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是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工作或解决问题。实施方案四: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一
答: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从主体对信息的认识层次上看,由于主体有感受力,能够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会事物运动状态及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又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与其变化的效用,因此获得的信息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信息的作用有五个方面:
1)帮助人们提高对事件的认识,减少活动的盲目性。
2)是人类社会一切有组织活动的纽带。
3)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4)是世界的第三要求与资源;。
5)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3、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经济管理管理分为哪几个屋次?
答: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目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经济管理分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也称战略管理;。
中层管理,也称战术管理;基层管理,也称事务管理。
4、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信息是管理的工具,信息是经营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5、经济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答:经济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完整和经济五个方面。信息处理及时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信息的收集、记录要及时,二是信息的加工、检索、传递要快。信息处理准确性,首先是原始数据要准确;第二是要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第三是传递要准确。信息处理适用性,包括数量适当、格式易懂、针对性强、直接可用等方面的要求。信息处理完整性,要讲经济效益,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必须建议在经济性上的基础上。
6、经济活动中一般有哪几种流?信息流起到什么作用?
答:在经济活动中,一般有物流、货币流、人员流、事务流和信息流。
信息流主要指信息的流动。信息流总是伴随着其它流而产生,并以此来调节和控制其它流的数量、方向、速度,使之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运动。其它流是单向不可逆的,信息流则要求有反馈,是双向运动的。
7、为什么说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
答:影响信息工作的两大因素是社会信息形态和企业信息意识。企业信息意识在信息需求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一个信息意识很强的企业,有可能获得其它企业所忽视的重要信息;相反,对于信息意识较弱的企业来说,即使信息即时可取,也难以认识到关键性的信息。
2、与国外交流信息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信息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工作效率和效益两个基本方面的评价。
对信息进行效率和效益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可以弥补“市场缺陷”
4、如何评价信息工作的效益?
答:对信息工作效益的评价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对于直接效益,由于比较直观,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间接效益来说,定量评价往往比较困难,因紫可以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通过信息使用者的全面调查和企业管理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得出结论。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答: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辖市一致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充分发挥作用。分目标主要包括:1)信息资源开发目标;2)信息资源利用目标;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目标。
6、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信息法是信息政策的规范化、条文化。信息法更有权威性和科学准确性,因而也能更好地调节相应的信息活动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信息法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而信息政策相对来说较笼统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不宜掌握和实际适用。
第四,信息法对于信息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有一定的制约性,信息政策不能违背法律。
二、名词解释。
一
1、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
信息减少。
3、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4、经济信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并为经济活动服务的信息。
5、经济信息系统:由经济信息源、经济数学方法、经济信息处理器、经济信息管理者、经济信息用户构成的综合体。
二
1、信息工作:指一切单位为满足生产、经营、决策与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信息活动。
2、信息工作评价:是对信息产品和价格进行衡量或对信息进行效率和效益分析,从而检测工作实际效果。
3、信息管理: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加工、排序、保存等系列工作。
4、信息安全:贮存的信息资料要妥善保管,应做到不被破坏或丢失,保证信息资料的完好、安全。
整国家信息实践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
1、信息收集:就是按信息系统所确定的要素,选取目标系统数据的过程。
2、普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的逐一、无遗漏的专门调查。
构。
4、混合标志组:是混合采用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类型的分组标志。
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
6、企业实体法:是依据企业拥有大量实际客观存在的东西,而联系这个实体的生命阶段就有各种数据。
7、企业过程再工程:是指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谋求企业当代的关键性能指标能获得巨大的提高。
四:
1、生命周期法:作为一个软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有生命周期,它是指从提出请求开始,经过调查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2、直接转换法:就是用新系统直接代替原来的旧系统,是一次性的全部取代,这中间没有过渡时间。
3、控制论:一门研究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
科学。
统、传输信息的现代通信系统、处理和再生信息的高性能计算机与高级智能系统,以及使用信息的先进控制与显示系统组成。
7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8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15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生效的时间(b)。
a、采用发信主义。
b、采用到达主义,即受信主义。
c、采用投邮主义。
d、采用实践主义。
2、双务合同中履行抗辩权包括(d)。
a、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一般抗辩权。
b、同时履行提高提高抗辩权和请求权。
c、同时履行提高抗辩权和拒绝权。
d、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3、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是(c)。
a、代位权和抗辩权。
b、代位权和请求权。
c、代位权和撤销权。
d、代位权和人身权。
4、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申请的原则是(c)。
a、形式审查。
b、实质审查。
c、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
d、形式审查兼实质审查。
5、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的保护期限为(c)。
a、b、c、d、8年。
6、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的计算,起算之日为(b)。
a、批准日b、申请日c、公告日d、使用日。
7、根据我国《专利法》以及相应司法解释,对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说法错误的是(b)。
a、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
b、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部分利润作为损害赔偿额。
c、以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赔偿额。
d、法定赔偿。
8、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经营者”是指(c)。
a、一切法人。
b、一切法人和个人。
c、从事商品经营或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人。
d、从事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9、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的罚款,额度为(c)。
a、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0、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的,向被侵害人赔偿的赔偿额为(c)。
a、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c、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的2倍。
11、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b)。
a、可以出示检查证件。
b、应当出示检查证件。
c、可以不出示检查证件。
d、在某些场合应当出示检查证件。
12、国家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参照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是(b)。
a、国家标准规定的。
b、国际先进的。
c、行业标准规定的。
d、地方标准规定的。
14、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c)。
a、普查。
b、定期检查。
c、抽查。
d、强制定期检查。
15、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制度的主要方式是(a)。
a、产品质量抽查监督。
b、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
c、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
