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散文诗(通用7篇)

时间:2024-09-29 作者:灵魂曲

青春是热血沸腾、充满希望的时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和公益事业。如何在青春时期塑造自己的人生轨迹,实现人生的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青春话题讨论,希望能促进大家的思考和交流。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一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奇迹和语言的意外收获”,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支撑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

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

贾平凹没有费尽心思地去琢磨文章的结构,大都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架构的,但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形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他行文主要以“我”为中心叙述角度,大都围绕“我”来展开叙述,这就使得文章富有条理、脉络清晰、结构浑然而成。这也是他的散文结构得以形成自然之美的主要缘由。

3、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贾平凹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土人情,展现出来自民间的美好人情,以一种清新,淳朴的笔调营造出一个具有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农村中存在的愚昧,丑陋,被作者过滤和抛弃后都寄予了理想的色彩。后期的散文也是以此为主线,逐步走向厚重,朴实,雄浑的风格,有一种对社会和自我大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如他的代表作《老西安》。他描写商州的那系列性的散文,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还有《在米脂》、《走三边》之类,像沈从文笔底的湘西,美得让人忘怀流连,其风物与民众,原始而淳朴,山人都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桃源诗般,“欢得像风里的旗”[4]。连偶尔涉笔到的、掩盖不住的苦涩和灾难,都被作者填满的诗情画意抹平了。

4、流溢着佛禅思想

贾平凹对佛禅和老庄等人的思想深感兴趣,他的散文也洋溢着佛道的意味。他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融贯着深情,自由自在,阐发了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佛家那种物我两忘,清静无为的禅宗意识是贾平凹散文的重要特征。如他在《静虚村记》中写道:“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如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作者在此迷恋清茶淡酒,陶情的是谈山水和月,得到的是无我两忘,进入了一个清静空幽的迷人境界,这是艺术境界也是禅定的境界。

(二)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

贾平凹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一、朴素中见真情

贾平凹曾说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示”。他认为有无真情是衡量散文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好的散文无不直接地袒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灵魂。认为那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矫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识与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相碰撞而闪烁的火花。正是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美学原则的坚持,使贾平凹的作品无处不显现出真情美。这种真情首先表现在对故土的眷恋;“商州”这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行政区域,对于贾平凹来说已融进了他的精神生命里。“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的、独特的神秘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之深,情之切。家乡原本是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作者却说“异常美丽”,用尽美好的语言,极写家乡的富有,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真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商州曾经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法门……十几年里,商州确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商州也成全着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此时的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已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商州,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作家的全部情感。如此看到,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其次,作家的真情表现在对亲人的思念中;读过贾平凹《祭父》《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泪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在作家群中,贾平凹对父亲的孝敬是出名的。现在,父亲去世了,他说“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面对着父亲我却无法超脱”。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终于完成了《祭父》这篇充满至爱真情的纪念文字。“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于是作家又写出了《我不是个好儿子》:“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第三,作家的真情还表现在自我真情的袒露。贾平凹认为:“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在无需掩饰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这里既表现他对生活的热情,也披露他对人世的超脱;既抒发他对美的追求向往,也吐露因美的失落而生的抑郁烦恼。无怪三毛在给贾平凹的信中所说:“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可见在散文创作中,贾平凹真正做到了袒露自己,他自然也是个重情之人,对能理解他的人、理解他的作品内涵的人,会引为终身知己。当得知三毛死讯后,贾平凹悲痛著笔,写出了《哭三毛》《再哭三毛》:“这些天来,我一直处于恍惚之中,总觉得常常看到了您,又都形象模糊不清”,“现在,我的笔无法把我的心情写出,我把笔放下来,又关了门,不让任何人进来,让我静静地坐一坐,不,屋里不是我独坐,对着的是您和我了,虽然您在冥中,虽然一切无声,但我们在谈着话,我们在交流着文学,交流着灵魂。这一切多好啊,那么,三毛,就让我们在往后的长长久久的岁月里一直这么交流吧。三毛!”多么令人感动啊!真情的袒露无遮无挡,淋漓尽致。

