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课程的分层次、有机联系和循序渐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一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
3、《黄冈》第7课。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吃苦耐劳。
【教后反思】。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理解能力。
2、结合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1、学习重要的词语及句子。
2、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朗读诱导讲授讨论。
一、导入。
破釜沉舟。
公元前2,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钜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身先士卒,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九战九捷,大败秦军,解了钜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悲愤慷慨,自为诗曰:。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品评】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
二、研读第一段,知识检测。
1、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旦日飨士卒。
2、句式。
(1)、贪于财货(2)、使人言于项羽曰(3)、此天子气也。
3、翻译:沛公居山东时。
4、思考: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三、朗读第二段,知识检测。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纳”)。
(2)要项伯(通“邀”)。
(3)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2、词类活用。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秦地可尽王也。
(4)君安与项伯有故?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封府库。
(8)日夜望将军至。
3、解释红色字词。
(1)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秦时与臣游……故幸来告良。
(3)“孰与君少长?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不如因善遇之。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四、知识拓宽: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板书:
鸿门宴。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三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四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五
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怎样读好较长的句子。
3.能理解“也”,并能正确运用“也”字说句子。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发现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大自然去看一看。
二、学生看图。
出示幻灯片,启发、引导(果树开花图)。
1.同学们请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观察后学生说出,同时教师分别在图下出示“桃花、梨花、苹果花、杏花”的音节及生词,并齐读。
3.这是发生在什么季节的什么事?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状态怎样?像什么?
(桃花、梨花、苹果花、杏花春天开放,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苹果花,非常鲜艳、美丽,像花园)。
4.(出示果树结果图),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音节及词:“杏子、桃子、梨、苹果”学生认读。
5.桃子、杏子、梨、苹果什么季节成熟?长得什么样?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划出自然段和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
2.指名读生词和课文,边读边学习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认识“讠”“禾”这两个偏旁。
(2)“桃”的右半部笔顺是:
“许”右半部是“午”不是“牛”
“成”的笔顺是:,它是翘舌音。
(3)指导书写,认清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词。(看图)。
2.学生读课文。
二、看图学词学句。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两幅图的?指名朗读。
2.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许多”是什么意思?“许多”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结合投影,理解“许多”)。
3.读第二段,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说我们村成了花园?(结合图画)。
练习用“也”说话。
(春天果树开满了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苹果花,真美丽,我们村像个大花园。)。
4.有感情地读第二段,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读后学生看图说说意思。
5.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到了秋天,果树结满了果子,果子熟了,有又红又大的桃子,黄澄澄的梨子、杏,红通通的苹果,我们村成了果园)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读。
6.学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三、总结。
进行思想教育。
春天非常美丽,花开了,草绿了,我们要用双手把祖国打扮得更美,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四、布置作业。
1.第1课时后完成1题、2题。
2.第2课时教学中读3题,先读,再练习说。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六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学习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少年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初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巩固初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1、从课文里挑选自己认为需要掌握默写的二十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家长签名。
2、朗读课文至少一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解释课文为什么取名为“顶碗少年”,写在书上课题旁边。
二、导入(介绍课文的出处,介绍作者赵丽宏,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其他文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的爱好。5分钟)。
1、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处?
2、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赵丽宏?
(赵丽宏,1951年生,比老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他在新浪网上有个人博客。
三、新课初读。(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10分钟)。
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作者念念不忘,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4、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因为这件事启迪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被顶碗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震撼,所以念念不忘。)。
5、请同学们圈画出第2到6段中直接描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语句。请同学分别朗读圈划的语句。(5分钟)。
6、能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顶碗少年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吗?(5分钟)。
(“惊羡”是哪两个词意义的组合?)作者抓住了哪些令人惊羡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带有杂技表演特征的动作描写对我们学习描写有什么启发?)。
7、再次朗读第2段中描写顶碗少年开初表演的文字。“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老师读)“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齐读)。
8、第3段、第6段中对顶碗少年完成最后一组动作时又是如何描写的?
