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规范的写作风格,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一
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是多方面,其本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中国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是国家未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的领导者与决策者,他们身心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发展。因此,该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瑜伽健身法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做出理性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及学校管理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瑜伽起源于印度,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扬,它是一项通过调节人的身体的体位、呼吸、心灵,改善人们心理、生理、情感和精神,使人达到身心合一的运动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探讨瑜伽运动对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也日趋成熟,运动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并证实瑜伽运动不仅可锻炼身体,同时还能提高心理素质,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1瑜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瑜伽一词的原意是一致、结合、和谐的意思。瑜伽之术来源于印度,5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文化与现代印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考古学家在印度峡谷出土的3000年前的古石碑上发现绘画着很多修练瑜伽姿势的人物图像,图像中的情景是寺庙的高僧们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静坐、冥想,在远离世俗的世界里,僧人们静思,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呼吸着清新空气,领悟人生的生存法则,感受着瑜伽训练对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图像的记载,开启了印度人为了身体的健康,通过运动进行身体的健康保养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
瑜伽运动崇尚自然,讲究身心合一,具有平衡身心的作用,深受世界各国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几千年的修炼和实践,印度的高僧研究出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瑜伽训练体系,这一套训练体系简单实用。瑜伽给人带来最大的快乐就是,修炼者在静心修炼中能获得的身心上的愉悦,就好比人的'心灵就在大自然中呼吸。
2瑜伽在中国的发展。
瑜伽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机体的感受过程,提倡在自己觉得舒服的情况下练习。东方瑜伽是一个包容身体内外的调节全面体系,主张顺其自然,而西方的瑜伽注重通过加强身体的肌肉力量训练,充分发掘自身机能潜力,它更接近一般的体育锻炼,隶属于静力性健身项目,其训练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体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外界的抗击能力,改善人体的颈椎、脊柱、腰椎等的功能。我国当前广泛流传的瑜伽课程其内容基本上是继承西方的另一类静力性健身运动形式。
瑜伽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发展,创始人是黄标老师,他出身于医学世家,长期从事中医教学及研究,多年来他致力于瑜伽的教学与推广,先后与印度、英国、中国台湾、香港、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韩国瑜伽名师交流学习,走访了全国名山大川、寺院、道观,研究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法、瑜伽,他把中国的太极拳、气功以及中医理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注重呼吸与心灵的集中,通过静坐、倒立、平躺和运用太极八卦、中医阴阳五行经络、音乐疗法进行指导教学,以达到人与天地的结合,激发人体潜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强身健体,开发智力的功效,独创了中国式瑜伽,打造出了当前更适合中国人练习的瑜伽。
3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3.1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担忧。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期,他们远离父母亲,第一次走出远门,从心理上切断了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的联系,从而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构建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种心理过程中,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了心理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激发了很多心理矛盾。具教育部相关部门对我国50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调查的18万名学生中具有心理障碍者为30.38%,参加抽样调查的8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为36.18%,而对广东高校的调查结果即高达39.58%,可见心理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些问题的出现高校教育工作们必须要引起重视。
3.2.1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交际。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当前社会的复杂性,学生心理单纯,很难辨别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对错,使得他们在日常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处处碰壁。当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长时间对着电脑,缺乏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在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他们既对社交既充满了期盼,又担心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和打击,从而也就直接影响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据相关调查中发现,38%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认为没有知音朋友;22%的学生感到在大学的感到人活在这世上没意义,无聊、孤独、寂寞、空虚;40%的大学生渴望建立朋友,他们只希望自己成为被交流的对象,从不主动去与人交流。与此同时,很多大学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会对交流者产生嫉妒、猜疑、强迫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2.2情绪变化大,心理不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通常是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环境。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对社会问题认识不深,难以辨别事理的真相,在与人交往中极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加上外界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变化较大,心理不稳定,出现行为怪僻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出现抑郁、愤怒、焦虑、恐惧,而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一时冲动,感情用事,这些不成熟的表现很可能引起某些校园安全事件。
3.2.3学习心理差,学习效率底。
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进入大学生活后,谁知他们面临的是一种崭新的严峻局面,当日高中时期的佼佼者,今日在这种人才济济的环境中优势已不存在,尤其是对那些中学时的尖子生其反差更加明显。原本在高中时代的他们,或许是班级、年级中最优秀的学生,但没想到上大学后比他们还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宠感。因此,很多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心理上的需求,不断地参加一些社会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这种大强度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二
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学生时代的后期,同时身体的生长发育也到了第二高峰期的后期阶段,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将对其就业后的身体、心理及体质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体重超重和肥胖持续上升的问题是目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随机抽取沈阳工业大学级的学生,着重分析了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生存现状的影响,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的体育干预措施。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工业大学2006级500名学生,男生236名,女生214名,作为母样本,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于通过的体质指数标准,把超重学生和肥胖学生筛选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随机样本的超重及肥胖率和超重、肥胖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以及相关教师的对比资料,采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获得的相关数据资料;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超重肥胖的研究成果报道;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链接,浏览国内外关于超重和肥胖的前沿动态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套用相关的公式,运用excel进行数据采集整理,采用spss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超重肥胖现状严重。
