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保护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和保密性。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和目标,我们搜集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参考。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一
为分析我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我会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创业女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一、女性创业现状分析
(1)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3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2)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调查中看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家庭和睦这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1、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2、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二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共有人口97.6万人。全县共有农业人口82.3万人,农村劳动力46.3万人。xx年,全县外出农民工达19.8万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年底以来,我县大量农民工陆续返乡。xx年4月,xx县妇联全体干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近年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走访了5个相关单位和8个典型乡镇的20个村,召开座谈会10次,调查对象达540人,了解了我县返乡女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返乡农民的基本情况:
截至xx年3月底,xx县累计返乡农民工8.9万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19.8万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区就返乡6.6万人,长三角返乡0.8万人,其他地区返乡1.5万人。从地域分布来看,返乡农民工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达7.4万人,占返乡总数的83%;从年龄结构来看,16—30岁以下民工返乡5.86万人,占总数的65.8%,30一50岁以上民工返乡3.04万人占34.2%,产业熟练工人、企业老员工返乡比例比较低。
(二)、女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女性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企业甚至倒闭。有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有的农民工工资普遍降低,勉强能够维持个人生活,不如回家发展产业计划。二是解决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夫妻双方在外务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照看,造成了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阴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学习上的欠缺,在社会、家庭和子女的强烈要求之下,很多返乡的女性留了下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返乡后的就业情况:
我县各级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返乡人员再就业,通过加强信息服务“找岗”、加强区域合作“保岗”、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岗”等形式不断强化职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解决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我县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一所职校(县职业中专)、一支团队(全县7家定点社会培训学校)的“1+1+1”县级职业培训网络,形成了集电脑操作、基础英语、车钳电焊、电子应用、驾驶汽修等多项职业技能于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今年来,通过职业培训网络,已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513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400多人,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截至xx年4月底,全县返乡的8.9万农民工中,已有7.4万人再次外出务工(其中实现省外务工5.1万人,省内务工2.3万人),部分留乡创业、和就地4转移就业,部分仍在观望。
(四)、返乡女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返乡女性积极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返乡女性在家留守责任田和责任山务农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积攒的储蓄作为原始基金发展自己的创业计划。xx年,车湖垸乡高湖村1组的覃晓芳前几年和丈夫在外开餐馆积攒的19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娘家青林乡开办了大型养鸡场,年出产3300羽蛋鸡,现在已基本实现盈利;该乡长堰村的41岁的覃清香xx年前随丈夫在一家电池厂打工,为照顾临近高考的孩子学习,回乡投资12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0头生猪,9头母猪。钟家铺乡林场村36岁的徐红群,xx年冰灾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本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近50万元办起了环保木炭加工厂,销路好,利润丰厚。创业的基本要求带动了她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返乡的多数女农民工已经接受了劳动部门、“阳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在我们调查的540名对象中,40岁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补贴的电脑、家政、烹饪等技能培训项目;40岁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农业等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的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组织的收费偏低的技能培训。今年42岁的太平桥乡九桩堉村的张一萍,养殖了80头波尔山羊,一直以来她跟着饲料店的技术员学些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到他加上了一堂课后,她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对养殖业是大有帮助啊!”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创业:年初县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全民创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xx县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实行办法》、《xx县创业实体聘用本县从业人员补贴试行办法》、《xx县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起了以小额贷款担保为主,税费减免为辅,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民工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体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部门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是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沙坪镇返乡女农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该镇创办牲猪养殖合作社,顺利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漳江镇返乡女性伍惠英在本镇创办惠源制衣厂,相关部门齐上阵,仅用时5天就将证照办理、贷款申请、用地划拨、税务登记等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劳动部门还主动为其招满了103名员工,这些激励举措极大的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热情。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潮正在逐步升温,现已相继有819位返乡民工创办了经济实体,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五)、返乡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需求:
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被调查的540名女性在创业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上希望得到指点:部分返乡女性带着“落叶归根”的思想和积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乡,她们已经不习惯被限制在几亩良田上,她们更想做点能够有较大收入的创业,但是限于对市场了解程度,在选择项目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她们极想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一门前景可观、效益不错、投入不是太大的项目。
2、技术上希望得到指导:调查中,已经在进行自己创业计划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是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太平桥乡的孵化大户李志华、钟家铺乡骆松枝,在选择了土鸡孵化和生猪养殖项目后,自己买了相关资料学习,然后遇到困难在饲料供应商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防疫知识,基本能够应对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们仍然想得到最优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3、资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乡创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初期可能会遇到市场了解不够、技术跟不上等问题而出现亏损情况,这种时候她们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资金周转上的扶助,帮助她们度过难关,缓解因经济上的压力带来的创业积极性的挫败导致最终放弃创业计划。
4、组织上希望得到关爱:创业过程中,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战,她们希望有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给予技术、资金、流通上的各项帮助,希望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希望周边产业能形成一个极大的产业链。
1、加强服务协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继续积极推进“政府买单、部门领办、妇女受益”的培训模式,依托培训基地,结合当前形势变化,开展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层次开展培训,大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机制。适时举办巾帼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发挥妇女在促进发展、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1、着力培育项目,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本地工农产业,增加本地就业的吸附能力。要积极探索“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留住返乡农民的智慧和经济实力。太平桥乡中心村1518人,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数为110人左右,xx年下半年以来,中心村周围的中小企业从以前的3个增加到今年的5个,且新增的文源油茶开发公司需要大量劳动力,据统计,今年该村外出人数减至50人(均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进灵活就业。继续发展特色女性就业品牌,通过联系外包加工业务等形式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培训-实践-就业模式。
3、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协会的建立,县农业协会组织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形成协会帮助会员实现多赢的服务渠道,让协会成为农村产业大户的娘家和“贴心人”。二是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村产业大户的金融扶持力度。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当突出,授信门槛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降低信贷门槛,放宽评级标准,并适当扩大县级贷款审批权限。对生产项目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妇女进行信贷扶持,帮助她们争取贷款、减免税费、简化手续,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三是联合劳动保障等部门,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春风送岗位就业援助活动;联合女企业家,为更多女性提供咨询、项目、实习和见习等服务;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推介创业项目。
4、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为妇女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政策援助、法制宣传等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妇女劳资纠纷问题。借助女企业家协会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引导鼓励女企业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勇担社会责任。二是继续培植和宣传一批优秀妇女创业典型,通过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实施以点带面计划,带动更多女性积极就业与创业。三是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与劳动部门联合进行督促检查,努力消除用人单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努力推动实现女性与男性拥有同样平等的就业机会;积极关注女农民工的土地权益,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热情关心家庭困难的失业妇女,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三
20xx年*月*日至*月*日,______乡妇联采取资料搜集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所有适龄就业女性(含长期在外就业者)当前就业/创业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就业率高,适合的岗位不多。我乡工业企业较发达,电缆行业的企业占48.6 %,灯具企业37.8%,服装、玩具等企业占比仅为9.5%,虽然女性就业比例高达80%,但适合女性的工种和岗位却有限。
2、劳动强度大,薪酬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女性的工作常常需要投入较多的体力劳动或时间成本,然而薪酬却不高,女工们在工薪要求上又缺乏谈判和议价的能力。
3、创业意识不高,创业领域不广。女性自主创业比例比较低,创业领域也很有限,多是服装店、花店、餐馆之类成本较低、知识技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1、该乡工业企业虽然比较发达,但是不少岗位劳动力强度较大,并不适合女性从事,企业在招人时也会限制女性员工人数。这是行业及企业特点决定的。而服装厂等轻工业工厂用人需求有限,所以仍有大量女性在电缆厂、灯具厂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厂工作,而后者往往需要年轻力壮的工人,所以乡里中老年女性想找到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更有利女性就业,但这需要通过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三产”的政策导向来解决,而这绝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事。
2、总体来说我乡女性文化素质偏低,职业选择有限,虽然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但是大部分只能留在本镇从事知识技能要求低、重复性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而我国社会越来越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所以纯粹投入体力或时间的工作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收入回报。
3、女性创业案例少,主要原因是畏难情绪严重,她们认为工作挣到的钱来之不易,如果投资失败不仅自己后悔,也会被家人埋怨。另外一个认同度较高的观点是“有一份稳当的工作老老实实干下去就好了,不要瞎折腾”。可能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是另一大原因。调研中还有年轻女性认为,创业带来的较高收入是靠自己辛苦换来的,单干太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总体来看,观念和意识的确是一种阻碍。
4、有些女性没有工作或者没有较长期的固定工作,是由多种社会及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里,女人就应该操持家务,照顾好一家老小,似乎这才是女人的“正事”。现代社会里,伴随着更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观念越来淡化;但是在农村的某些角落,尤其是在经济上男强女弱的家庭,不排除仍有女性受到这种舆论的干扰。此外,有些家庭面临新生儿的诞生或者老人病重,的确需要家中女性的照料,这是不难理解的。
1、考虑到近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可能不如以前,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我乡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用工需求。
2、鼓励企业在更多合适的岗位提高女性招聘比例,在产假和其他福利措施上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怀,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女性招聘的限制年龄。此外,在管理层中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或许对于企业和社会是双赢。
3、深入调研,接触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女性,掌握她们的就业创业状况,了解她们的呼声和需求,结合实际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通过各种培训落实提高女性职业技能。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贴近本乡企业用工需求、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创业技能需求进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4、发挥优秀创业女性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女性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女性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她们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通过创业技能咨询会、女性创业经验交流会等举措来推动我乡女性创业潮流。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四
3月1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的带领下,调研金集镇全民创业情况。委员们先后深入到慧旺玩具、天翔机械、鑫森玻纤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草庙山旅游度假村、天然居生态度假村,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召开座谈会,听取镇党委负责同志及企业负责人关于全民创业情况和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就如何加快全民创业步伐,促进科学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金集镇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辖9个村两个社区,人口近4万。