d、产品质量监督普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合同的主要条款有(abcde)。
a、标的。
b、质量和数量。
c、价款或报酬。
d、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e、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2、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是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具有(bcd)。
a、经济性。
b、创造性。
c、实用性。
d、新颖性。
e、艺术性。
3、下列各项中,不得用作商标的是(abc)。
a、本国的国旗。
b、外国的国旗。
c、“红十字”标志。
d、国家一级保护动物e、红太阳。
4、经营者以低于资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而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abcde)。
a、销售鲜活商品。
b、处理有效期限将到的商品。
c、销售积压商品。
d、季节性降价。
e、清偿债务。
5、国家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制度包括(acde)。
a、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b、抽查检查制度。
c、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d、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e、产品标准化制度。
三、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判断1分,分析2分,计15分,不管正误都要说明理由)。
1、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期债权以致影响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对。但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2、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非职务发明。错。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的发明创造并非都属于职务发明。
3、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志专用权行为提供储存、运输、邮寄等便利条件的,也属商标侵权行为。对。
4、商业秘密是指凡不为公众所熟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错。是指人为公众所熟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都适用于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错。不包括初级农产品和不动产。但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可以适用。
四、简答题(每题4分,计20分)。
1、合同的有效要件。
答: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益;。
(4)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2、知识产权的特征。
答:
(1)客体的无形性;。
(2)地域性;。
(3)时间性。
3、商标的构成要件。
答:
(1)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
(2)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3)必须是可视性标志;。
(4)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4、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不平等竞争行为的区别。
答:它们的区别为:
(2)不平等竞争一般不是违法行为,而不正当竞争则必然是违法行为;。
(3)社会后果和法律后果不同。
5、销售者对产品质量的义务。
答: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义务有:
(1)销售者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2)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护销售产品的质量。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计40分)。
王春与王六甲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否违法?
可否请求违约金?
答:
(3)担保人对未改变的借款合同承担保证责任,但双方变更主合同,并未与担保人协商,因此对于改变后的合同不用承担保证责任。
(4)利率不合理。
(5)可以支付违约金。
答:某自行车对上海自行车公司和牡丹江自行车总厂都构成注册商标的侵权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都会构成侵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标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并可处罚款。如果损失不能计算的,以该侵权行为销售205000辆自行车所获得的利润间为计算依据。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三
企业决策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出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
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早已到来。企业规模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企业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性质上判断,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分文性和综合性;其参变量之多,活动规律之复杂,都是过去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庞大系统必然造成组织层次多,信息链长,相互影响大,难以控制,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复杂化。
在决策问题复杂化的同时,管理决策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决策客体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对整个企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成败的意义己不仅是在决策本身,还必须更多地考虑决策可能引起的企业相关联的环节,甚至社会相关联环节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决策的影响面越来越大。
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
决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必然对决策的时间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决策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认证、决策这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程序来进行了,这样必定要坐失良机。决策之后,也必定是时过境迁。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能尽早地先他人而动,尽快地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决策时,迅速地理清庞大复杂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通过科学的信息工程手段,找出其规律性,并迅速地对此进行判断,做出决策。也就是说,整个的决策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
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关联性的不断加强,决策的复杂程度越来越深。要正确的决策,单凭个别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和直觉必将使决策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现代决策要求在准确、及时和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进行,那么所有相关联的市场、产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就成为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不仅使处理信息的工作量加大,还使判断该信息的价值难易程度加大,从而使最后的决策复杂程度加大。
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少幕僚机构,但这种幕僚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则很小。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大工业生产和组织化使得决策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决策的关联性使决策变得异常复杂,决策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仅凭个别领导者的经验和胆略就能完成,它逐步向群体决策转变;同时,由于决策的技术化和知识化不断加强,不少专家、学者,甚至是企业外部的专业人事也加入到这个决策群中。为防止决策失误,决策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主观判断的成分越来越少,决策己经成为了一种主要依靠决策技术的群体决策。
总之,现代企业决策的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但不会改变或削弱,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还在加深,决策的影响面还会加大,决策时间的要求还会更短,决策包含的信息量将会有增无减,决策不仅保持着群体决策的特点,同时,决策对决策技术的依赖程度还会加大。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先进、科学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技术的支持。
二案例分析题(答案可参考导学137页)。
王经理两人属于选择性知觉,都是根据自身的背景经验及态度来看待对方的想法。
3.由于沟通障碍,杨瑞陷入困惑;如果不离开这个企业就必须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226页。
例如:
(2)调整心态,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杨瑞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周时间,她必须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王经理需要什么。
4.王经理在这个小型家族企业里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应该接受并认真考虑杨瑞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学习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素质;并从管理者的组织行动上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页。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四
请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
2、作业2——课堂讨论思考题。
