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4-12-17 作者:紫衣梦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扬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正猛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2、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并不是真正大学生太多了,而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如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区域结构性矛盾等。

1、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此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用人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劳动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只有145万高校毕业生,而2011年达到了660万,10年间增加了515万,而且每年还有部分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也会加入到求职队伍中来。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而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是严重分割的。高校扩招由于速度过快、增幅巨大,大学生供给短时间内爆发,超过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与大学生的供给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择业由计划分配体制的统包统分变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所取代,但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优化。在毕业生觉得“一职难求”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感叹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

4、经济结构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矛盾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两者的关系通过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不同职业岗位和教育培训的学科专业设置来连接。当职业分类发生变化时,教育培训学科分类也应及时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等原因,对劳动者的工种、技能、知识、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带来劳动力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的相应调整,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而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稳定性、滞后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变动的产业结构之间的错位,造成现有劳动力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加剧了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现象。

5、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包括专业结构、地区结构等。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急剧增加,许多高校仍然沉溺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之中,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并没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导致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加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快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速度,形成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导致过去的热门专业现在有可能变成了就业“困难户”。另外,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追求专业齐全,不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造成一些专业供过于求,毕业生缺乏竞争力,部分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岗位。从地区结构看,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比较畅通;而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不太好。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就业难的问题除社会的客观原因外,也与毕业生自身的观念跟不上形势有着密切关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是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却好高鹜远,缺乏对社会合理的认识和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业观念偏离就业现实,很少考虑自己的期望是否脱离现实,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不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出发,而是无的放矢、随大溜,盲目乐观,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所以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困难存在的诸多原因,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

1、政府应加强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主动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就业机会,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

2、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走向市场。

3、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训方向,进行相关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与企业相对口,注重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11年11月21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

4、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促使劳动者主动延缓就业,以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市场,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第三,加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劳动要素流动性。2012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身份分割,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统一和改革进程,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格局,推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

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二

本课题研究小组,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材料为主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掌握到当前大学生市场就业情况的新特征。其特征主要有:

1、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难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客观事实。由于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合适的职业才就业,意味着长时间会没有工作。这会给学生自身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能自食其力、精神负担和压力很大、理想和现实冲突,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感觉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先就业再寻找机遇努力创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目前,不仅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他很多国家也都存在就业问题。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高校招生存在很大的竞争。国际联合办学,出国留学和国内高学历走俏都和就业竞争增加筹码有着直接的关系。就业来源的多样化,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市场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状况差别较大

用人单位需要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良好的素质会把专业知识和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和价值成果。但相当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健全,创造精神缺乏,知行分离、对自身没有责任心,不懂奉献只知索取,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意识狭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令人担忧。这些尚需完善方面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他们需要的是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胜任的人才。因此,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差生很大的落差,无形中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数量的低下。

大学生要能够参与社会竞争,适应社会要求,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就必须从以往的片面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转到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游刃有余、主动把握自身命运,实现理想和个人价值。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除数量过多,就业难还有其他原因:

1、用人单位偏重利益选择和编织关系网

稳定、待遇好的职业趋向于少数群体,造成分配不公。维持社会关系要靠金钱和关系,这是导致大学生认为学而无用的最重要因素。给大学生造成学好专业不如搞好社会关系的心理。不少用人单位在选人时由于这种关系利益导向,常造成受聘学生早有定向和被安排,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甚至学与用专业不对口,造成精华人才因关系和金钱门槛而无法恰当择业与就业,不仅埋没人才,还会扼杀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会让社会关系更加金钱化和不公正化,无知者管理有知者,造成社会整体素质低下甚至影向社会的发展。

2、单位用人唯利是图

这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因素,思维、行为以及生育和女工劳动保护等方面原因,会给聘用者带来更多的不便和相应的利益消费,使很多招聘单位在同等学历和能力下倾向于对男大学生的选择,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加大了女生就业的难度;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资,两人工作用一人做,不仅造成在职职工的加班加点,付出廉价劳动,还会减少社会常态就业数量,增加社会就业负担。

3、高校教育机制的封闭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我国现在高校教育体制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实践教学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还有很大难度,基地选择和设置、资金、措施、规章制度等很多方面还在探索中。因此高校教育尚处于封闭式阶段。学生们除了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人际交往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大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淡化,社会实践能力差,经验不足,眼高手低等方面都需要锻炼和提高。而企业强调经济效益,刚毕业就就业很容易造成学生能力与工作需要间的矛盾。高校教育机制培养出的大学生存在的缺点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4、大学生价值定位缺失

很多人把就业目标定位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认为待遇好,就业和发展机会多,收入高。能够选择城市就不选择农村,能够选择南方就不选择北方,能够选择东部就不选择西部。他们仍然把面子、收入放在第一位。因此,这种盲目的随波逐流很容易让学生忽视不发达地区为他们提供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活在高度集中人才的地区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竞争和饱和带来的人才的浪费,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就业难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它涉及到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要得到健全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

1、完善聘用单位选拔人才机制,并建构强有力的制约监督途径和机制

以德用人、以才用人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才智,鼓励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现人尽其才的最有效机制;制订相应规范人才录用的规章制度,以奖惩和法律、法规形式约束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给学生和社会以正能量的影响;给社会的主导建设者---大学生以积极、能动、健康的进取力量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摆脱金钱网和人际关系网,实现充分就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用人歧视。

2、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参与竞争更、胜任各项工作的本领

社会需要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品德优良、善于交流、沟通、实践能力强,人际关系协调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大学生要努力做到:

第一、在高校中培养积极进取意识,建构强大的内心,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交往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拥有事业心和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感。做好这些才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才达到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根本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任。

