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碧墨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

金融监管是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金融论坛精选话题,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交流。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一

金融科技是指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来改善金融服务和能力。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了推动金融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各国纷纷制定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本文将以“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心得体会”为主题,分五段式进行阐述。

第一段:正确认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

金融科技对于发展金融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金融包容性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第二段:借鉴他国经验,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各国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建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例如,中国可借鉴英国的“沙盒”制度,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试点和创新空间;日本可借鉴新加坡的“金融科技播种计划”,鼓励金融科技创新。这些经验的借鉴可以帮助各国建立规范、透明、公平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段:加强金融科技监管与风险防范。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各国应该注重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面临着新的风险和威胁,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保护用户权益。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还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稳定性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

第四段: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金融科技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国际属性,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推动互联互通。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各国应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则,构建开放、包容、合作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例如,国际金融科技标准化组织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金融科技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国际金融科技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金融科技的全球普及与共享。

第五段:创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各国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具备金融和科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各国还应该鼓励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产业的协同发展。只有通过人才培养和产业协同,才能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总结: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应该积极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顺应时代潮流,推动金融行业的变革与升级。通过借鉴他国经验、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推动国际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产业协同,可以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推动金融科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动力。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近期,我参加了一场金融人才荟萃活动,与众多行业内的精英交流和学习。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金融人才的重要性,并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本文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全球视野拓宽(300字)。

在金融人才荟萃活动中,我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人才。与他们的交流使我意识到金融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他们分享了各自国家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和经验,这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产品和市场需求,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为灵活和适应不同市场的变化。

第三段:专业知识深耕(300字)。

与金融行业内的高级专业人士交流,让我意识到金融人才需要不断深耕专业知识。他们分享了行业新的趋势、技术和方法,并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扩充了金融的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处理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这也是金融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第四段:职业规划与人才培养(300字)。

金融人才荟萃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与金融业内的顶级人才和企业高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心得,还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们强调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变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此外,他们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为金融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200字)。

通过金融人才荟萃活动的参与,我对未来有了新的展望。我认识到金融行业的潜力巨大,虽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正是我们发挥才华的机会。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充满了信心,并决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金融人才。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结。

通过金融人才荟萃活动的参与,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深耕了专业知识,还收获了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我对金融人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动力。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成长,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金融人才,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三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2015年高校毕业生即将突破700万,一年比一年攀升的数量,让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规划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3月26日,由北京银企互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承办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首场专题讲座在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第四报告厅举行。

活动现场播放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融资规划师”宣传片,融合了金融行业就业前景简要介绍了“融资规划师”培训课程,,并结合金融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中国企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北京银企互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巩宇航就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做了详细的讲解。他表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专题讲座走进校园活动,以大学生为切入点,针对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如何增强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如何区分职业与事业,如何更有成效的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让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金融行业现状与发展,在形式和行动上真正意义地建立起“良好的就业选择观念”,将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就业期望值,理想与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于融资规划师,巩院长表示: 2015年初,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至我国,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温-家-宝、、张德江副先后在工信部一份文件上做出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调研,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在调研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与认证,改善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又获得王岐山副的批示支持。于是融资规划师新职业应运而生。

融资规划师的设立,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领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正式批准本项目列入国家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并授权银企互联教育机构为cettic国家新职业——融资规划师培训基地,在全国开展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工作。

“融资规划师”培训项目,助力各位莘莘学子。

随后的互动环节,10位同学现场报名,希望通过“融资规划师”的培训,丰富专业知识,为进入金融行业做好铺垫。

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的专题讲座,丰富了课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让他们对日后走进社会,进入金融行业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现在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我认为对于金融学及相关学科的人来说,我认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尽管众所周知,美国华尔街的无数大的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极少幸免,致使许多昔日高薪人士现在处于失业状态。可是大家也许忽略了这个问题,每次经济危机,最先感知和影响的是金融,而最先走出危机,迅速恢复的也是金融业,那时急需的通过本次危机吸取教训,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内,仍是金融学者展现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实践储备,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情势下,都会有所作为。

四、职业分析

个人职业选项:

(一)大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计划人。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

(三)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代表

选择理由:swot分析

首先,从自我的个人因素来说,我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强,善于分析思考问题。我所选择的这些职业,无一不需要深刻的洞察能力和紧密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比较有优势。这些专业都是和金融学(即我所学习的专业)对口性很强的专业,我通过大学或是以后研究生阶段充足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其他非专业的求职者来说,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劳动力市场。

大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计划人的工作内容:把握市场动向,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密切沟通,根据市场动向做出准确的投资计划,确定投资原则、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编制信托计划财产报告。胜任这份工作需要有缜密的思维和对市场透彻的分析及预见能力,当然首先要具备专业的金融学知识和其他的经济、投资学知识。

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我现在仅仅是个大一的学生,对于金融的了解确切的说,只有一学期,因为我是下半学期转到的金融系。所以,自己现在的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与目标差距甚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可是只要与梦想和为实现梦想而执着不懈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

五、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

大三:主要是专业极强的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要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关注周围时刻发生的国内国外的经济金融形势,自己简单的写一些关于金融投资计划分析,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自己不断改正。此外,在大三还应在寒、暑假到一些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即使是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先对自己未来工作环境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总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与能力。

大四:即将毕业的一年,学校开的课程会减少,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准备。而且,我目前的计划是考人大的金融学研究生,因为民大的教学水平与人大相比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四的一年先不会急于找工作,而是更加认真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同时,也会积极寻找实习的机会,以便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这是在学校主要的学习计划,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会利用校园靠近人大、北大这些拥有金融学泰斗级教授的高校,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听课,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会努力和那些教授-交流,争取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建立自己的人脉交往圈,在与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自己从中总结新的思想经验。

我的职业目标对于就业者来说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要求都很高,所以,我可能在读完研究生以后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的初步计划是先在财务公司找一份比较基本的工作,利用两年了解公司的基本金融运作情况,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后,再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六、结语

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即将结束,周老师让初入大学懵懵懂懂的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明晰的规划,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忽然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现在仅仅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平凡的女孩子,但是我会带着我从小就铭记在心里的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刻的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自己四年甚至更久时间的艰苦拼搏,我的未来是一片晴空!

一、自我分析

了解自己,弄清自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自己想要走得路,走得舒适的路。所以在结合指定的人才测评报告以及询问资深指导老师,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面的多角度的分析。

1. 职业兴趣

首先,我很明确我喜欢金融方面的事情,所以以后我希望可以到一家与金融相关的公司工作,像银行之类的公司,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会有激-情,会更加投入,更加发觉自己的潜能。

2. 职业能力

现在的我在安徽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学习,我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培训。另外我对自己的执行能力很自信,我可以随时随地的投入到工作中。还有,我喜欢说话,我有很多朋友,我可以和同事和-谐相处,团结合作,认真把事情做好。

3. 职业价值观

专一,不贪心,如果选作一件事,就一定要踏踏实实把它做好,无论多少回报,多少问题,不为所动,一件一件解决掉。

4. 个人优缺点

优势:做事认真踏实、性格外向开朗、执行力高、喜欢创新。有天马行空的想法。 弱势:主要体现在“知书”方面身上。我的社会经验不多,英语水平不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

分析小结:既然我知道了我的弱势,那我就应该慢慢把它补上来,踏踏实实去做,总会

有属于我的收获。

二、职业选项

进入银行方面金融行业,尽量在北方发展,走管理路线,具体的路径是先是职员,紧接着是科长,然后是中层领导,最后小高层。可能我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可能毫无大志,但是我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三、决策理由

1. 行业分析

余额及占比的“双降”。同时,辖内23家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正式挂牌营业,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基础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增资扩股,资本充足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银行业改革阶段性成果显著,银行业金融机构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 地域分析(以烟台为例)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9.58亿元,增长16.1%。从城乡销售增长情况看,城市高于农村。城市零售额428.72亿元,增长16.3%;农村零售额170.86亿元,增长15.5%。从行业情况看,餐饮业增幅较高。批发业零售额90.17亿元,增长14%;零售业零售额413.84亿元,增长14.4%;住宿业零售额10.22亿元,增长16.4%;餐饮业零售额59.93亿元,增长19.5%。从经济类型情况看,非国有经济增长快于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74.41亿元,增长10%;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90.07亿元,增长19.5%;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94.24亿元,增长27.8%。

综合实力: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012.46亿元,增长17.6%(比上年,下同),经济增长速度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人均gdp达到30899元,增长17.4%。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4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8.4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0.55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8.2:31.1(经济普查结果)变化为9.6:61:29.4。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9.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4.33%,提高0.41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今年是我市新的国资监管体制起步运转的第一年,也是市管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年内完成了63户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和改革改制。对大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动国有产股权对外招商,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主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企业,继续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有序退出国有资本;对特困企业,综合运用破产、清算、关闭分流等形式推进整体解困工作,并采取多种方式盘活资产、妥善安置职工。

3. 家庭环境分析

家人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可以有一份可以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不用东奔西跑不用冒险。

4. 学校环境分析

我所学习的就是有关财经类中金融方面的知识,我希望可以充分利用手头上掌握的支持为我规划一个满意的人生。

四、个人职业定位与目前差距

优势(s):有相关知识可以作为基础,有着极高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我投入其中,有着家人的支持与帮助,良好的性格作为铺垫,相信我可以做好及强烈的自信心。