本次研究在沈阳工业大学2006级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作为母本,超重肥胖检出率统计后得出超重和患肥胖大学生共161名(男145名、女16名),占被调查学生的32.20%,其中超重42名(男34名、女8名)、肥胖119名(男111名、女8名)。从统计中我们发现女生超标率远远小于男生(见表l)。
表明超重、肥胖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4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皆存在显著性差异,抑郁症状差异最大,达到1・75,比全国常模均数高出0・18,说明肥胖的体重已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体育课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超重、肥胖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忽视其心理健康感受,他们与普通学生随机分班,学习相同的项目,使用统一的考试标准,这只能让学生品尝失败的滋味,可以想象超重、肥胖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弱势状态,考试、体质健康测验对其心理施加的压力不言自明。
说明超重、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性别而差异,男生的心理调节能力高于女生。虽然男生、女生同处于青春发育期,但女生爱美的天性让她们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形态,而肥胖则成为她们展示身材美的障碍,进而形成心理阴影。
从表1统计看,沈阳工业大学2006级大学生的超重及肥胖率为32.2%,与我国较大城市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相当,甚至略高。其中男生为29%,女生为3.2%,女生超重及肥胖率远远低于男生,这与女生注重形体美、自觉控制体重发展有很大关系。
通过对血压的统计分析表明,普通学生和超重学生没有高血压,患高血压者都是肥胖学生。说明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和低龄化发展趋势。据了解,大学生体检只是着重肺结核及乙肝等传染病的预防检查,项目非常简单。另外,由于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普遍认为不会有明显的显性疾病症状,并没有得到重视。
超重与肥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反映力量的握力体重指数还是反映耐力和下肢爆发力的项目,都呈现随体重增长而下降的总体趋势(见表4)。
从表4中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对比来看,体重增长对肺活量影响较小,且对女生的影响明显小于男生,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体现了组别差异,而女生不太明显,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组对比,差异不太明显,与有关研究所示的肺活量体重指数随bmi值的增大有明显的下降不太符合;其次,超重及肥胖学生的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随着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男、女生台阶试验,肥胖学生与普通学生平均成绩相差近3,立定跳远的测验成绩也很悬殊,这说明体重的增加对身体素质产生的综合负面影响很大;对于反映力量素质的握力体重指数,超重及肥胖对男生的影响显著大于女生,体现了性别差异,所以超重及肥胖对力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女生总体也是呈现随体重增高而下降的趋势。超重肥胖学生的身体现状不但如实体现了专家提出的所谓“软”、“硬”、“笨”,即肌肉软、关节硬、动作不协调的体质下降状态,还增加了一字“晕”,就是晕倒。因为,课堂正常运动强度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与普通学生一起坚持的。
3结论与建议。
3.1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其它与肥胖相关的生理疾病由于没有健全的'体检监督,且大学生体检侧重对乙肝、肺结核传染病的控制,对于大学生肥胖、超重等现象还没有着重的监测,所以无法进行相关研究。鉴于大学生肥胖已经引发高血压低龄化,呼吁在每次的学生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的细化,对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对于超重及肥胖与血脂、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的相关性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3.2超重及肥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调节能力低于普通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成为弱势群体,建议在高校针对超重及肥胖学生开设专门课程。
3.3大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后期,超重及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软”、“硬”、“笨”、“晕”已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现状概括。建议在定期进行体质检测的同时,要加强对测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积极提出干预措施。
3.4加强体育部与校医院、校团委的横向联系。在校园网络健全的今天,校医院为学生建立体检电子档案,团委为超重及肥胖学生组建社团电子档案,加上体育部体质健康电子档案,联手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节约人力物力,高质量完成对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调查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r],1995.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三
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四
一、冰雪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体育教学的范围内,人们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及其他有关体育的文化范畴的总和,这是具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因而,它是一个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德、智、体,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从一种教育实践转变为教育文化的存在,同时也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文化需求。体育己从单纯肢体运动的与纯粹的教育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为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冰雪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冰雪文化互相交融产生的体育子文化,它既具备了体育文化的基本特点,也继承了冰雪文化的独特风韵。高校校园的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构建地域先进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体育文化是完整的体育系统,并且对于北方高校来说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和规范性,它具有导向、向心、激励、育人、传播与辐射等作用。因此,良好的冰雪体育文化对推动北方高校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北方学生社会适应力、身心健康,对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寒冷期长达120天左右,这就决定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体育项目大多以冰雪项目为主,北方院校的学校体育也是如此。学生在低温、空气新鲜的户外进行冰雪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和抗寒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提高脑供血量,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素质教育的主旨就是意在教育学生必须树立修身与修心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性格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通过冰雪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冰雪体育技能的掌握,使学生体验了冰雪体育的乐趣,了解冰雪体育的文化内涵,既锻炼了身体,又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形成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使学校的冰雪体育活动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发展,这也极大地支持了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冰雪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长时间连续性的低温、低压的环境中进行中量级的运动和深呼吸会使人体内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当人体内高密度分泌内啡肽时,人就会感到无比愉悦的快乐感觉。同时,内啡肽还会阻断人体内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减轻机体疼痛感、缓解抑郁情绪,整个人会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渐渐的也会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豪放、豁达。大学生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光滑的冰面上轻轻滑过、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峰上一冲而下体验极速的快感,在松软洁白的雪地里竞技足球等等,不仅让自己掌握了各种冰雪体育技能,感受冰雪体育带来的魅力,同时,也使自己具备了发觉美、创造美并从中找到快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在冰雪体育运动中结识更多、更好的朋友,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在愉悦身心的环境下学会了接纳他人和体验被他人接纳的快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别人的交际能力是评判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准绳。总之,冰雪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3、冰雪体育文化的竞争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
