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步骤。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一
尹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还是两年前在当当网上看见买的,可是买来后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了,暑假没事翻看了几页,才发现这本书特别的好,看晚了,尹xx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她叙述的一件件平常事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尹老师在书里给了我们一种很好的答案.我以一边读一遍后悔,原来我这反面做错了,原来我那儿也出错了.还好读的还不是特别的晚,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就像作者的女儿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尹xx老师在书中记叙了许多,很多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比如文中写的开"小卖部",我的女儿也自己在家玩过,经常在家把鞋子一双双的摆好,然后向我们卖,也是讨价还价甚至给了她钱她还学着给我们找钱,我基本上都是陪孩子认真的把游戏表演下去,但是没想到要发挥这种游戏的更多的作用,更没有坚持下去.再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我也知道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以后有很大好处,但是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我担心孩子听不懂,总喜欢把故事给口语化,正如尹老师说的:"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原来给他读故事就是最好且最简单的。还有古诗滋养的孩子、好阅读与坏阅读、“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不考100份、学会开家长会、不上学前班等等,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思。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很多家长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说孩子在家不愿意和家长交流,逆反心理特别强烈,还有的孩子经常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想这本书应该推荐给家长,让家长也学习一下怎么样当好父母。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将近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妈妈总结如下:
1)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
2)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
3)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母子关系。
4)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
5)要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
6)不要求孩子考100分。
7)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8)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
9)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10)好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
身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二
“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知道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在书店被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三
妈妈在许多人的心里,妈妈更多的是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而教育似乎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妈妈只是配合。其实在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寒假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教育其女儿16年的手记,书里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对孩子的呵护之法。这本书没有教育的大道理,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例让人感同身受,由此得出的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掩卷沉思,有感触,有共鸣,也有反思。现撷取点滴,书写下来。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其实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这点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我们时时刻刻和孩子相处,教育没有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处理不好这点,处处流露教育的痕迹,就会适得其反。本书中关于不要捉弄孩子、打针有些疼、陪写作业、阅读习惯的养成、实事求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不着痕迹呢?曾经的经历和书中的例子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宝宝小时候很喜欢看动画片,饭菜都快凉了,还不肯离开电视机,非要看完她正在看的动画片才行。
其实,如果长期这样管教孩子,我们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相反,还会让他变得更加任性,更加“不听话”,持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跟父母对抗,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那么,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呢?读了此书,我认识到如果我们尝试改变一下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许他就会变得“听话”多了,“懂事”多了。
一般孩子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理解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遇事时,作为家长不要强行制止,而是先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讲清楚道理,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并且给他台阶下,那么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诱导式——孩子是最现实的,他只关注当下正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强行阻止他,他就会很难别过劲儿来。当我们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比较柔性的方式顺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帮助他转弯。体验式——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孩子的了。很多时候,我们把不能做某个事情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还是不听。
这时候,过多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干脆停止说教。他想要那么做,没有关系,只要没有危险,让他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不好好吃饭,逼着他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确认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确实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征询过他的意见之后,直接把饭菜撤了,并且两餐之间一定什么都不要给他吃,坚持等到下一顿再吃。当然,下一顿吃饭的时间可以比平时略微提前一点。孩子饿一顿两顿,不会饿出毛病来的。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四
第三本读完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我在孩子近3岁之时,读过的关于儿童的第三本书。
