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写作时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的总结范本,对于写作一定会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一

(一)学习内容:分数加减法、长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确定位置、用方程解决问题、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会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17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4.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78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比较自觉,课堂上能积极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发出真声音,学习态度端正,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作业书写基本能达到快速、工整、规范、美观、漂亮。一部分学生思想懒惰,上课比较安静,不善于表达,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自觉性差,集体荣誉感不强,每次考试都给班集体拖后腿,影响班级整体成绩。这学期继续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逐步扭转学生被动学习局面,使班级学风更加浓厚。

四、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直尺、三角板、剪刀、量杯等。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设疑激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评价激励法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二

教学措施:

1.继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提前进课堂摆放好学习用品,课堂用书等,使学生明确课堂展示歌:课堂上,我最棒,争先恐后来亮相;勤思考,气轩昂,含笑回答声响亮,吐字清,语流畅,嗯啊口语别带上;重配合,别乱想,收获质量在课堂。

2.继续采用“四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先独立自学新的知识,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学效果,暴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组长帮助组员参与解决,以优带差,争取组长教的投入,组员学的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后进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间时间加强后进生的补习工作。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要想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要紧抓学困生的辅导。从数学学困生的给“慢慢来”的美好愿景与信念,教育这样的学生应有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力争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后遗症。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面向全体,尽量照顾后进生的学习,摸清楚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时机有效引导,发动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家校合作,按时跟踪管理作业、练习册。发现问题,当天利用课间时间改正。学生每天都有作业,争取当天批改,发现问题,随时退回一对一指导并改正,不留死角。我们班的学困生大多存在一些类似的家庭因素。家长不够重视自己的子女,忙于生意或者农活,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乏督促,也有的家长自身学识水平非常低(甚至小学都没有读过)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成效。提高上课的学习效率对他们非常重要。

5.重视单元测验考试,及时分析整体存在的漏洞,反复训练。

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质量测验,及时批改后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漏洞,赶紧弥补。重视试卷讲评,采用物质激励或口头表扬的办法,达到有效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

6.团队激励,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每周都要评选出最佳优胜队,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扬信。

7.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完成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2.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

十、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十一、自我要求: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如主动自觉参与每周的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培训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从学校推荐的教育专著《谛听教育的春天》、教育网络、外出考察中学习,坚持学习为自己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教学得失、撰写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投稿,争取发表。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弥补自己的不足。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本可读的无字书,带给学生的是无声的影响与熏染。我希望做这样的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4、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共分10个单元,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内容体系: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和统计。教材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看读写几时几分、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图片、音响、课件、剪纸和拼图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来合理使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我班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设计: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本册教学共63课时,分16周进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认识时间4课时,找规律4课时,统计3课时,复习课7课时。详情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方案:

2、评价方式和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五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1+9=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爱好伙伴。2+8=10,10可以分成8和2。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3+7=10,10可以分成7和3。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4+6=10,10可以分成6和4。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5+5=10,10可以分成5和5。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6+4=10,10可以分成4和6。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7+3=10,10可以分成3和7。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2+8=10,10可以分成2和8。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9+1=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10+0=10,10可以分成0和10。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1、列条件。

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

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

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

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5、做对。

把题目做对;。

6、节奏。

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

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

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

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

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七

1.能形象地描述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进一步发展数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2.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4.能读懂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四章:

1.经历从实际问题和游戏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体会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抽象出概率模型,计算概率,解决实际、作出合理决策的过程,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3.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第五章: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了解图形的全等,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第六章: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第七章: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充分体现培优扶困的实施,提高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减少低分人数,切实做到:

1、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2、精心设计练习,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积极性,了解学生装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坚持学习,多听课,多模仿,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5、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开展数学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八

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

和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计算;图形的分类。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九

1、认形状:有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柱体,还有几个形状。

专家解析:考查认图能力。家长可以拿几何教具让孩子观察,让孩子根据这些图形拼图,在这个拼接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这些图形的特色;也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的影子,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图形。

2、一个正方形是四个角,问:在角上切了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拿一张纸,用手折起一角,让孩子自己观察还有几个角。相类似的体型,一般需要先从实物展示做起,慢慢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3、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专家解析: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摆图形,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发现如何摆出要求的图形;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多玩玩拼图,多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有一个正方形,他缺少一部分;选择答案中有几个不规则形,请选中哪个不规则形正是这个正方形缺少的那部分。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动手拼接,看看哪个是可以复原到原图的。在比较中,孩子可以学习到各个不同图形的特色,从而培养了一定的图形识别能力。