冰雪体育项目竞技,具有大运动量、高强度,对运动员的配合默契度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冰雪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在与对手的竞争和与同伴的默契合作的竞技环境中,就会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学会如何融入到团队集体之中。大家一起在冰雪体育竞技感受胜利或失败,以此来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通过冰雪竞技体育中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看竞争的开展模式,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能自觉、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学会竞争,真正懂得竞争与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冰雪体育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不但激发学生们对竞争的热忱,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和不畏强敌、坚忍不拔、机智果断等优良的意志品质,同时培养学生们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养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此外,冰雪体育竞赛的公开、公平、公正,会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竞争道德,塑造出光明磊落的人格品质,这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4、冰雪体育文化的教育性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的人生哲理。
冰雪体育文化的核心为“冰雪”,这也是冰雪运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提到冰雪,很多人都会想到纯粹、洁白、圣洁等词语,这就是的冰雪自古以来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在这种纯粹、洁净而又极其贴近自然的冰雪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很容易就会使人静气凝神、心情舒畅,进而对人生产生积极的思考。此外,这种低温、低压的极端环境下进行体育活动,对于象牙塔里的学生们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所以,这种“迎风送雪”的体育运动就成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选择。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以冰雪体育文化,教会了学生做人要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做事要不畏艰难、不畏风雪的迎难直上,这种人生哲理的教育是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
5、冰雪体育文化的规范性养成了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遵纪守法、学会规矩。
任何竞技比赛都是在严格的赛场规则下进行的,冰雪运动也是如此,学生们在竞赛中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式教育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之后,自觉地遵守法律遵行各类规范等诸多社会行为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人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以及确立正确的社会角色,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成为个人社会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成功的标志。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人才为目标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也应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冰雪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开展方式和环境优势,把体育文化与自然人文地理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利用冰雪体育文化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和规范性的文化特征,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由受教育者向社会完全人的转变,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了冰雪体育运动技能、深入了解冰雪体育的文化内涵,又通过参与冰雪运动过程中及冰雪文化的改造,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向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冰雪体育文化构筑了学生素质教育良好平台,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影响和感召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冰雪体育文化的导向教育和辐射的功能,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发挥其应有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博,唐宝盛。冰雪体育文化在北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作用[j]。冰雪运动,(11):62―65。
[2]王淑华,张桂新。冰雪体育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j]。冰雪运动,(3):69―71。
[3]闫冬。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56。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五
对于情绪管理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观点主要有三类。第一,从适应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比如米歇尔和汤姆森等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发展灵活地做出反应,以使得人们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从情绪管理的目的出发,突出情绪管理旨在服务个人。比如马斯特指出,情绪管理是人们会在情绪管理以前,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以及自身应付能力有个自我认识,然后决定接下来如何管理自身情绪。它是为达到个人目的服务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三,从情绪管理的特征入手来界定。例如伊扎德认为情绪管理在意识内外都有发生,是动力组织系统,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这种情况下,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综合上述研究,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情绪管理涵义进行了界定。这里我们将情绪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出现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进行辨别、认识、接纳、控制,对他人的情绪反映状态进行识别与应对的能力。推及到大学生情绪管理,就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协调,对他人情绪的引导、互动,以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拥有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
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了,他才能更好的与自己、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发挥出个人的潜质,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情绪与一个人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人长期处于负性状态,比如悲伤、愤怒,这些情绪的出现会导致人内部紊乱,引起身体出现问题。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幫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学习、工作更有创造力,遇到困难更有力量。因此,大学生需要情绪管理,促进自身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2.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学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为动机以及情感反映相互作用,特别是自我情绪表达,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好的学习动机,目前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时,他才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现在出现学生困难的大学生中,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兴趣恰恰是影响他们的一个瓶颈。因此,情绪管理对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个体和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通常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更好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它有利于个体准确认识、恰当表达自我的情绪,实时调整对他人情绪的察觉以及调控,以便与更多的社会取得连接。此外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个体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灵活转变,使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够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好的准备。
1.丰富性。