二、朴素中蕴哲理

翻开贾平凹的散文,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这种感悟,不是对某种现成思想的形象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作家往往能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妙谛,随感而发。《三游华山》,是充满哲理的文章,作者从三次游历华山写起,看似写游记,但最后笔锋一转,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点出:“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知之不知才要欲知”。这种智慧的语句,在许多篇章中都可以见到。评论家费秉勋指出:“除了游记作品外,贾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结穴,都归总到哲理的阐发。”这种哲理阐发,并非现成哲学结论的形象注脚,并非美文写成的讲义,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特见解。再如:“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迟欢;于嚣烦尘世中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好读书》)这里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说读书的好处怎样,而是与读者平等地娓娓叙谈,给人无穷的沉思。

在《对月》中,借月亮来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到这里,作者已具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态:真正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且劝诫人们:活着就是一种荣幸,尽管活着有苦,但苦里面也有乐。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去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圆。作者借月亮的圆缺变幻,对人生进行思考,由月及人,饱含人生启迪,充满哲理趣味。《地平线》道出了人生命运和理想抱负之间的关系和人生追求的意义,“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地平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颖、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在朴素自然的描述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三、朴素中含幽默

幽默是贾平凹散文语言的又一大特色。《说话》就是贾平凹的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我出门不大说话,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有没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看到这你会笑出声来,真是太幽默了,把学说普通话,比成有醋熘过的味儿,一定会让人想起酸酸的感觉。口吃的朋友竟不敢回答口吃的人的问话,想一想还真有点学问。因自己出门不大爱说话,因此就提一个印有“聋哑学校”字样的包,觉得很自在。真是既真实又幽默。

《饮者》又是一篇让人发笑的作品,“饮者一般都彬彬有礼,酒席上差不多经历三个境界,先轻声细语,再高声粗语,最后无声无语”。短短几个词,高度概括了喝酒人的神态和形态,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笑口常开》描述无数个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令人发笑的人和事:“路遇一女子,回望我嫣然一笑,极感幸福,即趋而前去搭话,女子闪进一家商店,尾随入店,玻璃上映出自己衣服纽扣错位,不禁乐而开笑。”在《说孩子》中,对于那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的人,他认为“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这一见解既深刻又独到,“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提起说她的孩子——她会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说下去”。这观察真是细致入微,语言纯熟老到,在说笑中,在幽默的闲聊之中,将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盘托出。正如评论家所说:“是天籁之音,人籁之声,极自然的流露,完全泯绝了硬做的痕迹,里边的幽默,机智,无奈,都是生活与心灵自身就有的,无需外加,浑然天成,可谓有什么话,说什么话的最佳实践。”

四、朴素中出诗画

贾平凹说他最早的文学创作就是写诗,他曾说:“诗可以使我得到休息和安怡,得到激动和发狂,使心中涌动着写不尽的东西,永远保持不竭的精力。”同时他对中国的书法、绘画和戏曲又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常以诗的激情和语言去熔铸他散文的美感意蕴,把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趣融于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之中,使作者之情和客观景物水乳交融、自然和谐,形成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看其作品就像欣赏一幅画,内涵极为丰富,韵味无穷。《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全文有十一个段落,整篇就像是由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里“红”“绿”“瘦”形成一个有形有色的艺术画面,营造了一个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静虚村记》也是作者为我们描述的一幅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带有古典神韵的艺术画面。在这幅画中,形、色、声俱全。有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着的仄仄斜斜的。屋舍;有浓得像绿云一样、枝叶交错的树木及持续不断的鸡鸣狗叫之声,它们构成一幅完美的村舍图。

《月迹》更是一幅诗情与画意相融,且富有动感的画面。贾平凹散文描写的客观景物或人文景观大多是静物,但这些静物在他笔下却是婀娜多姿,极富生命的动感。他善于运用动词和比喻,用拟人化手法寓动于静,使静态的月亮有了动作,有了形象,生动有趣。月“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月“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以动写静,将静物写活,动静交融地写出了月迹的可爱可怜、美轮美奂。“杯酒里边果真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不仅新鲜生动,而且还极富诗情画意,“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比喻新颖。贾平凹就是善于从纷繁的事物表现中巧妙地提炼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简洁生动地表情达意。一切都自然流畅,无雕琢之痕,无矫揉之态,给人朴素自然之美。

