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温柔雨

写读后感时,可以借鉴前人的见解和观点,但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独立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一

《孔子如来》这本书,阐发了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传递了文化的涵养和力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孔子如来》这本书。在这本书众多文章中,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逆向而行”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懂得放松,不和别人比但求超越自己的曾点和目标远大的子路、踏实苦干的冉求、小心翼翼的公西华,都表明自己的观点后,曾点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还记得我刚升初中的时候,生活过的又忙又乱,每天吃饭,上楼梯都需要看着表。觉得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枯燥极了。每天只要一提起作业,心情就会变得沉重起来。但是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懂得了逆向而行,渐渐地学会了放松,学会发现生活的片刻美好,不必把自己绷得太紧。

人就像一根琴弦,如果绷的'太紧,迟早会断开的。我们要学会适当的放松,有时你放轻松的去面对这个世界时,也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对你微笑。

我们要像捡拾金币一样把来到眼前手边的喜悦收集起来。照亮并且温暖自己,哪怕只有短短的几秒的快乐,也是洒进心里的阳光,可遇而不可求,给人生算小账的时候,总是算负分,永远不记得像花草一样开在路边的喜悦,永远不记得日子里像清水一样的安好。不记得流转于身边的温暖情谊。

就这样,我学会了自我调节,放松自己,让自己每天都能有一个好心情,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希望大家在负担很重的时候,懂得淡定、放松、超脱。其实放松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有的时候逆向而行,淡定,从容,你就会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孔子如来》读后感五有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参观鲁桓公庙,看到庙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倾斜地放着。孔子就问管庙的人:“这是什么东西啊?”管庙的人告诉孔子:“这是宥坐器。”

何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国君座位右边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听听孔子怎么说:

“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里面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是端正的;装满的时候,它就倾覆了。”

说完,孔子转身对他的弟子们说:“现在我们就试验一下。”实验的结果果然如孔子所说,当水满了,这个东西一下就倒了,水全泼洒出来。

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心啊,万物都是这样:自满一定倾覆,骄傲一定倒台。”

子路懵懂,问孔子:“老师,我们如何才能让人生完满而又不倾覆呢?”

损,就是减损。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还真的找不出一个东西,可以保障我们的幸福完满。但是,假如我们没有了一些东西,我们还真的就会幸福。比如,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的竞争之念,种种人生的得失之忧,这些东西没有了,心灵平静,那可能真是幸福。

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二

昨晚携全家去看了场电影《孔子》,离场时已经23点了,看到还有很多年轻人在等候入场。在看电影之前,我问女儿,你知道孔子吗?她说:知道,可又不知道。孔子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个圣人,但却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电影,家国天下,短短2小时,一个20xx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电影也将孔子所通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再现,一气呵成,感谢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视剧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胡玫,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爱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电影是非常的难拍,弄得不好,难免说教,孔子是个圣人,但同时也是个普通人,他是圣人,巍峨耸立,为万世师表,但在观看电影之前最担心的是电影流于说教,幸好导演的功力加上几位大牌明星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影尽可能的'逾越了此类古装片的“台词槛”,既未戏说,又轻松诙谐。

电影所选取的一些故事单元也比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进而代国相;夹谷会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叛将陷都,镇定自若,救大厦之将倾;堕三都,三桓掣肘,功亏一篑。比射艺夺兵符,守周礼以身作则,机智辩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弹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冉有性格各异……,影片中有东周诸侯争霸的宏大战争场面,也有子见南子时说的“爱德如爱色”的观众笑声,让我们有幸对两千年前的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国,或许也只有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对君夫人的离去心中不禁惋叹,也客观上调节了下半场故事的节奏。

孔子最初的形象是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批林批孔运动中铺天盖地的孔老二漫画,小时候连环画中的孔老二如“丧家之犬”到处周游列国。电影在下半场表现孔子十几年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虽然狼狈,却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始终不渝追求、坚持、宣扬信念的精神,这也是电影比较感人的地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看完影片后评论到:“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失败者。这个世界不应该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不是说谁成功了,我们就去颂扬他,我们颂扬一个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我活着的时候没有胜利我不要紧,我相信我的思想在以后会穿越宇宙会让后人感动。”

