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写人篇一
油菜花开了,金黄灿灿的,象一个美丽而亮皇的梦,盛开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盛开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盛开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看,那一朵朵的花儿,那一片片的花瓣,那一丝丝的花芯,多么艳丽又多么婉约,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展现出了她们无尽的美艳,无限的娇柔,无法言说的欲语还休。她们开心的笑着,用快乐的心态积极地呈现出她们无与伦比的璀璨与柔美。
春风轻轻地吹过她们的身姿,仿佛在与她们互道美好,小草静静地仰躺在她们的脚下,仿佛在对她们顶礼膜拜,蝴蝶一只只翩翩起舞在她们的中间,似乎在与她们飞翔着一种和谐的美,就连一只只的小蜜蜂,也勤劳地停驻在她们的花芯,在与她们商量着用她们脸上的花粉去酿造世界上最甜美的花蜜。
我静静地站在油菜花前,欣赏着这大自然给予的美,感觉自己的心灵,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璀璨与美丽,感觉自己也仿佛已与这金黄灿灿的油菜花融为了一体。
油菜花,你们是属于春天的花,你们也是属于农民的花,是农民用他们的勤劳汗水默默地浇灌了你们,让你们开出了这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璀璨之花。
素面朝天的油菜花,花期短,花瓣细,颜色单一,没有牡丹雍容华贵的国色,也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更没有桃花人面相映的丰腴。然而,平凡又简单油菜花,自始至终充满朝气而金黄,黄萼托着薄薄花瓣,开在田野里,描绘着晴朗明亮的春天,带着春天的气息的花香,给人们带来了温馨和清新。那香味,使整个山村芬芳清纯,典雅朴实。在杏花还未盛开,梨花还未开放,油菜花并恣意地绽放着。静静等待着辛勤的放蜂人来酝酿。无私地将自己的花粉献给别人,让放蜂的人感到,那随风起舞的不是花,而是流动的蜜河。在田间地头,庄户人家正谈着花事,展望着收成,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后的喜悦笑容。是啊!从田野到餐桌,从花香到油味,油菜花朴实无华,将她的辉煌灿烂默默地奉献给大地。她又多像我的父老乡亲啊!
青枝绿叶顶金葩,嘻笑颜开吻万家。油菜花美的震撼力,就源于它自身的浩瀚广博。当老百姓在山地上种下了油菜籽,也种下了希望。老农看着眼前铺天盖地的金黄脸上洋溢油菜花的浓艳的笑颜。
油菜花,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散文写人篇二
和杨万存不在一起工作已经十年了。
日前,接到老杨的电话,说是近日要办理退休手续。猛然间感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从和老杨认识已经有三十年的时光了,那时他就三十来岁,而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我们都在一家医院,我在内科当医生,他在财务科做会计。年龄相差十岁,专业不相同,他是这个县的本地人,我的籍贯在外县,本不有什么关联,竟在一次闲聊中相识,可一处便是三十年的朋友。
老杨年轻的时候所处的时代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在乡镇中学读到初中,后来县里招工进城当了工人。最初在县里办的砖厂工作,后来到县卫校搞后勤进了卫生口。老杨记性好,喜欢数字,经他过目的数字不管多么繁琐,过十年都依然记得清楚。我们相识就是再一次闲聊中被他一口道出的繁琐数字所惊讶而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得他说县砖厂74年烧了三百六十万块砖,卖出去了三百四十七万块,75年烧了四百一十万块砖,卖出去了三百九十一……要知道,说这些数字时已经是86年,时间过去了十一二年了。
