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和学习一篇高质量的作品,从而提高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高分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一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2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次培训中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课程,如word、ppt、excel、电子白板等工具。
根据培训结果,可知自己在计算机与教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机的灵活运用方面还不够好。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的接收量。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库等方面都比较丰富,也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坏境。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视觉冲击。偶尔也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白板上面做练习与答题。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备教材与学材。教材是备课的资源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网络、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标准和三维目标,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要善于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学材。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有可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方面会遇到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遇到不懂得向前辈请教,或者上网通过查资料看视频进行自学。其次,还有不太会的可以去参加计算机培训。再次,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二
通过几个月的信息技术网络培训提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听了专家的讲座和网络研修学习后,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微课的熟悉与制作方法。培训中,我一方面要求自己以超脱姿势,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讨论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自己自觉培育自学进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网络培训学习的一些体会。
在培训教授的细心讲解下,我初步熟悉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学问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便利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更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意学生对不同学科学问点的共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稳固学问,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进展,特殊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学问。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学问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特别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学问点,并对相关的学问点进展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学问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学问点的选择要细,五至非常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学问点要精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学问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学问点根据肯定规律分割成许多个小学问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依据本学科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我选择了“圆柱的体积”作为一个学问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8分钟内对圆柱的体积熟悉、计算方法等内容进展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圆柱的熟悉”的根底上进展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课中帮忙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和计算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这次培训中,大局部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教师的培训微课进展传授学问。在这些培训微课中,教师讲解特别明白、清楚,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把握其中的学问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争论平台等方式与其他学员和主讲教师进展互动,而主讲教师又会不厌其烦进展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教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使我们受益终身,其感受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肯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学问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三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四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感谢河南省教育厅开展这次“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五
信息技术教育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意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习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次参加第四期继续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感觉非常有意义。
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学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应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
2、教师应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应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学科基本功,加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六
目标是否达成: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
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组织是否合理: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效果如何: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七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工作总结。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八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在培训期间有很多收获或提升,经认真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现从以下5个方面总结如下:
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让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语文学习方法》的交流研讨中,为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通过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使我更加提高了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参与研修活动,让我的心灵再次深深震撼。
我在研修活动中,收获了大量同仁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交流了彼此的经验,让我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交流中,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知道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意识接触社会,体验现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情感。印象最深的研修活动是《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通过研修活动,我用心去发现和记录下了身边真实的感人事迹,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与不易,感悟到教师的'平凡与伟大,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更加关爱自己的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通过培训,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教学行为的改进,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提高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让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收获了知识,更新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从内心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因此,国培之后,我将继续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不断学习,积极研讨,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得心应手。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九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次带中学,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已经被信息技术所进入,在各年龄段的学校教学中也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自从出现之日起就极大的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逐渐改变其教学模式。数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怎样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很好的融入信息技术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以便于保障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大学数学的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在本文中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寻找使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大学数学教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所谓的信息技术指的是使用网络、计算机等措施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贮存等等的相关技术。