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一
《留住秋天》一课,教材中展现的是孩子们留住秋天的各种活动,有的画画、有的制作,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可见的秋天的落叶和果实等,这是一篇典型的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的课文。本着一切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将这课的目标做了如下设定:
1.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运用具有秋天特征的物品,独立或合作,发挥想象制作与秋天有关的作品,同时学会欣赏自己和伙伴。
3.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在落实本课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我力求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性质三大基本特征,即: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融合于课中。具体表现如下。
课前请学生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去寻找秋天的落叶、果实、花朵等,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特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儿童在课前的寻找、收集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就体味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课程不能只把儿童局限在书本里,应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堂甚至可以扩展到家庭、社区、街道、学校、公园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于是我让学生在这些开放的环境中自己观察、自己欣赏秋天的变化、自己收获对秋天的认识,从而激发儿童对秋天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从寻找秋天的信息开始,在大自然中体验秋天的美,从而懂得欣赏秋天大自然的美,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寻找大自然美的素材。用所寻找到的素材根据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制作果实、树叶粘贴画;果实(瓜子、玉米)手饰、项链;用橡胶泥和核桃壳制成小乌龟进行创造活动。这样不但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节课的活动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利用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生活品德教育。例如:有的学生把不要的废纸等垃圾随意扔到了地上,或用沾满白乳胶的手在身上来回的擦抹等,这是一些不讲卫生的现象;在作品完成以后许多小朋友把自己带来(如:花生、瓜子、小米等)还能再用、干净的果实都给扔掉了,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对此,我都做到及时引导、及时评价,把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活动、生活中。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确带给我们巨大的挑战。但应该看到,这一挑战也同时带来了课程发展的机遇。当然,要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必须有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配合。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二
《秋天》这篇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会认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人字头”“木字旁”“口字旁”三个部首和认识横钩一种笔画;教学重点是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先由谈话导入,我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孩子们张口就答:一年有四个季节,现在是秋天!从而引出了课题。
为了锻炼一下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我随即问道:那你们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吗?这一下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秋天,叶子都变黄了,有的同学说:秋天,大雁开始往南飞,还有的同学说:秋天,果子都成熟了。听到有同学这样说,我马上追问:“那你们知道,秋天成熟的果子都有哪些吗?”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玉米,有的说红薯,有的说梨,还有的说石榴,柿子,花生等等,这一下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趁着孩子们这个热乎劲儿,我赶紧引入正题,让孩子们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秋天的。最后,我们总结出了文章是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四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通过这些事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以及让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重点指导朗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读,然后指名读,赛读等形式,孩子们最后读的越来越好!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忘了强调课文里出现的不同的“一”字的读音。
2、在指导生字书写时,没有进行逐一指导,导致有些孩子书写不规范。
3、整节课节奏比较拖沓,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及时完成。总结原因是因为我没有进行充分备课,完全凭借之前上课经验去上。反思自己以后还是要充分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课堂效率!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三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四
今天一班进入了用数学图画题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大括号和问号他们的感觉还不是很灵敏。今天教学的时候孩子们对大括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很明确,但对于问号提的问题掌握不好。
例题分析为了降低难度我特地用动态呈现前后变化,但却过分保护了孩子们,牵着孩子们走,不够放开,而作业练习的时候辅导的太少,以至孩子们做题目的时候找不到方向。要进行深刻反思。
情况是这样的。看图解决问题,他们在独立尝试的时候只注意看图,却没有解决问题。没有领悟到问号所提的问题。
通过找让孩子们去有目的的注意到这两个特别的符号,从而接触和理解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看图说话列算式。但是解决问题它是特殊的看图题,它对学生的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看图去获取一些需要的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这是孩子们所欠缺的。也是我今后需要重点培养的: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发现什么秘密?等等。
明天二班用数学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分为3大块。
先感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表示加法问题。并进行巩固。
突出感知大括号和数字一起的意义,为减法问题做铺垫。
学习减法问题。
另外在每个环节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信息搜集的引导。培养孩子对数字信息的敏感性。
其实在解决问题最能锻炼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我应该在思维方面多进行引导。具体还没想出来,希望孩子们能顺利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五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六
