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

时间:2024-11-24 作者:碧墨

范本是优秀作品的典型代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帮助。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一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二

高三×班现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作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较差,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入文科全年级前50名的学生有__人,总成绩在400分的学生有__人。

二、工作要点。

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往届高三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

(1)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

(2)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该牢记在心。努力做到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

(3)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的学风,不仅应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而且应该坚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

3.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新大纲、新教法”的特点,依据高考形势的变化,要在总结学习以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考最新形式,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新对策,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要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特长科顺其自然。

(2)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4)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养成一种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5)当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搞好师生配合,建设一个师生和谐的班集体,为教学、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三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

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

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利用年轻精力充沛优势。

在下半学期抓好部分学生晚自修工作,形成学习小团体,带动班级、年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二、团结奉献拼博进取。

1、团队合作。虽然初三教师只是一人孤军奋战,但我们三位数学老师团结在一起,把初三教学工作摆在首位,齐心协力,采用听课、评课,使初三的数学教学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2、努力拼搏。在复习阶段,老师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找题、选题、编题,并对一些资料进行剪贴重组,自编大量资料,使习题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效性。而自己也对于每次单元测试,摸拟测试,不管每天几点钟考完,当天必须批改,因此,经常把没有改完的试卷带到家里完成,摸爬滚打,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科学备考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选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1)基础复习、(2)专题训练(3)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_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

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继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四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整堂课上下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五

今学期由于学校工作调整,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我终于可以专心教一门学科了,因为以前总是兼任别其他科目的教学,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无法顾及所教学科),希望能有一天只上一门课,今年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对此充满希望,但我也知道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不好教(以前我曾教过一年级的语文):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教学时要采取更多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在课下也有许多事情需要老师有耐心的去指导和帮助他。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总共有106人,学生多,而我又是从第二学期接手这两个班,,对孩子的性格和知识水平不了解,这是我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周我的主要任务便是要首先熟悉学生,了解情况。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情况不是很好,我深知一年级的学习好坏不能决定学生以后的学习,但是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天上课前我都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事先有所准备,但到了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工作能尽快进入正轨。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六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数学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数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

活动二: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活动四:

进行自我评价。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八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九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

研究交流一个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不仅涉及到教师对本班中学生发展水平的认识,对学生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还涉及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那么,要解决数学学科性质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矛盾,在教学准备时,如何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既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适时地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他们将会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习更轻松,更愉悦,更具有吸引力。我认为,要设计好一个数学教育活动,必须根据以下的步骤进行充分考虑和安排。

一、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器官,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数学经验,形成知识结构,有效地降低学习难点,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其它方法所无法替代的。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就要紧扣内容,突出针对性。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这一结论。而是先设置冲突,三根小棒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然后,给出三根小棒,让学生试着围一个三角形,通过尝试,学生发现有的一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那三根小棒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呢?接着,教师给出9厘米、6厘米、5厘米、3厘米的四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看一看,选择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至此,很自然地得出了“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看起来,动手操作井然有序,得出结论快捷准确。是不是所有的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都必须符合“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学生有困惑,但是操作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已经用完了,操作活动也结束了,我认为这时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自主操作验证这一结论,学生在多次猜测――验证中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二、提供思考空间,注重思考性。

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如果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看似热闹,实际并没有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优化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在设计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时,我没有首先安排教师的示范演示,而是通过问题情境再现,直接让学生拿出同步教学实践材料,开始进行操作。实践表明,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有的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比较出数的大小;有的学生通过左手拿走一个,右手拿走一个,一个对一个地去掉,得出有剩余的比较多这一结论;还有的学生干脆通过肉眼观察,看哪一堆相比较多一点……在这个活动中,比较出结果固然重要,但我的终极目标是找到有效的比较方法。一个对一个进行比较的孩子,离我的目标已经不远了,在我的启发下,他们能很快地找出高效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一一对应。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就进行标准的示范操作,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看似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可能会节约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看起来也比较好;但是对学生来说,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他们对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有概念,不能体验到数学的思考性和优化的数学思想,而且这个方法是老师教的,不是自己通过动手得到的经验,遗忘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三、抓住数学本质,体现数学性。

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因此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引导的方向,抓住数学本质,体现数学性。