自从进行新的技术革命之后,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怎样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并造福于全人类成为很多科学研究者研究的目标。要想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信息技术。上文中笔者已经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上面给出的解释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层次。实际上,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日其,信息技术就已经存在。然而,就如今的社会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是人们更愿意接受的,这种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由此而出现,有逐渐把网络技术代替的趋势,这就导致存储和传输数据更加容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促进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更容易实现诸如快速传输等等设想。上述技术的存在把地球外网络化,地球村第一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能够观察到万里之外的情况,。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变革,如远程教学、现场直播等,这些技术也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改变,社会的发展也会促进技术的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经营,相得益彰。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其一,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是指提升讲课速度,缩短讲课时间。而是对课堂时间充分的利用,为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保障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量和眼界。
其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死气沉沉的课堂被生动的课堂所代替,形象化所要讲授的知识,原先生硬的问题使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所学的内容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三,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课堂板书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小,教师可以在繁重的板书中解放而出,有更多的时间详细的讲解知识。有些数学题目具有很多文字,要是无法正确的理解题意,很难正确的解答。为了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题意,就必须呈现完整的题目,如果板书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却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直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从而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其四,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五,依托信息技术,能够充分的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就概率论而言,学生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学习,还应该重视该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但是这门课程具体的案例往往文字描述复杂、信息量较大。要是单纯的使用黑板和粉笔会极大地限制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具体事例。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
课高校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引入信息技术,还能够使用网络教学。依托网络技术,制作网络学习课堂,引入在线自学系统、测试西戎等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和自学,并随时随地的检验教学效果。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能够把更多的教学资源进入其中,更好的进行学习,让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获得提升。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一
20xx年12月19日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三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重要子系统,同时会计信息系统本身也是多层次的软件系统,且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依赖关系:高层次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检查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目前国内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由于在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开发工具以及数据文件的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在数据交换的接口方面不公开、不统一,严重阻碍了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造了现代会计新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常规的想象,将来的世纪就是一个信息经济的社会,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将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得这一系列的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技术准则――会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文件。
一、规定会计软件标准数据接口的必要性。
1.企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很多企业都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用要开发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是密切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应充分共享和交换。因而,拥有一个规范的数据接口标准,正是企业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2、软件公司发展的需要:财务软件应该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可以按照公认的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进行数据的转换,而目前市场上各种版本的财务软件却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不能相互交换数据。为了更好地使软件公司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拥有一套标准数据接口也是他们所急需的。有了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数据接口,使企业在选用或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时,不必更换已有的财务软件,就可以顺利地实现系统集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使系统不断地更新,这些数据资料也能长期保存下来并有效利用。
3、政府组织、企业集团等审计与统计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入到集团公司、企业主管机关的审计工作之中;同时,国家财政、税务、审计、统计部门也要求加快发展审计电算化。要想成功地发展审计电算化,统一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审计业务大部分必须到客户那里去完成,并且是对在客户的计算机上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测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有数据更新和交换。设想一下,如果各行业运用不同的财务软件,数据格式五花八门,对审计电算化工作来讲就要为每一个会计核算系统匹配一个相适应的审计软件,才能正常地进行工作,那将造成多大的麻烦和浪费。因此,无论是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还是政府审计,都需要一套数据接口标准,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从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中直接取得数据。
集团公司、企业的主管机关、税务和统计部门在进行数据、报表汇总时也由于下属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而难以进行。由此可见,标准数据接口无论是对集团企业、政府组织的审计或统计工作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4、中外软件的交流: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三资企业。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同,公司通常同时采用两种财务软件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管理。一方面,利用外方的会计软件产生报表,进行会计信息汇总,提供给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分析、决策;另一方面,公司利用本国的会计软件,对公司日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处理等。然而,这两者之间由于缺乏标准数据接口而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
财务软件应有广泛的适应性,既要有处理国内事务的能力,还应考虑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国外的管理软件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国外企业的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如果实现了标准数据接口对数据的转换,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会计软件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外软件的交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会计软件的性能,使我国的会计软件能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必要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
二、实施方案和过程。
1、立项:上海市财政局为此确定了关于建立标准数据接口的项目。考虑到各种不同层次对此项目的需求以及紧迫性,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会计软件专业委员会就此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立项。4月,上海市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接受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委托,为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制定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输出接口标准,成立了该课题的项目组。
