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一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作者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本硕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曾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荣获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樊登因为爱读书、善讲书缔造了一个靠读书也能收入过亿的事业---樊登读书会。
读书最难的不是读的过程,而是翻开书开始读的那一刻,这本书封皮上有一句话“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正是这句话坚定了翻开书的决心。
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书,在这些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幸福,在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介绍了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能力在增长,但幸福的能力在减弱,对快乐的感知力也在变弱,所以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而是麻木。这让我想到了之前朋友说的现在人的幸福感很低,幸福感高的人多数在北欧,他们不追求豪车,也不求豪华游艇,反而多数人都会买一部二手车,一艘手动的小船周末去郊游,也没有人觉得拥有豪华游艇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他们每天都过的特别开心,确实,更幸福不来自我们挣了更多的钱,也不来自我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来自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这都未必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我们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
既然幸福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这种能力,当我们锻炼出自己的能力时,我们才会更加幸福。书中提到,读书是锻炼幸福能力的一条捷径,读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的心性更为豁达。作者尤其的推荐了《论语》,因为孔子就是一个具备超强幸福能力的人,正因为孔子具备了超强的对幸福的感知力,才能做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依然保持幸福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看到台湾著名学者哲学家朱高正先生曾这样评论《论语》,还没读《论语》的时候是这么一个人,读了《论语》之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如果说你读了《论语》之后还是原来那个人,表示你还没有把《论语》读到脑子里头。这让我对《论语》充满期待。
关于幸福,沙哈尔教授还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四象限,一是“我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的及时行乐型,如瘾君子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二是“我现在不幸,未来可能也不幸”的无助型,如严重抑郁的人和习得性无助的人;三是“我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的忍辱负重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我们应该拥有的是第四种价值观“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快乐有不同的样子,要能体会到此刻的快乐。有人怀念过去,有人憧憬未来,其实我们唯一能待的地方就是此刻、现在。我们可以有欲望,想住大房子,想出国旅游,只是不要被这些欲望折磨。要为未来努力,但也要开心的享受努力的过程,这才是幸福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具备幸福的能力,就会发现,只要自己静静地坐着,不说话,慢慢地感受自己,就能够感受到幸福,岁月静好,闲来无事,读上一两本书,人生是多么幸福和满足。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中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当你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当你分明觉知到自己身体的状况时,这个状态叫作正念,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奇迹。这本书认为我们在一切的处境下,都该保持正念。比如洗碗,洗碗时要感受手摸过碗边的时候,碗正在变得越来越光滑,而不是想着洗碗占用了我的时间,沾了我一手的油,这能让我们的洗碗也变得有成就感起来,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专注当下,专注工作,当下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洗碗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前段时间朋友圈有一篇转发率比较高的文章,大意是每个带娃的妈妈都会在孩子睡着后熬夜,名曰“我们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其实这就是没有专注当下,带娃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觉得带娃禁锢了我们。
正念能帮助我们摆脱社会惯性,人们总是追求的东西太多,被社会的惯性所操作,不知不觉中,别人就成了我们自己。别人住大房子,别人赚很多钱,别人买好车,我们也得这样。当一切物质都有了的时候,我们又在向往绝对化的自由,其实,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他最不自由的状态,因为他被情绪控制着,他是自己情绪的奴隶。要想摆脱社会的惯性,就需要我们把正念调动出来,专注我们的当下。
《少即是多》告诉我们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加法,而是精神上的充盈。我们要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然后尝试断舍离,把没必要的东西抛掉。当下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是一些减法,你减少了一些事,会觉得一下子轻松了很多。生活中,我们要小心“消费传染病”对自己的控制,事实上,有很多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你根本就没必要拥有。