如果说《郑玉巧育儿经》《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分别是我在胎儿婴儿阶段遇到问题时的基础探索,这本则是我在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时,发现孩子出现很多问题的深入拷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阅读和反思,我发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常常是简单粗暴的,没能很好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本书可以说是个工具书,针对孩子为人处世、心里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课业等方面都通过作者与自己家孩子的相处,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参考的做法。“有心而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感认同;家长学会控制脾气、教给孩子善良、培养学习习惯等内容,都让人获益匪浅。
推荐指数4颗半星。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无法像书中的妈妈那样永远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也没有那么多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我希望我能让孩子真实感受到爱、尊重和理解,让她自由呼吸,也让自己在和孩子相处中变得更好。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五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共勉之!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六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习。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平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小梅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xxx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xx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班里有50个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确实应该具备一个母亲的智慧。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纵观全书,xxx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八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这样说,每个家长也都是这样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没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无论是大到上高中的学生还是小到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各种的特长班学习着,家长们在孩子这方面的投资比家庭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个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曾经有的学生告诉我说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长向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贴父母。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我觉得这个问题仿佛是在问我,更是在问所有的家长。究竟为什么呢?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最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现在想起来我这真是“好心办坏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九
有一次上班路上听了尹老师做客樊登读书会的对话,发现她的教学理念和我的不谋而合,于是借来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来读,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棒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书,里面有很多案例都来源于生活。作者是一个把孩子的很多小事看成大事的人,作者说,“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按照她的教育方法孩子自然会非常优秀。
妈妈的作用非常重要,“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一块宝玉,至于最后雕琢成什么,要靠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爱深入大海,但有质量之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从给儿童打预防针这件小事说起,很多家长会骗孩子,打针一点儿也不疼,但我和作者的教育方法是一致的,告诉她会有一点点小疼,就像蚊子咬过,过一会儿就不疼了,并鼓励孩子,是个勇敢的宝宝。
童童幼儿园体检时,有个小男孩撕心裂肺地上打滚就是不要打针,妈妈还吓唬他再哭警察来抓你,而童童非常安静,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告诉她你可以不看,她扭过头去,医生抽了好几管子血,我心疼不已,但孩子一点都没哭,小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忍耐力也是惊人的。对于这件事和爷爷奶奶聊天时,我说了下孩子的表现,爷爷奶奶夸奖起童童,这是一个正向的激励循环。
文中提到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非常好“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老人经常说孩子这么小懂啥,我经常反驳,别看孩子小,他啥都懂。童童1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带她小河边散步,和她说说心里话,我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到她听得懂。从刚出生,我就把她当成一个大人平等相待,不会居高临下,做一件事,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她是我,别人这样说我是否妥当。
童童3岁前,我故意找个离家近的工作,挣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怎么加班,腾出的时间我来照顾孩子,偶尔加班也带上她。坚持没有把孩子送给外地的爷爷奶奶看是我非常自豪的事情,虽然自己累点,但我认为孩子3岁之前是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我的理念是越是表面觉得不重要的阶段越是最重要的时期,别人觉得越是重要的阶段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在童童几个月大时,我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让我坚定的认为孩子在3岁之前,7岁之前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就是上小学之前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往往是被忽略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对阅读的兴趣、对大自然的好奇、对某个爱好的热爱都是非常重要的。
童童刚上幼儿园时一点都不哭,我送了她几次上学,都乖乖地和我挥手再见,没有经历那些分别的痛苦,让我很省心。
城市里有很多寄养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样,对孩子内心发展非常不利,很多家长说忙,我是那种宁可放弃个人事业也要培养好孩子的人,但今年经常出现个人工作和陪伴孩子冲突的时候,经常纠结分裂,但周末我一定会带她一起玩耍,和她一起读书,“现代家庭教育的很大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只愿意花钱,但不愿意花精力和心思。”
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如果你暗示孩子处处不如人,吃个药都说你看xx就很听话,乖乖吃药,中国的父母特别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以此来暗示自己的孩子不好,孩子听久了就自卑,我在招聘面试时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但他们很多人都不自信,这与儿时的教育息息相关。
对于孩子的问题,要给予宽松的环境,不要做苛刻的父母,作者说“凡出于缺乏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货,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给孩子犯错误权,童年需要试错,需要不听话。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好奇,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培养一个完全听话,事事听命于家长,处处循规蹈矩的孩子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在家里经常被说成“惯孩子”,妈妈还经常吓唬我“惯子如杀子”,在教育这个问题,我们经常有矛盾,甚至有一次我都做好了自己辞职带孩子的打算。我也感慨,中国孩子的培养很多还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主导的,培养的水平就局限在老一辈水平,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自己带孩子,这也是真正的富养,但很多家庭不具备这个条件。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让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做一个有翅膀的人。
