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一
柯希莫,树上的男爵,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辈子在树上生活是怎样的,如一个原始人一般,远离人世,追求完整的自我。但在《树上的男爵》中实现了,柯希莫始终贯彻着他的信念--从此不再下树。
伊塔洛·卡尔维诺,塑造了这么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物,柯希莫与家里人发生冲突,毅然决然地选择到树上生活,不再下树。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荒唐的事,但他坚持着,在树上过着日常生活,一切有条不紊,他在树上打猎,摘果子,也在树上同他人交谈,恋爱,最后到了临死之际,跳上热气球,消失在了人世。
读到最后,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敢作敢当、坚定执着的人。在树上,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得到了不受社会推残的人生。他虽然不再下到地面,但还是始终关心着地上的点点滴滴。面临战争,他时时牵挂着家乡的情况。
柯希莫的父亲是个男爵,母亲是个将军。他的父亲总希望着他好好学习点知识,然后继承他的位置,也正是因为如此,柯希莫才讨厌这样虚伪的生活,他的父亲考虑的只是家族、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争吵和联合。但柯希莫追求的生活,是自然,不受束缚,悠闲自得的人生。
这本书的背后,是作者的思考。当时在20世纪50年代,作者的国家意大利,新的希望与疼痛苦交织着,他在寻找个人良知与历史进程之间的正确关系。于是他塑造了树上的男爵这么一个形象,体现了他既希望追求自由人格,又想为众人谋利益的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拥有男爵的这些信念?即使我们不能通过上树生活的方式来追求自由,但我们也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因社会世俗而堕落。我们也能像男爵那样坚定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而我们同时也应为社会作出奉献,毕竟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
《树上的男爵》通过描写一个奇妙的人生,彰显了主人公追求自由,坚定执着,关心社会的信念,我们也应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二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三部曲之一。想来意大利的作家还真是挺偏爱三部曲的。
男爵这一称谓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英语“baron”和意大利的“barone”,词义来源于拉丁文的baro,男性位于(on)之上。
表达高人一等的贵族身份。男爵同时也是欧洲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等。小说的前半部分,也着重刻画了柯希莫的父亲作为一名低等贵族妄想着沿着世袭爵位不断攀爬的痴迷和一板一眼、刻板刻薄的家族极权式管理。而柯希莫对于家庭的反叛也是基于此而发生的。
你们别费神了,我认识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卡尔维诺童话式的书写风格构造了一个如梦似幻但又无限贴近真实的故事。小说刻画了“我”作为柯希莫的弟弟的存在,哥哥的超凡脱俗和弟弟的循规蹈矩、平庸无奇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冲突。起到了调和与抒情的作用,纠正了讲述一则童话故事时完全客观的冷漠态度。
小说里除了具象的“我”这个角色,还有一个主题就是“自我”。柯希莫放弃了世袭爵位的身份、地面上行走的自由、门当户对的恋爱等等一系列本可以安然享受的权利,显然是为了保持本真的自我。在与薇莪拉最后的对峙中,面临爱情的选择时,柯希莫始终坚持着这一点:“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后来,轻率鲁莽的一代代人诞生了,毫无远见的贪婪产生了,人们不爱惜东西,也不爱护自己,这一切就消失了。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三
《树上的男爵》,仅仅是这五个字,自身就带有一种不羁的、反骨的意味。翻开这本书,确实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贯穿整本小说的,是“我”?的哥哥,柯西莫的故事——从第三者的视角出发,将整一个故事的格局构架起来。给我一种娓娓道来的、似真似假的感觉。
