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水之恋散文山水之恋寓意篇一
期待一场冬日的雪,像期待回归的恋人,从去年到今年。眼看着立春将至,希望渐渐地熄灭。不料,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雪花却姗姗而来,如一位轻盈的仙子,悄然降临大地。
早晨起来,隔窗而望,屋顶已有薄薄的一层雪。雪粒轻轻地扑打着窗户,丝丝凉气透过玻璃直逼脸颊,倦意顿时一扫而去。看着细细的雪粒密密地斜织于天地之间,心中涌起的是如愿以偿的满足。
午饭过后,雪渐渐大起来,真想带着孩子去雪中走走,无奈孩子偶感风寒,只好蜷居于家中。百无聊赖地站在窗前,做什么事也没了兴致。无意间瞥见窗台的墨盒,方才想起好久不曾摸过毛笔了。坐在临窗的书桌前,打开墨盒,淡淡的墨香弥漫开来,于是,拿起毛笔,随意地在纸上写下心中的诗句。时而抬头看看空中飞舞的雪花,时而低头细细描画古人的心境。稚嫩如小学生一般的毛笔字,实在是难以与圣贤的优美诗句相匹配,但心却因之变得宁静。回头看看孩子,她正静静地在一旁,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籍。
窗外是一个寂静的世界,窗内也是一个寂静的世界。
第二日,孩子身体好转,所幸雪还在下。再不出去走走,就真真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带着孩童般的兴奋,我们出发了!
经过一夜的沉积,地上已经铺了一层雪。路上已有了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脚印。孩子却专找没被踩过的雪走,一边走还一边自言自语:“慢慢地,慢慢地,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慢慢地,慢慢地,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偏过头看着她,她疑惑地看看我,笑了。我们仰起脸,让雪花轻轻地亲吻我们的脸颊,点点凉意融化,如情人的蜜语。
“妈妈,你有没有觉得你的心灵被雪净化了?”孩子突然问。
“我的心灵本来就很纯洁呀!”我笑着回答。
“那你是不是觉得你的心灵和雪一样纯洁呀?”
……
我没有回答,只是笑着看着她,带着几分欣赏;她也笑着看着我,带着几分得意。很多时候,孩子的机智,总能给我们的谈话增添些许愉悦!
玩着雪,聊着天,我们很快来到了田野。田野因了这场雪变得更为广阔了,层次也更为分明了。往日蒿草丛中、树林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没有了,四周一片沉寂,似乎所有的声音都消融在了漫无边际的雪野中。远远的有黑点在慢慢地移动,有的越来越大,有的越来越小。大地成了一张无限延伸的白棋盘,稀稀落落的赏雪者则成了棋盘上自由移动的棋子。极目四望,天地好像回归到了最为原始的黑白两色,像是一部无声的黑白影片,又像是一张怀旧的老照片。
想起了在大学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那年的雪好大好大。因为有太重的离愁别绪,我和一位好友漫步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往日走了千百遍的路,今日还要再走一走;往日看了千百遍的景,今日还要再看一看。明年的'冬天,还会下这么大的雪吗?明年的冬天,还有机会再漫步在这熟悉的校园吗?明年的冬天,还会有朝夕相伴的好友陪我一起赏雪吗?明年的冬天……时间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地走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了学校的操场。这里,曾经留下了我们的欢乐和汗水;这里,曾经记下了我们的团结与奋进;这里,曾经洋溢着我们的青春与激情。然而,不久之后,那些矫健的身姿,只能定格在记忆里,雕塑成永恒!平日里喧闹的操场,今日竟寂寥无人,也许是因为雪太大,也许是因为近黄昏。然此时此刻,这种宁静于我们是再好不过的。我们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连自己也不清楚走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那天,朋友身着一件艳丽的红色上衣,我觉得像极了雪地中一枝怒放的红玫瑰!
想起了“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张岱,“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悠远的雪景,浩渺的天地,淡淡的愁绪,卓然独立的张岱。西湖的雪,消融了张岱心中的哀愁,还是加重了张岱内心的孤独?我想,纵使赏雪的人满湖游走,也化不去张岱那“余舟一芥”的寂寞!
