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大全9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的精神指导和具体要求, 充分发挥教研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以规范执行学校各项“制度”和严格执行“六认真”为重点,继续以古诗文辅读、作文教学、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教学研究,把弘扬“中华经典诵读”的特色建设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树立“智育为重、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质量全程监控,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奋力打造语文优质课堂,努力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低负、高质” 的语文教学新路。以活动促发展,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工作目标

1、教学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85%, 100%学生乐学有长,参加校内外竞赛有突破;各班语文成绩有提高。

2、课堂教学:10%在区内有较强的影响力,20%高效课,60%实效课,100%有效课,杜绝无效,负效课;100%学生学习状态良好。

3、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岗位达标率100%,优良率60—80%的目标,骨干教师20%,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大练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我们将组织各项提升语文教师基本功的比赛,如朗读比赛、板书设计等。

4、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核五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5.教研教改:认真学习并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行“学生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专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教研教改的系列活动(包括课堂、作业、检测、落实双基、校本课程等改革)。

6、学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展开活动。一是经典诵读、二是读书节、三是写字测查。在经典阅读中让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做个有根的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读书节中让学生遨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书的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训练学生读书的能力,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功,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培养孩子的写字能力,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书写姿势,能写一手工整清楚的汉字,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组织演讲 、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累成果。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 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紧扣“学习”:工作中要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学理论文 章,学他人实践,勤记录:做好文摘;善分析:理好所得。继续组织全组老师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重点是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练语文教学基本功。

2、把握“研究”: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继续抓好西师教材培训工作。在积极参加区市各种教材培训活动基础上,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再学习,进行内化、反思。继续执行一人一堂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对外公开课制度,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做好课堂即时指导。开展校内、外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促进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3、注重“活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语文教师要立即“看”起来,“说”起来,“议”起来,真正“动”起来。深化教研活动的质量。加强小课题研究,及教研论文 撰写工作。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各年级根据年段实际特点进行专题研究,写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做法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强调“合作”: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备课组既要加强组内研究,使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又要注重组外交流,使教研组活动求得实效。

5、配合“检查”:谨记教学常规,尤其要在备课、作业、辅导这“三认真”上花力气,从而,降低月查难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质量监控。(第4周第一次教案检查;第8周第一次作业检查;第12周第二次教案检查;第16周第二次作业检查。)

6、开展师生同读书、读名著活动,组织演讲 、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网上作文竞赛。有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人人参与。鼓励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习作、作品发表在网上。

8、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两分钟,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9、各班在本学期中都要有计划地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中高年级的手抄报,低年级的生活识字等,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社会。

10、开学初各班制订好本学期课外阅读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利用阅读课及课外阅读,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充分利用一起分享、探讨、思考、感悟,使学生步入美好的阅读境域,在广泛的阅读中,启智怡神,丰富人文素养,从而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12、办好三次手抄报,根据年级不同由年级语文老师设计好模板。与学校开放日结合,进行学生课外阅读手抄报展示。

13、开展教师互相学习“一对一”结队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备课组及个人教学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读材料 及西师版教材的编写原则。

3、上报“人人一堂研究课”安排表,并按表逐步实施。

三月份:

1、研究课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听、评课。

2、课堂教学研讨月准备。

3、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及读书活动。

4、准备家长开放日的课及成果展示。

5、常规检查,反馈。

四月份:

1、中、低年级讲故事比赛,高年级演讲比赛。

2、单元测试质量分析、反馈。

3、中、高年级现场作文比赛。

五月份:

1、中、高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汇报。

2、读书汇报活动,成果展示。

3、优秀教案设计(每位老师至少一篇)

4、各年级规范字晋级活动。

5、常规月检查。

六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上好复习示范课。

3、期末考试。

七月份

教研组、备课组交流总结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 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 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 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 (讲评第一题) 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 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 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 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四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

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六

一、指导思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共33个,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大部分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低下,以致本班的孩子大部分学习习惯差,个性强。再加上一年级孩子异常好动,班级纪律性较差,这都给有效管理班级和正常教学,带来了必须的困难。由于幼儿园的受教育差别,我们班的孩子对于拼音的原有水平是参差不齐,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必须的难度。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资料。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进取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我的意见。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四、教学注意点:

1、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本事与语言表达本事。在发现学习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可是早脱离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不追求课课清,人人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语言积累。

3、阅读教学要落实识字、写字,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言积累。[由整理]

4、语文园地要注意题型变化,重视积累语言,引导课外延伸。

5、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互动性,并注重儿童的童趣,创设情境。

五、教学措施:

1、正确地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在教学中,进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本事,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到达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4、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5、引发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本事。

6、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景和行为习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七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 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 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 , 需要老师不断纠正、 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

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 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识、认 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 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 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 以 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 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 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 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 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 田 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 10 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 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 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 10 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 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 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 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 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主 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 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 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 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 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 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 握 6—10 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为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 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 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会看整时 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 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20 以内退位减 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 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 减法的含义, 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

掌握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 键:掌握一种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 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 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 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 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与 20 以内数的组成,能 认、读、写 0-20 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 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 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 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 ” 、 “ ” 、 “=” ,会用这些符号表示 20 以内数的大小。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 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 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 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 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 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 0-20 各数,感受 0~20 各数的意义,能 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 20 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2.能按一定 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 10 以内的数的组 成、分解,想 10 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 会算法的多样化。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计 算中的应用问题。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 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6.能用对 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7.能根据事 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8.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 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 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 0—20 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初步学会根据加 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的加减、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 20 以内)数量的多少、 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 初步体验 1 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 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 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 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 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 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八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80个,其中会写16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六、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利用教材形象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电子书篇九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