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总结是一个自我提高的机会,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进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一
摘要:在大力推广新课程的今天,美术新课程理念呼唤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呢?本文以美术教师从灌输者变为引导者、被动执行者变为塑造者以及裁判者变为激励者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变更新,热切呼唤美术教师角色作出深刻转换。这种转换是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美术课程的新成长中发生的。我们首先应理性审视和反思美术教师在封闭和狭隘教育中的传统角色,使之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移位。对于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偏重于以老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不敢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
如我在上二年级手工课《手指玩偶》一课时,我在课堂设计了“大朋友帮帮我”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制作,碰到疑问引导其小组先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大讨论,确实找不出解决办法的就可以咨询“大朋友”――老师,比如有一个学习小组一开始就碰到不知道小动物的头该怎么翻折,就派本组小组长上台邀请“大朋友”,我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告诉他:你们确实有困难,应先到其他组咨询,让他们教教你们……最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互助的形式下解决了相应困难。确实有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帮助他们解决小动物的头的翻折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坚决改掉一碰到问题就问老师的坏习惯。不过我知道翻折狐狸的头是本课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这一步会碰到困难,只不过是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这节课最后每一位学生都解决了困难,通过折、剪、画、讲、玩等美术活动,同学们做好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动物手指玩偶。我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思考后获得成功,并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整堂课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又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敢问、想问。使课堂在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下真正动了起来。并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美术新课标》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定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对美术教科书作适当的“裁剪”,不过究竟是取是舍,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
三、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变成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传统型的美术课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惟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经过实践,我发现,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如在上二年级《春天来啦》一课时,我播放了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变化的课件,小朋友们在嫩绿而柔软的草地上一边唱着、一边跳着,尽情感受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机,到处都有生命在萌动,作画时要以绿色调为主的特点。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如果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话,或伸伸大拇指。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他们的一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
[4]师资通识培训.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二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戏呢?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只能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来摆弄:看到奶瓶就会给娃娃喂奶,看见条梗就会给娃娃喂饭。但中班幼儿就不同,进入角色的孩子们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过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他(她)们积累的经验印象越深刻,游戏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为也越形象具体。
其次,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孩子们能依靠已有的思维,在进行主题活动前,就讨论、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如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还会安排好妈妈、爸爸的任务,然后才开始游戏。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们只会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当“爸爸”的看到别人在做“驾驶员”时会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汽车站”游戏:有几位“乘客”上了车,先后买了票子,然后当中的一人当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来抓“他”,并把他制服,还让“驾驶员”“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间的几个角色还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戏时他们的投入程度,和对“汽车站”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游戏是肯定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后的谈话积极主动。正因为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戏结束后,他们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各自担任角色的情况会积极地进行评议和争议。如当“汽车站”的游戏一结束,几个孩子就议论开了:“我这个小偷本领很大吧,你们几个人才把我给抓住”“下次我们再玩时弄个假手拷,这样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我们也不否定:在幼儿游戏时还会经常地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适宜地指导。
那么,如何来指导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协商。
不难发现,在中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最多的还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为了扮演某个角色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地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前通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来分工,让孩子们懂得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记得在《小兔乖乖》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动物头饰放到了“表演区”。当时,我就想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可能都会争当“兔妈妈”,因为在教学活动时,他们都要来表演“兔妈妈”,没人愿意当“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们进行游戏前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师:你们喜欢《小兔乖乖》中的谁?幼儿:兔妈妈。
教师:还有吗?幼儿:长耳朵。
短尾巴,红眼睛。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幼儿:因为它要吃小兔,太坏了,因为它长得太难看了,还要吃小兔。
教师:是呀,大灰狼专门干坏事,的确太坏了,怪不得我们小朋友都不喜欢它。但是,如果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没人当大会狼,我们能表演吗?幼儿: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幼儿:„„(都摇头,)教师:其实,我们只是表演,就像电视、电影里的演员们一样,不是表演坏人就变坏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员。同样,谁要是把大灰狼的凶狠样子表演出来了,还真算是好演员呢!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故事表演时,角色分配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孩子们不在为没人当“大灰狼”而争论不已。相反,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了。