2、调查:上海市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针对制定标准接口这一课题进行了许多次讨论;对上海市各财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集团财务审计部门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考和查阅了国外有关数据接口的文献资料。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会计软件数据接口问卷;走访了用友、万能、博科、金蝶、大沪、科发、恒远、奇胜、安易、海天、达易、卓越、铂金、佛氏、明鸿、智光、sap、ssa等软件公司,以及纺织、化工、石化、机电、外经、建材、冶金、商委等行业财务审计部门,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sp;。
在调查各单位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总体情况中,主要针对各种软件所包括的功能模块、应用平台、开发该软件所用的工具,以及软件所输出数据的格式和接口标准等各方面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提问。
项目组在大量调查研究和问卷提问的基础上,再通过召开研讨会和进行个别咨询等,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意见征求后,制定了《上海市会计软件数据标准接口规范》。
3、调试:标准数据接口课题组用标准接口文件测试了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建材集团总公司、上海东方航空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公司、上海金山石化公司、上钢三厂、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数据,并与上海大学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探讨,进一步修定原方案,提出了2.0和2.1两个版本。大家一致认为此文件是现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有利于统一各软件间数据转换,有利于各软件公司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国家财税部门的数据统计,有利于统一的电算化审计,有利于和国际财务软件发展方向接轨。这反映了上海市会计电算化科研方面的水准,为在更大范围内全面开展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能。
4、完成情况:如今随着标准数据接口的出现,使得市场上各种版本的财务软件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之间不能相互交换数据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在中日合资企业摄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一些单位,利用上海市标准数据接口项目组制定的数据接口标准,已成功地使立成软件的数据得到转换,并为其所用,从而圆满解决了共享数据的问题。在此项实验中已充分证明了不同软件公司之间的数据可以通过应用标准数据接口来实现数据转换。法国索迪斯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万能财务软件公司应用由上海市标准数据接口项目组制定的标准数据接口,成功地将国外软件数据转换成功。由德国sap软件公司与海天软件公司共同合作,也已经将上海麦得龙大型超市日常数据转换成功。这已充分证明了中外软件数据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标准数据接口来实现,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会计软件的性能。
在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的关于标准数据接口实验中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通过运用标准数据接口文件,将计算机中心小型机上的rpt文件转换成dbf文件,再运用标准数据接口将其转换成txt的格式,使数据能够运行在通用办公自动化软件excel的xls文件上,实现将小型机上的数据转出,使这些数据同样可以运行在微机上,从而实现了定点开发的软件数据与商品化通用软件数据之间的转换。这也证明了企业间的各种应用软件数据也可用标准接口来进行转换。
在会计人员电算化考核中,也已经用到标准数据接口,将各种应用软件的dbf文件、mbd文件、xls文件等数据,顺利转成txt文件,进行统一阅卷。
以上这些实验的完成,充分体现了标准数据接口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5、评审:4月16日,由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组织,上海市计算机信息产业办、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心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对于规范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开发电算化审计软件,评价与审查各类会计软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了良好的工具。项目通过了评审。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四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重要子系统,同时会计信息系统本身也是多层次的软件系统,且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依赖关系:高层次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检查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目前国内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由于在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开发工具以及数据文件的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在数据交换的接口方面不公开、不统一,严重阻碍了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造了现代会计新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常规的想象,将来的世纪就是一个信息经济的社会,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将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得这一系列的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技术准则――会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文件。
一、规定会计软件标准数据接口的必要性。
1.企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很多企业都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用要开发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是密切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应充分共享和交换。因而,拥有一个规范的数据接口标准,正是企业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2、软件公司发展的需要:财务软件应该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可以按照公认的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进行数据的转换,而目前市场上各种版本的财务软件却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不能相互交换数据。为了更好地使软件公司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拥有一套标准数据接口也是他们所急需的。有了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数据接口,使企业在选用或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时,不必更换已有的财务软件,就可以顺利地实现系统集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使系统不断地更新,这些数据资料也能长期保存下来并有效利用。
[1][2][3][4]。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六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过得很充实,受益匪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本次培训,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培训过程中,有许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案例,通过和小组老师们一起“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与分析,更加深化了对这些案例中渗透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认识。
对我来说通过学习探讨、交流,收获颇大。平时也爱好上网的我对计算机的应用也是慢慢积累了很多,实践是关键。到现在我对教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可以说是少之甚少。我希望接下来的实践中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牢牢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和生活中,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迪,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自己的教学。
最后我要感谢培训老师,她的讲解令人信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并肩负起主讲教师的责任,引领我的同事走向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能力的大潮中。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七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总体部署,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方案。
到20xx年,通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0学时、校本实践应用30学时),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立足整校推进,形成整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模式。组建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主题,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研修新机制,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聚焦教育扶贫,建立提升“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体系。以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口帮扶“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革命老区,通过帮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面向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建立“双师工作坊”带动形成“双师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三)推进教学创新,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名校长和名师为培育对象,引导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名校长和名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领导力和教学创新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强化校本应用,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中小学校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方向,教师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问题,整校推进中要以方向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在校本研修中去应用,在校本应用中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优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教师选点、选学、应用、测评的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的形成。