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的身心日渐成熟,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自身性格、道德文化、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出现的问题,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变得更丰富。尤其是当自己雨大特别紧急的情况或者是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面前,容易在情绪方面表现强烈,莽撞行事。
2.不稳定性。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相应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压力超越其自身承受能力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困扰大家的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等。这些情绪表现会让学生的状态不稳定,对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不适应,时间长了,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诱发各种疾病。
3.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发展会随着不断成长出现各个节点,在每个节点各有特点,比如,大一新生,因为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奇和热情,满怀激情。到了大二,对学校的那种新奇感消失,对学校生活环境已经熟悉和适应,于是会出现不喜社交,目标缺失等特点。大三、大四就要开始准备找工作,步入社会的就业初期,在这些转折时期,学生的情绪特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愤怒等等情绪特点。
1.学校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学习方法、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变化,学生容易产生种种情绪问题,需要学校进行情绪管理教育。目前情绪管理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贯穿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开设情绪管理教育。比如可以开设情绪管理教育相关教育,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其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有益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
(1)开展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及通过校园网、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健康情绪。课程教学或者专题讲座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课程中可以以情景模拟、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更好调整负面情绪,让学生在课程中享受学习过程,对自身情绪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采取多元培养模式。学校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比如任课老师、辅导员、专业心理老师、心理委员等等,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这些力量多可以对学生产生的情绪进行疏导,对学生不好的情绪进行干预。辅导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状况等等。因此,辅导员这里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状况档案,以这个为基础,对学生多多进行帮助,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学生解决情绪困扰。如果出现特别严重的状况,必须接受心理干预,这个时候就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帮助。这样相辅相成的培养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更好的学生更好的处理情绪困扰,从而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涯。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取多样式的辅导。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在增进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来培养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从而提升与人交往能力。比如团体辅导与单独辅导,这种方式就能够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缓解和释放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有同样性质问题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自我表述、做游戏等等方式增加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良情绪,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己产生的危害,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困扰,从而调整心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调解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自身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首先應该让学生了解情绪,认识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无论是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都要认识其意义以及价值,由理论升华至实践,更好的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认识情绪。
1.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说出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不是特别容易。当我们出现情绪困扰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准确的表达出来是关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并在平时加以练习。比如当你等一个朋友等了很久,等他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我等你等了这么久,你如果有事应该提前跟我说,我等这么久很担心你,等了多久就担心了多久。这样,表达出来既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对方的担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遇事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充分感受、体谅对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在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学生要多多重视。
2.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是指当情绪出现失衡时,个体对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对消极情绪而言,它是控制调整,对于积极情绪,它是加强和管理。我们出现的各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逃避或者抹掉。当一个人经常处于不良情绪时,就是认识情绪和调整情绪的时候了。通常我们所熟悉的情绪调整办法,包括倾诉、散心、运动,这些方式把注意力转移。可是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唯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情绪病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调整的最好办法。一个人只有完全改变心态,才能更好地调整好情绪。
3.学习如何把消极情绪的作用发挥出来。当被消极情绪困住时,学会借助资源,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比如,多看看书籍,多借助网络,弄清楚不良情绪的源头,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释放。情绪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有它的能量。比如冲动,通常大家认为冲动是应该要摒弃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一个人冲动时,他的另一面也会爆发出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好好认识到每个情绪对自己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来。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行的阶段,这时候教育是引导其情感优化的重要手段,通常按照这种理论,良好的教育能够带领学生从源头上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并且当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有个好的心态。同时学生个人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知道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己有能力、有担当面对各种问题。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六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别力,受到不良思想、行为的侵蚀。如:抽烟、酗酒、打架、赌博、沉迷网络等等。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没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渠道,就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撑系统,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加重;二是由于长期情绪、压力无法排解,没有形成正确的疏导渠道,而使心理疾病产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小团体一般都具有封闭性和排外性,思维固化性。
在团体内的人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习惯和方式,对外来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抵触性,直接导致了思维的固化性。关心团体内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无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沟通交流渠道。这种小团体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如老乡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人际交往具有泛指意义,它不仅仅指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我们的校园同样不是封闭的,人际交往还包括与社会人员的交往和网络交往。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容易被社会人员利用,陷入网络陷阱。
