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时间:1861年---1865年
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
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5、经过:
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转折: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
④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时间:1862年
②目的: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的队伍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③主要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④作用:
(1)调动了人民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2)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3)提高了林肯的威信。
6、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1)它维护了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度;
(3)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8、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考点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经济: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军事: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
3、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4、时间:1861年
5、推行者:亚历山大二世
6、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需要赎买份地
③归“村社”管理
7、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④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考点三:明治维新
1、背景:
(1)时代背景: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2)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3)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强行逼迫日本开放港口,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2、时间:1868年
3、推行者:明治天皇
4、内容: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1)积极:
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
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拓展提升
1、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方式来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连续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2)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4)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及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4、主要表现: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围绕“电”的发明层出不穷。
5、特点:
(1)以电力为核心
(2)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同时进行
(4)从重工业开始,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6、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加速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社会关系: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
③社会生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④人类对能源利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造成了环境污染
⑤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从而间接地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拓展提升
1、三次工业革命在影响上的相同点
1.生产力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社会关系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3.国际格局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2、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3)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后两次在多国同时起步
(4)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3、我们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从国家发展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
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4、科技革命给予我们的启发
(1)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考点五: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 英国 1642--1727
主要成就
1)力学:196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力学
(2)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
(3)数学:创建微积分
作用
(1)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思想价值: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2)贝多芬 德国 1770--1827
主要成就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艺术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1804年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达。
作用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自由和进步”是他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
3)达尔文 英国 1809--1882著
主要成就
《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创立生物进化论,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法则中发展的。
作用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1、科学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文化的创新对人类思想解放和新技术诞生有着重大作用
2、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知识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促进科技发展;科技知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社会进步
3、认识与启示
(1)近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创新对人类思想解放和新技术诞生有重大作用
(2)科学家是人类社会巨大的人力财富
(3)青少年应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努力学习!
<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这个时期的历史学习任务也随之加重了不少,但是我们学生还是要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巩固好。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知识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古代部分】
1、史前时代
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
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②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秦的统一
(1)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8、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9、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10、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11、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2)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3)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4)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意义: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13、司马迁是西汉的汉武帝史官。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创立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14、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⑵背景: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⑶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禁止贪污;②经济上,分配土地给农民(即实行均田制),农民交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兵役。③(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迁都洛阳(494年),实行汉化政策,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学说汉话,同汉人通婚等等。
⑷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加国力而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
15、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这书总结我国北方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
17、大运河①605年,隋汤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全长4000多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搪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地开凿,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18、科举制度: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度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
19、⑴杜甫歌颂开元盛世说:忆惜开元金盛日,小邑又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此写的是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②史书记载:"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回答这是什么灌溉工具--筒车。这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唐朝。
理解:贞观之制,时间:唐太宗即位;含义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①任用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为宰相);②注意纳谏;③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⑤重视文化教育。
2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其次是白居易。①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历史时期。代表作:“三吏”“三别”。③白居易的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是唐朝中期诗歌改革的代表。(诗歌特色: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1、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
答:(1)、知人善任。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唐太宗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所以说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
2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23、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24、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25、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26、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27、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蜀地、江浙);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居世界首位。
3、南方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海外贸易的发展(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市舶司的设立;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30、明朝前期采取了哪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2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归中央管辖。3设厂卫等特务机构。4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制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制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统一全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你怎样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又怎样看待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答:二者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侵犯我国主权,破坏我国领土完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维护了祖国的主权,是正义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及其子孙为开发台湾作出了贡献。②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清政府开始对全国的统治。经过40多年的斗争,统一了大陆,社会日趋稳定,经济恢复及发展。郑成功的后代变为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面临严重威胁,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完成和巩固国家的统一。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台湾的开发。
32、小说四大名著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古典小说是明朝文学的主流。明代三大奇书:①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③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清四大古典名著:明朝:《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清朝《红楼梦》,《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5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6戏剧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3、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书籍
34、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35、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中央政府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6、“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考点一:美国南北战争
1、时间:1861年---1865年
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
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5、经过:
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转折: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
④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时间:1862年
②目的: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的队伍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③主要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④作用:
(1)调动了人民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2)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3)提高了林肯的威信。
6、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1)它维护了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度;
(3)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8、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考点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经济: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军事: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
3、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4、时间:1861年
5、推行者:亚历山大二世
6、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需要赎买份地
③归“村社”管理
7、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④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考点三:明治维新
1、背景:
(1)时代背景: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2)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3)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强行逼迫日本开放港口,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2、时间:1868年
3、推行者:明治天皇
4、内容: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1)积极:
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
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拓展提升
1、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方式来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连续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2)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4)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及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4、主要表现: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围绕“电”的发明层出不穷。
5、特点:
(1)以电力为核心
(2)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同时进行
(4)从重工业开始,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6、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加速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社会关系: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
③社会生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④人类对能源利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造成了环境污染
⑤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从而间接地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拓展提升
1、三次工业革命在影响上的相同点
1.生产力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社会关系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3.国际格局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2、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3)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后两次在多国同时起步
(4)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3、我们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从国家发展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
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4、科技革命给予我们的启发
【古代部分】
1、史前时代
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
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②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秦的统一
(1)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8、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9、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10、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11、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2)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3)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4)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意义: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13、司马迁是西汉的汉武帝史官。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创立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14、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⑵背景: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⑶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禁止贪污;②经济上,分配土地给农民(即实行均田制),农民交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兵役。③(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迁都洛阳(494年),实行汉化政策,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学说汉话,同汉人通婚等等。
⑷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加国力而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
15、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这书总结我国北方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
17、大运河①605年,隋汤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全长4000多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搪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地开凿,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18、科举制度: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度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
19、⑴杜甫歌颂开元盛世说:忆惜开元金盛日,小邑又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此写的是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②史书记载:"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回答这是什么灌溉工具--筒车。这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唐朝。
理解:贞观之制,时间:唐太宗即位;含义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①任用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为宰相);②注意纳谏;③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⑤重视文化教育。
2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其次是白居易。①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历史时期。代表作:“三吏”“三别”。③白居易的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是唐朝中期诗歌改革的代表。(诗歌特色: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1、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
答:(1)、知人善任。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唐太宗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所以说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
2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23、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24、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25、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26、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27、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蜀地、江浙);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居世界首位。
3、南方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海外贸易的发展(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市舶司的设立;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30、明朝前期采取了哪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2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归中央管辖。3设厂卫等特务机构。4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制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制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统一全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你怎样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又怎样看待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答:二者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侵犯我国主权,破坏我国领土完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维护了祖国的主权,是正义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及其子孙为开发台湾作出了贡献。②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清政府开始对全国的统治。经过40多年的斗争,统一了大陆,社会日趋稳定,经济恢复及发展。郑成功的后代变为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面临严重威胁,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完成和巩固国家的统一。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台湾的开发。
32、小说四大名著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古典小说是明朝文学的主流。明代三大奇书:①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③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清四大古典名著:明朝:《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清朝《红楼梦》,《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5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6戏剧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3、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书籍
34、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35、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中央政府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6、“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