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数据安全工作总结 数据统计工作总结篇一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作为统计局的实习生,真正体会到了跨专业从事统计以及进行农村问题调查这些新鲜事物时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有关统计工作的知识和工作中涉及部门,相关人员利益问题的解决的技巧,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可谓是收获不小。
到统计局的第一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让我们了解到优化我国统计法律运行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等内容。领导们为了使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经常鼓励我们到农调队部们去帮忙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通过这次的深入实际工作,我了解到各地的综合统计信息大都是由统计局调查搜集加工整理的,这些信息所反映的经济含义以及潜在的政治含义,与统计部门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统计部门做到客观真实即可。但是,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特别是层层考核的机制下,统计部门的行政上级同级政府或上级政府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却与统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经济或政治上的利害关系。统计部门上报的数据关乎着该地区、部门的荣辱得失和领导人的政治命运。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统计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干扰统计数据的潜在动因。这就造成了某些地区、部门的领导是既要听真数据又要统计部门报合其心意的假数据,社会上所谓数据出官,官出数据即此现象的写照。体现了上位利益关联性。
再次,统计调查对象面广量大,变动频繁,且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混合性的特点。统计调查对象的这个特点使得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众多的调查对象,使得统计人员与统计力量的矛盾凸现,对调查总体难以统全。统计调查对象的频繁增减,使得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总体数量及其构成的把握成为难题。调查对象活动性质的复杂多元、经济成分的混合,使统计划分、界定以及统全、统准成为关键的问题。如对就业情况的统计原来是很单一的,现在不仅有在各种类型单位的就业,还有弹性就业、灵活就业等。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统计作假比较严重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
二是有些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统计原则,对领导的干预不敢抵制,对假数据不敢依法更正,有的甚至还参与弄虚作假为其上级违反统计法出谋划策。
三是调查对象为了自身利益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且由原来的以迟报、虚报为重点,转变为以拒报、瞒报为重点;对利润等经济效益指标的瞒报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四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杜绝统计违法现象。
(2)统计违法方式更为圆滑,违法理由更加堂皇
(3)现行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差,统计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弱
现行统计体制,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部门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或直属单位,部门领导由当地任命,很多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都根源于这个体制。与此同时,政府统计部门由于在行政体系中与政府其他部门平级,对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力量、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力度,综合协调能力显得不薄弱。
(4)统计基础建设跟不上形势,基层统计任务负担较重
当前统计基础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与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仍然是不适应需要,特别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渠道时有中断,统计基础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再加上统计供需矛盾的影响,各方统计调查任务不断下达,使基层的统计负担日益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疲于应付。
(5)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尚不完善,影响统计法的实施效果
一是统计法对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修改。特别是对领导人的法律责任规定得不具体,调查对象权利义务还不公平,对有些统计现象如统计评估等还缺乏详尽的规范,有些法律用语还不统不明确等。
二是统计制度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滞后于领导的需求,有的还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情况脱节等。
三是对统计调查程序的规定还不完善,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行为还普遍存在没有具体告知调查对象的问题,忽视了对调查对象的知情权和正当拒绝权的尊重,既不利于控制统计行政调查权,也不利于在行政处罚中避免行政争议。
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简称农调)队是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其他一次性调查等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的非全面调查统计机构。农村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农村住户(家计)调查、农产量调查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等。
数据安全工作总结 数据统计工作总结篇二
(一)仔细认真,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统计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统计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仔细认真”,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自己的耐心,增强自己的细心,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报表数据上报给各位领导。同时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有所提高。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个月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后勤处室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对办公室费用方面,继续发扬以必需品为前提,节省处室费用消耗,保证各种办公必需用品齐全,确保领导与同事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在这一个月里,我积极配合做好后勤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一个月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仔细认真,克服浮躁心理。面对枯燥的数字统计工作,不怕繁琐,做到谨慎细心,不浮躁,积极适应各种数据变化,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处室室的良好形象。
(三)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领导意图,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多为领导分忧解难。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用公司的各项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总之,一个月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文字基础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数据安全工作总结 数据统计工作总结篇三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确保城市管理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乌当区人民医院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用于存储本单位保密信息的硬盘、软盘、u盘、光盘、磁带、存储卡等存储介质。
