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两课时教学设计(模板5篇)

时间:2024-11-02 作者:雅蕊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3.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总结阅读方法,并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

难点: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风情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我们的祖国名山秀、大川奇,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眼睛和心灵还会发现异域的美、他乡的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

2.导读引路,明确任务。

(1)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先来看看单元导读,我们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2)学生默读导读提示,自由汇报。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小结学法。

1.学习生词,正确书写。2.逐段轮读,明确段意。

3.把握大意,小结方法。

(1)学生借助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结用“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浏览课文,粗知风情,小结学法。

1.学生浏览课文,画出能说明德国风情特点的关键词。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板书:奇丽,奇特。

3.指导朗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小结抓关键词体会的方法。

四、默读圈画,直奔重点,再悟风情

1.课文中的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德国的`这种风情特点呢?

2.学生借助提示自学,同桌交流。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1.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品“脊梁”,感受风情之独特。

3.指导朗读,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4.想象练笔,体会词句表达效果。

5.想象引读,感受“花的海洋”。

6.想象朗读,积累优美语言。

7.小结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

六、升华风情,回顾学法,拓展阅读

1.归纳板书,升华风情

在德国,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我们走进德国大街时就总看能“花的海洋”。

2.回顾学习方法。

3.根据学习提示,拓展阅读《只砍有记号的树》。

4.总结。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特花的脊梁

奇丽花的海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篇二

(教学设计一)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教学设计二)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课前准备

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板书:奇丽!奇特!)

二、、品读解疑,精读课文。

(一)学习要求

1、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感受景色的奇丽

1、师: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情景:

(幻灯片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请你找出最能概括景色奇丽的词语。(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有什么特点?(多、美)(相机板书)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多、美”景色特点?找出最能体现花多的词语。(生汇报)

多:(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指导读。

预设:你找的很准,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我怎么听不出花多呀?再读读。谁来帮帮他?听出来了吗?他强调了哪些词?你再读读)

师:找出最能体现花美的词语。(生汇报)

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

师解说:

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真多啊!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

4)师:你还可以用什么词语赞美这美丽的景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5)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想看吗?(出示图片)

师: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放背景音乐,生闭眼想象后谈自己想象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6)情境朗读:

(1)假如你放学回家走在这美丽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读出你们的感受来。指名读

(3)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香,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名读

(三)、感受民族的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汇报):

1、课件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问题:

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师引导:出示,从三个“都”,你体会到什么?(生谈)

3)情境朗读:(出示课件)

过渡:德国人人爱花,却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2、(课件出示):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联系上下文,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肯定快乐平常)

2)情境朗读:

(1)从两个感叹号,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说话的语气是――肯定的。请你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男生读。

(2)从“莞尔一笑”这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女主人的心情是――快乐的。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读,女生读。

(3)在德国,自己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请你带着平常的语气读,全班齐读。

3、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民族的奇特?

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师: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______,“我为人人”又是指______?

(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师: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

出示:“()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只有……才……

(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是一种“境界”)

4)联系实际:

师引: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预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如:值日,献血,塞车,捐款等)…”

5)小结: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2、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汇报)

3、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女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归纳

(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解梦,课堂小结

1、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永远追寻!季先生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起来读。

(课件出示)“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猜一猜,作者的“梦”是什么?(小练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五、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3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如:《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美、多人人为我

奇特自己种花让别人看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篇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

生:没有。

师:想不想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到德国去领略一下德国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从题目的“让”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 “让”字我体会到养花的人为别人着想。

生:我体会到养花的人舍己为人。

生:我体会到养花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德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生1:德国人很爱花。

生2: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说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

生3:德国人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他们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生4:德国有奇丽的风景,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

师:是啊,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花养在屋子里,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他们自己养花是为了给别人欣赏,所以,季先生在重游德国时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奇特?)

师:到底德国有怎样奇丽景色,为什么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我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边读或边听边画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读完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有话说吗?

生1: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让我感到吃惊。

生2:德国人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 ,多么无私呀!

生3:德国的街道很美,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4:德国人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读书读得很仔细、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欣赏德国奇丽的风景吧!

(课件出示词语:吃惊   家家户户    花朵   脊梁)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请几名学生读词语)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每家每户的窗前都开满了鲜花,那景象美极了。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德国妇女正在给花浇水,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生3:我仿佛看见作者在德国的街上散步,他看见满街的鲜花,心情十分高兴。

师:季先生为什么吃惊?

生1:德国爱花之真切让“我”感到吃惊。

生2:因为德国家家户都养花。

师:这是吃惊的原因之一。

生:德国人养花不像中国人,他们喜欢把花养在外面,这是为了让别人看自己的花。

师:这是第二个原因。

师:是啊!德国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季先生之所以吃惊,是因为——

(课件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生读以上句子)

师: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让给别人看,而在屋里养花的人看到是什么呢?

