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实用5篇)

时间:2024-12-19 作者:雨中梧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篇一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一:

5月的阿东,咋暖还寒。一早起来,我和兴娥忙活着把面条煮好,收拾好水杯、笔记本。今天,我们要和镇上、村上的同志一起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的工作,得早点做好准备。

锁好驻地的大门,我们沿着村子的水泥路往村委会去,门口的大爷热情地和我们招呼,小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牛车、马车缓缓的驶过,那几只最初看起来很凶的大狗散漫的走着,好像很享受这初夏的晨光。

到了村委会,大队人马还没到。我们便一路走到村头,透过晨曦的薄雾,俯视着村子的全貌,脑子里不禁遐想联翩。阿东村委会是我们市政协的扶贫帮扶村,属冷凉山区少数民族村委会,全村辖阿西者、阿东、阿支朵、旱谷地、摩龙、请歹、请待岗、岔河、九道沟、偏箐10个自然村。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359元,远远低于全镇、全乡的水平。

贫穷无外乎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因素,提起外部的环境,我不禁想着来阿东这一路的各种岔路、弯道,上个月我们去岔河、九道沟看陈村长他们修的机耕道,一路上,我是深深地被他们驾驶摩托车的技术折服了,想着上不去的地上去了,想着下不来的地也下来了,那些路确实够惊险。而自身的因素呢,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很多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意识淡薄,各种疾病导致家庭贫困的情况很普遍。

交通不便这一大难题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到各村走访时,我们看到政府正在进行通村及村内道路硬化,新建的公路基本已经修到了各村寨,目前通村桥梁和机耕道、电烤房等工程建设也在进行中,阿东的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大有改观。

正想着,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原来马街镇的李家平副镇长、村委会书记李宪好他们已经集中到村委会了。沿路走下来,经过了两栋快要竣工的楼房,这是新建的村委会和村卫生所,老村委会早已破旧了,整个村委会都没有卫生所,市政协到阿东调研走访后,及时协调资金帮助村里修建了新的村委会和卫生所,下个月应该就可以用起来了。到时候,村民们商量个事也有个好环境,看个病、拿个药会方便很多。近段时间,市政协正在为阿东的通村桥梁和机耕道、电烤房等工程建设协调资金。

到了村委会,大家都聚集齐了,大概有十来个人,马街镇的李家平副镇长直接联系阿东村,这次“回头看”的工作由他来牵头。我们围成一圈,商量这次工作的方法步骤。这次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数据,切实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确保挤出水分、补上漏洞、找准对象。

我们分三个组三个片区对建档立卡户逐户逐人进行核查,我是家平副镇长这组的,我们负责阿东村、阿支朵和阿西者这个片区。同行的还有镇上的一个女同志,一会功夫就熟了,她叫杨琴,和我差一个字,她们刚从铁山那边做完“回头看”工作,很有经验。我们小组先是来到一家农户,老两口都很和蔼,“子女离你们远吗?经常来看看吗?你们家新建房快动起来了吗?国家补助的4万元能帮上大忙呢,场院的硬化每个平方给一包水泥的补助,最多能给80包!”家平和张金泽一边和老人聊天询问,一边宣传扶贫政策。“4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呀,是我们三年的纯收入呀,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旁边的一个中年妇女连声说着。

这时候正值中午,阳光辣毒,在阿支朵,顺着公路,一片高大的核桃林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阵阵凉意,我们在走访中边看、边听、边问,对贫困对象逐一核查。一个大妈走过来跟我们说,“我想问问,我老头子身体不好,能不能给我们落个贫困户,政府补助个油啊、米啊,我也可以帮补点。”大家耐心地跟她解释,贫困户需要的条件,贫困户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哪些,她这才明白了,原来政府不是给贫困户送点日用品,是要盖新房,找致富路,脱穷根,而她们家并不想盖房,家里日子也还过得去。

来到彝族村寨阿西者,顿时感觉到精准扶贫的热潮扑面而来,年初来时的泥巴路已成记忆,崭新的通村公路让人止不住惊叹道路的修建速度。破烂的木房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易地搬迁新建房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盖着烤烟的薄膜一直延伸到远方,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的发着光芒,分外美丽。崭新的电烤房格外引人注目,电烤房建设也是市政协在阿东协调的项目,我欣喜地了解到,阿西者现在已经建好了15座电烤房了。

下了坡,往右手边一看,一排排白墙蓝门的临时板房映入眼帘,我们几个进了村长李见高家,李村长是个肤色微黑,高高壮壮的彝族汉子。他和村子里的另一名男子与我们核对贫困户的资料,我跟他说起,前几次来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彝族服装很漂亮,他们的妇女很美丽,他们村子变化得让我认不出了,我还把乡村旅游的想法傻傻地说了。村长他们听了一边哈哈大笑,一边从里屋端了一大盘瓜子放到我面前。正聊着,发现坐在旁边的杨琴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是呀,精准扶贫要掌握第一手详实的数据,可是辛苦了基层的同志了。

出了阿西者,已接近黄昏,我们三组人马全部到阿东汇合,大家互相交流着贫困户的核实、增减情况,看着这一张张亲切又有点陌生的面孔,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精准扶贫来到这里,我也许永远都不会了解到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也不会认识这一群朝气蓬勃的基层干部吧?这真是,为阿东扶贫而来,与阿东今生结缘。