全镇现有工商注册企业172家,其中一般纳税人企业114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上报15家,实际超过20家。在注册企业中,农民自主创业的有165家,占企业总数的96%,其中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的有64家,占企业总数的37%。目前全镇有各类个体工商户607家,以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为主。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集镇已初步形成以玩具、机械加工制造、船舶配件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92个玩具厂和加工点,其中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玩具厂有21个,为7200名农民尤其是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全镇现有从事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的企业8家。在镇骨干企业艳阳灯具的影响和带动下,近几年船舶配件业发展较快,全镇从事船舶配件生产的企业有6家,产品涉及船舶核能灯、船舶油漆、船用配电箱、接插件和驾控台等。
金集镇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天长市白塔湖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已初步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该企业20xx年创产值3000万元,带动鹅业养殖145户,户均年收入5万多元。另外由农民自主创业的粮食加工、苗木、花卉等企业10多家,带动农户215户,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
部分农民成了企业工人和合作社成员,其中一部分能人还成了小老板。益民村新型农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73户,去年入社社员户均净增收入2100元。四是为培育巨人企业奠定了基础。天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全民创业带头人徐乐高于20xx年创办的。经八年的打拼,企业初具规模。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员工165人。20xx年销售额5155万元,去年该企业被铁道部指定为铁路轨道定点生产企业。
二、金集镇推动全民创业的几点做法。
1、强化宣传引导。近年来,金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引导全民创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他们通过各种会议和活动,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全民创业重大意义的宣传。为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观念,提高创业意识,去年,金集镇组织了由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主任和骨干企业负责人赴江苏太仓黄泾镇、江都小季镇和江阴华西村进行考察,学习他们全民创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镇先后有10名村干带头创办企业,其中有6人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各村的党员干部都在积极寻找创业门路,投身创业行列。
2、制订优惠政策。一是制定了《村干部引领办企业奖励办法》,对村干部引领创办企业的,除享受上级有关招商引资政策外,政府还在用地、资金扶持上给予优先照顾。二是对农民创业除享受省、滁州市的优惠政策外,镇上还在用地和融资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和帮助。
3、搭建创业平台。该镇成功地申报了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项目。投入20xx多万元进行规划建设,现在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12个企业入住园区,总投资额3.5亿元。为鼓励创业者入园创业,镇上还制定了《进一步加快省级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意见》,在土地使用期限、土地补偿款的给付以及奖励上给予优惠。三是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事务代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员工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创业园内的各类经济实体,均减半缴纳场地费用,水电费给予适当优惠,使部分白手起家的能人能够成功地创业。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开设创业“绿色通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建立党政班子联系企业和人大代表评议服务单位制度,设立了涉企收费环境监测点。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到联系企业一到二次,了解情况,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去年金融危机期间,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镇上组织召开了园区建设促进会,邀请市金融部门、担保公司参加,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由党政班子成员出面为企业担保融资300多万元。三是进一步强化国税、地税、土地、供电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关于强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全民创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推进全民创业是加快实现“千亿天长”重要举措,是加快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我市无资源优势,之所以能够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十强县市行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全面创业。可以说全面创业是天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实现“千亿天长”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扶优扶强、招大引强的同时,必须加大全面创业的力度,以确保天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推进全民创业。
2、切实加强对全民创业工作的领导。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借鉴金集镇的经验做法,把全民创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出全民创业的规划、措施和办法,通过强化宣传和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在全市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
3、进一步搞好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各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使之尽快完善基础设施。要支持各工业园区、集中区及农民工创业园在园区内设立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工业厂房和创业设计室,为创业者成功创业提供条件,降低创业风险。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五
芙蓉区共有街道(乡、园、局)、社区、村妇联组织92个,区直战线妇委会x个,各类企业妇代会组织(女职工委员会)52个,团体协会组织3个。有街乡社区妇联执委和村妇代会委员639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妇联的具体指导下,我区妇联紧紧围绕全区“三先”(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的战略目标和“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优化创业氛围,深化“巾帼文明示范岗”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全力促进全区女性创业就业工作。由于工作突出,xx年9月份,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支柱和重要帮手,在金融危机中发挥工作优势和积极作用,按照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妇女创业就业实际,找准定位,积极作为,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妇女创业就业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我区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进步。
(一)围绕全区妇女就业问题,搭建就业平台
通过“暖春行动——春风送百岗、丽人暖真情”活动,联合湖南其它十几家知名企业为失业女性创造了500个工作岗位,长沙丽人医院率先为xx个失业女性创造了工作岗位,并按照其特长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就业岗位22个,大学毕业生6人。府后街劳动和社会保障站推行“3帮”结对包保帮扶,为每一户零就业家庭发放“零就业家庭爱心联系卡”,为其推荐就业岗位和提供政策咨询;开展“谁先就业,谁先脱贫”就业评比,正面激励积极就业者。区妇联大力开展就业服务,组织女性人才、单亲母亲、下岗失业妇女、失地女农民等专场招聘会,帮助辖区内广大女性朋友们找到适合的岗位。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区工商局在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启动女性专场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妇女维权、就业指导、法律服务、工商手续等4个咨询台,40多家用工企业,为各类求职者提供了 xx多个工种、xx多个就业岗位,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x余份,并定于每周二、四持续举办招聘会。为了解决姐妹们的困难,区妇联家政通过家政培训实现了600名妇女转移就业,服务千家万户,成为全区有就业愿望女性零门槛就业的孵化器。积极与湖南生物机电学院都市花乡班联手,成功连接了政府、高校、企业、社区、家庭五级平台,实现培训、提质、就业联动,加大妇女就业创业定单式培训帮助转移就业。这一成功经验被今日女报以“定单班,让高校成为企业人才基地—长沙市芙蓉区创新创业就业生态链”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二)围绕全区创业富民精神,优化创业氛围
通过政府组织、社会响应的方式,开展“女性创业论坛”活动,积极为女性提供丰富的成功创业的经验。成立芙蓉区女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召开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联合创业办在全区征集优秀女性创业项目,并召开创新。行动—我的创业方案暨优秀女性创业项目评审会,评选表彰x个优秀创业女性项目。搭建展示平台,评比表彰“巾帼创业十杰”,区妇联牵头,组织了新芙蓉新女性演讲报告会、成功举办了芙蓉区女性创业讲坛,成功创业女性论坛、成就与梦想—我的创业故事会,评选推荐创业女性典型(推荐省市成功创业女性、评选区级创业之家xx年来区委区政府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市场竞争尚不规范,一些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还偶有发生,无序竞争、经营缺乏诚信、道德失范等现象还存在,一些女企业家“花钱买经验教训”的风险成本还普遍存在。政府在女性创业上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但是资金筹措、技术升级等仍制约企业发展,女性创业仍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社会认可度仍需提高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许多男人宁要“贱内”而不喜欢“女强人”,使许多女性在事业中不思进取,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女大学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言论甚嚣尘上。创业女性肩负着事业家庭双重担子,创业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牺牲,而传统观念给女性创业带来压力和困难,支持女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遗留下来的人们对女性的隐性歧视仍需解决。
(四)女性素质仍需加强
女性创业就业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加工制造和社会服务,创业女性依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传统经验完成了原始积累,与当今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女性,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年龄大、文化低、没有技能的妇女面临就业困难。需要政府服务妇女,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素质,提升女性创业就业的发展空间。
第一在教育妇女上下功夫。妇女教育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今后的妇女工作中加大妇女教育培训的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挖掘、树立、宣传典型,开设女子礼仪培训班、贤惠厨娘培训班、女性素质综合培训等课程,着重培养适应新时期新社会的新型妇女人才,为我区“和谐芙蓉”的构建贡献力量,全力推动我区妇女事业发展进步。
第二在服务妇女上下功夫。妇女就业创业困难仍然存在,贫困妇女、单亲母亲创业难。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对妇女创业的扶持,重点推进单亲贫困母亲创业就业力度。联系各企业公司针对女性开展不同形式的招聘会,提供尽量多适合女性的就业岗位,为广大失业、待业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断扩大同各阶层和各界别妇女的联系,增进与国外妇女组织的交流交往,吸取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经验。
第三在维护权益上下功夫。加大帮扶救助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从他助到自助的转变,实现贫困妇女自身的发展,为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贯彻实施妇女儿童“两法”、“两纲”,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协调推动妇女工作的优势,积极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大解决妇女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力度,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指标上有新的突破。切实增强维权工作的实效性,完善妇联纵向及横向维权工作网络,利用信访接待、维权热线,切实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帮助。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六
创业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经济资源。新的历史时期,妇联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妇女十大提出的要求,如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积极有效地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县妇联的思考和做法是:
强化科学文化素质。妇女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强妇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平等竞争、获得经济资源、实现经济利益的能力。要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抓手,为广大妇女争取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她们的受教育程度。要大力开展女性素质工程,教育妇女把学习贯穿一生。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广大女性中大力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四自”精神的教育,引导妇女做“四自”的新女性。要从青少年女性开始培养、教育,不断引导她们确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锤炼业务技能素质。一是按需组训。发挥乡村女校和巾帼科技大讲堂的载体作用,采取以需带训、以训强能的方式组织有就业意向的妇女重点培训。二是以帮带训。大力实施科技专家进千村万户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普及知识、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坚持做到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层次分门别类,努力使培训成为妇女提升就业层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理清思路,指导创业就业科学发展。要统筹推进城乡之间、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与提高妇女素质结合起来,把帮助贫困妇女转移就业与提高她们的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结合起来,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要以“巾帼城乡牵手”、“巾帼创业行动”等作为服务妇女的有效载体,搭建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培育品牌,提升创业就业工作质量。打造巾帼家政品牌,是妇联服务妇女创业就业的新优势。妇联组织要探索现代家庭服务业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并将家政文化贯穿到企业管理始终,着力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
搭建平台,促进创业就业全面发展。搭建好推介平台。通过举办女性创业就业推介会,推助妇女以岗带创。搭建好组织平台。通过成立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为创业妇女提供组织依托和交流沟通渠道。搭建好转移平台。通过一系列转移基地,采取“跨地务工输出一批,聚集产业吸纳一批,鼓励创业转移一批”的举措,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剩余女劳力。
注重源头参与,营造创业就业政策环境。要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积极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积极配合就业保障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监督。要把推动妇女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地方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参与政府决策中发挥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环境、争取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业就业舆论环境。强化媒体宣传。利用“三八”等有利时机,积极在报刊、电台开设创业女性专栏,推出创业女性群英谱等妇女宣传系列,全方位地展示创业女性的风采,掀起妇女创业就业热潮。加大典型宣传。通过举办“三八红旗手”、“十佳女杰”等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现和树立一批敢为人先、自主创业的女性创业典型,宣传她们自强不息,大胆创业、勇闯市场的精神以及成功的创业经验,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推广经验。及时总结交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基本经验,提高服务的实效性,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使妇联创业就业工作在社会上产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
增进协调合作,营造创业就业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以及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工作资源,在政策服务、资源支持、宣传培训等方面形成合力。要增强互动合作意识,借助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形成的良好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合作,争取支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深入调查研究,营造创业就业的工作环境。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需求和妇女的心声,加快信息的反馈和调研成果的转化。要摸清妇女创业就业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实行动态服务,为政府部门制定倾斜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妇联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要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妇女群体的新变化,及时作出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提出新的对策措施,指导工作有效开展。要适应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以品牌化、项目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七