(三)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

善于捕捉细节是贾平凹的散文有一个精妙之处。从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散文在细微中展现出一种有血有肉之感,能让我们体会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如《风筝》一文,写下放到乡下看管磨坊的女“右派”,自己处于遭受不公正的冷遇环境中,却去抢救一条被冰冻住的鱼儿。“那老女人正弯向站在河边的一个水洼里,努力地用石头砸着洼里的冰。冰是青青的,裂开无数的折缝。她开始用手去扳冰块,嘴角里唏唏溜溜着……我们动手去扳,老女人却千叮咛万叮咛着小心,一直到我们把鱼放进水里,才笑了。”这一细节,真实反映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热爱生命、顽强求生、渴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从而否定了一个扼杀人性、窒息思想的荒诞时代。这正是严冬里透露出的春的气息,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所在。

当然,细节描写并不是复述生活琐事,它是在特定情境凸显出细微的东西。文学靠的就是细节征服读者。又如《冬景》:“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孩子们)趴在窗子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气,擦开一块,看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在这些细微的刻画中,冬天的景物一一跃然纸上。这篇文章就是靠微妙的细节和生活体验来创作的,在某种程度上就弥补了知识面不广的缺限。

(四)巧妙多变的结构技巧

《贾平凹散文选集》里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后没有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虽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绝不平直僵化。贾平凹说:“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这是因为贾平凹虽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结构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创造出严密多变的文章结构。

首先,文章内部结构灵活变化。作者从一开始就着重于紧扣读者的眼球,似将读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中,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给人一种越读越想往下读的吸引力。如,在《访兰》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回家培栽,引来众人玩赏,父亲因此而愠怒,不再挖兰,为一伏笔;“我”感到奇怪,问个中缘故,父亲不肯说出,又添一疑;父亲带“我”去访山,“我”欲挖兰,却被父亲制止,又令人困惑。知道最后,父亲与“我”谈兰,才揭示谜团。这种层层铺设的结构富有张力,时时吸引着读者深入探究。

其次,文章外部结构形式多样。从文章外部看贾平凹的散文结构,可谓不同篇章的结构呈多元化状态,更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作者的散文有的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如《一匹骆驼》,线索明晰,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有的采用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关中论》;有的采取欲擒故纵、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如《丑石》;大多记游作品则以旅游行踪变化为构架,如《走三边》《入川小记》,使得行文有条不紊,井然有致。正是由于这些多变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让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像在鉴赏由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处处新鲜,时时不同。

在文学价值方面,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在当代散文名家中也称得上是独具风格的一家,不仅写得多,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可以说是一种颇为特异的现象,有人就将此称之为“贾平凹现象”。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有些作品已经纳为中小学生必读的课文,可见它确实值得我们去仔细地研读。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二

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阳,走出商洛。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穿着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种惬意。后来无意中读到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组成,描写了商洛的好多风土人情和故事,描写手法和用词很平淡,我却看得很入味儿。

他在《商州初录》的《序》里面这样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下之物、喑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姚雪垠先生着的《李自成》风靡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

他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阳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在城市污染、拥堵的对比下,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人们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读他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忆,也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原来商洛的名字来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阳则是因为地处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卫鞅的封地,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商君。汉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隐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精蓄锐,而后驰骋中原;近代五支红军进商洛,播撒了革命种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根据地。而山阳县,则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

而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或者听说过,比如他的《黑龙口》一文,就写的是商州的一个小镇,文中写到: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这生意极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九点一到,生意摊骤然摆齐。因为从西安到商州来的车,都是九点到这里歇息,从商州各县到西安,也是十点到这里停车。于是乎,旅人饥者,有吃,渴者,有茶,想买东西者,小么零甚山货俱全。集市热闹两个小时,过往车一走,就又荡然无存,只有几只狗在那里抢骨头了。

我是从小就听说了这个地名,并且听这个地名的频率绝不低于听见商洛市的频率。因为黑龙口过去是商洛五个县通往西安的必经之地,我小时候家乡只要出过西安的人,当时都会提到黑龙口这个地方,加上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煞气,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结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乡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的黑龙口是两排平顶楼房,已经和他83年笔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笔下所写的是河对岸的旧址,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像我们县城老街的房子,适合以前的人们做生意,尽管已经没有客人往来,宽大的门面,墙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精美又复杂的装饰,让我依稀感觉到往日的繁华。没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国道修通了,来回虽然还经过黑龙口,但车已经不用停了。而现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没经过那个地方。读着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记忆翻了出来,那破旧却依然精美的墙上装饰,高挑的屋檐,从二楼直通河床的木楼梯,瞬时又浮现在我眼前。