老杨喜欢说事儿的时候打比方,“你比方说……”是他的口头禅。同事们都喜欢有个什么没经历过的或者拿不定主意的事儿听听他的见解。如果是他经历过的,他会告诉你,哪年哪年谁谁谁也是这样的事儿,怎么怎么做就解决了。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医院职工子女就业,医院勉强答应了给安排,因为学历不是本科不能上临床。几个人见到老杨想请他给出个主意,老杨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就心领神会了:“先上车后找座”。
老杨没学过医,可他喜欢了解医生们看病的事儿。亲戚朋友生病时也喜欢给人家找个大夫,什么病找哪个大夫他心里有数。看完后什么病他也能给人家解释出来,当然,他解释不会用医学术语,都是些大白话或者是“你比方……什么的,病人听了感觉也还能明白是那么回子事儿。有一次,他外甥得了急性胰腺炎,我是管床大夫,告诉病人要禁食禁水5天。前两天还可以,后来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就偷着吃了几口食物,使得刚刚控制住的病情又加重起来。我给病人解释说,进食会刺激胰液分泌,胰腺炎时胰液排泄不畅,会导致胰腺的自体消化,使病情加剧。病人听不明白,说是饥饿难以忍受。老杨听后说“不吃就是治病,和吃药治病一样。现在不吃是为的以后能吃”几句话病人不说什么了。
老杨喜欢给我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什么是收入,什么是支出,哪个放在应收科目里,哪个放在应付科目里,这些都要琢磨会计原理。其实说实话,老杨没有学过会计,可在财务科里,不管是什么本科学历的会计师,还是晋升过什么职称的专业人员,对老杨管过的帐评价都不错,说是账目清楚,合理。老杨就凭着这股子琢磨劲儿,管了三十年的帐,担任了财务科的科长。
十年前我从县里来到了省城一家单位工作,老杨还是经常给我打电话,说是谁谁谁病了,你给说说是怎么回事儿。当我分析完可能的原因后,从他对答的话语中听得出,老杨已经理解和明白了。
老杨这个人很朴实,也很好学,虽然文化不高,可完全可以断定,老杨是个聪明人,是个明白人。
散文写人篇三
因为长相黢黑,我们蒿村人喊他“老黢”,叫得久了连他的真名都忘了。老黢的家就是他的诊所,老黢的诊所像是长在村子身上的一颗肾,人们觉得只要这颗肾在,整个村子就能安然无恙。
去乡村诊所的时间大多都是在夜里,虽然是在同一个村,也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夜路,很多年来都是母亲背着我去的。打着手电筒,穿过阴森恐怖的林子,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从一片开阔的田垄里走过,然后,终于在茫茫夜色之中看见了一束熟悉的灯光从一扇窗户里正透射出来,像是在黑暗里看见了希望的光,那个时候人的病似乎就好了一半。
如果是小病,大人白天是没有时间专门背着去看的,奇怪的是那些年的病来得比较配合,总是在半夜头痛了、高烧了、呕吐了,病总是乘晚上孩子们不注意,大人们不防备的时候到来。因此,我对乡村医生的印象一直被夜色笼罩着。人们认为,晚上得的病是真的病,是能医治好的病;如果白天病了,那便不算是病了,那是命,躲不掉的,光天白日就敢进到人的身体,就像进它自己的屋一样,那还有得治?白天得病的人,被认为阳气不足,他们会自个儿搬张凳子靠着墙根晒太阳,他们是想把身体里面的东西晒出来,这个时侯即便是看到老黢从面前走过,也不会开口去问,就像没看见一样。如果身体里的东西晒不出来,他们就安排交代后事,这个过程是安详的。这个时候,老黢就像一个多余的人。
但,大多时候,村子是需要老黢的。