孔子在70岁的时候才回到故乡鲁国。开始整理文献,言传身教,他一生培养了3000弟子,更深深地影响了20xx多年中华的思想和文化,从这点说孔子是个成功者。

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一点孔子的思想。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三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人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事故,我们会有上述情绪的发泄,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追求实现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调和,天下万物就能生育成长。

“随遇而安”是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穷,行乎贫穷;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据他所处在的地位和环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额外的要求和行为。当你富贵时,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会,用诸于社会。当你贫穷时,也不能挺而走险,做非法害人的事。当你处在未开发的部落时,就要入乡随俗。当你处于患难的境地时,要泰然忍受患难。这样的君子,没有人会生活的不自我满足和快乐。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没有教养、涵养。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有教无类,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四

孔子说:“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

从生物科学这个角度来解释,中人以上:万物之灵的人;中人:一般的动的人;中人以下:禽兽不如的人。

抠心自问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请自己多花时间认真检讨,改过自新。

放眼看社会禽兽不如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原因?是人们价值观念扭曲,市场导向错误等等,谋财害命比比皆是,人祸不断。

总而言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全中国,全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我才明白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从前种种譬如今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今天给自己一个新的出发点――对得起未来的自己。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五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最终成了万世师表。一本《论语》,道出了哲理,他的思想,让人们信仰,他成了后世之人开口闭口的“子曰”,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并不幸福,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而更悲伤的是,孔子十七岁时,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世了。孔子少年时期的艰难困苦,磨练了他坚韧的品格。在少年时期的谋生过程中,他学会了“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且在母亲的引导下,孔子刻苦学习,俨然成为了“小六艺”方面的专家。然而孔子却不以此谋生,因为他有更高的眼光。他认为,应该提倡“大学之道”和“君子儒”。什么是“大学”呢?孔子曾经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孔子说的这段话,诠释了“大学之道”:不为了就业和谋生而学习,这就是“君子儒”。而和“君子儒”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儒”,即学习某一专业并以此谋生,又叫“专业儒”。“大学之道”不为就业,不为谋生,而是为了成人,成为君子,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国家谋幸福,更为了天下谋幸福。

不知不觉中,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天命”指的是上天的旨意。是否真的有天命?可以认为有,也可以认为没有。我个人认为,天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生在中国,在怎样的家庭里成长,有怎样的父母,怎样的兄弟姐妹,这就是天命。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做到知天命。知天命,包含着三层含义:认识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知天命,能给予我们百折不挠地向着远方前进的精神力量。人就是天命。

孔子的三千学生,个个精明能干,其中之一的子夏所说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为了复旦的校训。孔子的著作《论语》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

用作者的一句话结尾:从此,孔子,不再仅仅属于春秋时代,他属于千秋万代!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六

初读孔子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平常而偏狭的道德说教者。后来读《论语》,觉得他是乱世中清醒的智者,是饱含人生智慧的思想导师。再后来读井上靖的《孔子》,在经历了一个由“圣”到“凡”又由“凡”到“圣”的过程后,孔子的形象终于立体起来dd一个生逢乱世、颠沛流离却不甘沉沦、孜孜以求的志士,一个宽厚博爱、推己及人、体恤民瘼、有教无类的仁人,一个集过去思想之大成,创立儒学并泽及后世的学者,一个面对乱世却保持着淡然心境的冷静的灵魂,一个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的多情人。

我读《孔子》,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的力量,耳边回响着孔子对乱世发出的地动山摇般的呐喊。尽管井上先生只是淡淡地、不加修饰地把孔子的风貌与学说勾勒出来,却让我从时间的缝隙中似乎窥见了孔子波澜壮阔的生涯,那些淡然的心境和凝重的感叹,那些明慧的达观和温和的嘲讽。还有更深切的,几欲将我埋葬其中的执着和爱。

孔子认为自己生活的春秋时代是天下无道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渐积达到了“臣弑其君者有之,子杀其父者有之”的历史灾难的深渊;而他心向往之的则是尧舜之理想化的、有道的黄金时代,他的理想是要使现实政治回到过去时代的那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轨道上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至梦不到他敬仰追慕的圣人周公,便为之感伤不已。