主角柯西莫出身贵族,他的人生本应该是纵情在上流社会的情欲酒色之中,?浸润在权势、金钱中,但是他并没有。他十几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壮年与老年,他的结局,亦充满了戏剧性。
在我看来,柯西莫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同家人不亲近,同爱人相分离,同世人皆格格不入,但是,他做到了自己。生活在树上所折射出来的,是扼住咽喉、失掉自由的现实,柯西莫以自己的行为,成为了真正的“反抗者”。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1984》了,同样是自由被剥夺的情况下,我曾经认为温斯顿·史密斯已经是在悬崖边试探的死刑犯了,直到遇到了《树上的男爵》,柯西莫是真正的反叛者——于家族,于其本身,柯西莫真正踏出了为自由而战的那一步,相比于温斯顿,他是真正的斗争者。而主角在故事里的感情经历,倒像是设定好的轨迹,在某一种程度上昭示着他孤身一人的命运。
全书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将尽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我们既然以“人”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我们穷尽一生其实也只是为了做自己。可能这句话有待考究,但是柯西莫做到了,他以他的行动、阅历和他的一生热爱着他所向往的自由,热爱着那些被撕得粉碎的现实。是历经哀痛之后才会铭记的一种感情。
故事的收尾以“落笔”作为结束,仿佛是给这个漫长的故事做了一个收尾,合上书本脑海里依旧回想着刻在柯西莫墓碑上的话——“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被现实束缚着的自由,最后升入天空,在那里无限发散。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四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在一堂策划课后从老师的分享中,认识了《树上的男爵》这本小说,捧起它读了几页,跟着主人公在他的树栖生活中驰骋翱翔,这是一个难得的精神享受。书是我们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每次从书中,回到现实的世界,都有些依依不舍。每个人都崇尚有意义的生活,如果感觉不到意义,行动起来必然会缺乏动力。在读完《树上的男爵》之后又一次验证了这一切。
当读完此书且对这位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陌生的我来说,卡尔维诺将我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里,我认识一位在封建时代为了梦想所探寻,却又孤独至终的男爵——柯西莫。
话还得从头说起。
12岁的柯西莫,还是一个小男孩,因拒绝吃午餐桌上的蜗牛,逃离父母责罚,便爬上花园里的圣栎树,从此,也便离开了那个世袭贵族的家庭,开始了他的树上生涯,终其一生再也没有下来。
在小说里,他的树上世界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我们看不到男爵生活在树上的痛苦,男爵在接受了地面上的弟弟偷偷带给他的树上生活必备的最初物件之后,就学会了在树上生存下去的一切本领。行走、跳跃、读书、学习礼仪、饮食等等一切他都活的得心应手。
他是一个天才,在政治、农田、水利、森林、狩猎都是高手,他以打猎和钓鱼为生,在树枝间往水塘里撒下钩就坐收鳝鱼和鳟鱼,并以自己的渔猎所得与地上交换自己无法制造的东西。他发挥着他的天赋,为人们服务,人们开始感谢他,接受他,并敬重他,最终获得爱戴。
男爵柯西莫在树上世界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没有超出我们所能想象到在树上应有的一些常规,同时,这个世界又完完全全遵循着树上的生活所应该有的可信的逻辑。男爵尝试着树上一切可能的生活,建立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王国,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
尽管柯西莫生活在树上,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孤独隐者。相反,他有着他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却不与人亲近,他是一个积极的人。他丝毫不抗拒同他人的交涉,他同农民工人劳动者、同落难贵族、同强盗小偷、同革命思想者做各种的交涉。他在树顶参加姐姐的婚礼,在妈妈临终之际从窗外用鱼叉取了一片橘子递到她的手里。他与邻居高贵而专制的女子薇莪拉在树上轰轰烈烈地恋爱,并为她的负气离去痛不欲生。他善于利用各种人际,为自己在树上争取更加便利的生活,他还努力为森林、平民、革命、国家奉献自己。