本课的主题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因此本课的教学采用了讲述、讨论、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等形式,力求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有关节日的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到关心老人,尊敬老人。新课开始,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秋天里的节日有哪些,引出中秋节,请学生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或是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是月亮的诗歌并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是怎样过中秋节的,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做一张贺卡、唱一首歌,向在异乡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和节日祝贺,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还是个团员节,在这天,不管是身在何处的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或是打电话问候家人。
这天,大家一边吃着丰盛的饭菜,一边聊天赏月,好不惬意,特别是老人更是幸福地合不拢嘴。紧接着让同学们说说有关老人的节日,是几月几日,每年老人节自己是怎样为老人庆贺节日的,老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社会上会为老人准备哪些有意义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说,在老人节那天他给老人打去了问候电话;有的说,自己给爷爷奶奶做一个祝福的贺卡;有的说,自己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陪老人吃的饭,有的还为老人献上歌曲等,都说哪天老人们特别开心,自己也很开心。
没有看望或是问候老人的学生极为后悔难过,说在下年的重阳节,自己一定去看望老人并为老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孝心,看着同学们幸福的笑脸,我不失时机的对同学们说:“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并要其发扬下去,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并尽量为他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老、爱老、敬老,让老人们开开心心的度过自己的晚年,继而,我有让同学们讨论:尊敬老人,我们平时怎样做?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然后分期付诸行动,并谈谈这样做的心里感受及老人当时的心情,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尊老、爱老的真实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知道了我国秋天的节日,还知道了在生活中处处要关心、尊敬老人、尊老、爱老是我国优良传统之一,要继续发扬下去。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七
《秋天》这首诗,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在作者笔下的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八
在教学第一册看图学文《秋天到了》一课时,我利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电教媒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导入新课时,我把按书上的插图制成的幻灯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这幅放大了的秋景图上。然后,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的方法,并把图文加以对照,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学文。
《秋天到了》一课的幻灯片有一张是动片,片中南飞的大雁能随意运动,变换队形。因此,我在教学“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句时,先让学生观察大雁飞时排成的一字形的队形,而后又抽动幻灯片,让大雁边飞边换队形。书本上一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静态的语言变成了动态的情景,用直观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为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轻松愉快的律动音乐摇头晃脑。一方面让学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秋叶飘落时的情景。学生们耳听美妙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赏着黄叶翩翩飘落的美景。学生通过耳闻和“目睹”,加深了对课文中“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句的理解。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为了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秋天》,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记忆秋天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度过了八九个秋天,但平时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对秋天的特征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录像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把各种秋景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录像中浅显易懂的讲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美妙动听的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样)”和“(什么)(怎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子格式练说。由于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视听结合,兴趣盎然,因此说话训练时发言踊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秋天到了》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秋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
活动从秋景落叶飘飘,地面上满是红树叶、黄树叶、橘黄树叶的美丽景色的视频导入,孩子们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运用小树叶歌唱秋天,给秋天妈妈送礼物的拟人化地情景引导幼儿倾听来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秋天景色的美,到学唱歌曲,再到游戏来进一步感知、表现歌曲。活动中孩子们秋天的落叶飘、色彩产生了强烈的喜爱之情,都愿意运用自己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现、表达,然而活动中所疏漏的是: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欣赏视频中重点是在感知秋天的落叶美。而我的身体随着旋律(歌曲伴奏作为了背景音乐,是想给予幼儿初步的感受,但在此环节不作要求)的摆动对孩子产生了视觉的干扰,打破了孩子欣赏的画面和注意力。这里就应该静静地等待孩子们欣赏完,说说观看到的秋天的美在哪里?。再次观看树叶飘落、秋景时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倾听背景音乐,有目的地感受旋律地优美,这样在感知了秋天景色美之后再来关注秋天的旋律就能感受旋律的优美,为之后演唱表现歌曲埋下伏笔。
其次,游戏中规则不够明确。歌曲的旋律、歌词并不难,缺少的是活动中对孩子的表现经验的提升。在表演前若引导“扫落叶的人来了,谁用温柔、好听的声音大胆的演唱歌曲,就把他扫到中间来表演。”以此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演唱中,并对演唱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接下来再加上动作表演,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来表现飘、落的景象,这样也是对歌曲起到了巩固学习的作用,增加活动趣味性、有效性。
最后就是一个道具的美观性。在完整的表演游戏中我采用的是教室里的扫帚来扫落叶,这个有些不妥,不够卫生。此外,孩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可以制作一个扫帚,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进行继续表演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感知,满足幼儿表演、表现的需要。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一
