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心中的质量篇一
船舶质量是船舶建造业的根本保障,而且船舶制造是一项大型项目,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比如,船舶质量管理具有高要求、高水准的特点,因为船舶作为海上主要的运输工具,其本身的水运能力自然要有较高的水平,这只能依靠于在建造中的质量保证。只有高质量的船舶才能具有正常的水运能力。如果船舶质量不过关,威胁的将不仅仅是运输中的货物,还有船舶随行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极大地威胁。其次,船舶制造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由于船舶功能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船舶的结构设计也有很多更细致的要求,这就使得船舶设计和建造时会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工作强度得不到保证,或是工作的质量下降,就难免会降低船舶建造的质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船舶制造也涉及到信息的管理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也是众多建造产业的共同面对的方面。船舶建造涉及到大量的信息集成和处理,而船舶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信息的处理。将各部门以及船舶生产环节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所以,也需要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部门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对船舶质量的高效管理。这些重要的特点都决定了船舶质量管理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影响,在质量上做好管理,就是保证好了船舶建造的最根本条件。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验船师数量严重不足,如果对造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检验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可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将下列内容作为现场检验工作的重点。
2.1.船舶焊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现代船舶通各个部件之间由焊接实现连接,焊接的质量和强度会对船体结构的致密性和有效强度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保证船舶的建造质量,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对船舶焊接质量的检验至关重要。
1)焊缝形状及尺寸不符合要求
船舶的焊缝应该沿长度方向宽窄整齐,焊缝的表面保持平整且焊缝内部不能出现孔洞等影响焊缝性能的情况。目前,在船舶结构的焊接过程中,焊缝常常会出现表面不平整、内部存在孔洞、不丰满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焊件坡口角度不对、装配间隙不均以及焊接电流不适宜等原因所造成的。为了避免焊缝形状及尺寸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焊接人员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应该选择合理的坡口角度以及均匀的装配间隙并保持正确的运条角度匀速运条。焊接的速度计焊条角度应该根据装配间隙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并注意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从而保证形成均匀一致的焊缝。
2)角焊缝高度不够
船体在装配焊接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会存在大量的角焊缝。角焊缝的高度如果不够,就会导致焊缝的有效工作截面积减少,焊接接头处的强度达不到要求,焊缝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就可能出现损坏,导致船舶局部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船舶的使用安全。针对角焊缝高度不够的问题。船舶建造现场的监督人员利用工具对高度不够的角焊缝进行逐条检查,并重点检查关键部位,以确保焊缝的有效工作截面积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3)焊缝内部质量检验
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焊缝焊接规格尺寸与表面质量检验所发现的缺陷修补完工,并复检合格后进行。焊缝的内部质量可采用射线、超声波、渗透、磁粉等探伤或其他适当方法进行检验。
4)船舶轮机质量检验和控制
问题的出现。针对塑料制成的燃油舱和滑油舱经常出现老化的问题,通常可以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替换或者运用带有玻璃罩的管道进行防护,即使出现管道破裂,也能阻止漏油事故,减少安全危害。针对在辅助材料中经常出现的管路堵塞问题,可以采用具有强耐油性的橡胶或者其他新型材料,增加管道使用年限,提高管道安全性能,确保船舶正常运行。燃油舱柜可以通过采用鹅颈式设计方式,将空气管道引到较为开阔的地方,并安装耐高温装置,确保船舶甲板和机舱安全。同时,巧妙利用截止阀,在消防设备较近的地方安装它,可以随时取用,但是必须注意标明管道用途和旋转方向,同时提高消防设备的水压。
2.2建造精度的控制
1)许可公差的计算。船舶的'许可公差通常可以利用理论线对齐法和中显现对齐法两种方式进行计算。而中心线对齐法可能会涉及到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其转换成理论线对齐法进行设计和检验。
2)制定一份用于建造过程中关键点建造精度监控的图纸。图中应该包括各个关键节点的位置、结合形式、许可公差值等。在进行实际监测的过程中,以理论线检验法及样板检验法进行检验。通常以中心线对齐的节点均采用样板法进行检验,而已理论线对齐的节点则采用理论线检验法。
3)在检验结束后,要对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如果检验过程中发现节点的理论线或者中心线的偏差值超过允许偏差值,则需要及时根据图纸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在完成船舶建造现场的检验工作后,应结合相关要求以及检验的具体结果,对造船厂进行一定的惩罚。如果其中不合格的项目较多,应要求造船厂立即停工并进行全面的整改,如果其中只要较少项目不合格,且对船舶整体结构的影响不大,可以要求造船厂及时整改并继续施工。同时,要求验船师扩大对现场项目的检验范围,以保证船舶的整体建造质量。
3.1船舶建造工作结束后的跟踪检查
在船舶建造工作结束后,船舶质量检验机构应该对完工的船舶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及时获取船舶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以做好各种缺陷的处理工作。船舶检验机构在发现缺陷后,应要求造船厂进行及时整改,并在整改之后进行二次检查,以保证船舶整体质量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1被忽视的船舶室内空气污染
由于人体嗅觉的自适应性,即所谓“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效应,常常导致人们无法根据嗅觉正确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此外,在人们嗅阈值外的低浓度污染物,其累积毒性也不可小觑,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员在多种低浓度有害气体并存的环境中,即使没有任何一种有害气体超标,多种有害物质的协同作用仍然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如:甲醛和苯是两种常见的气体污染物。当它们同时存在时,对人的毒性比单一组分高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即使两个都不超标,也比单一污染物超倍还要髙。船舶室内空气污染指在船舶营运状态下,受外部环境、通风条件限制、机器设备运行、人员使用维护、卫生管理等多方面影响造成的船舶舱室内呼吸空气的污染。船舶由于本身空间有限,室内空气流动性总体性较差,加之船舶污染物聚集度高,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大,船舶室内空气污染长期未得到重视。
4.2改善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影响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通风不足、空调系统污染排在第一位,占57%。因此,提高船舶空调装置的供风质量,是改善船舶舱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途径。一要选用髙科技空气净化的过滤设备。常用的空气过滤方法有过滤网过滤、静电吸附和电气集尘等技术。还可以利用活性炭能够去除空气中的异味,清除细菌。二要加强风管系统的维护和清洗。引人风管清洗专用设备,定期对风管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洗。三要使用空气净化器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检测结果显示,使用空气净化器后,颗粒物净化效果达到84%,细菌杀灭率达到83%。
