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中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写作的要领和规律,节省我们的学习时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一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2005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10日下午,中新社记者赶到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中时,这里早已聚满了人。
在聂家客厅,当地干部正在认真布置会场:悬挂五星红旗以及聂海胜飞行照片。枣阳市以及杨垱镇将于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观看神舟十号发射直播。
聂家位于杨垱镇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两层小楼。走进客厅,只见正面墙上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聂海胜母亲的遗像。
弟弟聂新胜出生于1979年。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几个姐姐出嫁,照顾母亲的责任一直落在聂新胜身上。他说,由于哥哥太忙,从不敢打扰他,担心影响他。
“他尽忠,我尽孝,我在家里照顾好母亲,让哥哥能够安心工作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聂新胜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哥也是这样。”
“我们很少去北京,即使结婚后也没有去。儿子一岁多时,哥哥回来看过一次。”聂新胜说,哥哥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也基本是因为公事。
聂新胜现在枣阳一中后勤部门做水电工。聂新胜表示说:“哥哥和我从不谈他的工作,更不会告诉我神舟十号何时发射,我是从网上才知道的。”聂新胜说,希望哥哥再次和战友一起,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作为“航天英雄之家”,聂家墙上挂满了聂海胜照片。由于受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影响,聂新胜年仅4岁的儿子取名为“聂天扬”。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二
聂海胜的家乡所在的杨镇樊庄村8组距离枣阳近40公里。
由于聂家原有的三间土房已坍塌得只剩下一面墙老屋基地长满了齐腰深的咖啡豆苗而另外三间后盖的红砖房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所以枣阳市政府、枣阳民政局和杨镇镇政府为聂家在杨镇北街盖了一幢二层小楼聂海胜偏瘫的母亲和弟弟现在就住在那里。
弟弟:让海胜没有后顾之忧。
到聂家已近下午四点,进大门,上楼梯,是一个20来平米的。
客厅,浅灰色的地砖、米黄色的家具,简单而又整洁。
聂海胜身着航天服的照片摆放在彩电上面。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这张照片本来放在母亲床头,可是母亲一看到照片就很激动,不得已将照片拿到了客厅。
74岁的聂妈妈张金秀躺在卧室一个特别制作的护理床上,身披缎面红袄,盖着棉被,见到记者,她伸出自己瘦弱的手握了一下记者的手,聂新胜说:“我母亲和你打招呼呢!”聂新胜介绍聂妈妈张金秀自月突发脑溢血右半身偏瘫后,就不能开口说话了,“但是你说什么她都明白。”“聂妈妈,您养了一个好儿子,他为国争光了呢!”听到记者大声说的这句话,老人不停地晃着记者的胳膊,眼中闪出泪光。
聂新胜介绍聂妈妈本在江西随哥哥嫂子住了7年,哥哥调到北京,母亲跟着过去住了4年。后来舅舅生病没人照顾,母亲才回到枣阳照顾他。
“母亲生病后,哥哥经常打电话问候母亲病情,但母亲一接到电话就流眼泪。她听得见哥哥的话,但却着急说不出话。”
聂新胜和哥哥聂海胜相差13岁,聂海胜当空军飞行员的时候他年纪尚小,“那时候的事情记得也不太清楚了,但经常会听到姐姐和妈妈说哥哥懂事、听话。”
聂新胜现在专职在家照顾母亲,就是为了让哥哥聂海胜没有后顾之忧。护理偏瘫的病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如今在聂新胜的悉心照料下,聂妈妈身体状态不错。
“我哥以前经常打电话问母亲的病情,最近一个月没有打过电话,不过我能理解,毕竟他是在做大事情呢。”聂新胜的话很朴实,但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航天员哥哥聂海胜很自豪。
姐姐:海胜从小就想当兵。
1964年9月出生的聂海胜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据说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1980年,海胜14岁时,父亲患胃穿孔去世。当时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聂家失去了顶梁柱,日子很是清苦。
“好在穷人家的娃儿命硬、泼辣,别看海胜个儿瘦小,但很壮实。他从出生到成人基本上没得过病。”聂海胜的三姐聂道枝动情地说,“海胜打小就想当兵。堂哥聂长元当兵回来送他一套军装,他当宝贝藏着,舍不得穿。”
三姐聂道枝介绍弟弟海胜上初中时,每天提着油灯到学校上晚自习,去得最早,回来得最晚。星期天也很少出去玩。
有一天,海胜突然说不想上学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怕将来考上高中家里供不起才不想上学的。听了这话,母亲当时一把把他揽在怀里说:“娃儿呀,只要你喜欢上学,妈再穷也要让你上学。”
“当年海胜考上了县一中,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上学那天,我妈特地给了他20元钱,不想被小偷偷走了。他就星期天跑到火车站帮人扛木材,硬是挣回了20块钱。”
说起弟弟的事,海胜的姐姐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他训练很忙,我们一般情况都不打扰他。但海胜却时时挂念着家人。”
三姐聂道枝说:“我儿子结婚,他回不来,专门寄来800元钱作贺礼。”五姐道琴当年时常上县城给海胜送粮送菜,“后来我患下风湿病,海胜特地把我接到北京去治病。”
同窗:这小子很了不起。
肖巨成是聂海胜小学和中学的同学,现在是杨镇中心小学教师,他回忆海胜读小学是在1973年到1978年,那时农村还是整个村庄集体劳动,所以每到周末和假期,他总和海胜一起去生产队割草、撂麦子、拾麦穗、摘棉花,“由于家里穷,海胜很少有生活费,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吃一个星期。”