5、用立方体摆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数数、想象、数出立方体图形的方块数。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摆摆图形,然后观察可以组成的图形的个数。动手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亲身体验到不同图形的组成,进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6、几何图形的不同造型及拆装、拼接,或通过想象找出合适的一块,把原图补完整。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拼图,同时引导孩子观察各个图形的特点,在拼图的过程中对各个图形形成一定的感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

2、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按单位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种。其中元币共有七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角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和5角;分币也有三种,分别是1分、2分和5分。

3、人民币的换算:

(1)2元8角=(28)角。

2元10角=(30)角。

(2)2元8角=(2.80)元。

2元10角=(3)元。

(3)2.15元=(2)元(1)角(5)分。

12.00元=(12)元。

(4)0.70元=(7)角。

0.05元=(5)分。

4、换钱。

(1)换成一种: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2)换两种以上:1张10元可以换(4)张2元和(2)张1元。

5、解决问题类型:

毛巾8元5角,香皂4元8角,牙膏5元,牙刷2元6角。

(1)牙膏和牙刷一共多少钱?

5元+2元6角=7元6角。

答:牙膏和牙刷一共要7元6角。

(2)牙膏比牙刷贵多少钱?

5元-2元6角=2元4角。

答:牙膏比牙刷贵2元4角。

(3)香皂比毛巾便宜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3元7角。

答:香皂比毛巾便宜3元7角。

(4)用10元钱买毛巾和牙刷,够吗?

8元5角+2元6角=11元1角。

10元11元1角。

答:不够。

(5)用10元钱买一块香皂,应找回多少钱?

10元-4元8角=5元2角。

答:应找回5元2角。

(6)用10元钱买毛巾和香皂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13元3角。

13元3角-10元=3元3角。

答:不够,还差3元3角。

(7)2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5元=18元3角。

20元-18元3角=1元2角。

答:20元可以买毛巾、香皂和牙膏,应找回1元2角。

1.学好数学,必须掌握三个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在完成主题后,我们必须仔细总结并相互推论。这样,我们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未来。

3.一定要得到一个全面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不能有偏见。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慢慢培养合适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理解。

7.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转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贯穿我们所学到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类比关系方法。

9.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章节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后的知识真正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对相似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从而加深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使知识有序、系统化。

11。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典型问题。

12。对于一些数学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记得其结论,了解这一结论。

13.学习数学,记住并正确描述概念和规律。

1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解放思想,把抽象化为具体,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对概念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简化学习内容,突出重点,明确上下文,便于分析、比较、综合和概念。

16.数学学习是最忌讳的知识歧义,知识点被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学会写“知识结构摘要”。

17.学会对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本问题类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18.根据同一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全局记忆的目的。

19.结合各种特殊培训的特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智慧,节省时间,提高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反应能力。

20。学习数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打好基础,就可以逐步完善。

21。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使用数学法则来解决。

22.认真听课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3.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等。

24、要深刻认识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认真倾听,了解现实。

25.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背景,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6.当我听老师的评论时,我想先想一想如何做问题,然后看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否一样,也就是想想他们是否和老师一样。阅读并思考老师在黑板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想想他们是否能这样写,想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漏洞。

27.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注意课后练习;第三,分层预习。

28.不要担心一个或多个课程的糟糕成绩。利用你的优势。他们可以帮助你重建信心,这是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29。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用心观察,紧跟教学思路;第二,善于做笔记;第三,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问。

30.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和展示自己。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回顾。

内容。

方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一

这个学期,我带一(8)班,共48人。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对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

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形象、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加强学生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9、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六、教学进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二

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设计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三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四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五

《今天我当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以及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节数学综合活动课。

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巩固运用计算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3、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中创设了淘气和笑笑“六·一”做小当家以及到商场购物的情境,正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中的付款活动,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2、通过购物活动,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购物中的付款活动,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文具表、价钱表

2、钱币(纸)

1、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数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我会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会在小组内模拟超市,让学生当售货员、当顾客。在卖与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用到加减计算的数学知识,又用到了实际的生活经验。在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会生活。

2.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在小组活动时,学生与学生的接触很多,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的购物活动后,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其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体会。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又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相当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绝大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独立购物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新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于是,设计《今天我当家》一课时,创设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由合作到独立操作,初步体验“当家”的过程,让学生既感受了许多活动中的乐趣,也自觉的运用了所学的数学方法、技能,还在相互的汇报、讨论、交流中,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得到了情感和过程的双重体验。