4.3加强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在船舶操作程序中引入空气综合管理计划,空气污染指数等。从机器设备维护、环境卫生、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如各种人为污染源的控制,油漆频率过高的问题,机舱油气浓度过髙的问题等。加强卫生检查,组织人员定期检査海员各住室的卫生情况。
4.4加大船舶空气质量监测力度。
建立健全船舶室内各舱室空气质量监测点,完善监测网络和信息显示。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会产生不同船舶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潜在风险进行重点监测,如载运易挥发化学品的船舶,重点监测挥发性气体浓度船舶载运煤、精选矿物等易产生空气颗粒物质的货物时,重点监测颗粒物质的浓度。
质量是根本没有质量的生产是无效率的生产毫无例外船舶质量也是船舶制造的重中之重。船舶质量管理得好,就能使船舶制造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船舶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当前船舶制造的质量管理特点所决定,所以船舶质量管理需要一个整体上的合理规划,以及在质量管理制度上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行。
我心中的质量篇二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有关简单的事实。
1、 (1)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各种元素原子的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
4、簿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质量变大,这是因为加热时,
铜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了 的缘故。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在化学变化中肯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原子的数目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78g b、80gc、90gd、120g
a、12克b、44克c、56克 d、100克
6、在4x +5y2 =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a.x4y5 b.x2y5 2 d.x4y10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0ml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黑色固体质量增加
c.5g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还是5g
d.5g食盐完全溶解在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c.铁丝在氧气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
a.44gb 32g c.22gd.12g
5.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b) b(a-b)g c、(b-a)gd.无法判断
6.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b.锌粒放入硫酸溶液中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物质变化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铁变成铁锈 b.矿石粉碎 c.氧气变成液氧d.木棍折断
9.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的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10、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较少量的02转化为臭氧(03),02→03,若有30g02参加了化学反应,则生成臭氧的质量为 。
11、a+b→c+d,若28ga和26gb完全反应,生成c是d的4倍,若生成d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是 。
学习心得:
我心中的质量篇三
iso9000以其通用性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高校管理中同样适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转化为国家标准,当时就有相关人员开始研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0,并有一些高校开始实践。但是具体应用时,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体系,不能照搬iso9000的理念,应当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适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保证实效。
(一)可行性
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看,其有八项基本质量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也是iso9000系标准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贯彻系列标准的红线。主要涵盖:(1)顾客为焦点(核心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顾客为本;(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从素质教育来看,其所融入的质量观念以及要求、要素,体现了向学生主体回归的教育,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坚持改革和发展,要求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提倡学生参与等等。这些内容均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高度契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必要性
将iso9000质量管理引入高校管理,一方面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主流方向。这需要我国高校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则是我国高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采取目标管理模式,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相互推诿、制度流于形式等,管理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形成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和系统方法,可消除管理上的无序,切实保障管理规章制度、方法有效落实,使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而且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还能不断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查漏补缺。另外,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也是高校招生以及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逐步走进大众化教育,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校必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高校办学质量将成为学生报考或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将是一种实力体现,也是培养合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三)特点
