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交流;走出课文,与生活和他人对话;这是阅读成功的必经之道!)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1.生字注音
气魄( ) 哺( )育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浩荡( ) 臂膀( ) 九曲连环( ) 浩瀚()
缅()怀 泛滥() 蹂()躏() 繁衍()
2、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3、黄河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 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1、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如: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歌词中哪些语句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5、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6、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7、诗人在文章里写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今天的黄河的环保治理,你有怎样好的建议?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2、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2、【知识卡片】(试试自己是不是记忆能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