肖巨成介绍聂海胜上学时候话不多,但乐于助人,所以人缘不错。肖巨成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高一植树时自己不小心了脚,一直都是海胜背着他上厕所,帮他打饭。“后来我病情恶化,海胜又花了8毛钱搭车到我家喊来我妈,然后他拖着一个板车把我从学校拖到医院,又把我背到医院三楼看病,看完病后再把我背下楼,用板车把我拖回家养伤。”
老同学肖巨成至今仍能记起那时和海胜一起同窗时候的众多细节,“海胜被选上飞行员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羡慕,在那个年头大家对军人都是很崇拜的。之后,海胜写信告诉我他是全团第一个放单飞的,到了1995年,听说他选上航天员了,我觉得这小子真的很了不起。”
枣阳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史天东也是聂海胜的中学同学,史天东回忆上学时海胜一直都是班干部,初中就入了团。那时海胜学习很刻苦,因为寝室准时熄灯,海胜便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那时海胜的物理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名。史天东说,海胜那时很节俭,有一次为了省下八毛钱路费,他和6个同学一起步行回家。近40公里的路程,他们从下午5点出发,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
史天东向记者透露海胜当年最爱说的就是:“我长大了也要当个飞行员,到天上好好飞一飞。”
老师:他是值得骄傲的学生。
聂海胜虽然在家乡求学期间总是沉默寡言,但学校的老师们都对这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印象颇深。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考试总是第一个提前交卷,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孙寨中学的老校长杜本武曾经给予中学时候的聂海胜巨大的帮助,正是他当年在聂海胜拿不出学费准备辍学时,做出“学杂费、书费全免”的决定。杜本武当年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却成就了中国的一名航天员。
“当时哪想那么多啊,就是觉得海胜是一个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这样辍学可惜了。”今年59岁的杜本武回忆起这件事来还记忆犹新,当时他教海胜的化学课,一连几天发现教室正中间海胜的座位空着,便和海胜的班主任赵心安一起去家访。杜本武回忆那天到海胜家天已黑了,获悉海胜是因父亲病逝要退学时,作为校长的自己当场表态:学费、书费全部免了!“当时海胜的妈妈要给我跪下,被我拦住了。”
“他没有飞神五,我们都觉得很遗憾,希望神六能看到海胜。”事隔多年,杜本武依旧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待。
枣阳一中的赵天智老师今年已经70岁了,作为聂海胜高中时的班主任,他如今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时我正在院子里做蜂窝煤,穿着军服的聂海胜突然来了。他当时已在江西当飞行员。”聂海胜帮忙做了四五百个蜂窝煤,还把一些干蜂窝煤帮赵老师搬上了四楼。“虽然现在海胜和我联系少了,但我一直为曾经有过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和骄傲。”
战友:入选航天员意料之中。
1983年3月,聂海胜读高二时,部队到学校招飞行员。枣阳一中共有七个人被选中,聂海胜所在的高二(三)班就有三人入选。
现在工商银行枣阳支行工作的刘为众,是当时海胜班上考上飞行员的三人之一。刘为众说,考飞行员需要身体好、成绩好,考上了是很光荣的事情,“被通知录取后,老师叮嘱我们要注意保养身体,他却跑回家帮家人收割小麦。回到学校后,他整个人又黑又瘦,完全没顾及爱惜自己。”
当年6月,空军部队来学校接兵,聂海胜和刘为众等同班三名同学,戴上大红花,同学老师敲锣打鼓送他们出发。聂海胜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在经过部队一年的预备训练后,刘为众和聂海胜都被分配学习歼击机驾驶,包括两年的专业飞行知识。歼击机驾驶非常艰苦,各种特技对身体要求极高,刘为众身体有些吃不消,便提前退伍到地方银行上班。聂海胜坚持了下来,出色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我一直都很佩服他的毅力,我想他选上航天员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刘为众感慨地说。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三
杨垱镇明星街北端的一处两层民房,是聂海胜母亲张金秀晚年的住处。
当地政府得知聂海胜的母亲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挤出有限资金8.5万元在镇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楼给张金秀居住。
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这栋楼房张灯结彩,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当地数千名乡亲在这里聚集,和聂海胜的家人一起见证历史时刻。已中风卧病在床的母亲张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儿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安全返航,楼房门口挂着气球,乡亲们舞着狮子、吹奏乐器,庆祝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聂海胜二度执行“飞天”任务,小镇又一次沸腾。这栋楼门口搭起了象征喜庆的气垫红拱门,拉起写有“海胜在天揽四海胜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的横幅。乡亲们又一次见证出生于枣阳的英雄航天员,顺利征战太空。
“他是我们的骄傲。”明星街居民张女士说,8年前那热闹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四
职业:空军一级飞行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
聂海胜姐弟八人,他排老六。人口多加上地里收不到多少东西,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和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