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营造学习是件轻松的事情的氛围,家长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把识字和阅读割裂,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用开小卖部的方式去学数学,保持孩子的数学兴趣,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所不在。”还有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小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学生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是阅读。”给孩子读一些有趣但“无用”的书,学语文,而不是学语文课本,“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是学不好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惩罚,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的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是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好方法都不费力,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这样做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在教育这件事上,家长做得最多的应该是引导,激发,最后“无为而治”。
“儿童教育是件重艺术,不重辛苦的事。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
“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从小学就追去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考好了不奖励,不要求考100分,“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学习兴趣的消解。”
“只设记功本,不设记过本”作者从没有用钱奖励过孩子,而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协助家长培养孩子很多好品格。“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孩子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
学会开家长会,学会把老师的实话转化一下,家长要做的“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树立起他对学习的自信,想尽办法激励孩子,自信而踏实的心态是最好的补习班,”“打骂是最坏的教育”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无论是好是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生印象和一生的影响。
最后总结两句话:
1、孩子的事无小事;
2、注重正确的方法和理念;
3、注重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
我知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下简称好书)这本书的时候她已经风靡妈妈群,甚至到了一书难求的地步。
先是在网上搜索到了好书的作者尹建莉老师的博客,从博客的内容我仿佛找到了知音,也更加想细细研读这本书。其实初读的时候有种赌气的心理,想让对我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提出异议。可读着读着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初衷已经不再重要,特别是我发现自己过于自以为是了,我也有很多错误的时候,寻找纠错的方法成了我读此书的重点,注意力放在了每一个个案上。现在读了一半,我发现我还是错了,尹老师的好书不是难题答疑,任何一个个案也不能孤立的去效仿,我需要消化的是整个的教育理念。现在我已开始重读好书,并把心得记录下来。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在这个观点上我和尹老师是非常统一的,不管多累多难,孩子绝对不放手。孩子自己带不仅可以加深感情,更主要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思路去教育培养她。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带无非是交给老人、亲戚、这些人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却不具备给孩子系统教育的能力。看着那些留守儿童,我真的很痛心,每年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几天,爸爸妈妈等于是给爷爷奶奶又生了个孩子,这些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以后能有好的心情吗?当有的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锒铛入狱以后又有多少父母检讨过自己对孩子缺失了多少爱和教育?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日后做再多的努力也将于事无补。孩子在父母身边所得到的东西是任何人无法给予的!自己的孩子一定自己带!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一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对一本书如此的喜欢啦!刚开始还不以为然,经过同事的推荐,我到网上看了一小部分,这一看,竟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本书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孩子只能成长一次,是不可逆转的。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没有弥补的机会,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妈妈更是当中最重要的一角。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尽管教子方法各有不同,关键点在于能把孩子当朋友,这拉近了孩子和我的关系,使我和孩子之间更加平等和自主。教育要从尊重开始。我是妈妈,因此我深有感想。
第一,家长别扮演孩子的“监工”角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内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章节开头写道“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就如作者所说的,对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这不是家长不作为,而是意在培养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我个人也有同感,家长陪写作业或者经常检查作业,无形中时在剥夺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觉得非要“陪”才能写;作业做完有家长检查,自己就不会自觉检查,而且家长检查后,发现有错,孩子改正了,老师就不知道孩子错在哪里,讲课的时候就抓不到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利的,特别是数学课的练习,老师更加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错题,重点评讲。我觉得这样不是家长不管,而是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做,因为毕竟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要靠孩子的自觉性,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好书。我觉得作者在处理女儿忘记做作业这个事情上,做的很好,我们不少当妈妈的都做不到,就如作者说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是的,父母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没必要时刻监督着孩子。孩子在过度的监督中会形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监督自己。