为分析我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我会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创业女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1)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的主体,是创业的生力军。由样本统计发现,我市女性创业者在25-34岁创业的人数最多,占45.5%,其次为35-44岁,占27.1%,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25岁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冒险精神,更多女性选择了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很少有创业女性出现。30岁之后,大多数女性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很多人开始谋求职业上的发展,在家庭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而到了40岁,不少女性事业有成。45岁之后,女性的体能和脑力开始衰退和弱化,这个年龄段选择创业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或避免退休后生活无聊,通过创业参与社会活动。
这些因素导致了25岁到45岁之间的女企业家数量明显占绝对优势,这与男性职业发展基本一致。
(2)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以生存型创业为主。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占44.9%,初中次之,占27.5%,大专占21.5%,硕士以上无一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我市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与女性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的特点有关。从创业动机一项来看,“因家境贫困或收入微薄,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因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故创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要动机的人数占到了36.2%,这部分女性大多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创业机会,而是为了生存而创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较低。
但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女性创业比较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创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其中不少人拿到了后学历大专文凭。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3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4)多数女性创业者是和先生一同创业。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中,与先生共同创业的最多,占45.2%,独自创业者占42.8%,与亲友共同创业者占12.0%;而在与先生共同创业的132位女性创业者中,选择“先生为主要决策经营者,自己从旁辅佐”的最多,占38.6%,其次为“夫妻两人依专长分工,对内对外皆不分主副”,占25.8%,选择“我为主要决策经营者,先生从旁辅佐”占23.5%,可见女性创业者基本与先生平起平坐,不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5)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调查中看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家庭和睦这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6)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农民居多,大部分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创业者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居多,占31.2%,其次为农业劳动者,占17.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3%。而且大部分女性创业前均无与目前所创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占60.9%。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印证,高学历知识女性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者多为生存而选择创业这一现状。
(7)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每周工作时间一项上,大部分女性工作时间在56小时以上,占47.4%,48-56小时占29.1%,40-48小时占19.2%,不到40小时的仅占4.5%。可见女性创业者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天。此外,在对于“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的调查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能吃苦耐劳”,其次为“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具备专业知识。而对于女性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特质,问卷中认同度最高的是“独立自主”,其次为乐观自信。
这和个案访谈的情况也相当一致,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非常能吃苦,因为()这些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一点点从小做到大,很多人还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品尝过创业的诸多艰难和辛劳。也正是多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帮助她们累积了足够的创业经验,磨炼出了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能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1、行业选择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女性创业行业分布在制造业36.6%,批发和零售业27.1%,对外贸易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住宿和餐饮业10.6%。选择制造业的女性往往原先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与先生一同创业。而选择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女性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妇女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除此以外,妇女创业较多选择上述行业,还因为其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创办的企业很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也少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2、女性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初创资金多为自有资金。从注册类型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体户是绝大多数女性创业的首选。女性创业者初创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占62.4%;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8.5%,其中总资产在10万以下的占到30.1%;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占67.8%,其中10万以下的占32.2%;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53.8%。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她们创办企业主要靠自身的积蓄,而不是从银行得到借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方面,女性在资源支配方面比较乏力,掌控的资源太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创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也很不足。这也许是限制女性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4、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在企业管理中,有76.7%的人主要采取了“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持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表明女性业主在管理企业中喜爱采用“母性管理”或“亲情管理”的方式,她们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既讲原则,也有人情味,以理服人。此外,她们还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员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这种“以人为本”的女性领导风格更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使企业组织更加和谐、更富有竞争力。
1、最大困难是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从“创业的过程与困难”选择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
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也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
2、多数女性在创业中遭受过性别歧视。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女性创业偏少的原因时,有121人认为是因为存在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所以女性要想作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独自创业的女性感受到的困难相对较大。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同创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创业前身份、行业类别、资产规模在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创业伙伴的分析中,独自创业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支持方面,创业前准备阶段,还是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均明显大于和先生或亲友一同创业的女性,可见女性独自创业的艰难。
4、利用政府资源程度不高 。从描述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是否接受过政府帮助和辅导方面,选择“是”的占40.1%,选择“否”的占59.9%。由此可知女性创业者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探究其因,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5、最需要的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中,独自创业的女性在对政府经营指导方面的需求最高。很多建议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降低对企业的控管与限制,让企业能有更多空间发挥其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努力提高女性创业者的社会地位,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并能提供专业顾问群,协助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以弥补女性经营管理知识的不足。
针对前文所分析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和辅助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营造女性创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女性就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拚搏,逐步更新女性“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改变少数女性不愿意从事艰苦、脏、累经济活动的贵族观念,塑造女性创业的文化。对社会大众层面,应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减轻女性创业的压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推动托儿托老措施,协助妇女减轻传统社会角色的双重负担,去除创业障碍。同时,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家庭服务社会化是另一个层面的女性创业过程。
2、建立女性创业的培训体系。现阶段女性创业能力较低,对创业知识和政策缺乏是阻碍女性创业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女性创业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女性创业培训,增强女性创业的能力。
培训应体现对女性关怀支持的特点,经费上应免费或少交;内容上针对女性创业必备知识,如创业可能出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保证创业成功的市场评估能力、新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要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时间上尽量照顾女性特点,以业余时间为主,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
3、建立女性创业的融资体系。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女性创业资金方面更显困难。要加强银行信贷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符合借贷条件的女性创业人员,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尽可能简化手续。
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女性创办企业,可采取资产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形式解决借贷;对规模较小、缺少发展资金的下岗失业女性创办的企业,可采取企业互保、联保、借贷保险等形式,开辟女性创办企业信贷担保的绿色通道。此外,可建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借贷担保基金,形成专门针对女性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八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就业创业。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工作计划。
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全民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姜庄镇人社所、夏庄镇官庄社区人社工作站、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现场,召开了由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了有关情况,征求了建议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拓展就业服务范围,全民创业就业工作在省、潍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了全民创业就业。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去年财政部门安排各项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共1800万元,涵盖了就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各个方面。二是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月营业额不到2万元的个体工商业户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惠及我市纳税业户1310余户;依法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年享受税收减免约190万元,有效减轻了创业者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三是建立创业资金扶持平台。以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发并安装了小额担保贷款操作软件,去年共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25亿元,帮助570名下岗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
(二)注重基层平台建设,优化了就业服务环境。一是确立了以城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在镇街区、基层社区和村居设立人社工作服务站的整体规划。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4处镇街区人社所建设办公场所,每个人社所配备5名工作人员,在社区、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联络员,建立了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等实名制台账。二是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
岗位职责。
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明确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操作流程,实现了户外标示微机设备信息专栏工作标牌培训制度考核办法等“十个统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职能。向镇街区社区基层平台下放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核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初审企业参保立户企业。
劳动合同。
签订率检查等16项职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三)构建创业支撑载体,强化了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创业孵化支持平台。按照“一园三基地”的建设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科技、高新技术及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广告创意、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投资理财、科技研发与应用等50多项业务服务,并对符合政策的创业者给予了房屋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现已入驻创业实体158家,带动613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二是建立创业交流平台。为搭建青年创业发展平台,成立了高密市创业促进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市场分析、项目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今年人社局、财政局、广电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高密市首届创业大赛,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交流创业经验。三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中小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导师帮扶、专家咨询、小额信贷等服务,同时依托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项目评估推介制度,近年来共筹集360多个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各类创业人员。
(四)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提高了创业就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启动了“凤城大讲堂”公益性培训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3至5次专家讲座,举办30个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到30家企业或镇街区开展下乡入企培训活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2万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突出创业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两个重点。其中,根据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求增大的实际,大力开展月嫂、护理、保洁等家庭服务业培训。目前,已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760多人。
一是创业就业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创业激情不够高;不少群众对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我市创业就业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不够了解,仍然存在择业观念落后、就业过分挑剔、创业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二是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就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创业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教育、民政、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创业就业信息适时采集、传递和共享。