我初次听到“大单元教学”法是刚刚到授田英才的时候,我的“师傅”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当时我还在教着三年级的语文,由于上个学期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的学生最后功课赶的非常快,复习的时间所剩无几,但是看到五年的的孩子们不仅开始复习了,学习的还十分轻松,我就问我师傅,她对我说是使用了大单元教学方法,并简单向我介绍了一下,让我对大单元教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再次接触到的时候就是比较正式的开始学习大单元教学,在学习中感到了难度,也有很多思考,但是我还是相信大单元教学的效果。这次我们是整合了品德和传统文化的内容,由于操作的不熟练,我并没有把课程全部融入到一起,而是在同一个时间段让三个课程进行了主题式的整合。
一开学我便尝试大单元教学,却感到了很多的困难:
第一、孩子基础差。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孩子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还有的孩子普通话都不会说,而有的孩子识字量已经达到二年级水平,也能很流利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了。这种基础的参差不齐让我很为难,课程由简单到困难,总会有孩子听的很困难,而有的孩子觉得太简单,造成了学习上的懈怠。
第二、拓展内容相对困难。孩子们接触的词语量太少,每当让孩子说形容词填空,进行词语的训练,孩子们就都傻了眼,没有举手的孩子。这个的解决办法是大量的读诗歌。这一周我每天给孩子扩充新的关于秋天的诗歌。读过的再进行复习,一周过后,效果确实比较明显,孩子们学会了“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梨子”“镰刀似的豌豆”等词汇。我认为孩子的基础应该多练习,所以我在课堂上选择了很多汉字游戏,比如“词语接龙”、“汉字加减法”、“看偏旁猜测生字含义”、“形近字练习”等。
第三、朗读水平需要加强。听过第1、2课的课文朗读,我发现低年级孩子朗读拖音严重,发音不准,加字漏字现象太多。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我发现很多孩子的拼音基础太差,不会使用音调,很令人苦恼,我在识字的时候让他们读,一边读一边用手划音调,每次读生字都要拼出拼音。希望久而久之会见到成效。其次在读的时候,我用拍手儿歌训练孩子读书不拖音,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这是经过一周我的观察,总体来说,由于进行了很多项基础的训练,孩子的课堂充盈的满满的,估计到一部分孩子的基础太差,学习很难跟上,所以进度较慢,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找到更完美、更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我还需要多向老教师讨学经验,多学习,多实践,在实践中得出更好的结论。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二
三年级的语文,增添了很多写景美文,非得读到字中去,才能解得其中之妙。《北大荒的秋天》便是其中一例,它写景、抒情融于一体,描绘出北大荒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画面来。在这课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1.联系生活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第二自然段描写天空“一碧如洗”,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进而说说“通过这个词语,你又联想到哪些描写天空的词或句子”,学生联想到《拉萨的天空》中的词语: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这些词让学生脑海中“一碧如洗”的天空形象越发清晰。
语文,依靠的终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如何让文字变成画面展现在脑海里是需要语文课不断提升的。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我问学生“在这里作者把流云比作了锦缎,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经过思考,学生感受到两者都是轻柔而艳丽的。又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感受文字,“在最吸引你的字词下面加点,再说说你感受”,有学生说道:“我喜欢‘躺’字,因为这让我感受的大地就像妈妈一样怀抱着小河,小河很安静地在大地***怀抱里。”
课文中,天空、小河、原野之美是显而易见的,而北大荒物产丰富、生活幸福之美则隐藏在文本之内。这都需要老师的点播,学生才能有所感受。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三
《秋天》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描写秋天及其美丽的景色为主,本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描写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抓住了几个重点进行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以主读代讲。
三、自主识字写字。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点。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对语文没有兴趣,课文就是一堆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具体到本课,它的语言虽然非常优美,但如果脱离了生活,只泛泛地去讲,那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我与学生进行了沟通,我问他们:“都说秋天是美丽的,谁能给老师说一说你见到的秋天的美景呢?”刚开始学生还有些拘谨,但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我看到了黄色的树叶慢慢飘下。”有的说:“我看到过秋天的枫叶非常红。”有的说:“我看到了秋天的菊花很美丽。”……可能孩子们的语言还不够丰富,但我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的兴奋和他们的积极性,经过这个简短的交流,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兴趣已经被激发。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天农田丰收的景色,对于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陌生,那怎样架起他们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呢?我先让来自农村的孩子和见过农田丰收景象的孩子,给大家描述一下,让大家在他们具体生动的描述下,共同感受秋天田野丰收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喜悦之情,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也避免了教学中的空洞与刻板。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多种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那就事半功倍了,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本课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秩序还不够好,学生出现窃窃私语的现象;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不够流畅,有时学生的反应会慢半拍。这些现象可能是因为我刚接手本班,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还不够流通,但我会和学生一起努力,尽快把这座桥梁建好。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四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景色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树叶黄、一片片、‘人’字、‘一’字”等词语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习生字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充分调动(删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不足之处: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五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1、在识字方面,三年级学生能运用“熟字加减偏旁”、“偏旁置换”、“部件拆分与合并”、“声旁归类”、数笔画、反义词等方法识字,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很多都只能说是一种瞬间记忆,需要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的不断巩固,才能根深蒂固。因此,教学中还需对已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并形成一种习惯。如课后及时巩固,隔天复习一次,再隔一个星期再现一次,再一个月后重现,从而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但只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要以采用家长配合、同学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此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一种好方法。