如此看来,男爵柯西莫的树上生活还真是多姿多彩。也许就是因为他离开了尘世,似乎才对尘世产生更大的热情和更执著的关怀,于是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地面上的生活积极参与。他说:“谁想看清尘世,谁就应当同他保持必要的距离”。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五
《树上的男爵》,仅仅是这五个字,自身就带有一种不羁的、反骨的意味。翻开这本书,确实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贯穿整本小说的,是“我”?的哥哥,柯西莫的故事――从第三者的.视角出发,将整一个故事的格局构架起来。给我一种娓娓道来的、似真似假的感觉。
主角柯西莫出身贵族,他的人生本应该是纵情在上流社会的情欲酒色之中,?浸润在权势、金钱中,但是他并没有。他十几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壮年与老年,他的结局,亦充满了戏剧性。
在我看来,柯西莫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同家人不亲近,同爱人相分离,同世人皆格格不入,但是,他做到了自己。生活在树上所折射出来的,是扼住咽喉、失掉自由的现实,柯西莫以自己的行为,成为了真正的“反抗者”。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1984》了,同样是自由被剥夺的情况下,我曾经认为温斯顿・史密斯已经是在悬崖边试探的死刑犯了,直到遇到了《树上的男爵》,柯西莫是真正的反叛者――于家族,于其本身,柯西莫真正踏出了为自由而战的那一步,相比于温斯顿,他是真正的斗争者。而主角在故事里的感情经历,倒像是设定好的轨迹,在某一种程度上昭示着他孤身一人的命运。
全书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将尽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我们既然以“人”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我们穷尽一生其实也只是为了做自己。可能这句话有待考究,但是柯西莫做到了,他以他的行动、阅历和他的一生热爱着他所向往的自由,热爱着那些被撕得粉碎的现实。是历经哀痛之后才会铭记的一种感情。
故事的收尾以“落笔”作为结束,仿佛是给这个漫长的故事做了一个收尾,合上书本脑海里依旧回想着刻在柯西莫墓碑上的话――“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被现实束缚着的自由,最后升入天空,在那里无限发散。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六
读到一本浪漫之极的小说,它是很有名的,我意外的是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
阅读中,一直被一个问题萦绕——
为什么卡西莫仅仅改换了生活场所,从地上来到树上,大家就认为是反叛或者理想?
有人认为很多地方像流水账,我从不觉得,生活(或小说)不必处处高潮迭起。
第二节开始,我找到了《树上的女孩》中的那种熟悉感。
入读农学系,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作者在书中随意挥洒,初上树的少年时代里,卡西莫令人倾慕,过着诗人一样生活。
他并不回避他人,还有礼貌地从树上面向他们致以问候;
人们把他当作精灵鬼,他长时间地观看他们干活,坐在离他们很近的枝头上,听他们讲故事。
卡西莫在树上吃饭,并在树上大小便,树下的麦尔当佐河是一道深色的流水,镇上的人往里面排放下水道里的污水。
后来,他有了一只短脚猎犬,佳佳,这让他远近闻名的出走更加完美。
从此以后,当人们看到树上的少年时,就断定佳佳肯定正贴着地面在附近跑。
世界上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形形色色,他们可以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一对。
然后我想,他的爱情怎么办呢?
一个芬芳,清纯,干净的女生,已然不错,但她转瞬即逝,像一片落叶,而不再萌发。
于是,他该疯狂爱谁,就疯狂爱上了——
薇莪拉。
她骑着白马在田野上奔跑,看见了出现在蓝天和树叶之中的男爵,便从马鞍上站起,抓住斜生的树干,顺着树枝爬上树。简直和卡西莫一样的行家!