(一)突出应用指导,打造各级培训团队。
由高等学校专家、教师培训机构专职培训者、教研员、电教技术人员、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等专兼结合,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由校长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主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整合“国培”、“省培”、“市、县培”等培训资源,采用分级负责、分批分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市、县培训管理指导团队负责指导学校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学校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突出示范带动,建优建强试点学校。
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省、市、县分级遴选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试点校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镇)、村学校,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成经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构建“学校有规划方案、教研组有研修计划、教师有学习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建立“应用驱动、成果导向、骨干引领、教师选学、组内互助、学校推动、整体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经验。
(三)突出经验推广,分批推进全员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教师培训机构,指导培训管理团队总结试点校经验,通过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分享成果,形成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全员覆盖的有效机制。xxxx年试点先行,省教育厅遴选100所试点学校实施整校推进、全员参训,打造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未来教育引领团队。xxxx年分批推进,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由试点校带动小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xxxx年按照试点校带动与批次间结队滚动相结合方式,大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年兜底总结,力争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四)突出问题解决,提升校本应用能力。
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学校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和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个人自诊问题点、自定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课程,学科骨干指导,教研组同伴互助,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校本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突出精准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依托研修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对100所革命老区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根据老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帮助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帮扶老区学科骨干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指导老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推动老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以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采取乡村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通过市(县、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建立100个“双师工作坊”,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突出教育创新,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强、教师信息素养高的地区,遴选50位名校长和100位名师,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深度体验、行动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迭代开发、优化升级,形成100个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成果,形成“产、学、研、培、用”为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引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育100所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批优秀的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七)突出应用考核,促进校本应用实效。
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统筹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省抽检市、市抽检县、县普查校、校测评教师”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省、市重在抽检所属地区各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和教研组计划落实情况,检查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成果。县区普查重在抓严进口、抓实出口,“进口”采取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应用方案报备审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出口”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进行严格考核。抓实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实效。根据抽检和普查结果,及时调整和干预实施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八)突出过程监测,构建监测评价体系。
建立应用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评系统,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开展测评。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使发展测评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
(九)突出成果导向,实施“十区百校千人万课”工程。
培育10个示范县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全省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分类打造100所示范校,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遴选1000名学科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标杆,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成果,遴选10000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生成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促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成果,出版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通过开设专栏、召开现场会、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等工作,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指导团队,为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规划、评审、验收、评奖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管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培训规划,做好与中小学教师其他专项培训的融合与衔接,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范围。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资源,建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指导团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严格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和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备案审核制度,严格普查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施情况和培训实效,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自诊课堂教学问题、自选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组织全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要严格检测评价过程,制定“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总评”的工作实施细则和评价量规,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省级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支持省级试点校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依托省级财政资金保障省级能力测评抽检和全省高中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省教育厅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报教育厅审核备案,省教育厅采取专家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测、督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县级培训机构和信息化管理团队,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培训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质量评估。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承训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各市县参训学员选送率、报到率和结业率等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等作为教师教育项目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学术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实用18篇)篇十八
20__年5月1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郴州市小学科学培训,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无论在教学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一班的互相沟通,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7、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