这本书在18个改变生活的建议中提出,我们要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经常发生的小确幸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大。比如,我们买了大房子,高兴不过半年,而小确幸却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小确幸是回家看到父母身体健康,是孩子往我们口中塞的一块糖,是同事间的相视一笑,是学生认真听讲的眼神,是久不写作业的学生认真完成了一次作业,是学生课后送给自己的一片树叶,是路遇学生的一声问候……
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价值观,调动出我们的正念,提升自己幸福的能力,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幸福的扮演好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角色,幸福的为人子女,幸福的为人父母,幸福的做老师,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张艳艳)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二
樊登老师是当今读书人中最会讲书的,所以我强烈推荐朋友们订阅樊登读书会,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推荐朋友去听,真的会上瘾,每年52本书,创立3年多,里面的书我基本都听过一遍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在文末扫码免费听7天。这本书所有的内容在樊登读书会里面都有。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依然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认识自己”、中篇“了解未来”、下篇“精进生活”。当你读的书足够多之后,大脑也会像一个指数型组织一样裂变,而不是线性裂变,对于很多观点能够触类旁通。得到专栏“精英日课"的万维刚老师说他只需要5-10分钟就可以把别人推荐的书快速浏览一遍,并且消化80%以上的知识点,简直神人。
上篇“认识自己”
1、这里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是泰勒写的,他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他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就像爱是一种能力一样,可以通过锻炼习得。幸福分为四个象限:第一、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第二、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第三、现在不幸,未来不幸;第四、现在幸福,未来幸福。很多人目光短浅,只顾当下的就是没办法活在未来的。而中国人喜欢说,现在辛苦点,痛苦点,以后就好了,这也是最大的谎言,这种人一般情况,以后也不会好。另外就是现在不幸福、以后也不幸福,典型的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我们要尝试活在第四象限:现在、未来都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前段时间丽江度假的老板又回京创业了,典型的过去很多年很痛苦,以为赚钱了可以幸福了。发现自己根本没学会如何幸福。所以,认识自己很重要,幸福是可以习得的。
2、这里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正念的奇迹》,读完真本书后,当我焦虑时,我就会关心自己内心的焦虑,这让我消除痛苦,找回当下。不要试图消除焦虑、痛苦,而是去观察他,去看见他,焦虑、痛苦自然而然就消散了。洗碗就是洗碗,吃饭就是吃饭,学着活在每一个当下。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正念是时时刻刻要修行的,专注工作、保持警觉、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的状况,随机应变。就是正念。我是我的观察者,不断地去看到自己。不能有分别心。当然,这种境界是最高境界,要不断修炼才有可能到达的高度。而不断修炼过程中就是最有意义的。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3、第三本书《我战胜了抑郁症》首先讲了抑郁症的表现:1、自我评价及自我价值低;2、睡眠模式改变,失眠;3、食欲或者体重的改变;4、情绪控制能力降低,易怒或者产生罪恶感;5、一天内情绪变化多端;6、体验愉悦感能力下降;7、对痛苦的承受能力降低;8、注意力很难集中。
抑郁症分为三种:忧郁型、非忧郁型、精神病型抑郁症。文中通过案例讲了9个个体案例。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情感支持和同期;心理治疗;养生之道;有意义的工作;处方药等。总之,抑郁症不是不可战胜的。预计到20xx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残疾病。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迎接阳光。
4、第四本书《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作者是行为心理学家排名第二的阿尔伯特埃利斯,第一是卡尔罗杰斯,第三是弗洛伊德。本书将不良情绪分为四类分别为: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接下来讲了心理学上最经典的abc模型。a是事件发生,b是你对事件的看法,c是由此产生的情绪。很多人试图改变a来改变c,事实上如果不改变b,无论如何改变a都没有用。相当于a生产原料--b加工程序--c产品。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突然发怒了,你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有四步:1、反思为什么会有c,是怎样的b产生了c的。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当下关系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你就会进入第四步,更好的选择,就像《第三选择》一样。黑白之间是彩虹。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有情绪起伏的时候,要好好检视一下自己的大脑。是不是出现了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摆脱被人掌控情绪的厄运。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三
说到《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要感谢都娟老师和陈志萍老师,谢谢两位老师的精心挑选和细心安排。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我就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这该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迫不及待地开始认真细心地翻阅,一字一行一句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吧!
