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指一篇文章的典型样例,可以作为写作参考和学习借鉴。在这个总结范例集合中,小编为大家搜罗了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总结作品,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一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二
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三
20xx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工作,改善利用外资环境;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已经把中国经济带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当前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肩负了这一历史重任。更何况20xx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工作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暖了经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实体经济困难有所加大,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使得经济发展更加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暖了民心。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曾明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新一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尤其是政府将帮助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并购买房屋,更是将工作做到了民众心坎里,必能进一步拉高民众“获得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暖了世界。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甚至刊载专业评论,集体发出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也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已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我们就应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四
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正因为有党中央统筹实施的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才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通过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同时,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辉煌的成绩已然属于过去,未来的辉煌仍需要保持定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持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从历史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宏观政策保持强大的稳定性,尤其是坚持改革开放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坚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现实而言,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更有助于产业规划、实体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2020年,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特别是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有关部门出台了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即对地方法人银行实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予以一定激励,并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提供优惠资金支持。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效果,惠及小微企业310多万户,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但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特殊困难仍需加以帮扶。12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对于仍处于恢复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而言,实现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到了政策“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相对于2020年而言,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内外部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在这样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否则就会变成“行百里者半九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五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六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七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经过这些年探索实践,我们党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八
会议明确了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年轻干部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唯有笃定目标排除疑惑,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以“把责任扛在肩上”的使命,只争朝夕再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年轻干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营造一方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新时代新任务,没有哪项轻易就能完成。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年轻干部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能力,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俯下身子,不做黄鹂鸟,争当拓荒牛,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气势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
以“把困难踩在脚下”的豪迈,重整行装再出发。从42年如一日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的张桂梅,再到积极投身家乡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事业的张小娟,都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的朴素作风和“本领恐慌”的高度警惕,在敬终如始的克难攻坚中书写青春华章。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年轻干部要主动到艰苦岗位当“热锅上的蚂蚁”,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练就钢筋铁骨,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在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时要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理念,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将工作做到极致、力求完美。
以“把人民记在心中”的情怀,初心如磐再奉献。真情是“驱动力”,实干是“试金石”。老百姓最看行动、最认实效,任何豪言壮语都不及干事有分量。从将“党是一生的追随”作为座右铭的周永开,到“把一切都献给党和祖国”的卢永根,再到旗帜鲜明跟党走的加思来提·麻合苏提,优秀共产党员无一不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不改、信念不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年轻干部把为民情怀写进群众心坎里,需要我们以扎实的行动来诠释,用无悔的奋斗奔向未来。
为百姓过上美好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是“2021中国号”列车承载的重要使命,更是困难群众的殷切盼望。“2021中国号”列车会日复一日不断穿梭于中华大地,沿着窗外的绿水青山,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搭载着中华儿女的希望与寄托一路前行,奔向美好、奔向未来。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就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发展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标定了奋斗新起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标示了前进新方向。党员干部生逢伟大时代,当勇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用奋斗点亮梦想,以实干铸就未来,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
闻令而动向险行,坚定自觉跟党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小平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走”,多么简单而精辟的字眼;“跟着走”,多么低调而谦逊的回答。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没有对党的信仰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没有笃定如一的初心和使命,怎能办到?初心和使命需要始终坚守、时时笃行。党员干部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跟进修好共产党员的“心学”,让初心和使命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在理论上持续更新扩容,在政治上坚定跟党走,在工作上时刻对标对表,确保党有号召闻令而动向险行,坚定自觉跟党走,以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磅礴力量,坚决战胜构建新发展格局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坚定扎实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优势。