2、 写字指导仍不可忽略。中国汉字千变万化,一点也马虎不得。结构要正确,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哪横长哪横短一定要分清楚,出不出头大意不得。因此,教师对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可通过趣味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如猜谜语、编儿歌等。三年级已经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注意书本的整洁。
3、在阅读方面,三年级的孩子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最喜欢读童话寓言故事,还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本单元是优美抒情的课文和诗歌,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美好,快乐的心情,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因此,首先就要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运用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是一种好方法。
4、在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上,他们能较好地运用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初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关键词的意思。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内容,编排一个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口语交际是不可缺少的。
5、开始练习习作,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多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1、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感受诗歌的优美音韵,完整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2、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背诵两首古诗,《秋天的雨》一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部分。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5)通过联系上下文、、表演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憧憬”、“垂头丧气”“五彩缤纷”等。
(6)指导通过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结合《放风筝》一课资料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文章、图片、实物等。
(8)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说说自己在秋天里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求说清楚,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9)能根据学习伙伴提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与同学课后交流。如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秋游、画秋天的图画等。
(10)练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诗歌和心中的秋天。
1、 以读为本。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如在初读课文时。
(2)想象读。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边读边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3)示范读。对重点句子,教师的示范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配乐读。本单元课文优美抒情,尤其是诗歌,配上和谐的音乐,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5)竞赛读。可分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
(6)挑战读。如在《风筝》一课中,表示心情变化的句子运用挑战读,可以让学生更加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
2、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尤其是口语交际,更要让学生都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创设情境,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根据学习内容,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教学古诗,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秋天、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教学《听听,秋的声音》可以让学生续写诗歌;教学《风筝》,课前开展一次放风筝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也可先举行一系列秋天里的活动,秋游、画秋景、收集树叶等。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建议每学完一篇课文都给学生这么个思考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还可以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问我答”,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好,谁回答得最好,评选出“最佳提问高手”和“最佳答题高手”。
1、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亲身经历。
心中的秋天,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画,并开展各项活动,用心去体会。去放风筝,体会一下放风筝的快乐,去秋游,体会秋天的美好,去采摘果子,体会丰收的愉悦,这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秋天就在他们的身边。
2、来自网络、书刊。
教学中出现的有关秋天的诗、图片、音乐,只需打开网络,便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如有关风筝的诗,表示颜色的词语。
3、 来自音乐美术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主题内容相符,学生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秋天的歌曲来打开学生秋天的大门。在美术教材中,学生还学会了收集秋天各种形、颜色的树叶,并将其拼成各种图形,这些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也达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六
《秋天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教材这样选编,也正是因为此时正值秋季,于是,我在教学时就结合了现在的时令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特点。
首先,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又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插图,学生看到了一幅秋天果实丰收的图画。刚好我们教室文化墙的布置也正是一组四季图,我引导学生观察,重点是“秋季图”,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景象。学生观察之后,很自然地就发现了秋天的变化特点,这样导入课文可谓水到渠成。