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中,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这句话还真是挺有道理的,在生活中,我们难免有时会发牢骚和抱怨,这时难道我们会感觉到幸福吗?如果我们把问题解决好,不就没有这些了吗?所以作者写到幸福是一种能力。既然幸福是一种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锻炼,就像文中说的,就像你的肌肉没有力量,你可以通过举杠铃来使你有力量,幸福的能力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所以当我们锻炼出幸福能力的时候,才会变得更加幸福。
在幸福的四个象限,里面提到了一个名词“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你可以摆脱的东西,只是你认为自己不能摆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应该还不少,遇到困难应该全力以赴,不能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回头想一想从刚上班的兴奋、充满激情,到后来的职业平台期,似乎感觉自己就像文中提到的自己缺少幸福的能力。慢慢地随着调整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能更加巧妙地驾驭课堂,能够更加友好地与学生共处,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新的专业和教育技术的知识,能够大胆走出去学习充电等等的一切,我想这何尝不是锻炼最好的幸福能力呢?还好,我都做到了,所以我很认同文章作者的这个观点。
努力让自己有幸福的能力,做幸福的教师。在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好像一直在教育我们修身养性,还提到孔子,说修炼了一辈子,能够做到中庸都很难。中庸的意思是合适的极致,你能够把合适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合适,这才叫作中庸。看来我还相差很远,继续修炼吧!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有十之八九”。在人生中,我们都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做法,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我感觉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调整好心态,能够处理好一些事务,能够从中获得乐趣也挺好。
第一,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第二,珍惜和忍耐不完美。第三,限制感官通道。第四,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第五,放慢速度,让各种速度逐渐缓下来。第六,不要拖延。第七,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第八,接受不确定性。第九,戒掉易怒的习惯。第十,生活要有规律。第十一,拓展心理的舒适区。第十二,让自己休息片刻。第十三,延迟满足。第十四,放空自己。第十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力做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
我想要想培养幸福的学生,教师应该是幸福的。我相信情绪是会传染的,一个幸福满满的教师去给学生上课,相信学生接受到的信息也是积极向上的,也会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积极的学习。
培养幸福的学生当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工作上,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与人和谐相处等等。所以,在我的生物课堂上经常问一个问题:“我很快乐,你快乐吗?”学生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的。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其实就已经在我的带动下进入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进行得非常顺利,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是一本启迪智慧之门的书,是一本教给我快乐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师的书。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四
我相信很久以前就看过张小娴的这个故事,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看的已经忘记了。现在重读依然感觉不错,对我来说她的文字同时具有吸引人和抚一慰人的力量。
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我们稍稍有点儿远了——那时香港正流行使用传呼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会儿手机还未出现,我们也是常常使用传呼机的。也可能就是那时候看到了这个故事吧,反正对于三个女人中的“游颖”这名字印象极其深刻。想到前些日子跟一个朋友联系时的聊天内容,我突然明白了何以对“游颖”这个人物有这么难忘的记忆。
我的这个朋友其实就跟故事中的游颖一样,虽然一性一别不同个一性一却是如此相像,特别表现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他说,即使在心里把一个人看得很重,他都不愿当面把感情表达出来,他认为如果两个人相一爱一就该心有灵犀,完全不必向对方把一爱一表达得那么明白。他使劲儿掩埋自己的感情,简直把热情都藏在了暗无天日的地底下。直到这种做法已经危及两人的亲密关系了,才会稍加考虑自己做法是否欠妥。可往往这时候补救已经晚了。于是,他理所应当地把自己当成了感情的受害者。他的一腔委屈无处诉说,只好怪罪当初的那位不识衷心、不解风情、不够坚贞。总之,他认为吃尽了一爱一情的苦头,太郁闷了。
张小娴的文字细腻中透着犀利,常常是一语道破女人的细密心思。任何时候的人们都会谴责第三者,因为做第三者意味着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可仔细想想看,一个能够长期坚持做某个人地下情一人的人是否也需要相当的力量和勇气呢?首先她得不过分看重名分,不然一定会一逼一迫对方离婚与她结婚;其次还要能够忍受寂寞和诱一惑,正直青春年华,那个已婚人士不能给名分,总有其他未婚者愿意给啊。所以,那些软弱、依赖一性一强的人肯定顶不住做第三者的种种压力,坚持不了多久定会落荒而逃。