8、请大家想一想,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第2段很详细地写了整个表演的过程,而第3、第6段却只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其他就不写了?(因为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后的成功在于完成最后一组较难的动作。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的越详细,精彩,就越突出后面的动作难度大,表演成功的难度大,形成反差。也为下文表演失败,出人意料作了铺垫。而到了第3段、第6段,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了,只有最后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了。)(5分钟)。
9、面对两次表演的失败,顶碗少年的表现又有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描写少年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8分钟)。
(圈划出原文中描写的句子。第一次失败,少年也觉得是意外,还很镇定。第二次又失败,少年也对自己的表演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失去信心。在老者的安慰和鼓励下再次鼓起勇气。表现了顶碗少年面对失败,虽然也产生过信心动摇,气馁,但最终战胜了自己,没有退却、鼓起勇气坚持到底的精神。)。
10、朗读第3段、第4段。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不同的情景里,描写的内容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重复写。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要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变化描写。)(5分钟,可能来不及,拖到下节课)。
五、反馈。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七
三年级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贯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已经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
(1)本班学生大部分已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2)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学会独立识字。
(4)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5)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6)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
(7)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
(8)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
(9)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
(10)在阅读兴趣方面,阅读兴趣较低。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
(11)本班中有8名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如本册的课文:有写人的如《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有记事的如《雪儿》《花瓣飘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菩萨兵》,有科学童话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如《狼和鹿》《放飞蜻蜓》《恐龙》《海底世界》,有描景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等等。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本册中选入的几篇课文,《放飞蜻蜓》《槐乡五月》《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狼和鹿》《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再有,每篇课文编有5道作业题。课后作业主要是读写生字新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一般每课课后有1道语言训练题是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必须重点指导,便于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习作。
儿童学习语文,靠阅读来吸收“内化”,通过习作“外化”表达;学生习作水平如何,是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习作在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同等重要。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
4、单元练习。
教材8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每次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学用字词句”主要是一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写字”是关于汉字书写的归类练习。“读读背背”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熟记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让学生记诵;二是积累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读背背”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则强调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话题用于口语交际的练习。“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课本最后附有生字表,供学生复习用。
三、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民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99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51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四)口语交际:
1、难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五)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稞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六)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四、具体实施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脚步。
2、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造教育,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3、发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5、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6、改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利用有利时机,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强调说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与生动。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5人。接班三学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如本册的课文:有写人的如《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有记事的如《雪儿》《花瓣飘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菩萨兵》,有科学童话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如《狼和鹿》《放飞蜻蜓》《恐龙》《海底世界》,有描景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等等。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本册中选入的几篇课文,《放飞蜻蜓》《槐乡五月》《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狼和鹿》《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再有,每篇课文编有5道作业题。课后作业主要是读写生字新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一般每课课后有1道语言训练题是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必须重点指导,便于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习作。
儿童学习语文,靠阅读来吸收“内化”,通过习作“外化”表达;学生习作水平如何,是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习作在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同等重要。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
6、改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利用有利时机,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强调说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与生动。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1、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只有3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1人。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部分孩子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还有少数学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规范字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本学期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
1、认识200个,会写3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练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8、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有目的的收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教材分析(要求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的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其中“多彩的生活”和“灿烂的中华文化”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使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基础上编写,教材结构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4、丰富课文内容,学习自由。
4、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
(3)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4、开展培优补差工作。
(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
(2)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结对辅导。
(3)与课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4)鼓励为主,及时表扬。
5、教育科研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2、在教学中实施游戏情趣教学。
3、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贯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八
-->
1.教育观念狭隘。
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的狭隘,体现在教学中,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特点;二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作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2.教学模式僵化。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嚼碎,详尽地“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生现状。
1.学生知识结构零乱、能力水平偏低。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乱,对于基本的文学知识都是“一问三不知”,表现的比较肤浅。同时,他们的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同学无法独立完成一片记叙文的写作。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
当前中职学生都为90后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这一优点给抹煞了,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给学生,较少关注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发展,因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
从上述方面不难看出,中职语文教学已走进了一个危险之境。倘若还不另寻“生存”之道,那必将“四面楚歌”。为此,要改变此种“痛苦”的现状,我们除了对职中语文教育作深入思考,还必须有切实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
究竟怎样来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呢?总的来说,要突出实用性、工具性、开放性、丰富性和时代性,关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尽可能合理地拓宽教学资源。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突出实用内容,体现专业特色。书写、听说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很实用的。字是打门锤、敲门砖,它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把它纳入文化层次评价的标准。所以,书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2)靠近日常生活,提升学习兴趣。靠近日常生活,把语文学习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引进生活中的例子,谈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会提高兴趣。布置作业,也尽可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确实需要。
(3)重视课外阅读,发展自主学习。广泛地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着名盲聋女作家海伦说:“课外阅读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中职生的课外阅读是不容乐观的。我们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指导写读书笔记,建立课外阅读卡,开展读书交流会,不但增长学生的知识,也会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他们终身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开放教学方式。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它使语文教学视野狭窄,形式单调,脱离现实生活,难以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需要。职高语文教学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势在必然。可以突破时间限制,使课前课后与课堂结合起来;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使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突破老师单一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未知的精彩。语文教学方式开放化、灵活化,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1)实践活动式教学。实践活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参加些实践性的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受,去学习。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
(2)合作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把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依轮次承担一个话题的探究。小组成员共同围绕这个话题去找相关资料,并让他们自己将其搜集到得资料一各种形式告诉大家。最后,评出最佳合作组,并发奖。这样,小组成员不但探究了话题,也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班上的语文学习氛围自然就浓厚多了。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才能选择最佳策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374个生字,正确默写248个,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掌握本册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4、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5、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6、掌握本期所学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7、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三)、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习态度表现良好,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年级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四、复习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勤学好问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读一读,再抄写”的词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读读背背”做到能理解、会默写、会运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
7、阅读和作文是重点。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方面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
教学分析:
本文记叙了十月革命前,列宁与波兰革命者马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坚持走靠近深渊的小路锻炼意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列宁自学锻炼意志的品质,联贯系实际与同学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锻炼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谈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也可说我们学过的有关他的什么文章。
(学生自由发言)。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又讲述了这位伟人的什么故事呢?(板书:14课《登山》)。
二、自由阅读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画,或两人一起读,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谈谈体会。
1、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研读。
2、鼓励学生放胆地读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记到课本空白处。
3、同桌和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4、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辅导。
问:
(1)列宁两次是怎样走过那段危险小路的?