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聂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父母常常为聂海胜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他把摸来的一条二三十斤重的大鱼卖给我,拿两元钱交了学费。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第一个提前交卷,考试分数也经常是满分。”
聂海胜小学和中学的同学、杨垱镇中心小学教师肖居成说,海胜读小学是在1973年到1978年间,当时农村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整个村庄实行集体劳动,每到周末或假期,我总和海胜一起割草、撂麦子、拾麦穗、摘棉花,海胜从不叫苦。由于家里穷,他的生活费很少,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吃。
1980年,聂海胜的父亲因病早逝,他作为家中惟一的壮劳力开始出工挖水渠,连续几天没有到学校上课。他初中的班主任赵心安及校长家访时获悉海胜因父亲病逝要退学,校长当场表态:全免学费,以后的书费有钱就交,没有钱就给免了!
沉着冷静处理险情。
1983年3月,聂海胜读高二时,部队到学校招飞行学员。范文参考网手机版枣阳一____有7个人被选中,聂海胜所在的班有3人入选,被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录取。
被选上飞行员,对于聂海胜来说除了高兴,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到部队后生活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办妥一切手续后,聂海胜离开故乡,此后,迎接他的是22年漫长的军旅生涯和无比光荣的航天员经历。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事故后的第27天,聂海胜重返蓝天。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之后,经过他的勤奋和努力,他成为神舟五号航天员3位候选人之一,终于用汗水浇灌了自己的飞天之路。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五
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与新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再次飞抵浩瀚宇宙。
2016年2月,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六
“共产党人就是开路先锋,只要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会蹚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12月17日,荣昌区举行“榜样面对面·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时代楷模”毛相林率先登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绝壁修路改善出行条件、发展柑橘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近400名荣昌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20__年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毛相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我们邀请毛相林同志来荣昌作报告,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荣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先平介绍,本次报告会不仅请来了“时代楷模”毛相林,也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郭平、“全国十佳农民”林其鑫、“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优秀团干部”武英雨、“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恩丽、“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陈明才、“重庆市杰出英才”秦兆宏、“巴渝工匠”廖伟共8名荣昌先进典型到场宣讲,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把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过程,变成向先进学习的过程、自我审视的过程、牢记初心和使命的过程,推动荣昌各项事业繁荣发展。”陈先平说。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报告会后,不少与会干部群众表示,聆听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让自己受益匪浅。“尽管先进典型人物来自不同单位、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担当、共同的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作出了非凡而又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铜鼓镇高山村驻村工作队干部郑崇熠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持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干实绩巩固提升高山村脱贫攻坚成果。”
据了解,下一步,荣昌区将利用“小院讲堂”基层宣讲平台,让身边典型讲身边事,让榜样人物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走进小区、镇街和村(社区),凝聚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智慧和力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2023》,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将要开始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
观后感。
的内容,欢迎查看!