敢闯敢干促发展,锐意改革开新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勇气和智慧是改革者的精神品格。党员干部要常“进货”多“备货”,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科学理论体系,加快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知识,学以增智、学以资政、学以致用,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突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勇做攻坚猛将、改革闯将、发展干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振奋“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气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深层次矛盾和“卡脖子”问题锐意改革,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发力见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以创造性的工作蹚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新路径。
矢志为民守初心,凝心聚力共奋进。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抗疫史诗,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党员干部要坚守人民至上的赤诚初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抓实抓细抓落地“六稳”“六保”工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蓄势聚能。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凝聚起亿万人民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凝心聚力共奋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一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汲取经济会议精神,保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学习动力,修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格魅力,铆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魄力,做一名“三通一达”式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基层事业高效运转,助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以学带业,做一名求精务实的“业务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基层工作者,一定要让视线下沉,把视角打开,使视野拓宽,从“文山会海”中脱身,到“基层一线”现身。以民为亲,问需于民;以民为师,问计于民;以民为吏,问效于民。沉入一线学习知识,介入一线增长见识,融入一线提高认识,把接地气的经历转化为经验,把蹲基层的阅历锻造成能力,在接地气中攒底气、涨知识、长本领,做一名求精务实的“业务通”,用智商解决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实际问题,用情商处理掉群众生活路上的现实问题,以精干的业务能力随时待命,以丰富的乡村知识破疑解难,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应急处突,做到在小事面前保持常态、应对自如,在大事面前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在要事面前不慌不乱、沉着应对,力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以己待群,做一名亲民爱民的“群干通”。“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作为国家工作部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工作者作为国家惠民政策的着力点和落实点,我们应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基层工作者,一定要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处、干在一块,多走一走群众路、看一看人民脸、听一听百姓话、问一问大伙难,让身子靠近群众,使感情贴近群众。要真抓实干,一步一步去落实工作;脚踏实地,一户一户去落实政策。认真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好声音”,摒弃“走马观花”,避免“蜻蜓点水”,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一名亲民爱民的“群干通”,聚焦政策落实的“硬目标”,对标绩效考评的“硬指标”,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将人民群众工作做好、做细、做深、做实。
以干带乡,做一名改革攻坚的“乡村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当前,基层面对着脱贫攻坚决胜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等三大战役,其中的艰巨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上至国家,下至乡村,改革与攻坚都到了一个新的关口。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正身处于新时代,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我们要做一名改革攻坚的“乡村通”,打破旧思想,建立新方法,攻坚克难,勠力创新,让清除具体问题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并辔而行,让未现全局利益与既得局部利益相得益彰,让当下乡村发展和长远振兴谋划统筹兼顾,科学聚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基层中科学发展,在发展中捕捉机遇,在机遇中脱贫攻坚,在攻坚中创造未来,四位一体,环环相扣,全方位推动基层事业稳步发展。
脚踏实地,做一名廉洁自律的“平凡人”。“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理论来清心明志,以廉洁自律来直道致远,以对党忠诚来打虎拍蝇,要与时俱进防范“知识折旧”、积微成著预防“能力赤字”,更要敢于斗争防止“思想老龄化”、锁住欲望防止“财色围猎”,做一名廉洁自律的“平凡人”,而非锒铛入狱的“阶下囚”,我们要把握基层大势,谋划基层大局,用十足的担当、强硬的作风和给力的行动勇挑重担,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提高胜任力,在落实惠民政策中收获幸福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要深刻汲取经济会议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坚毅前行,乘风破浪,做一名“三通一达”式党员干部,以“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航行“灯塔”,选准基层发展航线,把对改革攻坚航向,用“三通一达”促“改革攻坚”扬帆起航,用“三通一达”给“基层发展”保驾护航,用“三通一达”让“乡村振兴”栈山航海。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二
“补课充电”为干事“蓄势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将“补课充电”贯彻始终,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弱项、消除经验盲区,才能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赋能充电,蓄势出发。
勤修政治理论课,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年轻干部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就会打“退堂鼓”;面对外界诱惑时,就难以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持之以恒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党的最新理论中汲取“养分”,补足精神之“钙”,纠正认识之“偏”,疏浚能力之“源”,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决不做“糊涂人”“两面人”。要经常对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公务员”等先进人物,像他们那样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干事笃实、律己严格,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切实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勤修基层群众课,加能力之“油”。基层是“锻打”干部的熔炉,是年轻干部磨练意志、增长本领的沃土。很多年轻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如果仅仅为“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不抓紧历练,那么就失去了“补课”“充电”的价值。“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从“工作案头”走到“田间地头”,自觉拜群众为师,用“脚尖”代替“指尖”,用“脚板”代替“平板”,用问“百姓”代替问“百度”,把群众的呼声与建议“浮上来”,把走访调研结果作为解决群众困难的“金钥匙”,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从“机关门”走到“百姓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敢于让群众发发“牢骚”“挑挑刺”,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勤修政策业务课,充知识之“电”。年轻干部虽然有着高学历的优势,但有文化知识不代表有见识,有见识不一定有能力。面对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如果不去学习研究新政策新业务,如何适应事业发展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要求,最终就会被新时代淘汰,跟不上潮流。今年新冠疫情的成功防控,除了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更重要的是有一批靠前指挥、科学防控的专业化干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练“实”过硬本领,离不开不断加强学习。既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知识不足的“饥饿感”,又要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既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又要对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抓住重点学、拓宽领域学,更要带着问题学,实现“充电补能”最大化。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三
当好“明白人”“实干家”“贴心人”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增强发展自信,加强学习、担当作为,以奋进之姿迈向新征程,为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誓做“明白人”,涵养“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国共产党就是指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定心丸”“推进器”。即将过去的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证明,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要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无论面临的局面多么严峻、困难多么险峻、外部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让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劈波斩浪。
