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

时间:2024-09-20 作者:GZ才子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一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主要收获。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工作思考。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作为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公司机构体制改革之后,作为一名新党员,有幸被选举为保定公司北部片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本次党建培训班的学习,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一、学思践悟,扎实党支部理论知识水平。《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思结合,层层递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训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党史、党章、十九大精神、工会工作等日常工作内容。在此之前,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是肤浅,总认为做好党员管理、活动组织和宣传报道就完全足够,但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欠缺,可以说是越学越不自信,越学越丰富,进一步消除了过去个人在党群工作实务中的一些思想误区和理解错误,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下大功夫来补强知识,刷新技能。

二、学以致用,夯实党支部基础工作。培训过程中,通过河北公司党委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兄弟单位党支部书记交流,发现我们在党支部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我们新成立的党支部,在支部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短板,诸如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党支部书记职责履行和党支部达标晋级管理、党员量化考核等方面亟待具体落实。看似繁复琐碎的基础工作,但我想只要我们运用本次培训所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这些基础工作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得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会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角色中,积极组织,认真落实,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三化三一等内容的要求,在公司党委的帮扶指导下,扎实规范基础流程,逐步夯实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三、真抓实干,充实党支部文化活动载体。党建文化活动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为党员群众相互认识、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形成友谊搭建了稳固平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引领和社会示范,培养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和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增强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供重要保障。培训过程中,相关领导为我们亲自授课,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党工团文化活动的开展、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等工作进行了讲解,让我认识到党建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统计调查事业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把聚焦数字质量,紧密联系广大队员,梳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积极的投身到党建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工团活动,形成共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吹响新时代的统计冲锋号。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主要收获。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工作思考。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二

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总书记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三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全域党建为理念,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做实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切实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选到班子队伍中,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等机制,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之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新园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产业增值空间、市场影响力和经营主体覆盖面,提升辐射力、带动力。

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逐村摸排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打好“乡情牌”“联谊牌”“政策牌”,积极引导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招引高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站,实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土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基层治理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颜值”大变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搭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奋力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四

最近,我们高中组织了一次乡村振兴党建讲座。通过听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党建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在讲座中,讲师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们指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人口老龄化、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农村振兴。

而且,讲师特别强调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他们说,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组织、领导、管理、运作等党建方面的工作,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还要实现农村干部的队伍建设。

听了这次讲座,我获得了很多心得和体会。首先,我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好地方党组织的作用。只有通过地方党组织的力量来推进各项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乡村的潜力。

其次,我认为要让农村的发展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让农村的发展更加科技化。只有经过科技的创新,农村才能够应对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

最后,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乡村振兴,为农村振兴出一份心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切实帮助到农村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乡村振兴党建讲座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注和支持的重要议题。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五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习近平总书记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三是乡村建设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建设。该村坚持一以贯之的推动实施,12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绩,成为了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我于5月19日至25日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感震憾,触及思想和灵魂深处,受益匪浅。

浙江大学是中国学府之一,而又古老的华家池校区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浙江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聆听了6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教授的智慧与风采,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安吉余村、王马社区、余杭小古城村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的特色村镇建设特点有四。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浙江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王马社区,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三是经济发展绿色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浙江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浙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基层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阿党镇乡村振兴工作,思考有四:一是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阿党镇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镇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二是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在全镇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设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美丽农村。三是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建成多元发展、示范带动的产业增收新体系。加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加强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和“一村一品”建设,深化“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分级分选、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建设。构建多元化新型经营体系。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做好清产核资、人员界定的基础上,对所有村组进行资产评估,全部成立新型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集生态观光、党史教育、休闲采摘、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公安局、处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部署要求,2021年3月18日上午,沙坪坝所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对党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开展党史教育不仅是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开展好党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是要树牢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心中有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共产党人的真心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要积极履职尽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担当意识就深深烙在每一位党员心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担当意识始终未变。学习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增强斗争意识,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屈服,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珍惜这份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党史、国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鉴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七

3月9日我参加了由第一片组组织的到宁国畲族民族乡和仙霞盘樟村“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

在畲族文化馆了解到每年要举办“三月三”传统节庆活动,通过山歌、舞蹈、婚嫁习俗、美食等形式大力弘扬畲族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盘樟村宁国特支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之中,被革命先辈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体会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的艰辛。接着全体党员面向党旗进行严肃宣誓,重温对党忠诚的誓言。

此次的活动给我的.印象是终生难忘的,畲族民族乡让我深刻感受了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国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特支纪念馆也使我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八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九

“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xx—20xx)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三农”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从“健康农业”“赶街模式”,到“未来乡村”“大搬快聚”,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将乡村建设与“两山”理念相互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财政作为政府的“钱袋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手段,财政部门必须发挥自身职责,不断健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提高财政涉农资金配置和管理效率,为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一