年级不同表现不同。
大一是适应阶段,也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又有别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刚刚从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中挣脱出来,满腔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特别是面对来自五湖四海、个性迥异的同龄人,更让他们兴奋、好奇。交往的范围比较广,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二年级经历了一年级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转变,通过一年的接触大家逐渐相互了解,交往范围缩小,学习开始繁忙起来,大都有针对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学习压力相对小一些,并已习惯了大学及所在城市的生活,这个时期会更多地接触与了解社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而进入大四,面临就业、考研等各种压力,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将来而忙碌,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行动会少一些。
性别不同表现不同。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在对人和人际交往的认知和评价取向、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取向、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维度上,在对交往的自我评估、交往的外倾性、交往的坦诚性等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表明,男性大学生在交往上可能显得更封闭些。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和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问题要多于女生。这种性别间的差异原因有很多,出现这一结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础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还与男女生回答问卷的真实性程度有关系。在使用问卷法时,当问卷触及到的敏感问题,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诚,少一些掩盖性。此外,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不同,社会与传统文化对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或观念,认为男性应当坚强,要有责任、敢担当。这种性别角色偏见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时,常常选择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情感问题,更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以维护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则被容许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并善于通过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来缓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专业不同表现不同。
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王军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倾性、交往的互助性、对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异,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生。应当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所学专业特点有关。理科学生平时得到的大多属逻辑推理训练,思维严谨。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会比文科生更明确,更理性,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就会主动去追求,因此,也表现出一定的外倾性。由于理科专业的性质,有很多实践性的知识(比如实验)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现了较好的互助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绪失调上存在差异,文科生的问题要多于理科生。文科生由于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对生活、文化的体悟比较深刻,与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绪体验,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绪更容易失调。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家长应以下几方面配合学校教育:
(1)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建议家长最好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与老师主动沟通,若没有时间也可以电话联系。
(2)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要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在家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
(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家长应该主动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孩子成才,锻炼他们的意志的角度出发,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4)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统一教育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正确引导学生的适应、行为习惯培养,家校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2)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3)聘请家庭教育讲师团来校讲课。
(4)召开家长会。
(5)家庭访问。
多在老师面前肯定孩子;当老师反映孩子有不佳表现时,家长要耐心问明原因,不打不骂孩子。让孩子对老师的家访不惧怕、不反感,同时又能反省自己,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6)书面指导。
对新生,毕业生,特殊生的引导更有利。
(7)开放日。
每学期定期向家长开放一天,这一天家长可以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通过到教室听课,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老师交谈,和同学交谈等方式。对于针对性指导有着积极的作用。
(8)家教咨询活动。
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教育咨询室,或建立咨询热线。
(9)电话和手机短讯联系。
(10)家庭教育菜单式指导。
在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和家长中华教育志愿者以及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合力,定期就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对家长进行菜单式指导。
(11)网上指导。
建立网上家庭教育指导站,通过网络进行沟通。
3、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一方面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各自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主要是为了挖掘和发现子女的天赋潜能,培养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而进行的个性化培育过程;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进行的共性化培育过程;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合格有用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化培育过程。
另一方面,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三种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使得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机可乘。
其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三者统一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要让孩子的思想混乱。
第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孩子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补偿性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育健康的人格。三者统一结合,形成有利合力。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八
一般认为,“吃”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对肥胖产生影响。主要反映在人们吃的认识上。节食是人类一种勉强的、理性的和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而在潜意识中,人们时时不忘冲破限制以享受饱餐美食之后的满足。“有机会就吃”是人类祖先在艰苦时代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这种多吃储备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当今食物并不匮乏的时代,依然在潜意识中存在的心理倾向。
在一些节食减肥的人身上,这种心理倾向非常明显。这些人一般在体重控制产生一定效果后,再遇到美食佳肴的机会,一旦理性的约束减低,吃的食物数量反而会比以前更多。
其次是情绪因素的影响,许多人都体验过情绪对食欲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心情不好,食欲自然就会下降。而心理学家对肥胖者一项实验,却得到相反的结果,肥胖者在情绪焦虑时回食欲大增。
为什么肥胖者在情绪焦虑时会食欲大增呢?