然在这世间,寂寞的又岂止张岱一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不寂寞?面对“铁屋子”振臂呐喊、而后慨叹“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鲁迅不寂寞?只是时代不同,阅历不同,处境亦不同,各自寂寞着各自的寂寞罢了!
茫茫雪地中,一亭,一桌,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品茗赏雪,闲谈古今,是一种心境;一人独坐,浅斟慢酌,将心事赋与白雪,将心灵交与天地,亦是一种心境。前者如一曲通俗的歌,后者如一首恬淡的诗。无论是绚烂如夏花,还是寂寞如秋叶,都该是人生的经历。心境不同,意境不同,美之感受亦有所不同!
思绪如飘飞的雪花,任凭在空中狂飞乱舞终会落向大地。
当稀疏的鸟鸣穿过路边的树林飘向耳际,抬眼望去,视线已显得有些模糊。路上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远处星光点点,想必是城市的路灯吧。是雪冷却了我的神经,还是我太过迷恋于雪的世界,以至于对时间失去了感知?看到灯光,方才意识到黄昏已经悄然降临。如果没有雪光,应该已是夜色苍茫了吧?那几声鸟鸣,该是回家的父母对贪玩孩子的殷切呼唤吧!
空中,雪花依然飘舞,路灯下,闪烁着晶莹的光,像是一群快活的萤火虫。
夜,沉寂。雪,飞舞。悄无声息,怕惊醒沉睡的酣梦。
恋每一场雪,恋每一个雪中的故事!
山水之恋散文山水之恋寓意篇二
春晨公园漫步,偶见草坪上立一木牌,上写:花儿开的美,一生只为你。这是句多么富有禅意的话呀!但凡有几份菩萨心肠的人,看到木牌上的字,他都不会忍心去踩踏草坪上的花草了。
自然界的花与草、鸟与兽、鱼与虫是多么的美妙呀!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将是晦暗的,它们似乎都是为我们而专门存在的,正如佛祖所说的那样:世间的缘分都是要经过前世百年、千年的修炼才换来的。如果你以后看到那块刻有‘怜花’诗句的木牌时,你还会忍心去踩踏地上的花草吗?我有怜花爱草的癖好,自认为这是一种心灵的美德。常看到春去冬来,花开又谢,神情不免有些许的忧伤;我也时常为春花不解人意而心情零落悲切。我虽博爱花草,可菊却是我的至爱!
我钟爱菊是缘于她少女般的静雅。你看她嘴角那抹淡淡的微笑,浅浅的酒窝,梳妆整齐的发丝,参合着清晨的雨露,身体散发出淡雅的菊香,如静如初,不妖不娆,却令痴情的少年心猿意马。曾经年少而不敢轻狂的我,却只能佯装着漠视你的存在,但从此便痴情与你了,无论海角天涯,只要有你的身影,必能拨动我隐藏心底的.琴弦。我钟爱菊也缘于她自然的纯美。你看在万花丛中,只有菊能始终如一地保持一种本性的色彩,她不用艳丽的服饰来修饰自己,圣洁的灵魂如同她外表的色彩一样洁白;夜阑人静时,沏一杯菊茶,注视着沉落杯底的菊花,虽经过沸水的侵泡,可她仍然能保持那份泰然的姿态,表情依旧,香味依旧。
我是夜间饮菊人,我慨叹菊之自然的纯美!我钟爱菊,还缘于她处事淡然的品性。菊是喜欢隔身于浑浊之外的,无论是在百花丛中,还是在篱笆墙角,菊能始终保持一种淡然的姿态,从不附炎趋势,也不媚颜争宠。难怪唐朝诗人郑谷曾经这样颂菊: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头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我觉得郑谷对菊的这个评价再贴切不过了。古今多少王孙公子无不在她的“不羡瓦松高”的风格面前,显得十分卑微与无奈。
可自陶潜‘采菊东篱下’以后,很少有人懂菊了,我虽非王孙,也非陶潜可比,却虔诚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我钟爱的菊呀!如果生命一定要凋谢,我选择和你一起,有你我才不会恐惧生命的终结,直面黑暗的地狱。你的静雅,使我懂得如何拓展生命的长度;你的纯美,使我的灵魂始终能远离邪恶;你淡然的处事风格,使我能在欲壑边缘泰然行走。今日因动怜花之情而颂菊,愿:怜花人常有,人之菊常开,菊之恋常在。