争做“实干家”,坚定“逢山开路”的决心意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判断。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克服盲目乐观心理,保持务实作风,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挖掘自身潜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要应时而变,增强机遇意识,辩证看待问题,于危机中育新机,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毅力。要保持头脑清醒,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搬开前进道路的“绊脚石”,跨越“娄山关”“腊子口”,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当好“贴心人”,书写“人民至上”的幸福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经济发展中的民生“温度”。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守初心担使命,以经济热度保障民生温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更好造福人民中汇聚同心同向的发展合力。要把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条件下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提供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服务供给,畅通堵点、疏通痛点、解决难点,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新征程新使命。让我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砥砺奋进。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四
年终总结要串“点”成“像”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工作学习的回顾和分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一份高质量的年终总结应该突出重点、找准不足、锚定目标,串起“闪光点”“切入点”“突破点”,画准“自画像”。
提炼“闪光点”,总结经验添动力。突出特色抓重点,提炼经验找亮点,是年终总结的重要部分。成绩和经验可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为面对新挑战、迈向新征程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增添底气、收获信心。总结成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有数据、事实支撑,切忌夸大其词,更不能弄虚作假、张冠李戴、拼凑数据抢“功劳”。总结成绩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抓住最核心的工作,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紧盯执行力、创新力做“文章”,找准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成绩,切忌面面俱到、简单罗列,记成“流水帐”。要以工作成绩为基本素材架构“主线”,提升归纳总结能力,深入思考,提炼观点、经验,做到既耳目一新,又学有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奋勇前行,让总结成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抓住“切入点”,找准问题把准脉。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成长进步的“推进器”,更是年终总结的关键和“主角”。实际工作中有的谈问题云淡风轻,一笔带过,用“不足、有差距、不够”等代替问题;有的蜻蜓点水、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触及根本;还有的报喜藏忧,只讲成绩不谈问题,甚至变相把批评“异化”为表扬。看不见问题,缺乏主动查找问题的意识,实质是一种“舵鸟”心态,最终必然导致小问题衍化为大问题,影响个人成长进步,危害单位建设。党员干部要勇于自我革命,鼓足直面问题的勇气、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把年终总结当作是一次“体检”,从内到外,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自查自纠。要抓住政治意识、党性修养、贯彻落实决策部署、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重点查找不足,敢于对自己亮剑,不怕揭短亮丑,将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找全,不仅摆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号准脉象,认清危害、查清根源,触及思想、触动灵魂。
紧盯“突破点”,瞄准目标谋良策。紧盯问题抓整改,围绕目标抓落实,是年终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时间表”,明确整改“路线图”。另一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发展眼光和创新思维,过实过细谋划新年度工作的具体思路,提出目标、设想、意见、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四五”规划和明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对每一个党员而言,要认真分析、梳理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合理确定明年工作目标、任务,在与单位和个人实际深度结合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五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近期部分地方问责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这6起案例中,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有的漠视群众疾苦,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有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喊在口上,教育管理监督浮在面上,规章制度空转失灵,以致“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履职尽责。上述6起问责案例,虽然情形各异,但都背离权责统一要求,岗位责任虚化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公开通报这6起典型案例,传递出不担责就要被问责的强烈信号,督促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以严问责促进真正负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时候,更是压上了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担当就得有多大。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说明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警醒,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切实履行岗位责任,提高履职本领,真正做到守责、负责、尽责。
以严问责促进有力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问责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履职负责。担当,要有问责来保障,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要用行动来体现,否则就会成为一句口号。问责只是手段,担当才是目的。通过强化责任追究,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从而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这才是问责的价值指向。强有力的严肃问责,能让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触动和警示,切实增强担当精神,增进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真正做到职尽本能、责尽本分。
以严问责促进责任落实。“欲影正者端其表。”“一把手”的言行是鲜明的导向,“一把手”的推动是有力的保障,“一把手”作出表率,才有资格领导部属要求部属。确保问责产生广泛持久强劲的震慑效应,必须分清问责主体,抓住“关键少数”。问责从“一把手”严起,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自身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下属的行为标杆;另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扛起责任担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扬精神状态、勇于责任担当。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问责的政治信号已经充分释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十四五”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当好领路人,走好前行路,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六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中国新一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从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内容来看,在政策内涵、施策手段等方面都还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
首先看一下中央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公报的表述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一表述与前几年“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笼统表述相比是非常清晰、精准的,可谓是直指要害。
需求收缩包括了内需和外需。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但基础并不稳固,波动性大、脆弱性高、结构性失衡等特征凸显。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至常态,供应链瓶颈加剧通胀压力,全球滞胀风险加大。相对应的是,今年支撑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因素有所减弱,明年出口额大概率呈回落态势。从内部消费看,2022年制约消费的收入、疫情、避险倾向等因素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长尾化,但大幅度的改善依旧难以实现,消费复苏依旧乏力。
供给冲击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大宗商品涨价,在供给受阻加之货币溢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在中美科技战和疫情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冲击,产业供应效率还没有恢复,或有“卡脖子”和断供风险。供给冲击最终的影响,就是通胀压力增加。