如在设计《对称图形》一课时,同步教学实践材料中给学生提供了五颜六色的彩纸;数学是美丽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学生很容易在忘我的活动中忽略对称图形的特征,光记得展现“美”了。我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先别急着展现美丽的对称图形,而是让他们去探索怎样剪出对称图形。因为目标不是展现而是探索,学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颜色、别致等“美丽”因素,突出了本课教学的真正落脚点,抓住了数学本质。

四、构建生活情境,渗透生活性。

学习活动过程需经历两次飞跃,实践到抽象是第一次飞跃,抽象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获得知识后,还需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可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生活圈子还比较小,认知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在设计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时,一定要贴近生活,最好是直接在生活中进行。

学了长度单位“米”的认识,设计让学生去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一类活动;学了圆的知识后,设计让学生去测量一下圆形花坛的周长、面积一类活动;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去家庭中一周各项开支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等等一类活动。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课程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现有的操作材料,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做出适时、适度、适量的,适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活动真正为孩子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数学教学服务!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一

来到民乐的第一天,我们熟悉了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

条件还算不错,我们腾出来了两个课室作为寝室,铺好席子搭好蚊帐;独立的厨房没有煤气要靠生柴火;卫生间是新建的,只是没有电灯需要点蜡烛;回想起来仍清晰记得第一晚蚊帐上被灯光引来的飞蛾、金龟子还有螳螂。民乐小学所在的民乐村在茂名阳西的边界上,我们是需要徒步几公里到阳西的镇上去买菜的,沿途风景倒是非常好,山清水秀。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上学了。

我走进每个课室派发安全用电的宣传册,站在讲台上对着孩子们说:大家好!我姓李,你们以后可以叫我李老师,我将会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和手工老师看着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我说话,一时之间说不出那是什么样的感受。那天晚上队员会议的时候,只记得心里特别羡慕当班主任的队员,看着孩子们逐渐开始和班主任建立感情,真是百感交集。

我的第一堂课,是和家辉一起上的低年级手工课。

那节课可谓完全控制不住场面,一二年级的孩子们特别调皮,虽然大部分的孩子们还是很认真地在学,但还是有的在说话,有的自个儿玩自个儿的,有的在吃零食,还有的随意走动还好有空的队员们都过来支援,维持秩序。我们那天教的是折百合花,这可以说是一个教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不仅仅是准备好要教的内容,还要了解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程度,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准备课堂内容。百合花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太复杂了,许多步骤都学不来,以致于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折不到一半,并且没有办法记住之前的步骤。在那天的队员会议,我把这个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了。其实教小学生,我们还要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怎么讲课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细心摸索的。除了这些讲课的经验教训,还有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感受,原来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不认真听讲的心情是十分难过的,又不能打不能骂,自己这么用心地教他们,他们根本不用心真的好难过,我想这个感受让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课堂表现。

第一节语文课,教三年级写作文。

从小到大,语文课里面我最喜欢的内容就是写作,我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传授下去,而这第一堂语文课,我准备的内容是如何写人。

我对孩子们说,语文,重要的不是有多会做题,而是说与写的能力。我努力地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言,但他们还是比较害羞。第一堂课,我告诉孩子们我从小到大学习语文的感受,语文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单靠几节课就能学好的,课堂只是培养兴趣和态度。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表达,用语言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能表达好,我们要多读多看,有机会有条件一定要多看课外书,课本的阅读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不知道三年级的孩子能不能听懂这些,但我希望他们能记住,长大以后再慢慢体会。这第一堂课,我给他们的命题作文是我的谭老师。在我讲完写人的技巧和方法之后,他们都很认真很用心地去写,交上来的作文满满都是孩子们对谭老师的敬畏与喜爱。孩子们都特别懂事,有的说我知道谭老师这么严厉都是为了我们好,有的说谭老师我们多希望能看到您的笑容我们希望您开心感动之余我也很高兴,孩子们都记住我课堂上说的要抓住细节等等。

我特别喜欢三年级的孩子,可能接触得比较多,他们在谭老师的严厉教导下也特别乖特别懂事。记得背书很厉害的副班长,记得最调皮的那孩子却是回答问题最勇敢的,记得后来给我写信的思莹,记得最乖巧的班长,我记不住所有孩子的名字,却忘不掉每一张稚嫩的笑脸。