来找老黢看病的人各式各样,打赤脚的多,穿鞋的少,大多都是泥腿杆子。他们给的酬劳也各式各样,不一定是钱,可能是野天麻、羊蹄子,或者干脆是一壶包谷烧,也有可能是别的什么。实在拿不出什么的人,就让女人做双布鞋,加厚一层脚板,送给老黢上山采药用,小气的蒿村男人们在对待女人的这件事情上都看得很开。这是乡村医生一个不同于其他医生的地方。乡村医生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喜欢挨家串户地行医。村里人说了,十天不天晴可以,十天看不见老黢就不行。
老黢家里总是挤满了病人,面色苍白的、缺胳膊瘸腿的,都有。他们讲了,小病只要找老黢就可以了,没必要到其他地方去;得了重病呢,他们觉得到城里诊病花费太大了,乡下人有几个敢去,去一趟就倾家荡产。老黢说行就行,老黢不行,他们就认命了。碰到家里条件不好的,老黢不收钱的时候并不少。在看见病入膏肓的人时,他心里难受,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老黢的确有些过人的能耐,人们弄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偏方,不知道他的偏方是跟谁学的,从没听讲过他拜过什么名师。因此,开始大家还对他的偏方将信将疑。有一回,五岁的细狗在火塘烤火,他家的两条黑狗打架,把鼎锅里的开水打翻了,开水泼在细狗的手臂上,手臂当即被烫脱了臼,全是水泡。他娘都不敢看,哭得跟泪人似的,以为那条手臂要废了。没想到背到老黢那,老黢说,放宽心没事,他要细狗撒了泡童子尿,用童子尿把手臂洗了一遍,再把脱臼的手腕归了位,敷上了几贴膏药,不到七天,好了!这事让他的医名大涨。老黢不但能给人治病,还能给牲畜治病,兽医治不好的他行,这让那些兽医很没面子。火生家的马,驮包谷踩空一脚断了前蹄,兽医来看了,摇了摇头说,这马废了,宰了卖肉吧。老黢听了发了脾气,说:“宰了卖,值几个钱?三四千块的做工马,这样糟蹋了不行。”结果,他找了几副草药,又给马上了夹子,二十天的功夫,好了!
其实,乡村医生是书面的说法,在村里更多的人把这一行喊做“土医师”。土医师就是土生土长的医生,就是给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看病的医生,如果喊外面的医生来看,乡亲们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村子的角角落落,不知道它哪些地方容易生病,哪些时候容易生病。自家的儿子不听话了自己揍可以,让别人教训了那可不行!蒿村的人认为,蒿村人的病也应该让蒿村人看,这才看得放心。
老黢给人治病,也给牲畜治病;给男人治病,当然也要给女人治病。只是有一点不好。生不出崽的女人总是在无奈之余去找老黢,老黢有本事叫这女人生出儿子来,但这家女人的儿子可能长着长着就往老黢相面上长,越大越不像自己的亲爹,倒是跟老黢很像。这样几年下来,蒿村就有好几个后生像老黢的了,有时外面来人找老黢看病,见人就问老黢家怎么走,当他们碰上一个长得像老黢的后生就说:“你是老黢家的吧,找你爹看病呢。”那么这一晚肯定有一家夫妻要关起门吵架。
老黢对蒿村人是有功的。
老黢性格有些古怪,大概神医都有这样的毛病,所谓上古遗风。他要是想医人,你就是赶他,他也非要把你的'病医好不可;他要是不想医,你就是搬来一座金山也不抵用。
有些病老黢是不看的,那就是外面的病。老黢说了,蒿村的药治不了外面的病,蒿村的药是为蒿村人长的,他只给蒿村人治病,外面的病他管不着。
他说这话是因为,近几年村里很多人在外面打工,结果得了病回来。那都是一些奇怪的病,不是手烂了,就是脸色发蓝眼瞎了,或者莫名其妙的头痛,挨不了两年就死去了。这些状况,是老黢从来不曾听说过的,也是蒿村人从没见过的。得病的人不是长年在塑胶车间工作,就是做过油漆工。他们都是在外面呆不下去,治不了才回来的。开始老黢还想尽作为医生的本职,勉为其难地治一治。后来,只要他一听说,是外面打工回来的人来诊病,就一律拒绝。那段时间好像村子里什么都得病了一样。整个村子都病了,翻一翻泥土出来看,似乎不再是以前熟悉的泥土,不再是那块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泥土;舀一瓢水上来喝,味道怪怪的,也不像是能把女人们养得水灵水灵的水;稻子没抽穗就开始发出霉烂的气味,树叶间都散发着死亡的气息。要是哪一天,有人觉得连阳光都是病的,那一天肯定又是一个得病的人死了。