这个故事是以周蕊的视角来观察和讲述的,而她正是一个一爱一上已婚男人并深陷其中的女人。她说,自己作为一个第三者要比别人更相信一爱一情,才能维持与那个男人的关系。好在,她遇到的男人始终是以真心待她的。他们的关系维持了五年,五年时间里她体会了一爱一情带给她的极乐也体会了深入骨髓的痛苦。“最能带给你快乐的人也是最能带给你痛苦的人”,她曾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爱一情折磨”,她的朋友这样说;“深一爱一一个人的前提是,你必须有点恨他,你恨他让自己离不开他”,这是周蕊自己的总结,似乎也是张小娴对恋人们的忠告。一爱一与恨紧紧相随,不断考验着恋人们的心,并影响着他们的恋情温度与走向。
我不认为甘于做第三者的女人有充分的的理由,即使她认为双方是两情相悦。与别人分享一爱一人是极痛苦的体验,这些从周蕊的一爱一情经历里可以看得很清楚,即使再坚强也会有忍不住大哭的时候。
我还是觉得相一爱一的人应该努力生活在一起,即使这个努力的过程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或者某些无辜的人。但是,人想要获得任何东西都要付出代价,像一爱一情这么可遇不可求的珍宝,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如果在面对一爱一的抉择时,你总抓着一些东西不让步,那么一爱一就会离你远去。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五
我接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是经一个朋友介绍推荐才得以有此机会。我先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因为我很是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觉得樊登老师不仅是一个懂书的人,他更懂人生,这让我一个想读书却不知道如何选书的人受益匪浅。我认为,广义的读书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书籍这个渠道去认识社会、感悟生活、丰富心灵生活,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认识自己”、中篇“了解未来”、下篇“精进生活”。今天我要谈一谈自己读了上篇之后的一些小感想。
在“认识自己”这部分,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是泰勒写的,他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他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就像爱是一种能力一样,可以通过锻炼习得。幸福分为四个象限:第一、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第二、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第三、现在不幸,未来不幸;第四、现在幸福,未来幸福。我们要尝试活在第四象限:现在、未来都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通过锻炼习得的。
书中说“更幸福不来自你挣了更多的钱,也不来自你社会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来自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这都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 我认为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嘛!岁月静好,闲来无事,读上一两本书,人生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那个快乐的巅峰,但是在这个路途中,能够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这样,人生所积攒下来的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在快乐中放纵自己,因为它会变成痛苦,再回来。而且,那些越让你快乐的经历,失去时你就会越发痛苦,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如何才能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呢,这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简简单单的幸福是最难的,不幸福是因为我们不知足,不是我们拥有的少,而是我们对拥有的视而不见。因此,多读书吧,多用心感受吧,读书会让我们感受到可能无法在现实中体会的感情、经历、人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幸福的方向。
书中说,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少即是多,找到你的小确幸。“小确幸”这个词,来自日本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他写的一篇散文中,提到小小确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经常发生的小确幸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大。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平时正常点上班,有白班,有晚班。每天下晚班后,他不是去休息,反而是去送快递。我问他这样不累吗?他说为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他一点也不觉得累,相反却很幸福,这也是他不断奋斗的动力。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错失幸福,只是因为那个当下,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那就是幸福!比如很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在子女很小的时候,自己努力打拼,觉得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幸福。殊不知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才会丰盈背后的精神世界,才能幸福!