首先,产品定义。iso9000将产品定义为活动和过程的结果,高校提供的产品在质量认证界有两种观点:教育服务以及学生。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从学生报考择校开始到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再到终生学习结束这个生命周期内,应当分别考虑不同阶段产品定义。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此时学生是学校的顾客,那么教育服务就是产品,当学生毕业就业时,顾客是用人单位,学生就是产品。其次,顾客定义。iso9000把顾客定义为接受产品的个人或组织,通俗讲就是对产品有需求的群体。产品与顾客这两个要素一体共生,所以从产品定义来看,高校的顾客应该有三类:一是学生,他们既是产品也是顾客;二是用人单位,每年用人单位需要吸纳大量高校毕业生,人才是用人单位发展的基本保障,需求量大,可以说是高校最大的顾客群;三是家长,这一类十分容易被忽视,高校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学生一般经济来源就是家长,学生入学所需费用一般都由家长支付,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教育服务。再次,质量评价。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质量评价一般通过固定的技术检测手段来确定产品质量。而高校方面却对教育产品质量有着不同的见解。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使高校质量评价大体呈现四种观点:其一,名列前茅论,也就是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育产品质量的标准,成绩较好的学生(即名列前茅的)质量就好。这在应试教育时期十分盛行,哪怕当下强调素质教育,同样也存在。从这个观点看,985、211等学校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性高校则天生劣势。这对于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十分不利,也是很多高校跟风、拼命升格的主因。其二,条件质量论,即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就好,突出教学条件。其三,目标管理论,即先设定统一目标或是标准,利用各种手段,如笔试考核等来检测,与目标越近,质量越好,至于目标是否合理、有价值,并适用全体学生则不得而知。最后是不断提高论。这一观点相比前三点有所进步,但操作难度大,基础以及提升的幅度不易把握。若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高校管理质量评价应当要满足顾客的教育需求,既要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又要满足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最后,规律。相比企业而言高校教育活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企业则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顾客是焦点在iso9000中是核心指导思想,是企业的金科玉律,但却不能直接照搬到高校管理之中,如果照搬则与教育客观规律相悖,也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所以,高校不能像企业那样实行“顾客就是上帝”,特别是学生作为顾客时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要求,因为这样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某新建本科院校,于2001年由两所高职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2008年开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2011年教育部高教司到该校调研,充分肯定了该校的转型成果和发展水平。这得益于基于iso9000标准建立的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该校成立之初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在升格前后存在矛盾,一时无法适应本科教学与规模增长。学校升格后生源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质量观和质量保证方式十分不适应。而且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成立之初本科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不足50%,新生报到率也才80%左右,学生、家长甚至用人单位对学校不信任。因此,该校引入iso9000标准来改善。
(一)基于iso9000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该校针对遇到的困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四个基本要求: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为核心,让相关利益者满意,以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控制教学质量,并落实为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和指标文件,使质量管理具体化。教学策划方面,这是顶层设计,把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内容作为质量评价标准,保持与相关利益者质量要求的一致性。教学实施质量管理方面,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单门课程。而教学活动又是教与学的过程,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内容。教学条件方面,教育学领域学者提出“凯西模型”,证明了办学条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办学条件对学生影响的凯西模型及其应用于发展》中杨小敏也做出了重要论述。该校则从师资、设施设备两个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在建设硬件条件的同时,积极发展软件。教学结果与质量评价方面则充分考虑高校顾客的复杂性,制定不同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学结果,具体有三个,包括招生质量、就业质量以及社会声誉。
(二)教学质量管理模型的改进
该校在实施基于iso9000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后,基于iso9000持续改进原则,召开了研讨会。总结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知识和管理经验、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质量总目标的制定方面不是很合理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该校进行了三次改进。首先,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工作质量考核制。后者以定量、定性为基本框架。定量引入积分制,分别计量职能目标、综合管理目标和满意度;而定性方面则采取一票否决指标。前者则涵盖教学策划、实施、条件以及结果,并辅以奖惩制度,同时形成通报公开文件,与职称、职务挂钩。其次,建立以三标一体的评建工作平台,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为中心,以目标管理和质量考核为监测手段。修订体系文件,把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纳入质量手册,重新策划相关程序文件,调整考核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按计划分解本科教学质量指标,实现彻底的校本化。最后,开启特色办学之路,即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把办学目标定义为应用型大学,并围绕这一目标调整质量观、目标、标准以及评价方式。同时,推动学院制和大部制改革,建立二级管理体系,再一次修订质量手册、相关文件,重点调整相关标准。目标管理实施六化改造,即中心化、年度华、均衡化、标准化、主控化、综合化(参考刘仲全的文章)。
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持着较高的相似度,同时iso9000本身具有极高的通用性、自由性,在高校管理中应用可行而且必要,也是高校管理适应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具体应用时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体系,不能照搬iso9000的理念,应当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适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保证实效。
我心中的质量篇四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数据”成为各行各业包括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而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也使得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必然。数据和数据分析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数据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做了简单的分析总结。