劣势(w):社会工作经验不足,与之挂钩的知识十分缺乏,例如英语水平低,计算机操作能力低。

机遇(o):社会发展,金融交易日益频繁,社会对于各种金融行业的人才有着大量需求。 风险(t):中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不可避免,尚未走出校门对未来不可把握。 目前差距:社会经验不足,工作经验不足,英语水平不高,计算机能力不高。

五、我的对策及计划

这个暑假,不回家了。呆在上海打工,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一些自己不曾了解到的东西。

从打工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原本就打工不多的我,希望可以从中学会怎样与人交流、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从打工中了解到生活得不容易,慢慢体会到家里面爸爸妈妈赚钱的辛苦。假期里面好好利用时间,学习计算机,好好温习学过的课程,为大二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做好准备。

大二一年里面,一方面,好好学习。抓紧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学好专业知识。好好学习英语,大二过四级。过完四级之后,可以的话,尽自己最大努力,尝试一下六级可不可以过。计算机二级,尽力考,最好是能过。学习的同时,多看各方面的书籍。自己很喜欢的一些世界名著,还没有看过的,尽量抓紧时间看。一些涉及本专业的书籍,报刊,要尽量多的猎获最新知识。另一方面,争取进校会、院会、团委、青协或班委等团体,锻炼一下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培养自己与人合作的精神。

大三的时候决定自己是否考研,大四根据大三的决定充分准备,不管怎样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促进全省金融业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我省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条件。

(一)产业现状。

1、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40家,分支机构684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外资金融机构5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73家,农村合作银行12家,村镇银行11家,贷款子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财务公司7家;小额贷款公司74家;法人证券公司2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家,证券营业部167家,基金公司分公司2家,投资咨询公司分公司1家,期货经纪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29家,有5个品种10个期货交割库;法人保险公司1家,保险市场主体45家,各级营业性保险机构及营销服务部3194家,专业保险中介法人机构58家,分支机构126家;创业投资和各种私募股权基金60家,注册资本总额约7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40家(不包括担保兼营机构),注册资本130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调控与监管体系。

2、各类金融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金融实力不断增强。最近5年,我省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预计达到530亿元,是2005年的4.17倍。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迅猛。截至2010年末,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418亿元,比年初增加4382亿元,存款余额21769亿元,贷款余额1464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2.5倍。全省证券化率为34.67%,证券交易量达到2.97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在全国占比为3.10%;投资者开户数376.90万户,占全国总数4.38%,居全国第9位。全省期货交易代理交易额同比增长148.15%,期货投资者人数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手续费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37.86%。全省保险业完成原保险保费收入500.4亿元,是2005年的2.45倍,规模居全国第10位,保险业资产总额820.8亿元,是2005年的2.8倍。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3.37%,比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875元,比2005年增加501元。保险覆盖人群达到3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覆盖率比2005年上升30个百分点。

3、各类金融市场平稳发展,融资结构不断改善。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新增2591亿元,增加额居中部六省第一。全省金融机构商业汇票承兑余额98.7亿元,金融机构贴现余额17.1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375亿元、中期票据124亿元。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现稳定增长势头,全省共有73家上市公司,居全国第8位,累计融资1089.05亿元。全省发行企业债券50亿元。2010年全省产权交易成交总额366.50亿元,产权交易综合业务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同业前列。

4、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最近五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湖北银行获批筹建,武汉市商业银行重组更名为汉口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并跨省设立了重庆分行;武汉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重组改制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副省级城市中组建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了12家农村合作银行;交通银行重组湖北国投成功,交银国际信托公司发展迅速;长江证券公司成功上市;有13家企业在境内上市、5家企业在海外上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金融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共有外资银行机构5家,外资村镇银行2家,外资贷款公司2家,外资保险公司5家,外资金融机构数居中部之首。省行(会)合作机制不断巩固,省政府先后与2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国已有39家金融机构决定或有意向将后台服务中心建在武汉。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启动,武汉金融中心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正在加强。

5、信用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已有595万农户被评为信用农户,755个乡镇被评为信用乡镇,全省信用农户的贷款证发证率达到82%。开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平台”,为全省10.2万户未贷款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全省共有17个市州先后被评为a级信用市州,64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

(二)主要问题。

1、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偏小,实力不强,金融机构多元化程度不高,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体制和服务创新不足,不能适应多样化、多层面的金融需求。

2、金融市场结构不平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缓慢,金融资讯、现代投资银行等高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有待发展。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相对集中,县域、“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薄弱。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保险覆盖面不够宽,金融发展中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

3、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全省经济证券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不高,规模偏小,再融资能力不强。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意识不强。产权交易平台不完备,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滞后,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机构较少,融资能力偏低。

4、地方金融机构数量少且实力不强。全省城市商业银行单体规模小、资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艰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证券公司资本实力较弱,期货市场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保险企业赢利能力不强,中小保险公司经营压力较大。

5、金融业开放程度较低。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较少,外资证券机构、基金公司等还没有进入,金融业的对外合作也处于较低层次,与我省金融业规模、效益水平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

(三)有利条件。

1、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金融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10年以来,我省gdp年均增长12%。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4840亿元。全省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工业结构高级化特征正在显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市场基础和体制基础,同时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

2、国家赋予我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金融产业振兴带来了机遇。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及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的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方面使我省获得先行先试的机会,有利于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促使我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有利于金融服务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对我省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和机遇。

3、对外开放的扩大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金融业可以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入缔约国金融市场发展业务,有利于金融企业拓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外资金融企业陆续进入我省金融市场,也将为我省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照体系,促进金融业竞争局面的形成,推动我省金融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依托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布局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整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显著增强我省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全省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二)基本原则。

高效发展原则。坚持金融发展速度与绩效并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增量调整存量,在发展中调整,在改革中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效益观念,既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保证较高的发展质量,实现湖北金融业高效发展。

创新发展原则。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增长并重,全面推动金融业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以创新促进湖北金融业跨越式发展。在创新的同时,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开放发展原则。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金融主体在湖北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全国性金融机构。

协调发展原则。坚持金融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统筹金融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城市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关系,实现湖北经济金融的全面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金融支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创新服务领域、支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方向,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重点,以创新管理与服务为保证,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推动湖北低碳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推动湖北金融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省金融机构要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七项目标”,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将我省建设成为金融资源的聚集地、金融创新的基地和金融人才的高地。

1、金融业增加值发展目标:到2015年末,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35%以上,保险密度达到1600元;各类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争取达到1000亿元。

3、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发展目标:到2015年,争取引进未在省内设立机构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全部来鄂开设分行,设立1—2家省级商业银行,引进8-10家外资银行,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家以上,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各2—3家,争取2-3家地方金融机构上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达到200家以上。全省证券营业部达到200家左右,培育2-3家规模大、实力强的期货经营机构进入全国前列。积极争取相关期货交易所在我省设立稻谷、玉米、钢材等期货品种的现货交割仓库。力争法人保险机构达到3家,保险主体60家以上,各级保险分支机构达4500家以上。大型综合性股权投资基金达到2家以上,多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200家以上。

4、金融服务结构调整目标:加大金融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弱势群体的力度。争取每个市州开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达到3家以上。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确保农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新增贷款增幅。各市、州、直管市至少新增2家上市公司,全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票据10期以上。保险业发展结构协调合理,县域农村业务占比显著提高,科技保险覆盖率明显扩大。到2015年,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至少设立1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湖北中企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20亿元以上。培育1-2个资产过2千亿元的金融控股集团。

15万亿元。上市公司总数突破80家,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各类直接融资总额力争达到2000亿元,全市经济证券化率高于全国同等城市平均水平。设立和引进证券机构总部3—5家,分公司及地区总部10-15家。武汉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3%;总部保险法人机构达到4家,引进4-6家保险机构区域总部,专业性保险主体10家,外资保险主体10家,保险机构在汉一级分公司达到60家以上。设立和引进各类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150家以上。争取设立各类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达到30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使武汉成为金融机构密集、市场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高效、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吸纳辐射功能的区域金融中心。

6、金融生态建设目标:到2015年,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户及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体系,信用农户及信用乡镇占全省农户总数及全省乡镇总数的90%以上,全省各县(市、区)均成为金融信用县(市、区)。建立信用档案的中小企业超过30万户,创建信用社区1500个以上。开发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形成金融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7、金融安全建设目标:建立商业银行可持续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保持较高的资本质量和充足的资本水平,强化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切实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建立良好的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一行三局”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与信息沟通交流,实现对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全方位的有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及时处置各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上市公司内幕交易和金融诈骗等行为,确保辖区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改革创新,实现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1、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改革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全省金融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在实现金融业规模和总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服务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

2、进一步完善金融改革创新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有效激励,调动各级部门和员工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质量和经营效率,降低创新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合的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在改革创新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3、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在机构方面,要加大法人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改善资本结构。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员工持股,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积极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收购兼并,开展综合性、多元化经营,为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综合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各金融机构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经济主体的实际,大力开发和推广新的业务品种,满足各类经济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要打破银行、证券、保险和股权投资等市场长期相互割裂的局面,联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股权投资、担保等融资服务机构,特别是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大力营造相互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实质性合作,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和服务模式,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金融服务联盟,为经济主体发展提供功能多元、风险共担、形式多样的结构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

