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周记篇一
有多久,没有这样一个人走过,带着落漠的心,亲近几近荒芜的灵魂。来往,穿梭人海,这颗不曾被发现的心如空气般成了透明。
伸手拉紧心的缰绳,让它放慢奔波的步伐,在这片浓郁的夜色下缓缓挪移,好好享受这久违的自然与惬意。一切都那么安宁,每一颗跳动的心都随之一起一伏,似在诉说着各自的梦,各自的快乐,而我也感到莫名的心安。
今夜的风消匿了踪迹,有太多感情承担不起,逃避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可是,我可以逃吗?夜幕下星空万里,原先清朗的月也化成了远处那些暗淡的云,偷窥这尘世依旧存在的万般情感。而我,早已在进入高三的那天,割裂开灵魂,抽出所有的感情,然后没有一丝留恋的抛开、丢弃了。这,也就是说,我再也不会被感情牵绊,再不会有所谓的无奈了,我的一切,早已碎成一地的泡沫,再也无法拼粘。
几度泪,蒸成思念,朦胧了视线,打湿了记忆,残留在心的一边忘了曾经,忘了自己。未来,还来不及多想,时间已催我起航,只是不知道,我又该驶向何方?岁月,似乎早已历尽沧桑,可我却在此时没了方向,东闯西撞。我这叶流浪的不系之舟面对高三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却收起了那锈迹斑斑的船锚,因为掌舵的船长没有了心脏,只是机械般的成长,追逐泡沫般光怪陆离的浮华。
我怀着这样的心,在高三的路上写着匆忙,遗忘一次次安抚着我慌乱的心,然后催我再次起航。为了让那微不足道的梦想绽放,于是这颗疲惫的心又一次扬起帆,驶向远方。多少陷阱,多少伤,多少无奈,多少痛。多少夜,一个人舔蚀着伤口,依旧攀爬在通往大学的山峰处,断了翅膀仍倔强的用双脚去丈量这份梦想。
再没有时间欣赏两岸的风光,在没有精力逐步或奔跑,只是偶尔幻想彩云那端的天堂。这,便是所谓的“高三”?只是恍惚间感觉高三如梦,人生如梦,更不知道在最后梦醒时分,我是否依旧记得这刻骨铭心的感觉。
“即使沮丧,也要朝着阳光!”
高中周记篇二
保持平凡之心 平凡之心,能够保持,在诱惑面前也能不慌乱,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保持平常之心,你可以很愉快。
保持平凡之心,你便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安于平凡,不重名誉,别人便会尊敬你。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重视名声与金钱,而季老则恰恰相反。季老在大寿之际向人们请辞去他身上的三顶“桂冠”。季羡林老人完全有资格接受这三顶“桂冠”,但他却请辞去这三顶“桂冠”,还他一个轻松自由身。假如季老没有请辞这三顶桂冠,或许他就不会受世人的敬仰;假如季老没有请辞这三顶桂冠,或许他也就被名誉压身,得不到一个轻松自由身。正是因为季老保持了一颗平凡之心,安于平凡,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因此而倍受世人的尊敬。
保持平凡之心,你可以活得很轻松。保持平凡之心,不被功名利禄拖累,你便可以活得很轻松。晋代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辞官回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悠闲自得,令人羡慕。假如陶渊明因五斗米而折腰,或许他的生活也就不会如此得轻松了;假如陶渊明因五斗米而折腰,却未归隐,他也就不会开创“山水田园诗”这一派了。
正是因为保持了一颗平凡之心,陶渊明才能活得如此轻松。保持平凡之心,首先要看淡一切的功名,不重视功名,安于平凡,这样你才可能面对诱惑时不慌乱,安安静静地处理好所有的问题,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但当今社会上,许多人正是因为没能保持一颗平凡之心,搞得自己身败名裂,悔恨终身。因此,保持一颗平凡之心,轻视名誉,完善自己,那样你才能获得一定的成功,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保持平凡之心,你可以过得很愉快。
高中周记篇三
星期六晚上,我吃完晚饭,想去楼下的公园玩。可刚想走,妈妈对我说:“我们今天去钱塘江边散散步吧!”我开始很不情愿,可妈妈硬拉着我走。唉!我只好硬着头皮跟妈妈去了。
我们来到江边,江边的人可真不少啊!有的在遛狗;有的一边走路一边谈天;有的在钓鱼;小孩子们穿着溜冰鞋在溜冰。远处灯光辉煌,把对岸的高楼打扮得格外明亮。在我们的左边——钱江四桥灯火通明,在我们的右边——钱江一桥也灯光闪烁。两座桥遥相呼应,点缀着钱塘江面。
江面上黑黑的,不太看得清楚,只有灯塔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天上的星星有许多,发着银色的光芒,可好看了!它们似乎也睁大眼睛欣赏着江边的景色。
江边有那么多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下次我还要多去江边散步,去发现美好的东西。美丽就在身边,有时候我们却不曾注意到。让我们一起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散步真有趣,下次我还要来。
高中周记篇四
或许因为是亲人,所以他能够为爱付出,甚至于牺牲自己。虽然在现在这个社会残害亲人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但这个世界上还是会有人愿意怀着这份爱去帮助,拯救别人。
一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因为爱,让她坚持那样艰苦的生活;因为爱,让她日日夜夜地奔走于崎岖狭道;因为爱,让苗家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就是爱的力量,生活的美好远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寻找到更多爱的足迹。
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现实或许残酷,生活或许艰难,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仍能寻找到爱的足迹。生活因爱而变得如此美好,我们也该继续传承这份无私的爱。
高中周记篇五
我写不完自己十八岁的点点滴滴,也编不完对十八岁的所有愿望……
我好喜欢回头张望自己走过的路,尽管每看一次,心都会被拉扯出止不住的疼痛,喜欢在黑夜里,闭上眼睛怀念着某一个人,或许只有在如此暗淡的夜里,我才敢这么肆意地想念,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成就与幸福,但从不曾想过那幸福会与我有关。
有些想说的话,放在心里就好了;有些幸福的过往,让它走过久算了。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最在乎的一方,往往都是伤得最深,输得最惨的一方。尽管知道是这样,也常常忍不住偷偷地在乎着、想念着,但也只是偷偷的,这么拼命地掩饰,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那点点卑微而早已被别人冷落的自尊。
高中周记篇六
2月19日,我在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xxxx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
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