读书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认识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好的书最终都会把你引导向同一个方向——认识你自己”。爱读书的人一定要坚持一生一世,还在徘徊观望被懒惰纠缠的人儿更要战胜自己,因为回到书中就找到了我们自己。读书是为了更精进生活,读书是为了更适应未来。
读一本好书,就像种一颗大树,从选苗到挖坑,从施肥到浇水,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心血,同时又能不断收获的过程。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是樊登老师笃信的事,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一起读书的初心。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请让我们放下身边的手机,拿起一本好书,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到书中去尽情遨游吧!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感觉生活很美好,自己过得很幸福!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六
存在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七
我这一辈子,看题目以为是作者在介绍他的生平,记忆中没读过老舍的书,所以想趁着这本书了解下他的经历。殊不知这是一本以\我\为中心的将那个时期的现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地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写了某个人的一辈子,除了小木人的结局可能是好的以为,其他的都是被现实压迫得无能为力的心酸经历。
明明相爱的人为了生活没能在一起的苦命鸳鸯,因为无知和迷信导致孙儿和媳妇惨死却把责任推给医生的王老太太,为了弟弟付出一切的黑李,为了赚钱胡乱一人的大众医院的创办者,柳家大院里所谓的三纲五常所造成的悲剧等。因错误的爱国的方式而黑化的小铃儿,这和后面小木人凭着坚毅的爱国决心跑去参军最终如愿以偿形成鲜明对比。
貌似那个时候只有你想不到的惨,就算努力生活也被现实打击到绝望,曾经天真地相信与抗争,最终都放弃挣扎而选择认命。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字号的衰落了吧!曾经生意兴隆却因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有时候会想人是否要扔掉好多东西才能一直前行。一直不舍得舍弃一些旧的东西,总活在回忆里,企图活成好久以前的样子,不是喜欢一成不变,只是舍不得以前的那种生活,也许那只是习惯!就像在这个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你跟不上变化便会使代沟越来越大,为了能和别人有话题聊,渐渐地你也开始接受那些变化,开始变成所谓的幽默风趣,开始慢慢接受一个又一个流行的梗!
这本书里的\我\大多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应,没有相同的经历无法感同身受,我看着云淡风轻,别人却刻苦铭心,只能粗略谈谈自己看后的想法。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八
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老舍的自传,后来才发现这本书是老舍的短篇小说集。
开篇月牙儿,讲述了一个幼年丧父的女孩被生活所迫走上了母亲的老路——当上妓女的悲惨故事。看完一想,老舍笔下的人物怎么老是就被命运按在底下摩擦,朋友提醒我,命运并非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或者实体。一个人的一生的种种际遇还要归结到自身上面去。
于是我再好好审视了这篇月牙儿。先说月牙儿的妈妈,丈夫死后,先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当了,没东西可当后,又找了份洗袜子的工作,硬牛皮似的袜子把妈妈磨得消瘦,妈妈只好再嫁。三四年后,新爸没说一声就抛下这母女俩走了。妈妈这才开始了卖自己的生活。这篇里的妇女,必须倚靠男人才能生活。这就是那个时代底层妇女的必经之路吗?虽然俗话说笑贫不笑娼,但眼睁睁看着小女孩也只得一边厌恶自己一边出卖自己,心里真憋屈。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舍在文中给出了小女孩使的其他办法:
第二条路,被包养。女孩儿遇上了一个供她衣食住的已婚男子,跟了他几个月,人家的妻子却找上门,女孩终是心善的,放了那个男子。