在那最难以到达的枝叶错综的大树之巅,爱情是非凡的经历,在欢愉之中可体验人所具有的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迷醉心灵之美。
但与其说薇莪拉难以捉摸,不如说爱情本身难以捉摸。
这种强烈,冒险,恨不能压碎进心里的情感,偏偏注定无法长久,因为这爱情的宿主没有稳定。
“爱着的人只要爱情,也用痛苦来换取。”薇莪拉振振有词。
“哦,不。”我也想替他回答。
爱情是包含在完整的生命之中,没有它,便没有完整的生命,所以即便激情,短暂,它们毕竟存在过。
失去爱情的卡西莫,著书,革命,猎狼,冬眠,走进生命的暮年。
卡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一一始终热爱大地——最终升入天空。
“我决不下树!”他果然做到了。卡西莫一生追求什么呢?无疑是自由。只不过他的自由栖居在枝头。
人们说他离去了以后,镇上的植被大为改观,不再有圣栎树、榆树、栎树,似乎曾有过的那些密密匝匝的枝叶,只是为了让男爵以山雀般轻盈的的步子从上面走过。
卡尔维诺说,“有多少人是为自己也说不清的理想而活着?”就像卡西莫这样。
既然连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的理想,却为此坚守终身,是不是也算“荒谬”。
可人生清贵之处,尽在其中,正是如此。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七
知道卡尔维诺,是因为王小波做的广告。卡尔维诺在中国不如阿西莫夫、村上春树、昆德拉、杜拉斯那么流行。所以,王小波是把卡尔维诺当成私家的珍藏。他说,卡尔维诺和他是一头的。他还说,自己离卡尔维诺还差得远。我一直觉得这只是王小波的谦虚之词,但对他仍存着一种爱屋及乌的憧憬,于是我读了《树上的男爵》。
这个故事很简单:背景以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意大利半岛地中海沿岸的热内亚共和国的翁勃萨地区。12岁的柯希莫因为忍受不了姐姐恶意做的一顿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到了家门口的树林上。从此,直到65岁的柯希莫去世,他从未用双脚接触过地面哪怕一步。在他居于树上的这53年里,他安然地在树上捕猎,学习,恋爱,与人们交往,与伏尔泰、卢梭等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及哲学家通信,击退强盗和野狼的袭击,使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强盗迷上文学并且荒废自己的抢匪生涯。柯希莫甚至领导革命。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和人群互动,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以令人错愕的方式――他从树上奋身一跃,抓住了热气球抛下来的锚索,飞向天空……以此来实践他幼年时发下的誓言,连遗体都不愿留在大地上。
12岁的孩子爬到树上。起初,吃的、穿的,一切都是靠他弟弟负责“物流”传送。后来逐渐地,柯希莫可以在树上打猎、钓鱼。。。。。。已经无须地面上的任何物质供给。也就是说,树上的生活“源于”地面上的生活却又明显“高于”地面上的生活。它们是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却又息息相关。柯希莫认为,“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如果说,地面上的生活象征因循守旧和平庸乏味,那么,爬到树上就能够看得更加清楚,而且,好多地面上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在树上却可以轻易办到。因此,树上的生活,可以象征探索开拓和高尚有趣。
虽然高倨树上,柯希莫并不是要逃避遁世;树上的生活,也并不意味着苦行僧和清教徒的生活:“说实话,他并不是存心要拒绝舒适的享受,尽管生活在树上,他总是设法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除了物质层面的,他还有热烈的爱情。他经常在树上到处走来走去,和地面上的人交谈,积极参加当地的各种社会事务。正如他的墓碑上写的:柯希莫――永远热爱大地――飞向天空。他永远热爱大地。
至于柯希莫在树顶上创立的“完善国家”,是不是乌托邦,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柯希莫是一位勇敢的先驱,他立志要为人类探寻理想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这里的启示是: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并且志存高远,有纯洁的理想,终其一生积极探索,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虚度。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八