二: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随时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善于观察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通过游戏来改变其弱点、不良行为习惯等。我班的天瑜就是个很内向的男孩。每次游戏,都是别人拖着充当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医院”里当病人,“高医生”在给他看病。于是,我进去,蹲下和他说:“我看你这位病人一直请“高医生”看病,肯定学到了“高医生”的一些本领,现在就当一回医生给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终于当了一回“医生”。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我还多次创造机会让他担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跃了,每次游戏都能主动地参与,连他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真的变了。还有几次,在游戏时,总有孩子来“告状”:说辉辉总是去捣乱。原来,辉辉是个爱动的孩子,很调皮,在游戏时喜欢蹿来蹿去,因此,许多孩子见他来了,就不欢迎,甚至讨厌。于是,我就请他当起了“值勤警卫”,让他戴个军帽,并趁机告诉他:警卫要保证各个活动区的安全,发现有人闹事什么的,要制止。结果,他认真地干了起来,还真受到大家的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的观察和及时引导是何等的重要!三;适宜指导,发展情节。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经验的有限,在游戏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如钓鱼的小猫见自己钓不到鱼便直接拿住鱼钩去钓;娃娃家来了几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将等。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以提高幼儿扮演的水平,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促进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深入。记得有次游戏,“医院”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有位“病人”竟装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闹,还去抢“医生”的听筒。结果,其他区域的孩子都过来看。这时,我赶紧走进“医院”,对“医生”说:“他是我的孩子,又发神经了,我们给他打针“镇定剂”让他安静吧!”“医生”赶紧行动起来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教师能深入游戏,通过建议、参与,启迪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自愿游戏,教师要随时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相信,我们都愿做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儿一起快乐游戏!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三
随手翻看新到的《看世界》,发现某位作者为将来外国人进入中国国土出的汉语四、六级试卷,颇感诧异,便细看下去,其中有一道选择题。
题目:甲:作业怎么没教?
乙:我没带。
甲:你长脑子了么?你怎么忘不了吃饭呀?你弱智吧?
选项:a:神经病b:教师c:流氓。
标准答案:b(选c加半分)。
提笔却如千斤重,不知如何申诉。
其次是反省。说起来,教师大概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但是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也的确有类似带刺的语言。例如:
学生迟到站在门外接受批评“你怎么又迟到?你就睡得那么香?”
学生忘带学习用品接受批评“你人不大,忘性倒挺大!你怎么就不忘记玩?”
除此以外,还有恐吓语言。例如:
“你今天背不会,就別想回家!”结果学生担惊受怕就是背不会。
“你明天再不交作业,就别上学了!”结果有的学生就真的`逃学不来了。
如此种种都有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对学生,宁愿给好心,不能给好脸,这都是为了学生好。
其实纠其原因,不过是一时没了耐心,损害了教师的角色形象。
再次是提醒。广大教师实在是真正的辛苦,而且我们平时说得更多的是:
“下次别再忘了,好吗?”
“我相信你明天会准时到校。”
“如果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
所以我们千万要时时留心,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老师,否则就会“大意失荆州”。
最后,我还是要呼吁。师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教师的角色,还是以正面导向为好。或许出题者本人也是无意贬低教师,只是大意罢了。但这“大意”也的确有似于教师的“大意失荆州”了,或者更胜一筹。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四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权威,在学生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发生变化,课程改革势成必然,我们应该给教师的角色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偶像。
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楷模,所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要有一颗挚爱孩子的心,永远具有一双公正、亲切的眼睛,同时要以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高超的技艺来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崇拜,努力成为学生的偶像。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全面的影响。尤其是引导学生做人,教师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应成为文化的创造者。
现代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而且有一定的积累和创造。教师应能从事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思考,不断提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控制者、组织者的角色已经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习要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有意识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师应成为努力学习者。
“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教师应该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勤奋好学的榜样。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五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学前专业教师,应从传统教师角色中走出来,结合本课程、老师及学生自身的特点,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自身角色转换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前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存在着“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一个误区;在教学上,我们一直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过分讲究尊师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就是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健谈,想象力方面丰富,但在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偏差,缺乏耐心和自信。
二、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主宰者”的角色。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2.教师应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学生的思维活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应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引导者,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本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3.教师应由教材执行者、讲授者转换为课程教学的开发者、研究者。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课程的立体、开放性代替了封闭。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教材执行者、讲授者转换为课程教学开发者、研究者。
4.教师应由单纯思想建设者转换为心理护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传统的教师一直被“尊师重道”思想深深束缚着,教师观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还应是学生心理的护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要加强人文教育,以真、善、美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5.教师应从职业者变为生命的体验者。
传统的教师关注的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感,却忽视了自己。新形势下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有自己的生命体验。
不断地学习成为生命价值体验的需要,学生成为教师生命体验的催化剂,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体验的形式,教师因此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采用情境教学与职业能力本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完成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自觉转换自身教师角色。
1.学前专业语文教师应自觉转换自身角色,以培养学生未来生活所学的言语能力为目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语文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让学生学有所用。
除此以外,还应自足于未来,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
2.学前专业语文教师应自觉转换角色,认真钻研教材,成为课程体系的开发者。在教学中,要坚持“从教材中来,再到教材中去”的原则,应用教材要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不用教材教”。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学生将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考虑哪些内容对学生现在的生活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更有价值。
3.学前专业语文教师应自觉转换角色,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者。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个性化表达,允许有差距,允许犯错误,允许形成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尤其对于个性化的存在,不可用单一的标准衡定,不可用唯一的教条抹杀。无疑,通过对综合性学习的科学评价将有效地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总而言之,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会始终处于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状态之中。教师正是在这样一个螺旋渐进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实现角色转变的。
参考文献:
[1]王莉颖.试论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科学.{03}期.