有不死心的人仍然抱着希望,他们以为没有病会比当年的霍乱更难治,他们是绝望地希望着。
蒿村人没有见过比霍乱更难治的病,老黢看见了。
他看见的是病以外的东西。老黢说,医书上讲了,“医术再好也不能医必死之人。”他们不知道当人心病了以后,什么药都是无效的。
散文写人篇四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们九年级新来的六位同学,已经在北京第三聋人学校生活了近一个月了。我们已经彼此熟悉,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团结,互相友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班里的六位同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宝同学。
小宝坐在我的后面,他比我大三岁。他宽肩膀,粗胳膊,身材很魁梧。他的脸呈梨型,上面嵌着一双浓黑的眼睛,眉毛也是黑黑的。粉润的脸上嵌着一个大大的鼻子,鼻子左面有一颗灰痣。
我看得出他的相貌特别 帅 ,可是他的体形太胖了,实在不好看。他很懒惰,不爱动脑筋,不爱劳动,经常抄别人的作业,还有他的脑袋里有一些坏想法。
一次上语文课,吕老师让我们默写《老山界》中的一段,吕老师在讲台上发现小宝假装会默写的样子,边抄边默。后来,吕老师提醒同学们做事要诚实,他很不好意思。
唉!小宝真的不会默写,就像我的母校班里的男同学不会背课文一样。我真的不喜欢他这个样子,他是大哥哥,还不如我会背课文呢!
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他特别热,想要开电扇,于是他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打开了电扇。他不知道我感冒了,我只好对他说: 小宝,你不知道我今天感冒了,不能吹风扇。请你关了好吗? 他对着我尴尬地笑了笑说: 哈哈 你感冒了,活该! 他真是太不像话了,平时他就经常这样和我开玩笑,我只好不理他,自己抓紧时间学习。他见我不理他,讪讪地去把电扇关了,真令我感动,我高兴得都合不拢嘴了!
小宝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他历史好,历史老师非常喜欢他。我对历史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方面他比我思维敏捷,我对他是甘拜下风!我觉得他并不笨,挺聪明的,就是太懒了!
这就是我的新同学 小宝。
散文写人篇五
犹大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除了上帝无人知道;上帝保留了犹大最极端的一面灵魂,这除了上帝也无人知道。这就是所谓“最后的犹大”的来源。
“十年了!我终于成功了!”画家心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这幅画——温和的土黄与深雅的黑,绘出的神秘,永无止境!
一切如上帝所料,或者说在上帝的安排下,这幅画为世人所熟知,并被赋予了艺术的最高荣誉。
画中其实只有一个人的半身像。我们姑且认为她是个女人,而她自然典雅的坐姿、倾泻披下的乌发、飘渺似无的头纱、风抚水波般的胸部线条以及白皙如雪的肌肤……以致世人把她奉为画中的“维纳斯”。
然而,这些与她那文明遐迩的微笑比起来,无疑是陪衬物。她的微笑——嘴角上扬到一个奇妙的弧度,构成无数种微妙的表情,散发出无数种迷人的神韵!
她后方的风景,呈现出的明显的不对称,更是衬托了不明显的神秘!