4.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家庭的背景不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这就意味着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就可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学中,要力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本课中的许多环节中,如用20元、30元、100元去购物,该如何购法?这问题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提出方案后并说出理由。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在上课前我会对学会进行调查,询问学生什么叫“当家”?“日常生活中你的家是由谁当家的?当家要做那些事情?目的是让架站给与孩子交流怎么河里购物和消费,怎样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换算。

1.创设情境。

出示淘气和笑笑,通过两人的对话,渗透热爱劳动以及帮父母减轻家务负担的思想教育。

2.购物。

(1)合作制定方案。

出示商场,摆出不同的商品,每一小组派发一张商品和价格一览表,让学生设计好方案后挑出自己要买的东西,再进行计算。同时,提出各种不同条件“3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2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定制购物方案,并要说出该方案的依据。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这里的30元钱和20元钱在购物过程中既可以全部用完,又可以有余额,所以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在小组内要自己的购物方案得到其他组员的认同,学生必须“买之有道”——买这些是用来包菜饺子还是肉饺子?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要有充分的依据才能支持自己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又训练了学生的说理能力。

(2)限定性购物。

出示收银台,提出另外的条件“我花了25元钱,买了……”“我花了14元钱,买了……”。

让学生自主操作,列出购物清单。跟前面“可以买些什么”对比,这里着重训练的是学生对加法的纯熟运用。在说出购物清单后,再让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评价的理由,从而又训练了学生的说理能力。

3.菜桌上的数学问题。

出示全家人在家里吃饺子的情境,根据“淘气做了43个肉饺子”、“笑笑做了38个菜饺子”,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巩固了10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

4.购物游戏。

课的最后环节,模拟购物活动,在小组内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用预先准备的物品作为货物。购物时说出“买什么商品,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而在这个游戏中,既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六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637页。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安排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第一次出现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式应用问题。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图图意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在一定的情景画面中解决应用问题,巩固8、9的加减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对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有好的听课习惯,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基本上已经理解8、9的加减法的意义,但对于首次出现的大括号比较陌生,不容易理解其意思。对南极的情况有少数学生有些了解,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企鹅的生活情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相关的加减法。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

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重点。

1、对括号和问号的理解。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图和图中括号、问号对图意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2、试一试中的两张表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师:同学们,开学快两个月了,你们跟老师在一起开心吗?(开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七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八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棉线、中国地图等。

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境,体会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1,谁能看这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并出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

二、建立模型。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

2.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

(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4.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7.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8.因为果子我们都说成是几个,所以我们在算式的结果后面加个“(个)”,(个)就是这个算式的单位名称。

9.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10.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

1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果子?)。

12.你会列式计算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13.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他说得40对还是不对。

14.老师介绍: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三、巩固练习。

1.p21-1题,先说一说题意,再列算式说出得数。介绍:因为我们通常说几根小棒,所以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根”。

2.p21-2题,计算,先用格尺把所有的等号都画上,然后再计算。

3.p21-3题,讲清要求,连线必须用格尺连直线。

4.p21-4题,先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再汇报。

四、总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节课,我本人觉得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整十数加减法这课可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先用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展开今节课的教学,因为每10个果子装在一个盆子上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盘子来进行计算,这个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然后慢慢的再引入两位数的加法,情节生动气氛活泼,大家都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再次用到了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以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分组做习题巩固新知,让小朋友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二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资源(汇总21篇)篇二十一

《数铅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内数的数数、比较及加减运算,对20以内数的组成也有了初步认识。本课教材安排了“数铅笔”这一情景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认识 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通过数实物、表示结果、圈一圈的活动,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1、学具:小棒100根。

2、课前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的操作中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体验数学,体现自主探索的优越感。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性,初步渗透数学的生活性。

[教学预设:学生说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里面互相说说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并且说说这些数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的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个,你们还会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新课的必要性]

(1)师: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数小棒的方法。

(2)优化数法,练习10根10根数,边摆边数。

师:你最喜欢哪种数法?为什么?

[教学预设:10根10根数,因为最快。]

那我们也像那个小朋友一样,10根10根数,并且我们利用带来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个一就表示1个什么?2捆小棒表示2个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数一数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十”和“一”]

(3)学生跟着老师在一次十根十根数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确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数p2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游戏:接力赛

教师说清游戏规则:两人做游戏 ,一人说出3个有规律排列的数(如34、36、38)另一人接着按规律再数出3个数。

4、练习5(开放题)。

谈自己本课所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