山水之恋散文山水之恋寓意篇三
(一)长满野草的河道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古老的甚至比那红山文化的历史都悠久。
它的源头在内蒙古高原上,蜿蜒流淌,带着历史的身影,带着,久远的涛声。
这里的先民们,沿着它流经的地域,追逐着它时隐时现的身影,筑房修屋,开荒拓土,播种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种子,也播下了红山文化的曙光。
老哈河,一条曾经辉煌的河,一条充满忧伤的河。
确切地说,我不知道这条河流形成于何时,我只知道这条河流的历史很悠长。
看看博物馆里那些锈陈列的迹斑斑的雕弓弯刀,沿着它的岸边捡拾散落在田野里的辽瓷宋瓦,听一听山野里隐隐传来的羌笛箫鼓,还有那至今矗立的大明塔、清王府……它是一条孕育生命的河,一条与灿烂文化相伴的河流。
从三江源开始,循着它久远的涛声,我才知道,它的历史有多么辉煌。
在远古时期,它的流域很宽广。它是河套平原的血脉,滋养了一片蒙古大地的沃土,喂肥了茫茫草原上的牛羊。它穿过历史,跨越许多磨难,一路艰辛走来。
山洪爆发的时候,阻塞了它的河道,它变得狂躁不安,桀骜不驯。再不是那条温婉、明净的河流。它咆哮着,摧毁着一切,涤荡着一切。把人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村庄,冲毁了;把人们怀着热切希望播下的种子,裹挟了;把人们创造出的那些蕴含人文精神的器皿,深深覆盖。汪洋过后,留给两岸的人,满目狼藉、一地哀伤。
它更多的是滋养,他的滋养,让塞外大地上的民族格外兴旺。在它清晰的记忆中,沿河而居的那些民族,在这片塞外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独立然后又融合。沿着它的轨迹,我们可以轻易寻找到一个个王朝的身影。那些散落在田间山野一个又一个神秘文字的碎片,就记载了一个曾经强大,又迅速衰亡的王朝——契丹帝国。顺着河流行走,你会看见一个个响亮的地名:“辽上京”,“辽中京”,这些带有鲜明特点的地名,自然与一个一个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民族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顺着这条河流,契丹、西夏、金、满清,这些在中国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经过不断兴起与融合,最终走向广阔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
河水悠悠,往事悠悠。
它不断地孕育着,又不断地摧毁着,就像它留给蒙古高原的身影,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或许,这就是生活。两岸的人们依然逐水而居,追逐着它的每一次迁徙,发展着、创造着,不离不弃,福祸相依。
每一条河流都有漫长的历史,都有悠长的故事。
我没有听见过老哈河那澎湃的涛声,那是属于历史的。可是我见过它清澈的涟漪,那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的。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这条曾经咆哮的河流已经很驯服了。沿着历史的足迹,它不曾有过越轨的行为,它已经渐渐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资本。在人们规划好的图纸上,缓缓流动。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一闪一闪的明媚的眼睛闭合了,满天的星斗在老哈河里再也寻不见灿烂的影子,垂死的游鱼在干涸的河道里,讲述那个更加久远的相濡以沫的故事。野草渐渐占据了河道,借助那尚未蒸发的底蕴,疯长着,茂盛着。顺着河道刮来的风,梳理着齐腰深的野草,俯仰有致,摇曳生姿。河道里掀起了层层绿色的波涛,一样的磅礴,一样的壮观。