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追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可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时,迫切要求改变原来的群众来信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转而以更加法制化的手段来替代。1985年与国营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同步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由调解机构、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管辖的体制;1987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确立了劳动争议一调、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基本体制;1993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1994年《劳动法》颁布之后,不仅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纳入了劳动法的法律体系,而且更具体明确地规范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处理的实体方法。应当说《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全面建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系铺平了道路。
通过几年来的司法实践,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处理解决劳动制度改革以来的大量劳动争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劳动争议的数量不断增加,争议的内容和程度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劳动争议调处体系开始出现不相匹配的节奏,而且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突出。所以进一步推进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又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文试图对作为劳动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有关改革问题,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一、关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根据现行立法,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虽然它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内部的民主,但仍无法作为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法律途径,调解结果虽目前公认具有合同的效力,对劳动关系当事人有一定的合同约束力,但却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执行力,可以说调解是法律程序外的程序。
第二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它同样存在着与形式发展不协调的因素,如行政性过强、程序规定较粗框、重要规则缺失等,这越来越让人感到完善制度、丰富处理程序的紧迫感。
第三类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的两级审判体系,对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后的大量劳动争议承受着一次再一次的重复审判工作,使处理劳动争议的审判人员疲于应付不断增加、大量积压的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从数量到受案范围都在不断变化增加,积案是目前条件下不可避免,也无法有效排解的无奈结果。
笔者认为,从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应客观地理解和看待对涉及社保争议案件定性的问题。从法体上说,涉及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关系为公法范畴,核心体现在行政法律关系上;而涉及公民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基本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属于私法范畴,核心体现在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自由处置。劳动关系从渊源上和广义上讲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关系,它虽然表现为大量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的介入,但在代表劳动法律关系主流的劳动合同关系上,平等自愿的原则是主流。社会保险关系具有从私法向公法转变的表象:首先,在传统的劳动保险体制中,国家虽然以立法确定了社保关系的强制性,但社保费用支付和享有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循环,企业在自生自灭中顽强挣扎;而实行社会统筹的新型社保关系是在打破人力资源企业所有制的前提下,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共享,彻底突破了一家一厂的框框。其次,劳动保险体制下,争议的处理虽可依靠政府的调处,但问题的消化完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社会保险制度下,政府机构以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身份介入社保费用征缴关系,并以行政权力为保障直接干预社会保险的关系,成为社会保险关系的主导者。
笔者认为在劳动法的新体系中,应将社会保险关系从普通的劳动契约关系中摘出,而转入由行政处理为主的劳动行政关系,(我认为这仍属于劳动法体系,仅仅是劳动法的特性,而非建立独立于劳动法的另外的法律部门或将其并入现有的其他法律部门,此问题容日后再论。)在现行的以平等劳动关系为主体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不再以劳动(合同)关系的附随关系受理社保争议案件。
二、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组成结构的调整问题。
目前社会普遍反应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行政特征过强,这是因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基本建立在各地劳动行政机关之下,隶属劳动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劳动争议的常任工作人员,包括许多仲裁员均来自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形成了固有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笔者认为,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体现自愿、中立、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看,淡化处理机构的行政性、突出其民间性有利于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社会威信。在组成调处机构的成份上,笔者认为应彻底改变目前以政府主管行政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引入三方性的原则,尤其是加强工会和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入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潮流,也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方法,摆脱行政体制的束缚不但不会削弱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社会功能,还会因其转向社会化而扩大社会影响,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社会化,将会吸引大量的社会精英进入劳动争议调处工作队伍,从而从阶段工作上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使裁审体制相对分离是国际潮流、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必然要求。
作业3——小论文范例。
拖欠民工工资的症结及法律思考。
众多农民工的交谈中最多一句话就是“大老板我们见不到,工程是转包的。”的确,预先垫资、层层转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众多的案例来分析,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在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出现的“猫腻”是非常多的,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活分给农民工做。这样一层层下来,一个工程可以转四五个圈。中间转手的大多是“皮包公司”,靠转包牟取暴利,出现问题就一走了之。而农民工是“工程金字塔”的最底层,一旦承包商出现资金困难或携款逃跑,最终倒霉的还是农民工。
预先垫付工程款的行为让可以垫付一定资金的工程队能揽到活,而不能垫付资金的工程队被排除。这不仅损害了工程招标平等的要求,违反建筑法规,而且发包方在工程已经或快完工的情况下仍然不给钱,恶意拖欠工程款,造成承包方无力支付民工工资。
治病先治本,要解决日益突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遏制愈演愈烈的层层转包现象,对工程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此外,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强制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订公平有效的劳务合同,让欠资遭遇不再重演。
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除了拖欠方违法乱纪外,农民工求职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希望能给广大农民工提防四大用工陷阱。
首先是合同陷阱,很多农民工在被雇用时没有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为防后患,农民工必须要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写明工程名称、发包单位、工资结算日期、支付方式等。其次是转包陷阱,如果打工者承建的工程是被人转包过一手、二手,甚至是三手的,那就要特别小心。老板的资产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都要清楚,以防工资无处索要。再次是时效陷阱,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时效只有两年,而老板拖欠工资常采取的一招就“拖”,打工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最后是证据陷阱,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工资,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好是劳动合同、工资单、欠条、人证等一应俱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c
)。
a.1802年。
b.1900年。
c.1919年。
b
)。
a.《劳动法典》。
b.《苏俄劳动法典》。
c.《劳动立法纲要》。
d.《劳动法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1日。
4、未成年工是指某一年龄段的劳动者,下列劳动者属于未成年工的年龄段是(。
a
)。
a.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
d.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
)。
a.20%。
b.25%。
c.50%。
d.100%。
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标准是(。
d
)。
a.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b.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d.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7、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d
)。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c.对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8、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
a.