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我们也轮流到厨房后勤做饭。每次轮到我后勤,小组里总会有大厨,我就负责洗菜洗肉切菜切肉。其实在旁边看别人炒菜,真的学到不少。后来回家自己做饭的时候,父亲说想不到我的厨艺突飞猛进了,我说这是三下乡的成果,父亲又说不如找机会你再去一次吧。在后勤的工作中,感受最大的就是合作,后勤的工作步骤特别多,如果组员配合不好,分工不到位的话就会让大家很晚都吃不到饭。还有就是珍惜粮食,记得有一天煮早餐,我们炒面不小心锅里的油烧起来了,在我们物资这么不充裕的条件下,我们浪费了不少油,真的要好好检讨。做一件事,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在集体的环境下,我们更要顾全大局。

作为调研组的组长,其实我觉得自己特别不称职。

除了布置工作分配工作,许多事情我都一无所知。在这十天里,我们有四天是离开学校到周边村庄做问卷调查的。

我们调研组七个人加上新闻组宣传组的两位组员,挨家挨户地走访,又徒步几公里到附近的镇上作商业调查,到路边农田里作农业调查。民乐村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贫穷,设施也十分缺乏,我们也耐心地为村民们解释我们的问卷,收获一份份调研成果,收获了村民们的热情,也收获了组员之间珍贵的情谊。还有一天,我们和电白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了民乐村的低保户五保户,为他们送去爱心节能灯泡以及普及安全用电知识。看到那些老人露出感谢的笑容,我感到很心酸,我们能为他们做的还微不足道。我们也在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节约用电知识,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有奖竞答的活动,供电局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纪念品。

我希望孩子们在收获纪念品高兴的同时,也能学会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回想起来,三下乡就这样结束了。

评上省重点队伍可以说是伙伴们这十天的努力成果,在这里给我们团心倾民乐点个赞。来之前我以为日子会很难过伙伴们会合不来孩子们会很不听话,但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吃得饱伙食也越来越好,每天累到倒地就睡,哪怕停水停电我们的生活也如常,还发现生活其实很容易满足,孩子们都好听话虽然调皮却很懂事,第一次站上讲台当老师才发现老师的责任所在。太多太多都不是课本能学到的,我们成功地给自己上了宝贵的一课。我们收获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感情。十天,真的不长。

在大学要交到合得来的朋友真心不易,不敢相信这十天我们连一点小矛盾都没有。虽然下乡结束了,但我们还在一个学校,真的希望这份情谊会一直都在。最舍不得的是在湖南师范的海玲和洁雯,这可能真的会是最后一次见面,不多说了要保持联系!作为调研组的组长,其实我不大称职,很感谢调研组伙伴们的配合,走访商铺走访农田走访民居,这里每一条小路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虽然都晒黑了,但真的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工作一起玩闹,谢谢你们。

这十天,还要感谢电气还有团委的伙伴们对我的照顾。离别总是伤感的,看到孩子们哭着告别真的很心酸,希望他们能记住我们带给他们的并受益于他们,而他们带给我们的也将对我们受益终身。我相信这段经历会一直留在我心里。再见民乐。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二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三

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

课时。

1、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数一数、认位置、比一比的知识及加减法的含义。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问题提出的过程,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1、出示第一层情境图。电脑出示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走进果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苹果树,梨树。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娃娃来说说吗?

生:我看见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能一个一个数给同桌听吗?

生:同桌互相数数。

2、出示第二层情境图。

同桌听。

学生讨论。

师: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

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

师:顽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树叉上。

师: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鸟。

3、出示第三层情境图。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位置。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往梨树那边运。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设计出自己想要图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案:

课前动手收集一些图案。

二、学生自主合作制作:

1.说一说。

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案拿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觉得它美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找一找。

学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笔,把自己所拿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圈出来。

3.画一画。

老师可以取出一幅图片,将其中一幅,对折撕掉,指名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三、检测达标。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汇总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子字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2、能按照田字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词语和句子。

3、口头填空,扩大词汇积累。

4、通过读词语和句子,使学生懂得要孝敬老人。

教学重点:

识字、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能扩大词汇积累量。

教学难点:

能按照田字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正确、端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子字旁”;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知道要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引亲情。

1、说说你的家里都有谁?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我们的亲人。

二、学习词语,知亲情。

1、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读词语:父亲母亲叔叔婶婶舅舅舅妈。

孙女爷爷(理解叔叔)。

(如果你是男孩,你是爷爷的什么人?)。

3、一起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1、这些人是一大家人,他们谁和谁又是一家人呢?