生:花的脊梁。

师:什么是花的脊梁?

生1:花的梗。

生2:花的脊梁是指花的枝干。

师:德国人真奇怪,自己养的花却没法欣赏到花的美丽,为什么还要养呢?

(课件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正是这样”中的“这样”指怎样?

生:指的是自己养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师:女房东为什么 “莞尔一笑”?

生:季先生猜对了,她养花确实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她才“莞尔一笑”。

师:从女房东的笑,你看出了什么?

生1:女房东是个性格开朗、大方的人。

师:你真会读书!

生2:德国人有着善良、纯洁的心灵。

师:你的体会很深刻。

生3:德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

师:德国人真够意思。

师:谁能说出关于“笑”的四字词?

(生众说纷纭。如:哈哈大笑、喜笑颜开、笑口常开、笑逐颜开、眉开眼笑、笑容可掬、笑里藏刀……)

师:透过女房东这“莞尔一笑”,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不同寻常的民俗风情,那就是把自己劳动创造的美让给别人分享。让我们带着敬意再次走近女房东吧!

(生再读对话)

(请第一、二组同学朗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德国的街道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很美。到处开着鲜艳的五颜六色的花。

生2: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3:花很多,大街上成了花的海洋。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出了鲜花怒放的街头,好美的景象啊!

(课件出示四幅花的画面)

师:你想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些画面?

(生各抒己见。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春暖花开)

生:我想用花团锦簇来形容这些花。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

生:因为这些花很多很美,一朵挨着一朵,互相拥挤,十分鲜艳。

师:说得真好。

生:我想用姹紫嫣红来形容这些花。因为这些花五彩缤纷,艳丽多姿,美丽极了。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课文的作者季先生就是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这些美丽的花的。

(课件出示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及时正音)

师:许多鲜花争奇斗艳,簇拥在一起,这奇丽的景色!走在这满是鲜花的大街上,我们会感觉到了世外桃源。让我们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头吧!

(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学生齐读以上句子)

师:多美的街道啊,你怎么一点儿也不高兴呢?你不喜欢花吗?

生1:喜欢。

师:那么朗读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读呢?

生1:高兴的心情。

师:说得对。你再来读一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生1再读句子)

师(问其他同学):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们认为该怎样读这个句子?

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生:用舒缓的、委婉的语气读。

师:看来你的感悟很深呀!

生:放松的语气,声音平稳稍慢。

生:声音要柔和,读出赞叹的语气。

生:读出惊喜的心情。

……

师:你们说得很好。在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悦的心情。

(情境引读)

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正因为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

(课件出示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

生: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板书:花的海洋)

师:什么是花的海洋呢?

生1:形容花很多。

师:花的确很多。

生2:五颜六色的鲜花簇拥在一起。

师:花的颜色也多。

生3:缤纷艳丽的鲜花争先巩后地开放,连成一片,才形成花的海洋。

师:是啊,极目所致,都是五彩缤纷的鲜花。我们可以想象,花一定很多、很美,也很香。

师:你们怎么理解“应接不暇”这个词?

生1:花很多,看不完。

生2:花的颜色很多,眼睛都看花了,还是看不过来。

生3:每一朵花都很美,看得眼花缭乱,还是不知先看哪一朵才好。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说得好极了。

生1:今天是街日子,许多行人走在街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生2: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游人们真是应接不暇。

生3:校门的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行人们应接不暇。

生4:校园的花坛种着各种各样的花,我想一饱眼福,可一时间却应接不暇。

……

师:同学们的说话能力很强。老师很高兴听到这么多同学精彩的发言。

师:假如你正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1:我会很高兴。

生2:我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生3:我会被这美丽的花所陶醉。

生5:我想把德国的花搬到我国。

师:老师喜欢大胆想象的同学。

生4:这花真香啊,要是我们学校也有这么多的花,那该多好啊!

……

师:美丽的鲜花静静地绽放,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呼吸着花的香甜气息,尽情地享受着花恩赐予我的快乐,我陶醉了。

师:在德国,就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一种境界指什么?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真是一语道破了天机。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体现了“我为人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体现了“我为人人”。

(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为人人;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师: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学生说了很多,如:很、非常、格外、十分、特别等)

师:什么是耐人寻味呢?