为此,他不得不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刻意行动而“放逐”自我,一生穷途奔波并屡遭劫难。大司寇只不过是倏忽昙花一现而已,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漂泊中有蒙难匡蒲、彷徨与卫的经历,也有伐树于宋、绝粮陈蔡的遭遇,但孔子依然坚定执着,不改其道。“知其不可”是孔子对现实的明察、对人生的彻悟;“为之”则是孔子对现实的负责、对人生的热诚。孔子相信治理乱世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所以尽管随时都有艰难险阻,但也不能因之而懈怠退缩。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但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必须坚持对理想的固执的态度。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成事,却可以成人。我想起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西绪福斯把石头推上山顶,又滚下来,如此反复,永无休止。也许更多的人会把西绪福斯的这种无功之劳看作人生苦役,然而,加缪却认为这种行动本身已隐藏着人生幸福。诚如鲁迅所说,在体育竞赛中那跑在最后却坚持始终的,正是人类的脊梁。

孔子与隐者不同。隐者是“无为”,而孔子是“为而无所求”。隐者以逃避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的反抗,而孔子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以改良社会的行动诠释自己的立场,绝不轻视任何微小的努力。在居蔡游楚期间与隐者的遭遇中,无论是讥讽与奚落,还是同情的忠告,都未能使孔子放弃自己的理想;而为了理想他选择的是流放自己的命运。这既是身体意义上的四处奔波,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学道不倦、乐以忘忧。知天命使得孔子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就是平静安然地接受那必然到来的最后结果,而不是耿耿于怀,患得患失。他闭上了专注世俗功利的眼睛,从而获得了坦荡快乐的人生。在孔子的一生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屡遭陷害和磨难。对此,孔子也曾产生过困惑和苦恼,但从来都不会绝望,而是看作天命对自己的考验,因此他仰首对天、坚忍痛苦。即使是在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以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始终坚信“天下归仁”的至境必将到来,微小努力的积累会产生人类社会光辉的明天。

孔子立志救世,但终其一生,他却仅仅只有四、五年的时间是在政治舞台的中心,其他的时间则最多仅仅只是一个政治舞台的“边缘人”。尽管孔子充满“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的自信,洋溢着“天生德于予”与“文不在兹乎”的历史使命感,也的确既具高远的理想亦具超常的政治才能,但却只能是有德而无位,这是孔子的悲剧。然而孔子却建立了一个阔大的精神境界,创立了一套与现实抗衡的学说,视富贵若浮云,过着一种无忧无惧、坦荡荡乐陶陶的生活,把悲剧变成了正剧。

孔子爱人,因此把“仁”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只是一种人与人彼此间痛痒相关、息息相通的心情,孔子安人,是为了让全人类过幸福生活所必须的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孔子把“仁”区分为“大仁”和“小仁”:“小仁”是平民在生活中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大仁”则是教导政治家要拯救千千万万不幸的人民,企望一个凤鸟自由翱翔的升平的天地。而无论是“大仁”还是“小仁”,其核心都是对人类的爱。从始至终,孔子考虑的都是关于人的一切dd人的幸福或者不幸。在孔子看来,即使生活在乱世,每个人也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至少构筑一个“爱”的环境,让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人都觉得生命是有价值的,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以达到各得其所,各安其处的安顺和乐之境。

孔子强调个体人格的修养,这是让人受用自己生命价值的学说,人自己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他的精神本身的质量。因此,不息地充实自己,追求自我完善,以内在的质量屹立于人世,才能有种自满、自足的感觉,才能有一份博大包容的心境,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但是,孔子的学说,决不止于独善其身的心性修养,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兼善天下、造福人群。这是孔子真正伟大的地方。爱人就是把自身一己的人道修养推广开来,在每一个人身上加以实现,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提高和升华,把人类从痛苦、不幸、矛盾和灾难的相克中拯救出来。他之所以对齐桓公主持缔结的葵丘盟约赞赏不已,是因为盟约使得黄河之水没有一次用于战争,也就使得千千万万无辜百姓免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孔子日日苦心焦虑、努力弘扬自己的主张,就是为着社会上遭受不幸的人越来越少,确保人起码的幸福。

