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

时间:2024-10-04 作者:影墨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解读和感受,这将帮助我们拓宽视野,理解书籍的多维性。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一

生活中美的风景,美的事物有很多,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每个人关于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朱光潜的书,前面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是觉得,生活艺术化是朱先生的人生诉求,而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学会欣赏美,是生活艺术化的开始。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可以去从事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行业,去发现生活的情趣,同样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史,打造成一件艺术品。

另外,读书过程中比较意外的收获是对于道德的理解。最开始我以为道德神圣,是生活必需的准则,内心有严格的道德要求,并且看不起违背道德的人。后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道德的变化如此之大,根本没有恒定的标准,而道德中也有很多违背人性,狭隘的一面,便轻视道德,而提倡追随本性。读完《谈美》,但是觉得挑选自己认可的道德,并且在生活中遵循,却是可以给人带来平静而持久的美感。这或许是人生更好地一种选择。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二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这样写到"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这是朱老先生对联想中的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的一个好例,在本章中,对美感和联想的关系论述可以说十分精彩,下面我们就跟着朱光潜先生的思路,细细品味这其中奥妙。

介绍了联想的含义后,作者写到"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但大多数情境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这是在写联想的性质。我认为是非常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比如我们晚上休息时,本应是一个意识渐去,身心放松的过程,但白天所见所看的一切就是在你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浮现,你越想摆脱他们,联想就越活跃的进行,由此可知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而且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它们都是偶然的。于是作者写到"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在颜色,有历史性的作品和音乐方面论述了联想势力,然后提出了本章的关键"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朱先生介绍了对这个问题的两个学派,肯定的是内容派而否定的是形式派。而作者赞成形式派的主张,即反对杂联想于美感中。作者认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最多只能增加对一个作品的好感,但并不能增加美感。

这就是本章中作者传授给我们的道理,看起来很平淡,但运用到生活中,却可以反应出很多事实。比如你在街上听到一首曲子,而那首歌正是你喜爱拿手的,脑中就不免有许多回忆联想,想到某年某月的演出,抑或是这首歌的歌手,心中可能会充满甜美快乐,但这这是联想所带来的快感,并不是真正的美感经历。真正的美感经历在于"无所为而为",摒除内心的一切联想杂念,宁静专一,只在意那件事务本身,如此美感才出现在心中,否则只是无端的快感。

在放眼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中,朱老先生教会我们的就是静下心来,拥有一颗纯粹纯洁的心,一颗感受世界之美的心,更是一颗只属于自己的心。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三

「谈美」乃一有关文艺理论的著作,作者朱光潜先生以一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引领读者,如何在扰攘纷紜的新时代裡。突破迷障,向文学艺术之路放胆迈进。他坚信社会风气之衰败,来自人心之堕落,若要挽人心知沉沦,釜底抽薪之计,即须从「怡情养性」做起,亦即要於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别有更高层次的企求。

美感的世界是超乎世俗之利害关係而独立的,它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但与「整个人生」却无隔阂,倘若我们於看待人生世相时,皆抽离了「美」的成分,实不知情何以堪,因为,在面对实际生活层面时,我们必须受制於环境,使心为形役,惟有在美的心灵活动中,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

吾人若能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则生命亦当是妙趣无穷的,在个人有限的时空领域当中,尽情挥洒、驰骋,直达创造力的极致,艺术化的人生当是不断地自我创造及自我欣赏,惊心动魄是美,细緻婉转是美,圆满是美,缺憾何尝不是美?至此虔诚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感谢上苍赐与这难得的,生而为人的福分,让自己有幸领受这天地无私的深情抚慰!