[2]赵显莲.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02)期.
[3]贺斌.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j].中华民族教育,(06)期.
[4]李海洋,米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期.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六
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在学校的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养成教育的“总编导”。
一、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学生在《我的启蒙老师》一文中写到的大都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是啊,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大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成绩提高、各方面能力培养等,小到怎样扫地、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应当及时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与真假,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同样,教师不好的品质,不自觉的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所效仿。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
四、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监督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班主任应当适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树立起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发现的不良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如果大多数学生存在同一不良习惯,那么就要利用班会或其他教育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是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反馈,而这一反馈,必须及时且正确,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给周围人带来愉快,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是他人厌恶。这样,学生做一点,班主任就肯定一点,渐渐积少成多,学生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对学生的进步不闻不问,他们会觉得做好做坏一个样,不如想怎样就怎样,这样更轻松,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工作酒会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的监督角色也不容忽视。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当时刻把养成教育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让班级生活充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熏陶,不要为教育而教育,为养成而养成,还是那句老话,养成教育也要“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
策划书角色。
角色读后感。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七
我们很多的班主任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角色,每天在繁忙中度过。确切的说应该是在辛苦劳累中度日。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每天之所以累、苦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积累反思我经常的给自己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当我清楚了自己的角色我就会从中寻求到工作的快乐,奋斗的方向,无穷的动力,享受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快乐。
1.快乐的农民。
2.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我经常的反思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真正的重点在那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但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比维护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了。只有内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没有健康的心灵,只拥有强壮的体魄是真正可悲的。就如计算机拥有在好的硬件缺乏优质的软件也是一堆“高档”的废铁。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软硬件相匹配的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教育。医学上最难医治的是“精神病”而不是生理上的残缺无法医治。因而,我经常的用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其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合格的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再者,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追求才会拥有奋斗的方向,无穷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追求才不会被外边纷繁的世界而打破平静的心态;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追求才会耐得住寂寞(其实,真正拥有了追求他会感到很充实很忙绿很快乐。)。因此,我认为我们一个班主任(或者说教师没有比培养、呵护学生健康心灵更重要的事。)应该做好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神。
3.医生的角色。
我经常的想,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去看医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哪一个医生对我们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你改天再来。”或者对我们的病情夸大“你已无可救药了”等之类的言辞。即使真的得了重病,医生也会和颜悦色的隐瞒真正的病情。为什么医生会如此的耐心,给患者希望。因为人一旦拥有了希望就会拥有无穷的动力与自信。再者,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总能尽力的做到“对症下药”。再回头看看我们所做的,当一个孩子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所谓的麻烦的时候我们会从当初的耐心变得判刑“绝症――你已无可救药”。当一个孩子因为成长(我经常的强调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在生病――所谓的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犯的错误,并不是危及生命的重病,却被我们(也许是真正的庸医)给诊断为“绝症”。一个本应拥有美好未来的孩子被我们一个处方就结束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此时与那些杀人的刽子手又有什么区别,若说有就是我们“犯罪”之后照旧“逍遥法外”。我们的一个处方就是自己“解脱”了,将束缚我们的“枷锁”抛给了孩子。孩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摆在孩子面前的就是前途一片黑暗,破罐子破摔。我非常的反对学校开除学生,因为当我们将一个学生开除就意味着医生将一个患者推向了“太平间”。孩子为什么被开除?是因为他的行为习惯差,更使人头痛的是他屡教不改。我们试想一下,当我们将孩子开除(当然更多是至高中,初中有的是变相的开除,阶段性的让孩子回家“反思”这不就相当于医生将一个患者没给开药就回去等待奇迹――病魔自我消除。其本质就是让患者自我死亡。)的时候就是孩子精神、自信基本完全消失的时候。一个缺乏自信,精神接近崩溃边缘的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与一个庸医将一个可以拯救的患者直接送入“太平间”有什么区别。我的职责不就是为需要“医治”的孩子以希望吗?不就是孩子需要我们给指明方向的时候给予引领吗?不就是孩子孤独的时候给予帮助吗?我们做了吗?给静下来自我反思、检讨了。我们所做的是庸医做的,还是良医做的。给孩子的“处方”是希望还是绝望。
