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挖掘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时,要注意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读完这些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后,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一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学基础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xx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xx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1.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1.各科室依据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及计划制订本科室培训计划并实施,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监督检查,切实起到培训作用,保障学习效果。
2.各科室要求有学习计划、笔记、考核试卷。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护理行业成为一门备受关注和重要的学科。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其对病患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下文将从学科知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展开,介绍我在学习基础护理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护理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其中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患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发展的机理,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此外,基础护理学还包括一系列的技能培训,例如测量体温、血压、输液等,这些技能的学习使我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各种医疗设备,并且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有机会亲自接触和服务病患,从而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学会了正确的护理技巧,例如正确地给病患补液、护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等。通过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中,我曾遇到过病患疼痛无法缓解的情况,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尝试了不同的缓解方法,最终成功地帮助病患减轻了疼痛。这样的经历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也让我体会到了护理的职业成就感。
第三,在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加强调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护理工作是与病患进行密切接触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病患的交流,我发现与病患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病患的情绪低落或恐慌时,能够耐心倾听和安抚他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以更好地与病患和家属进行交流。
第四,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开始认识到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者,更是病患的伴侣和倾听者。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时刻关注病患的需要,保护病患的权益。在实习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位病患因为病情复杂、态度恶劣而被其他同学回避。然而,我决定主动与这位病患交流,并协助他完成日常护理。通过与他的交流,我逐渐了解到他的内心困扰和焦虑,并予以适当的安慰和帮助。最终,他开始愿意与我合作,并接受我的护理服务。这次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护理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
最后,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自己的个人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从一个理论性的学科到真正的实践过程,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实践者和学习者。通过实践和与病患的接触,我学会了关注他人、感受他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这些品质和能力将成为我未来工作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护理职业的伟大和使命感,也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和有责任心的人。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为病患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贡献。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三
本学年基础护理教研室在院领导和系领导的指导下,全体教师与时俱进,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根据工作重点,分析研究护理教研室工作情况,加强教师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使教师们在护理教育工作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在学期之初,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学期来,按时按质完成《护理学导论与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圆满完成教学、教师观摩听课和集体备课等任务
1、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本学年基础护理教研室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承接了护理技术、护理学导论与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教学任务,压力虽然大,教学任务重,平均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为320学时,虽然任务重,由于准备充分,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好评,本组共举行教研活动12次,检查教案2次。老师们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挑战将理论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探索教学艺术,因材施教,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2、听课情况:
本学期现已进行检查性听课2次,其中高华、李艳玲各一次,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均参加。其目的一方面是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试讲集体备课
行一次,对本学期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
4.师生座谈会
本学期在课程中期和末期各召开师生座谈会一次,学生踊跃反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也受益匪浅,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基础护理教研室积极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改革,护理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师编写护理程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制作护理技术课件,并应到护理教学中,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
三、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随着改革开放,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加上社会上有部分人看不起护士,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受到不良影响,产生了动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把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开展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等活动,使护生树立牢固专业思想。
四、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和岗前培训。
全体教师和实验人员不计报酬,利用业余时间做好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的开放成为日常工作,为学生操作训练提供机会,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考核,并在考核中注重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这种考核方法提高了护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对临床护理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护生大大提高应岗能力,使我们的实践教学真正做到课程教学和临床实际“零距离”。
五、出卷严谨,成绩评定严格 。
抓好学风和考风建设,平时认真做好答疑辅导,考前决不划重点,要求学生对照大纲全面复习,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从平时出勤、操作考试成绩、作业、期末考试几个方面认真、客观地给予评定。认真出卷、批卷和进行试卷分析;每份试卷都按要求出题,题量饱满、题型多样、涵盖面广、难易比例适当。
六、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护理专业现使用新教材,对老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了赶上时代步伐,在复习高职高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高华老师申报市级课题并获得立项。
七、问题和不足
1、科研工作还有待加强。立项课题较少、论文等成果不多;
2、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力度较小,没有放开手脚、对学生的学法探讨不够等
3、个别活动没有及时开展。
这些都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缺陷的弥补办法,力争在新的学年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一如既往地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基础护理教研室
高华
2014.6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四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习基础护理的学生,我有幸在这个领域接受了一定的培训和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学习和实践经历,总结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基础护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人体的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我清楚地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机器。心脏、肺、肝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更加深入了解了人体的奇妙之处。这让我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新的敬畏之情,也让我更加明白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