西方高等教育经历了近800年的努力,在规模与质量上有了较为成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中国高等教育也同样按照规模与质量交替螺旋上升的轨迹往前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突破了规模大关后,也在积极探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
1.显性状态存在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使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必然。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开始着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至2011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用户手册》,填报表格和数据项内涵,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正式在全国展开,包括新建本科院校。
其中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其按照教育教学工作内在的基本规律,以数据集的方式,具有逻辑性地、系统地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运行基本状态。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集在数据层次上包括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宏观数据,涉及师生信息、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图书资料、科研设备等内部微观数据,涵盖了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师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七大方面70张表格数据。
2.隐形状态存在的“教育教学间接数据”
高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改进工作中,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弹性、可调适性等管理手段以及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开始被人们重视,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注重适度、协调、整合、协作、激励、个性、内在等,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咨询、座谈、访问、调查、活动以及工作累积等掌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不过这类信息要经过统计、分类、甄别、总结等二次加工才能形成数据。
3.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大数据”
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同样要从“大数据”的角度,用“大数据”思维和工具方式来审视和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人们对“大数据”的一般认识是海量数据,这一认识是具有局限性的。尤其在高校,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无论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间接性数据,都不是海量级。
因此,我们要调整和充实的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方法论问题,即要充分认识“大数据”是一种在质量管理中问题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在高校,我们关注的不是数据量级的“大”,而是数据的全面,要关注教育教学管理中空间维度的多角度、多层次,关注时间维度的持续性,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实现对质量问题的聚焦。
2011年,教高〔2011〕9 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该文件规定的出台,不仅表明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可信赖的“官方身份”,又明确了它的功能,展示了良好的开放性——采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有利于国家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常态监控,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利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完善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
在高校,无论是显性数据还是隐性数据,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创造了可量化的维度。层次和角度的多样和全面,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尽可能地被关注、采集、统计和分析,包括我们以前或现在认为的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搭不上边的事务的关注统计。数据的丰富,使得与“质量”相关的事务变得更加多样、清晰成为一种可能。
一是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质量建设的针对性。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尤其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其采集的原因、来源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所以其数据集一方面“可提供不同时期各种数据的查询服务,为学校形成各种文件和决定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以客观、直观的数据来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这一数据集约有100个数据项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相关,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高校能够对自身的办学水平、条件,师资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参照评估指标的各项内涵,高校可以较为清晰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改进监控效果。
二是有助于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教学数据采集工作已辐射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育教学保障等方面。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学校情况、学科专业情况、师生信息、开课情况等各环节紧密相扣,每个数据单项都有定性和定量的采集标准,同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之外的数据(沟通、协调、咨询、交流、维修等数据),也弥补了描述性数据的不足,这使得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得以充分体现。
4.数据使高校内部有效形成组织间协同共进的局面,有助于改进质量观
高校在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后,与理念、定位相一致的统一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指导着各级组织、各项活动和各类评价的进行,高校将上述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经过采集和储备,简化为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数据,通过开发分析,将数据转化成为管理监控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设计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培养效果质量等各环节教育教学质量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各组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与反馈,在质量目标一致指向的前提下,经过沟通与协作,不断修整和改进,有效形成协同共进的局面。同时,改进质量观,使全组织、全员由局部质量观走向整体质量观,用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审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我心中的质量篇五