而美的感受又是主观的,美是言论不一的。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美的理解更是不同的。就如城市人长久呆在钢铁丛林中,觉得压抑郁闷,之所以田园风光的美丽诱-惑成为了新兴的消遣和时尚追求;而农村人常年和绿地青山为伴觉得平淡无聊,对城市的美好多姿的生活十分向往,就出现了农民进城的风潮。事实上这两个环境在形式上是基本不变的,在变换的是我们的心态。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四

「谈美」乃一有关文艺理论的著作,作者朱光潜先生以一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引领读者,如何在扰攘纷的新时代e。突破迷障,向文学艺术之路放胆迈进。他坚信社会风气之衰败,来自人心之堕落,若要挽人心知沉沦,釜底抽薪之计,即须从「怡情养性」做起,亦即要於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别有更高层次的企求。

美感的世界是超乎世俗之利害关s而独立的,它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但与「整个人生」却无隔阂,倘若我们於看待人生世相时,皆抽离了「美」的成分,实不知情何以堪,因为,在面对实际生活层面时,我们必须受制於环境,使心为形役,惟有在美的心灵活动中,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

吾人若能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则生命亦当是妙趣无穷的,在个人有限的时空领域当中,尽情挥洒、驰骋,直达创造力的极致,艺术化的人生当是不断地自我创造及自我欣赏,惊心动魄是美,细@婉转是美,圆满是美,缺憾何尝不是美?至此虔诚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感谢上苍赐与这难得的,生而为人的福分,让自己有幸领受这天地无私的深情抚慰!

而美的感受又是主观的,美是言论不一的。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美的理解更是不同的。就如城市人长久呆在钢铁丛林中,觉得压抑郁闷,之所以田园风光的美丽诱-惑成为了新兴的消遣和时尚追求;而农村人常年和绿地青山为伴觉得平淡无聊,对城市的美好多姿的生活十分向往,就出现了农民进城的风潮。事实上这两个环境在形式上是基本不变的,在变换的是我们的心态。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五

看完《谈美》以后仍然疑惑“美”究竟为何?究竟如何判断,又该如何体验。

美是个人的标准、一群人的标准、一个时代的标准、还是纯粹而客观的标准?尝以为,“美”类似玻璃制的容器(亦可是其材料、其碎片),它本身即是剔透而光华流转的,它呈现、它承载、它放大。美既是其本体,又在于它加入了主观元素后所呈现的变体;虽局限于它本身的形式,又不限于仅仅在这形式内所能传达的内容。美的表象唤起快感;美的隐喻唤起联想;美的形式脱胎于美的冲动,在既成的形式中,某种美的原则被建立,它促使这种美的变体更容易被学习、被复制、被创造。美的形式是不断演变而常新的,新的美的规则及标准被不断创造、传播,这不仅来源于美本身,还来源于文化、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美的联想却往往有其共通之处,美的联想指向个人的情感、与个人过往的经历、体验、回忆。美的形式可以趋于客观;美的联想往往落于主观。

“审美”落于个人,往往受特定时代内形成的各类“美的形式”的影响,继而深入“美的联想”,则又转为个人独有的体验了。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六

《谈美》这又是一本被定义为欣赏艺术的必读书目,作者朱光潜先生是真正德高望重、才学八斗的大师。

每当读这类顶级大师的著作,都会有一种体会――和蔼亲切。当一个人真正到了一定境界,就会有种云淡风轻、举重若轻的豁然随性,字里行间中,不仅是博大的知识与眼界,更让人感到一种高洁、从容。这种不骄不躁、气定神闲的韵魄,本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美,令人心向往之。

这几年,常愿意学习欣赏艺术之美,从绝妙名画到经典名曲、从摄影名作到不朽影视、从洒逸唐诗到凄婉宋词,精神上所得甚多,但也自知尚谈不上入门。朱光潜先生说“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情趣”,个人深以为意,人生在世,很难真正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完全超然世外,也就免不了世俗纷扰,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欣赏艺术,轻轻的抚去心灵尘埃、畅享精神的食粮,从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给自己留一片纯美的净土。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七

朱光潜,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着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二十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关的。如同朱先生讲到在欣赏古松时,除却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感还有个人对古松的内心欣赏情趣也会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赏者的个人认知经验在里面,这也是人们看到某某事物时会说:我认为如何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人们在对事物赋予个人的某种情趣的定义同时人们也在不经意中模仿着事物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人的美感经验不是单独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观情趣独立产生,因为事物的物理属性,因为人的移情作用,两种属性的结合造就了人的美感经验。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所在吧。