第三条本单位移动存储设备要进行编号,不得借于他人使用,若需借于他人的,必须征得科室同意,并进行借还时间、借用人、审批人等详细登记。
第四条新购计算机、移动存储等设备,要先进行保密标识和登记,再发放使用。
第五条如使用移动设备转移存储保密数据,需在使用前格式化,并在使用后立即删除保密数据。
第六条使用光盘备份的'保密数据要登记编号,分类存放。
第七条非本单位的移动存储设备一律不得和涉密计算机连接。
第八条单位的涉密移动存储设备处理办法如下:
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禁止交叉混用,即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中使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中使用。
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存储普通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混用;新启用存储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或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查杀病毒处理。
移动存储介质需要送外维修时,必须到信息科指定的单位进行维修;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淘汰和报废前,应到保密部门进行消磁和粉碎处理。严禁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作为废品出售。
数据安全工作总结 数据统计工作总结篇四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把普法渗透到业务培训、资料发布、咨询服务等各项统计业务活动中。面向统计调查对象,加大统计普法和统计诚信宣传教育力度,为推进依法统计、诚信统计和服务型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市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规章制度,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宣讲,为统计调查对象创建了良好的依法统计环境。
另一方面召开《坚持依法统计,强化依法治统,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学习会议,提升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增强依法守信进行统计的自觉性。组织宪法法律知识竞赛、考试,参加人数x人,进一步推进全区统计系统普法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统计法治环境。
开展日常走访企业活动,结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通过上门实地核查统计数据和统计台账建立情况,派发统计法律法规读本和相关宣传资料约x册,现场讲解统计政策、法规,开展统计业务指导,将普法宣传贯穿到统计执法检查活动中,促进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树立统计诚信意识,指导和帮助企业统计员及时、准确填报统计报表,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划和责任分工方案,下发《关于转发《关于创建x年度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试行)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及《关于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印发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检查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推进x年度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自查自评一套表企业x家,街道统计站对企业进行统计规范化调研检查x家,截止目前抽查约x家企业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提高了企业对依法统计重要性的认识。
三、推进统计执法检查“双随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做到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各专业每月对辖区内企业执法检查,认真查看统计报表、基础资料,询问企业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效的夯实了统计数据基础。x年对x家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双随机”抽查x家,立案一家。
四、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市、区关于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区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街道对非法统计调查、“跑数要数”问题、违背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以及其他部门代替组织实施调查的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进行培训的做法、源头数据造假问题、联网直报平台一址(ip地址)多报情况、代填代报等问题进行了自查,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提升了统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五、举办各类培训,制定相关方案、办法。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各中心(街道)分管主任和统计员参加培训。会上一方面对统计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确保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报表,更好的指导企业统计人员填报数据。另一方面在培训会上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各街道领导、统计员对依法统计重要性的认识。
及时制定下发《市统计局关于印发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检查方案的通知》、《区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检查方案》、《区统计局统计违法举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实施办法》、《统计数据质量问责暂行办法》等文件,夯实基础统计基础。
数据安全工作总结 数据统计工作总结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
第二条 目的
为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确保领导决策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及时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 原则
保持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及时、高效
第二章 信息数据库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信息数据库设计方案
信息数据库设计方案由发行室统一规划和设计,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信息数据库建设
信息数据库建设分别由各个岗位建立不同的信息数据库子系统,构成发行室整体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数据库子系统分别责成营销主管、印刷主管、储运主管来负责组织建设。
第六条 数据库运行效果考核
主任负责对数据库运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营销数据库管理内容
第七条 信息数据库的构成
发行室的信息数据库分成如下几个子系统:
(一)营销数据库
(二)印刷管理数据库
(三)储运管理数据库
(四)财务管理数据库
第八条 数据库运行管理
(一)营销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市场研究负责,营销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二)印刷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印刷计划负责,印刷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三)储运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库房管理负责,储运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四)财务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出纳员负责,财务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第四章 营销数据库