第三条路,在小饭馆当女服务生,这条路听起来就比较正经儿了。可是呢,她又受其他女招侍的挤压。在饭馆工作,还需要搔首弄姿的功夫,女孩儿干不下去了。最后只得去卖。在老舍预设的场景里,我的确是找不出小女孩的出路了。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之处,就是老舍借小女孩之口,“戏谑”了一番期待爱情的花季少女们:她们似乎都还做梦呢。她们都打扮得很好,像铺子里的货物。她们的眼溜着年轻的男人,心里好像作着爱情的诗。男女彼此织成了网,互相捕捉;有钱的,网大一些,捉住几个,然后从容地选择一个。当时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在想,一切关系的本质只是交易吗?是我们把自己的价值放在天平两端,审慎地拒绝一丝的倾斜吗?我们按照自己主观的量尺锻造自身,唯一寄望遇着另一把多少能衡量出自己的美的尺子,然后幸福地结合,这就是所谓的爱情的诗吗?这恐怕太切“实际”而不够浪漫了。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九
近二日挑灯夜读,把张小娴的《我这辈子有过你》一书看完,才恍然发现,自己看小说的速度远比心灵鸡汤类的书看得快的多,可能是有故事情节,看起来便会有吸引力让你一直看下去,想知道结局会是如何,这样想来,李姐推荐的《基督山伯爵》肯定会更加好看。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闲逛亚马逊时,买了一堆畅销书,便在白落梅书籍凑单时,买了几本张小娴的,我喜欢书名,所以便买下来了,一直搁浅未读,只因我觉得文字写得有些太露骨,有些东西我可能无法那么直白的去接受,显然我骨子里是比较传统的女子。
这两日热播剧《芈月传》在晚9点十分时二集便播完,闲来无聊,便驻立在书柜前,看了数秒随手拿了这一本,再次读时,我竟开始接受张小娴的文字,虽然有些露骨且坦白,但这不就是现代人的一些真实现象。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生爱上一个已婚男人,便与他共同生活了五年,男人给不了她要的婚姻,而她却放不下对他的爱,终在一次次怀疑和不能全部拥有时,下决心在三十岁生日那天离开了他,但当她在离开后,才知道自己更加爱,只是想全部拥有他,没想到男人与她分手后重逢的那天晚上,辞世,原因是突发心脏病。这是一个女生心甘情愿当了五年小三的爱情故事,然而我愿意相信他们之间是有真正的爱情,奈何男人是有家室的。我是不喜欢悲剧的,我希望结局是,男人离婚与女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一辈子,因为我信奉,如果不再爱了,那便各自放手成全,与其囚禁肉身,不如放飞灵魂。对他人的放手也是对自己的成全。
下一本书,是李姐推荐给我的,也是她借我看的。呵呵。听说很有情节性。
这一辈子读后感篇十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有的人贫病交加,有的人富贵康宁;有的人先坏后好,有的人先好后坏。我的同学里,有的结婚了,有的没结婚;有的早期通达,现在举步维艰。有的先前坎坷,如今略有小成;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故事,大方向可能相同,但具体到细节一定不同。
人世间的穷通顺逆,这么多的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啊?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说道:“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难道换一个世界就会不一样了吗?困苦的人就会翻身有为、幸福美满吗?《道德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对立统一。
所以,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不会因为时代的混乱不堪就缺少美好,也不会因为时代的盛世荣华就没有凄惨悲凉,我相信小说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年代也会有人过得顺意幸福。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同样也有很多人背负着小说里主人公的万般艰难酸楚。
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其实,一个人的困苦潦倒,一定是自身的某个地方有着重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不去除,换一个世界又能如何?还是一样!
小说里说了两次“敌不过天”。是啊!是天!是天赋!是天命!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什么是命?命就是自己的先天秉赋。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根基浅薄,就请不要建筑高楼;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根基深固,那就高楼万丈。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潜龙”,那就“勿用”,需要养精畜锐;你的先天秉赋若是“飞龙”,那就“在天”,便可搏击长空,万里鹏程。
总之,天赋其命,各证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