三是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业培训面较窄,还不能覆盖到所有需要创业的人员,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就业培训层次较低,规模和数量不大,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还比较突出。
四是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力量比较分散,社会认同度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滞后,不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是一块“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为进一步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创业就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成功典型,增强创业就业的新思维、新理念,切实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用好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带动创业就业,营造政府鼓励创业就业,社会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创业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时采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创业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要求,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掌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以市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力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把创业就业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检查调度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三)加强培训孵化,积极培育创业就业人才。要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涵盖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业主体。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以创业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人才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创业基地的运行机制,加大创业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加快资源整合,注重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高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职教运转模式,根据我市转调创的发展要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努力构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企业、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xx区提出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和促进青年创业也是xx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首都人才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推进青年创业工作已经成为xx共青团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xx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关于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为积极研究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xx团区委结合共青团特点和工作实践,提出了下一步xx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xx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也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年初,区委提出了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加快推进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还提出了推进四个“全民”,即“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康”、“全民绿色”。青年人是社会中最具生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全民创业的重点在青年,主体在青年,希望在青年。
当前,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一是政策方面。青年创业必须面对政策门槛。近年来,北京市、xx区虽然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
励志。
)策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创业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有些青年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
二是服务方面。目前,xx区在提供创业信息和创业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创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青年创业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资金方面。资金问题是青年创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青年在创业初期,贷款需求强烈,但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由此产生“两难”:
1.青年“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
2.金融机构“放贷难”。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1.政府促进,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2.政府可以拿出闲置或空置物业作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青年创业。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代理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3.财政支持,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青年创业专项资金”,制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帮助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区内市场消费青年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为在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内租房的青年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4.完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一)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观念的引导力度。
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宣传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开办青年创业夜校、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对青年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带动青年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应对困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就业创业氛围,使青年自主就业创业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共识。引导在校大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开设论坛、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大中专学生作就业创业事迹报告,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激励大中专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二)积极开展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创业者xx在聚集,选拔一批优秀项目落地在xx,形成xx区青年创业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力争下届大赛报名团队达到1000支,社会报名团队力争达到50%以上。
第二,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设青年创业评价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两个平台,一是创业项目寻求交流指导的平台,二是风险投资人寻找优秀项目、优秀项目争取风险投资的平台,从而实现吸引创业资源聚集。创业投资沙龙力争平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期沙龙设置一定主题,邀请有关类别项目和有兴趣的投资人参与,在沙龙上互相交流。
第三,定期举办北京xx晨光创业论坛,邀请青年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共同探讨青年创业领域话题,讨论青年创业的难点问题,组织大型高层次的风险投资见面会,推荐高水平项目向投资人进行讲解,力争把见面会打造成为风险投资沙龙的旗舰活动。
(三)抓好创业培训,不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依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青年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为在校高年级大中专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愿望的青年提供见习岗位,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继续办好xx青檬夜校和各镇街道青檬夜校分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适时开办青年创业训练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合作创办创业学校。重点扶持青檬夜校,扩大夜校规模,拓展培训内容,协调资源,使之成为团区委培训青年、提升青年、输出青年的重要阵地。
三是建立高素质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根据青年创业培训实际,着眼专业化培训,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由专家团、导师团、评审团组成,形成了一支社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实力雄厚的青年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聘请一批高校教授、政策法律专家、投资融资专家、青年企业家等组建“专家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和指导;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和专业水平高的专家聘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科学家、首席融资顾问、首席创业导师等组建“导师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邀请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担保公司和银行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团”,定期对青年创业企业的项目目标、项目设置、项目发展等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一评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
(四)强化服务手段,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依托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大学生在昌创业的意见(试行)》,落实服务青年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为载体,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1.建设青年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的主要职能,建设并运转xx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服务青年创业。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建设xx青年创业促进网,设立xx区青年创业基金,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辅导,协助申报政府创业扶持,帮助申请享受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积极建设促进青年创业的服务平台。
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建设北京xx青年创业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宣传推广的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等运作,重点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实xx区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出台xx区鼓励青年创业的实施意见,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创业企业享受中央和市、区各项优惠政策。
2.设立北京市xx区青年创业服务公司。
在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下设立青年创业服务公司——cesco(changpingentrepreneursservicecompany)。以公司的形式实现社会化运作,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是人力资源服务和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方面,以“cesco”为实施载体,以打包的形式向人事部门申请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通过人事派遣的形式提供给创业企业,帮助青年创业企业吸引优秀人才。融资方面,主要通过协助申请贷款、贷款担保、贴息、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支持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
积极支持和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重点是做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服务工作。以示范园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2019年重点建设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2019年起,每年扶持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
4.设立并实施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的意见》,设立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包括:青年创业投资资金、青年创业担保资金、青年创业企业奖励资金、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创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创业优惠政策支撑专项资金。
青年创业投资资金用于设立青年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青年创业;青年创业担保资金用于开设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并按照《创业意见》和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创业企业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创业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用于组织青年创业实践活动、青年创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青年创业的具体工作;按照《创业意见》有关规定,安排资金扶持创业园区建设和支撑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重点研究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和解决就业创业青年贷款风险控制问题,争取在青年创业贷款普遍性方面有所突破,积极推行以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主动协调上级和区本级有关职能部门和银行,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等途径,解决创业青年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一是进一步健全青年就业创业的领导组织网络。要把青年创业工作列为xx共青团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向上级领导经常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同时,及时向基层团组织提出工作指导意见,从而形成了在党政领导宏观指挥下,各级团组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示范园等外围组织或直属单位密切分工合作的组织体系,使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不断加强。二是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运行机制。团区委制定《xx区青年创业工作发展规划(2019-2019)》,对今后五年xx区青年创业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手段,有效确保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稳定推进。三是进一步统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要通过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协调会、研讨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面临的形势及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了各级团组织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九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区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一步推动广大妇女实现再就业,我区妇联于7月初先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女性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委、区政府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的具体措施,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区拥有各单位从业人员21.2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5万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49.5%。
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已成为拓宽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各类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就业创业舞台。目前,我区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
4
我区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女性比例总数的4%,比例偏低,且因为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区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鼓动、组织发动、团结带动”的特有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再就业的.浓烈氛围,使妇女这支重要的力量得到充分激发。
一是促进妇女干部再就业观念转变。为了使各级妇女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组织各级妇联召开了妇女再就业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实现就业,自我发展”、“努力创业、勤劳致富”的思想,把再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统一了各级妇联干部思想认识,增强了抓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促进广大妇女再就业观念转变。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召开妇女群众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