)颁布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d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10、我国《劳动法》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a
)。
a.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
b.调解解决。
c.由仲裁机构仲裁决。
d.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
cde。
)。
a.联合国有关劳动立法的文件。
b.有关双边或多边协议。
c.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d.国际劳工公约。
e.国际劳工建议书。
2、以下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bcde。
)。
a.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
b.电脑公司与该公司某程序员之间因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
c.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e.某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的技术员与兼职单位之间的关系。
3、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包括(。
abde。
)。
a.东方歌舞团。
b.河北吴桥杂技团。
c.北京某广告设计公司。
d.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
e.某特种工艺厂。
4、劳动合同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bcde)。
a.工作内容。
b.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c.试用期。
d.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
e.培训。
5、以下不应包含在最低工资中的是(。
cde。
)。
a.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b.企业发放的奖金。
c.延长工时间的工资报酬。
d.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e.依法享有的劳动保险金。
6、女职工生育的下列费用,应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是(。
abce。
)。
a.检查费。
b.接生费。
c.手术费。
d.营养费。
e.药费。
7、目前,世界各国筹集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方式是(。
abcde。
)。
a.由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
b.由雇主和国家双方负担。
c.由雇员和国家双方负担。
d.由国家、雇员和雇主三方负担。
e.全部由雇主负担。
8、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cde)。
a.我国工会具有机关法人资格。
b.我国工会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c.我国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d.我国工会具有阶级性。
e.我国工会具有唯一性和独立性。
9、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对患病或伤残的童工应当(。
abcd。
)。
a.负责治疗。
b.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
c.对伤残的童工发给致残抚恤费。
d.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生活费。
e.承担童工直系亲属的生活费。
1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
bcd。
)。
a.职工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e.用人单位。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劳动法。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特殊群体。
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3、工资。
4、年休假。
5、职工代表大会。
四、简答题。
1、简述职业安全卫生的特征。
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
但二者也存在区别,主要有:(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了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六、案例分析题。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五
平时自主学习作业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中,每章都设计有思考题。学生在学完每章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取合适的内容完成自我检测与总结。同时,平时至少参加网上讨论和答疑两次,并按时参加集中辅导和讨论。这部分内容占形成性考核内容10%。
二、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包括四次,需要至少独立完成三次。这部分内容考核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
四、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并可在辅导时进行作业讲评,集中讨论作业中的问题。云南电大将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检查作业的完成与批改情况。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六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三、小论文
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修正,宪法内容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现行宪法有以下四大特点与作用:
第一,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第二,现行宪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1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
第四,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现行宪法强调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不受侵犯权的保护,并增加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以及对残废军人、烈属、军属、盲聋哑及其他残疾公民和老人的保护。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宪法学作业2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三、小论文
我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凡是属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地方行政区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的两种制度,是指在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宪法学作业3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三、小论文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
障。
摘要: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本文讨论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机制,认为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历史地看,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突出宏观上的国家权力的控制到微观上的正面规定基本权利的转变。我国宪法与现代宪法有暗合之处,但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机制,人权保障条款
引 言
样修改,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这次把它写入宪法,可以进一步为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提供宪法保障。二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地提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的确,将人权保障写进宪法意义重大。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写入宪法,这件事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当中是一件大事情,在中国的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反映了我国思想领域的进步,宪法观念的进步,对它的意义评价怎么都不为过。
然而,宪法具有自身的规范价值,一旦将人权保障条款写进宪法也就具有了规范的价值。那么,我国的人权保障条款应具有什么样的规范价值呢?也即它的效力的承担者,效力的内容以及效力的实现途径等是如何体现的,这是一个宪法研究者首先应关注的问题。
本文的思路是从探寻宪法保障人权的一般机制入手,分析人权的宪法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考察我国宪法制定以及修改的背景来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宪法规范价值。
人权的宪法保障的一般机制
虽然,人权的观念以及宪法的观念早已存在,但直到近代,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武器的人权以及与作为其胜利成果的宪法才共同来到人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人权与宪法是一对共生的现象。一部宪法的历史就是一幅争取和保障人权的历史。争取人权的历史过程也就构成了宪法变迁的历史过程。人权观念的演变导致了宪法观念的演变,宪法的变迁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权。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宪法学作业4
一、 填空题
1、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断
2、人民代表大会制
3、多名制选区制或复选举区制。o `
4、以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5、二元制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
6、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7、五年、两届。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p30——32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2、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03
答:(1)公民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p97
答:(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p135
答:(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在政权组织 形式上也不改变。
(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3)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权。
(4)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5)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5、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本原则有哪些?p109——114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
(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四、小论文
论宪法实施的监督。
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而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就监督主体来说,除了宪法监督的专职机关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就监督对象来说,既包括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司法活动,也包括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活动。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条件不同,不同国家的宪法监督机关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由立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这些国家由立法机关解释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审查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是否违宪。
(2)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这些国家由法院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
(3)由专门机构监督宪法的实施。这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如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等,履行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监督机构不同,监督方式也相应地有所不同。由立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采取书面审查和规范审查的方式。在这种体制下,立法机关可以自己主动审查,也可以应请求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法律规范的内容。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监督方式与普通法院的诉讼方式相同,既是依请求的被动式审查,又是个案审查。由专门机构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委员会或者宪法法院的监督方式各有不同。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实行的是事前监督制;宪法法院的监督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有的实行事后监督制,有的实行事前监督制。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在宪法监督制度的设计上,我国既不像普通法系国家那样,由司法机关行使宪法监督权,也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由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来行使宪法监督权。我国实行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会。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会监督宪法的实施。这项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面:一是,保证全国人大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同宪法不相抵触,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二是,对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进行监督,全国人大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三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司法解释进行监督。四是,对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进行监督,全国人大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宪法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监督是通过备案审查的方式进行的。
直辖市的人大会报全国人大会和国务院备案。
