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时间:2024-10-05 作者:念青松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本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材中,像32—19=?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32和19,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退位现象及退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退位的没有写退位符号。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1)读三遍题目,竖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2)检查竖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先安排被减数是够减的,再安排被减数不够减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让学生操作小棒解决“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借助直观的学具来理解算理,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总结出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动画演示,形象揭示“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表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算理。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算法比较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加以鼓励,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同时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不过这堂课也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一是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二是忽视了结论,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方法,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三是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有点差;四是在处理习题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由于疏忽把一道错题判成对的,后来我又重新做了纠正,在最后是讲解习题的时候应该把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算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加以巩固,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三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开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根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只是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加之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摆小棒,结合直观理解算理。

经过两次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与。创设学生刚刚经历过的清明节外出上坟情境,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泼,使学生以最正确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比照。探索减法之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比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拟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两次的教学过程,教学各个环节都有不少改良的地方,教学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不少需要今后注意的地方。

1、让多个学生说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说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2、注意引领低年级学生读题,使学生逐步学会将对话语言转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3、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捕捉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4、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四

在设计本课时,我就意识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相比较加法来说,是一次不同的知识体验,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是,特备注意了前面在进位加法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分成的应用,特别提前做了预设,防止在教学中出现昨天的问题。

此次教学,我还是采用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有效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算理,我让学生采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比得出最优化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最优化方法的好处。

在教学用分成的方法时,因为提前做了预设,我让孩子们提前复习了分成的方法,这一次学生表现比较好。

这一次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是比较难得,孩子们能够取得还不错的效果,我想,跟课下我让学生们做的提前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时候,只要孩子前面的旧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了以后,他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答案的,因为新的知识一定是可以通过旧知识来得到的,重视知识的连贯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

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六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生1、算法一:从10根小棒时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全起来是28根,即10-8=2,26+2=28(当我想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不同的算理接着回答。)

生2、算法二:把36根分成20根和16根,即16——8=8,20+8=28。

生3、算法三:从30根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6=28元。

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等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

教学时我先呈现了例题中图书室的三个书架上分别摆放着三种图书的场景,其中每个书架旁还分别标注了相应图书的本数。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我让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也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所以我在这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进行计算。

在反馈时,我让三个学生将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来评价做得对与否,并跟自己的.结果作个比较。在这个过程之后,我又紧接着让学生对三道题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减法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之分,而退位减中又有退一次位和连续退位之分。

在练习中,我选择了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确笔算相关减法式题的能力。接下来我安排的是错题医院,呈现了学生在实际计算方法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错误,让学生在找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并启示学生计算时尽可能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得还算扎实,但我还发现在今后的课堂常规教学中需要注意:有少数学生在说算理的时候语言叙述不规范,教师规范学生说法的要细致,耐心和到位.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大胆的多尝试、多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八

《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当做十,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本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通过独立计算、同桌讨论、班内汇报交流、集体订正等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获得对三位数计算方法的直观到抽象的理解。使学生初步体会“十位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和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思路,准确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利用课件出示“20xx-20xx年度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减法问题,并列出减法算式。第二层次是估算,提问:你能估算出结果吗?交流估算方法。第三层次是先笔算不退位减法435-322=,然后再进行连续退位减法,笔算435-86=,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观察发现连续两个数位上的数都不够减,从而引发思考,怎样计算,再同桌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个别说,最后扮演出示算法到黑板上,学生看着说,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较系统理解算理,总结算法。

从而达到让多数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四层次是当堂训练,设计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是不是退位减法,是一次还是两次退位,从感官上加强对连续退位的认识,接着设计不计算先说说得数的十位和百位上是多少,以及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算法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教学最终落实到训练上,使方法算理相融合,尽可能做到人人到位。本课还有两个特别的设计就是随堂小测和奇思妙想。旨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课堂学习追求。但因容量有点大,前两个练习都匆匆完成,随堂检测的时间和奇思妙想都只能放到课后。课堂上还是说得多,做得少,整堂课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一点也不高,错误类型大致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二是连续退位时忘记退了1个十,三是漏写抄错数字。在今后计算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这个学习过程教枯燥,如何巧妙组织教学,让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又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这也是以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去探索的。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九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退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10与本位相加再减。

4、千万不要忘了先点点,退1后再减。在笔算中,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一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复杂,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到以下几点:

1、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变为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学生根据已有的旧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可以尝试解决。因此,教学中我在这部分内容安排时给的时间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结论。

3、练习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学生不仅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巩固,也对以往的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使所学知识具有连贯性。

但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后面的练习时间过短,汇报的有些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二年级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篇十

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呈现数学知识。呈现一些玩具,让孩子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给你8元钱,还剩多少钱,列出算式,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24—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24—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生:先把24分成10和14,用14—8=6,再用6+10=16。生:先把24分成14和10,用10—8=2,再用14+2=16。生:我把24分成20和4,用20—8=12,再用12+4=16。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也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常规计算方法,但学生以下的汇报我真的没有想到。生: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他们的想法理解起来并不难,计算也容易的多。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

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