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4-09-29 作者:ZS文王

总结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机会。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一

光阴似箭,任职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教学任务。

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

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

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对于所带毕业班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

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

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

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

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

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总之,我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

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知不觉,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15个年头,回首这些年的工作感觉努力的同时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虽平凡但却充实。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我们共同感受着语文的美,生活的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我想,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吧!我把平日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的做法直白于大家。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上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看法。

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要关注一些小事。

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

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

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

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外来子弟较多,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拜”字右边该四横而非三横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

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自学,都进入了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就务必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研究讨论,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学科的了解、对教师的评价等。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测试、观察、谈心、走访等等。

我经常喜欢在课下和学生谈心,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弹奏出和谐之音。

六、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

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室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的情况,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课堂上出现情绪低落、启而不发、缄口无言、反应麻木等状况,教师可通过反思,看问题设计是否妥当,自己点拨是否到位,是否因为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感兴趣。

据此,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多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力,因势利导,创设出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

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时,可通过反思:自己呈示的内容是否因为过于浅表或指导的策略过于笼统不得法,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维只能浮于问题的表面,回答问题则是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又文不对题。

据此,教师可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因素,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七、散发有魅力的人格力量

语文是有魅力的。

语文教学的魅力除了来自语文以外,还来自于教师。

教师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

有些教师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心情悲观,把糟糕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热情又没有激情,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试想这样的教师,学生怎能喜欢?这些都能够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条件。

经常听到一些激情四射的公开课,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能不能保证在每堂课上都能给孩子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呢?是不是也能做到呢?不断地去告诉自己吧。

当你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互致问候就显得是那样真诚,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教师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都在和谐的气氛下悄然进行。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辛勤的付出,迎来的是收获。

那收获,是学生们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一天天健康的成长;那收获,是那场毕业典礼上,师生离别时留下的真诚留恋的泪水……展望明天,任重道远。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二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圆满结束。这次展评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来至各学区中心学校、完小。参加展评活动的大多数教师都作了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表达了说课要素的完整性和新颖性。此次活动展示了我古城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风貌,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1、这次说课渗透了新课改理念,教师们说课从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并存于教学活动中,充分表达了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师在说课中注意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思考,调查,探究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2、多数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

3、多数教师说课环节完整清晰(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拓展延伸、说板书设计)。

4、这次说课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课件,很多教师都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恰当地使用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多数教师有较为扎实的根本功,有的板书简洁、美观;有的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流畅,富有亲和力;有的说课富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

6、多数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到位。

7、教学方法多样化,访问、游戏、表演、讨论、讲授等方法得到了具体运用。

这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值得我学习的教师有:

这次活动值得今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探讨和研究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说课时没表达语文学科特点。

2、有的教师混淆了上课和说课的涵义,把说课当作上课,重细节探讨,轻脉络思维,有的把说课稿写得太祥,不知道怎样设计说课稿。

有的说课要素不完整,有的教师的说课无板书设计。

3、有的教师课改理念表达不够,局部教师说课仍然是重教轻学。

4、有的教师说课时没有将教学内容化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被说课稿牵着走,有的甚至照着念一遍。

5、有的过于依赖多媒体,成了课件的奴隶。

6、根本功有待提高,有的语言表达不够简洁,缺乏激情和感染力;有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乡音太重。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三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学:

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

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

“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

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

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

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四

既然是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芒的,又是和蔼可亲的。希望,是美好的。然而,付诸实践的路,却不是那么容易。

九月份刚开学,也是我开辟新的工作环境的开端,揣着满怀的热情,走上教三七班语文的岗位,与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相处后,发现他们都很愿意亲近我,而且对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就像是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一下课都围在你身边,问问这,问问那,我呢,成了一个孩子王跟他们一起说笑。

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备呢?

回想以前学心理学时,有一句话: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是啊,这样既能和学生们友好平等的相处,又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纳你,从而爱上学习。

看来得从“做朋友〞开始我的方案。

于是我用了二招:

作为学生,总是希望老师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悲伤。如果心平气和的做学生的倾诉对象,跟学生交流,有时并不需要做教师的自己说,只要静静的'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教师对他是尊重的,学生也就满足了。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这是和学生交朋友迈出的关键一步。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评价标准跟我们成人是不同的,当我“蹲下来〞与学生平视,才能知道学生在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以他们子的视觉看发生在身边的事,才能理解他们,才能看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教学方案,首先是让我最担忧的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们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头等难事,可是,已经到了小学中年级了,哪能不写作文呢?于是,开始从五十字,一百字的拓展写话训练着手,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写作的作业,一个月下来,他们变得有话可写了,然后开始训练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型,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后能够比拟轻松的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他们看到每次自己都能写上二、三百字,越发有了信心,把写作的作业当做家常便饭,甚至有时一个星期下来训练作文的次数低于三次,孩子们都不习惯了,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严格〞的训练。