现在,我带着我的小孙女,站在现代化的堤坝上,顺着河道看过去。那条曾经澎湃的,曾经清澈的河流,长满了青青野草。
也许,在她今后的记忆里,故乡的河流,就是长满了野草的河道。
(二)废弃的古堡
我在一条长长的山冈上漫步。
这儿是典型的塞外地貌,山石裸露,荒草连绵,树木稀疏。强劲的山风顺着山冈刮过来,呼啸着,日夜不息。
站在这样的地方,很适合纵目四望。
这里应该有废弃的古堡,不知修建于什么朝代。
古堡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残存的瓦砾被荒草掩映着,躲在历史的角落里,保存着那么一点点关于这里曾经的记忆。
这里的山民们早已不去注意那些残垣断壁,碎石乱瓦,任由它们在荒草里颓败、销蚀。也没有兴致去探寻碎瓦断砖上被历史浸润的斑斑痕迹,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的兴趣去考究那些砖瓦是唐砖还是汉瓦。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拿着现代的锤斧去敲打历史的'碎片,翻弄着那一段荒芜的记忆,把那些中意的,看似还算有可用价值的砖瓦搬运到自家的院子里,砌在刚刚动工的房基上。历史的积淀融进了现代的泥土中,不知是否从此焕发新生,还是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历史风貌,与那些寒石瘦土毫无二致。
那些瘦瘦的小黄花,从碎石乱瓦的缝隙里钻出来,在山风中颤抖着,彰显出生命的韧度,却在不经意间做了这古堡的注脚。时间可以流逝,记忆可以泯灭,而生命却是生生不息。看看那残垣断壁上生长着的青青野草,像不肯停止的思绪,在不息的山风里,一点一点蔓延。看着一堆乱石似的古堡的遗址,感觉那里面肯定有不肯老去的灵魂,或者有不曾停止思索的思想,在山风里一点点扩散,一点点叩问。
一群羊从山冈的那边过来,低着头,专注的在早已废弃的古堡的遗址上捡拾着昨日的辉煌。所以,它们的咩声总是与众不同,沉郁、悠长。像是从古堡遗址的残垣断壁里发出的历史的回声。
只有那位满头白发的学者,独自站在长满荒草的山冈上,将那雪白的长发,随风飘散。
和那些羊一样,他在古堡的遗址上不停地,反复地捡拾。他固执地认为,祖先们总会以某种方式在他们的遗迹中留下一些可供咀嚼的养料。野草可以让那些羊们果腹,挤出营养丰富的奶水。这些残败了的碎石乱瓦,则可以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感知先人们的艰辛与伟大,从中寻找可以警觉与自豪的东西,让我们在曾经辉煌,如今变成废墟的古堡面前,感觉历史的厚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处处的废墟,就是历史留给后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废墟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记载历史的一种特殊方式。那些曾经的辉煌,大都是从一个一个的废墟中发掘而来的。包括我们塞外著名的红山文化,还有那个独一无二的龙形玉雕。它们不知在历史的废墟中沉睡了几千年,一旦破土而出,就成了永恒。每一个废墟都是一个永恒的符号。