这幅画叫《蒙娜丽莎》。
于是,看清蒙《蒙娜丽莎》的微笑,便成为一个世人都在竭尽全力做的愚蠢行为。只要时间在延续,空间在延续,蒙娜丽莎的微笑都不会重复——她不愿让人看到她同样的表情!这源自她体内的灵魂,极端的罪恶。
这便是上帝的决定——让极端的罪恶镶入这幅画中,或者说让极端的罪恶尽情的延伸,造就了这幅画。
每当这时或者说时时刻刻,远处上帝的嘴角都会扬到一个更奇妙的弧度……
散文写人篇六
2011年,山东菏泽的农民朱之文用自己具有震撼力的歌声和质朴的外表征服了全国亿万观众。今年初,一期专访朱之文的《焦点访谈》再一次把草根明星朱之文推向高潮。
朱之文的海选视频,我是百看不厌,从朴素的农民喉咙里发出的天籁一般的歌声,一次次让我惊叹。之后,朱之文在众多艺术家和粉丝地呵护下不断成长着,一路过关斩将,成为2011年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栏目的年终总冠军。就在这一年,他报名参加了《星光大道》,一路高歌,顺利地经过周赛、月赛,杀入年终分赛,进入总决赛,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一曲《我要回家》后,他成了家喻户哓的农民歌星,至此,完成了从农民到明星的华丽转身。
成为明星后的朱之文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经常穿梭在演出的路上。有了一些钱的朱之文并不吝惜靠辛苦赚来的钱:出资翻修村幼儿园,给村里买健身器材,买变压器,修路,还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五十万元。知道朱之文有钱了,亲戚朋友们去借钱,朱之文三万两万往外借,十万八万也借给人家,有的说,两个月以后还钱,结果两年过去了,钱也没人还。朱之文也不去催债务,却在一家电视台说撕掉了欠条,慷慨地宣布乡亲们借的近百万元不要了。
朱之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农民,虽然他经常去大城市,住高级宾馆,他只把自己当做过客,他说,自己的根在农村,土地是他不可割舍的依恋。每到收麦收秋,他都推掉演出,回家收庄稼,享受劳累而又充实的生活。每年春节,他必定是回到家中与妻子和儿女过一个团圆而又快乐的春节。
朱之文之所以能得到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除了他的农民身份能唱出优美的歌声外,再就是他的质朴,用他的话说,全国观众都喜欢朴实善良。朱之文就像村头的一株白杨树,从外到内透出一种美,这种美叫质朴。
散文写人篇七
风吹起,落叶纷飞,你是那一片,我是这一片。和煦的风永远吹不走难忘的你。
在与你相遇的那一天,在我记忆永远也抹不去。在那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看见你正在一个转角静静地看着我,当我走过去时你却跑走了。才发现你才是那个默默关心着我的人。你和我是班上最好的朋友,每天总是形影不离。你是一盏灯,虽然很微弱,但也能照亮我前行。你是一条小船,虽然狭小,但也能带我遨游世界。
与你在一起陪伴的日子,我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你让我知道人生中可能会得到许多,但也可能失去很多。在我爷爷去世的那一天,你不断安慰我。让我再次找到爱的安慰。你不断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给我帮助,促我进步。这是“缘分”也解决不了的,你给我的太多了,令我不知道怎样回报。
“幸福”里加有一个‘平’字,妈妈曾经告诉过我,“幸福要的就是平平淡淡”。“幸福”多么美妙的词语,是人人都想拥有的。而你给我的幸福我终生难忘。你愿意帮助我,体谅我。当我考试考差了,你安慰我,可我却说你幸灾乐祸,是我误会了你,但你却并没有生气,还是一如既往地安慰我,去体谅我的苦衷。
爱你人的不是并不多,而是你没有从中去发现。去珍惜那些爱你的人,就像朋友一样。
“千金易得,一友难求”
散文写人篇八
六月,似火的骄阳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校园内,蝉们争先恐后地鸣叫着。然而外界的喧嚣和热闹都无法感染我,我拖着一颗考试发榜后疲惫的心,漫无目的地在偌大的校园中游荡着,强烈的阳光刺的我的眼睛生疼生疼的,然而更刺眼的则是手中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像一张血盆大口,吞噬了我所有的自信和骄傲。