2、舅舅是什么人呢?(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

叔叔又是什么人呢?(爸爸的弟弟)。

你还管谁叫叔叔?(社会上比较年轻的男人)。

你可一定要区分清楚什么时候喊的“叔叔”是什么意思。

二、明确关系,说亲情。

1、读第二部分,读出什么样的谁?

个别读。

师生合作读。

2、师导:哥哥姐姐们怎么样呢?打开书读读,然后交流。

(1)读词语。

(2)悟词义。

你读懂了吗?勤学好问的大哥哥就是说,

大哥哥是个的孩子。

大姐姐是个()的孩子。理解“能歌善舞”,学习“姐”。

小弟弟是个()的孩子。学习“弟”。

小妹妹是个()的孩子。

(3)巧运用。

再次运用照片,介绍家人:

这是爱看书的爸爸。

这是勤学好问的大哥哥。

三、图文结合,赞亲情。

1、师:书上也有一幅照片,认真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1)读句子:我是爷爷的好孙女,我懂得孝敬老人。

(2)我为什么是爷爷的好孙女?

(3)理解词语:孝敬老人。

(4)学生字:孝敬认识“子”字旁。

问:这个小女孩是爷爷的什么人呢?(孙女)。

假如图上画的是个男孩呢?那就是爷爷的孙子了。学习“孙”字。

强调:从这个字的部件组合,你能读懂“孙”这个字的意思吗?(小孩子)。

2、你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过什么让他们高兴、快乐的事呢?(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快乐阅读。

读短文回答问题:

1、我们怎样为曾祖母过九十大寿?

2、佳子送给奶奶什么礼物?

3、珠宝商为什么不卖给犹太老人珠宝?

五、打写练习。

2、孩子们,你的家里都有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家的成员吧,如果能选择其中的一位具体介绍一下就更好啦!你可以介绍他(她)的外貌、性格,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有趣的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正确、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看卡片读字组词。

3、猜字谜。

二、指导书写、把字写端正。

1、整体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2、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叔:左边是“上、小”两个字,右边是“又”。

弟:上面是“八字头”,中间是又宽又窄的“弓”,最后写“竖”和“撇”。

老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再仿写。

3、下面的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两人互相说说。

父母姐爷孙。

4、认真看田格里的范字,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好。

5、老师巡视,提醒坐姿及执笔姿势。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在练习写字时,多数同学描红和仿写很认真,展示:书写端正、漂亮、大方的。及需要改进的,同学提建议。

四、快乐阅读。

五、打写练习。

2、孩子们,你的家里都有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家的成员吧,如果能选择其中的一位具体介绍一下就更好啦!你可以介绍他(她)的外貌、性格,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有趣的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课外拓展:

1、把熟字合起来,成新字,在组词。

子----小()()。

女----且()()。

2、比一比,再组词。

教()姐()爷()第()。

孝()组()父()弟()。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顾问的员工安全规章制度(实用19篇)

    遵守规章制度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维护组织稳定的基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规章制度的范例,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吧。一、填空题:(每空2分)。1、安全生产工作坚持

    教学助理分享教学心得(优秀17篇)

    有了范文范本作为参考,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精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为了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今天

    教育顾问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劳动法律顾问为您解读劳动合同法大全(23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就劳动条件、权益和义务等达成的一种书面协议。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常见劳动合同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一、主体资格合法。劳动者的主体

    教育培训师的工作简历自我评价建议(模板18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自我评价问题,供大家思考和参考,希望对您的自我评价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游戏策划的创意之旅(通用16篇)

    在游戏策划中,需要对游戏的核心玩法进行深入思考和设计。下面是一些成功游戏的策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1、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的方法。2、培养幼儿

    为教师定制的酒店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6篇)

    策划方案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工作计划。策划方案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希望以下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每一朵玫瑰向你诉说爱的承诺!幸福的恋

    体育教师的教育感悟(优质15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参考的起点,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改写和扩展,使文章更具个人特色。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学生的班会课心得体会(实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案例,从中了解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

    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优质17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避免在职业发展中出现迷失和浪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职业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下面是近年来职业规划的新趋势和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