4.战略家。
我认为我们班主任在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家。班级的建设,发展应该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比如一个班级在初一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初二达到怎样的目标,初三达到怎样的目标。整个初中三年班级的建设,发展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在每个阶段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们该又应该如何的规划部署,将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规划进行战略部署。然后再按部署实施已达到预期的的目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的建设发展更离不开我们的合理规划。我自从03年毕业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每个班级我都要进行战略规划。经过三年的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不是在做班主任而是在享受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快乐(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同努力实现规定的目标。)。我建议我们班主任不妨换个角色,是自己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家,通过行动实现班级建设的目标享受班主任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5.班级的灵魂。
我的家族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分为上下两个院落。我爸爸经常的对我讲我们这院的人没有他们那个院得人有本事。因为你的爷爷太过老实,不会做大事(我另外的一个爷爷在外面上过班)。我爸爸的论调因而一直的影响着我,我也认为我们不如人家。因此,在我小的时候我经常的被我同龄的叔叔“欺负”我认为是天经地义――我们这院的人不如他们。久而久之,那院的人自我也感觉他们很是优秀。直到我读高中,到大学毕业我才明白是爸爸的“理论”给我幼小的心灵买下了自卑。如今我作为老师,就不应该再将我小时候的“自卑”传递给我的学生。我们大概都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之所以令人钦佩不是他的长相,学历。而是他的那种精神,一种面对剑客敢于亮剑的精神。是李云龙的精神打造了一支舍我其谁,充满霸气与战斗力的独立团。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又是如何的引导我们的学生的呢?我听到更多的是我们不如城里的学生,因为他们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比我们优越等之类的教条。时间久了,学生就成为了我们这院的人――自卑。人生的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谁的错,难道是学生天生就认为我们这院的人不如人家那院的人吗?《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教授在人的成长三棱锥学说中说:“神通都是天才――意志商数;天才都是斗士――品德商数;天才都是圣徒――气概商数。”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不是智力商数、意志商数,而是气概商数。王东华教授在书中有详尽的论述,我也认同其观点。如果孩子的发展真如王东华教授所说,那么我们的(乡下的学生)学生难道一出生就缺少了城里孩子的“乞丐”。事实并非如此,更多是我们的暗示、引导是孩子缺失了成才的必备条件――乞丐。在《带兵要学解放军》这本书中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就是一群狮子;绵羊带领一群狮子就是一群绵羊。”根深层次的反映了我们班主任的责任之重大。我更多的时候认为我们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是学生在黑暗中迷茫时给他们以光亮的明灯。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的一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幸运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班主任,那更是他一生的福气。让我们认清自己的角色,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幸运者、幸福者。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八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网络时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李亚东)。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九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网络时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李亚东)。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
如今,自己已有十年的教学经历,在自己的记忆中,至今仍保持这一幕幕难忘的画面。自己教好了许多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没耐心教过。这些年来,自己努力工作,把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童心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但当自己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时,那些耐心、微笑也下班了,取而代之的是"别理我,烦着呢"!是啊,我们在学校神经紧绷了一天了,回到家情绪也需要调整一下了。
回首往事,在对家人怀着深深歉疚的同时,仍然怀有一分充实与满足。因为我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换来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自己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看到学生的进步,家长的笑脸,我不再感到辛苦。自己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工作做得出色,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抛家舍业,不能将爱岗敬业和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对立起来,出色的工作与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我们安心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为我们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应力争做好两个妈妈。在体会到了这些之后,我试着这样去做。首先,要学会科学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将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其次,不管工作有多忙,一定要留一点儿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的家人。另外,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也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自己,同时也能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生活氛围。
关心孩子也应有一定的技巧,让孩子感受到做母亲对孩子真诚的爱与关心,使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与安全感,但不能一味的溺爱。即使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也不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反,这也许恰恰是给孩子创造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锻炼机会。经过自我的调整后,我明显的感到快乐一些,轻松一些,连学生和儿子都能感觉得到,他们也受到我的感染而更快乐了。
所以衡量其轻重,妥善安排好工作与家庭的,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去做,相信可以当好两个妈妈,做一个在学生与儿子眼中都快乐积极健康的好妈妈!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一