审查。审查分为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两种。主动审查就是由全国人大会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否同宪法相抵触进行审查,一般由全国人大会办公厅秘书局将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分送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由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对报送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进行审查;审查意见反馈给全国人大会办公厅秘书局,然后由秘书局以会办公厅的名义反馈给制定机关。另一种是被动审查。被动审查有两种启动机制,一种是由法定机关提出审查要求。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会工作机构分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另一种是由法定机关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提出审查建议。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需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后三个月内书面提出审查意见。认为需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同宪法或者法律不相抵触的,可书面告知全国人大会办公厅,由办公厅负责告知提出审查要求或者审查建议的单位或个人。认为需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制定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参考资料:《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2、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 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议员的选举制度称为多名制选区制或复选举区制。
4、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5、 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
6、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世界著名的(d)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宪法,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a、 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魏玛宪法
3、 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b、d)
a、 预防性审查b、事后审查c、个案审查d、宪法控诉
4、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a)
a、 没收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
6、 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即(a、c、d)。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贵族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
7、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应当(a、b、c),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a、 分工负责b、互相配合c、互相制约d、互相监督
8、 在总统制国家中,(a、b、c)。
a、 总统是国家元首b、总统是政府首脑c、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d、总统对议会负责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8、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p30——32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9、 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03
答:(1)公民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0、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p97
答:(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1、 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p135
答:(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不改变。
(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3)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权。(4)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5)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12、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本原则有哪些?p109——114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
(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四、小论文(4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
论宪法实施的监督。参照教材p24——29
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2、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 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议员的选举制度称为多名制选区制或复选举区制。
4、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5、 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
6、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世界著名的(d)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宪法,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a、 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魏玛宪法
3、 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b、d)
a、 预防性审查b、事后审查c、个案审查d、宪法控诉
4、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a)
a、 没收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
6、 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即(a、c、d)。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贵族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
7、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应当(a、b、c),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a、 分工负责b、互相配合c、互相制约d、互相监督
8、 在总统制国家中,(a、b、c)。
a、 总统是国家元首b、总统是政府首脑c、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d、总统对议会负责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8、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p30——32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9、 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03
答:(1)公民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0、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p97
答:(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1、 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p135
答:(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不改变。
(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3)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权。(4)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5)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12、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本原则有哪些?p109——114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
(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四、小论文(4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
论宪法实施的监督。参照教材p24——29
作业四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2、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 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议员的选举制度称为多名制选区制或复选举区制。
4、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5、 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
6、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世界著名的(d)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宪法,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a、 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魏玛宪法
3、 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b、d)
a、 预防性审查b、事后审查c、个案审查d、宪法控诉
4、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a)
a、 没收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
6、 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即(a、c、d)。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贵族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
7、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应当(a、b、c),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a、 分工负责b、互相配合c、互相制约d、互相监督
8、 在总统制国家中,(a、b、c)。
a、 总统是国家元首b、总统是政府首脑c、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d、总统对议会负责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8、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p30——32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9、 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03
答:(1)公民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0、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p97
答:(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1、 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p135
答:(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不改变。
(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3)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权。(4)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5)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12、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本原则有哪些?p109——114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
(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四、小论文(4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
论宪法实施的监督。参照教材p24——29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a5、b6、d7、a8、c9、a10、d。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简述定额法的应用条件及其主要特点。
答: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以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并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应具备的条件:一是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好;二是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定额法与生产类型并无直接联系,不论哪种生产类型,只是具备上述条件,都可以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
2、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和特点是什么?
答: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是:(1)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2)逐次替代因素。(3)确定影响结果。(4)汇总影响结果。连环替代法在运用应注意的特点:(1)连环替代的顺序性。(2)替代因素的连环性。(3)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五、计算及分析题:
1、(1)。
产品名称单位产品原料费用定额系数产品名称单位产品原料费用定额系数。
甲2401丙2160.9。
乙3121.3。
(2)a类产品成本计算单。
项目产量(件)原材料费系数原材料费用总系数工时。
定额定额。
工时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
费用产品。
总成本产品单位成本。
分配率1864.14.85。
甲4001400208000744003280038800146000365。
丙3000.927022660050220270603109290364.3。
2、(1)本月完工产品定额费用=500×220×0.9=-99000。
(2)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5000+100000500×220×0.9=6000。
(3)脱离定额差异率=-0.05。
完工产品分配脱离定额差异=99000×(-0.05)=-4945。
月末在产品分配脱离定额差异=6000×(-0.05)=-300。
3、(1)。
产品。
名称计量。
单位实际。
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
上年实。
际平均本年计划本期实际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本期。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525005045049450。
甲件30700690680210002070020400。
乙件35900850830315002975029050。
不可比产品。
丙件2040046080009200。
全部产品525005845058650。
⑶产值成本率(元/百元)=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但本月商品产值也较大,从产品成本率分析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总成本超支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所致,可比产品甲与乙成本都是降低的。应对丙产品超支,甲、乙产品成本节约进行进一步分析,寻找具体原因。
4、直接人工费差异=29.6-30=-0.4。
(2)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影响11.84×(2.5÷2)=5.92。
因二因素变动对人工费用的影响-6.32-5.92=-0.4。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八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知识点见教材p4)。
3.所以说,管理既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靠背诵条文进行管理等于“纸上谈兵”,必然脱离实际、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反之,不懂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时只是凭感觉经验或者碰运气,则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所以既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学习,又不忽略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是每个管理者走向成功的保证。
二、综合实践题(提供案例仅供参考)(原题略,建议学生在本单位走访)。
提示:
1.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翻开教材第6页,根据你的采访对象决定。
2.你的采访对象可能是:经理、主任。
3.你的采访对象管理几个下级?