今天,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梁益建时,他是这样回答的:“遇到别人不愿意收的病人,我愿意收,遇到能够帮的病人我愿意帮一把。”就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网页上对梁益建的介绍“四川爱心医生”,这就是他的上榜理由。
在我国,脊柱侧弯发病率为2%至3%,而在成都三医院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都是脊柱侧弯超过130度以上,也就是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很多患者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求医无望后,找到了梁益建。
超过一定角度的脊柱重度畸形的矫治,曾经是医学上的禁区。为了那些信任他的患者,梁益建开始了向“禁区”的出发和挑战。
梁益建说不是因为我胆子大,是因为这些病人确实需要治病,很多病人是带着呼吸机来的,你想呼吸机一取是什么情况,他都会立即死亡,所以这些病人来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想到起能不能把他救下来。
当患者以生命相托之时,医疗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梁益建从一例例手术做起,逐渐攻克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禁区。今年21岁的瘫痪女孩吴佩,怎么也没想到,经过梁医生不到一年的治疗,她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不仅是吴佩,从20xx年到现在,在梁益建的主刀下,1000多名脊柱重度畸形患者重新站“直”了。照理说,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但梁益建却愿意做得更多。对于脊柱重度畸形患者,一年的治疗费至少得10多万,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梁益建又是联系公益组织,又是向亲朋好友募捐。
目前,梁益建已为近200位患者争取到500万左右的资助。得知自己成为20xx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20名候选人之一,梁益建说很意外,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医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手术成功率向100%的成功率靠拢,让更多的脊柱重度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投票将持续到明年1月5日,评选结果将在春节后公布。让我们一起为梁医生加油,他是四川医生的骄傲。
一次兰考之行,一张老照片,一个名字,影响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一生,四代人、五十年传承焦裕禄精神。
1966年2月的一天,正在读高一的阿布列林放学回家,从父亲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这个名字。父亲说,报纸上登了一篇让人掉眼泪的文章,焦裕禄真是很伟大的共产党员,你要好好看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学校的阅报栏里口气读完穆青等人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到家,他向父亲谈起了看焦裕禄的事迹的感受,父亲告诉阿布列林,焦裕禄是个好书记,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应该像他那样做人。听了父亲的话,又连续几天反复阅读,阿布列林被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折服。焦裕禄成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顶礼膜拜的偶像。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在他的心中萌发。
两年后,经过悉心准备,他完成了一次“朝圣之旅”,圣地兰考,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笔直的田埂,高大的泡桐……,焦裕禄忍着肝病折磨,带领当地群众战“三害”的壮举,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像焦裕禄一样为人做事。
这次“朝圣之旅”影响了他的一生。以至于后来,这个曾经的年轻学生成为了一名闻名遐迩的铁案法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而他将这一切都归功于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和学习。
48年过去,阿布列林已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在他的家中,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记录着那次难忘的兰考之行,这也是他缅怀偶像并用以时刻警醒自己恪守誓言的信物。
回忆起起那次经历,老人的眸子像照片中的年轻人一般清澈剔透。
自从得知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焦裕禄”三个字就刻在了年轻学生阿布列林的心里。他想:如果有机会去焦书记工作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该多好啊!