他的短片散文《松云寺》也是我路过那个地方之后才读的,是第一次走通往商洛的高速时,路过一个地方时我哥告诉我,那个就是贾平凹写过的《松云寺》,只见路旁有个挺小的院落,三面已经被一所小学所包围,中间的确有棵挺大的松树,树冠像一把大伞罩着院子。回来就读了他的《松云寺》那篇短文,文中写到:松树真的像条龙。应该起名松龙寺吧,却叫松云寺。叫松云寺正好,因为松已是龙,则需云从,云起龙升,取的`是腾达之意哈。后来我自己也去近距离看过松云寺,院子很小,松树很特别,树干很粗,树皮像龙鳞,树冠几乎将整个小院罩住,看过之后的感觉就是松即是寺,寺即是松。院中石碑上说,当年王莽追杀皇族刘秀,刘逃进商洛山,躲在这棵松树下化险为夷。

他的另一篇文章《莽岭一条沟》,说在莽岭山脉,有条沟没有路牌,也从无有人丈量,里数由人嘴说,有说六十里的,有说八十里的,但人口是十分地准确:十六家。这十六户人家,一家离一家一二十里,但算起来,拐弯抹角都是些亲戚,谁也知道谁的爷的小名,谁也知道谁的媳妇是哪里的女儿。读着这么几句,我忽然想起我一个亲戚说过的,正是这种情形,他家就在我们那儿的大山沟里面,他们那几条沟相距十几里,人家不多很稀少,谁都知道谁家的底细,有几口人啦,谁和谁家是什么亲戚关系啦,随便在哪儿碰见都像见了亲人一样,都要聊上半天,谁家有事大家知道了都会前来帮忙,比如房子这种困扰在座每一个人的大事,在他们那儿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帮忙,房子就盖起来了,不用付工钱。在他们眼中很平常的事,在我们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住的近在咫尺,却经常不认识隔壁的邻居;偶尔用一下自行车铺的打气筒而人家没要钱,我们也会觉得诧异或难能可贵。

这么多年在西安的生活,越发的觉得了家乡的美丽与可爱,每次回家觉得身心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也发现和认识了原来家乡的历史人文环境也是绚烂多姿的,而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把我带回祥和、安静的家乡,也随着他的笔端一起回忆和见证家乡的巨变,也想借此机会希望大家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静下心来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丽。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三

贾平凹先生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阳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在城市污染、拥堵的对比下,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人们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读贾平凹先生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忆,也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原来商洛的名字来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阳则是因为地处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卫鞅的封地,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商君。汉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隐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精蓄锐,而后驰骋中原;近代五支红军进商洛,播撒了革命种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根据地。而山阳县,则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四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这猎手粗脚大手,熟知狼的习性,能准确地把一颗在鞋底蹭亮的弹丸从枪膛射出,声响狼倒。但猎手并不用枪,特制一根铁棍,遇见狼故意对狼扮鬼脸,惹狼暴躁,扬手一棍扫狼腿。狼的腿是麻秆一般,着扫即折。然后拦腰直磕,狼腿软若豆腐,遂瘫卧不起。旋即弯两股树枝吊起狼腿,于狼的吼叫声中趁热剥皮,只要在铜疙瘩一样的'狼头上划开口子,拳头伸出去于皮肉之间嘭嘭捶打,一张皮子十分完整。

几年里,矮林中的狼竟被猎杀尽了。

没有狼可猎,猎手突然感到空落。他常常在家坐喝闷酒,倏忽听见一声嚎叫,提棍奔出来,鸟叫风前,花迷野径,远近却无狼迹。这种现象折磨得他白日不能安然吃酒,夜里也似睡非睡,欲睡乍醒。猎手无聊得紧。