a、找出文中写列宁上山、下山的部分读一读。
b、找两名学生演示走小路的情景。(两次走小路,借助想象,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两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2)山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怎样境界?
(生:自然景色优美,衬托出列宁和巴果茨基历险登顶后的喜悦之情。)。
师:作者借景抒情,赞美革命者高尚的意志品质,将这段话背下来。
(3)列宁为什么要在走过险路后才肯解释重走那条路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师:列宁是个重实践的人,说了才做,不如做了再说。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一种品质。)。
(4)列宁最后所说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因为我害怕它”,表明列宁毫不掩饰自己的弱点;。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表明革命者不能放弃任何一次锻炼意志的机会。
(结合课文插图,朗读这段话)。
四、讨论、小结。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收集的`有关锻炼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六、板书设计。
登山(看日出)。
去走了险路。
列宁锻炼意志。
回还走险路。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一
又到每一年的复习时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帮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难点,理解所要把握的内容。为此主要分以下三步走:。
一、全面、系统地复习:。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改写句子、写比喻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重点,综合地复习:。
这一点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关键,以点带面。同是要增加练习,但要精选,从而能举一反三、解类旁通,要在准确、规范,熟练上下功夫。
三、调整、巩固地复习:。
利用较短时间,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自己查漏补缺。
复习措施:。
1、让每节课都是快乐的,有趣的,让每道题都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
2、注意实效性,注意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
3、注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4、同时多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复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复习要有新策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要做到四个结合,及:单项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课文复习与读写练习相结合、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相结合、教材与资料相结合。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二
第一段:语文课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语文课不仅可以帮助我提高读写能力,还可以开拓我的思维和想象力。在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学会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技巧,收获颇丰。
第二段:我喜欢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故事。有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笑猫日记》,这个故事里的猫咪非常调皮。通过听故事,我不仅学会了欣赏故事情节,还学到了如何描述人物性格特点。我尝试着用猫咪的性格来描写一个人,结果惹得全班都笑翻了。这让我觉得语文课变得更加有趣,我对于学习语文更加充满了热情。
第三段:在语文课上,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写作的技巧。老师教我们如何用五步骤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确保题目掌握准确;其次,要有清晰的思路,搭建好文章的框架;接着,要丰富文章的内容,加入趣味词汇和形象的描写;然后,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选用恰当的句型和词语;最后,要认真检查文章,改正错误和不通顺的地方。通过这五个步骤,我写作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学会了自己组织思维,在纸上把脑海里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
第四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我们读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和《孔子的故事》。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还学会了品味文学的魅力。我也很喜欢我们上课时唱的一些古诗,这些古老而优美的诗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明白了诗歌的美妙和力量。
第五段:总的来说,三年级的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听故事、学习写作和阅读文学作品,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素质,还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语文课将继续为我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三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所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商榷。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四
又一个紧张而忙碌的高三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优势,有必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如下:
一、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稳扎稳打,对高中教材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地复习。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作准备。
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归纳促升华。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
第三个阶段,摸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决心不再留任何尾巴。对个性问题一定要做个别辅导,决不把这次遗留的问题带到下次考试。
二、瞄准高考,狠抓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积累的学科,很少有人能够不真抓实干就能取得成功。进入高三布置了学生以下几项常规性工作:准备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基础题按类归纳;每个月训练作文一篇;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小组素材介绍。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三、深入研究考试大纲,重视信息的沟通。
1、在高三之始,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细致研究分析近两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在教学中,注意向有经验的同事特别是老教师学习,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授到复习考试的合理安排等教学环节,认真吸取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学校的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充分搜集备考的信息与动态,并且注意整理与借鉴,做到为我所用,增强复习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细化内容。
2、序化训练。
3、量化分析。
4、深化辅导。
课后辅导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注意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五、专项复习,狠抓薄弱环节。
1、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2、复习文言文,整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3、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
(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4、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