孔子是爱人的,他以一个圣哲的胸怀表现出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珍惜,只要看见遭遇不幸者,就会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当他从朝廷回来得知马棚失火时,便急切问人而不是马,其对人类生命的关切溢于言表。而孔子最慎重的三件事dd“斋、乱、疾”,无一不与生命息息相关。正因为孔子的博爱,使其人格具有一种巨大的使人倾慕的力量。

孔子的人性爱是孔子最大的魅力。《孔子》的主人公蔫姜因为其宽阔的胸襟而一辈子离不开他。而孔子叱责子路、照拂颜回、不理子贡,其实都是孔子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孔子师徒相交情真意笃,言谈笑语坦荡无忌,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相濡以道而生死不悔。而这一切皆是以老师的人性爱作支撑的。

王国维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孔子即是如此,他对人类的永恒的爱是因为其人是一多情人。惟其能喜能怒、能哀能乐,故其七情备;惟其七情备,故足为万世师表。《孔子》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孔子,一个作为“人”的孔子。他的思想是深刻的、丰富的,他的经历是坎坷的、复杂的,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染指他的灵魂,他永远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他的言行是自然由其德性的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其道理也并不酸腐偏激,只是随之自然,合乎人情。他爱乐,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对于美的事物竟有如此敏锐而深刻的会心。他是诗人,在他那深厚博大的心灵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迷人的诗意。郭沫若说,我们所见的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他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到极度dd在深度如在广度。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这是孔子,这是孔子的魅力。他爱人,他有着人情的温暖,他时刻想的是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把济世化民看作天赋的使命,怀才不遇而不慷慨悲歌,尽管他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刻意行动演出的一幕幕剧,没能真正打动他的同时代人,但他依然做一个称职的演员,即使是悲剧也演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是为我读《孔子》之后的一些感想。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七

这几天,我读了《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八

悄悄地,经典诵读之风刮遍校园。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我结识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学堂》为我们呈现了孔子上课时的情景。在他的课堂上,不会有人抄袭,也不会有人作弊,他们都发挥着自己的真实水平,因为孔子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知也”。相比较这样真实的学习,不由得令曾经的我感到汗颜:

那是五年级时的一次数学单元检测,顺利地解答完大半张考卷后,一只“拦路虎”把我难住了。任凭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到解题方法。于是,一个声音在我左耳边说:“到学习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窃知识是不对的!”另一个声音马上在右耳边反对。

“可不瞄的话,这次就与高分失之交臂了。不达标多倒霉呀!”一个声音很为难。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该得的。要是瞄了,你会失去更多的!”另一个声音很坚决。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视……”

两个声音激烈地斗争了好久,最终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我还是选择当了一回“长颈鹿”。

事后,我向妈妈进行了坦白,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看你这么坦诚,相信你一定知错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装懂,明白吗?”

从那以后,考试时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我知道在学习上弄虚作假,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学堂》让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讲理、礼让、谦虚;《孔子学堂》让我更端正自己该持有的学习态度;《孔子学堂》让我更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孔子学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会开创起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九

时间过得真够快的,转眼间三月份已过了一多半了,古人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前者我感受过了,但琴艺书法我是半丝不会的,所以我用读书充实这段时光。在这段时间,我阅读了《孔子》这部书。虽然只是粗度,但这已让我受益不少,相信古人所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个原因吧。下面我简略介绍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为儒释道三家,而佛教的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中国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孔子》这部书主要是阐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孔子》一书讲到了仁的概念,孝的含义,礼的作用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现实。而我所说的仅仅是孔子对人在不同年龄段该做的不同事情与不同心态的划分。当然《孔子》一书博大精深,区区千字必是言之不尽,所以我只选择了其中一部分述说。

由于本次阅读略显仓促,且文言文字言简意深,我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孔子》一书,不过经过多次阅读,我相信我会更好的理解它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

大家好,我是6号张文怡,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读《孔子的故事》有感,《孔子的故事》讲述的是孔子的一生所经历的事。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会见。这里面讲的是:孔子是个虚心好学、非常上进的人。他非常崇拜老子,经常向老子请教学习。老子教了孔子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很多的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你都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庭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等等等等。孔子也是按老子说的那样做的。从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孔子的虚心好学。