一日,懒懒地在林子中走,一抬头见前边三棵树旁卧有一狼作寐态,见他便遁。猎手立即扑过去,狼的逃路是没有了,就前爪搭地,后腿拱起,扫帚大尾竖起,尾毛拂动,如一面旗子。猎手一步步向狼走近,眯眼以手招之,狼莫解其意,连吼三声,震得树上落下一层枯叶。猎手将落在肩上的一片叶子拿了,吹吹上边的灰气,突然棍击去,倏忽棍又在怀中,狼却卧在那里,一条前爪已经断了。猎手哈哈大笑,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棍要再磕狼腰,狼狂风般跃起,抱住了猎手,猎手在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伤而发疯的恶狼,棍掉在地上,同时一手抓住了一只狼爪,一拳直塞进弯过来要咬手的狼口中直抵喉咙。人狼就在地上滚翻搏斗,狼口不能合,人手不敢松。眼看滚至崖边了,继而就从崖头滚落数百米深的崖下去。

猎手在跌落到三十米,崖壁的一块凸石上,惊而发现了一只狼。此狼皮毛焦黄,肚皮丰满,一脑壳桃花瓣。猎手看出这是狼的狼妻。有狼妻就有狼家,原来太白山的狼果然并未绝种。

猎手在跌落到二百米,狼母果然在又一个山洞口。

……

猎手和狼终于跌落到了崖根,先在斜出的一棵树上,树咔嚓断了,同他们一块坠在一块石上,复弹起来,再落在草地上。猎手感到巨痛,然后一片空白。

猎手醒来的时候,赶忙看那只狼。但没有见到狼,和他一块下来已经摔死的是一个四十余岁的男人。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五

《写给母亲》是一曲哀哀恸的挽歌。全文仅1300多字,却让读者通过这一扇小小的窗口,窥视到先生思亲、孝亲的博大精神世界。同时,这篇文章一峰突起补天漏,开创了亲情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写给母亲》一文之奇,首先奇在构思上。写母亲,先生没有按部就班随大流,而是宕开一笔,避开俗套俗语,另辟一径:写自己的幻觉——母亲还活在身边。先生以平淡的口吻,质朴的语言娓娓而谈:三年来,自己一直以为母亲还活着,在小屋里、在老家棣花。因为写作时,还仿佛感觉到母亲在不时地和自己搭着话;打喷嚏时,似乎还听到母亲那句重复了几十年的话:妈想哩!在母亲眼里,多大的儿子都是孩儿。而母亲也一直以为自己还活着,像睡着一样,梳子放在枕边,钥匙还挂在腰带上……在儿子眼里,母亲便是主心骨,便是头顶的一片天。母子连心啊。作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水到渠成地书写出对慈母的依恋与敬重。孟子曰:孰事为大,事亲为大。这种神奇的构思赋予文章以独特的神韵,触碰到了读者的神经痛点,诵读此文,你无法不泪眼婆娑,以至哽咽抽泣。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则冯骥才先生在《老母为我“扎红”带》一文中的细节:98岁的老母亲在红腰带上三拆四绣“马年大吉”四个金黄大字。除夕那天,母亲亲手将红腰带扎在72岁的儿子冯先生的'腰上。多么幸福的一刻,多么金贵的母爱啊!

《写给母亲》之奇,也表现在先生对自己情感的驾驭上。三年来,明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但先生没有写自己的哀与痛,而是将它挤压在心底。前人有曰,人生的大境界之一是痛而不言。先生正是这样一个痛而不言的人:三年来,母亲住过的房间,家具摆设还原模原样;夏天了,恍惚里还想着给母亲的房间换个新空调……寥寥数语,一片孝子之情便盈溢于字里行间。直至要给母亲办三周年的仪式,要到老家给母亲上坟了,这才想到自己与母亲确已阴阳两隔,再也无从相见。至此,被压抑了三年的情感才如决堤的洪水,铺天盖地,喷涌而出——“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文章之奇还奇在文字上。前人有曰,文乃性情之华,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情深而文精,气盛而见奇。全篇文字如白描山水,朴素淡雅,没有一丝炫耀,不着一个形容词,却把浓浓的母子之情表现得风生水起。那些常用的平平淡淡的文字,在先生的笔下像一个个小精灵,有血有肉,带着温度,带着骨感,排列与组合成一篇和着作者心率的情真意切的悼文。先生妙笔仙风,这些文字便也沾染了禅意佛光,于字里行间,步步生莲。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六