(二)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加大金融对全省经济的支持力度。

1、合理规划金融产业布局。落实省行、省会合作协议,为武汉城市圈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信贷市场、票据市场、资金清算、金融信息一体化、产股权市场一体化进程。支持建立完善鄂西圈投融资运营体系,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融资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引导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长江经济带项目规划、论证,给予融资支持。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探索为科技企业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信贷投入,不断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

2、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信贷投入,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电子产业中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规模型集群经济和高新技术园区聚集,向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向现代服务业辐射,向全民创业型经济和中小企业延伸。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整合、产业整合或跨行业收购兼并,努力把绩优公司打造成行业龙头,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推动高风险上市公司优化重组,有效化解市场风险。

3、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探索适应科技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担保方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货融资、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服务外包贷款、并购贷款等新的信贷品种。加快开展对科技企业信用贷款的试点。不断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武汉城市圈银企信息对接共享机制,筹建武汉城市圈银企信息对接共享平台。探索建立与政府投资平台、产业基金相配套的信贷服务方式,探索研发与高新企业孵化器、风投基金相配套的信贷产品,促进武汉城市圈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创新资金结算、基金托管、企业银行、理财服务等业务,推出贷款与投融资的综合服务新产品,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和区域建设政府债券,规范和推动信托融资和民间借贷活动,提升圈内资本市场功能。积极支持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与使用。扩大信贷抵押物范围,拓展抵押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各种适应多层次、多元化要求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工具。

(三)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增强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

1、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武汉投资组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重点引进成长性好、经营有特色的法人机构和区域性总部,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吸引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来汉设立代表处、分支机构,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阳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台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鄂发展,寻求合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筹建光谷科技银行,大力支持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支持设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等。

2、推动本土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加快组建省级法人银行和证券、保险法人机构。支持湖北银行和汉口银行做大做强,实现跨区域经营,并择机上市,使其尽快成为全国一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武汉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和方正东亚信托有限公司大力拓展湖北本地业务,打造精品信托品牌;支持光大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支持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壮大资本实力,拓展重点业务,扩大服务领域;支持天风证券进一步扩大资本规模,提升分类等级,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经营业绩。积极支持合众人寿实施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提高竞争实力。积极筹建长江财产保险公司,并支持其发展。积极支持期货公司增资扩股,扩大资本规模,提高竞争实力。鼓励省内期货公司到省外增设网点,提升市场占有率。

3、引进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争取金融机构在省内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金融后台运行与服务机构,使更多信用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入驻武汉市,建设武汉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争取金融机构在省内设立区域性授信审批中心、稽核监督中心、审计中心等区域性管理中心,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对新设立或新引进的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性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其落户城市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4、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大力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培育知名品牌,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督促金融中介服务行业制定规范的行业规则和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实现金融中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鼓励担保公司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完善地方财政对市属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5、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武汉成为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地区,鼓励武汉地区银行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为发展武汉离岸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加强湖北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全面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现代化管理模式、国际化人才战略、长期化激励机制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技术,使湖北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业务推广、风险控制、市场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明显改善和提高。认真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实施金融帮扶工程,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及社会弱势群体发展。

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向农村延伸机构,鼓励和支持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县域机构授权授信,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引导银行机构下放外汇业务经营权限,使县域企业可以就近开立外汇账户、办理国际结算、外汇贷款、结售汇等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期现套利,积极推动期货交易所在湖北设立稻米、玉米、水产品等相关农副产品交割仓库。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农房保险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2、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服务小企业的专业部门和专营机构,不断丰富服务小企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建立会员制的联保公司。开办“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政策咨询、融资申请受理、融资问题答疑等综合服务。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贷款信托的发行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3、加强金融扶弱工作。不断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制,优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发放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对贫困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研究适应农民工的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创业致富。有针对性地开展浅显易懂的金融知识宣传和咨询工作,引导农民工关注金融,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创业兴业,实现发家致富和扩大再生产的愿望。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1、加大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优化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育,提高后备企业质量,确保“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加强与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的沟通,进一步加大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力度,充分发挥各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努力降低企业上市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适应湖北上市后备企业特点,重点推进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并按照多头并举的方针,积极拓展主板市场和境外市场。

2、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地方蓝筹旗舰公司。促进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优化融资结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工作。积极推动各地通过划拨国有资产、重组、注资等方式构建企业债券融资平台,积极培育发债主体。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债等多种形式进行债券融资,支持信托股权融资。积极支持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

3、着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做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合作,重点支持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初创型企业发展。落实促进创业投资公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有限参与,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外商等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创业投资,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落户湖北。

4、加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进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探索开展未上市中小企业股权交易试点工作。推行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的发展。加快以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核心的产权交易机构整合重组,尽快形成立足城市圈、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市场。加快排污权交易发展,争取建设成为全国排污权交易中心。

(六)加快保险市场发展,切实增强保障功能。

1、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优化保险市场结构。大力引进有经营特色的健康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企业年金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导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分支机构建设,优化省内各地区保险机构网点布局,为扩大保险覆盖面夯实基础。稳步发展保险代理机构,大力发展保险经纪与公估机构,规范发展兼业代理机构,完善保险营销员制度,形成多层次的保险中介市场。

2、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努力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需要,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直接相关的火灾公众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校园方责任险、雇主责任险、医疗责任险、产品质量责任险、建筑工程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保险品种。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的有机结合,支持对外贸易。推动科技保险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支持科技产品创新。加快发展民营企业保险,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险业务,提高居民人身保障水平。积极支持保险创新业务在湖北试点。

3、加快保险服务创新,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推行保单标准化与通俗化,规范保险合同的内容和格式。扩大投保提示制度和理赔服务标准覆盖范围,规范和约束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和时限,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创新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新业务销售模式,继续发展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促进公司销售或直营、个人营销、专兼业代理业务的齐头并进。探索建立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为被保险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纠纷调解服务。

(七)加强金融基础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1、建立安全通畅、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平台。完善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银行卡支付、网上支付、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国库会计核算等业务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体系,为资金周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建立诚信和谐、长久有效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充实、完善企业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建立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建立金融生态监测评价系统,促进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健全反假货币网络体系,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金融秩序。

3、建立公开透明、优质便利的外汇综合服务平台。在现行外汇管理框架下,实行简政放权、流程管理、阳光操作,远程服务,便利企业、居民办理外汇业务,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4、建立全面及时、准确权威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经济金融数据的统计和监测分析,规范信息披露,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金融信息服务;推行政务公开,为社会提供低成本、方便、全天候的政务信息服务;加强金融宣传,提高公民金融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对金融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出台财税政策、奖励政策等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扶持,通过改进行政服务、积极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等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省政府金融发展咨询委员会,提高金融发展决策的科学性。省政府金融办与相关部门建立金融产业发展建设联席会议和日常沟通联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金融产业发展建设工作,通报重点创新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发展金融业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推进省行(会)合作。

要深刻认识到省行(会)合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省行(会)合作机制的建立,促进省行(会)共建。积极联系目前尚未与我省签订省行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创造各种条件,尽快签订省行合作协议,实现全覆盖。加大与已签订协议的金融机构的互动与沟通,进一步推进省行(会)合作协议的落实,深化合作领域和合作内容,完善省行(会)合作机制,为我省金融业的发展争取有利政策环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已出台的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湖北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三农”、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奖励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为湖北金融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完善财政补充担保机构、融资平台资本金的具体办法,促进其做大做强;完善激励措施,细化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融资平台、担保机构的奖励措施;研究出台打造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政策措施,对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区域性金融服务和管理中心,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广泛开展金融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素质。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加快以企业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政府政务信息系统、农户信用档案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进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深化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深入开展“金融信用市州县”、“保险先进县市”创建活动。推动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加大培植“a级信用企业”力度。健全政府主导、监管机构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切实维护金融机构权益,在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和降低银行处置抵贷资产、企业抵押担保融资成本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五)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采取与各金融机构配合、与金融监管部门及武汉高校联合组建金融人才培训中心等方式,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外金融机构培训,培养国际型金融人才。制定有关培养、使用、引进金融人才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并为人才长期留用解决后顾之忧,在家属安置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为引进急需高级管理人才而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可据实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加快建设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培训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金融管理者、金融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层次金融人才队伍,把武汉打造成为金融人才高地。

(六)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稳定协作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和预警信息。制定防范金融突发事件协作预案,完善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执法力度,有效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完善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有效地做好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规范发展各类准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制度,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协调发展。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五

回顾近年来在医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紧紧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后勤工作目标,广大后勤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团结一致,创新务实,奋力拼搏,医院后勤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后勤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和“十一五”成就。

后勤办下属8个班组,正式在编人员7人,临时人员10人。电梯六部、中央空调机组四台、变压器4台、污水处理站1座、液氧储罐1台。担负医院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水电维修、物资供应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医院党政工作要点,认真落实医院的工作部署,服从需要,后勤方面建设取得了发展。