其实美感和快感无时无刻都冲斥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究其出发点就又产生了前面朱先生讲的不同态度的问题。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而快感是处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会产生快感,要解手排泄了也会产生快感,但这些都不会有美感。雕像和英国姑娘一个是雕塑艺术品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单从实用角度出发那还是英国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在这里朱先生告诉我们明确美感和快感的不同,对于美的欣赏要不带功利和实用的心态去看去理解。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八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谈美》读书笔记。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一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二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三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四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五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六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七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九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二十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其中只读过朱先生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称赞。以下罗列每一章节的精彩之处,略赋个人拙思主观之感,引以对朱先生之《谈美》的敬意。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关的。如同朱先生讲到在欣赏古松时,除却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感还有个人对古松的内心欣赏情趣也会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赏者的个人认知经验在里面,这也是人们看到某某事物时会说:我认为如何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人们在对事物赋予个人的某种情趣的定义同时人们也在不经意中模仿着事物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人的美感经验不是单独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观情趣独立产生,因为事物的物理属性,因为人的移情作用,两种属性的结合造就了人的美感经验。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所在吧。

其实美感和快感无时无刻都冲斥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究其出发点就又产生了前面朱先生讲的不同态度的问题。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而快感是处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会产生快感,要解手排泄了也会产生快感,但这些都不会有美感。雕像和英国姑娘一个是雕塑艺术品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单从实用角度出发那还是英国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在这里朱先生告诉我们明确美感和快感的不同,对于美的欣赏要不带功利和实用的心态去看去理解。

我姑且如此解释朱先生的这段文章。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抽离出来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美感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经验。朱先生提到: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而联想会带着思考,这种思考会把事物引到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中去,无法直接单纯的欣赏一件事物本身,而会产生浮想联翩的心理活动,所以美感经验同联想是有不同含义的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十

因为做糖果街,我一直在深入思考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介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通过玩而获得,又不止于玩。我们把这种新生活方式定义为“玩美生活”。玩是起点,美是结果。于是,我想起看这本《谈美》的书。以下是我喜欢的书中的句子以及我的感受。

1、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创业要赚钱,但创业不只是为了赚钱。我越创业越感觉到,每天想着怎么赚钱,能赚小钱;但如果想赚大钱,应该要往后退,深入思考这个行业、市场;去找到公司运作、企业经营的规律。越往后退,我越感受到“使命、愿景”的力量,它不能直接帮助你赚钱,但却像一个灯塔,给你精神力量,在关键时候做出决策。

2、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一本谈美学的书,但开篇说的是“出世”、“事业”。这恰好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要得到美,不能靠只是脑袋里的意象,要首先有物质的存在。而“玩”就是其中一种物质。所以,“玩”是得到“美”的其中一种路径。

3、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玩”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通向“美”的大门。开门后,要钥匙扔掉,专注于门后面的风景。

4、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一颗松树,木匠看到,会想怎么把松树做成好的家具;园丁看到,会想这棵树是什么树种,该如何培植;而艺术家看到,想不到它的实用价值,也不知道它为何能长成这样,只是觉得“美”,因为“美”而欣赏。

5、“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

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活动”是广义的,而糖果街的活动是狭义的。但美好的生命在于活动,这个结果,却是一致的。

6、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一面。

“美”,现在成为我对糖果街活动所创造价值的最高标准。虽然,什么是美、怎么得到美,仍然不清晰,但这个目标的确定,让我很兴奋。就像共产主义之于共产党人,有了一个毕生的、最高的追求。

7、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活动与生活有关,但又应该和生活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所以,我们需要离开熟悉的家、熟悉的城市,甚至熟悉的朋友。

8、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美感比快感高级。

9、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财富、权利、地位,总量是固定的,不能分享,越分享自己就越少。而“美”是可以分享的,越分享越多。