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丑石》,我被他的文字投射出的人生哲理深深感动。

看似在写物记事,实际上,正是以桃树和石头为依托,阐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看到了那一个个装满真情的文字,被作者当成了载我们认识人生的车轮下的枕木。透过他的笔,他的思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平凡而美丽,历经苦难,终于实现理想的主题。

丑石一文,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把一块丑石的命运写得跌宕起伏,让读者大饱眼福。最让我们受益的,是丑石透露出来的精神---虽其貌不扬,却很实在有用。和我们做人一样,要实在,真诚,从不忽视自己的价值,在别人不肯定自己的情况下,自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你是一块金子,总会发光的,切莫被别人的评价迷失了方向。

贾平凹的散文诗篇七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下面请欣赏贾平凹的散文我的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待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了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扩展阅读:

读贾平凹的《朋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贾平凹新出版的《朋友》就是一本震聋发聩,启迪人生的佳作妙文,是有仙有龙,处处显示出空灵与通脱,质朴与平实的上乘之作。

新上架的《朋友》,是今年年初首次印刷,计33万字,首印2万册,由重庆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的。该书装桢典雅新颖,字迹清晰,疏密有致,每个页面都有书名、作者和一方凹印,共收入作者二十多年所题写的各种序跋、书(画)评论等文凡142篇。该书文风质扑,短小精悍,富于文学性与哲理性,比起他的成名作与获奖作《浮躁》、《废都》、《高老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有更多的看点。同时此书也是指导人们如何交友、处事、待人、接物不可多得的好书好文。从字里行间,方方面面以及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以反映出作者严谨细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作人,不浮浅、不图名、不哗众取宠,以精思睿智,大彻大悟的名言警句取胜,以清新平实的描写与心灵独白取胜。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作者都可成文入诗,而且笔墨流畅,涉笔成趣,引人入胜,叫人过目不忘。

从外表看,虽然该书厚重如砖,一旦开卷则如白驹过隙,半日可轻松浏览过半。稍微贪嚼,正好烹一日之餐。读来不涩不滞,拨云见日,使人茅塞顿开,更敬重作者的文风学养与人格。掩卷思之,清风徐来,如隔三秋,久久不能忘怀。

我与作者素昧平生,但十分推崇贾氏的大作。今偶得之,废寝忘食,手不释试卷,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后感慨良多,余兴未尽,特推荐给朋友一读。

相关范文推荐

    冬日里的问候语(汇总8篇)

    理想是一种追求,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可以造福他人和社会。合理规划时间和资源,高效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的理想实践经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老师的演讲稿(优秀18篇)

    典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常用于庆祝重要事件或纪念历史人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奋斗总结范文,相信能给我们带来灵感和思考。端午节国旗下讲话老师的演讲稿篇

    跳房子中班体育游戏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优秀18篇)

    请示是为了确保我们在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获取必要的授权和信息。在请示中表达一种尊重和礼貌的态度,这有助于获得他人更加积极的回应。在阅读请示范文时,大家可以

    2023年新学期假期家长寄语(优质11篇)

    决议起着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对于组织、团队的运转至关重要。决议的制定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和信息,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和沟通,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

    最新大学入党学生申请书版面 申请书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汇总9篇)

    申请助学金需要我们书写一份真实、准确、有说服力的申请文书,以便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情况和需求。奖学金申请书是向学校或机构申请奖学金时所需要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

    2023年新学期新气象的广播稿(模板8篇)

    竞聘是一种评估自身能力和提供更好机遇的途径。竞聘中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表现,是影响评判的重要指标。以下是一些竞聘申请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新学期新气

    2023年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简报(实用8篇)

    筹备已久,等待已久,运动会即将震撼登场。怎样制作一个引人注目的海报来宣传运动会呢?运动会是学校展示体育实力的舞台,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奋斗!运动会宣传语要紧扣运动

    2023年资助申请书 自动离职申请书(模板10篇)

    奖学金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申请材料,它能够为申请者争取到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资助。以下是一些工作转正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资助申请书篇

    最新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表(大全13篇)

    护理职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奉献的工作,护士的付出常常得不到足够的认可和回报。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的参考范文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示。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个性说说超拽超霸气(精选8篇)

    每个岗位的职责都应该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一致。员工在履行岗位职责时需灵活应对各种工作情况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岗位职责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