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所担任的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学生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努力,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探索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品德,品德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选取有趣的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成长进步。
(四)坚持每天阅读,不断提高自己学科水平,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在平时的学习中,允许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品德与社会。
(七)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原因,努力解决,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八)认真备课,上课,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沟通,向优秀老师学习、请教。
(一)如何搜集、整理、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二)如何增强个别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针对学校情况、家庭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有的方矢的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力争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二)认真耐心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成长与发展。
(三)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二
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m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
......
北塔小学九十六班陈香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19个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小学生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对本学科有了初步认知,产生了一定兴趣,教学成绩也较为客观,为本学科下一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一定基础。本学期,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呈现、案例引导、活动操作、情景感悟、问题拓展为结构特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学习的课程特点。一是注意各个阶段相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层层递进性;二是按照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把握单元内部各学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大课文;三是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形式和内容上把一个单元变成一个学习整体。
本册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做学习的小主人”、“学做消费者”、“我是小警察”、“走进劳动者”四个单元,共13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个主题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3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和课程考查使用。
三、教学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家人的爱一、主题目标: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二、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三、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四、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活动二: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2、讨论: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4、指名回答。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二、了解父母辛劳(一)父母赚钱不容易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4、教师随机评价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一)我们可以怎样做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二)我们是怎样做的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3、表彰激励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2)发“孝敬”章。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三、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二)学文明理1.学校中的爱(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2.社会的爱(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三)课后拓展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四)课外知识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五)总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五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阶段的复习,回顾这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所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勤于思考,善于自我表现保护的优秀品质,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查遗补漏,整体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复习内容
1.建立同学之间友好的关系,懂得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树立时间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有效率的学习。
2.知道规则的意义的作用,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并努力遵守,在与人交往中讲究诚信,重承诺。
3.了解生活中一些紧急状况下的自救知识,知道各种急救电话号码,明白在遇到诈骗等犯罪分子时应该冷静地采取行动,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先。
4.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能做到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怀,在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上不攀比,讲勤俭,不对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复习方式
抓住要点,利用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某些不熟悉的环节可以加强一下,对个别后进学生采取单独的复习策略,要求抓住基础内容,对领悟力较高的个别同学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六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对水、电、火的安全使用问题,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在爱的阳光下 10课时
第一、二周 家人的爱
第三、四周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第四、五周 来自社会的爱
我们共欢乐 8课时
第七周 不一样的你我他
第八周 换个角度想一想
第九周 分享的快乐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6课时
第十一周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第十二周 阿姨、叔叔辛苦了
第十三周 说声“谢谢”
寻路和行路 8课时
第十四周 学看平面图
第十五周 校外探路
第十六周 出行的学问
第十七周 马路不是游戏场
第十八周 复习、考核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七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19个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小学生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对本学科有了初步认知,产生了一定兴趣,教学成绩也较为客观,为本学科下一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一定基础。本学期,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呈现、案例引导、活动操作、情景感悟、问题拓展为结构特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学习的课程特点。一是注意各个阶段相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层层递进性;二是按照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把握单元内部各学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大课文;三是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形式和内容上把一个单元变成一个学习整体。
本册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做学习的小主人”、“学做消费者”、“我是小警察”、“走进劳动者”四个单元,共13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个主题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3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和课程考查使用。
三、教学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八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
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