不知不觉中,我逛到了家长接孩子的西门前,在一大堆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中,我一眼就看见了身着紫色外套的母亲,正当我迈开步子准备跑过去的时候,我想起了今天的考试,于是脚底就像生了根一样停在原地,我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蹲下来仔细地观察起妈妈。只见她一直使劲地踮着脚尖向教学楼出口的方向望去,就这样过了一会儿,原本人头攒动的大门前,只剩下了妈妈和另一位家长还没有接到孩子,这时,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地从教学楼里跑了出来,牵了母亲身边家长的手,回家去了。母亲看着他们还未远去的背影,伸手想叫住他们询问些什么,却只是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然而,我躲在这里却看得到母亲的焦急,她开始更加频繁地看手表,来来回回地在大门口踱步,望着教学楼上亮着灯的窗户一看就是半天,还似乎在焦虑地思考着什么。
这时,“轰隆”一声响雷把母亲冲沉思中惊醒了,她猛地抬起头,看了看天空中浓郁地能够挤出墨汁的乌云,掏出手机拨号,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就在我的裤兜里疯狂地振动起来,我的手在接听和挂断间犹疑不定,还是选择了挂断。
就在我摁下挂断键的同时,母亲也處紧了眉头,满面担忧的样子,几次想转身走回车里,却又走了回来,我看到这一幕,突然记起了母亲是最怕下雨天打雷的。“糟糕!”我懊恼地大叫。这时,“轰隆隆”又一声惊雷砸下,母亲忍不住捂住了耳朵,而就在雨点噼噼啪啪地掉下来的同时,我再也顾不得什么考试分数和胆怯,飞奔到了母亲面前想要安慰她。母亲看见我,一丝不易察觉地喜悦悄悄地从她脸庞滑过,而她在看见我手中的试卷和心灰意冷的表情时,皱了皱眉,随即走了过来,轻轻把我揽在怀里。再次闻到她身上熟悉的馨香,我的泪水莫名其妙地流了出来,“你为什么怕雷还不车里去?”我趴在母亲肩膀上抽噎着问,“因为怕你找不到我着急,所以就站在这里等你出来啊!”母亲笑着回答,而我却哭地更凶了。
第二天早晨,母亲看见我依然胆怯的眼神,凑到我耳边说:“今天好好考试,我在家等你回来。”听了这话,一股力量缓缓注入我的心田,我昂首挺胸地走进了考场,而头顶,是雨过天晴后更加夺目的朝阳。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虽然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由我一个人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但是母亲永远会站在某一处微笑地望着我,像一座灯塔一样,为我指引回家的方向,照亮前进的道路。
真水无香,真爱无声。不需要语言,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足以让我重新站起来,而正是因为母亲,让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总会有一扇窗子亮着灯,等着我回家。母亲用她的爱在等我,用她的爱书写了一个不寻常的等字,那是人生漫漫长路上,她对我的一种守候。
散文写人篇九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_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散文写人篇十
冬日的一个夜晚,我在台灯柔和的灯光下徜徉于书海之中。虽然关着门窗,但是从缝隙穿过的冷意还是让身在厚实的衣服中的我感到寒冷,浑身哆嗦,双手被冻得通红、僵硬,恨不得整个人缩进衣服里或者躲进温暖的被窝。好在没多久,我就进入了书的世界,逐渐忘却了寒冷。
“吱——”一声很轻很轻的开门声依旧被我听见了,我知道是妈妈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每晚为我准备一杯热牛奶似乎成为了妈妈的习惯。“女儿,喝杯热牛奶再看书吧。”果不其然,妈妈温柔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你先放着,我等会再喝。”我头也没抬地说。妈妈一言不发,似乎朝我身后走去,把牛奶放在床头柜,她自己应该坐在了床边。而我也没多想,没再理会,继续埋头看书。
时间一点点一点的流逝,楼下路灯的光辉洒在了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流身上。
把妈妈送走后,我仿佛看见了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皱纹加深了、白头发变多了……唯一不变的,是她那温柔慈祥的笑容,泪珠不争气的滑落下来。不知是因为温暖的牛奶,还是因为感动,心里仿佛注入了丝丝细流,暖暖的。
“送一杯热牛奶”,这是多么平常的举动,里面却凝聚着妈妈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