第九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外部环境信息:
1.宏观环境信息
(1)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近3-5年来的gdp增长速度、未来发展规划;全国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
(2)产业发展:
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投资方向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全国的地区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水平。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区近3-5年来的gdp增长速度、未来发展规划;地区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
2.行业信息
(1)中国建筑业
近3-5年来行业增长发展速度、未来发展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金融业:
金融行业近3-5年来对私人购房贷款额增长速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技术发展信息
(1)国内外建筑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动态信息;
(2)竞争对手(华北标、其他各省市地方标)建筑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动态信息。
4.市场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需求结构;
(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供应结构;
(3)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渠道;
(4)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政策、销售方式;
(5)全国和各地区产品未来需求结构变化动态;
(6)全国和各地区产品现有市场规模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
(二)内部信息:
1.销售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市场产品销售码洋统计分析信息;
(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需求结构。
2.销售渠道管理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渠道信息;
(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政策、销售方式信息;
(3)与全国和各地区代理商的合作关系信息。
3.市场推广信息
全国和各地区市场产品促销、媒体促销信息。
3.技术服务信息
举办技术服务活动的类型、频次、时间、内容、评价效果等。
第十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环境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对宏观环境信息、行业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主要采用二手资料收集;对市场营销信息主要采用市场调查法获得。
2. 信息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信息收集,营销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销售信息、销售渠道管理信息由销售员定期向市场研究人员报送;市场推广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分别由市场推广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定期向市场研究人员报送。
2. 信息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信息收集,销售员、市场推广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分别定期报送相关信息,营销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一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信息应用
1.营销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行业分析报告、竞争对手分析报告、销售渠道管理分析报告、重点销售地区销售状况分析报告等。
(2)每年度分别形成全国销售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营销政策分析报告、市场推广分析报告、技术服务分析报告等。
2.营销计划制定
每年度负责制定销售计划、市场研究计划、市场推广计划和技术服务计划、营销预算计划。
(二)数据库的维护
市场研究人员每月负责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营销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五章 印刷管理数据库
第十二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印刷计划
1.印刷行业
(1)印刷行业发展
近3-5年印刷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趋势。
(2)印刷技术
国内外印刷技术发展现状、未来技术创新趋势。
(3)北京地区和北京临近地区印刷供应商信息
建立印刷企业数据库。即收集北京地区和北京临近地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而且未来有合作意向的印刷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形成印刷供应企业数据库,以便作为备选合作单位。
(4)印刷合作供应商信息
收集目前与单位合作的印刷供应商的相关信息
生产规模、设备技术先进程度、产品研发能力、年度销售收入、人均产值;企业财务能力、融资能力;企业信誉、企业文化等。
2.印刷计划
(1)产品印刷信息
每年印刷批次、每次印刷数量、各专业印刷数量;总体印刷成本、单本印刷成本 。
(2)产品印刷质量信息
产品印刷质量检验合格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频次等。
(3)与印刷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合作过程中的信誉程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及时性、印刷结算情况;合作双方的满意度、现存的主要问题、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二)档案管理信息
1. 底图信息
所有底图分不同专业而整理的档案资料。
2. 其他档案资料信息
单位跨年度的档案管理信息。例如营销、印刷、储运、行政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第十三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印刷计划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印刷行业、技术、供应商信息主要采用二手资料和市场调查法进行收集。
2. 信息责任人
印刷计划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印刷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
2. 信息责任人
印刷计划人员负责信息收集,档案管理人员定期报送相关信息,印刷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四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印刷管理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产品印刷计划执行报告、产品印刷质量检验报告等;
(2)每年度分别形成供应商评价报告、印刷计划完成报告、印刷成本控制报告、印刷质量分析报告、档案管理分析报告等。
2. 印刷管理计划制定
每年度负责制定印刷计划、档案管理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印刷计划员每月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印刷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六章 储运管理数据库
第十五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库房管理
1.产品入库
产品入库的时间、批次、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数量。
2.产品出库
产品出库的`时间、批次、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数量。
3. 现有库存
目前库存产品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码洋。
(二)配送信息
1. 外部信息
(1)外部汽车运输公司
收集5-8个专业汽车运输公司的详细信息资料,作为将来备用合作单位。
(2)现合作的汽车运输公司
收集合作单位的企业规模、运输能力、汽车车型、收费标准、结算方式、服务质量、社会信誉、经营状况等相关信息。
2. 内部信息
(1)产品配送信息
3)北京市内产品配送的客户、时间、批次、码洋、运输费用、运输里程、运输质量等相关信息。
(2)汽车管理信息