5.你的采访对象是如何安排一天工作的?如实记录。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九
(第8、9、10专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1)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文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面貌之所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2)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只有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精神支撑。只有搞好文化建设,人们拥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4)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建设就像一条纽带,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5)生态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没有生态建设,就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目前,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答:(1)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这是我们党对于所处环境和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一是执政的考验。我们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容易造成腐败;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容易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再如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其负面性。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所造成的党风方面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一些党员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捞钱,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信服“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等错误思想。第二,只要实惠,不讲理想。一些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而又渺茫”,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少数共产党员在理论上鼓吹个人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诋毁集体主义;在实践上唯利是图,破坏党、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第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少数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一套已经过时,如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趁着手中有职有权,抓紧解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问题。
第五,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不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办事情做工作讲情面不讲真理,要“关系”不要原则,有“关系”不该办的事也办,没有关系该办的事不给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礼物一送,事情办成。
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2)“四大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往往产生于取得丰功伟绩之后,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无论个人还是政党,创业之初大多能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一旦取得巨大成绩后,就容易满足于已有成就,陶醉在颂歌之中,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目前,我们党成立已经90多年,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距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不足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要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飘浮、对群众安危冷暖不闻不问,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腿上滑下、久拖不决。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蚀了党的肌体,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十八大后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案等。
(2)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再次,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
1.b2.a3.c4.b5.a6.c7.a8.b9.b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答: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2.什么是综合结转法?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记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
五、计算及分析题。
1.第一步骤。
摘要直接材料加工费合计。
期初在产品624010007240。
本月生产费用31206503770。
合计9360165011010。
约当产量360330。
分配率265。
应计产成品50006200。
期末在产品41606504810。
原材料约当产量=200+(60+20+80)=360件。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20+80+60*50%=330件。
第二步骤。
摘要加工费合计。
期初980980。
本月10501050。
合计20302030。
约当290。
分配率7。
产成品14001400。
期末63063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20*50%=290件。
第三步骤。
摘要加工费合计。
月初在产品10。
本月生产费用360360。
合计480480。
约当产量240。
分配率2。
应计入产成品400400。
期末在产品808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50%=240件。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项目直接材料加工费合计。
第一步骤520010006200。
第二步骤14001400。
第三步骤400400。
总成本58008000。
单位成本261440。
2.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二车间。
摘要半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95000495024750124700。
本月生产费用113905785038450160205。
生产费用累计2089051280063200284905。
产成品成本1424051040051200204005。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65002400180900。
3.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
18240×0.5=912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原材料费用)。
6980×0.5=349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人工费用)。
5180×0.5=2590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量:100件。
项目还原分配率半成品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合计。
还原前产品成本1500064205880275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182406980518030400。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0.5912034902590。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91209910847027500。
产成品单位成本91.299.184.7275。
4.(1)、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小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6688/22930=1.6(元/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元/小时)。
(2)、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批别原材料工时(小时)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成本合计。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一
1.b2.a3.c4.b5.a6.c7.a8.b9.b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答: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2.什么是综合结转法?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记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
五、计算及分析题。
1.第一步骤。
摘要直接材料加工费合计。
期初在产品624010007240。
本月生产费用31206503770。
合计9360165011010。
约当产量360330。
分配率265。
应计产成品520010006200。
期末在产品41606504810。
原材料约当产量=200+(60+20+80)=360件。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20+80+60*50%=330件。
第二步骤。
摘要加工费合计。
期初980980。
本月10501050。
合计20302030。
约当290。
分配率7。
产成品14001400。
期末63063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20*50%=290件。
第三步骤。
摘要加工费合计。
月初在产品120120。
本月生产费用360360。
合计480480。
约当产量240。
分配率2。
应计入产成品400400。
期末在产品808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50%=240件。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项目直接材料加工费合计。
第一步骤520010006200。
第二步骤14001400。
第三步骤400400。
总成本520028008000。
单位成本261440。
2.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二车间。
摘要半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95000495024750124700。
本月生产费用113905785038450160205。
生产费用累计2089051280063200284905。
产成品成本1424051040051200204005。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650024001200080900。
3.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
18240×0.5=912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原材料费用)。
6980×0.5=349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人工费用)。
5180×0.5=2590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量:100件。
项目还原分配率半成品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合计。
还原前产品成本1500064205880275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182406980518030400。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0.5912034902590。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91209910847027500。
产成品单位成本91.299.184.7275。
4.(1)、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小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6688/22930=1.6(元/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元/小时)。
(2)、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批别原材料工时(小时)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成本合计。
文档为doc格式。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二
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b)。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矿产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关键区别体现在(b)。
a.内容上b.观念上c.工作程序上d.工作方法上。
3.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a)。
a.职工b.环境c.文化d.价值观。
4.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b)。
a.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
5.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b)。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6.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下面哪个方面不是人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内容?(c)。
a.体质b.智力c.思想d.技能。
7.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8.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这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的什么特点?(b)。
a.封闭式的自危表现。
b.开放式的悦纳表现!
