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 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汇总5篇)

时间:2024-11-04 作者:文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篇一

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凡是成功的教育都是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与改进思想品德的教学,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积极的推进。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品德课的提问一定要问在点子上,以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的讨论中,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并认识到了从小要热爱生活,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小帮手。

二、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

1、在讲明道理时使用直观教学法

思想品德要着重明理,但给小学生明理很不容易,所以在这一环节上运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例,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出的讲明观点。

2、在指导行为中使用直观教学法

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越明确越好。目的在于使行动具体化,并展示最佳行为方式。比如,在教学《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一课时,精心设计了情境,一个房间中,乱放了很多东西。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没有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物品摆放要合理。既直观又有趣,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行为指导。

三、品德课教学要联系实际,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于生活,学生们就会觉得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感,有利于增强品德的说服和感染力。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的变化、农村生活的改善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具体表现,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的渗透品德教育。

总之,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全局,立足于明理、激情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篇二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篇三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篇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因此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社会呼唤诚信》这一课时,教师板书:1、何谓“诚信”?2、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做出承诺?3、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2.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我的祖国多辽阔》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与其它省市比比面积大小,再用课件展示东、西、南、北不同地方同一季节的气候特征,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方法来了解我国领土疆域之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提高课堂实效,结果明显。2.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询问家长它们有什么作用,,再组织学生展开对“花草树木本领大”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2.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说说自己当时是怎样处理的,讨论“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指点,有的学生找不到可倾述的对象又不敢跟老师、家长说,教师可指引方法如:写信、记日记等来转移烦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对生活的态度。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对学习也有促进作用。3.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课时,一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世界各地都有我国的同胞,世界各国都设有“中国城”,他们在节假日或举行什么活动时都会相约到中国城庆贺;二是通过海外华人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艰辛与心系祖国的热忱,如:对国内贫困生的资助,地震灾区的援助等等。三是通过一些实际事例让学生知道今天的许多海外学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钱学森事迹等。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信念。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会和收获篇五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对小学生品德的教育势必有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对所任该学科教师的知识要求,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就刻不容缓。

小学品德课在我国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始于1992年;21世纪始,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合并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我谈点粗浅看法。

一、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这一节时,教师板书,1、何谓“盛世”?哪些方面说明了唐朝盛世?2、任人唯贤,取人长处有什么好处?3、理解“坊”、“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同时,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我就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该节课的教学。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一节时,教师提出“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风格相同与不同之处”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询问家长,有的在书中找答案。然后带学生到现场观看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建筑风格与学校相邻的且有点欧式建筑风格的私人住宅,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异同点。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种课效率高,结果明显。

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这以后,他和父母关系逐渐融洽,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参加《知荣辱、树新风》征文大赛,还获得了区级一等奖。

三、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我给我家写家史》一节时,一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书写格式,但要注意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值得记载和纪念的事情;二是询问长辈,了解事件,去走访亲访友,到实践中去搜集写《家史》所需的照片、文字、年表等信息材料,越多越好。三是实践操作,对获取的信息、材料进行取舍,用文字,按时间顺序、人物辈份、大事年表进行叙述,并征求长者的意见、建议。《家史》成型后,让长辈们阅读,再次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王玉婷、何志宏、高寰忠三位同学写的《家史》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奖励。像《学做家务事》、《寻根问祖》、《我们生息的国土》、《罪恶的战争》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教学。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我通过几年的教学,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谈,只想把点滴体会以吐为快,其目的是寻求更多的知音参与讨论,以期寻得更多教育火花的进发。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