1968年2月,距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这个名字两年后,阿布列林和几个同学到上海。在返回新疆途中,和同学们商量,到兰考下车,去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书记墓前献花篮,大家都非常赞同。
下车后,阿布列林一行6人每人出1块五毛钱,凑够9元钱买了一只花篮,边走边问,找到了焦裕禄的陵墓,献上花篮。
他们在墓前站成一排,向陵墓深深的鞠躬,并用维吾尔语唱起了《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阿布列林和同学在兰考中学找到焦裕禄的子女——焦国庆和焦守云,请焦国庆和焦守云带着他们去家里看一看。
让他们震撼的是焦裕禄的家只有一个大房间,中间用木栅栏隔开分成两间,墙上糊着厚厚的报纸,根本就不像一个县委书记的家。
在焦家,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听说是新疆来的维吾尔族客人,端出刚蒸好的红薯招待他们,说:“红薯很甜,你们一定要尝尝。”徐俊雅的话语让他们甜在心里。
临走前,阿布列林和焦国庆把焦裕禄家对面一个小照相馆的师傅请来,与焦家人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收到与焦裕禄家人合影的照片。为了让弟弟妹妹接受焦裕禄精神教育,他把照片装裱在镜框里。同时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辈子要像焦裕禄那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为了践行心中的信念,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哈密火箭农场接受再教育。
从兰考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选择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哈密火箭农场四分场接受再教育。当时,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天不亮就扛着坎土曼下地了。至今,他还记得第一天下地干活的情景:
“那天在平地打埂子,只干了一小会儿,我的双手就磨了好几个水泡,破了后疼得钻心。但我没有退缩,焦书记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手上起几个水泡算什么呢?”
凭着这股子劲,阿布列林成为农场一把好手,先后被评为“夏收积极分子”“优秀知识青年”。
后来,阿布列林又调入哈密县、哈密市和哈密地区中级法院、地区检察院工作。工作以来,在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的激励下,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当检察长还是法院院长、高级法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
谈及自己从知青到工人再到检察官、法官的角色转换,阿布列林感慨是焦裕禄精神一直陪伴着他的成长。“不论工作怎么变化,职务怎么变化,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想法和行动一直没有变。”
“我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知识青年下乡当农民、回到城里当工人、还是后来当检察官、法官,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阿布列林深情地说。
20xx年春节,阿布列林的女儿阿孜古丽补发了1万多元的工资,想陪父母到兰考走一走,了却父亲多年心愿。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忙碌起来:挑选花帽、披肩,买哈密大枣、葡萄干,准备送给焦裕禄的家人。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阿布列林母亲病情加重,一家人兰考之行的愿望没能实现。
20xx年2月27日,已经从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的阿布列林从《哈密日报》上看到,哈密地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举办“焦裕禄精神报告会”,邀请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来哈密作报告。
看到这个消息后,阿布列林十分激动,立刻找到哈密地委领导,表达了想见焦守云同志的急切心情:“我要亲手把一张珍藏了46年的照片送给焦裕禄书记的家人。”
当年6月份,阿布列林随哈密地区先进模范代表团赴河南,把珍藏46年的那张老照片交给焦家姐弟。
焦裕禄墓碑前,63岁的阿布列林眼含泪花,用维吾尔语唱起《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歌声久久回荡,“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
20xx年,阿布列林退休后,成为焦裕禄精神的积极传播者。他要求自己的女儿要立足岗位学习焦裕禄精神,做一名红红的共产党员,更向各族干部群众宣扬焦裕禄精神。今年9月7日,因颈椎顽疾做手术还未痊愈的阿布列林,来到哈密市中南路社区服务站“家庭党校”,为离退休党员讲党课,此次党课主题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不久前,阿布列林还走进校园,为哈密市一中转赠了焦裕禄铜像,为哈密市二中“焦裕禄书屋”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图书。
哈密市一中是阿布列林的母校,在这里,他与共青团员们一起开展了“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的主题团会。
20xx年11月,焦裕禄书记的女儿焦守云从河南专程到哈密,把她父亲的铜像赠给阿布列林,阿布列林又把铜像送给母校。他希望更多的学生,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像焦裕禄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八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如何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考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人们应该享受这一珍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加了申遗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__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保护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忘记,一份她亲自参与事关敦煌文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提案,终于作为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
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为了保护敦煌遗产,又能更好服务游客,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的大型遗址中,还率先启动了参观预约制,并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樊锦诗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遗址博物馆,不断增加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服务功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经改变。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莫高窟的命运,国家独立了,国家强大了,国家发展了,我们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护了。”樊锦诗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把一切的成果和荣誉归功于国家和集体,在她的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只想做一个“敦煌的女儿”。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九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捷琳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海胜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海胜带来平安和幸运。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10月,“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文艺演出进行庆祝。当地政府授予聂海胜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授予聂海胜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去世。当时,聂海胜因在执行任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聂海胜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真情。