平时对于根底知识也是不放松一丝一毫,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严格要求,争取让每一个孩子掌握得扎扎实实。

就这样,孩子们和我在“好朋友〞似的愉快合作中,爱上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五

岁月匆忙中,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欣喜的是在这匆忙的岁月流逝中,不仅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我们辛勤耕耘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幸福、哀伤、快乐、痛苦的泪水。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弱,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纠正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1)、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备好课。

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针对我们班学困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学困生,给学困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及时进行检测,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六

以前的教育,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装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人性。把学生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一个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委和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作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我们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就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发现“主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明确目的。

以学定教,是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他从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又让学生汇报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学《捞铁牛》一课时,我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出他从课题知道了什么,一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事的文章。”我又追问:“写什么事呢?”“写捞铁牛的事。”“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是谁捞铁牛?”“为什么捞?”“怎么捞?”“捞的结果怎样?”在学《西门豹》时,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西门豹。我想知道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了他的什么事?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最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梳理,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它就成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上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二、把握原则。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例中,由于学生想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努力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为了使汇报或复习时更加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作上记号,还可以在记号旁作上必要的批注。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画上问号或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还发现了新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汇报读书情况时,充分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让中、差生多表演,优良学生来补充。为了增加学生们动口的机会,就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说。遇到有争论性的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要尽量让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进行指导: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用自己的观点去驳倒别人的观点。如在给《科利亚的木匣》分段时,学生为“妈妈带着科利亚离开,四年后,妈妈又带着他回来”的四、五两自然段是分在“埋木匣”中,还是归在“挖木匣”中发生争论。一学生说:“1-3自然段,就已经把‘埋木匣’说清楚了,4、5自然段是为‘挖木匣’作铺垫,应该归到‘挖木匣’中。”在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7》的“作文练习一“中,“晚上,我做了个梦:向日葵长得又高又大......”与“过了几天,向日葵真的长出来了,......”谁排在先谁排在后发生争论时,一学生抓住“晚上”和“真的”两词说:“‘晚上’是指星期天的晚上,与前面联系紧密,应该排在前面;‘真的’相当于果然,在预料之中,应该在梦的后面。”解释得多好哇!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学会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今,我班学生知道一篇课文要学写什么,为什么写,还要学习怎样写。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们就按照那些问题试着去预习。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优、良的比例增大了,消除了不合格现象。

第三、讲究方法。

1、讲究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特点编排的。我们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一篇篇的课文“活起来”,“趣起来”,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课文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课时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特点,以及课时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曼谷的小象》的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摹仿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和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小象聪明、乖巧、可爱的特点。在预习《会摇尾巴的狼》,《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角色对比,初步体会角色特点。

2、讲究过程管理和调控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饱满的热忱投入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快、兴奋、和谐的状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对他的这种举动给予肯定,让他们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加大信息反馈量,要善于把握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达成的目标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矫正、巩固,把学生的失误和失误积累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教学中还要有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必要时可把学生按好、中、差分成一些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带动、互相牵制,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讲究单元测试的评、析方法。

(1)师生都要有正确的考试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让学生成才。学习是为了掌握方法,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考试划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缺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2)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轻学生由于考试而带来的心理负担。(3)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4)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调节功能。考试后教师可把试题分门别类,根据各种题型的失误情况,认真分析试卷,让师生都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采取弥补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还可以公布优、良、合格、不合格的人数比例来激励学生团结奋进,努力拼搏。

总之,只要我们以人为本,精心经营,就能打造出教育品牌。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七

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法、新探索。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2、让学生自主学习。

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借语文课件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八