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了一批再就业先进典型,如**区金水湾生态休闲山庄董事长龙文琼、**区哨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宁英、湖南省绿森林药业链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稳莲等,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和声势,并向省市推荐。同时,每年评选“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业典型,推介妇女创业就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鼓动,再就业体现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再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技能培训,是提升妇女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治本之策。多年来,区妇联与区人社局、农业局、科协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了食用菌、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增强广大妇女就业技能,组织妇女开展计算机、家政、美容美发、缝纫等转移技术培训,以满足不同妇女的实际需求。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8期,培训妇女8000余人,帮助3000余名妇女创业就业,4000多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区妇联都会与区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xx年3月20日,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活动--**区春季就业招聘会,入场的企业有25家,提供2300余个工作岗位,约1000多名女工上岗就业。20xx年,与区就业局组织300多名务工人员(其中女性120多名)参加了全市20xx年百万个企业岗位招聘会。另外,区妇联还想方设法开辟公益性岗位,多方联系为“4050”人员提供公安交通协管员、环卫所清洁工、社区管理人员等岗位。
二是搭建资金平台。小额贷款是妇联参与扶持女性创业的有效形式,为切实解决广大妇女在创业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广大妇女搭建创业平台。20xx年9月,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区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帮助更多有创业意向和城乡妇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区妇联与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在降低信贷门槛、简化信贷手续、建立便捷化信贷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联合开展了“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妇女创业”的活动。至目前为止,全区共发放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960万元,为120名创业妇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
三是搭建帮扶平台。搞好结对帮扶是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区妇联通过开展妇女干部与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女性的结对,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对,女老板与女大学生结对等活动,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结对200多对。
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妇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现象时有发生。
单一劳动技能和较低的文化水平束缚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在妇女中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
部分女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一些适合妇女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有些人认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再从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希望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创业或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发现,部分想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实现理想,就是一些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的制约,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想扩展规模、提升品质又缺乏资金支持。
首先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其次,要通过评比表彰、专题演讲、电视专题片、报纸专版等形式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建立完善分性别创业就业统计,使妇女创业就业决策更具科学性、工作更具针对性。
要自上而下建立妇女培训网络,确保妇女培训工作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对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资金问题是妇女创业的关键问题,一是要通过简化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和程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女性创业人员,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开辟女性创业信贷担保绿色通道等形式给创业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通过设立女性创业发展基金、小额贷款利息补助等方式,给创业女性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建立女企业家融资恳谈等机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调研报告创业就业实训心得体会。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江宁高新区大力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了解园区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应对新变化和新挑战,打好就业创业攻坚战,经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情况。
(一)搭建有效的就业推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发布招工信息。举办大型招聘会,让企业与应聘人员面对面沟通;与各高校就业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向园区企业发布各高校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信息,为园区企业招聘高技能人才搭建桥梁;主动与福利企业联系,对就业岗位进行摸排,以岗荐人尽力促成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1场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6场企业专场招聘会、4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场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1000条,提供5000多个岗位,帮扶困难就业人员101人。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在做好园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企业劳资关系发展动态,监管并举,督促企业合理规范用工,以规范用工促就业。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今年还进行了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三)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与培训机构一道走访企业,把培训和服务送进企业。同时,利用高校资源,让高校为企业服务,做好高校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多为社会培育高技能人才。今年,已完成在职培训45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06人。另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特点,定期到高校巡讲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大创”服务功能和各项办事流程。积极组织区域内高校学生参加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实战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四)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就业。在推进全民创业方面,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指导,重点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和高校毕业大学生创业工作。载体建设方面,共计孵化面积约30万平米,包含生命科技小镇南、北区,创业大厦、生命科技加速带、瑞鸿科技孵化器和有志教学孵化器。融资对接方面,江宁创投、金光紫金、苏创投等40余家风投机构入驻园区,累计为园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含天使投及多轮融资在内融资总额数亿元。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园区对入驻的科技型企业研发出的产品采取首购首试首用原则,优先购买、试用其产品并给予客户体验报告,并对产品性能强、试用效果好的给予大力宣传与推荐。
二、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劳动力的总体需求来看,江宁高新区总量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是在劳动力结构上,依然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性岗位“有岗无人”,非专技性岗位“有人无岗”,劳动力供求双方均有失衡。
(二)企业与个人参与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在职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利用平时工作时间,企业不支持,利用节假日,员工精力又不够。而无业人员的培训,虽有政府补贴,但需个人先预付培训费用,培训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少、创业载体缺乏。园区现有创业扶持政策以及载体建设大多服务于高层次人才,针对大学生的少,以至于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很难落户。
三、几点思考。
(一)积极引导实现就业。详细了解求职人员以及企业用工信息,做好信息采集。加强就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宣传普及,及时准确地为群众发布就业政策资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就业创业宣传力度。
(二)建立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适应不同群体的培训就业基地和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模式。计划将创业培训与岗前技能培训合并进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确保人才不流失。
(三)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快促成园区大学生创业奖励政策出台,整合现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载体。继续到高校巡讲创新创业政策,做好创业实践项目的管理、孵化与服务,有效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一
xx县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身价值,而且对保障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余万人外出务工,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条》、《**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近家企业中有**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人,贷款总额约*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余人。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
(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二
1、研究背景: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人,而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2、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而展开;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从而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无奈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我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1、地点: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2、时间:7月初。
3、调查对象:主要为河南理工大学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
4、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方式。
5、设计调查问卷:设置10个左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经过讨论、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筛选,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6、统计方法:结合问卷的实际情况,进行手工计数统计。
7、调查过程及内容:
趁着暑期,随机走访了近1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次了解就业形势,聆听“过来人”就业经历及心路历程的机会,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在调查中,我们调查的高校毕业生在为未来的打算,以此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调查结果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共有5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说明考研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而由此也产生了考研热的社会现象。由于金融危机、就业恶化,许多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更多学生表示通过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在就业创业中有更大的优势。
(2)选择就业的有20&;的同学,而选择创业的占16%,二者加在一起只占全体人数的三分之一,虽然有部分同学选择就业和创业,但人数不够多,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可见,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同学对就业创业的热情不高,也以选择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
(3)只有10%的同学选择在家待业,是因为自身原因,对未来没有信心、导致在家待业,成为啃老族,形成特殊社会现象。
(4)4%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去国外留学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资本的'一种方式。
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因而也是当今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单位和职业。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的是有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加强,同时也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关。而在各行业中选择食品饮料创业方向等所占比重较大,为35.08%。紧随其后的是it行业。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开网店的创业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这一类的原因,概括的说是因为网络it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人才需求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选择网店、it行业的人共占到了40%以上。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我就业压力方面,34%的调查者认为压力非常大,就业难;30%的调查者认为压力比较大,23%的调查者认为压力不太大,就业容易,13%的学生感觉没有压力。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很大,负担较重。
对于工作城市的选择虽然有一半以上的调查者希望留在竞争压力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调查者会选择家乡附近就业,42%的调查者选择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32%的调查者选择竞争压力较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只有14%的调查者会选择国外。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在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偏于选择竞争压力较小、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小部分会选择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经过这次调查,最终可以讨论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通常都要面临的一个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明确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树立自信,提高动手能力,磨合能力与团队精神。第三就是要脚踏实地,不能放弃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会精英,既能走进大学校门大多数人的智商就没有多大差异,你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别人也不会比你强很多,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权在于你自己,要学会取长补短,为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创造机会。
1、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提高自己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正确应对就业问题,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资源,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2、建议:
对于学生的建议:
(1)注重专业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实践锻炼。
(3)调整就业心态。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对于用人单位的建议:
(1)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对于社会、学校、政府的建议:
(2)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三
近年来,xx县妇联围绕创建省径创业型城市、创新创业,把扶持服务妇女创新创业、促进就业作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培训宣传、促进交流合作、开展创业服务、办理小额贷款等,主动服务妇女创新创业,推动妇女发展。
xx县总人口为88.91万人,其中女性43.29万人,18-55岁女性劳动力18.9万人,每年新增女性劳动力3000余名。据相关部门统计,至20xx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女性注册的分别有6798家、515家,分别占全县总数的32%、12%;女性就业人数19.1万人,占全县总数40%。参加创业培训人数3052人,其中女性1495人,占49%,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人数10131人,其中女性3241人,占32%。
1、女性创新创业队伍不断壮大。20xx年,xx县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协会中逐步凝聚了xx江竹业xx、嘉佳锑业xx、金龙渔餐饮xx、云龙鞋业xx等58名有经济头脑、敢闯市场的女性创业者,她们成了女性创新创业的示范带头人。在她们的带领下,女大学生、专业女技术员、新型女农民将成为创新创业的后备军和生力军。
