼儿芊芊推倒了另一幼儿齐齐,致使齐齐从二楼楼梯滚下,当场并未出现明显外伤。但齐齐惊吓过度,呼吸和心脏暂停。

问题:假定您是该幼儿园的教师,您将如何对齐齐采取口对口吹起法和挤压心脏法?

答:齐齐为大班幼儿,呼吸、心跳同时停止,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需同时进行。可每吹一口气,做心脏挤压4~5次。为了避免吹气和挤压互相干扰,吹气时,挤压的动作暂停。

吹气方法:对较大的儿童: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病儿的鼻孔,用嘴贴紧病儿的嘴,向里吹气。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松病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如果病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一样。

挤压心脏:对年长儿童:救护者把右手掌放在胸骨偏下方,左手压在右手上,呈交叉式,以助右手之力,每分钟按压60~80次。

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挤压面积不可过大,以免伤及肋骨,更不能挤压左胸乳头处,该处为坚硬的肋骨,非但起不到按压心脏的效果,还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刺伤肺脏,使病情加重。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三

东东是个小书迷,在家里,她最多的活动就是看书。刚开始看书时,东东坐的还挺直,可一会儿就趴在桌子上了,身子歪歪扭扭的,有时候脸都贴到书上了。看到东东不坐好,妈妈经常过去扶一扶东东“赶紧坐直了,眼睛近视了怎么办?”可是,妈妈说一句,东东就回一句:“趴在桌上很舒服,我才不坐直呢?”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做好儿童看书的卫生?

看书时,由于眼球向下倾斜和睫状肌肉的强度收缩,影响眼内液体的循环,引起眼球充血,使眼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后壁,造成眼轴前后伸长,长期近距离用眼,会形成近视。

学前儿童看书时,首先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如书与眼距尺左右,最好有与水平桌面成300~40。角的书桌,使儿童头略向前倾,视线与书本的夹角接近直角图,避免影像不清和颈部肌肉疲劳。看书时坐姿要端正,脊柱正直,头不过于前倾,不耸肩,不歪头,前胸距桌缘大约一拳,将大腿放平,足着地,使身体的重心稳妥地落在坐骨和椅靠背的支撑点范围内,以减轻维持坐姿的肌肉疲劳。

看书的光线必须从左上方来,以免产生阻影。光线要求分布均匀,不眩目。人工照明的桌面照度要求达到150勒克斯。

看书的时间不能太长学前儿童每次约1o~20分钟为宜,看书后要养成到户外活动和远眺的习惯。

要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看书的姿势和方法,不在直射光线及昏暗光线下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不躺着看书。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2017年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五

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基本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解决唱不准音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柯尔文手势的特点概述。

1.柯尔文手势的特点。

“柯尔文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约翰柯尔文(johncurwen,1816-1880)首创,它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2.柯尔文手势的动作细则。

柯尔文手势利用从腰腹部到头顶这样一个跨度,将八度音阶合理安排,其具体动作如下图所示。

三、柯尔文手势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于柯尔文手势的运用,首先应体现在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高和对应手势的练习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1.即兴单音练习。

教师可以即兴做出一些单音的手势,学生则看着手势演唱出该音,如do音:即教师在钢琴上弹出该音后,学生边唱,边作出do的手势并放于腰部,以此类推进行其余各音的练习,或是由教师在钢琴上任意弹奏一个音,随即让学生唱出此音并做出相应的手势,这些都需要学生“眼疾嘴快”。

2.音阶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手势辅助练习,提示学生把音唱得连贯,不能因为做手势就把音乐感觉破坏了,在适当的时候更要注意换气。除此之外,教师还能运用柯达伊手势对“跑调”的学生进行提示。

3.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

具体步骤如下:教师伴随着手势即兴慢唱旋律,学生在教师歌唱拍后模仿,即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实际上,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做接唱练习:由一部分学生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一个小节,另一部分学生则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唱下一小节,这样的轮唱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四、柯尔文手势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有人曾做过一项针对已毕业幼师专业学生的在职问卷调查,证实柯达伊教学法与柯尔文手势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57.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柯达伊教学法适用于幼儿音乐课教学,而关于柯达伊教学法与普通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方面的比较中,前者更以56.6%优势取胜,获得广泛青睐。

五、小结。

柯尔文手势不仅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同时也更易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操作,这种教学手段简便易行、生动有趣,是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各个年龄阶层的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内心听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惠敏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幼师专业视唱教学中“柯尔文手势”的妙用[j].音乐大观,2013(10).

[2]胡文娜.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3]邱金玉.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论文,2014.

[4]潘晶晶.浅谈“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ol],2014.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网络工程实验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经历或者感受的主观认识和体验的总结,它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思考和成长。每一次经历都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改进的方向

    最优工地的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个经历中的感受和领悟的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深入浅出,字字珠玑,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和参考。关于“工地之心得体会”的主题,我将以五段式

    实用五一劳动节班会主持稿(通用23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相信我们会共同度过一个充满意义和思考的时刻。以下是一些主持人的常用套路和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收获。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把

    优秀我的大学我的梦演讲稿(案例14篇)

    在演讲稿范文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排比叙述或直接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呈现观点和论证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的技巧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优质是幼儿园课程培训心得(通用21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机会。培训心得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随着制度的改革以及教

    最优做最好的自己演讲稿(案例17篇)

    演讲稿范文应该注意遵循一定的时间限制,即在规定时间内充分表达观点和思想,不超时也不过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它们的主题涉及了人生、工作

    2023年采购员出差总结报告(模板12篇)

    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风险,如价格波动、供应中断等情况的处理。这是一些针对特定行业或产品类型的采购建议和注意事项,供参考。我从20__年进入公司,至今已有五年公

    热门药师的述职报告(通用19篇)

    述职报告是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书面材料。请大家关注以下的述职报告范文,相信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热门人像摄影课心得(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实用幼儿园开学典礼邀请通知范文(24篇)

    开学典礼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以下这些关于开学典礼的实用指南。在众多描写四月的诗句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两句:四月,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