10、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人,要活得有趣。

11、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

一旦“知道”,你就能“得到”美,所以说,玩美生活,就在当下。

12、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玩美,也是完美的一种表现。

13、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要源头有活水,就是要一直玩下去。

14、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请,保持好奇心。大人一长大,就丢了好奇心。

15、情趣越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参加不同主题的糖果街活动,就是探索不同情趣的过程。

16、“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十一

很久之前我就对朱先生的这本《谈美》有所耳闻,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无缘拜读。直至近来,耐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将早以束之高阁的此书翻找出来,拂去封皮上的尘埃,细细品读。读罢,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回味悠长的思索。

谈美,究竟何为美?美是一种主观意向,是一种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来进行欣赏。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讲的,谈美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免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在凡尘俗世中沉浮的我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做到"免俗",但我们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研究美,追求美的过程中,领略到些许"免俗"的乐趣。

这也正是我一直苦苦所追求的: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时能够领略到一种乐趣,知晓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的,然后再把美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人生美感化、艺术化。

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美,是经过人情化的,个人的情趣不同,所以个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美景于心,是经过艺术化的自然,得益于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载体相互融合,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美,就在这情感的综合中迸发出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艺术家们透过他的所看,将他的所想转化成意象,融合于他的作品之中。

观赏者则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透过其物象,将其感受的意象翻译出来,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再结合观赏者自身的情感与经历,进而引发出强烈的共鸣,达到一种与艺术创造者在精神上相互交流的境界。

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就是作品的神韵风骨。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的灵魂。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在风骨神韵。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往往又不能"从心所欲"。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遵循艺术的形式而能脱化艺术的形式,行云流水,自成一派,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却依然能使观赏者感受到舞的灵动和洒脱。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讲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天在俗世中生活,目之所见,迷于五光十色;耳之所闻,乱乎五音六律。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想法都被世间的繁杂,世间的奢华,世间的迷乱所诱惑。

有出世精神的人会把遮蔽在自己眼前的这些俗世的诱惑都超越过去,抱着这种"出世"的精神,才能看到更高远的理想,才能够"望尽天涯路"。这种出世的,"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使他们把所作的学问和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于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自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便无所谓人生。

完美的生活,大到进退取与,小到声音笑貌,都是美好人格的体现,如水行山谷之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不得不止般的恰到好处,完整、自然而又和谐。

人生之路,犹如灵魂在一段段艺术作品中冒险的旅途。你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里路,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会在你的身上形成印记,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默默地展现出你人生中的每一段冒险。

人生之路亦是寻美之路,慢慢走,欣赏啊!

最新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大全(12篇)篇十二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谈美》读后感。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一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二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三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四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五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六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七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学英语课堂感悟范文(20篇)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语言,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英语学习心得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

    优质硬笔书法社团活动总结范文(17篇)

    总结范文是我们评估自己学习和工作表现的一种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这篇总结范文,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活动

    实用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培训心得大全(13篇)

    培训心得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记录和反思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借鉴和帮助。

    热门环卫合同续签(通用19篇)

    合同协议的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合作提供明确的框架和规范。对于合同协议的写作,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本公司员工**身份证号-----

    实用学生会生活部年度总结(模板20篇)

    年度总结不仅是个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组织和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的基础。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年度总结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进行总结和分析的

    热门劳动合同续签模版(案例17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双方协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编写要点,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实例分析。先生/女士:您和我司

    最优土地租赁合同简单版本(案例23篇)

    租赁合同的签订需要租客和房东双方在法律知识和权益保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意识。对于初次签订租赁合同的人来说,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范文和办理流程。出租方(甲方):承

    2023年党的百年奋进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请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思路。百年奋进路是一条充

    优秀蜂蜜质量协议书大全(18篇)

    质量月可以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质量月活动的圆满落幕,下面是我们的总结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邮码:_____________

    专业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通用16篇)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权益保护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借款合同的履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按揭贷款就是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