预期转弱实际上更应该予以重视。在金融视角里,信心比黄金还珍贵。预期和现实会相互影响,预期越悲观,消费和投资也越谨慎。一旦全社会都形成了这种氛围,这个预期是很难逆转的。所以说预期转弱,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想法的改变,而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一旦到了恶性循环的阶段,就会对需求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所以要求我们要做好预期管理,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字。中央确立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指出,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各方面要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一、“稳字当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稳字当头”?一是要抗冲击,二是要防风险,三是要保平衡。冲击主要来自于外部,中美多方面的角逐和博弈,新冠疫情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冲击。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包括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违约、可能出现经济“类滞胀”等等。保平衡就是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目标,譬如在宏观调控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之间,在环境约束与经济运行之间,在全局统筹与局部实际情况之间,都要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尺度。
二、从宏观层面,核心是稳增长。
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议提出,明年财政政策转向更积极,强调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以基建托底经济,质和量并重。预计明年还将在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等方面推出新的更大力度的政策组合。
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明年上半年可能延续降准,必要时还可能小幅下调政策利率。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房地产风险明显暴露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并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新基建,实现跨周期调节和高质量发展。
三、从微观层面,稳就业是第一要务。
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针对不同就业对象,要从完善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细化就业举措和灵活就业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破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难题。
四、从社会心理层面,关键是稳预期。
会议确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是从根本大局出发稳定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会议提出七大政策组合,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强化政策协同发力,是从经济运行层面稳定发展预期,引导市场正确有效投资。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领域,进一步理顺各方在这些领域存在的认知偏差,是从思想认识层面形成长期、合理、稳定的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的长期投资热情。
第三,“稳中求进”是工作目标,如何求“进”?
一、强调要科技创新求“进”。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核心内生动力。尤其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大背景下,更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开新路、解难题、破危局。
会议提出,将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这将进一步激活科技体制,产出更多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二、必须要深化改革求“进”。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须进一步理顺经济结构、疏通制度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保障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三、要求以精准施策求“进”。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特色。预计这将成为今后政策制订和执行的主要模式,对于各部委、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施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非常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指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搞“一刀切”等等。
第四,会议公报里还有几个与以往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澄清了思想认识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们在。
共同富裕。
资本特性初级产品供给重大风险防范和双碳目标等五个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各方面争论很大把握不准,执行中存在可左可右可轻可重可快可慢的问题。此次会议对此进行了清晰明确的阐述,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指明方向,厘清了此前的种种模糊认知,进一步纠正认识偏差和执行偏差,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稳定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理论和现实双重指导意义。
二是突出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都要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政策之间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会议公报采用“结构政策”代替以往“产业政策”的提法,表明更加重视从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全局性系统思维出发,通过影响框架条件来引导和改变经济主体的决策,减少对具体经济结构的直接干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
三是特别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
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我们预计今后中央会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考核。
研判。
对明年的经济。
工作。
进行了精准的部署安排,创新频出、亮点纷呈,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对明年我国经济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更加充满期盼。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七
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20xx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为此,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广辟社会融资渠道,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会议明确了20xx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xx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xx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xx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xx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xx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xx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xx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实用资料范文(18篇)篇十八
以“开局就是决战”心态迎战“十四五”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为推动“十四五”顺利开局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2020年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先有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后有帝国主义的“卡脖子”,加上世界经济下滑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了一个漂亮的疫情阻击战、经济收官战。党中央及时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既是客观总结上年工作,又是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举棋定向”。
2021年将是一个更加特殊的年份,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收官之年,更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2021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明年的开局起步十分重要,必须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心态走好第一步。
打好开局之战,要保持目标精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打好开局之战,必须紧盯中央制定的发展目标,树立靶向意识,坚持精准对标,以万分之力拉满弓、使全力,确保“射出的箭”不脱靶、不偏移。
打好开局之战,要保持蹄急步稳。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已严重衰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依然严竣,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要深刻认识、深入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分清利害关系,排除各类干扰,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固底板、补短板、通堵点,实现平稳发展。
打好开局之战,要保持战略定力。《曹刿论战》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事上如此,经济社会发展亦如此。要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既需要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更需要广大党员鼓足勇气、铆足劲力,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以“钉钉子”精神,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状态。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未来目标已定,关键是迈出的第一步、打好的第一仗,首战胜利必将迎来全局胜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首战告捷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