(二)特色与优势。

后勤保障工作是医院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医院工作的有力保障。尤其抓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医院后勤保障的工作关键。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有效地发挥职工的主观积极性,立足本职,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围着临床需要开展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促进后勤工作与医疗同步发展。

(1)后勤办下属班组多,服务涵盖范围广,专业性强。

不少岗位专业性强,工作人员都有操作证。如压力容器操作工负责医院的中央空调,电梯司机负责医院的电梯;配电班担负全院的配电任务,为医疗提供电力保障;气体班负责医院的氧气、负压等工作。

(2)广大后勤职工群众团结一致,团结协作,克服困难。

后勤队伍是一支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队伍,后勤职工群众对于医院领导交给的任何任务都能认真完成,它展现了后勤系统的作战能力和应变素质,体现了职工群众牺牲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差距与不足。

作为一个病床400张的县级二甲医院,在后勤保障方面与同级医院相比仍然有差距与不足。

1、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后勤班组有许多临时工,工作主动性不够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主人翁意识淡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够。

有少数后勤职工主人翁意思淡薄,工作表现不积极、不主动,缺乏责任感,已经不能适应后勤服务的现状和发展。

3、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

后勤的临时职工多,流动性大,面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扩大,面对大量的设备,多数人已经不能解决设备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医院后勤对医教研一线工作的支持。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已初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医院后勤改革仍面临着诸如观念转变迟缓、认识明显滞后、队伍素质偏低等困难。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卫生部相关改革措施的出台,医院后勤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由单纯为医院服务向为社会服务方面转变。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改革已成趋势。

(二)面临的挑战。

医院后勤面临再次发展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医院大机器要良好的运转、大处和细节都离不开后勤的保障,随着社会化的要求逐步提高,管理必定更复杂、更困难;另一方面,医院后勤部门不是直接创收部门,医院改革和市场经济要求后勤人员编制尽可能裁减,后勤投入尽可能控制。在这样一种“夹缝”中生存的后勤管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后勤改革在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少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就目前全国大小医院情况来看,不少医院用于后勤的人力、物力和财务往往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然而如此庞大的后勤摊子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因此彻底打破在以往旧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旧思维模式,用市场机制的强大生命力激活改革和创新,使后勤管理完全使用市场经济和群众的要求,把后勤服务切实推向社会化,才能真正提医院后勤的质量和效率。

三、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指导下,建立一支绿色、低耗、高效的后勤保障队伍。

(二)总体目标。

建设知名、一流的型医院,并打造一支“精干、务实、节约、高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

(三)具体目标和任务。

1、完善管理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物质采购招标的程序;规范基建维修改造工作,逐步实现全成本核算、目标管理,打造一支“精干、务实、节约、高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

2、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办公用品领用制度、办公物品的购置、领用、管理和报废审批程序,减少办公设备的意外毁损、闲置浪费。设立财产管理员领物,严格办公物品的领用手续;完善用水、用电、中央空调开机管理制度,坚决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的不良行为。

3、增收节支节能减排。

从严控制支出,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一张纸”的增收节支活动。以达成全院的节能、减排、降耗目标,水、电、气的节能指标力争达到7%。开展增收节支节能减排就是向管理要效益,用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减少医院的支出,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改革后勤机制,推进后勤社会化。

建立现代医院的后勤管理体制,推进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后勤系统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强化劳动纪律,加强安全生产,实行后勤班组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强化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四、思路与措施。

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积极投身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结合医院提出的战略目标与任务,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抓住机遇推行优质服务,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加强管理,完善设施,建立现代医院的后勤管理体制,推进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强化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全成本核算、目标管理,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以达成全院的节能、减排、降耗目标。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建立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

(二)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

后勤服务与医院职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体制如何改、机制如何变,以我们以医疗为主、为临床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离开了这个宗旨,后勤部门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服务是商品,提供服务就是在创造和销售这一商品。后勤职工将要通过自己的商品――服务,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积极性,展示自己工作的技能,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价值。最直接的说就是根据医院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后勤人员目标考核。

后勤办公室管理和指挥各班组,提高工作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后勤管理要本着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三五年内逐步形成小机关、多实体、社会化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后勤办作为后勤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要从医院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在人员管理上进行理顺与完善。在福利待遇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实行“目标考核制“。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工作量不同进行定岗定编,将原后勤工作人员的工龄和工资要记录档案,对被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实行岗位分流(甚至待岗或下岗),建立起有效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后勤服务实行有偿服务,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后勤服务的工作任务和性质不同,采取有偿服务形式,可采取责任目标经营管理形式。总的原则是在严格质量控制与价格控制下实行有偿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逐步与医院脱钩。服务部门内部可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真正体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宗旨。本着“立足医院求生存、走出医院求发展”的发展思想,参与市场竞争与挑战。

(五)部分成熟的部门实行后勤社会化。

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对医院的稳定影响相对较小的服务项目上先改革,把部分成熟后勤服务项目委托给社会服务企业,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剥离,稳定推进”的原则,推进后勤班组的社会化改革,在整体规划下,重视试点,坚持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有序高效进行。要在保证医院后勤服务、保障稳定的条件下,实现各项改革工作稳步进行。

总之,二甲医院评审是医院后勤改革的关键时期,后勤改革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满足临床第一线的需要,为全院的医、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极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医院地可持续发展。后勤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此,需要医院上下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全院一盘棋的观念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一个崭新的医院后勤将会再创辉煌。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六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办公室、实验室、教学系为实施单元,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负责总体计划研究、任务分解、过程控制与总结。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总体目标

以“特立交通,经济天下”为办学特色,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专业提升计划

1.专业提升计划目标

“专业提升计划”以促进财经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为根本目标,各专业通过5年建设,建成在市内有较强竞争力、在校内拥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专业,使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会计学专业

并争取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

(2)市场营销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前列,校内专业评估达到“良好”,并积极争取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经济学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达到校内中上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2、专业提升计划基本思路

(1)研究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确定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方向。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各专业在研究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讨论、诊断2次以上,由学院相关领导牵头,各系负责组织。

(2)完善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合 2

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进一步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各专业在把握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实践学分。形成理论课程、课内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外实践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

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与学分制密切结合,逐步实现学生选课、选师、选时的自由。

(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建设精品课程。

逐步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完善课程授课质量规范,建立院-校-市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验教材。

加强学院教材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实验课程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完善团队考评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6)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针对性的改革实践。

等方面的改革,并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从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用3-5年时间将各个专业打造为实践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

(2)成立学生实践工作部,专职管理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实践工作部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组成,每年年初制定实践计划,年末提交实践总结。

(3)创造学生校内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内实践能力。由学生实践工作部与宣传部、学工部、后勤总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4)创造并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外实践能力。 以学生实践工作部为主导,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人文礼仪素质提升计划

(1)制定财经学院学生礼仪规范标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2)加强学生文体素质培养,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文体比赛。

(3)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养,构建学生道德档案,建立学生道德信息跟踪系统。

(四)学生就业提升计划

(1)完善财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制度规范,明确学院、教学系、教辅人员和专业教师的职责。

(2)广泛联系社会行业单位,建设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创新就业形式。

(4)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会计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市场营销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二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经济学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五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8%。

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组织保障

(一)专业建设委员会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相关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确定专业发展定位,探索专业发展特色,诊断专业发展问题,提出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教学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相似相近课程群为单元,整合学院教学资源,组建优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制,设负责人1人,每个教学团队由若干相关课程负责人组成。

(二)科研团队

制,设负责人1人。

(三)管理团队

以学院党政班子为核心,形成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合作有力、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

(四)服务团队

以学院教辅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实验室工作者为主体,打造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优、服务效率高的教学服务团队。

(五)学生志愿者团队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公益奉献精神,创建学生志愿者团队,在协助学院举办各种活动、协助学院日常教学运行、协助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1、考评政策。学院根据分工原则,对各教学系、各专业、各团队实行目标考核,各教学系、各专业、各团队对相关成员分解考核指标,落实考核责任。

2、经费政策。学院根据各教学系、各专业、各团队的运行情况予以经费支持。经费使用须有预算、开支明细与决算。

3、激励约束机制。学院对各教学系、各专业、各团队根据目标实现程度予以相应奖惩。未完成目标的教学系、专业、团队须提出整改方案,签署整改承诺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整改目标。

4、人才政策。学院出台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措施,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提升职称,积极引进博士、教授,积极聘用行业专家。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七

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各类金融人才荟萃活动应运而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金融人才荟萃,其中所得到的经历和感悟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五段式的方式阐述我对于金融人才荟萃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段:认识和了解行业前景。

金融人才荟萃的第一步就是让学员认识和了解金融行业的前景,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我记得在第一天的开场演讲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金融行业的市场趋势、技能需求和发展机会。这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金融行业的发展,明确了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定位和目标。

第二段: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

金融人才荟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和提升金融专业知识。在课堂上,专业人士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金融概念和操作技巧。同时,我们还有机会与金融行业的精英们进行互动交流,向他们请教问题,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思考方式。这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面,还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段: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紧密合作的领域,所以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金融人才必备的素质。在金融人才荟萃期间,我们有很多团队合作的机会,需要共同解决问题、制定方案。这锻炼了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团队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金融人才荟萃中的沟通环节也让我意识到沟通能力对于推动工作进展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我们才能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第四段: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金融行业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所以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金融人才至关重要。在金融人才荟萃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最新的金融科技和技术工具,了解了其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和前景。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和实践演练,我学会了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为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第五段:人脉和职业机会的拓展。