c.封闭式的悦纳表现。
d.开放式的自危表现。
9.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d)。
a.企业人b.环境c.文化d.产品。
10.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人本管理哪方面的基本内容?(d)。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11.明确目标责任,使其竞争,是进行人本管理的哪种运行机制?(b)。
a.动力机制b.压力机制c.约束机制d.环境影响机制。
12.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的哪项活动?(d)。
a.人员档案资源b.人力资源预测c.行动计划d.控制与评价。
13.工作分析中方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是(c)。
a.关键事件技术b.职能工作分析c.问题分析d.流程图。
14.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c)。
a.设备定员法b.效率定员法c.职责定员法。
15.依据个体的经验判断,把所有待评价的职务依序排列,由此确定每种工作的价值的方法是(c)。
a.因素分解法b.因素比较法c.经验排序法d.因素评分法。
二、案例分析。
1:贾厂长的管理模式。
答:
三、例分析题:工作职责分歧。
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因为这种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之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三类人员的工作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服务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材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明确写明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工作说明书中确实包合了各种形式的清扫,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人下班后开始。问题:
(1)对于服务工的投诉,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有何建议?
(2)如何防止类似意见分歧的重复发生?
(3)你认为该公司在管理上有何需改进之处?答案要点:
1、针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对服务工不应该解雇,在这里服务工做了不是份内的活,应该予以表扬,适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a、对职务书进行修改,增加这一项。
b、对操作工讲,可以增加一种这样的条文,如工作时间保持机床周围的清洁。如果因操作不慎,造成周围环境污染。c、操作工要清扫干净。发生事情之后还要及时上报。
e、对后勤工来讲也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完成车间安排的临时、紧急性的任务。
f、从案例知,“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
作为一个车间主任来说此为契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公平、公正待人。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处理工作方面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份细心。
3、
a、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管理分工、重新定位、对职务说明书进行修改。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b公司在管理上,可以让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到岗位职责的规划工作中来,基层管理人员对第一线的工作情况熟悉,比较清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说明书;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提倡爱岗敬业、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在发生类似事件时,能顺利地加以解决。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三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意识状态包括:
(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意识的作用: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
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
(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
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人的兴趣和动机。
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四
答:礼仪就是交往的艺术,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艺术,技巧。
2、商务礼仪
答: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商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礼仪规范。
3、三色法则
答:与制服一同搭配的衬衫,领带,帽子,鞋袜,包括制服本身在内,其色彩应在总量上被限定在三种以内。
4、西装的版型
答:欧式西装、英式西装、美式西装、日式西装。
5、化妆
答:化妆,是一种通过对美容用品或美容手段的使用,来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简单而言,化妆就是有意识,有步骤地为自己美容或修饰。
二、填空题
1.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普通性,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
2.在穿着套裙的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五个:大小适度,穿着到位,适应场合,协调妆饰,兼顾举止。
3.手表的戴法有“三忌”,这“三忌”的.内容是:忌不戴手表,忌乱戴手表,忌滥用手表。
4.女士化妆的程序大概有七个步骤,这七步是:粉底,眉毛,眼线,眼影,睫毛,腮红,口红。
5.立姿的基本要求是:头端,肩平,胸挺,腹收,腿直,手垂。
6.禁忌的行姿有:方向不定,瞻前顾后,速度多变,声响过大,八字步态。
三、简答题
1.仪容美的含义是什么?
答:仪容美只要有三层含义:自然美;修饰美;内在美。
2.男士仪容自照,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发型款式大方,不怪异,不太长也不太短,头发干净整洁,无汗味,没头屑,不抹过多的发胶把头发弄得象刺一样硬。
2)发脚与胡子剃干净
3)涂些护肤膏,不要让脸上皮肤太干涩或油光光的。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
5)衬衣领口整洁,钮扣扣好。
6)耳朵内外清洁干净,鼻孔内外清洗干净。
8)衣、裤袋口整理服贴,不要塞东西造成鼓鼓的感觉,会破坏整体服装的形象。
9)最好穿黑、灰、蓝三色的西服套装领带。不要穿印花或大方格的衬衫。
10)衬衣袖口可长出西装外套的0.5-1cm,不能过长,会显得格外局促,缚手束脚。
11)要经常洗手,连手腕也要清洗干净,可以保持袖口的整洁。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些护手霜,保持手的湿润与柔软。
13)裤子要烫直,折痕清晰。裤型不紧不松,很合身的那种,长及鞋面。
14)鞋底与鞋面侧同样保持清洁,鞋面要擦亮,不要留有碰擦损痕。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
15)不要忘了拉前拉链。
3.女士仪容自照,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头发保持干净整洁,有自然光泽,不要太多使用发胶;发型大方、高雅、得体,干练,前发不要遮眼遮脸为好。
2)化淡妆、施薄粉、描轻眉,唇浅红,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3)服饰端庄,最好穿西装套裙、连衣裙或长裙。不要太薄、太透、太露。否则使内衣若隐若现很不雅观。
4)领口干净,脖子修长,衬衣领口不能太复杂、太花俏。
5)可佩戴精致的小饰品,如点状耳环、细项链等,不要戴太夸张太突出的饰品。叮当作响的首饰也不宜戴。
6)公司标志佩戴在显要位置,并把私人饰品取走移开,不能并列佩戴。
7)衣袋中只放薄手帕或单张名片之类的物品。
8)指甲精心修理过,造型不要太怪,也不能留太长指甲,造成工作中的不便,指甲油可用白色,粉色。肉色或透明的不要太浓艳。
9)工作中着齐膝一步裙或裤装,裙不要太短,太紧或太长、太宽松。
10)衣裤或裙的表面不能有过分明显的内衣切割痕迹。
11)鞋洁净,款式大方简洁,没有过多装饰与色彩,中跟为好,跟不能太高太尖,也不能是系带式的那种男士鞋。
12)随时捏走吸在衣服上的头发。
13)丝袜挂破了一定不能再穿,可以在随身包里备一双丝袜。
4.吃自助餐,要将哪些方面的礼仪?