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叫做《树上的男爵》,小说内容如同题目一般,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在树上的男爵的故事。十二三岁的时候由于一件事情与父亲发生争执,赌气之下爬到树上,后来竟然就再也没有下来过。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生活一辈子怎么可能一直在树上待着呢?但是,这位男爵就是在树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书中的男主柯希莫,是一个十分叛逆的男孩,他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古板的老伯爵,总是希望贵族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和繁华,十分教条化,却不曾想过他的长子竟会如此违背他的意愿。柯希莫与父亲闹翻之后,爬上树梢决定再不下来,家里人都觉得这个男孩顽皮够了之后就会下来,但是柯希莫却在树上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他在树上生活、睡觉,在树枝上走来走去,在树上打猎,在树上看着树下的人劳作、聊天、生活,他也在树上参与家里定期的礼拜及其他家族性活动。柯希莫在树上的生活很丰富,他学会了自给自足,帮农人干活换取食物,用捕获的猎物换取想要的东西。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从不觉得自己身份比普通人高贵,尽管父亲从小就这么教育他们。在树上生活之后,柯希莫在高处将一切都尽收眼底,跟平民成为朋友,跟强盗头子成为伙伴,他读书,去远处的树上旅行,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无拘无束。爱情曾让他饱受折磨,但我觉得那应该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吧,追求过,拥有与否就没那么重要了。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下面笔者将几个典型人物分享给大家。
将叛逆进行到底——树上的男爵柯希莫
这个在树上生活了将近一辈子的男爵幼年时是一个十分叛逆的人,年少时期谁都会有叛逆,但是能像柯希莫一样将叛逆进行到底的人恐怕不多。小时候,我是个十分任性的孩子,跟爸爸妈妈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躲在房子旁边的麦秸堆后边,一直到天黑都不回家,但是当爸爸妈妈找来的时候,虽然表现的十分不开心,还是会跟他们回家,小时候的“离家出走”就是这样,现在回想起来总是忍不住发笑。跟柯希莫相比这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只是跟父亲在饭桌上发生了争执,柯希莫上树之后就再未下来过。
最初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在树上度过余生,但是当他在树上的生活跟树下无异,并且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要下来。柯希莫是一个十分偏执的人,在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却十分明确自己不想要什么,并且能够果断的向自己讨厌的生活方式说再见,不惧父亲的威严,不担心不靠家庭自己将会生活不下去。如果放到现代,柯希莫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甘心放弃身份,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或许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无知者无畏,当生活的巨轮一步步向前推进,他勇敢的乘着风帆,昂首向前。柯希莫代表了特立独行的一类人,不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只愿追寻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骑士律师竟然擅长养蜂
柯希莫曾经认为律师骑士(柯希莫父亲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无是处,把家里事务管的一团乱,总是说着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偶然之中,柯希莫发现自己的这位叔父对于养蜂十分在行,对水利也十分有研究。当柯希莫去跟他讨论这些的时候,竟发现律师骑士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当小宇宙的大门紧闭时,谁也走不进去。
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很内向的女生,总是喜欢坐在角落里,上课很少发言。在教室外面路过总是微微一笑,很少说话。对她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她喜欢早读的时候声音很大的朗读文言文,常听她读《滕王阁序》,其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那几句到现在还记得十分清晰。高考临近时,教室布置成考场,总会几个人凑在一个桌子上复习功课,偶然一次和那位女同学坐到一起,言语之间,才发觉她的文采十分好,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都可以诵读,聊起古典文学和古诗词,头头是道,那时候,我觉得她的身上是发着光的,耀眼夺目,不再是那个坐在角落里不说话的姑娘。
酷爱看书的强盗,你见过几个?