没有什么是永恒,也许只有大地、泥土。无论多么伟大的建筑,最终都会成为令人痛惜的泥土。从泥土中来,回归泥土,这也许是难以摆脱的规律。而创造与毁坏似乎就是全部的历史。伟大的建筑见证了人类的伟大,处处废墟则记录了人类的愚蠢与狂妄。如秦时的阿房宫,近代的圆明园。那些伟大的建筑让人类收获了创造的满足,那些废墟则时时让人警觉。如此看来,废墟更值得珍惜。
一处处废弃的遗址被现代人修复了,足以证明今天的富足与强盛。人们不喜欢那些曾经的辉煌以废墟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是想修复一段不愿记忆的历史,岂不知同时也割裂了一段历史。
掩盖与忘记一样,都是可怕的。
学者的满头白发其实也是一个符号,终将变成废墟。然而,那苍苍白发底下,同样埋藏着宝贵的东西——思想。
按物质不灭的定律,永恒是存在的。废墟是永恒的一种存在形式。
学者的白发在荒草凄凄的山冈上格外醒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被山民们遗弃了的古堡。被时间遗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的思想活着,所有的遗址都将成为永恒。
(三)断崖与榆树
这断崖是由山水日积月累冲刷而成的,像一个黄土高原的剖面,展示着高原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像一部打开的书页,将高原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清楚地展现在路人的面前。
这页书纸翻不动,却由山水不断刷新,不断书写新的内容。年年生出的青草,成了书页里最生动的标点,将过往的沧桑与时下的岁月一段段隔开、连缀。而断崖上面那棵榆树,在山风里俯仰生姿,发出飒飒的啸声,成了这里一桢最招摇的风景。
不知道这山水是多么大的力气,将一条逶迤的山冈拦腰切断,成为高耸的断崖。我们不得不叹服山水的毅力与韧性,水滴石穿尚可以理解,将一条山冈像切蛋糕一样切开,而余下的则在岁月的沧桑里随风而逝,现出一条幽深的山谷,却实在让人感慨。
一条雄浑的山冈到这里戛然而止,成了一曲让人扼腕的绝唱,成了一首磅礴诗作的断章。实在是太过决绝。
把那连绵的山脉切断了,川流而下的水,一路奔腾而来,咆哮而来,幽长而坎坷的山谷,不断给山水蓄力、加速,那滔滔的河水就变得放荡不羁,变得狂躁不安,撞击着,肆虐着。川流而下的河水,在这里徘徊了,寻找不到那种“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那种一泻千里的气势在这里消减,那种暴戾,桀骜,在这里安静下来。
这个断崖处,自然形成了一个宽敞而平展的小巧的盆地,让连绵不断的山脉有了透气的窗口,让川流而下的河水有了一个转圜的余地。河水来到这里,平静下来,像一条乖巧的鱼儿,在这个小盆地里回旋着,快乐着。在这里,变得愈发狂躁的河水可以安闲地沉淀一路泥沙,可以澄清浮躁的心情,然后,清爽明净的重新上路。
空中游弋的雄鹰,在断崖处彷徨了。强劲的山风,到这里变得格外温柔,风轻云淡。没有了搏击风云的快感,让雄鹰有些不知所措,斗志锐减。雄鹰在高空游弋着,俯瞰大地。应该是纵横有序的山脉气韵,可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一处断崖,出现了停顿。雄鹰犀利的目光变得柔和了,它收敛了那宽大的翅膀,落在断崖处那棵孤独的榆树上,对着断崖榆树,苦苦思索。它自己也成了风景的点缀。
其实断崖的深处是干涸的谷底,早已经没有了潺潺流水。这里成了两川交汇之地,成了山里人进山、出山驻足歇脚的驿站。这一面断崖,就像一个巨大的界碑,将左川右谷界定,让那些易于陷入歧途的人,迷途知返。
我,还有那些进山、出山在此歇脚的山民们,仰望着面前这个巨大的横截面,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阅读着断崖上面那些纵横交错的痕迹,就像在阅读一部天书。