2、女性创新创业环境更优。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女性创新创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先后出台了《xx县鼓励全民创业暂行办法》、《xx县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出台了创业注册、审批、经营、指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创新创业者资金、税收、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省、市在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细则中,明确规定“个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为5万元,女性最高为8万元。”近五年来,xx县面向女性发放小额贷款9365万元,占全县总数的45%;在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中,每年开办2期以上女性专题班;妇联、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春风行动招聘会”、“每月企业招聘会”、“创业专家坐诊咨询”等活动,促进了创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3、女性创新创业自身优势明显。女性有观察敏锐、吃苦耐劳、刚柔相济、认真细致等创业优势,注重以人为本管理企业,在机制育人、事业留人、福利护人方面,思维缜密,更具亲和力、凝聚力。女性创业相对较保守,选择传统优势领域,稳中求进,成功率较高。创业女性更热衷于回报社会,她们大多是各级妇联组织扶贫帮困活动的慷慨解囊者,近五年来,xx县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共捐款120余万元用于扶贫帮困等活动。
1、创业存在局限性。女性创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个体工商户多,自主办企业少;服务行业创业多,加工企业涉足少;管理创新的多,技术创新的少。女性创业以个体经营形式为主,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社会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她们依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传统经验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大多女性从事的行业、自身知识见识等局限,与当今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在市场机制中,女性创新创业无竞争优势。
2、扶持服务不完善。性别意识在创新创业决策和政策。
中体现不够,缺乏针对妇女创新创业的系统性指导扶持措施。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落实创业政策中,对女性创新创业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程序较复杂。妇联系统指导妇女创新创业无行政职能,缺少专项资金,部门支持程度不一。
3、观念障碍难逾越。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有的男性宁要“贱内”而不喜欢“女强人”,致使女性在事业中不思进取,缺乏创业动力,不加强学习,不更新专业知识技能。有的女性存在依附心理,认为干的好不如嫁得好,没有创业意识;有的女性得过且过,没有创业激情;有的女性创业观念陈旧,眼高手低,抓不住创业机会。即使已创业的女性,仍肩负着事业家庭双重担子,创业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牺牲。部分女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1、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微信等媒介,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公开公布各项惠民政策;要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分享会等活动,发现培养推介女性创新创业典型;要积极发挥女企业家的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创新促发展创业她时代”活动;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创业项目的宣传,引导妇女拓展创业领域,走创新创业新路子。
2、拓展创业领域。完善培训教育。完善长效培训机制,培育壮大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性创业后备队伍。积极争取女性创新创业培训资金,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巾帼创业基地和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女科技示范户和农村女能人学用科学技术,传播经营理念。针对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农民等不同层次女性的创业需求,开展分类指导和对口培训。
3、优化政策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制定有利于妇女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女性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激励广大妇女创新业、创大业。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能动作用,竭诚为广大妇女提供政策、融资、信息等服务,协调人社、金融、执法等职能部门,为妇女创新创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四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部分有创业意向及已在创业的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均为19到21岁,平均年龄为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以及态度、学生对自己创业思路的选择、学生创业培训的情况等。答案分单选、多选和简答题三种。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答题后当场交卷。问卷结果采用计算器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据调查显示,这部分对创业有意向的学生均对自主创业这一社会话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即是开创事业,他们同时认为,资金、人脉关系、经验不够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够参加创业有关的辅导课程或相关实践活动。
每个人选择创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初衷,这是他们选择创业的原因,也是推动他们在创业道路上前进的动力。据调查,有44%的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赚钱;剩下部分中的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或者展示自我能力,这两部分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6%和19%。而有极小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一时兴起,体验刺激或者应对当前的就业压力。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未成熟,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大学生对于这些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却不太理想。有着66%的学生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只是知道一点;19%的学生偶尔会去关注,比较清楚;17%的学生一点也不知道。而只有3%的学生才会经常去关注,对于这些政策、法规很清楚。这一情况,也显示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群当中的一个问题。
由于所组成人群的特点,大学生创业也导致了很多去决定创业的人抱着想去尝试的想法,这更多的反映了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但是,创业从始至终都是一条相当曲折的道路。虽然还未亲自动手去实践,但是,学生们对于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具体见表格1.
除了对创业所会遇到的问题做过了解外,学生们对于创业所会选择的领域、创业形式、创业地点等均做了相关的考虑。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启动资金少、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并选择合伙创业的形式,其比例均达到了68%。
而19%的学生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作为其创业领域,10%的学生会选择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而对于创业形式,剩下的人当中,8%的学生会选择家庭创业,24%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对自己创业地点的选择上,选择回家乡创业的.学生占42%,去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创业的学生占47%,去西部地区创业的学生占10%。
在创业道路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时,在校大学生也开始倾向于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自己所会采取的方向,这与前段时间相比已有了不小的进步。而且在面对一次创业失败时,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其比例高达76%。就算面对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很多人也有了相应对办法。且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向银行贷款,这些举措均与当今社会颁布的一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均说明了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正在逐渐趋向于成熟。但是,中国的大学生创业还是有一段漫长的道路需要大家慢慢去探索。
在创业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到企业实习,通过亲身实践,借此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而且据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均渴望获得更多的创业辅导和实践机会。但在被调查者中,只有29%的学生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而这些参加的学生中,更多的人是为了去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方法,弥补自身在这些方面的不足。通过这些创业培训和讲座,46%的人都认为对于自己有些帮助。这些也显示了大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都对自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认知,也在采取一些采取来补充自己所缺少的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而中国大学生仅为1%。同时,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面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有67.9%的人仍表示支持大学生创业,仅8.9%的人表示“不支持”。尽管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但社会舆论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而在创业之路上,社会和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确实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颇大的影响。在谈及认为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做那些扶持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持。而学校方面,大部分学生则希望能够把大学生自主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并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同时,他们也希望学校方面能够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业方法和技巧培训,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于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帮助,更多的也决定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当提到这一方面时,学生们对于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那些素质也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增加自己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培养良好的社会关系,并懂得分析市场需求,来增加自己的成功创业的筹码。当然,大部分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有着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等优势,同时,大学生还具备年轻有活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创业力梦想会场上,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曾提出,变革中的中国经济环境下,青年的“创业力”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前进动力之一,它将影响中国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廖成林说,只要整个社会形成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与机制,可以预见,未来社会将会出现一个由创业成长起来的精英群体。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保护青年主动创业的热情和“创业力”,至关重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整个社会形成联动机制,为青年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从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和创业补贴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按照规定,今后凡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尽管如此,我国当前创业环境仍然很不完善,创业政策有待细化。创业教育体系也仍不健全,创业教育师资和相关培训课程较少。
就业为民生之本,创业为青年之根。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引导,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代大学生应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的本领,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早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社会各界应和衷共济,形成合力,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切实服务,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五
在外打拼多年学会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有了新思维和新理念,同时也攒集了一定的资金,又对家乡情深义重,这些打工者,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提醒,他们一定会返乡创业。个人认为,返乡创业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二、为政府排忧解难,减少就业安置费用;
三、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了财税收入,确保了经济增长。
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太难太难。这是前段时间我走访调查两户返乡创业的企业得来的结论。下面我就他们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考归集如下:
创业一个企业不是点滴资金能够解决的事。一是固定资金投入,包括建厂土地,建设厂房,购置机器设备等等。二是流动资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产品运输费用、日常周转资金、人工工资、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开资、三是广告、协调、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资金紧缺成了所有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创办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厂房,要建厂房必须得用地。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资源,城镇的土地显得更为紧张。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报批难;三是土地价格高。所以企业建厂用地时,一是难有满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没有现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续办下来,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筹办期太长。
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支撑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还得有做事的员工,管事的管理人员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后勤人员。通过对两个企业的走访,我发现,现在的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老公(或老婆)当老板,老婆(或老公)当技术负责人兼总经理,管生产,管营销,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当保管、会计或出纳、采购员等等,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成套的系统的管理[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手续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不难看出,业主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企业缺职业经理,缺技术研发人员,缺市场营销人才,缺财务管理人才。
这些年,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环境无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设施等无法比,其次是软环境,一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官员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们往往只盯住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落到实处,业主还不敢乱说,说不好得罪谁了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只好不说,有人调查时,一概说好。
一是政府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担保融资,为守诚信的企业融资担保,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融资,为企业季节性需求资金融资担保,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二是理顺银企关系,建立完善的银企借贷制度,确保企业资金困难时能及时从银行贷款,同时,也保证银行贷出去的款项能按时全额收回。三是引导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让有资金有意愿的人到企业入股,增加企业资金,保证入股人的利益实现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入股,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一是县里要为工业用地储备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适的工业项目,就按程序审批适量的土地供应。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可流转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归土地储备中心备用,凡有企业用地申请,根据企业特点和环保要求,批给其适用适量的土地。