20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时,聂海胜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是一项属于聂海胜的中国纪录。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态。
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次。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
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网上投票结果的前10位中,只有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顺利当选,这三位人物都与抗震救灾有关,排在网上投票首位的潘作良更是榜上无名,相反,排在38位的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与47位的珠峰火炬队则成功当选。这就是参考的结果。
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不是政治选秀,也不是按功论赏,但是今年的评选,总有这样挥之不去的嫌疑。但愿这只是我的猜疑而已。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一
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遇上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05年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8年1月25日,聂海胜、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12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事迹简介素材2022的相关内容,可圈可点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资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二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__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三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现为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四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现为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五
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为航天员,也叫宇航员。航天员的分类,按职业性,分为职业和非职业两类,按任务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航天员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作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2021年10月,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10月15日21时40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举行。
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航天员选拔标准。
第一,年龄。美国所选拔的航天员,大多在40—45岁左右,年龄稍大,飞行经验比较丰富,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可以应付得了。但是我们国家选25—35岁,主要是取了美、苏双方优点的做法,综合起来感觉到比较合适。因为航天员从入选以后到开始训练,要起码经过4年以上。从我们的岁数来看,最大的是35岁,如果经过四年,就变成了39到40岁。这样的情况,还刚好是他在最佳的飞行年龄段。所以,即使训练后不能马上执行任务,他也还会有五年多的飞行寿命。
第二,身高。我们要求的身高是1.6米到1.72米。航天员的身高和他的座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整个飞船舱内几何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太高的话不适合。而中国人在这个年龄段里边,1.60至1.72米是最多的人选。所以,可以拓宽选拔面。身材还和体重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身高要大一点、高一些,体重相对要重一些,体重也是在载人航天里边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身高按照这个标准所选拔出来的人,我们可以想像而知,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
第三,体重。55公斤到70公斤。比较瘦小,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当中的小矮个。因为体重增加,要占去飞船里边总的重量,发射的时候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增加这个重量,就要少带一些燃料和消耗品,这样就不合算了。大家知道如果体重增加一公斤,火箭耗费的推力是相当大的,消耗至少增加10万块钱。所以,千方百计在航天员的体重上也要挖掘一定的潜力。
第四,性别问题。男性比较多,国外也是这样,但是国外有一些女性航天员,她们大多担负着做实验组织的工作,不是驾驶飞船的。这些人通常称为“任务专家”,不叫航天员驾驶员,也不叫随船工程师。她们在挑选的标准和训练的时间上,都相对的简单了一些。中国6月中旬,首位女航天员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在这之前,全世界已有56名女航天员到过太空,占航天员总数的约一成,其中美国46人,前苏联3人,加拿大2人,法国1人,英国1人,日本2人,韩国1人。而中国的首位女宇航员成为世界第57名女宇航员。
第五,职业。航天和航空有一定的联系,都是在空中生活,各个国家都是从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里面挑选,中国也不例外。这样的话,有很大的一个好处,他不用再重新熟悉空中飞行的生活。如果要是一个不会驾驶高性能飞机的驾驶员、飞行员,他要想成为一个航天员,还必须再学一下驾飞机。这样的话,也复杂了一点,耗费的时间也长了一些,成本也会高一些。因此,从空军歼击机或者是强击机的飞行员当中选拔,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工作时间三年以上,而且飞行的时间累计都在600个小时以上。所以,他们都具有三种以上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
中国航天员名单。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六
聂海胜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圆满成功。
20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1年春,聂海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21年6月17日,与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23日上午,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