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时候就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去问老师,为何我们不能做到呢?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样,好学上进,不懂就要问!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一

孔子,每当看到这两个字眼,我心中总会涌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人民称为孔圣人,万世师表,即使到如今这发达的时代,孔子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他的话语仍令我们受益匪浅。《孔子的故事》让我两次深刻地领会到孔子的思想。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在62岁时已带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险,但却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却未因此而退缩,仍是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安贫乐道”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之间,他宁可承受贫穷的生活也不会放弃道义,他的高尚品德依旧深深打动首我们。然而孔子也并非完全不求富贵,只求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生之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任何知识都十分有兴趣,因此他博学多才。孔子不仅勤奋好学还十分谦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帮别人改正错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这都是孔子做人的准责,而我们做为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也应学习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学会待人善良,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引领我从一个幼稚的孩童成为一个明理的学生。孔子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二

孔子对教学的热恋,让我无限的感动;孔子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孔圣人的境界,但我会从孔圣人哪儿得到教育,得到激励,走好教学之路的每一步。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20xx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必须依靠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不断有所收获。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是说当有人向孔子提问题时,他并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提问者,而是从问者的疑难处出发,从正反两面展开反诘,弄清问题的性质与内容,然后使提问者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孔子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学习者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活动,体现着对个体的发现与尊重,强化了个体的自我主体精神和价值意识,增强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人生实现的期待。因此,我们当教师的,要向孔子学当老师。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三

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的人,肯定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孔子发出深深的感叹,深深地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圣人”,也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是因为他能够谦虚好学。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也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的一生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孔子进入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进行的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要问,这就是礼啊!”有些人就报着这样的心态,去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这些人取得了好成绩时,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增长知识的机会。孔子的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使我这个与他相隔两千五百年的女孩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我觉得我还远远做的不够,我这个人有自以为是,每当取得了好成绩的是时候,我就会沾沾自喜,当听到同学的阵阵赞赏之后,我整个人就像施了魔法似的,整个人飘飘欲仙,导致我在考试中因藐视试卷的难度而成绩下滑了,从孔老夫子的'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学到的一点东西,那就是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永远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孔子的谦虚好学将成为我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伟大的作家安徒生曾经说过:“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再前进一步。”安徒生、孔子等一些伟人总是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自满,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谦虚好学。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四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孔子拜师》。文章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岁时已经远近闻名了,但是他还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拜老子为师,他谦虚好学,每天不离老师左右。

离老子左右,有不懂的问题就会问他,真是不耻下问。

和孔子相比,我还相距甚远呢!每次练小提琴时,妈妈都会给我指出毛病,我也会注意,但是每当练完一遍我就会坐下来休息,妈妈经常提醒我,可我总是不在意,总觉得自己已经练得挺好的了。现在想想,其实我还差得远着呢!

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练快板和小提琴,虽然很累,但我不肯放弃每一项特长,因为这两项特长我都很喜欢,以后我会努力把它们都练好。在生活中,我也能做到不耻下问。读课外书的时候,我有不懂的词就会问妈妈,妈妈也会耐心地给我解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习孔子,做一个谦虚勤奋的人。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能把握好时机,那么你就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海中勇往直前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五

孔子周游列国,大概从55岁开始,68岁时结束游历,共用了13年时间。然后,孔子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讲学着书,7年后,即孔子73岁时,与世长辞。

那么,在孔子长期的游历生涯中,有过开心的经历,也有过凶险的遭遇;有时被人欢迎,有时被人追杀,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可以说,孔子在游历中失去过很多,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未变。这种坚持,最终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无不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代价。比如,明时的徐霞客,长年在外游历时,也遇到过强盗,并与之发生过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为游历途中会遇上坏人而停止游历;假如这样的话,我们今天或许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记》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并要把这条路走到底、走出光明来,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压力与煎熬。倘若你坚持住了,就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坚持不住,中途放弃了,或许对你来说,一时可以轻松下来,但你在年老时,必会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期的种种艰辛,我想,上天应该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与你承受的艰辛成正比。如果你连这些艰辛都不能够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样的辉煌交给你,又怎能放心交给你?一个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现有金钱数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视化的物质,而应该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别人承受不住,你能够承受住,那么,你一定会出人头地,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在这过程中,努力地在你的梦想征程上前仆后继。孔子能,你也能,一定!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六