生:耐人寻味就是意味深长。

师:不错。可作者为什么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人为一组交流,合作)

生1:因为德国人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别人的快乐就是他们的快乐,所以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生2:德国人觉得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让给别人分享,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说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生3:大家的快乐才是自己真的快乐,我也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

生1: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

师:你很会表达。

生2:首先自己要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为自己着想。

师:说得没错。

生3:“我为人人”是“人人为我”的前提条件。

……

师: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为我,首先必须做到我为人人。

生1:不会。因为别人看到了我那美丽的鲜花,别人高兴了,我也会高兴的。

生2:不会。我能看见别人灿烂的笑脸,我能不能看到花,我都不在乎。

生3: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回别人的快乐,我会很快乐的。

……

师:如果你每天走在街上,都能看到这些怒放鲜花的景象,你又在想什么呢?

生1:我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养花的人,我很感谢他们。

师:你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2:养花的人真善良。

师:会赞美别人的人更应该得到别人的赞美。

……

四、小结。

(引导配乐情境朗读,过朗诵边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 钢琴曲《思乡曲》)

漫步在

花团锦簇的大街之上      温馨惬意

遨游于

姹紫嫣红的楼宇之间     流连忘返

沐浴着

芬芳的花海之香         遐想联篇

编织了    四五十年的童话

倾刻间    梦想成真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词语。

(学生听写词语:真切、吃惊、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教师边念词语边巡视)

师:同桌互相交换,帮助对方圈出错别字。

师:你们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大部分学生认为“脊”、“嫣”比较难写。教师指导这两个字的写法。)

师:同学们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一两遍,把你写错的字重写一遍。

二、引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它背下来。(学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是怎样背诵的。

生:边背边想象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生:还要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

三、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十年的德国生活给季先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多年以后,当他重返德国时,再次发出内心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把季先生对德国的特殊情感读出来。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阔别几十年后,重游德国的季老先生漫步在德国的大街上,他看到了什么?

生: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课件出示句子: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生(齐读):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怪不着季老先生会说(出示句子,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同学们猜猜,这几十年来,德国有哪些变化?

生:增添了许多高楼大厦。

生:花比以前更多了,更美了。

生:街道比以前更宽了。

师:课文中的“美丽”包括哪些东西?

生:家家户户养的花,还有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生: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师:时隔四五十年,当季先生再次来到德国,他感慨万千,(生读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生读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生:一定是美梦。他在思念德国的花。

生:他在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

师: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了季先生无限的回忆,他回国,德国的生活经历成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留德十年》,他在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当我再次走在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街道时,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师:是啊,他们不仅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还经常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实在是奇特。

师:季先生在德国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包括他的老师和房东,十年的德国生活让他刻骨铭心。因此,(生朗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总结。

生:我想赞美德国。多美的景色啊,我真想到德国旅游。

生:德国人太纯洁、太善良了,我要向他们学习。

生:我喜欢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师: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以后希望怎样做到“我为人人”?

生:我想为我们班打扫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

生:如果我见到地上有垃圾,我会自觉地捡起来。

生:我会为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啊。

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师:如果作者没有到过德国,而仅仅听别人说起德国的风景,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吗?

生:不能。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生:写文章时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生:还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文章就没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师:那么要写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生:抓住能体现这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师:说得对。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生动、更具体、更感人。

师:感谢季先生让我们了解了异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季先生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

师:如果你想对季羡林有更多的了解,请到图书室或上网找季羡林作品读一读。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五、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生写话,然后展示)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也自叹不如啊!我要向你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生:能。

师:好!下课!

附: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自己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获得美

奇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为人人——奉献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等新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感受德国街头花团锦簇的美景,为领悟文章内涵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请你找出题目中的一对反义词(自己――别人)

这自己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关注这些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把课文都统读顺。

二、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字词学习

出示相关词语(见上)

这些词语哪些你已经会了?(指生介绍字音、字型、词义)

强调“脊”的笔顺(板演-范写)、“脊梁”的读音(轻声)、“锦”、“暇”的偏旁(找形近字)、“嫣”字型(范写)

字义:教学“脊梁”时回文理解书中是“花的脊梁”指的是花的背面,并朗读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读正确读通顺)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结合图片理解。

山阴道上:讲解出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如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如:好像,入:进入如如山阴道上:仿佛走进了上阴道上。

课文中的山阴道指的是(繁花似锦的德国街道)

走在花团锦簇的德国街头就如同进入了山阴道上,指导读这句话(正确流利)

四、通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生字新词,也练习读了难读的句子,相信现在读起课文来,大家肯定更加得心应手了,谁第一个来读?(分自然段朗读)

五、理解“自己”,二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谁能来告诉我,这自己指的是谁?(德国人)

此刻,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读课题

六、品读文字,体悟美景

德国人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形成了怎样一番景色呢?