摘要: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形式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诸方面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表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
关键词:教师行为;转变;教学技能;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知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行为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新者。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各个层面上做出战略性的调适。
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价值是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者,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学生“以学论教”。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二是研究学习策略,实现有效的知识构建;三是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现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会互动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在认识发展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创造良好的利于师生共创合作交往,使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始至终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2.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必需发生转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造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立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探索热情更高,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注重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还要注意与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交往,指导他们确立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使他们的需要不断升华,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
3.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情况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应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专业问题的探索者,新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进“时态性”,教师在成为动态的研究者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自觉反思行为,又密切了教师群体间的合作关系,使动态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教师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一般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或者说是从教学中不明白情况出发,确立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阅读资料、选择资料,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解释,得出结论,构建行为策略。在行动研究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明确行动策略的实施和行动策略成功的标准,分析行动策略检验可能发生的问题等。教师成为动态研究者在具备研究能力的同时,必须成为现代研究型教师,这是实现教师行为转换的前提。教师能通过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加大新教学理论学习与分析的力度,使积累经验不断提炼、发展,然后反过来指导实践,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理论对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提炼、升华,用更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研究过程是教师不断充电的过程,对完善师德人格,提高专业素养,形成终生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4.教师还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点和消积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者的能力,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价,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的活动中去,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学生的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教育转变。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二
邮编:645152。
电子邮件:he2098@。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明确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解惑者”,而是要转换角色、要把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转换为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亲密伙伴身份。
教师身份转化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任务更艰巨,为了使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把握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是非常必要的。现就如何在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中把握住教师的角色身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领悟《课标》,当好组织者。
教师如何去组织好学生,组织好一堂实验探究课,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能凸现于课堂之中,表现自我,体现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实际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3]。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三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在过去的师生关系中,老师被认为是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与话语权的,服从被认为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所应该做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被认为是真理,是不容置疑的。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就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服从变促进,由专制变引导。
关键词:促进者;引导者;赏识者。