其次,学习基础护理使我得以学习和掌握各种护理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护理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照护。在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中,我学会了包括观察、测量体征、注射、输液等基本护理技能,学会了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器械和设备。通过实践操作,我更加熟练和自信地使用这些技能,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学习基础护理让我对患者产生更多的关心与同理心。在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护理与患者间的密切接触,以及关爱与照护的重要性。患者往往处于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中,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安慰。在护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患者的权益、倾听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起富有信任和亲近感的关系。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照料,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更深刻地明白了患者康复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学习基础护理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和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在学习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促进了自己的成长。在实习中,我意识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大家的合作和默契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关键。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进一步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了协调和沟通的重要性。
总之,学习基础护理是一项既考验理论知识水平又考验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掌握了护理技能,培养了同理心和责任感,并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经历让我不仅明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坚定了我发展在这个领域的决心和信心。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基础护理学,我深刻明白了护理的核心理念和职责,锻炼了很多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学习基础护理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学习(250字)
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接触到了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科目,我们对于人体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如护理过程、护理模型等。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技能训练(300字)
除了理论学习,基础护理学还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学习了许多的基础护理操作,如测量体温、观察患者症状、翻身护理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专业的护理技能对于患者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基础操作,并且在实际情况中能够灵活运用。同时,技能训练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四段:实践经验(300字)
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实践课程,在医院或护理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我与患者进行了沟通,学会了怎样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我也经历了紧急情况的处理、急诊抢救等实际操作,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感受到了护理工作的挑战和责任。
第五段:心灵关怀与自我提升(200字)
学习基础护理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心灵关怀的体验。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这种关怀和理解不仅是对患者的贡献,也为我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思考与动力。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使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激发了我对于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结尾(100字)
通过学习基础护理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心得体会付诸于实践。我将时刻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护理学科的研究和创新,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六
循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在循证医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护理模式,在90年代开始,在临床中逐步得到应用,可以对患者实施最适应的护理方式。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我国首个循证护理中心,在此后的内,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发展,并开始应用在护理教学活动中。
1.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作用
《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共计72学时,内容繁琐,要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习,难度非常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既可以为学生传输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循证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目前的最佳证据制定护理方案,也为学生的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托。
2.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近年来,笔者在我院儿科护理学中,应用了循证护理模式,获取了学生的认可。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先为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来了解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更新学生的传统观念。采用案例教学法,举出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患儿的录像,让学生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护理方式?如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如何安抚患儿?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协作制定护理措施,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来收集资料,找到世界上先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归纳、总结,制定护理方案。在下节课堂上,各个小组长负责陈述意见,报告查阅的新进展,由教师来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找出其中的问题,一起来复习,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疾病的护理进展。此外,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还要开展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医德教育,讲解医院的各类管理和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标准等。
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上,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该种模式强调学生自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资料查找的方式,学会精选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常常是由教师负责一手包办,学生不会主动质疑教学内容,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锻炼大有裨益,这种能力的养成會让学生受益终身。
此外,儿科护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儿患者年龄小、病情变化急,部分患儿无法表达,也不能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护理方法的应用,还要知晓沟通、安抚方式。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让学生真正实现成长。
3.讨论
循证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思想是循证证据护理思想,即审慎地应用当代的真实证据,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个体患儿医学治疗,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行为。循证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中一种常用护理干预措施,是根据护理人员临床经验、患者具体情况等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给我国护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一直以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我们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便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掌握更多的理论,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即便知晓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在进入临床后,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也常常不知所措,严重打消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随着教育界对循证护理模式认识的深入,该种模式在临床教学中也开始得到了应用,将循证护理法应用在儿科教学中,可以获取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当然,循证护理教学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教师循证意识不足、循证护理资料缺乏、相关教材不完善等等,但是,循证护理是儿科教学中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要积极研究这种护理模式的要求与特征,将其进行推广,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托。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七