;【摘 要】随着我國药品生产的迅猛发展,医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制药企业在重视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控制,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制药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趋势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减少和避免因盲目提高质量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强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制药企业要想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而竞争日愈激烈,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要注意质量的成本,这样与其他企业竞争则更具有优势。因此,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在制药企业中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多年来从国内制药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观察,对医药市场的调研,以多个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制药企业中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情况做简要的探讨。
1 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述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质量损耗成本、外部质量损耗成本等,这些组成部分更是直接构成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成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于是,企业更加注重对质量成本的管理[1]。想要降低质量成本就要从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质量损耗成本、外部质量损耗成本等方面着手,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主要是借助一系列措施实现控制的,而内部质量消耗成本和外部质量消耗成本主要是根据性质来明确成本产生结果的,其消耗情况受预防成本及评估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控制方式合理,则整个的质量消耗值也会相对减少[2]。
2 当前制药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成本的关注力度不高
质量成本工作开展的意义在于提升产品的应用价值和成本价值,促进制药企业的稳定、持久发展。企业应对药品的应用价值和成本价值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应只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重视,未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质量成本进行重视和把控,使得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的数量逐渐提升,降低竞争力,给制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3]。
2.2质量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的制药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曾重视,对一些部门没有重视,例如会计部门、人事部门等,认为这些部门与质量成本管理没有关联,其实不然,所以质量成本管理的自身作用无法全面发挥,不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给制药企业在落实质量成本的工作中带来限制,导致管理机制的不健全[4]。
2.3质量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支出严重不符
质量的成本核算是制药企业落实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错误就会给后续的质量成本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无法全面反映其实际质量。大部分的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将生产材料和工资薪酬进行仔细的核算,无法保证制药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
3 质量成本管理在制药企业的应用优化措施
通过不断的调研和研究,制药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 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可减少质量风险,降低制药的成本,从而有更有利的竞争条件,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1构建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机制
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管理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质量生产和组织框架中均有鲜明的对比和探究,在制药企业职工培训和质量中起到监管的作用。在制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药品的种类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适合的生产标准,合理把控药品的质量和成本。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个环节中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明确质量成本管理和药品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5]。
3.2提升质量成本管理机制的执行效力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强大的执行效力,要想稳定落实,就需要领导人员的关注,在落实阶段起到带头作用,从而调动制药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员工全部参与到其中。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中还需要构建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机制,加大审核力度,将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进而给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优势,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较高的台阶。
3.3增加预算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想要全面的开展就要将产品质量问题降低,只有故障成本减少,质量成本才会降低,总结之前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做好预防措施,在问题发生之前便将问题解决。通过预防风险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减少制药企业质量成本的投入。
4 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价格也已经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手段,在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中,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为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质量成本管理通过从控制成本出发,通过对内外故障成本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可以控制多余支出的途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质量成本管理已经在多数的制药企业中应用,贯穿于制药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企业若想稳定发展,就要充分落实质量成本管理。在制药企业良性发展的今天,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可提高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人员,促使整个质量成本管理水平均有所提高,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