心理学家认为主要原因与他们在婴幼儿时期的经验有关。他们的父母由于缺乏育婴经验,只要他们啼哭时就认为是饥饿(也许是太冷、尿床、身体不适等),于是就给东西吃,结果使婴儿无法知道饥饿与难过的区别。
也有些心理学家指出,肥胖者在焦虑时爱吃东西,就是一种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通过嘴嚼食物,会使人的脸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从而间接释放紧张情绪。
第三是外部诱因作用的影响。人们吃东西一般都是由于内在生理上的需求,也有时是因为外在诱因的吸引,在食物的诱惑面前,肥胖者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
99药剂师温馨提示对于肥胖的儿童,改善生活质量是最有效的减重方法,平时要在适量的运动,不要盲目节食,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新变化,大学心理健康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业、就业、网络价值多元化等的新变化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大学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势必造成大学生学业压力和毕业压力的增大。同时随着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等的兴起,使得网络平台充斥着多元化价值观.而大学生正身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又是网络新媒体应用的主要人群,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
2.1社会因素。
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这是由于大学生虽热在年龄上已经迈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极少,他们理想中的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带来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多半会幻灭。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那些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远高于那些社会支持较差的大学生。这是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而大学生的心理情况更是与社会支持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大学校园文化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着一定影响。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还能够有效的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2.2家庭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对大学上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是人们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越来越便捷,大学生们与家庭的联系仍旧十分密切,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心理断乳。首先,每个家庭选择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差异性。而一般来说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专制型以及溺爱型三种。其中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有着坚定的自身观点,同时也能够考虑孩子的意见。而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则是,父母只固执的坚持自身观点,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具体是指,父母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切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也不会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通过一些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主型的父母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远高于专制型与溺爱型。因此,父母应详细了解孩子的想法,辨别对错,给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温暖,这样才能确保家庭因素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家庭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父母的婚姻情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影响,通常那些离异或丧偶的家庭结构下的大学生心理情况不如那些圆满家庭中的大学生。同时,拥有一个或多个兄弟姐妹的大学生心理情况不如独生子女。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
2.3个人因素。
同时个人因素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由于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或多或少会收获一些成功,同时也会受到一些赞美,因此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通常带着一定的光环效应,进而使得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偏高。所以,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与大学生自我评价不同的客观评价,就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其次,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这是由于不同的性格在心理压力的承受度上有着显著差异。大学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们在渴望友情、爱情的同时,也注重对孤独的追求。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交际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上的挫折时,承受的压力不能有效的排解,就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进而出现心理问题。而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更善于排解压力与烦恼,不易出现心理问题。再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想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稳定的情绪,热爱生活。
2.4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刚刚失恋的大学生有可能会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减缓内心的伤痛,因为这样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进而可以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识品质,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扩展了人际圈,并且使得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过度沉迷于网络也会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今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与他人打交道,严重者会失去社交能力。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而其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家庭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以及运动、网络等其他影响因素。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影便是大学生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不仅仅影响着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就业等问题,也影响着富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的差异。高校贫困生一般是指那些经济上困难,难以支付教育费用,甚至无力维持学业的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不超过200元,且花费几乎全部用于基本的日常消费,还要靠四处兼职以维持学业和生活。而富裕的学生每月花费千元,且经常出入校外餐馆,名牌、高端电子产品样样俱全。消费额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也导致了消费观的差异:以量入为出、讲究实用主义的消费观和追求享受、讲究生活质量的消费观。
二是交往群体的差异。俗话说“人以群分”,贫富差距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交际群体和人际交往质量。多数贫困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团组织,人际交往圈狭窄;富裕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社会关系比较广。经济上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富大学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交际群体的分化。
二、大学生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
贫富差距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对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教育等造成极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维护。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upi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云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19个学院,5946名本科学生(其中男生名,女生3928名)进行心理测评,以探析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
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的大学生,由于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家长的百般呵护,进入大学生活后,可能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有的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有的甚至高傲自大,生活散漫,只能享受成功的荣誉,却无法承受任何挫折,一旦遭遇打击,很可能做出极端行为。
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大学生,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学间的贫富差距也使他们承担着心理失衡的痛苦。贫富差距促使多数贫困大学生产生了抑郁、焦虑、敌对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情绪。
2.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贫富差距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片面而简单地将大学生活及今后人生全盘市场化,缺乏远大理想,把实用和物质享受作为价值追求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应付考试,热衷于谈情说爱、吃喝玩乐。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不论是富裕还是贫困的学生,都应正视现实,接纳自我,都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获取知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作为价值目标。
3.对校园和谐的影响。
在贫富差距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群体的金钱观、价值观、是非标准等差异显著,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贫富差距在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威胁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希望。研究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探究贫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缓解贫富差距造成的负面影响,显得刻不容缓。
1.针对问题,开展咨询与心理辅导。
高校需要开设并普及心理健康相关专业课程,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有效地调适自我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价值观念、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其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
2.加强研判,引导树立正确的贫富观。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贫富差距拉大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有不合理因素,所以大学生应辩证看待,以平常心来解决贫富差距所带来的问题。贫穷和富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大学生应该把握好时机,努力奋斗,拼搏进取,逐步改善自身状况。