(六)送回餐具;(七)照顾他人;(八)积极交际。
5.商店服务员讲仪礼的具体内容?
答:(一)热情迎客;(二)热情待客;(三)热情送客。
四.案例题
问题:
1、美国公司断送生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那家美国公司的经理,你应该怎样去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答:(一)a泰国代表团到达芝加哥时美国由于忙乱之中出了差错,又没有仔细复核飞机到达时间,未去机场迎接泰国客人,b泰国客人与美国公司约好的第二天11时在经理办公室会面,但泰国客人等到下午三四点钟了而美国公司始终没有前去接泰国客人。
迎接客人,接到客人后将他们安排到已订好的旅馆,让他们好好休息,最后和客人约好第二天会面的时间和地点,还要派人去接泰国客人到美国公司,还有就是要宴请客人和欢送客人。
五.能力题:
按照席位安排原则,安排中,西餐宴会席位。
主人
副主人
答案: 主人
副主人
主人
男客宾
男客人 副主人
女客人 女客宾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五
围绕讨论题目分组进行讨论,题目如下(自选其一进行讨论)。
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公共部门应如何运用人力资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工作分析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如何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一、个人讨论提纲。
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
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
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小组讨论结论。
我国过去一直实行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人力资源由国家计划调配,统一管理,一切服从于计划,这种管理体制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导致人力资源配置形成诸错位、扭曲和浪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逐步取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还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影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作用的发挥。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当然所有者,享有人力资本的收益权、转移处置权、任何其他主体不能随意侵犯这一权利。否则劳动者就缺乏流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缺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我国公共部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提倡个人对组织的义务和服从,也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尊重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时,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人事管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下方管理权限,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公共组织拥有较为自主的人事雇佣选择权。这样通过落实供求双方的自主权,更好地让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人才流动中发挥作用。
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严重影响人力资源流动决策行为,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及工伤、医疗、住房等保险制度的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覆盖所有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基金统一调剂使用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我国现行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职工在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差距甚大,影响了公私部门人员的正常流动。因此在改革中,要尽可能拉平这种人为的差距,对在市场流动中的各供求给主体一视同仁,解除公职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
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要让户籍制度紧紧成为公民职业或居住地的标志,不再具有其他功能。目前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针对人力资源流动的户籍管理办法作为过渡,促进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打破地域封闭和部门分割,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人力资源流动大市场。地方也可通过实行“柔性流动”的办法,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即对流动的人员,不论有无户口,只要在该地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享受该地居民的待遇,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从而取消人力资源流动的部门界限、身份界限和地域界限。
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不管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接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教育是改变观念的重要方法,但教育只有与利益调整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官员切实置于人民的日常监督控制之下,让人民感受当家作主的威严,让官员在实践中感受公仆的地位,增强公仆意识。同时,要破除工作人员的等级特权待遇,破除他们不合民主精神和世界潮流的特殊利益。官职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特权。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才是破除官本位观念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因此,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晚上配套措施,才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专业16篇)篇十六
1、你认为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跟科室关系处理不协调.外科主任动员全科室医生使用某种抗生素药,每用一支推销员给8元钱。郭某因涉及数万元金额,他担心这样做会出事,并认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会导致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因此,他向医院党委作了汇报。郭某认为最终导致他失业的直接原因是院内的一次医疗纠纷引起的。一位入院时还能喊叫的女青年,在经治疗后却成了植物人.因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反映主刀医师不明,术后没有向家属及时通报病情,且科主任涉及离岗、索要高额会诊费、让家属买来棒冰作物理降温等问题,家属因此大吵大闹并与保安发生冲突,导致院领导被打,脑外科一个月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科主任指责是他向家属透露病历资料致使家属吵闹的。
2、你如何评价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
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非常的糟。医疗纠纷不断、医生不敢开刀、前来就诊的病人少、科内团结差等。在c医院工作期间,郭某与美国罗玛琳达大学robertiacono博士、日本九州大学fumioshima博士合作的课题“立体定向多靶点复合胎脑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开国际之先河,系列论文在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其课题“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造影、化疗技术”也系国内外首创。另一项“脑星形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7名国内著名专家好评,获a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他发表了7篇论文。这样的人才c医院不要,还要与其解除合同。在科室中受到排挤,凭不上副教授,可见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非常的糟。
3、你对完善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有何良策?
完善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的措施。各级部门都在讲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既要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更要创造让他们发挥才华、心情舒畅的环境。
(1)、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人力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但是,人才流动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可以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盲目的竞争却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无谓的竞争所导致的不合理的人力流动。
(2)、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别就是一般劳动者与人才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由每个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从一般作用上讲人力资源都是普通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具备了某种技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通常我们把素质较高的,具备某种技能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叫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比一般劳动者的贡献更大得多。
(3)、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人才管理战略的基础。我们要争取较高的人才占有率,要保持人才拥有量大于培养量,还要保持较高的人才合理使用率。其次,要树立宏观的人才使用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核心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4)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引进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这些年来,各地在优化引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有关引人政策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进一步优化引人环境,办法应该更多一些,落实应该到位一些。
(5)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和长远安全出发,纷纷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及人才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