这是岁月的杰作。
断崖上布满了累累的痕迹,像山里人粗粝的额头,纵横交错,饱经沧桑。
横向的,是一层层的纹理,像古树的年轮,那是岁月的堆积。深埋于岁月深处的沧桑在这里变得清新了。那一层是厚厚的黄土堆积,那一层泥沙、碎石的填充,那一层有枯枝、残叶在黄土层里痛苦挣扎。在这一层层堆积起来的断崖面上,我们似乎看见了岁月层层叠压,看见了风调雨顺,看见了世间沧桑,看见了这里的人们背负着岁月的艰辛踉跄前行。
纵向的,是风雨的手笔。它们在不断削减断崖的厚度与高度,将原本整齐的截面销蚀得犬牙交错,它们是想把这断崖重新塑造成一座耸立的高峰吗?它们是把断崖当做一个可以塑造的作品,在岁月的时光里,不停地雕刻。用或细腻,或粗狂的刀法,潜心创作,将一面断崖雕刻成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在绵绵群山中,在岁月的深处,站立。
那棵榆树在断崖的顶部不停招摇着,它是在与强劲的山风抗争。自然,还有这锐如刻刀的雨水。它原本应该是在山冈上,与这断崖还有一段距离。是这里的风雨,让断崖一步步逼近,最终将它放置在断崖的边上。它已经无路可退。
这棵榆树清楚地知道,它将与这断崖共进退。
榆树用自己的根系编织了一张密密的大网,将泥土网住,让泥土不再流失。它知道,这是它最后的阵地,存亡都系于脚下的断崖。榆树的根须大部分都裸露在外面,暴露在风雨里,粗粝、坚韧,泛出深绿、红褐色,狰狞、恐怖地,深深抓住泥土,向四下散开,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根须将泥土保护起来。泥土不再流失,断崖不再后退,断崖上面的榆树不再摇摇欲坠。被山风吹落的草籽在榆树的根须出发芽、扎根,蔓延出一片明亮的绿色。几朵小黄花,从绿色中钻出来,眨着明媚的眼睛,唤醒了沉寂的山谷。
榆树保护着断崖,断崖滋养着榆树,在这群山里面,它们共同展示出一幅绝美的画面。
山水之恋散文山水之恋寓意篇四
“……”钟程想叫李怡媚一声妈,可是嘴唇翕动两下,半张着嘴,喉头里发不出半点声音。因为是医院门口,又是正午,周围很少车辆和行人,一点人为的声音都没有;因为没有风树叶都垂着脑袋沉默着,一点自然的声音也没有……总之,四周是哑剧般的寂静。
“嗯,你现在住在哪里?他另给你一套房子吗?”钟程有点别扭这种没有称呼的说话方式。
“不,我住宾馆。”李怡媚淡淡地说。脸上那高傲地表情丝毫没有变化。
“那我们回家吧……”
“我们?回家?”李怡媚轻声重复着,脸上又惊喜又怀疑。
“回家住吧,……妈。”他终于叫了出来,在他说出这个字的一刹那,钟程觉得原来一直缠住自己心的那个毒蛇一样的东西被撕碎了,他明白了书上的一句话“墙推到了便是桥”。
“好,好,好……”李怡媚眼里亲着泪光,脸上的神情变化的很复杂,就像她难以言表的心情。
“走吧。”钟程伸出一只手拉着母亲,大步朝向走去,走进炽热的阳光……
李怡媚抱着肩在客厅里踱着,眼前的这个家跟十年前她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米黄的壁纸,灰蓝色的沙发,紫罗兰颜色的落地灯……她环视着这个曾经属于自己,现在又属于自己的家,鼻子不禁有些发酸:楚峰,你要还活着该有多好!
“妈,你喝水吧。”钟程递过一杯凉茶。
“飞儿,这些年……”
“好好,飞……程儿,其实,我们不该恨允飞儿。”
“我没有恨她,妈妈,你能不能……”钟程很想知道爸爸和安琪母亲的过去,他希望是父亲不起允飞儿,这样他便可以把因为安琪儿遭受的'痛苦当作一种赎罪。
“算了,程儿,都过去了,我们不提这些。妈妈今天好高兴,十几年来妈妈从未这么高兴过。你知道吗?一个母亲最快乐的事就是能给自己的孩子幸福,最大的悲哀,就是得不到孩子的爱……李怡媚的这一番话说得两人都极为神伤,屋里的气氛顿时充满了尴尬。
片刻,李怡媚重新变换话题,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愉快些:
“莫甜?”
“认识吗?”