金融人才荟萃不仅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是建立人脉和寻找职业机会的渠道。在金融人才荟萃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而且,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和公司也会在活动期间发掘人才并提供一些职业机会。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职业资源,还了解了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总结起来,参加金融人才荟萃是我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金融行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提升了专业知识、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还建立了宝贵的人脉资源,拓宽了职业机会。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八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近期,我有幸参与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与讨论,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分享我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金融科技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高门槛的存在,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等金融服务,导致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而金融科技能够通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这些人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例如,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小微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贷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科技有助于打破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其次,金融科技能够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在传统金融市场中,信息传递和交易效率低下,导致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操纵等问题。而金融科技能够通过创新的交易平台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提高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金融科技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风控技术,降低金融风险和减少欺诈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金融科技有助于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再次,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金融科技以其高效、便捷和创新的特点,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变革和升级。通过金融科技,人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升级。同时,金融科技还可以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因此,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金融科技发展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金融科技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和机构的数据,对隐私和信息安全有着高要求。因此,加强金融科技的风控和监管非常重要。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和业态产生冲击,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引导和转型保障。最后,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跨部门合作和协同推进,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总结起来,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对于推进金融服务普惠化、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推动金融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金融科技发展也需要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加以解决。最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用好金融科技这把双刃剑,推动金融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九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2、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3、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筛选人员名单,然后由公司领导批准入选人员名单。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对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1、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一线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副班长到班长(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车间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中层副职到正职(不同部门)时间为一年;培养期间采用继续教育+内外培训+双师培养制+分段式多模块培训体系。

2、专业技术及业务管理型专才,以专业技术为主线进行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专业或业务领域内轮岗+项目锻炼+内部指导+继续教育+内外培训模块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四)人才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按照“技术、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性”的应用人才。

1、入职开始跟踪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定期跟进大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入职2周的脱产军训、培训;现场流程培训;跟班锻炼;年终优秀选拔。

2、建立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启动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让各专业大学生看到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安心留在企业施展才华,从20xx年起,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程,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组织选拔使用和培养适合岗位人才。

3、轮岗:前提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不同部门、单位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和相互协调配合情况;由轮换期间部门或单位管理;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培养计划及实际情况确定。

4、纳入内部培训师:为了满足中层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计划”的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讲课工作。

5、加强培训:内部培训-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础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外部培训-安排到有色行业同类矿山现场培训、参加咨询机构组织专项培训。提供技术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他们的视野。

6、委培:根据专业、管理需要与高校和有色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委托进行深造。培训为半脱产和全脱产形式,毕业后报取得毕业证,公司给予报销学费。入学通知前需签订委培协议,毕业后为公司服务10年以上。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为了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参与了一次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会议,对于会议的讨论内容和发展规划,我深有感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个人的观察和体会,回顾这次会议,总结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金融科技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会议中,与会专家们着重强调了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推动金融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面对社会进步和科技革新时,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传统金融行业提供了各种技术和工具,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现在,许多移动支付、在线投资、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金融业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风险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在会议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为了激励创新,政府应出台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投资环境。而金融企业和投资人也需要增加对金融科技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只有在政府、资本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科技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为金融行业带来创新和变革。因此,在实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同时,政策引导和资本支持不可或缺。

再次,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安全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会议中,与会人员普遍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对于金融安全的挑战。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普及,金融数据和交易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威胁。因此,保障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重要任务。会议上,与会人员提出了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风险控制,完善金融科技数据安全保护等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科技安全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金融信息的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最后,我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共享共赢。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与会人员普遍强调要加强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更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金融科技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资本和企业都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也需要注重金融安全和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只有在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金融科技的全面发展,并为金融行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一

xxxx年,区金融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委人才办的精心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有关人才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全面推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企业培育,释放政策红利。

深化组团式服务拟上市企业模式,使上市企业成为我区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鹿城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给予人才引进、人才奖励、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落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企业上市问题化解交办单制度,明确“一企一档一案”,以“专题协调”、“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等方式为拟上市企业切实解决难题,全力打造最优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二)积极招才引智,营造良好环境。

在金融机构、企业中积极宣传人才激励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管理,鼓励银行积极推行高层次人才优惠贷款政策,协助企业做好人才项目融资和企业上市等指导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推荐多家企业高管参加各类企业股改上市和挂牌的培训会、交流会等,重视金融人才的日常培养、管理,定期不定期做好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工作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创造聚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三)发挥部门优势,提升服务意识。

结合部门职能和全年工作计划制定人才工作要点,积极履行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职责分工、任务清单等制度。办(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及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区人才办的指示精神,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人才工作与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共同发展。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重视对辖内金融人才的培养、管理,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一是强化意识认识,主动挖掘人才。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制度,做好优秀拔尖人才的发掘、推荐和培养工作,将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全办树立人才至上意识,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和优秀拔尖人才发掘、推荐和培养工作,特别是强化定向选调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

二是落实制度保障,实施人才服务。

在相关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金融领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的导向作用,加强与相关高校、金融机构的合作,为金融业人才提供培训提升,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同时,在保证引进人才留得住的前提下,防止已有本地人才外流,对于引进的外地高端领军型人才,落实更为积极的政策,制定具体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为各类金融业人才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

三是优化工作机制,推进人才招引。

以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工作、金融知识“五进”活动为载体,通过温州商会、在外温商等渠道,进一步摸清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的精准度。积极发挥xxcbd区域优势,落实股权投资政策在引进人才、落实人才奖励措施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培训,组织推荐优秀人才参加中央、省、市级业务知识培训,全力营造亲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二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通州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今年以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合新城重大投资项目启动建设,金融办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各类金融资源的巨大潜能,做足、做实融资模式创新这篇大文章,以服务为动力,以创新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城建设融资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委党组及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工作情况2012年,是新城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城建设融资压力集中显现的一年,金融办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功能区、重点项目的建设融资工作和年初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速度,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一)稳中求进,不断推进新城建设融资模式创新一是推进银行机构信贷融资。金融办积极发掘、整合各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利用传统贷款模式为新城建设融资。四月份,为保障运河核心区项目后续建设,金融办汇同交通银行等七家银行以银团贷款模式,筹组了总规模80亿元的核心区二期贷款,并已全部发放到位。十月份,经前期各项协调工作,文化旅游区项目首期c地块120亿元贷款区级承贷部分的抵押物、资本金等已陆续到位,农发行总行贷前评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贷款发放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募集中关村通州园金桥基地建设基金。为尽早达成奔驰二期项目的供地要求,金融办与建设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采取集合信托+股权投资的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金桥基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筹集资金。目前基金筹组已进入抵押物手续办理阶段,预计首期将筹集资金9亿元,用于相关地块前期拆迁工作。三是运用委托贷款模式为重点项目融资。金融办开发运用委托贷款这一金融工具,采取三方协议委托的方式,通过金融中介将资金闲置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即提高了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又为建设单位募集到了急需的建设资金。目前已筹集资金10余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领域建设。四是探索利用银行间市场结构化融资工具。与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投行部合作,探索利用结构化融资工具,为我区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融资。通过在银行间市场融资,一方面可募集大量信贷资金,一方面将部分项目风险予以转嫁。目前,已梳理出融资额度达100余亿元的项目,与兴业银行进行了对接,兴业银行总行已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即将进入实操阶段。五是推进新城基业公司债券发行工作。为保障核心区建设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金融办积极推动新城基业发行2012年公司债工作,债券期限为7年,拟通过上交所公开发行。目前,债券发行的评级、增信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转报市发改委审核,预计可筹集资金约20亿元。六是探索搭建新型政府融资平台。按照区领导指示要求,金融办会同中信建投公司,对区属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梳理,探索搭建符合要求的新型融资平台,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为新城建行后续融资寻找新途径。

(二)好中求快,不断提高与投资机构合作共建能力新城建设离不开各类优质资源的集聚,需要借助各类投资机构的智力、资金、技术等优势。金融办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导其为新城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一是促成区政府与北京农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签订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来,区政府与北京农商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银行承诺在未来2-3年内,为通州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提供总额不少于250亿元的信贷支持和各项优质金融服务,为我区新城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二是落实国开村镇银行奖励政策,为引进金融机构提供示范效应。国开村镇银行属于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金融机构,按照市有关政策,可享受一次性资金补助。金融办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企业争取补助资金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为今后引进类似项目积累经验。三是与邮储银行合作举办金融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宣传活动。会同驻通各金融机构以及区经信委、农委等部门,做好市银监局关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调研活动。各驻通银行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形式,为我区“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相关工作得到了市银监局领导的肯定。四是与平安银行、国资财务集团、鑫桥融资等机构保持良好接洽,谋求在新城建设领域的合作机会。针对通州新城建设的实际,金融办与各类投资机构在融资模式创新领域深入沟通,对融资租赁、买入返售、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2018年市金融办工作计划2018年市金融办工作计划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永川大城市建设目标,以增强融资能力为重点,以拓展融资渠道为抓手,构建“多点、多元......