学习课文时,课本上也配有插图,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找出了图上所展示的内容。这时候,图文结合学习课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很轻松,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但无论是插图还是课文,所展示的只是秋天的一部分,我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身边环境,田野里都有了哪些变化。毕竟是一群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并不陌生,孩子们对秋天又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补充,更看到了秋天的美丽。
最后我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第三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秋天到了,我闻到了桂花香。”
“秋天到了,玉米黄了。”
“秋天到了,苹果红了。”
……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七
拼音教学结束了,今天就要开始识字教学了。
开学时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很多学生学后都忘了很多,今天这节课课前领着学生先进行了复习,读课文,背课文,拼读一类生字,按部就班,和孩子们一起再回忆了第一单元。通过学生的读,听得出很多学生的生字已忘了怎么读,组词就更难了。这提醒了我,今后的早读时间一定要及时领着学生“回头看”。
这节识字课距离上一次识字课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上次还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生字时简单给孩子们说了识字方法,现在再让孩子们说,应该有很多学生都忘了。果不其然,在识字环节我提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看着很多学生回答不到位,于是我便一个一个字地引导,“秋”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火”加“禾字旁”等于“秋”,像这种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一般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像笔画数较少的字,我们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你觉得哪个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呢?一个学生回答“了”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他还口头数了数“了”字的笔顺。我告诉同学们除了有“加一加”、“数笔画”的识字方法,还有“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猜字谜”等识字方法,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最后我还告诉同学们,识字不只是课本上的,我们还可以到课外去识字。逛街时、逛超市时、食品包装上等我们能看到的地方都可以认一认上面的字,读一读、记一记。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金黄的落叶、红通通的苹果、压弯腰的谷穗……一张张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秋天,发现秋天的美丽。借助图书再配上文字描写,学生读的就越是起劲儿,理解感悟也就越深刻。教师范读、指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比赛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练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教学有一点遗憾的地方,本课的生字指导不是特别到位,留给学生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太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更合理,更科学。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八
这是一篇没有被删减的美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现将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朗读指导比较到位,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
通过自己的范读,加以图片的搭配,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他们能够模仿教师的朗读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更有惊喜的是——有个别孩子能够对于朗读进行创新,朗读的有滋有味。
1.自己的教学观念仍需开放。
做为语文教师---最简单而又最难的教师的我,似乎总是在重复以前的毛病,为公开而公开,为上课而作课。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环节。其实当自己走过之后,回顾走过的路,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选择了那条最无限接近目标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轻松,但是自己却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自己不能在路上轻松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时的习惯去讲解,这篇课文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所以以后讲课,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坚持走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地去做,结果会让自己满意。
2.总体设计还存在瑕疵。
一课时的课绝不要拖到两课时去做,能够在十分钟内做完的事情,决不让他在半个小时内做完。这说明自己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存在问题。而平时讲课可以这样,但是在这样的的公开课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思路。
秋天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篇十九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的每一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仿写。特别是二、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秋风的调皮和可爱,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秋风像我们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那么他们还会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铺垫,有了自己平日的调皮经历,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公园等,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秋风在……”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导,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秋风在果园里追逐,秋风在池塘里嬉戏;
秋风在公园里散步,秋风在农田里忙碌;
秋风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气,把秋的气息布满人间。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第四小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让孩子们仿写这句话?我先让他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种水果成熟时是什么颜色的?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他们对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图让孩子们激动,好多小眼睛亮起来了,发出了“哇”和咽口水的声音。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开了,学习兴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发,表达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
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桔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