有幸读了《孔子传记》,让我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中华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谐社会的象征。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业绩是: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脉;整理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他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对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持续两千余年而不灭的伟大先哲之一。因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坚韧的人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抱、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堪称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这世事变幻无常,变革与创新并存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际关系。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说,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理,向往和谐社会的象征。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要,为孔子加上一个又一个神圣的光环,把他抬到吓人的高位;后世的一些理学家又不断地附会甚至扭曲他的学说,把他神化为高高在上、面目严峻的儒家教主。但从《论语》等早期文献中,我们看到的孔子,却是一个宽厚仁爱的长者,一个雍容大度的君子,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师,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先生。

——他是哲人,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决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只知玄思默想的象牙塔中人。

——他是圣人,却是来自民间,由长期实践而博学多能,由平凡而超凡入圣,决非那种天生神圣、远离尘世的怪异角色。

——他是伟人,却是在教书育人、反思历史、传播文化的漫长经历中成就了空前的伟业,决非那种平民大众无法理解,只能顶礼膜拜的大人物。

这样的孔子,洋溢着人间气息,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的广博学识和伟大成就,后人固然难以企及,却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可以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他的言行举止,已经跨越千年历史,还将继续跨越时代,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让后人效法、学习,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中逐步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文明水平。

不管历代统治者曾经给他多少头衔,我们记住的孔子,就是万世师表!

想想孔子的修己安民,为政者可以深长思之。

想想孔子的诲人不倦,为师者可以反躬自省。

想想孔子的见利思义,为商者可以扪心自问……。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人间孔子”。他的形象,既是庄重祥和的,又是和善可亲的。这样的形象,既是历史人物孔子精神气质的外化,又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代表。他将随时激励我们,伴随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看完了孔子传记,让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学者,一个教师,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正直社会活动家。承认这些并不会让孔子的思想趋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学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统的整理了周朝以来朝廷与民间的礼制文化精华的学者,是中国历史开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师作为一个伟大的职业区分于“神职”或者“官职”,这一点西方的耶稣等人皆没有做到,因为他们不是学者,而是神职或者官职。他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正直”与“仁爱”这些文明社会构成的基础思想系统化的人。

最热孔子论孝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七

《孔子家语》基本上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的古代传说汇集,与《礼记》中的某些材料相同,《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七卷”,颜师古表示怀疑,注云:“非今所有《家语》”。宋人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中说:“《家语》四十四篇,虽孔安国撰次,按后序,实孔氏诸弟子旧所集录,与《论语》《孝经》并时,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都集录,名曰《孔子家语》。”又说:“《家语》汉初已流布人间,又经孔安国撰定。”

但后代学者对其真伪却产生了怀疑,认为是王肃的伪作。有的出版社就认定:该书系三国时王肃书目及《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小戴礼记》等书资料集合而成。王肃伪造此书,意在为《圣证论》提供根据以攻击郑玄之学。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云:“《家语》只是王肃编古录杂记。其书虽多疵,却非肃所作。”指出王肃有所依傍,并非凭空伪作。

到了清代中叶,孙志祖作《家语疏证》,范家相作《家语证伪》,逐篇逐章寻出作伪依据,并指出其割裂改窜的痕迹,似乎《孔子家语》是伪书这一桩公案就此判定了。顾颉刚对清人王柏所言“今之《家语》……意王肃杂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之绪余,混乱精粗,割裂前后,织而成之,托以安国之名”十分赞同,认为“绝对正确”,并说:“故今之《家语》,大部分为编辑,小部分是创作。”又说:“《孔子家语》不但是一部伪书,而且是一部杂凑书。”实际的情况是,王肃获得了一个早期的本子,然后为了迎合他与对手的论辩,加入了自己的阐释。即便如此,《孔子家语》的编纂要追溯到更古老的传统。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竹简6000余枚,内容有《诗经》、《苍颉篇》等佚籍,都是现存最早的古本,同时出土的木牍文书中,许多语句在今本《孔子家语》中可以见到。李学勤据此认为:“早在汉初确已有《家语》的原型,《史记》世家、列传很可能参考过此书。刘向编集《说苑》,也收录了其中文字。王肃作解的今本《家语》,大约就是在简本的基础上经过几次扩充编纂形成的。”生也根据阜阳汉墓木牍和《说苑》简的材料讨论了《家语》的真伪及成书年代,结论为:

(1)从汉初就流传着一批记录孔子及门弟子言行和诸国故事的简书,这批简书应当就是后来编纂《孔子家语》、《说苑》、《新序》等书的基本素材。

(2)从汉文帝时汝阴侯墓简牍所见专记孔子言行的篇章,可以看到汉初孔子学说的发展与传播。《家语》的编纂,正是儒术发达以及孔子受到重视的产物,旧说孔安国编纂《家语》并作序,应当是可信的。

(3)长期以来,今本《家语》被认为是王肃伪作,细审各家所举“罪证”,按现在所知道的古籍编纂与整理的知识加以考察,证据并不充分。

关于《家语》在流传过程中,有亡佚、改易、增益等各种情形,皆属传世古籍所遭遇的普遍问题,不能据此论定其为伪书。这样就澄清了过去以为《孔子家语》是王肃作伪的说法,对于研究西汉初年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阜阳双古堆和定县八角廊汉简与今本比较,一简一繁,说明今本在竹简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广补辑,这是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常有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增广补辑部分将其视为伪作,也就是说,不能因其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否定《孔子家语》一书本身的价值。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买了一批战国楚竹书,其中《孔子诗论》中有孔子对《诗·召南·甘棠》的解说,将之与《孔子家语》相比较,两者基本接近,因此朱渊清确信:“《孔子诗论》是孔门弟子所记孔子《诗》说,《孔子家语》则很可能就是在《孔子诗论》之类原始本子的基础上钞撮编成。”

孔安国,西汉鲁人,字子国,孔忠次子,孔子十一代孙。生卒年月不详。西汉经学家。安国少学《诗》于申培,受《尚书》于伏生,学识渊博,擅长经学。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据传,汉鲁恭王刘馀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较今天《尚书》多16篇,安国将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并为之作“传”,成为“尚书古文学”的开创者。今传《尚书孔氏传》,一称《孔安国尚书传》,明清学者定为后人伪托。《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古文,也曾向他请教。后世尊其为先儒。

既然是“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都集录,名曰《孔子家语》”,那么,为了追寻孔夫子的足迹,了解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体会他那万世师表的言行举止,感悟圣人情怀,哲人智慧,读《论语》后,《孔子家语》以也应在必读之列。

本人读《孔子家语》已经一月有余,只因文言文底子薄,知识储备也有限,悟性又差,所以迄今仍未读完。已经读过的章节,也没完全读懂。只是边读边记,有所感悟,信手涂鸦,连不成篇,自不是钻研之法。我总想,我们作为一般的精神文化的传承者,人类各种精神资源的利用者,只要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有所感悟,就达到读书的目的了。

当然,这个感悟,是今天的,如果到了明天,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也许就有了新的感悟。而且,感悟不是实证,与科学或许无缘。请各位批评者明鉴。这里所列的,是《孔子家语》的一部分,而非全书。就权当是读书卡片吧,为了今后查找方便;也权当是求学作业,恭请各位老师批改指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保安队长工作心得(案例15篇)

    工作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实用热爱祖国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9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优国庆团日活动主持词大全(15篇)

    团日活动是指共青团组织定期组织的集体活动,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团员的全面发展。团日活动通常包括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是团队建设

    最新消防队员牺牲救人心得体会(案例21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经历或活动的感悟和理解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消防队队员集训是

    精选减免书本费申请书大全(12篇)

    在大学生就业季,写一份精彩的应聘申请书能提高求职者的竞争力。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院领导、老师:听到学校学院下发的减

    最热企业停产自检报告大全(18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写报告来总结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报告范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最热格局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框架,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和深度。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学习

    优秀防疫政治心得体会及感悟(案例19篇)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对于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政治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

    最新物理电场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分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物理电场是高中物理课程中重要的内

    专业学校伙食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4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学校培训是每年开学前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