区金融办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区金融办紧紧围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四个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打造半岛地区重要金融产业聚集区”的任务......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三

2013年,本人荣幸参加了金融办的笔试,全部为主观题,考试时间为小时。感觉难度一般,但考出来的分数都不高(100分制,我考了46分,排名第六)。现大致总结了当时考试的内容,希望对想考进金融办的同学有所帮助吧。(有需了解更详细的,可以通过邮箱咨询:)。

一、计算题:

(一)、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二)、财务类计算题:借贷记账方法。

二、简答题:

(一)简要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有哪些。

(二)我国可以提供上市的证券场所有哪些。

三、作文(类似公务员申论):

关于国有土地抵质押改革,向当地财政局写一个申请,请财政局提出修改意见。

四、论述题:

大致要求:金融办怎么提高效率,想办法为金融办出谋划策。题目自拟,2000字以上。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四

2018年市金融办工作计划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永川大城市建设目标,以增强融资能力为重点,以拓展融资渠道为抓手,构建“多点、多元、多边、多线”的融资格局。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生态区。

——政策性银行融资10亿元。

——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

——力争引进金融结算中心1家。

——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

——全年“三权”抵押贷款新发放5亿元。

1、全力改善债务结构。

协助各投融资公司抓紧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争取申报项目尽快获批放款。协助相关投融资公司,做好中票、企业债券的发行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改善债务结构。

2、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抓住银行融资主渠道不放松,做好与各商业银行的对接工作。广泛开展与信托、金融租赁、担保、资产管理、证券等公司的合作,确保投融资公司急需资金时有渠道、能到位。探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的途径和方式,拓展政府融资渠道。

3、大力引进金融机构。

力争村镇银行获准筹建。引进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到永设立分支机构,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丰富、完善永川金融业态。力争在引进金融结算企业上取得突破。

4、努力服务实体经济。

组织银行与各商会、行业协会对接工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进专业化融资。协助各银行推广信用贷款产品,缓解抵押物不足困难。会同银行监管部门督促各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规定,不变相收费,努力解决企业贷款贵问题。

5、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会同工商、公安、人行、银监等部门,进一步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加强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加强对投资咨询类公司的监管,防止非法集资行为,确保地方金融稳定。

2018年市金融办工作计划2xx市金融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为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一流”、实施“八项重点改革”、推进“十项升级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xx市20xx年金融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立足全市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与外埠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和战略合作。8月14日,市政府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在绥设立机构支持xx市产业项目建设,每年为市域内企业提供5亿元的投融资支持。10月17日,市政府与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行承诺在未来两年内为xx市土地储备、旧城改造、园区开发等重点领域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贷款支持。此外还有国家开发银行、华融证券等机构列入战略合作目标,正在积极对接推进。

充分发挥我办在地方金融工作中的参谋助手作用,主动赢得政府领导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引起了市政府领导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王金会市长、赵万山副市长、王桂芝副市长、刘维权副市长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落实产业项目融资工作,通过组织面对面座谈、专题辅导、现场办公等形式帮助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解决融资难题。9月24日,金会市长和维权副市长就涉农贷款投放、涉农产业发展等问题召开了涉农金融机构座谈会,对金融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金融生态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创新农村金融新型融资模式支持“三农”发展。7月10日,万山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全市石化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议,市金融办对35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进行了新型融资模式辅导,帮助企业探寻新的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水平。7月18日,桂芝副市长组织有关部门及银行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就绿色食品企业融资事宜赴肇东进行了现场办公和实地对接,有60%融资项目得到了银行支持。充分发挥了政府在产业项目融资服务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银企对接上,市金融办优化服务、不断创新,建立了服务常态化、形式多样化、扶持重点化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月都向企业主管部门征集融资项目,采取现场对接、融资辅导对接、向外埠外资银行推介发布项目等方式,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全年共征集融资项目71个,向银行发布融资信息278条次,组织银行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对接70人次,总融资需求556400万元,已有32家企业获得贷款452955万元,占总融资需求的%。截至1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含小贷公司)各类贷款余额已达亿元,同比增长%,当年新增各项贷款亿元。

在省办农村处和担保处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总注册资本已达亿元,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超出年度目标个百分点;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为2034户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保责任余额达到86998万元(其中哈尔滨均信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保责任余额53911万元),同比增长%,超出年度目标个百分点。

坚持内引外联与扩张发展并重,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全市20xx年共有龙江银行绥化黄河路支行、龙江银行望奎支行、哈尔滨银行绥化北林支行、中国银行肇东翔龙城支行、农信社青冈联社靖北分社、招商证券绥化营业部、百年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绥化中心支公司7家金融机构相继开业运营,超额2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推介企业上市。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20xx黑龙江(香港、广东)经贸交流活动”期间,在省办资本运营处的大力支持下,市金融办积极协调、主动服务,为我市企业与香港交易所等证券机构搭建交流对接平台,促成了公准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保荐协议,帮助黑龙江安瑞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明确了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发展定位。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指导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利用股权和债券融资。邀请银河证券专家就企业如何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深入企业现场辅导,邀请宏源证券专家指导蓝天钢构和庆安鑫利达米业开展债券融资,邀请天津股权交易所专家指导中再生、欧亚达农机大市场开展股权融资,以及积极策划引导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增强发展能力。

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办综〔20xx〕6号)要求,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金融工作副市长为组长的xx市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绥政办发〔20xx〕34号),从20xx年6月9日至7月31日,组织工商局、审计局、人民银行、银监局、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对全市40家小额贷款公司逐户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检查情况出具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检查工作总结已按时上报省牵头部门。同时,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市金融办还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了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制定下发了《xx市金融办关于开展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方案》,通过检查和对广告内容的分析甄别,各公司均未发现涉嫌非法集资广告信息,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了非法集资广告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为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市金融办主动跟进、全程服务,在交通银行筹建、中信银行业务办公用房安排、农发行阜康米业不良贷款化解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支持,派专人全程协助办理所涉事项,深受多机构好评。同时,针对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实际情况,市金融办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请市政府上升到政府行为大张旗鼓地为金融机构维权。10月25日市政府印发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会战的通知》(绥政办发〔20xx〕77号)正式启动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会战活动,并成立了清收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市、区)政府依法依纪帮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盘活不良资产,提升服务能力,合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截止12月末,全市共清收不良贷款53542万元。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实现275230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财险保费收入83314万元,同比增长%;寿险保费收入191916万元,同比增长%。全市农业保险登上了新台阶,保险覆盖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同比增长%,超出年度目标个百分点。

全市证券机构已发展到5家,截止12月末,全市证券营销机构开户总数达到36052户,新增2636户,总交易量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同时,依托证券机构的直接融资工作全面启动,境内中小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取得实质性进展。

按照省、市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我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先后7次赴广东、上海、江苏、北京、青岛、哈尔滨等地开展项目洽谈,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经与黑龙江省汉洋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反复沟通争取,该公司终于决定在我市投资亿元建设食用菌加工项目,4月22日市政府与该公司正式签约,落户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采用大棚种植、林间空地种植及玉米地间种等形式生产大球盖菇,并回收加工。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农、林区闲置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特别是玉米地间种模式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效益可达到玉米的数倍,在农业地区推广意义十分重大。20xx年种植的100亩林地、玉米地、水稻育秧棚示范项目喜获丰收,省政府研究室专程来我市调研推广。

最新评论邱亨以发表于xx-12-3020xx年我办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各项整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力度。抓好各基金会、城信社债权追收工作,切实做好“平安金融”工作。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推动政银企农合作。充分发挥政、银、企、农纽带作用,构建政银企农相互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中小企业及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四、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五、积极推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六、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力度,切实做好挂点村及农村保险推广工作。

七、切实做好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石珊启发表于xx-12-3020xx年,金融办按照引资增税、服务沟通、行业监管、防范风险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区域经济为核心,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民计民生服务,继续在完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业态、普及金融知识、运用金融产品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完成招商引资和金融税收的任务。

1、密切对接民营经济,筹建新的小额贷款公司。

2、推进华堪基金项目落地。

3、帮助申银万国证券在十一经路选址设立营业部。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五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xx)》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19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xx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xx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xx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xx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xx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xx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xx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xx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19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xx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xx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18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19-20xx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xx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19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xx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xx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xx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19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xx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xx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19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xx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19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19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xx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xx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19—20xx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六

2017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12月21日在沪发布。根据报告,2016年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为103.86,较2015年指数计算基期增长3.86,多数细分行业指数上升。其中,证券业人才规模由净流出转变为大幅流入,银行业人才规模有所降低。学历构成上,本科学历人才是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主力。

根据金融人才指数报告,陆家嘴金融人才指数为107.25,较上年增长7.25,涨幅高于上海整体水平,金融城人才集聚效应更为显著。陆家嘴金融城是海外归国留学人才的集聚地,金融行业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占比6.2%,高于5.4%的上海整体水平,海归人才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托业、证券业和基金业。