去年春,xx县教育局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主题研修活动,我镇语文教学的研修课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高学习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就事半功倍,学生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年多的研修活动中,我更深刻地认到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和实践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已初见成效,也让我在这项活动中尝到了甜头。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实践、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已取得显著效果。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课前准备开始,我每节课下课前,都提醒学生要把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方可下课。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前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书掏本子,还可以避免学生心浮气躁,让教师能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习用品的摆放方面我也有要求,笔盒放在桌子上前方,书、本子、学具依次摞起来放在桌上左上面,让学生从小养成物归其位的好习惯。预备铃一响,就要静下来,小憩收心,我对学生怎样坐,怎样站,怎么回答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在学习中,从每个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起,就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行为,并成为一种习惯。例如:上课时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提问,认真做笔记,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朗读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声音响亮、清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只是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台商王永庆捐赠我校价值2万余元的图书,这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精美图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我还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在班上不定期举行好书推荐活动,要求每周推荐一本书,两周一次上台推荐给大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喜欢的原因,按座次轮流上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阅读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得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写字教学往往会在高年级被忽略,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课后的描红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钢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姜兰同学代表学校到xx县参加全国x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极大地增加了她的信心,在班级中也掀起了写字热潮,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系统来看,除以上说的定点定时的课堂学习外,还有不定点不定时的课外学习,这个过程的学习更为重要,更为主动。学生的知识多少,不平衡程度就在此体现,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更为不易。学生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生字教学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小学生字典》自学生字,从音、形、义方面去识字、组词、造句,从而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在中高年级的阅读中更离不开课外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不仅要与平时的生活、卫生等习惯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要经过多次或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之养成也要坚持不懈,首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次要适当布置课内外任务,定时或不定时地检查。如课文中有规律地预习生字、词、课后问题,以教材类型进行训练等,最后形成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可以养成,但要花费很长时间,并应有坚强的毅力;坏习惯也同样可以养成,它随时随地都可以介入,并且难以改正。正如古人云:“学好不容易,学坏一下子”。例如:照抄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等,这些现象如果发现后,应及时纠正,讲清道理,把不良的习惯取缔、消灭,不使之蔓延。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多数毁掉一个人的一切。培养好的习惯,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习惯成了自然,才能熟练地驾驭语文知识,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本次主题研修活动即将结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做法一定会坚持下去的,我坚信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九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周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其实,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就从学生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老师那毫不吝啬的表扬的话语,使学生找到自信,学习起来信心百倍,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都是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可能就是从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的。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字形结构,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也可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等,还可以组织百字竞赛等。

识用结合,则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但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辅导中,对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

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利用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写作方面,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小练笔,然后进行指导,从细节着手,写一个小片段,拿出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师生共同交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自己再去改。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学生就会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这样会受益终身。

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

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知识,其中的习作教学无疑是重点、难点,所以纵观当前的习作教学情况并不容乐观,且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等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但不利于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而且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自身的习作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整体语文成绩,而且也将提高自身的语言基础,以及文学素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习作教学也更显得必要和迫切。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习作教学必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

(一)习作教学的方式过于形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想要写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基础即可。从而也导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都是以“填鸭式”为主。主要体现为给学生讲一些常用且适用的好句子,并严格要求他们背诵下来,以至于多数学生都误认为习作就是抄书,背书。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将逐渐磨灭。总而言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习作的形式,最终也将违背习作课开展的初衷。

(二)忽视了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虽然语文是门语言学科,习作也是以文字为主,但是它和数学一样,在教学中也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才能获得较为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但研究调查发现,65%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写景”技巧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类似“小鸟在鸣叫,蜜蜂在飞舞”的句子处处可见,虽然语句逻辑,结构上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将会有所下降。

(一)丰富习作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习作教学模式比较形式化,且单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成效也难以获得。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习作教学中,一定促使习作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主要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对翠鸟的句子描述:“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类似的描述手法,去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能够深入学习课文知识,自身的习作能力也将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颐和园》这篇课文为例,首先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展示颐和园的景致,然后在电脑界面显示相关的问题,比如:“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实是锻炼自身思维意识的一个过程,而以后再进行相关内容写作的时候,他们也将更清晰地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阐述。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利于营造出良好的习作教学氛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除了教学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以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题目的设定要具有想象空间。以“未来的科学家是怎样的”这一写作主题进行教学,就可以趁机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而鼓励学生试想“我是未来的科学家……”,“我将来要发明一种超能书包……”。其次是题材的选择空间要具有开放性。考虑到有的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很强,为此,教师在题材的选定上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范围,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比如: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教师以“奥运会”为选题,再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素材写文章,可以是讲述体坛明星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感悟;或者是体育赛场上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等等。总而言之,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的开阔,他们动笔写作的欲望也会变得强烈,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头脑中已经储存在大量的素材,所以即便是在最短的习作时间内,也能够写出十分优秀的作文。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和阅读教学有着同样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始得到了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其中也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并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总体而言,在习作教学的深入影响下,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得到了较为快速的提升,而且也促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6]王丽,张俊豪.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03.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一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用总分结构,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很多知识。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课学习时加以重点关注;课文的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对于恐龙形态和种类的介绍,反复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文中还有不少用词非常准确,“望而生畏”等几处关键词也是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凭借;而对于“恐龙”这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学生大多充满好奇,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安排训练查找资料,引导交流。这些语文因素的开发利用,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这一篇说明文的教学效果更加丰厚扎实。鉴于第一课时的要求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重点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义,渗透解词方法。