第二、摆正价值观定位。就业难已是客观现实,大学生价值观定位模糊对其就业影响是很大的。就业的目的一是生存,二是发展。求职择业必须面对现实,冷静、客观分析。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要懂得价值实现不在于职位高低、环境好坏,而在与自我能力与理想目标的实现。

首先,依靠专业知识开拓创新新的市场发展领域,打破人才过于集中,从而降低个人价值创造的局面。

其次,转换地域发展和工资水平思路。全面考察就业利弊,更要看到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空间和前景,避免短期效益和误差认识。到缺乏人才的地区去发展,可以让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能够创造更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再次,充分利用就业平台,掌握自我推销策略。当前人才招聘方式很多,中介机构或私人介绍,人才交流市场会,网络资源等等。寻找合适就业岗位抓住机会很重要,但善于推销自己更为重要。善于自我推销的学生,往往容易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不懂自我推销的学生常常难以获得用人方的认可,容易被无情的竞争淘汰。成功的推销者首先要了解招聘者的需求和愿望,准确把握用人方的真正需要,然后必须面带微笑、满怀自信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求职意愿;向用人方表达信心,获得赞赏;向用人方展示实力,获得认可;向用人方表诚意获得成功。

3、社会高校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应做的努力

第一、提高办学水平。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创造出价值来。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的前沿步伐,不断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顺应市场需要,转变培养手段和目标。让高校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储备库,成为知识创新的生产厂,成为社会进步的启动器。而不是仅有知识没有能力的大学生的养育场。

第二、健全高校与社会相联系的链接环节。高校大学生毕业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和我国教育体制有关。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封闭式的楼群居住环境等,加上基本属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使高校培养踏出校门即能顺应社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很少。专业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人际交往停留在家庭和校园之间成为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弊端。因此,高校需要打破这种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怎样锻炼学生开放意识和工作能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实践场所和走向社会的渠道,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第三、社会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我们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教育机制和就业体制,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渠道,充分实现大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就业促进法》和中央、盛市促进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认真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服务卡2万多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660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笔、金额34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直接扶持创业者760人,带动6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55笔、金额10285.5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1笔,金额2043万元。xx年,全市落实主辅分离政策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落实稳定就业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落实鼓励吸纳招收下岗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431人,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三)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村民组五级服务网络平台,已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72个(其中街道18个,乡镇15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五)以创业促进就业。我市将鼓励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以来,全市共建立了创业园区13个、创业街10条,园、街吸纳创业者507人,带动11885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创业培训上,全市共组织了186个班次的创业培训,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xxx”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xx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 ”: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据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城市。首先是农业和人口大市,农业人口480多万,有1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10万人,春节后有100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务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务工中有2.33万名农民工又重新返乡,返乡农民工数量多;其次我市作为发展中老工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3月底,我市企业新招聘员工32358人,新裁减员工3130人,企业新增加岗位29228人;停产、半停产企业113户,涉及职工6063人;采取措施稳定岗位175家企业,涉及职工19102人。再次是教育大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三多”给xx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校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四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大难题。应届毕业生难就业问题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等。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身能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业;薪金;社会地位;素养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这个大学就业精英走向大众化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保持自身的优越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价值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导致大学生职业和就业观念取向不合时宜,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薪金要求较高。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盲目羡慕高工资、高福利。选择岗位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标性不明确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环境好坏,而忽视了升职空间、未来前景、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缺乏动力与目标,出现怠工以及跳槽等现象。

3、目光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挑选岗位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二)社会原因

1、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些高校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未能贯穿大学四年,仅仅是毕业前的一种介绍形式,与社会脱节。“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户口成为就业的绊脚石。目前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困难。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很多大学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社会舆论导向。现在很多家长及企业对软件、金融等行业盲目追风,而对农业、林业、养殖业不甚重视,导致大量农业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走向销售等行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摒弃“天之骄子”的想法,从基层工作做起,从现实出发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其次,在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大超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学科设置,并调整就业结构,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走向。另外,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整体提高就业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就业队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吸纳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推动作用

首先,从政策法规入手,完善就业体系。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消除职业歧视,规划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流动。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投身基层就业,锻炼才干。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吧,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定可以妥善解决,大学生一定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五

1、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入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就业竞争更加残酷。据统计,2000年,全国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3、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待遇问题,毕业生喜欢一窝蜂地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农村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艰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新的增长点。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本科以上学历和工科类毕业生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文科和纯理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弱。

4、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较重。高职教育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人才培养更具有实用性、技能型、“向下性”的特点,似乎应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据有关调查显示67%的高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示有过失落感,73%的学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使就业的学生在薪金和待遇方面与本科生相差甚大,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高职毕业生感到迷茫。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受就业大环境的影响,我院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三个特点:

1、首次就业期望值较高。我院毕业生存在极力想寻求对口岗位、或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或不愿到本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甚至不愿从基层做起。面对大的社会就业环境和用人单位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首次就业实现这样的目标,期望值显得偏高。从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部分学生盲目乐观,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业不就。

3、部分学生产生迷茫情绪和受挫心理。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评价过低,怯于参加各种就业竞聘活动。另外面对模具、机电等工科专业的较好的首次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对自身专业产生迷茫情绪和受挫心理。

4、部分学生带有从众心理。一人去众人皆去,一人不去众人皆不去,从而丧失许多好的就业机会。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2023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优质10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

    幼儿园亲子手工活动方案设计思路(通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

    最新重阳节聚会老人代表致辞(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 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月亮(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吸盘科学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

    最新感染科主任个人述职报告(实用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

    2023年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

    2023年篮球步法教学反思 篮球快攻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大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