1)汽车使用相关信息
产品配送出车信息:产品配送汽车出车单的统计资料。
非产品配送出车信息:汽车出车单位领导批准单的统计资料。
2)定点汽车修理厂信息
单位定点汽车修理厂的背景资料(营业执照、法人、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结算方式等)。
3)汽车修理相关信息
汽车检修次数、费用、检修的原因、汽车检修批准单的等。
第十六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市场调查法和二手资料分析。
2. 信息责任人
配送员负责信息收集,储运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
2. 信息责任人
库房管-理-员负责信息收集,配送人员定期报送相关信息,储运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七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储运管理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库房管理分析报告、产品配送质量分析报告等;
(2)每年度分别形成库房管理分析报告、库房成本管理分析报告、产品配送质量分析报告、汽车管理分析报告等。
2. 印刷管理计划制定
每年度负责制定库房管理计划、配送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库房管-理-员每月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储运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七章 财务管理数据库
第十八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外部信息
1.财政行业信息
国家财政、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信息。
2.金融信息
金融系统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信息。
(二)内部财务信息
1. 营销管理经营信息
(1)全国各地区客户产品库存、应收账款信息等相关信息;
(2)市场推广、技术服务、市场调查等相关信息。
2.印刷管理经营信息
(1)印刷费用支出、印刷成本等相关信息;
(2)档案管理费用支出等相关信息。
3.储运管理经营信息
(1)库房产品数量、产品结构及有关费用支出信息;
(2)产品配送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等。
4.财务管理费用
单位财务管理所发生的费用等。
第十九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二手资料收集。
2. 信息责任人
财务主管负责信息收集,主任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 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
2. 信息责任人
财务主管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其中营销管理、印刷管理、储运管理等相关经营信息分别由营销管理主管、印刷管理主管、储运管理主管定期报送财务,主任对其分别进行监督考核。
第二十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财务管理分析报告
(2)每年度分别形成财务年度收入分析报告、财务预算分析报告、成本控制分析报告、经营计划完成分析报告、盈利能力分析报告等。
2. 财务管理计划制定
每年度负责制定财务预算计划、财务核算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财务主管每月负责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主任负责监督考核。
第八章 信息数据库运行效果评估
第二十一条 评估主要指标
(一)信息收集、整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二)信息的使用效率(信息共享程度、使用频次等)
(三)信息更新的及时性、有效性
(三)信息数据库给单位经营决策创造价值的大小
(四)会议的组织质量
第二十二条 评估方法
(一)评估时间周期
信息数据库每一年作一次评估
(二)评估方法
通过对信息数据库主要考核指标的要求,在单位内部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一定的结论,再通过部门主管以上领导来进行论证分析,总结成功的要素,找出现存的不足。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主任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的拟定或者修改由主任负责,经主任办公会通过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省级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运行、安全、维护等工作。
建立国家畜禽标识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内畜禽标识及编码、养殖档案、系谱档案、防疫档案、检疫证章、移动监督、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等数据信息。省级子数据库存储本省范围内相关数据信息,与中央数据库保持同步数据更新。
数据库内容、结构、命名、数据分区及交换格式等设计应满足:
2.1实时查询、汇总、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等功能要求;
2.2网络互联互通要求;
2.3现有数据存储总量和应用发展的升级要求;
2.4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数据库系统建设参考标准见附件。
3.运行管理
3.1国家畜禽标识中央数据库建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子数据库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牵头建立。
3.2数据传输管理
3.2.1基础信息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利用计算机终端将区域信息、机构信息、人员档案等内容通过互联网上传至中央数据库。
3.2.2标识信息
3.2.2.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填报本辖区畜禽标识需求时间、数量、畜禽种类等信息,利用中央数据库系统申请标识订购。
3.2.2.2 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登录中央数据库系统对县级机构的畜禽标识订购申请进行审核。
3.2.2.3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提交的畜禽标识订购申请进行审批,并按照招标结果,选出畜禽标识生产厂商。同时将审核意见及选出的生产厂商名称等信息发送到中央数据库。
3.2.2.4 中央数据库系统生成畜禽标识编码和二维码数据。
3.2.2.5 耳标生产任务由中央数据库统一下达。耳标生产厂与中央数据库建立网络通道,并将生产结果和发货信息返回到中央数据库。
3.2.2.6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畜禽标识后,核对
畜禽标识包装箱信息,利用中央数据库系统签收畜禽标识,并将发放和申领信息传回中央数据库。
4.系统安全保障
4.2安装硬件防火墙和防病毒设施,保障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系统安全。
4.3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安全存储机制,采用双机热备和容载系统保证数据安全。
4.4中央数据库系统设定安全访问权限控制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用户访问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
4.5采用硬件加密技术对数据库终端访问用户进行管理和控制。
4.6设立专门数据中心机房,配备监控、防火、防盗等运行环境保障设施。
4.7系统建设和运行技术资料应妥善保存,建立严格的内部查询制度。
4.8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定期备份,保障数据库系统的故障备份。
4.9按《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档案保存年限,将超出规定年限的数据从数据库中移出归档。
5.数据库维护
5.1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畜禽标识信息中央数据库的维护。
5.2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维护制度,指派专职人员负责硬件检测、检修和系统软件的监控、升级。
5.3省级子数据库建设单位负责子数据库的维护,并对地、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人员进行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系统运行和应用培训。
5.4中央数据库定期向省级子数据库分发数据,保证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6.人员管理
6.1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配备数据库运行、维护、安全监管专职人员。
6.2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检索、传报等工作。
6.3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各级机构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