3、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初步激发阅读兴趣。

4、学习概括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大意,渗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脉,认识本课总分总的结构。

对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学内容,酌情在第二课时落实。

二、立足课时目标,扎实推进语文训练。

1、以难字为抓手,授以新法。

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比较容易辨识和记忆的生字,是能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的。但是,仅停留于此,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进入三年级以后,教师依然要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只是“教”要针对疑难点、未知点、关键点,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教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写兴趣和识写能力。

2、扣住段落差异,引导概括。

《恐龙》第一节,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和活动范围,课文不长,但却是概括的难点。在教学时,笔者提示学生这样的段落,可以用“提炼关键词”这个方法来概括大意。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还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约两亿年前”这个短语下画线,并提醒学生这个短语介绍“时间”,准确讲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然后请学生照这样的方式分别从下面的文句中提炼出“自然环境”和“生活范围”,然后进一步提示学生抓住这些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说说。这样,根据课文段落特点,不断巩固学生已有的能力,同时传授给他们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断练习,使之每堂课都有些微的吸取和巩固,从而逐渐培养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从段落到篇章,不断递进。

“概括”,是把课文读“薄”。这个把课文读“薄”的功夫是需要层层递进地训练的。从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逻辑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内容的概述,教师充分利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在全文六个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师点拨学生关注“哪些段落写了恐龙某一方面的特点”,以此为指引,带领学生明白课文首尾是总的概括性的介绍,中间几段是从不同方面对恐龙进行具体的介绍。这个环节旨在渗透分段和引领认识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板书中各自然段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然后“抓住关键词”概括这个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巩固。此时,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拓展激趣适度,以学定教。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标指出的年段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过犹不及”,适度才合理科学和有效。

如“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笔者在引出课题后,先是引导学生说说对恐龙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提出还想知道的有关恐龙知识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导入”环节就花了较长时间,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节奏。而所补充的内容———“恐龙名字的由来”的确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学生了解过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的补充介绍简洁易懂,立足学情和发展,是比较合理的。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取决于文本的差异、学情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关注以上几点,用好教材,准确定位,扎实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二

针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认为这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个“学会”的基础是“学会学习”,它是上述四个“学会”的前提条件。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

1.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

2.有效地沟通与表达;

3.泛读和理解的技能;

4.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

5.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6.创新的意念;

7.开展研究的能力;

8.终身学习。

上述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这也是今后的基础教育应着力培养的学生的基本素质。

近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不同学派对课程设计有不同主张,主要有学科或知识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美国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任何课程都要受到有组织的学科内容、学生和社会需求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可见,上述不同学派的主张,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都有不科学的一面:只强调制约课程的某一方面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理想的课程设计,应当是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顺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能够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改革,作如下思考。

(一)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为指导,瞄准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内外结合、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凭借。

总之,在课程方面要打破语文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优化教学结构,加强课外活动,开发环境课程,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举,课内外、校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开放、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在品种上,适应课程的多元化,实现教材的系列化。今后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供课堂教学使用的教科书,还要有提供给教师的活动课教材以及关于开展大语文教育的有切实指导作用的意见、建议。

在内容上,一方面要增加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有强大的感染力。一部文学作品甚至可以决定或改变人的一生。在人们开始意识到“情商”之重要的今天,多阅读文学作品无疑是提高儿童少年“情商”的一个良方。还因为通过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学做人,学语言,而且可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说明文。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能阅读科技说明文,应当是下个世纪的公民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在体系上,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语文训练为主线,由目标系统、训练系统、检测系统组成的语文教材的训练体系。

支撑这个体系的灵魂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忽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把课本看作知识的发源体,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导体,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体。现代教学观念强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由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向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并在指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这一教材体系的三大支柱是目标系统、训练系统和检测系统。

目标系统包括全套教材、每册教材、每单元教材乃至每篇教材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适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把教学目标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是教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导读”的形式出现。每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体现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思考练习”之中。