比如推荐《读者》《青年文摘》《考试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六、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光对答案耗时、耗力。所以,讲评过程中要注意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尽力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并注意拓展,比如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最后,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
当然,反思高三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所以在新学期中我们将再接再厉。总结是为了来年,衷心祝愿20。
__。
届再创辉煌!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应这样长抓不懈。如:说完整话;指读方法的训练)。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有收获的意识。)。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教给学生识字的途径)。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9.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生单独认读。字为红色,读完贴在黑板上课文中的空白处)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在课文中:三小羊、四鸡、五鸭,(生读。)谁还能照样子说说?再读“个”时,问生:看看周围,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生联系生活说出几个用“个”做量词的短语)你们不光字记的好,还能在生活中注意积累,真是很了不起。
(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1.字娃娃都回家了,你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读:如果都他读对了,你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如果他不仅读对了,而且读得特别好,你可以奖励他一颗小星星。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就帮帮他。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为他们交流情感、分享收获、体验成功提供了空间。)。
三、复习巩固。
1.师生对读。
2.男女生对读。
3.做数字拍手歌。(两人结成一组,用你拍一,我拍一的方式,填上数字歌的词,老师可先和一名同学做个示范。)。
四、小结。
谁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强化学有收获的意识。)。
你们的收获课真不小,能用你们的收获来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吗?出示第14页小猫钓鱼的图,全班共同作练习。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六
一,复习目标:
二,复习内容:
1、字词。
2、句子,标点。
3、课文重点内容。
4、课内外阅读。
5、习作。
三,复习具体安排:
1、每课的生字,词语听写过关。
2、重点的课文段落和古诗的背诵过关。
3、每个单元后语文园地后的知识点巩固落实。
4、多音字的复习。
5、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等词语的运用。
6、句的练习:造句排列句子的顺序在句子中正确地运用标点“被”字句“把”字句。
7、指导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习作。
8、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试卷,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适应度。
四,练习类型。
(一)汉语拼音。
1、看拼音写词语。
2、把音节补充完整。
3、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字。
1、看拼音写词语。
2、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
(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字谦虚滋润勇敢猜测(辫,瓣)(镜,境)。
(2)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耍懒假初(即,及)(状,壮)。
(3)拼读时容易混淆的字(视线,试验)。
(三)词语。
1,近,反义词。
2,积累四字成语,八字成语,成语故事。
3,补充动词练习。
4,按不同内容进行词语归类。
5,按不同形式进行词语归类。
(四)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的用法其中重点了解比喻句。
2,表示景物或事物状态的句子。
3,认识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不作为考查内容。
4,体会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学生了解即可。
5,标点符号的复习重点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七
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一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都要将高分作文打印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六、复习策略探讨。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三轮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总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原则。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倡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尽量与月考错开)。练后必讲评,练习和评讲力争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所谓定度控制,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因材施教。对于语文优生和差生,各班要心中有数,加强课外辅导。
3.要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各班学生学习状况结合,可根据各班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八
这无疑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些现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呢?本人浅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用“好课”去吸引学生。
1、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有必要可对课本知识重新编排优化教学内容,对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强的知识可适当裁减或降低难度,练习题的设计避难就易,避免让在知识上亏欠太多的学生无所适从,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理论教学节奏不能过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尽量使用媒体教学,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快,以反应知识主题为主,不能太复杂,要有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双重效果。
我们的教学应以掌握课本的基本概念原理、关心和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为结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学会掌控课堂,绝不能混乱得不能控制,但又不能太死板,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
二、因生定制,管好课堂纪律。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密切配合,在课堂的45分钟要管教,管导,具体在授课时就应做到: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认真的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态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如有些学生坐在位置上不听讲,看课外书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觉等。这类问题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是给与信号,邻近控制。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若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
3、灵活应用奖励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课堂纪律有效途径之。
一。奖励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课后谈心,等等。
4、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随便下位,躺着睡觉,将腿翘到课坐上等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
总之,中职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耕耘。根据当前的形式和现代教育理念,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