默读,找出相关语段划下来,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自由朗读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交流:花多,花美)

请你把这种美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读,推荐读,竞赛读)

教师配乐范读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再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是一道多么奇丽的风景,这同样是刻在作者季羡林先生脑海中那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美丽的回忆。在她离开德国的几十年间,这幅画面其实一直未变。我们再一起读(齐读)

今天,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他严重出现的是怎样一道风景呢?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指读,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七、三读课题,课末留情

四五十年前如此,四五十年间如此,四五十年后这美景依旧未变,这一起都是因为(三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结课:无论时光推移,无论世事变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习惯在德国人心中一直没有改变。是什么促使德国人又了这样的习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包含着怎样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案篇五

( 第 一 课 时 )

老河口市实验小学  靳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脊梁”的涵义,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从季先生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抓住重点句子研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猜一猜:

提示一、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对印度梵文有很深的研究。

提示二、他享有“东方学者”的盛誉,当选“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

提示三、年轻时留学德国十年,后著有留学回忆录《留德十年》。

对,就是季羡林爷爷。(板书: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也是选自《留德十年》的。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去领略德国那独有的民族风情吧!(板书:德国)

3、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提前板书)----再自由读---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惊奇?疑问?)

4、今天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就用这种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用朗读表现出来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  入境初读

1 课文写得非常优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一读,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

2 检查读文:请学生看大屏幕读,(课件出示课文二,三两段,其中以下词语变为红色: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脊梁  颇耐人寻味  如入山阴道上)

3 读了课文,尤其是又听了二,三段的朗读,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  品境悟读

1、过渡:大家在初读课文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我们将细读课文,相信学习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大。季老先生在三十五年后重返德国感慨万千。请你默读全文,迅速在文中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叹。

2、交流后板书:奇丽  奇特(同时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抓住两个感叹号齐读,读出赞美----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最引起你的注意-----奇丽和奇特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们分别找个近义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美丽和特别?-----说的不错,让我们再读句子,注意突出这两个词。(课件中“奇丽”和“奇特”同时变红)

3、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你想不想看?你瞧,这是课文第三段中的一段景色描写(出示文字)。

(1)请你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是透过哪个词语看到的?

(2)重点理解: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师)通过“团”和“簇”,你仿佛看到了花儿怎样?

(师)从“姹紫嫣红”这个词语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师)(在学生找到并谈了感受的基础上,相机出示课件)“瞧,这些花儿都簇拥在一起,这一丛,那一簇,这就叫——花团锦簇。不仅花的品种多,颜色也多,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师)走在这样的街上,如同行走在花海中,太美了!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读出来。(花的图片配以这段文字)

(3)重点理解“山阴道”

(师):想看山阴道吗?

(生接):想看。

(师):请把眼睛闭上。现在我们来到了哥廷根的一条大街上,两边楼房的窗台上都堆满了鲜花,一眼望去,全都是花朵,走着走着,看着看着,这一幢幢楼房好像变成了陡峭的山坡,陡峭的山坡上绿叶繁茂,花儿吐芳,一阵微风吹来,你好像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缓缓睁开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一条条怎样的山阴道?(播放背景音乐)练读这段话。(花的图片配以这段文字)

(4)重点理解“任何”

(师)你真了不起,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却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品评“任何”一词去掉与否的感觉。

(师)走过这条窄窄的街,(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走过宽阔的那条街,(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走过任何一条街,(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5)切己体悟

师:此时此刻,走在这样的街上,如果你是一位疲惫的游客,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你是留学在外的季先生,心情又会怎样?

(师):真是“人在街上走,如在画中游。”带着这种享受的惬意读读这诗一样的文字。(课件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

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让我们将它记在心里!试着自己背一背。让我们把老师们也带入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好吗?(齐背)

(6)体会“奇特的民族”

(师)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能说明“奇特”的词句。

(师)是呀,自己的话怎么是让别人看的?作者曾经也有疑问。(出示对话)学生自读后理解“莞尔一笑”,并谈谈从这一笑一答中看出了什么。(一种习惯,一种自然)

(师)作者也体会到了:正是这样,确实如此。(完成填空练习)作者认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颇”是什么意思?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朗读指导)

(师)德国人爱花,有了花儿的街道成了一道奇丽的风景。但世上美好的景物,源自美好的心灵。德国人就是这样默默地行动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难怪季老先生发出这样的赞叹: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  总结提升

同学们,如果现在让你再来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呢?(赞美、敬佩)

师:让我们想着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读——

师:让我们想着德国人那份真切的爱花之情读——

师:让我们想着德国人那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读----

师:这节课上,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深入体会,并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现出来,真了不起!

五  作业设计

1  假如你想对德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你可以去借阅《德国印象》一书。

2  假如你也被德国这奇丽的景色所吸引,你可以以《花的国度》,《奇特的民族》为题写写读后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