读到这里,我就深深地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我常常在处理孩子这些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还好,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及时能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二,家长要当孩子的“拉拉队员”与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本书的第五章主要讲“做家长应有的智慧”,文中提到: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是的,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孩子就像在空中翱翔的风筝,妈妈的支持就如牵着风筝的线,永远牵系着孩子,让孩子在天空随风飞翔,而且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当孩子每一个进步,妈妈都会为孩子鼓掌,因为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赞美和掌声、是妈妈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更自信。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每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点点,我都为他送上掌声和鼓励,送上一个拥抱,孩子从中受到感染,他会用更大的进步来回应我的鼓励。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将考验着每个家长的智慧。我认为要时刻将孩子当成朋友,分享着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还有就是要“大耳朵,小嘴巴”,就是跟孩子交流要多听少说。我家的小男孩就喜欢跟妈妈说这说那,有时我根本就不想听,但还是很高兴的回答:“哦,是啊,这样啊!”孩子也很高兴,他每天都会把学校里的新鲜事儿跟我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增进沟通。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思想路程,心灵变化,妈妈都与他共同分享,全程参与,这是很幸福的事儿。
第三,家长当好孩子品格养成的引路人。作者在第三章中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我觉得不管孩子将来能不能读好书,但是良好的品格却是受用一生的,是伴随孩子整个人生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是的,童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感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她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众分享,让我们从中学习,从中收获为人父母,教育后代的喜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我的好妈妈征文
《老师·好》观后感
《老师好》观后感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二
近期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最早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一个热销榜上,起初很不以为然,自己本就是教师,教育孩子的道理应该都明白。后来在网上买书为了凑单,才买了这本书。可一翻便不能释手,再细看内容,便有了没有早早看这本书的懊悔。
做父母,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职责,但我们是否都能扮演好为人父母的角色呢?会生孩子不等于会当父母,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应该需要虔诚地学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当我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也常常会问自己,我的教育在哪里出现了问题?但常常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却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因为学生出现的习惯问题而发出感慨: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了吗?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教育方法,使做父母的我们会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阅读。作者强调要养成孩子从小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作者建议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不要拿学习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禁止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第四是品格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本书的作者认为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而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实都体现在日常生活里。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也十分必要。都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其实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要“树人”首先要先“树己”,老师更应该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我认为如果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能受到许多启发,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问题,从而不仅成为好妈妈,而且成为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三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十几年了,追求的目标无外乎一个"好老师",可是怎么个好法,却没有定论。荣升为家长刚刚三年,记得谁说过"妈妈将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的职业",所以我又有了一个职业追求——"好妈妈".一年前,听大姐给我介绍了这本书时,它的书名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买回家细细品读,从此爱不释手、如获至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记。作者是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连跳两级,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尹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又有可贵的教育智慧,更有无处不在的爱心。它改变了我许多的观念和看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家教观,对我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因此,我也曾多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这本书。现就几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1、魔杖的魔力:点石成金。
在我们以前的观念中,好像孩子把课本读好就行了,至于课外阅读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我接触到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课本上的知识还没学会呢,看什么课外的闲书?"虽然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能够使人的知识更渊博、作文写得更好、更有气质,可是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也认识不深。
读了此书后,我了解到: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它不显山不显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作者在书中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深刻分析了阅读对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她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真实详尽的事实论证,让我看得心服口服。
是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2、诱惑阅读:兴趣引导。
作者尹老师说:"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阅读也需要诱惑,尤其在电视和电脑这么普及的今天。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一到放假,在电视跟前一坐就是一天,赶都赶不走,什么节目都看;或者在电脑跟前整天整天地打游戏,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他们根本就不看书,也看不进去书。
是呀,在电视节目异彩纷呈、电脑游戏新奇有趣的今天,再想让一些孩子坐在桌子边文静地去看书,是真的需要诱惑的。
除了从小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尹老师的做法就很好,她引导女儿从二年级开始读长篇小说,就从引人入胜的金庸武侠小说开始的,她买来后,自己先看,每天看完还夸上两句,有意无意地讲一些有趣的情节,讲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来,说还没读到,然后鼓励女儿自己读,告诉她只要看懂大概意思就行,不会的字可以问妈妈,让孩子毫无顾忌地读书。像她这样的诱惑阅读,真的是不动声色、有心而又自然!