一是县里为企业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业认为他确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经有权部门审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县委提拔为政策相关部门的管理型领导或者由政府重状。二是企业自己选拔优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创业培训的平台,为企业免费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三是企业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到企业入股,让人才变为股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红,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死心踏地的去为企业做事。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六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大众创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抓大众创业就是抓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放促活、扶持促多、规范促优,积极创造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便利化,构建创业生态,区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成长。创优政策。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工商局制定的27条放宽政策,依法有序放宽准入领域、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财政扶持力度、税费优惠扶持力度,打出全民创业的政策优惠组合拳,为企业加油减负。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和“审核合一”制,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对申请工商注册审批的个体工商户、公司制企业,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创业经营“免登记”,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创优服务。成立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实行入驻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年免场地租金“零门槛入驻”和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邀请创业导师和中信银行、上海股权等投资机构负责人就融资、创业等各项政策给予解读。创优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申请“个转企”的工商户,坚持各部门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畅通登记渠道、简化办理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成长“开绿灯”。组织发改、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尤其对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积极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破除阻碍发展的瓶颈。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扶持与服务力度,协助其解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升级园区平台。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实现园区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生产、办公、研发、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科技软件园区,可容纳创业企业近百家,吸引就业1000余人。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完工,入驻率达90%;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引进联东u谷产业园、科技中心、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可吸引100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升级创业基地。率先在全市设立“众创空间”,并建设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项目路演、投资分析等活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众创空间”及其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挂牌和上线,关注人数达1000余人,已成功举办了六次线下活动以及路演技巧培训、软件技术开发痛点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创客和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升级物流平台。在原有运营中国耐材之窗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省内城市互联互通的省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已完成了技术搭建,正在与省内的各个城市密切对接,力争在20xx年底前,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城市全部实现节点平台接入,打造成用户活跃、资源集聚的跨城市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物流”的启动,标志着省在共同配送领域的探索愈发深入,为实现京津冀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保障。物流业态提升竞争力,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队伍。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氧气”和“血液”。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引进金融机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己引进汇丰银行、工银安盛、承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引进数量居全市前茅。特别是银行区科技支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支持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另外,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建设银行分行为包括区达意科技、赛福特在内的1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税易贷”业务,获批贷款资金近千万元;开展“三押一推”工作,为3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468.1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2.9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孵化基金,重点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难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基金使用权,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效能。目前已为4家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通过审批的各类科技项目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在境内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等多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已有7家科技企业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软件企业;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业创新关键点,围绕推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人才裂变式增长。制定“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领军人才进行科研和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本着加大对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的工作思路,原则通过了《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实施办法》,确定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人才计划评选工作。今年以来,拓又达公司的赵欣成功申报了“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民营企业人选。开元机器人李宪政等6人成功获评“省双百人才”计划、华洋自动化张雪等3人成功获评“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共争取省人才资金200万元。目前,区人才总量约为7300人,其中海内外全日制博士14人,硕士341人,本科学历40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人才总量的61%;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32%。加快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在成立建华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开诚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推荐建华科技等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推荐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了市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了市就业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推荐创业中心申报了省径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进站院士4人。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七
我国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虽然政府、高校和社会都已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许多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令人担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相关方共同推进。当前政府虽然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制度,但是具体的支持配套政策依然很不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于边缘状态,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提及。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也不够具体,课程也仅限于开设几门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或者邀请专家、企业家开设讲座;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期末考核的形式,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社会实践的考核。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就会成为没有实效的形式教育,也就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型教师队伍是关键条件。当天,我国绝大多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本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业余承担创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辅导员或者学生管理人员,也有少数高校邀请校友企业家、政府机关或者创业家校友等作为临时兼职人员进行业余授课。理论课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不切合创业实际,社会兼职指导教师授课不规范、不成体系,邀请则来,不邀请就不来。一支缺乏稳定性、没有纯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创业孵化园建设还不够切实有效。
政府和社会需要给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资金、制度等支持,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还是学校,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和平台,供学生实践创业创新。当天,绝大多数高校都提供专项资金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在学校内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孵化场地以及相关技术,在创业孵化园获取收入的项目,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享受税收减免政策。但是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创业孵化园运行情况并不好,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太高,创业层次也比较低,大多数创业项目还停留在卖小商品的层面。可见,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待提升,需要各方面加大支持、指导力度。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知识分子。近年来,国家和个地方纷纷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高校也纷纷提供专项资金,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创业的成本很高,而且存在着极大的失败风险,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空前巨大,25岁左右的学生在毕业后再去尝试风险巨大的创业就会遇到极大的阻碍。这些现实问题导致很多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国家或是各地方、学校举行的各种科技比赛、创新设计大赛、实践活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流行形式,难以通过竞赛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纵然有以上客观的现实问题,但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创新创业、风险意识淡薄等,才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八
我长年工作在外,此番春节回到家乡,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通过谈话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感受到了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一是住房条件有所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部分群众搬进了新楼房过春节。二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过去群众追求吃饱穿暖,而今群众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各式各样的家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的家庭还买了车。三是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群众怕生病、生不起病,如今政府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乡镇卫生院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得到普及。四是交通状况有所改观,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全覆盖。五是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农村适龄儿童上学前班、小学集中到乡镇就读,上中学主要集中到县城就读,教学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同时,一些问题也困扰着人们。一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农村年轻人长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的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儿童的教育成长需要成年人帮扶指引。二是劳动力高龄化问题,由于年轻劳动力长年在外工作和务工,农村的劳动主要由留在当地的中老年人来完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将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劳动,长期下去撂荒现象恐会加重。三是由于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群众很少有机会参加文体活动,在农闲时节自发开展的打纸牌和麻将等活动,对群众身心健康没有多少益处。
建议: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落实公休假、探亲假制度,让外出务工人员常回家看看;实行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力高龄化问题;加强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设立读书室和党员活动室,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十九
农业人口比重大,如何促使更多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尽快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进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已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演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劳务市场主要是农民工的“两个趋势”不可逆转。顺应新形势,畅通农民进城“管道”,既能开拓农民创业途径,又能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形成“三化”互促联动的良性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需要。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19.7%,其中工业增加值40.25亿元,增幅达23.8%。一批新崛起的农民企业家和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镇创办企业或到中小企业务工,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用全市人均8795元的gdp、三次产业27:33:40的结构和工业15%以下的就业率三大标志性指标,对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市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大上工业,让农民进入城镇发展创业的最佳时期。遵循客观规律,乘势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之需。
2、加速发展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农民进城不但直接转变为城镇的生产者,而且能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的增长,成为推进城镇化的直接动力。据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提高0.15个百分点,就业率提高0.33个百分点。近来,尽管全市以扩容提质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大幅增加,每年城镇化率以1.5%的速度增长,但全市的城镇化率仍然比全国的45.6%低14.6个百分点,比全省的40.6%低9.6个百分点。目前,市内进城务工农民10.3万人,其中相当一批农民在城市生活多年,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游离于城镇化的边缘和“门外”,如果能让这部分人整户进城居住,那么全市城镇化率就能再提高约11个百分点。将有条件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为城镇人口,进而盘活农村土地及宅基地资源,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无疑是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的一条捷径。
3、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破解“三农”问题,既要在农外下功夫,也要在农内找出路。就农内而言,就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使留在农村的部分专业农民,规模集约经营土地,实现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全市农村人口265.71万,常用耕地面积287.2万亩,人均只有1.08亩左右,户均经营耕地4.5亩;97.2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按集约经营计算只需50万,还有47万多处于富余状态;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由的3057元扩大到7380元。农村人多地少、经营分散、效益不高和收入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只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进城,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腾出有限的耕地资源,通过流转的形式,让有实力、有技术的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规模集约经营,才能实现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进而迈向农业现代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住是民生之托,收入是民生之基。这也是农民进城所要解决的必具条件。从我市现阶段特征出发,更应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确立和推进大工业、大城镇、大转移联动发展战略,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创造基本条件。
