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师生、同学之间有了一个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材在设计上优于老教材之处。
随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欣赏评议作品,并评选一张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学生开始评选,有的认为这张,有的认为那张,有的认为自己这张,许多小组的意见往往不能统一。在意见没有统一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小组内有的同学开始效仿,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了黑板上,各小组的情形也基本相似,胆大的同学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胆小的同学经过一阵犹豫后,终于挡不住诱惑,也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看到此情景,教师被感动了,终于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也就不再坚持每小组评选一张的作品进行展示了。再经过了—番自评、互评后,教师表扬了全体同学,说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创意,与众不同,而且都很漂亮。
开放教学过程,就是不要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式,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实施教学的开放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生气、乐趣和对智慧的挑战,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中,能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面向全体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反映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二
《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课程,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细看时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学生。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用了新教材之后的一点感受。
《手拉手,交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篇课文,一年级的儿童是刚从幼儿园进来的,此时的儿童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于是,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小朋友一边唱儿歌,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我与春天在一起》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资料,有的带来了自己画的春天图画或剪贴的作品,有的边歌边舞。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节气,春天里的节日,春天的草木花鸟,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上完这些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小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三
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这样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各位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心里有一些紧张,虽然课前我与孩子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仍感觉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就谈一谈。说的不对和不全面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1.指导孩子朗读不到位。虽然采取了引导和再现情境的方法让孩子去体会文中小童见到冰花时的心情,但孩子还是没有真正读出那种见到冰花后惊奇的心情和对美丽冰花的赞叹,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生字词时,没指导好孩子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另外我的范读太少,本身自己读的感情也不到位,孩子自然也就读得不是那么到位了。
2.有些环节处理得并不是那么完美。如,我觉得把欣赏冰花放在拓展句式“像……像……”前会更好些,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因为现在很多的孩子并没有真正见过冰花,所以让他们说出冰花还像什么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欣赏了冰花图片后,再说冰花还像什么,孩子就会说得更好。
3.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受教案的牵制。如在开始导入时,我本来是这样设计的:先问孩子:“现在已经是冬天了,你感觉有什么变化了?”后再问:“在冬天你喜欢什么?”从而引出冰花。而在课堂上,我提了第一个问题后,就有孩子说出他发现有冰花了,这时我完全可以直接揭示课题,但我却光想着教案中设计的第二个问题,错过了这个揭示课题的绝好时机。
4.细节有些失误。如:在读“从哪儿来”时,完全可以在前面复习检查生字时就指导学生注意儿话音,而我是放到品读第三自然段时才强调的。另外,在教学生字“丰”时,应该再把这个字的特点总结一下,尤其是孩子没有提到“丰”的三道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我就应该补充完整。再如:教师提问问题后应给孩子留有思考的时间、铃声响后,教师应停止讲话等等这一些小细节,今后应特别注意。
5.另外,由于我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评价性的语言还比较单一,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也不够灵活。
参加这次比赛,不仅自己得到了锻炼,而且收获颇多。今后,我会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这里真诚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四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五
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这学期担任高一物理教学。一学期下来,有一些感受,现总结如下。
这届高一年级是使用新的教材的第二屇学生,新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但新课程的实施程度,新课程的实施效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我认为在工作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我们应该要做好做足的: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六
一年级按课程要求,每周有一节硬笔书书课。在我校语文教研科组的指导下,本月我上了一节写字课的公开课。在上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有关一年级的硬笔书写要求。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学生刚入学,从习惯上说,有的学生不知道写字的坐姿要求。写字的坐姿是:头正,身直、臂宽,足平。我通过课件,让老师及个别学生的坐姿作示范;还用了一根直的铁线变成弯的,让学生知道坐姿端正的重要性。此外还和人的身体构造来帮助学生理解写字必须坐姿端正。
握好笔是写好字的先决条件。握笔的正确姿势是手离笔尖一寸,食指、中指、无名指是顶住笔头,拇指是按下笔头。为了说清楚做法,我也是通过课件,让老师和个别学生作示范。
用田字格本子,让清楚田字格的各个位置。用田字格书写出汉字,是学生练笔最好的本子。因为田字格有具体的小格子,有横中线、竖中线,这里要指导学生认好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带有范字的位置。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模仿,欣赏字的美观。
汉字是由不同结构组成。有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一年级要写的字大部分是独体结构。因此要多让学生观察,分清字型结构。
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要写好汉字,笔画是练字的基本功,要写好字,就要先把笔画练。运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抓好关键的笔画,字要写得轻快,流畅,有行云流水的感觉。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提等就要先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在此,我让学生认识最基础的笔画名称,并要求强化认识。在这节课,我要学生区分正确、规范地书写“横、竖、横折、横折钩、竖钩、弯钩、撇折、撇点、横折弯钩、横斜钩笔”及带有这些笔画的汉字。
在这里我总结了一首《笔顺规则》:
写字要按一定笔顺写,起好第一笔,写好关键笔,收好最后一笔。“十”字先横后竖,“人”先撇后捺;独体结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水”先中间后两边,“火”字先两边在中间;上下结构;从左到右;上下结构:从上到下;有些半包围结构:先里后外;有些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凡全包围结构:从外到里后封口。
运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抓好关键的笔画,字要写得轻快,流畅,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字写到最后一笔叫收笔。收笔用力要略轻,方圆有致,落落大方,风度翩翩。我还让学生读《写字歌》:
头正、身直,两脚平;
胸离桌子是一拳;
眼离书本是一尺;
手离笔尖是一寸。
提醒学生切记写字时,左手按本,右手书写。
最后我出示板书:写字要求。写字要做到:“坐姿端正,看好结构,写好笔画,按笔顺写,占好位置,运笔有力,书写整齐。”让学生读一读,并按这些要求来点评字写得好不好。
一节写字公开课上完了,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但我想写字的任务还很重要很长远。要长抓不放。要养成从小“爱写字,会写字”的好习惯。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七
《折大嘴巴》是湘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二课。本课是一节以折纸、剪贴装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制作课,取材于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自制折纸玩具—“东南西北”,在“东南西北”的基础上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过剪贴和添画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征。由于本课是从儿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亲切感,因此,学生大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导入环节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大嘴巴精灵和同学们交朋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嘴巴看似简单,制作起来挺花时间,学生又要折、又要剪、又要贴,为了给学生充分的装饰大嘴巴的时间,我在导入环节之后加上了“大嘴巴小擂台”的比赛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折出“东南西北”,小组内的同学如果有不会的别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体现了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之后是“森林精灵”的欣赏环节,虽然是欣赏,但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小的模块,从造型、创意、色彩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之后他们的创作奠定基础。评价环节与以往的设计不同,我采用老师制作的大嘴巴向同学们发起挑战的方式,让学生夸一夸自己的大嘴巴,同时,让大嘴巴动起来,通过唱歌、朗诵、找朋友等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很高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1 、教学语言还不够规范,废话有点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改善。
2 、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只是对老师展示过的范作的模仿,缺少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篇八
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课文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易引起学生共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也把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0个汉字,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通过品词读句,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特别强调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度及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设计时在课堂各个环节中都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刻意地去作生硬的指导,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如,从学生的预习出发,组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又如在教学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再读课文,感悟内容时,我布置了一个大问题“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整个过程完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去讨论、去争辩,去感悟,真正做到全体总动员,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课文感悟过程中,教师真正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及时进行课外拓展。我想如果最后能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会产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