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教师应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而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一、师为生纲变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师严乃道尊”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还存在。它制约新型师生关系。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教师的角色与以前的不能一样要发生改变。例如:一次上课,我刚步入教室一看,映入眼帘的是:讲台上还有很多粉笔头、塑料袋和纸片,我一下子就生气起来,难道他们不怕处罚吗?我真想用班主任的权威,拿今天的值日生开刀,来个“杀鸡给猴看”。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吗?不是。如果我真的处罚了值日生,那么,扔碎纸片的现象可能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不会持久。于是,我亲自打扫卫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化学生,不再是只有服从,言而必听,让人生畏的老师,这样同学们就能感到老师真实可信,值得爱戴,有什么话都愿意跟老师说,遇事愿意让老师帮着拿主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平时其实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喊学生拿东西,也许学生在家不会拿,但是学生却把你的话当做圣旨一样。你的生气往往也会转化为一种集体生气,学生把老师当做了他们一天的“心情晴雨表”。作为教师,功利主义的“权威”。不是因为有了“教师”这个“权”,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也不是因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威严一些,就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权威的老师。而是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沟通,与他们的平等式的相处来建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不是靠单纯的命令或者是打骂。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服从”于老师。把以往的老师威严转变平等式的`关系,促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教育才有促进,才富有实效。
二、授受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对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利。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我第一次教学,面对学生,满腔激情,讲解很多,结果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也多。我奉献出我所有的真心,去传授知识给他们。学生却抱怨听不懂,我很苦恼,后来请教同事,转变方法,改变自己的角色,无论在课内课外,我努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表扬、或给予安慰、或给予提醒……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也促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回报,他们亲近我、听从我、关心我、爱戴我。角色的转变,让上课互动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在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者。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欣赏者。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许多的新鲜事物,如电脑、互联网、电视、漫画书等,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思维与视野的前卫与新潮,这些因素也带给他们表现自我的胆量与勇气。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当面指出教师的错误,他们可能会为你的教育教学提出许多批判的观点,毫不保留地宣扬他们的观点与建议。这种时候,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能摆正心态,以宽容的心去听取甚至是采纳这些建议,就会为学生在课堂的“卤莽”而斤斤计较,既伤害了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也磨灭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形象与威信,到最后也只会导致自己固步自封,不能前进。因此,改变角色,教师积极转变心态,在现代教育中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在课堂上,特别是课上,教师如果能奖赏孩子,孩子们会因此而兴高采烈,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了我们机会,也给我们以挑战,要想当好教师,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具有综合素养的教师。
参考文献:
[2]鞠献刊《教师素质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琼萧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企业教育18期。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四
一个教师既要在学校"热爱孩子赛妈妈",又要在家庭中做个称职的母亲,二者兼顾实在不容易,那欢乐中的忧伤,奋斗中的缺憾,是许多倾心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所共有的感受。
如今,自己已有十年的教学经历,在自己的记忆中,至今仍保持这一幕幕难忘的画面。自己教好了许多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没耐心教过。这些年来,自己努力工作,把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童心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但当自己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时,那些耐心、微笑也下班了,取而代之的是"别理我,烦着呢"!是啊,我们在学校神经紧绷了一天了,回到家情绪也需要调整一下了。
回首往事,在对家人怀着深深歉疚的同时,仍然怀有一分充实与满足。因为我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换来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自己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看到学生的进步,家长的笑脸,我不再感到辛苦。自己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工作做得出色,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抛家舍业,不能将爱岗敬业和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对立起来,出色的工作与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我们安心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为我们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应力争做好两个妈妈。在体会到了这些之后,我试着这样去做。首先,要学会科学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将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其次,不管工作有多忙,一定要留一点儿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的家人。另外,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也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自己,同时也能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生活氛围。
关心孩子也应有一定的技巧,让孩子感受到做母亲对孩子真诚的爱与关心,使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与安全感,但不能一味的溺爱。即使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也不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反,这也许恰恰是给孩子创造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锻炼机会。经过自我的调整后,我明显的感到快乐一些,轻松一些,连学生和儿子都能感觉得到,他们也受到我的感染而更快乐了。