当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口老齡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保障覆盖不均衡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普及和发展社区护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1社区护理发展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12亿人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5.5%以上。同时,根据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影响研究》,上海市每位市民一生中医疗费用总和的68.6%发生在65岁以后。此外,该研究报告结合实际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分析,认为当前社会医疗体系中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重医疗,轻护理的现状不仅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空置,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仅需要社区护理服务的患者转而为成本和价格都更高的医疗服务支付大量费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当前针对医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方面,有着对效率和质量两方面的客观需求。
2社区护理学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覆盖面广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中,社区护理相比于医院环境下的临床护理,在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方面,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更为广泛。社区护理教学不仅同样需要临床护理方面的疾病治疗性护理内容,还涉及到健康保持、疾病康复、疾病预防、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及社区健康活动等多项内容。点多面广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在课时安排、目标设置方面还缺少与现实需求相对应的适应性调整,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2.2教学实践随机性强
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通常要针对具体的服务对象以及覆盖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具体构成特点而定。与此相应的社区护理教学实践也随着具体需求的不同而具有随机性。在整体教学计划安排的架构下,通常要留有临时调整的空间。当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时,需要指导医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随机性较强的实践中,医学生通过协助处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2.3教学环境较为多变
相比于课堂授课,社区护理学通常还需要以分组形式进行实践、实习。每个学生面临的教学实践环境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社区本身人员构成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状态千差万别。一般轻度疾病、重疾恢复、慢性病、外伤等情况较为常见。教学环境不止在固定的服务点,还包括整个社区护理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家庭、学校、商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多种场合。
3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3.1穿插教学,建立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高职院校医学生相关课程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理论学习内容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产生疑惑,这无疑会降低理论授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创新活动中,应当结合课程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区分阶段穿插进行理论授课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后,适当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提升其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身能力的弱点和短板,以提升其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如此穿插进行授课与实践,在往复的过程中,使医学生能够建立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坚实专业基础。
3.2学以致用,继续增大教学实践活动占比
从已经广泛开展的社区护理活动中看,医学生普遍认为与社区被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对于自身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和利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途径。因此,应当在针对社会需求,加强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比重的情况下,继续增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占比。
同时,应注意保护学生在实践活动初始阶段的积极性。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为避免实际的社区护理活动中,医学生在初始阶段存在的茫然、易受挫等不利情况对其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影响,应当在真正的社区实践活动前,在高职院校内部进行充分的模拟训练,针对历次实践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困难和问题设置模拟训练课目,使即将进行社区实践的医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社区护理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技术能力主要由课堂授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取。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则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区实践活动进行提高。对此,在社区实践较为多变的环境中,指导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已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中,医学生能够接触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服务点产生基本的心理定位,掌握所属范围内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并结合自身学习的相关知识,针对性的制定宣讲策略、护理方案。这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医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都是在教师主导模式下的其它教学活动所难以实现的效果。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以安全员、裁判员和技术顾问的定位,给予医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结语
社区护理学作为以社区护理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手段以及最终教学目标的课程,是高职院校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课程教学方面利用已有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响应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改革创新活动,能够提升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医学生的就业范围和综合素质。
基础护理学教学总结篇八
高职中对《护理学基础》来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所以在日常的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的加强自身教师的学习和充电,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因人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恰当的应用教学手段,为祖国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专业护理人才。
《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护理学科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护理观念也在进行着一定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首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新环境在那个已经不能使用,因此,不断的进行模式改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教学模式和质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逐步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的方向转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经过护理学科教育界的不断研究与探索,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情景模拟、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等数不胜数,虽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每种都有适合其运用的空间,属于实用性与局限性相结合的矛盾体,因此在应用中必须进行综合的评定,不能单纯的只看表面。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方法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养成了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素质得分明显高于之前的成绩。学生也普遍认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于总体教学效果的反映较好,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与具体执行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成效的成败,学生作为受教者是不具备独立学习和掌握全部知识能力的人群,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只有不断的利用这些外界因素使自己多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更要关注《护理学基础》相关课程的最新动态,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育质量达到最大化。
(一)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及时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随时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与学生做好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单纯从自身角度教育学生,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总之,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的个性和多彩生命力在受教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总而言之,新时期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更要注意该项课程的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来具体构建基础护理学的相应教学体系。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其中护理人才需要具备的是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的特质。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也会针对这些特质的培养进行系统性教学,努力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