“就算是吧。”
山水之恋散文山水之恋寓意篇五
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就像今天的心情,快乐总在心头雀跃,从小妹家吃过午饭就直奔父母家了。
领略过多少遍这相同的风景,踏过多少遍这相同的路,但每次回家总是有不一样的心情,家有喜事时满怀喜悦的幸福,过年过节回家探亲时重逢的温馨,总是在故乡的山谷里像回音一样回荡,失去亲人时悲痛欲绝的心情,失望时彷徨迷茫的心情,失败时痛苦绝望的心情,都会在故乡温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在这寂静的`驿站里休憩养伤,再整装待发。
走进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位于群山环绕的一个小山腰的阳面,五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有小溪在山谷中快乐地奔腾而下,有层层梯田沿小溪向下延伸,有茶园在梯田两边星罗棋布,像一个世外桃园。
记事时这里住着父亲弟兄五个一共二十八口人,在这里老人和孩子怡然自得地生活着,而如今许多孩子长了翅膀飞走了,有几个长辈静静地离去了,只有三家十四人住在这里,十位老人中只剩下我爸妈以及我四叔和三婶了,四叔和三叔家迁到隔岗去了,有三处房子己空无一人,曾经繁荣的小山村清冷了许多,田间地头少了和我打招呼的许多弓腰劳作的亲人,看着眼前这两处大门紧锁的房屋,我不禁有些伤感,屋里的发生的故事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出现,仿佛还在昨天,可所有的温馨都随风飘去,只留下斑驳的记忆被锁在屋内,只有屋前那颗老梨树,在树杆上镌刻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再看看下面四叔家的房屋,也似乎缺少了什么,每次回来总听见四婶和她的鸡和猪自言自语大声说话的声音,总看见她在菜园里种菜,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她旁边和她聊聊天,可去年四婶离逝了,在她家对面的山岗上静静地躺着,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了,他家虽在隔岗盖了新房,但七十八岁四叔每天像上班似的早晨来这儿,晚上再回那个新的家,一边看着四婶留下的一群鸭子,一边好像仍在听着四婶的唠叨,这种感情总是让人感动着。
母亲年轻时在门口种上了品种繁多的果树,说等她老了留给外孙孙子们吃,她终天如愿以偿了,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总是收到她捎的香脆可口的桃,又大又甜的梨,又大又红的草莓……她也乐在其中,美在心里。
车子停在宽阔稻场上,爸妈从屋里迎了出来,我立刻闻到到了香喷喷的鸭子香味,原来妈妈正在家准备丰盛的晚餐,爸正在家剥豆角。
走到屋前,看着满树的石榴红着脸羞答答地看着我,挂满枝头的枣子在对我微笑点头,黄澄澄的柿子提着一个个小灯笼迎接我的回来,花台上的小花向我绽开了一个个笑脸,青翠欲滴小白菜点缀着单调的土壤……,我被这丰收的喜悦陶醉了。
喝过茶,我陪着妈妈聊天,老公陪爸爸聊天,坐在妈旁边,发现妈的头发又白了许多,妈看到我回来想起了她回娘家的场景,有些伤感,她说她不像外婆那样爱美,经常染发,她不想染发,嫌麻烦。外婆家离这不远,以前我每次回来时,她总是兴冲冲地赶来,和我们一起分享重逢的喜悦,而每次妈回娘家,她总在屋内转来转去,总想找点好吃的让她捎回来,而如今,这种感动又在我和妈之间一遍一遍重演着,她和外婆已阴阳两隔,永远也见不着外婆了。
妈为我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土特产,装满了车后备箱,吃晚餐时,遇见了四叔,父亲挽留了他一起吃饭,看着兄弟两人边吃边聊开心的样子,我们便又聊起大叔、二叔、三叔以前来我们家玩时的情景,不知道这样的温馨情景在何时又变成回忆,永不出现了。
吃过晚饭,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家的路,远处黑魆魆的群山已居夜色中入睡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万家灯火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群山之中,只有两旁的小树在灯光照射下一片碧绿,偶而有一两个稻草人对我们扮着鬼脸,默默地为主人看守着地里的庄稼,金黄的圆月总是在远处的山顶旁和我们的车如影随行,车上载着满满的物品,心里装着满满的亲情,离开了故乡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