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手抄报一年级五篇(精选)

时间:2024-09-20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池上教案池上早夏白居易篇一

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1、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

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

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蓝、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⑶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⑷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⑸词语:

輮、槁暴、受、就、中。

3、讲解第三自然段:

⑴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⑷词语:

致、绝、假。

四、课后作业

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解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可分为三个层次:

⑴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⑵“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⑶“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词语:

跬、镂、一、焉。

三、总结全文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四、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

五、完成习题

1、课后思考练习题。

2、基训上的习题。

池上教案池上早夏白居易篇二

1. 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

3. 深深思索每一位诗人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重难点:

1. 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 体味诗中蕴含的哲理。

3. 感受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四. 知识分析:

1.《断章》分析

1.1了解作者

1.2认识作品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2.《风雨》

2.1了解作者

2.2认识作品

3.《错误》

3.1了解作者

3.2认识作品

4. 《回旋舞》

4.1了解作者

4.2认识作品

5.《在一个地铁站》

5.1了解作者

5.2认识作品

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典型例题】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c. “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 “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担着犁鸢, 

古着白眼, 

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 

“牛,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 

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 

“牛,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答案:d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 

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c. 诗歌语言口语化,从容不迫地传达出诗人舒缓的情绪。

答案:a

【模拟试题】

1. 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卞之琳——现代——《断章》

保尔福尔——法国——《回旋舞》

b. 郑愁予——当代——《错误》

庞德——英国——《在一个地铁站》

c. 芦荻——当代——《风雨》

毛泽东——现代——《沁园春  长沙》

d. 艾青——现代——《我爱这土地》

余光中——当代——《乡愁》   

a.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b.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c.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d. 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

阅读《断章》完成下列题目

5. 诗句中出现四个“你”,所指代的对象是否同一人?为什么?

7. 对沙白的《红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于上海

9. 对下面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试题答案】

1. b    2. b    3. d    4. c

7. c  作者在这里是将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

9. b  此说与诗的题旨不符。

池上教案池上早夏白居易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错误》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趣味。

教学设计:

一、阅读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 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蘋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 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二、阅读席慕容《悲喜剧》:

长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过尽千帆之后/你终于出现/(总会有那么一刻吧)

才发现原来所有的昨日/都是一种不可少的安排/都只为了/好在此刻/让你温柔怜惜地拥我入怀/(我也许会流泪/也许不会)

1、 这首诗和上面的词之间的关系。

2、 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谈谈你的感受。

诗意不浓,没有词来得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一、阅读《错误》

1、 从主题上有闺怨诗的痕迹。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可以和《悲喜剧》比较阅读。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2、 对这首诗有没有其他的解读?你的理解怎样?

本题由同学自由发挥,没有限制。

错 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词牌名为《采桑子》。

2、“暂满还亏”是说 暂时的月圆月满终归还是要缺要亏的,好像是说夫妇间的聚少离多。

3、词中的“君”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抒情主人公是在闺中等待丈夫的思妇。

这种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

二、学习赏析《错误》

1、集体朗诵,感悟诗情。

2、幻灯显示《错误》,听朗诵录音,体会诗情。

3、解读诗作

思考回答:

(1)“打”与“向晚”如何解释?

“打”是“从”的意思,“向晚”指接近傍晚。

(2)“我”和“你”分别是什么人?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

(3)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4) 诗歌中描写这个“思妇”——“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5) 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6) 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

“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4、证古诗词

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这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是什么呢?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5、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6、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7、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

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回答:(-------)

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收集“思妇”“游子”的诗词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中国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吕本中《采桑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来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并把《错误》改写为如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般风格的抒情散文。

(吴玉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两首词: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此处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所写内容不限于男女风月,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舞女的诚挚恋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她们要求过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释】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③凄紧:一作“凄惨”。 ④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⑤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遥远。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⑩争:怎。 ⑾恁:如此,这般。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教学过程 :

由吕本中词导入  。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教师吟咏,饱满的感情感染了学生。然后提问。

师问:请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词体知识确认这首词的词牌?

生甲答:《采桑子》。

前面学习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时懂得《采桑子》是双调,44字。

上阕四句,7、4、4、7,三平韵;下阕亦四句,7、4、4、7,三平韵。

据此,我推断此词的词牌为《采桑子》。

师问:生甲的判断正确吗?

众生齐答:正确!

师问:生甲的判断及其依据完全正确!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采桑子》,感悟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众生齐读。

下面继续提问。

师问: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生乙答: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师问生乙:那么,“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生乙答: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是说,暂时的月圆月满终归还是要缺要亏的,好像是说夫妇间的聚少离多。

师问:好!那么词中的“君”是什么意思?

生丙答:君,第二人称代词,你。

生丙答:“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师赞赏:好!

师解读诗歌大意。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正说反说,俱是愁痕。”(钱钟书语)读解词意,大略如此。综上,我们把此词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幻灯片显示“思妇词”三字。

生丁率尔而对:思念妻子。思妇词就是思念妻子的诗词。

生丁匆忙否定前案,说:不!不!“思妇”一词在此不是“丈夫思念妻子”而是“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意思。

师点拨:对!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下面我们来齐读全诗。

学生读书,感情饱满,进入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学生齐读《错误》。

幻灯片显示郑愁予《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学生齐读毕。

师趁热打铁:课前我问了几个学生,都说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似懂非懂。在我刚才的启发和讲解之后,现在你们齐读郑愁予的《错误》并体味其主旨,或者稍微明朗些了吧。请思考下面问题。

师问:诗歌中的“打”和“向晚”如何解释?

生戊抢答:打,介词,从。向晚,指傍晚;向,接近。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池上教案池上早夏白居易篇四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池上教案池上早夏白居易篇五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字音、通假字、文言实词。

二、预习内容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名        字          ,          时期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      、         ,是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2)字音

朽木不折(   )               镂 (   )                螯(   )

蛇鳝(   )

(3)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文言实词

1、君子:

2、已:。 

3、中绳:

4、輮 :

5、规:

6、虽有槁暴: 

7、挺:

8、金:

9、就砺:

10、参省乎己

11、须臾:

12、跂:

13、而见者远

14、疾: 

15、假:

16、舆:

17、致:

18、水:

19、绝:

20、兴:

21、跬:

22、骐骥:

23、用心一也: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难点)。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文言虚词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苛政猛于虎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輮以为轮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精讲点拨

1、归纳课文的内容要点,列出结构框架

第一段:中心论点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四喻)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五喻)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一喻)

2、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排比句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3、思考交流

4\运用比喻对比的方式写一个片段,关于学习的议论文。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

a.中绳(zhòng)      槁暴(pù)       以为轮(róu)       金就砺则利(lì)

b.参省乎己(xīng)   须臾(yù)      跂而望(qí)          靛青(dìng)

c.跬步(guī)        蓼蓝(liǎo)     生而异也(xīng)        骐骥(jì)

d.锲而不舍(qiè)        驽马(nú)        金石可镂 (lǒu)         蛟龙 (jiāo)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  ② 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显著,清楚)

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死)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4.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d.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迫)

5.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虚假)         b.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包庇)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6.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c.先达德隆望尊。(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日)

7.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

b.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c.不能称前时之闻。(见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解析:c项中"闻"应译为"名声"。

8.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木直中绳, 以为轮。(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统一)

9.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

(1)正中下怀(    )

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d.百发百中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10.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填空。

(1)荀子,名____________,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一书现存____________篇,其中第一篇是____________。

(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四个流派是儒、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是战国末期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4)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

答案:

a a c d b c c d

(1) a  (2) c  (3) d  (4)b  (5)c

d c

(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诲人不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