此外,贫困大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开展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可以为贫困生参加社会兼职创造机会。通过学校的帮助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以提升学生自身减贫的能力。
3.丰富载体,努力营造健康、温馨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为之建立相适应的心理倾诉和预警机制,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以道德品质、获取知识为追求目标的良好风气,有意识地打磨富裕生的优越心理和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班级组织参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体育等集体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关心友爱的温暖情谊,从而缓解贫困生的精神贫困,让贫困生和富裕生和谐共处。
四、思考与展望。
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贫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交、心理等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指引其人生目标,规范其个人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探索贫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田昊然.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创新[j].法制与社会,(1).
[3]李丽萍.贫困生需要“心灵鸡汤”[n].中国青年报,:3-17.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一
论文摘要:在综合各种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学生课业负担超重,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面上原因,真正成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建议从长远考虑,改革高考制度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当前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其次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质健康;学生;体育课程改革。
9月18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了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初中生上升幅度最大,较增加了8.7个百分点。7至22岁的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增长;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基本消灭。这一结果的公布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有人在惊诧,有人在质疑,更有人在斥责,大家纷纷追究其原因。但是,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见仁见智,各有其说。本文对众多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7号)(以下称7号文件)服务,为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务。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二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比较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所以,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会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的交谈,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没有达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社交软件,例如微信、qq等,无需见面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随地的交谈,这样也能让大学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产生排斥感,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进行开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应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学校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到处都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并重视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达到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来快速转变教育观念。老师应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当前的这种网络信息社会中,学校要加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的心理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三
国务院总理李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反映出在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今天创业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生而言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鼓励创新创业能有效破解当前越发严重的就业难题。在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
人在大学时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新创业意识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能高效快速地积累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也越来越感兴趣,而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开始逐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原因,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扼杀和阻滞。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也有欠缺,往往不敢提出不同观点,不愿意标新立异。
2.创新创业技能匮乏。
在大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快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大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所学知识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和系统整合而导致实际应用性较差,因此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很好的创新创业技能,即便突然产生的灵感也很难变为创业现实。而且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创新创业技能的缺失。
3.创新创业实践持续性差。
通过国家各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创新创业目标并不明确,甚至很迷茫。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许多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和研究中,很少有人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并坚持下来。所以现状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过程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要依赖于发散的创新创业思维,而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才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学课堂教育为各专业学生准备了合理、丰盛的精神食粮,为大学生全面培养提供了基础,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会学到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学到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会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架构,丰富自己的思考方式,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过程中产生创业冲动,在过程中将这种创业冲动变成热情和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
2.在学生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大学校园里,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几乎无法仅仅借助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力量去实现。这需要国家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和专项资金的资助,最为关键的是全体大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所以,大学生应该尽一切可能积极主动地在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各种集体组织中努力营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体,同时要保证这种团体的良好延续性,要避免出现因学生毕业而消失的情况。
3.重视创新创业技能锻炼的机会。
国外的经验标明,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并独立去完成相关任务,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基本研究实践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的基本表达能力,广泛获取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于已经学过的相关基本理论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加强未来专业纵深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将成为难得的创新创技能锻炼的机会。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开展。
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个性的人才,尤其是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同时,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来。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大学生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晨.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2.6。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四
2006年2月2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体卫司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l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我国中小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
1.升学的压力,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素质教育贯彻乏力,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衡量学校和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中考、高考成绩。学校、老师和家长整天围着分数转,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作业负担重,根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不要说每天锻炼一小时了。而且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可见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
2.体育课得不到重视。
在部分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可以被随意挤占,课外活动依然只是挂在课程表上以应付上级的检查,能够真正保质保量开展课外活动的学校比率太少,甚至有的学校高三年级学生根本不开设体育课。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学校都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有的甚至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不允许学生在操场上奔跑打闹。