尹老师就建议大家:可以规定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在他非常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但家里平时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从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
其实,从有女儿开始,我们家就很少看电视,尤其是1岁半以后,家里的电视几乎就不开,每天女儿只在电脑上看一两次动画片,晚上有时间我们就会和孩子玩一会儿、闹一会儿、画会儿画、一起看会儿书、讲讲故事。以前,我也喜欢在电视前打发时间,现在发现:没有电视的日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丰富。
3、有用书与闲书:有趣为主。
在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很多人在阅读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什么是有用的书,什么是闲书?以前总认为,与学习知识相关的书是有用的`书,而什么武侠小说之类的都是闲书。
而尹老师提出来,作为常规阅读材料作文选没有什么意义,中小学重点推荐读长篇小说,以兴趣为主。
这让我想起自己中小学阶段,就很喜欢读长篇小说,尤其历史类的章回体小说,它很吸引人,总想让你一探究竟,揣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阅读经历是那样的兴奋和好奇,真想一口气读完。
是啊!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从书中可以看到,尹老师对女儿是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段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是多么美妙的教育境界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这种爱却千差万别,也正因为这种爱的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孩子。我在书中"如何提高爱的质量"这一章,学到了许多东西。
比如:"引导孩子如何对待打针?"看了书后,我就按照尹老师的方法做,尤其是在前不久3岁的女儿患肺炎每天输液,我就做到了以下几点,没想到效果很好:
1、平静自若,不表现出焦虑。
我们很平静地告诉女儿,生病就要来医院看病,让医生看看,病很快就会好的。
2、对于为什么这样做,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对她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激发孩子的勇气。
当医生看过病后,说让拍肺部ct.于是,我就告诉女儿:"医生说让我们去拍个片子,给你的肺照个像,看看肺里有问题吗?"而且还告诉她肺的位置和作用,让她吸气呼气感受肺的位置。女儿问:"拍片疼吗?"我说:"和你在照相馆里照像差不多,不过它是用一个大圆筒给你的肺照像的,你只要躺在一个小床上一动不动,就行了,倒是不疼,就是有些不舒服。不过,妈妈会陪着你的,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妈妈会一直拉着你的手,只要你不动,很快就会拍好的!"结果,拍片时,她非常配合,真的一动不动,我们很快就拍好了。
后来,医生看了片子,说是肺炎,要马上输液。以前女儿从未输过液,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你病得有些重,医生让我们输液,这样会好得更快些。"她问:"输液是什么,疼吗?"我说:"输液就是把治病的药直接输送到你的身体里,让你很快战胜病痛,这样就不咳嗽、不发烧了。其实扎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疼,像刺扎了一下,但输的时候就不疼了。"她以前有过被刺扎的经历,听我这样说,也就释然了。
来到扎针的地方,我们发现那里哭声一片,有的孩子反抗特别激烈,扎了好几次都没扎上。这时,我问女儿:"哭能止痛吗?""不能!"于是我说:"那我们还不如不哭呢!"
到了扎针时,护士对女儿说:"不要动,一下就扎好了。"女儿懂事地点点头,说:"我明白了,我不动!"她伸出手,放到那里,真的不动。护士赞许地说:"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扎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女儿眼里闪烁的泪光,但她却没哭出来。输上液后,她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扎的时候有一点点疼,现在不疼了!"她很配合地输液,所以在输液的那四天,我们很快就扎上针、输上了液,很快就输完液回家了。
在这期间,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惊叹!就像是尹老师所说:"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其实,在教学上,我也一直提倡:"以学习之乐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还曾经改过一段话:"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点与尹老师不谋而合。
是啊,如果你把学习当做一件轻松的事,你就会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只是追求学习成绩。
她写的"让孩子识字不难""开小卖部""写作文的最大技巧"等,不仅让我在家教上有所收益,而且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有趣而高效?如何加入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呢?怎样引领他们阅读呢?"
其实,这本书还有很多地方,我都深有感触。可是,内容太多,不能一一讲完,这次就先说这三点吧!
在这本书里,不但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有许多的操作原则和方法,便于我们运用,所以书里的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地读,才能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的家教实践中。
这本书增加了好老师、好妈妈的内涵,同时也改变了我的看法,因此,我今后要做学生和女儿的引路人,既要做个好老师,又要做个好妈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四
前段时间,我无意间从网上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刚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的吸引,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如果不学习,还是蛮可爱的。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女儿,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我一直用心培养的婷婷居然也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我曾就“罚扫”这个现象与老师们有过沟通。我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不能用“劳动”来惩罚学生。因为现在的孩子爱劳动的本就不多了,再用“劳动”来作为处罚,会让他们误认为“劳动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只有做错事的人才去搞卫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还有几个孩子会“爱劳动”呢?现在我在思考另一个教育现象: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写作业?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已经开始注重阅读、积累与实践运用,作业的布置讲究多样化、层次化。但不可否认,学生还是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有些字早就会写了,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写,既没有时间玩,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万一写错了就可能被罚写更多……“学习”这个东西,好象处处和自己作对。他小小的心便开始对学习产生怨恨了,开始讨厌作业了。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感一:“暴力”作业问题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感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习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习,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感三:独立自主成长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瑶瑶不爱吃饭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五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
共勉之!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十六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习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习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