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本领。要学以致用,发挥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的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积极搭建平台,凝聚巾帼力量,加强思想引领,深化教育培训,力抓增收富民,团结带领城乡妇女创业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妇联组织独特作用。要最广泛地把农村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让农村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建设者、享有者、受益者,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二

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三

在为期x天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多位专家和教授的精彩授课,学习了先进村的典型做法。x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我受益匪浅,提高了认识,明确了重点,学习到了经验。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做党建工作的责任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总支是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火车头。村级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村书记。x天的学习使我深刻领悟到加强支部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和保证。

做落实政策的明白人

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实,党在农村的每一项方针政策,都涉及每家每户,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各项政策能否在村里有效落实,主要靠村两委一班人,关键是看支部书记。政策落实的好,支部在村民中就有威望;执行不好,群众就不满意,就会引发干群矛盾,工作无法开展。作为与村民天天接触的村干部,我将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习,弄通、学懂各项政策,并执行好政策,将上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乡村振兴是中央重要的战略部署,如何在农村开展乡村振兴,说到底,村干部是主要执行者。作为村书记,强村富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强村梦。近年来,xx村先后流转农业用地5323。8亩,用于发展水产、家禽、生猪养殖及休闲农业。按照“生态兴村,生态建村”的工作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与有花木管护能力的单位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与管理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管护水平,今年初,我村对原有保洁队伍进行了改革,重新优选保洁员,配置专用保洁车辆,全天候实行保洁,真正达到农村环境常态长效管护的效果。

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带领村两委成员鼓足干劲,进一步关注民评民说、重视民诉民求、解决民困民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规划,抓重点、攻难点,实事实做,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把曾钰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生活宜业的新农村!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选调生是紧密联系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厘米”,因此选调生在党的政策、产业发展和服务群众中应发挥好“磁”效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做好理论思想的传播者,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驻村选调生积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抓党建来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进一步彰显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可以碰撞出思想火花,形成无形“磁场”,发挥“磁”效应,感染更多的基层百姓。选调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品德修养、思想政治觉悟、工作业务水平、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要结合基层实际,组织开展讲座和宣传,和村民宣讲党史、国史,向基层群众传播党的政策和党的声音,输出“磁场”正能量,让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群众心里。推动基层党组织宣传、引导、发动群众,拓宽党建形式和内容,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保障基层群众权益,稳步推进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建设。

坚持做好产业振兴的引领者,让美丽乡村画卷在基层徐徐展开。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向上的`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照亮的灯塔指引方向。先进模范榜样作为中心“磁体”,可以产生无形“磁场”,吸引乡贤能人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为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助推乡村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选调生在参与乡村产业过程中,永葆激情不松懈,发挥年轻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优势,永怀积极作为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驻村选调生做好示范引领带头模范作用,为村产业发展筹谋划策,努力帮助培养一批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选调生坚持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拓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视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选调生要对乡村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和建立发展长效机制。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为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撑,推进经济薄弱村的发展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通过自身不断学习产业发展技能,不断实践总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转化为基层群众工作的业绩,为乡村振兴作出不懈努力。

坚持做好服务群众的贴心者,让人民至上在基层闪耀光芒。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乡村振兴目的是为了基层群众,选调生要积极引导村民,吸引基层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努力营造想干事、积极干事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具有释放和吸收的功能,无形的“磁力线”会把我们给“磁化”,形成团结的巨大磁场,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调生要与基层群众血肉相连,以身作则,服务群众,用正能量“磁场”感染每一位村民,为群众做好示范效应。向群众传递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引导群众积极跟着乡村振兴政策走,让乡村振兴惠民政策在群众中扎根。选调生要从农村实际、农业发展、农民需求出发,结合乡村振兴实际,讲解乡村百姓需要的乡村产业发展知识、各种乡村产业专业技能,帮助村民致富信息,使农业教学和农业技能有机结合,肩负起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农民致富的职责使命,带动基层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国家的周围。选调生要经常深入到农户,听民声、察民情,聚民心,想百姓所想,懂百姓所需,解百姓之难,切实做好关系民生的每一件事,为村民办实事暖民心。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五

近日,在省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渭华干部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设置丰富、组织安排科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现场教学。我们在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实地观摩了大荔县羌白镇畅家村等村在打造智慧产业、推动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景体验、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刻领会了渭华起义的时代价值,对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综合改革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全新的感悟和认识。现结合所学所思,谈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渭华起义的枪声虽已沉寂,但它所熔铸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先,要筑牢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最根本、最紧要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我们要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其次,要锤炼政治忠诚。历史启示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要勇于牺牲奉献。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必须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经受得起时空、环境和各种复杂条件的考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