今天是田坝乡联合村正式选举村干部的日子。白天,村民们忙着在田间抓春耕生产,我们为方便群众投票,设立了6个投票站,决定在早晨村民还没有出工前每两人一组带着票箱进入投票点组织村民投票。经过投票、计票。最后,王廷天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王廷德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当选后,他们表示,将带领全村人早日脱贫致富,尤其是把建档立卡的115户贫困户345人的生活摆在首位,为他们谋产业、做规划,制定到户到人的脱贫帮扶计划。

市、县安监局对驻村扶贫工作高度重视,选派3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长期驻守联合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的计划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按图施工”,逐月销账,让各项脱贫措施顺利推进,落到实处。

通过前段时间的走访,我们获悉联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后续发展缺乏支撑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联合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经研究分析,市、县安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决定把促进产业发展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工作队与乡、村工作人员实地踏勘,计划在村委会公路以下几个组试种佛手瓜,截止目前,已落实土地面积102亩,正在同江城一家公司联系,由他们提供树苖和技术人员,在6月上旬发动群众开挖坑基种埴。产品由公司统一按保护价回收。

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篇二

20xx年以来,在旅游扶贫攻坚战中,县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坚持以旅游景区为支点,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就业增收为目的,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引领大批贫困村和贫困户走上了旅游致富之路。20xx年以来,发展乡村民宿及藏(农)家乐53户,其中“民宿示范户”22户,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落实12个旅游扶贫公益性岗位,156人依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探索出“旅游+”的扶贫工作新经验。

(一)旅游产业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3.92万元;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130万元;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314.32万元。

1、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3.92万元,已完成拨付63.92万元,用于支付大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施家堡乡村村旅游扶贫项目、旅游厕所提升改造项目、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等。

2、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130万元,已完成资金拨付90.88万元,用于支付尕里台一体化观景平台建设项目。现阶段已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待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工程款。

3、20xx年,省、州下达旅游扶贫专项资金314.32万元,已完成资金拨付61.2429万元,用于支付1-6月旅游扶贫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生态环保厕所的进度资金、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进度资金。

(1)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项目,计划投资资金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小木屋已完成政府采购,中标公司已按照合同约定进场施工;生态停车场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正申请竣工验收;村生态环保一体化成品公厕,已完成政府采购工作,中标公司已按照合同约定进场。

(2)乡村民宿达标户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民房的改建工作。

(3)旅游扶贫公益规划补助项目,计划投入资金5万元,计划用于编制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前已与成都市川达柏槐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接,已完成旅游扶贫公益规划文本的编制并评审合格,现正按照评审专家的要求修改文本。

(4)旅游质量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旅游应急救援点项目和生态环保示范厕所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35万元。

(2)已按照规定政府采购的程序,进行挂网招标;

(3)已完成方案的编制,现正进行市场询价。

(二)从业人员培训完成情况。20xx年以来,通过争取省、州专项资金,联合教育局、人社局、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已完成500人/次的旅游从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礼仪、民俗民风、服务技能、职业道德等。

(三)就业帮扶情况。20xx年以来,引导景区、旅游宾馆、农(藏)家乐、旅游购物场所、旅游重点项目等涉旅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设定岗位,采取就近原则,优先录用贫困人口就业,现已引导企业与66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一是干部群众认识不够。旅游扶贫是一项群众性的社会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力度是旅游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关键,要提升基层干部对旅游扶贫开发的认识与运用水平,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项目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建议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整合资金、整合项目,调整和优化扶贫资金使用结构。

(一)政策引导。让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支柱产业,加大培育乡村旅游扶贫的支柱产业地位,根据我县出台的《县旅游产业振兴方案》规定,在土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项目开发过程中,坚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整合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集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把乡村旅游扶贫资金使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切实把70%以上的产业扶贫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积极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容。充分挖掘生态优势,依托原生态乡土美食、乡土文化,充分发动全县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发展以户为单位具有各自特色的农家乐。

(二)积极争取。向上争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逐步完善我县游客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

(三)整合力量。主要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交通、水保、农工部、城建等部门资金扶持村、村、村、村、等乡村旅游点旅游公路、游步道、村庄环境整治、用水、旅游公厕、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组织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星级特色农家旅馆、乡村民宿等建设评比。

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篇三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页,当前第3123

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篇四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报告总结 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篇五

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使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和发展意识,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将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多次会议上提出“各级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都把对困难贫困的帮扶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党组织及党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帮困救助,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困难群众的“知心人”,增强困难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各级帮扶部门、全镇机关党员按照科技干部一人带一户,机关党员2—3人带一户的原则,共结帮扶对子38对,镇党委对党员扶贫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许波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各帮扶对子定期督查,总结经验。

全镇党员干部结对后深入到所帮扶的对象家中了解情况,针对此项工作,镇党委要求各位党员干部在入户的同时,做好“民情日记”,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全镇的贫困户能得到有效的帮扶和救助。

全镇党员干部通过思想扶贫、信息扶贫、技术帮扶、物资帮扶等方式真情帮扶,以实际行动助农增收,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增强了党员亲民、爱民、为民的意识。通过帮扶,增进了党员干部与贫困村群众的感情,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围绕履职尽责做。全镇各村支部党员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岗位要求,就完成全镇全年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了公开。镇机关党员主要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方面进行了践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