人才规模方面,2016年,受股市企稳、债市快速发展驱动,证券业人才规模由净流出转变为大幅流入,极大提振行业发展动力;受劳务派遣政策、人工智能技术和新业态的影响,银行业人才规模有所降低,行业效率显著提高,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这些变动都反映出金融人才对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变化做出快速调整的敏感性与及时性。

人才学历方面,本科学历人才是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主力,2016年占比58.18%。基金业、信托业和证券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水平位列前三。上海金融业人才需求正趋向中高端,“优胜劣汰”效应显现。

人才待遇方面,传统金融行业在各维度薪酬待遇方面呈现出“一优全优”局面,私募基金业和证券业薪酬待遇竞争力最强。

2017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是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指导下,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联合主办。

本站证券从业栏目推荐: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费用。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2018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安排。

2018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及考试方式。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七

|t|史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总离不开客观规律决定的脉w络。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始终是金融与经济实践碰撞的核心,同时也是金融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线。金融与经济矛盾运动的变迁中导致的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使金融不再仅仅是经济的媒介,而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金融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金融的外延也随着经济的金融化不断扩展。其中的特征之一,就是房地产逐步显现出与金融的高度关联性,使房地产金融既成为推动城镇化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成为滋生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房地产金融”就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和经济金融化过程中进行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以金融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为切入点,从金融战略的角度对房地产金融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基本的理论框架,以新的视角引起对房地产金融理论研究的反思和进一步探讨。

一、房地产金融研究的国家战略视角。

方法论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哲学方法。作为具有填补金融学研究空白性质的房地产金融战略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是首先必须突破的方面。在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方法和路径上,除了不可或缺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价值分析等方法论外,更试图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哲学研究思维,有效借鉴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协调理论和金融资源论等金融理论创新的成果,对房地产金融理论进行战略层面的梳理和创新。

究其对房地产金融理论进行战略层面的研究的原因,是金融发展的模式和轨迹的重大变化。从21世纪以来金融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经济的金融化,不仅使金融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经济的金融化也通过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金融成为主宰世界经济的核心力量。金融,正在由一个产业上升为各个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使世界金融进人多极化发展时代;那么,进人21世纪以来,经济的金融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货币金融战争”频起,世界金融进入了各国国家战略层面的竞争时代。美国凭借掌握着世界货币--美元的发行权,整合世界的资源,为其巳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一直占据着世界经济强国的位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全球金融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美国及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削弱,亚洲经济逐步取代欧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中国及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在增强,世界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和金融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化。

中国改革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崛起,使中国在第2季度,以1.3369万亿美元的gdp总值,超过日本同期1.2883亿美元的gdp总值,进入全球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的显著位置。这一变化,引发世界某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战略上对中国的觊觎。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竞争更为激烈.金融竞争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一系列外交军事事件的突发和蔓延,世界政治经济围绕中国问题的复杂化,使得中国的金融改革和走向,不再是国内金融市场化或金融体制改革层面上的行业变革或战术层面的问题,已经逐步成为涉及全球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格局,事关中国未来10~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

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在中国金融崛起的这一历史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就金融论金融”的范式和研究方法,显然不能满足中国金融发展和理论研究的需要,以“跳出金融看金融”的变革思维,面向中国金融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整合金融相关学科的知识及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对包括房地产金融理论在内的金融理论的创新研究和战略性思考,就成为中国金融实践势在必行的要求,也成为金融理论研究最迫切的使命。

从现有的房地产金融理论来看,国外的房地产金融理论侧重对房地产融投资技术的介绍,国内传统的房地产金融理论以房地产知识的配套介绍为主,房地产金融的构成要素、金融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尚没有研究透彻和形成体系。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就必须在继承传统金融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房地产金融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将房地产的金融特征进行深刻的分析,厘清房地产金融的概念和内涵,揭示出房地产金融的特殊运行规律。同时,非常有必要借鉴和吸收战略管理思想、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协调论和金融资源论等前瞻性的理论的积极成果,以顶层设计和战略性研究的视角,从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层面,进行房地产宏观金醜论的创新和完善,为補腔制资产价格膨胀和避免金融危机,保障房地产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较为系统的战略性?论指引。

二、房地产金融现状和传统金融理论局限性分析。

房地产金融在中国尽管只经历了短短不到35年的时间,但其发展特征和变迁历程,仍是中国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和研究依据之一。我国房地产改革的特殊性和经济背景,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_轨迹以及房地产金融的特征。需要以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思想,从中国房地产改革35年以及房地产金融制度历史变迁的视角,对中国房地产及其间接融资为主的房地产金融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周期、规律以及房地产金融的形成机制,探寻中国“房地产金融协调”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从而为明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继承无疑是一切理论创新发展的起点。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的中国房地产金融,之所以不能完全解释和指导发展迅猛并将长期保持增长趋势的房地产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金融的研究停留在传统金融理论的狭窄范围内,近些年房地产金融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房地产金融的具体对策问题以及融资技术层面的研究上’没有形5^0建立起系统的既有理论传承、又有范式仓噺的系统的房地产金论。因此,对房地产金融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回顾研究’房地产金融基础理论发展滅迁的有益因素,分析揭示传统金随论和房地产金麵论的局限性,探寻房地产金si?论的突破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不仅是金融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与房地产金融紧密相关的金融基础理论。以此为切人点,研究金融发展理论自从“金融结构理论”开始到“金融内生理论”的发展轨迹,可以阐明金融已经由一个服务于经济的外部因素发展成为经济的一个内生变量。以此观点和范式的创新不难推断,房地产金融也可能作为经济的一个内生因素与房地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因此,必须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看待房地产金融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房地产金融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创新。

三、国外房地产金融的研究和借鉴。

相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历史,英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经验或问题,都是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极好借鉴。对美国、曰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理论和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够对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协调发展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模式和路径。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金融领先于我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通过分析,每个国家的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模式,无论是互助式金融、住房储蓄还是公积金制度,无一不与该国的具体国情和房地产发展的实翻吻合,各国的房地产金融制度都是与其土地制度、城市化进程、经济体制以及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在具有普遍的规律的同时又充满着个性特征。对于世界各国房地产金融的借鉴’需要用辩证准物论的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进行客观分析,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土地、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发展的背景和体制性差异,才有可能从中汲取宝贵而适用于我国的理论、模式和路径。

四、房地产金融的重新定义。

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的含义,不应是房地产金融理论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或者是房地产实践短期的具体问题的政策思考;而应当是针对房地产金融的基本含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的全面系统化的研究。房地产金融战略这一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创新需要建立在对金融基础理论研究和突破的基础上’房地产金融的重新定义就是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础。

传统的房地产金融理论把房地产金融局限在很窄的范围内,只是把房地产金融定义为“为房地产提供货币和信用活动的总和”。金融和房地产是两个产业、两个学科的两个概念,除了金融is务与棚g务之外,没有腿出房地产与金融的关联性和特殊性。由于对房地产金融的狭义理解,面对诸多的房地产及金融问题,房地产金融理论上表现出狭义的就事论事、无从求解的局限与困惑。

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应当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这一关键而被忽视的因素出发,对房地产金融进行重新定义并扩展其内涵,以揭示出房地产与金融更深刻的投资和金融衍生关联关系。形成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概念,突破现有的“住房金融”的局部含义解释,以及“为房地产提供货币和信用活动的总称”的一般性概念。使我们能够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对房地产金融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期望能为房地产金融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期引起对房地产金融理论更深入和更立体的探讨和研究。

战略就是一种选择。房地产金融对中国城镇化和房地产业发展支持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对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渗透性和弓i发性,促使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作出战略性的选择。房地产金融的战略选择既是房地产金融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也是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无论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逐渐步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内部条件,还是面对世界竞争日趋复杂化的外部环境,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既不能停滞不前,又要避免盲目跃进。根据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对房地产进行金融的适应性的支持和风险可控的创新应当是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战略选择。

房地产金融对房地产的适应性的支持,就是房地产金融能够保证市场化的商品房开发的金融支持与非市场化的保障性住房开发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房地产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房地产金融创新与宏观调控体系稳定有效相协调。这样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能够在国家金融战略的高度和中长期发展的周期内,有地配置房地产金融资源,在充分发挥房地产金融资源对中国職化推动作用的同时,将房地产金融对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畐,用降低在最小的范围内。

六、房地产金融发展协调机制的构建。

范围之内,并与房地产等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匹配。

房地产金融协调必须把房地产金融作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抑制金融危机的重要金融资源加以合理配置。具体机制设计上要针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房地产融资渠道狭窄,金融风险集中的问题,从房地产金融的历史背景分析房地产融资渠道狭窄以及房地产直接融资发展缓慢的成因,从房地产金融协调和深化的角度去分析论证房地产信贷、房地产信托(reits)、房地产基金等房地产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推出的条件和机制,使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建立在房地产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未来,是中国城镇化和步入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由经济大国逐渐步入世界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和带动性将使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并持续加强。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将日益加大,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将日益加深,房地产金融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金融就不仅是中国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事关中国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战略性的关口,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战略的研究将及时而有效地适应了中国金融战略研究的需要,对于解决当前和未来中国面临的房地产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问题,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房地产金融故略的研究课题从房地产与金融的高度关联性和房地产金融事关金融稳定的关键性特征出发,以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金融格局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金融崛起为背景’结合中国及世界典型国家房地产和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实践,从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角度,为房地产金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必将为金融理论的创新和房地产金融研究在^学科的地带开i顿的局面和理论天地。