和渭华地区一样,我们佳县也是革命老区,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全县有红色革命旧址52处,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好、开发好红色旅游,既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一是要在红色旅游体验上深入挖掘。改变单纯的图片、橱窗式的文物陈列,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漫、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还原革命生活、还原历史场景,使红色历史由静止向动态转型,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现场感,深度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尝试互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二是要在红色旅游商品上深入挖掘。以佳县为例,要结合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精心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质优价廉、设计精美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例如红色连环画、红色书籍、纪念邮票、纪念币、纪念章、伟人雕像等工艺品,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三是要在红色革命教育品牌上深入挖掘。立足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榆林市党史教育基地、榆林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榆林市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十多项品牌基础,以东方红文化纪念园和“东方红干部学院”硬件设施为依托,聘请专家团队深入挖掘“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和“与时并进”的光辉题词精神,加快完成东方红干部学院项目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东方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四是要在红色旅游项目上深入挖掘。创建纪念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主题展馆,把转战陕北历史适度聚拢、浓缩,让游客在当地就可以完整地感受某段历史的全貌。同时要加强与靖边小河村、米脂杨家沟、清涧枣林沟等红色景点的互通合作,联合打造转战陕北主题旅游线路,组团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同助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是榆林市唯一一个有深度贫困村的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8069户46402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几年的接续发力,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年示范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四个衔接:一要抓好思想衔接。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基本都放在了脱贫攻坚上,乡村振兴战略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后,在实际工作推动中还是有些滞缓,没有更多地思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如何衔接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后,要尽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统筹兼顾,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共识。二要抓好规划衔接。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对县域内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总体安排,科学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补充的新体系。三要抓好产业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承接和延续。要加强产业政策统筹,将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库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库合并管理。同时,要促进相关产业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格局。四要抓好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抓乡村振兴的衔接共进,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六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作为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公司机构体制改革之后,作为一名新党员,有幸被选举为保定公司北部片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本次党建培训班的学习,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思结合,层层递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训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党史、党章、十九大精神、工会工作等日常工作内容。在此之前,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是肤浅,总认为做好党员管理、活动组织和宣传报道就完全足够,但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欠缺,可以说是越学越不自信,越学越丰富,进一步消除了过去个人在党群工作实务中的一些思想误区和理解错误,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下大功夫来补强知识,刷新技能。

培训过程中,通过河北公司党委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兄弟单位党支部书记交流,发现我们在党支部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我们新成立的党支部,在支部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短板,诸如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党支部书记职责履行和党支部达标晋级管理、党员量化考核等方面亟待具体落实。看似繁复琐碎的基础工作,但我想只要我们运用本次培训所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这些基础工作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得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会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角色中,积极组织,认真落实,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三化三一等内容的要求,在公司党委的帮扶指导下,扎实规范基础流程,逐步夯实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党建文化活动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为党员群众相互认识、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形成友谊搭建了稳固平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引领和社会示范,培养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和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增强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供重要保障。培训过程中,相关领导为我们亲自授课,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党工团文化活动的开展、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等工作进行了讲解,让我认识到党建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统计调查事业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把聚焦数字质量,紧密联系广大队员,梳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积极的投身到党建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工团活动,形成共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吹响新时代的统计冲锋号。

2023年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七

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大舞台,党员干部是中坚。党员干部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与施行人,把自己的具体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全局中来考量,以解决和发展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己任,努力提高农村工作本领,以饱满的激情和严实的作风,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

一是要加快培养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就是要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爱农村,就是要为乡村谋振兴,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中建功立业:爱农民,就是要为农民谋幸福,把农民当亲人,多关心农民疾苦,多从农民角度研究政策、落实政策。

二是让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成为“三农”的专业素质。有情怀,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有本领,就是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自己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心理辅导室工作方案表(通用23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利用性和需求的变化,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总结的工作方案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

    最优宪法监察法心得体会(案例21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

    最热员工拓展训练方案(案例17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经过精心编写和修改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浙江海盐县。战略研讨会—宾馆中

    最新学校工作总结报告大全(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样稿,欢迎各位读者参阅。“德育为首,做人为先”是__学

    精选银行消防安全工作总结报告大全(19篇)

    安全工作总结从整体上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接下来是一些安全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工作

    最优学校不忘初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也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校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培养人才

    精选幼儿园徒步旅行总结(模板17篇)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组织文章,使之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范文范本是学习和借鉴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本学期,我们利

    实用申请预算资金的报告(案例22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传达特定主题或事件的相关信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个领域的报告范例,从而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报告写作。县财政局:我镇青

    最热月付租房合同(案例22篇)

    租房的合同和租金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租户的权益。小编整理了一些租房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在租房过程中有所帮助。乙方(承租人):________

    优秀三全育人心得体会及收获(案例23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作品,内容真实可信、观点独到,值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