3场地器材短缺、经费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现有体育器材破损严重。大部分学校甚至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有些学校远远达不到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的规定。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调查显示,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
4.锻炼意识缺乏,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缺乏有效的运动,在家里,许多学生整天埋头做作业,家务事全部由父母代劳,脑力运动取代了身体运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参加锻炼,加上要么坐公交车去上学,要么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五
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国权威学者的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了个人的情绪、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观原因包含了学校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原因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研究目标。
通过对某市的一所医学学院、三所理工学校、一所文科学院中大一到大四学生随机选取30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据统计,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为275份,有效率高达98%,调查目标的年龄评价是16—25岁。
1.2研究用具。
1.2.1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ale)。
自我和谐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编写的自我和谐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里面包括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个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的测试实验,可信度较高,完全可以作为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工具。
1.2.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
癥状自评量表有9个症状因子,通过90道题目,每道题都是从有症状的有到无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就证明症状越明显的方式进行测试。
1.3研究过程。
在测试时以班级作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都是运用统一的指导话语,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法进行收集。测试的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pss11.0forwindows实施解析、管理,对这些数据实行统计。
2.1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解析。
通过对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症状因子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正比的。而自我灵活性与躯体化和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反比的,和强迫、抑郁、敌对也是呈反比的。
2.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上明显不同。
通过以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测试平均分为分水岭,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上的分数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良好的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灵活性要高一些。
2.3症状自评量表的具体解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个人的自我和谐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预知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变,通过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因变量来进行具体解析。比如,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和躯体化的因变量解析中,通过改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可以预知学生心理情况为36%的异变率。通过躯体化作为因变量的解析过程中,带入的变量就是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以预知躯体化的情况为31.5%的异变率。
3.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测试结果表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症状因子、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的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较差的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关系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谐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另一方面是自我内部的不和谐。当代华尔街著名人物罗杰斯认为,个体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机能,要按照自己的观点去选择行动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和自我符合的经历。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选择有矛盾的经历时,个体就会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选择被摧毁而觉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吓。因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少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还没有正确的自我选择,因此在外界的激发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选择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他们就会采用一些防御手段来保持原来的自我选择,防止硬要改变自我选择而产生的精神痛苦。如果过分使用消极的抵制态度,就会直接造成无法适应的心理问题生成。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都在飞速发展,所以出现了主观自我以及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分离。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在自我认识这部分,主观认识普遍都不等于客观认识,从而导致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自己的主观自尊不相符。这些都容易给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3.2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自我灵活性的量表数据情况为敌视、强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灵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况差的大学生。关键在于自我灵活性较低的学生,他们考虑问题的立场太过单一,在交际能力关系中,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不会为他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就会造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他们的自我组成部分就更不会轻易的协调和统一。并且因为自我选择的刻板、僵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选择产生不同的经历,也更容易造成内心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当前的大学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会出现自我不协调的情况,这将会造成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而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表达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学生的情况,逐渐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六
瑜伽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它融合了中国太极、气功、中医、音乐、舞蹈、形体于一体,结合了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尤其在高校,瑜伽运动特别深受广大女大学生的喜爱。当前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瑜伽运动作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以其健身、修心、养生、减压为目的,成为当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提倡对在校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院对参加大学体育选项课瑜伽项目的100名女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把学生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14周的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训练90min,运动强度为本人的80%左右,实验前后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经过14周的训练,无论运动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恐怖、偏执、抑郁、焦虑等因子水平显着下降。为此,从结果表明瑜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女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同时运动组的心理健康因子优于对照组的健康因子,因此,瑜伽运动对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气质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个性特征。人的气质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具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基础,同时气质也是有可塑性的,人的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在人的身体形态上,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而瑜伽不但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优美身姿,增强体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所以,一个人气质的培养不单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它更需要体育锻炼作为基础,在瑜伽训练过程中,形体训练潜移默化地对训练者的气质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瑜伽训练也是大学生气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瑜伽训练,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心肺功能,而且能增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通过瑜伽训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处理性与恋爱关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此,瑜伽是一项很适合当代大学进行体育煅炼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林敏.清心瑜伽[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国瑜伽[eb/ol].
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汇总17篇)篇十七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听力也可以说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作为一种语言技能,它在教学理论和课堂实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一些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目的在于改进听力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作者:刘芳倪丹萍朱凡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systemandsociety年,卷(期):“”(12)分类号:g633.4关键词:英语听力影响因素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