房地产金融战略的研究,将会突破短期的房地产金融问题的困惑,在较长周期和战略层面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单一、金融风险的集中、房地产与金融行业相互掣肘等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实践中可行的战略理论引导、机制设计和解决路径。

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不仅关注房地产实践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意义是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研究和思考房地产的金融支持、金融创新。面对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频发和加重,房地产金融战略研究能够使传统金融理论站在全球经济化、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从金融、经济和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国家金融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创新。在此意义上,房地产金融战略的研究无疑也是一次金融理论的创新和变革。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八

正规金融组织面向市场,根据需要时时调整人力资源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正规金融组织人力资源一般具有“市场导向性,多层次性,动态性,迫切性”,[1]也有学者认为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具有“时效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可投资性”。[2]周如峰将正规金融组织人力资源与民间金融组织人力资源相比较,指出正规金融组织的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可积累性和社会性。”[3]正规金融组织人力资源结构具有明显的功能性和层次性,一般可以分为管理决策型、研究开发型和操作型人才三种类型。管理决策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同时对于中央政策法令保持高度的敏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均具有较高要求。研究开发型人才主要从事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负责新市场的推广,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对金融市场敏锐洞察力,保持灵敏的嗅觉,具备较强凝聚力和协同作战精神。操作型人才主要从事一线的信贷、储蓄、会计、结算、出纳的工作人员,要求这些人员具备熟练准确的操作能力和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树立职业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并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技能。正规金融组织人力资源形成规范化结构化管理体系,并且对人才能力需求具有明确的要求,保证不同类型人员具备任岗资格,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实现组织结构的沉淀和稳定,保证组织健康平稳发展。正规金融组织实行定期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通过新知识的输入使组织内人员掌握并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民间金融组织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民间金融组织缺乏正规金融组织的地位,在资源享有、信息处置方面均存在劣势,其自身的人力资源构成也比较随意。正规金融组织人力资源一般包括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型和技术操作三种层次的人才结构,既能针对性制定组织长期发展目标,同时针对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政策法规有全面科学的判断和把握,对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也具有成熟的经验,在人员选拔和培养方面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特征。民间金融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传统上以“合会”形式存在的民间金融依赖享有声誉位高权重者个人魅力成立,通过小范围内的推选担任民间金融组织中的不同职位,对于市场发展方向和政策法规的理解仅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缺乏客观合理的依据。由于少数人掌握着民间金融组织的资源,因此他们在信贷、储蓄等方面有较大的话语权,形成局部的强势群体,甚至形成区域内金融垄断。民间金融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没有明确的划分,也缺少具体可行的规章流程。一般由控股人组成决策群体,对组织未来发展(通常为一年)进行统筹规划,主要包括吸收资金量和放贷资金数量,以及利率的调整等。而在操作层面,往往委托其他人士进行操作,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报酬。民间金融组织人力资源规模较小,除去参股人和借贷人真正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服务的人数仅为少数人,甚至部分规模较小的民间金融组织仅为一个人。

(二)过度依赖私人关系网络。

民间金融组织一般发生于熟人社会,依托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贷和储蓄关系,因此“私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直接决定着民间金融组织的运营及发展”。[5]私人关系的发生依存于相互之间的交往,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民间信贷关系才可能发生。社会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相互往来,更深层次需要不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它是交互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沟通与理性商谈,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普遍性伦理原则,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交往伦理是以相互理解与尊重为基础的,在哈贝马斯看来,社会行为的合理性,不是建构在行为主体间的对抗上,而是建构在理解上。理解或相互理解在主体间达成共识与协调。在这个意义上,没有相互理解,也就没有交往行为。也只有相互理解才有相互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民间金融组织业务关系的发生是依赖于不同主体通过一定的条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往,然后形成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进而才能发生信贷和储蓄关系。这种依赖于私人关系建立起业务往来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如果私人关系突然转变,将给民间金融组织生存带来严重挑战,甚至直接威胁组织的继续存在。

(三)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民间金融组织很少存在规范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除主要入股人之外均存在较大的变动,民间金融组织人员的调整缺乏一定的程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人事任命上,“主要股东推选主要负责人,此负责人负责该金融组织重要事务的处理,在具体的业务方面依赖代理人,而代理人的选择任命上,负责人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并且对代理人的考核和待遇也具有不确定性”。[6]在人力资源引进过程中缺乏客观细致的考核,对品德的重视高于才能的要求,并且通过保荐的人才并不一定适合民间金融组织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经过多重关系之后形成的间接认识并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在人力资源退出方面,也缺乏一定的机制,并且很多时候往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意见不合,代理人直接被炒鱿鱼,或者代理人直接“净身出户”,这对组织长远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特别是代理人长期掌管组织发展的各种信息资源,对组织发展造成重大安全威胁,不仅可能造成组织财产的直接损失,更可能导致客户资料泄露等事件的发生。

民间金融组织人力资源优化对策。

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用19篇)篇十九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

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

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2020。

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

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力争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

95%。

以上。

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

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

充分调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

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继续完善农业银行。

“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三农”的能力。加快在县(市、旗)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

拓宽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与技术改造的融资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注重建立风险损失吸收机制,加强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资本约束,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持续向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

大力发展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推进建立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

“三农”的省级再担保机构,研究论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保持县域内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相对稳定,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与基层农林技术推广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生产管理、森林保护、动物保护、防灾防损、家庭经济安全等与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相结合。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基层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完善农业保险协办机制。

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推广创新针对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特殊群体以及精准扶贫对象的小额贷款。开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自助式动产、权利抵质押登记平台。研究创新对社会办医的金融支持方式。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引导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银行服务网点,完善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

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农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服务范围。完善期货交易机制,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手段。

“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小额人身保险及相关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电子支付手段,逐步构筑电子支付渠道与固定网点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加快以电子银行和自助设备补充、替代固定网点的进度。推广保险移动展业,提高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

积极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需求。

金融基础设施是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平台,有助于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pos。

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进一步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采取灵活、便捷的方式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或其他专业化支付清算系统。鼓励商业银行代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支付结算业务。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电信资费等方式扶持偏远、特困地区的支付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整合、甄选目前有关部门涉及普惠金融管理数据基础上,设计形成包括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用于统计、分析和反映各地区、各机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形成动态评估机制。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各地区、各金融机构根据评价情况改进服务工作。

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法律框架,明确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普惠金融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健全完善现有。

“三农”金融政策基础上,研究论证相关综合性法律制度,满足“三农”金融服务诉求。对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技术专利权、设备财产使用权和场地使用权等财产权益,积极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研究完善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相关制度,明确对各类新型机构的管理责任。

研究探索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有关制度。推动制定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等法规。配套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网络借贷管理办法等规定。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从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组织或机构的定位。加快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推动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推动修订证券法,夯实股权众筹的法律基础。

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明确金融机构在客户权益保护方面的义务与责任。制定针对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最低标准,制定贫困、低收入人口金融服务费用减免办法,保障并改善特殊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权益。完善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相关执法权限与责任标准。

根据薄弱领域、特殊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调整完善管理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

“三农”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推进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和网点建设。有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进一步研究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服务、考核和核销方式的创新。推进落实有关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

“三农”的融资方式。

加强农业保险统筹规划,完善农业保险管理制度,建立全国农业保险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运行机制。扶持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开拓县域市场,对其在中西部设立省级分公司和各类分支机构适度放宽条件、优先审批。

“三农”贷款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推动落实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房产确权评估等给予政策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结合国情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普惠金融实践活动。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渠道,多层面、广角度长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使其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收益自享、风险自担”观念。重点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金融机构要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试点建立非诉第三方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和普惠金融白皮书。

由银监会、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林业局、证监会、保监会、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人员保障和理论研究,制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送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

规划实施应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防范风险。对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可在小范围内分类开展试点示范,待试点成熟后,再加以总结推广。各地区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试点,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实践验证。积极探索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双边、多边的示范性项目合作,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国际化水平。

围绕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集合资源,大力推进金融知识扫盲工程、移动金融工程、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工程、扶贫信贷工程、大学生助学贷款工程等专项工程,促进实现规划目标。

加快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加强督查,强化考核,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提升工作方案(优秀15篇)

    有效的工作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带动团队士气,提升工作质量和创造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的工作方案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

    单位政治生态情况报告总结(汇总18篇)

    撰写情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以下情况报告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分析英文:analysis是

    房屋院子出租合同大全(16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规范了各方之间的权益和义务。查看这些合同协议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撰写的要点。出租方(以下简称甲

    高中生晚会主持稿大全(18篇)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举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专业主持人的主持词,感受他们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合):大家晚上好!(颜芹芹):伴

    委托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专业16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来支持学生的申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在这些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作者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总结(汇总15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分享心得,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活动总结的

    标书文员工作计划范文(14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一个重要的反馈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工作的进展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编写工作计划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锅炉工一年的工作总结大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银行保险销售心得分享感悟(热门15篇)

    银行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资源的配置和支付的安全与便利。在银行工作的过程中,个人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归纳培训中的亮点和难点,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