所以衡量其轻重,妥善安排好工作与家庭的,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去做,相信可以当好两个妈妈,做一个在学生与儿子眼中都快乐积极健康的好妈妈!
教师角色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篇十五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将拥有多重角色,而我,一个女人在而立之年已经完成了一生之中的多重角色的转换——从懵懂无知的女孩到充满朝气的少女,从满怀崇高理想的人民教师,继而成为坚强的母亲。如今,教师和母亲这双重身份每天都在交替着,不知不觉已有几年了,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够回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细细算来,我走上讲台,在教师这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近13年了,可为人之母却只有4年多。可以这样说,工作上,我是一名很称职、很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师,但在家庭中,我还不能算是一个好母亲。我自强,我勤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一根蜡烛两头烧”:既想做一名好老师,也想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爱。在我的生活观念中,教师与母亲这两种身份并不冲突,相反,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作为教师可以给自己孩子更好的教育;而作为母亲又可以充分的理解所有学生,理解天下的父母心。有人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母爱,则是天底最博大、最伟大的爱!大爱无私,无论是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在我的眼中他们是天使,是宝贝,是那么的纯真无暇,是那么的活泼可爱,让我一边尽情地享受着当教师的乐趣,一边又回味着为人之母的幸福。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宽容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宽容,这是我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贯态度。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纯净的白纸,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怀胎十月诞生的,他(她)的到来曾带给了家庭无数的喜悦,无尽的希望,是可爱的天使。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而家长的信任,让我有了教育、培养他们的机会,为了可爱的孩子,为了无数的家庭,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我都能够设身处地的宽容和理解孩子。
伴随着我成为母亲之时,我对学生的教育、对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则越来越倾向于家长的立场,可以这么说,许多时候,我总是以母亲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以家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几乎每天都发生了有趣的、感人的事情。就说说我手风琴队的学生吧,其中就有许多感人的事。学音乐的人都知道,声乐、舞蹈、表演这些还有取巧可言,只要有天赋也可以一夜成名。可唯独器乐是不行,往往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的是厚积薄发,需要的是长期不懈、坚韧的努力。
练琴是枯燥的,是辛苦的。每当学生们练琴遇到困难时,我总是耐心的帮助他们解决;每当学生们思想倦怠时,我总是耐心地鼓励他们;每当学生们不想继续学习的时候,我总是贴近学生的心,理解他们,时而讲一讲音乐大师的故事,时而讲一讲自己的练琴的故事和心情,还带着他们听一听演奏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纯粹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要求和强制他们。每周的练习、每次的演出我都自己掏钱奖励学生,买些孩子们喜欢的小东西,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快乐!我的付出不完全是老师的责任,而是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可以这样说,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教师的做法,它已溶入了一个母亲的爱!由于工作性质(担任了学校的团队工作),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听听他们的心语。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学生一样严格教育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学生一样严格教育,这则是我作为母亲的做法。孩子在两岁半之前,我充分地让他享受我无私的母爱,事必亲临、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无数次累得要虚脱,为了孩子有奶喝,我卖力的吃,胖得连熟悉我的教育局的领导都认不来出本人了。断奶后,我独自一人带着这小孩,我累呀,累得我不用吃减肥药体重“飕飕”只往下掉。我记得当小孩生病住院时,望着小孩身边的吊瓶,听着小孩哇哇的哭声,我除了万分的疲惫,除了如焚的焦急、忧虑,那种无助和无奈更让我永生难忘。我还记得孩子八个月还不会爬,我这做妈的急得要命——孩子长大了小脑不发达怎么办?为了小孩,我连忙换了一套大房子给他足够的空间练习爬。别说,在短短二十天的功夫,他就可以满屋爬了,在房间里爬来爬去的孩子真给我和家人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当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我小心地跟随,细心的呵护,啊,真正是韵足了母亲的味了。
可是,当孩子满两岁半以后,我给他的则是一种很理性的爱,一种对学生一样的爱,严格要求他,培养他的好习惯。要求他学会对人讲礼貌,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他勤于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教导他诚实守信,讲话算数;还要他学会关心家里人;规定他在家不准睡懒觉,要经常到户外做运动……但是我又很尊重他,和他平等相处,凡事讲道理,让他独立。不知不觉中,小小的他,虽然只有4岁多,在我和家人的努力下,现在很讲道理,一点也不胡搅蛮缠,也很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经常会说:“妈妈,我好幸福哦!”,小孩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奶奶也很孝顺。尤其对小弟弟、小妹妹非常有爱心,还很细心的照顾他们呢。白天小孩和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很活跃,很快乐,他还是幼儿园中班的小班长呢!多神气。
也许是遗传了我的音乐细胞吧,小孩对音乐也特别偏爱,不管是车上还是路上,一听到音乐就跳起劲舞,家里的无线话筒里总是传出他演唱的流行歌曲,家里歌声不断,其乐融融。小孩很爱运动,从幼儿园回家后就骑着小单车、电动摩托车在院子里满操场跑;也很勤快,常常跟着奶奶一起劳动,最好的习惯就是自己玩的玩具都收好……谁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一定是自卑、自闭和固执呢?谁说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不能快乐呢?把我自己的孩子当心理个案处理让我能够从狭隘的爱中脱离,上升为更加理性的关爱。在我孩子的身上不见单亲家庭的负面影响,孩子享受着所有家人的关爱,他可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快乐帅小伙子呢!
无论是自己眼中的孩子,还是自己每天面对的'无数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天使,一个个快乐的宝贝,都值得我去花心思去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爱他们!无论自己是教师或是母亲,责任都是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痛,并快乐着!”我,作为教师与母亲双重身份最佳的感悟是:“累,并快乐着!”
朋友,你是否是一名教师,走进孩子纯洁的心灵吧,教师职业赋予了我走进千百个孩子心灵的机会,我快乐,我自豪;朋友,你是否是一位母亲,能成为一位拥有健康、聪明孩子的母亲,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做到的,我骄傲,我幸福。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抛弃杂念,心无旁骛地享受这双重身份的责任、快乐和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