训练系统是教材的主干。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从小培养能够出口成章的说话能力,能够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能力,能够写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作文能力以及能够主动获取、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还应把识字写字、听说读写、观察思维以及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要求分别列出,各自形成训练序列,再根据低、中、高年级教学的阶段性,把上述训练重点分层有序地编排在各册教材中,形成纵横交错的训练网络。为了体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还可以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等的画、批、注,起到辅导、示范作用。教材还应采取措施,如编成开放的、可增删调整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改编重组,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此外,教材要在落实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弹性,比如,识字分“四会”“两个会议”,课文分必读、选读,练习有必做、选做,做到因材施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检测系统可以对教学做到及时反馈、调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各项训练的落实。每课、每组可设计自我检测的内容,每册可设计重在测试听说读写能力的样题,引导老师对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检测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质量评估。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

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

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在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因此,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卧薪尝胆》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

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五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与不够重视相反,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所以比较活泼好动,充满童趣和好奇心,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xx(1):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xx(23):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20xx(12):163.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大全(16篇)篇十六

习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汉字学生才能够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阅读和写作教学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大有助益。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汉字,难以掌握汉字的读写要领,导致语文识字教学进度缓慢,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实施。本文将论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认识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自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束之下,他们难免会不知所措,思想极易发散,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再加上以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只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汉字学生才能独立阅读文章,并逐步发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同时,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字时还应讲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衍生和发展史,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源于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大脑思维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此情况下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和做游戏,以往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教师很少组织此类活动,如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益智类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热爱唱歌的学生在班级内演唱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填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的最快,最准确;可以将课本中的汉字做成卡片,与学生一起玩抽卡游戏,抽到哪个卡片就要念出卡片上汉字的读音;还可以和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先由教师抛砖引玉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词,如喜欢―欢乐―乐意―意思―思想―想法,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组词,或者是组词不当,那么将为大家表演节目。上述这些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常见,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汉字积累总结。

汉字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仅凭借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下经常练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字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应立即记录下来,主动的咨询教师或者,养成不动就问的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快速的提高。教师选择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彩绘本,里面有大量的拼音和插图,学生可以从拼音中学会汉字的读音,从图画中了解汉字的含义,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越看越爱看,不用教师督促就能够自觉的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中外名著,里面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先讲解晦涩难懂的字,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三)利用生活资源识字。

我国的汉字形神兼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乐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添加比划,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汉字。以日字为例,左边加一竖是旧,下面加一横是旦,里面加一竖是田。学生在改写字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奇有趣,不仅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扩充了汉语词汇量,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再比如学习“美、恨、漠、暖、忱、真、贫、假、冷、富、饥、索、饱”这些字时,可以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贫对富,冷对暖,爱对恨,美对丑。真诚对虚假,饥寒对温饱,冷漠对热忱,索取对奉献。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天堂。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汉字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从而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使其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相关范文推荐

    科级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范文(14篇)

    在公务员工作总结中,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分析,还要联想到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政策法规和职能职责,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和决策提供支持。在下面的公务员工作总结

    书法之星事迹材料大全(16篇)

    事迹材料可以展现个人或团体的优秀品质,促进个人或团体的成长和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批感人至深的事迹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真情实感。小朔是迁安第一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主持人发言稿(专业19篇)

    家长会可以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信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共同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家长会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对

    六一主持词幼儿园(模板15篇)

    主持词可以通过问候和感谢来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主持人的演讲,相信这些范例会对我们的表达技巧有所启发。

    屋顶维修合同(热门17篇)

    合同协议是法律保护双方权益的重要文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在下面的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合同协议案例,并提供一些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联系电话:乙方:---(

    科学用眼倡议书科学用眼倡议书(精选16篇)

    范本是一个学习的引导,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妨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从中吸取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水是人类及一切生

    治村心得体会乡村治理心得(实用20篇)

    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他人经验的借鉴和吸收。请大家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你们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引导。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

    五四的心得体会(实用15篇)

    每次经历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接下来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希望能够

    项目施工报告项目施工报告(精选18篇)

    施工中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测量,确保施工的精准度和一致性。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精明,能干,会算帐。”这是熟悉××的人评价

    大学感恩的演讲稿(汇总20篇)

    感恩是一种培养谦逊和善良品质的方式,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以下是一些真实感人的感恩故事,让我们一起体会其中的温暖与感动。友爱的老师、同学们:落叶在空中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