2021年8月20日8时38分,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0时12分,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8月21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9月3日将在空间站与香港青少年进行实时“天地对话”,并带领香港市民参观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3名航天员即将启程返回。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等3人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聂海胜个人简介。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遇上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05年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七
聂海胜,湖北枣阳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207月,获颁“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聂海胜,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人。1981年,考入枣阳一中读书,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空军招飞,1983年6月,聂海胜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空军航空大学)入伍。学习期间,其成绩优秀,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航天员梯队。
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指挥长费俊龙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执行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7月,聂海胜晋升少将军衔。
年4月,聂海胜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同年6月11日,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太空,在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开展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于6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此次飞行任务中,手控交会对接难度系数很大,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穿针”,对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度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聂海胜在地面模拟训练超过次,充分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2月,聂海胜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05年11月,聂海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荣获感动中国人物。201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向其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1月,聂海胜等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八
苏炳添,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
男子100米,9秒99,亚洲本土选手首次进入世锦赛决赛。
男子4x100米接力,37秒92,决赛获得银牌。20__年8月,在北京鸟巢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往在世界大赛上默默无闻的中国男子短跑选手迎来爆发时刻,连续创造历史。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角,苏炳添成为继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田径,一向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的各个项目中,男子100米的地位堪称第一,因其代表着人类在速度上的最高极限,被称为“竞技体育皇冠上的宝石”。尽管中国田径在女子中长跑和竞走等项目达到过世界领先水平,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一度称霸更是成为国人骄傲。但是,代表绝对速度的男子短跑一直无法进入世界前列。由于人种的差异,这项运动几乎成为黑人选手的天下,黄色人种之前在世界大赛上尚未进入过男子100米的决赛。因此,苏炳添在鸟巢的突破,意义堪称重大。其从预赛到决赛的比赛录像也被媒体反复播放。
8月23日晚9点15分,苏炳添站在男子100米决赛的第二道,作为东道主选手,唯一一个黄色人种的他收获了最多的掌声和欢呼。因为体力下降,苏炳添以10秒06的成绩获得第9,但对亚洲田径而言,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篇章。
男子100米跑获得惊喜之后,苏炳添和队友们迎来了赛前寄予更大希望的男子4.100米接力上来。在预赛中,苏炳添跑第三棒的中国队以37秒92创造亚洲纪录获得小组第三,进入决赛。此前,中国队进入决赛还是28年前的1987年罗马世锦赛,那一次,中国队获得第七名。基于苏炳添之前的神奇表现,人们有理由对接力的结果心存期待。
8月29日夜晚的鸟巢,中国观众的欢呼声响彻北京夜空,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个小伙子组成的中国中国男子接力队创造第九道奇迹,第三个冲过终点。由于美国队犯规被取消名次,中国队摘得银牌,再次创造亚洲田径历史。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十九
“首飞”神六,度过难忘“太空生日”
经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20,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和杨利伟、翟志刚一起等待最后的选拔结果。虽然那一次聂海胜遗憾落选,但他打心里替杨利伟高兴和自豪。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神六”任务开始后,能不能入选,成为聂海胜千百次问自己的问题,而他的答案只有一个:继续努力,刻苦训练,绝不放弃!后来,他成功入选“神六”乘组。
飞上太空第2天,恰逢聂海胜41岁生日。由于工作计划安排十分紧张,前一天晚上,任务指挥部特地安排妻子、女儿和他进行天地通话,妻子送上祝福,女儿为他唱了生日歌,让他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太空生日。
2024年聂海胜感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篇二十
海胜归来,雄鹰返乡,英姿飒爽处,争睹争睹,满城尽说聂英雄。
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的我省枣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回归故里,出席颁证典礼。两天来,英杰所到之处,万众瞩目,成了街巷啧啧夸赞的焦点人物,又掀起一阵“聂旋风”!
有一种追逐总是让人翘首,有一种标杆总是让人仰望,有一种楷模总是让人致敬,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激昂。
这是因为,以聂海胜为代表的优秀荆楚儿女身上的责任、理性、坚毅的光芒,指引着普通人前行的方向,榜样让人找到向上的励志力量,因而显得备加亲切可感。
为什么这些“传奇”总是让我们津津乐道?并不是名人效应让我们有攀附的世俗,也不是要拿他人的成就为自己脸上贴金。
是因为这类“湖北造”的人杰,根植于荆楚的地灵。历历在目的,是他们曾跟我们一起奔跑在田野上的身影;历历可数的,是他们从我们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中脱颖而延伸出去的攀爬足印。
他们的伟大,他们的神奇,都所来有本。父老兄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丝毫“如隔云端”的缥缈。因为“水有源,木有根”,他们成长的经历,是荆楚人民握在手中的育才母本,顺着他们走过的路,可以孵出新的希望、复制新的成功。
他们在璀灿之前,也是平凡的,从小草长成大树,从小鸭变成天鹅,是因为付出更多。
聂海胜也好,其他荆楚骄傲也好,总是让我们不知疲倦,常见常新,就是因为身边熟悉的风景有着借鉴的便利,激励着荆楚子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曾跟大家一样生在这块土地长在这块土地,他们能之,后生亦能之!
这就是聂海胜让人欢呼的意义吧。惟楚有才,英杰辈出,愿我楚天,星光更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