1、发展大工业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条件。充分的创业就业环境,是农民进城立足的前提。从整体上看,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较少,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太短,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难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目前城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8万个,乡镇企业二产从业者11.6万人,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只有大办工业、办成大工业,才能为农民进城创业就业提供条件。一是做强大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培育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二是打造大园区。市上着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产业领先高地、市场投资洼地,吸引各类资源涌入,带动全市开发一批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竞争能力强的新产业、新产品,开拓就业增容空间。三是兴办大企业。大力引进和发展产值过亿、过十亿、过百亿的大型企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性企业,对现有规模以下企业,通过资本联合、技术改造、扩大产能等办法,逐步向规模企业迈进,提高工业的整体水平。力争到20xx年,全市工业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使其真正成为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
2、建设大城镇优化农民进城定居环境。农民为了寻求更好的致富途径、更优的子女教育和生活环境,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已成趋势。坚持发展大城镇战略,同步解决农民进城住房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第一,突出规划“龙头”。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调控作用,高起点地从空间布局、城镇规模、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城镇发展规划,扩大城镇空间,提高增容能力。第二,构建城镇体系。按照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农村集镇“三个100万”人口布局目标,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三级城镇体系。采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强势推进办法,到20xx年,中心城市人口由现在的32万达到55万,向大城市迈进;小城镇人口由现在的40万达到65万,向达标小城镇迈进;新农村集镇由现在的20万达到40万,向集镇社区迈进,形成快速吸纳农民进入城镇的格局。第三,完善功能设施。加快以教育、医疗为首要的城镇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缓解农民进城带来的子女上学和就医设施压力,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良好的环境。力争到20xx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3、实施大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全市目前大约尚有近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大转移,让多数农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走出农村,走向城镇,进军非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应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返乡创业三措并举,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实现农民转移数量突破、质量提升。一是异地输出。建立劳务基地,强化定单对接,打造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务工效益。二是就地转移。对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着力在工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拓就业渠道,制定转移规划,扩大转移规模,实现有序转移。三是返乡创业。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创造优惠条件,优化创业环境,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到20xx年,全市转移农民到市内市外城镇就业90万人,其中市内就地转移就业由现在的10万人增加到30万人左右。
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急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瓶颈,进行制度创新。但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应制定扶持政策进行引导,提供转移岗位进行安置,完善社会保障进行解难。
1、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创业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培训体系。打破“专业雷同、县县都办”的职教思维定式,制定统一规划,整合培训资源,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分专业、按区域布局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启动实施“素质+技能+创业”工程,推广“一个不能少”的培训模式,尤其应鼓励引导农村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技校,加大免费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素质高的创业型农民,确保能进城、稳得住、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应多方筹资建立创业基金,主要用于为农民创业提供贷款补贴和贷款担保。鼓励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贷款服务品种,积极推行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和农村房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业务,完善联户担保贷款模式,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对农民新创办的成功企业,政府可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加强创业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务工创业服务市场,在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维权服务等方面大开绿灯,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降低进入门槛,简化各种手续,优惠减免税费,废除歧视差别,加强权益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平台和服务环境,真正让务工者满意、让创业者放心。
2、建立农民进城创业定居社保体系。一是积极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入城镇的户籍限制,对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进城农民可优先在新居地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二是加大城镇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把城镇教育放在城乡统筹的突出地位,优化城乡教育规划布局,强化城镇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坚持按片区规划就地入学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民进城子女的上学问题。三是制订实施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城乡均等的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生育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体系,尽快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到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保范围。四是重视解决农民工进城的住房问题。大力开发建设面向农民的保障性住房,扩大农民进城购房规模,真正使农民工能在城里安家兴业。
3、积极探索农民“三权”流转置换办法。农村住房、承包地和林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进城创业定居后,农民牵挂最大担心最多。及时探索和制定“三权”流转置换办法,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盘活原有资产,积累创业资金,而且有利于弥补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用地不足,有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坚持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行以“农村宅基房产换城镇住房,承包土地换社会保障,农户林权换股份收益”的置换模式。一是进城农民的农村宅基住房由国土管理部门统一收储,让农民进入城镇置换居住用房,置换出来的土地由土管部门统一安排。二是对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除可通过流转的办法获得收益外,进城后优先办理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社会保障政策。三是把进城农民承包的集体林地作价入股,让当地产业大户、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经营,股份收益归农民所有;也可将林权一次作价卖断。“三换”工作是一项新的复杂系统工程,应先在月河川道及县城周围等有条件的地方,以进城从事个体经营和比较稳定的创业务工农民为重点,开展“三权”流转置换工作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后,再积极稳妥推行。
最优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汇总20篇)篇二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的深入推进,女性创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和特点。在服务女性创业的过程中,**县妇联作了一些调查分析和基本思考。报告如下:
1、女性创业主体增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女性创业者不断涌现,她们充分发扬勤劳、勇敢、智慧的优良传统,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了由农民和市民向产业经营者的转变。据了解,目前全县有女性创办企业750多家,女个体工商户9200多户;省、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6个。
2、女性创业领域拓宽。随着女性创业者的不断增多,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眼界的日益开阔,女性创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她们不仅在针织服装、美容美发、商业服务等女性创业比较集中的领域长袖善舞,更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创业者拓展到机械制造、规模种养殖业、房地产、外贸流通、电子信息等各行各业,创业妇女在更宽、更广的领域中创造社会财富,展现巾帼风采。
3、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主力军。在接受调查的创业女性中,30岁以下的占9.1%,30至40岁的占38.1%,40至50岁的占46.7%,50岁以上的占6.1%。可见,中青年女性创业者群体己逐渐成为女性创业者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4、女性创业带动就业明显。女性创业大多集中在针织服装、美容美发、商业服务、规模种养殖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加之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大力培树各类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开展巾帼创业就业援助行动,切实为女企业家、女能手搭建用工平台,帮助城乡富余、未就业妇女实现就业,带动妇女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女性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倍增。
1、女性创业总体数量偏小。调查显示,创业者数量上表现明显的“男多女少”特征,全县女性创业者约占全县的25.1%,规模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调查还显示,女性准备创业、想创业、敢创业的人员跟男性相比也相对较少。
2、女性创业做大做强不多。主要表现在被调查的女性创业者多选择比较容易进入行业,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加之思维层次不够,格局低,多采用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强,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发展的潜力不足,难以做大做强。
3、女性创业资金不足。女性创业者在投资创业时比较谨慎,大多初始资金往往来源于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经营所得的积累,或者通过银行贷款、朋友借支等途径筹措。虽然妇联等有关部门可以提供“妇女小额贷款”和担保贷款,但资金额度有限,成为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
4、女性创业缺乏项目途径。从调查中看,由于女性与外界的接触面相对不宽,获得信息的渠道少,女性创业不乏有四种途径:靠亲戚朋友带、自己盲目投资或随大流、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推介、相关媒体报道。部分女性虽有创业的愿望,但是由于对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因此无从自我定位,使她们处于一种有想法而无行动或者有行动而无方向的.半盲目状态,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创业的难度。
5、女性创业受传统观念和水平能力束缚。调查显示,在很多家庭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有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缺少创业的基础条件。部分女性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女性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女性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女性文化程度相对于男性仍然偏低,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很多女性没有创业所需的一技之长和相关创业知识,这些都进一步局限了女性在发展经济中的潜力和作用,阻碍了女性创业发展。
6、女性创业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一方面妇联作为直接服务组织,在手资源很少,帮扶力道不够。另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政府也存在着“看大不看小,看外不看内”现象。而且,从政策层面上看,女性无明显优势,创业女性期待政府进一步优化环境,对女性创业者提供政府投资基金或税后减免,给予企业更多高效服务和宽松政策。
1、激发创业动力,以宣传促动创业。注重宣传的多样化,一方面做好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通过编印发放《创业政策汇编》、《女性创业指导手册》等,让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进村入户,人人知晓;另一方面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的宣传,营造知创业、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通过拍摄女性创业专题片,组建巾帼创业宣讲团,举办“巾帼建新功”演讲比赛、“巾帼自主品牌评比”、“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城乡妇女增强创业欲望,提振创业信心。
2、培树创业典型,以典型引导创业。大力挖掘创业典型和创业成功事迹,通过评选表彰“十大巾帼创业明星”、“百名创业致富女能手”、举办巾帼创业事迹报告会、在报纸开办“巾帼风采”专栏等,让创业成功者深入社区(村)现身说法、抓点带面等方式传播创业精神,宣传创业事迹,使妇女走近创业典型,感受创业成果,有榜样可学,有经验可取,激发创业动力,克服畏难思想,从而形成创业的热潮。
3、提高创业能力,以培训推动创业。依托县全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牵头妇联、人社、农委、科技、教育等部门联动加强创业培训工作,量质并举,形成“创业普训”长效机制。在创业培训方式上,实现从培训学员到培育市场、从理论培训到创业实训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各级各块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园作用;在创业项目带动上,实施一地一品工作方式,从注重个体帮扶到注重项目带动转变,扩大帮扶工作面。比如,通过举办“网上创业”培训班项目,带动进行“淘宝式创业”,通过举办美容、服饰创业培训,实现一条街联动创业等。
4、完善政策体系,以服务支持创业。进一步发挥县全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县巾帼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作用。落实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时,向女性创业者予以适当倾斜。推动增加妇女小贷担保基金,配套增发妇女小贷额度,放大女性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效应。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和城乡创业担保贷款互通机制,做到创业贷款手续办理“零距离”,创业扶持政策享受“零障碍”。同时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场地困难,加快创业项目库建设,做好创业项目推介工作,最大程度的满足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的需求。通过指导中心专家志愿服务团为有创业意愿人员和已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用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探索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和经验,用更好的服务帮助创业者创业,促进其发展。
5、加强部门协调,以合力引领创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政策的最终落实都可能涉及好几个部门,县妇联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深度研究,把握态势,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整合各部门力量,发挥政策载体引导撬动作用,顺势而为,以政府部门的合力来引领创业。最大程度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内容,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发挥“联”字优势,以抱团促进创业。对初创业女性,提供妇女小贷资金、项目信息等支持,遴选一批有责任心、具有奉献精神的成功女企业家、女能人,组建巾帼创业导师团,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对创业成功女企业家,帮助提升思维层次,牵线一些前沿理念公司,帮助女性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设计,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强全县创业者之间交流沟通和合作联系,建立创业女性微信群,筹备开发“女企业家联盟”手机终端app,打造基于云服务的女性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女企业家提供企业产品发布、业务对接、营销传播等服务。牵头借力县支柱产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植(殖)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拉动作用,引导女性开展区域性的配套创业项目,形成产业链,推动单个创业向抱团发展,向“专精特”提升,提高组织程度、技术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妇女创业层次整体提升,促进妇女创业成功率和致富倍增效应。
7、发挥“联”字优势,以抱团促进创业。对初创业女性,提供妇女小贷资金、项目信息等支持,遴选一批有责任心、具有奉献精神的成功女企业家、女能人,组建巾帼创业导师团,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对创业成功女企业家,帮助提升思维层次,牵线一些前沿理念公司,帮助女性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设计,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强全县创业者之间交流沟通和合作联系,建立创业女性微信群,筹备开发“女企业家联盟”手机终端app,打造基于云服务的女性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女企业家提供企业产品发布、业务对接、营销传播等服务。牵头借力县支柱产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植(殖)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拉动作用,引导女性开展区域性的配套创业项目,形成产业链,推动单个创业向抱团发展,向“专精特”提升,提高组织程度、技术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妇女创业层次整体提升,促进妇女创业成功率和致富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