镇上有一个强盗头子,柯希莫从未见过,他十分想认识一下这个强盗头子。偶然一次机会,柯希莫救了强盗头子,强盗头子发现柯希莫在树上有很多书,就开始从柯希莫这里借书,并且十分认真的看书。强盗头子对书陷入一种狂热的喜爱之中,除了看书,对于任何事情都不再有兴趣,包括去抢劫。直到最后入狱,他还惦记着自己读的那本书的结局,柯希莫在树上为他读完结局,他如同书中主人公的结局一样被吊死。
小结
柯希莫的一生,为镇上公共事业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老年时期神经不太正常,总是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无论如何,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生,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为他的勇气、胆识点赞,希望每个人都能向柯希莫一样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遇到问题时迎难而上不退缩。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篇九
(1)例如:开篇描写父亲“他讨人厌是因为他的生活由不合时宜的思想主宰”。
父亲的一生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他是王位继承战争时代的遗老,不愿意接受已经改变的世界。这使我理解,为什么后文中,父亲会不切合实际,对儿子苛刻要求,导致儿子离开家里,住在树上。
(2)例如:描写兄弟俩把蜗牛放走,导致晚上所有人点着火把捉蜗牛,最后兄弟俩被毒打,被只给少量食物关了3天。
这件事传达了很多信息。
第一,兄弟俩是那种被压抑后会努力反抗的孩子,这暗示着后文哥哥离开家里。
第二,父亲的苛刻粗暴。由此可以推测,兄弟俩的成长过程受到父母的粗暴苛刻对待,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没有自由,没有无条件的爱,由此再可以推测,那时他们对父母的畏惧和怨恨多于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这让人理解了后文中兄弟俩的父母死了,哥哥也没有下树,并且那些描写让人感到兄弟俩并不是非常悲伤的原因。
第三,家里其他大人(律师,神父)的虚伪。那些大人“虽然谁都不热心此事,但是他们已经被弄醒,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平白无故地被打搅了”,这个描写和开头吃火鸡时,“神父连味道也不敢尝,以免当场出乖露丑,他好在父亲训斥我们时帮腔”,以及律师的弄虚作假“他将整条大鸡腿藏入他那土耳其式长袍的下襟里,以便过后躲在葡萄园里随心所欲地撕啃”有相似的作用――形象地展示了大人的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在一群虚伪的人的教导下,孩子的天性被压抑,孩子看得明白事实,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兄弟俩不愿意服从大人的教导,为什么兄弟俩并不尊重这些大人。
二、小说中有很多象征和暗喻。通过对人物奇怪的行为或性格的描写来象征或暗喻。
(1)例如:女将军“她认为终于找到了替自己的儿子的行为辩护的理由”的描写,女将军奇怪的行为和性格,像一个妄想的疯子,象征着不肯面对现实、沉溺在自己虚幻的世界的一类人。这类人的人生,就像女将军一样,或者像阿q一样,懦弱地不敢面对现实、承认现实中的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生活,就是逃避现实,自我欺骗地进行精神上的满足――也许暂时可以感到快乐,但是长久就是悲剧。
三、小说中有少量的对人生、事情的观念的描写。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1)例如:“基于某种内心的执着追求的事业,应当默默进行不引人注目。某人如果稍微加以宣扬或夸耀,就会显得很愚毒,毫无头脑甚至卑鄙”
(2)例如:“像一切真正的爱护一样,这种对于树木的爱也使他变得残忍和痛苦,因为为了让树木生长得快而形状好,他必须对它们进行截枝,使它们忍受创伤。”
四、对某些人、事的描写,让我联想到现实,有一些感慨。
(1)例如:描写“在卡佩利城门那一带”的各种贫穷的人的生活、行为,和最后他们看见骑马的金发小姑娘的反应“他们的破衣服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新破洞,他们掺和到那群浑浑噩噩的人们之中后,就失去了小鸟般的快活劲儿,只能使那里无聊的事情增加得更多一些。另外,他们刚一抬头看到骑马的金发小姑娘和在她身边树上的柯希莫,就躲退到这里来,企图在尘土和炊烟之中隐藏起来,就好象在他们之间突然竖起了一堵城墙一样。”――我看这一部分时,第一个感觉是辛酸,第二是再次感到阶层现在存在并且会一直存在的必然性,第三是感到极度的贫穷带给他们的自卑和卑微。
(2)对贾恩・德依・布鲁基喜欢看书之后,他过去的同伙冒充他去犯法,栽赃给他的描写,最后一句是“他以为一切都可以像从前一样继续下去,可是人心变了,他的名字不再受到任何尊敬”――他的同伙的行为,让我觉得很坏,但是,从描写里,我也感到了他们这么做的合理性。一个坏的行为,可以解释合理性,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为不坏?不是。只是从这个合理性中,我看到了他的同伙的人性的样子。
(3)例如:“至死他也不明白在把整个一生奉献给宗教之后,他到底相信什么”。
“您看......战争......有好几年了,我把一件可恨的事情尽我们之所能地做好了。这场战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我根本无法解释的理想......(法语)”
五、不明白的地方
读书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
其实这本小说可以品味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觉得这个故事讲了很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