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一
看完电视剧就看书,越发觉得这是本好书,拍电视剧,导演编剧也非常给力。
书非常细致的写了大唐一百零八坊的情况,在后记里面,作者也说,故事有模仿美剧《24小时》的地方,而且故事情节他很有信心,倒是在思考唐朝人怎么吃饭怎么花钱上花了很多心思。确实如此,我们有时候对历史的了解,往往停留在大事件上,而忽略了历史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部小说,从小说到电视剧都非常细腻的渗透了对细节、对历史上鲜活生活的还原。
人物更是如此,我很好奇为什么写张小敬,作者在后记给了答案。在历史上,马嵬坡斩杀杨国忠的人叫张小敬,这一笔带过的人物,作者给他追溯了。在作者编的这个故事里,张小敬鲜活了,未必是杀杨国忠的那个,却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
我其实不认为作者在写唐朝,更像是写当下。甚至夸张一点说,可以放在唐宋元明清任何朝代,毕竟每个朝代都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放在那个转折点略靠盛世一点的前方就行。
之所以觉得像是当下,来源于小说里的一句话,特别像是在写眼下的京城:如果你不变成和它一样的怪物,就会被它吞噬。
社会阶层的撕裂,看上去有钱人看不起没钱的,可国家却号称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新闻联播说的没几个人信,到了单位仍然要写没人信的报告。阅兵时,我们很骄傲,香港有人蒙面游行时,我们很担忧,但是到了过日子,我们还是小老百姓。房贷这么贵,到底该不该,孩子读个书怎么就这么难,这些问题要到哪天能解决?在政策层面解决不了的时候,老百姓只能偷奸耍滑,却不知道此举客观纵容了事情越发难以解决。
最繁华的城市,住着最尊贵人的城市,有着最热闹盛典的城市,有时候又是那么陌生的城市,即使你住在这儿,仍然感觉看不透。有时候,热血澎湃、泪流满面,城市仍然冰冷如铁、坚实如钢。
人潮汹涌,还有许多心怀不平事的人来访。高楼大厦,也有许多蝼蚁人生默默生存。
岁月悠悠,历史仿佛就在昨日,可昨日的盛衰荣辱,让我们如何避免明日的跌宕起伏呢?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二
也许朝廷并不能理解张小敬等人,甚至百姓们并不知晓发生的一切,但是对于张小敬等人来说,守住长安,便是最大的成功了。因为波诡云谲的长安,也是五彩斑斓的长安。
······剧透分割线······
······以下是吐槽······
总而言之,对上部爱多深,对下部的责就有多切啦!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三
最早看见这本书是馒头大师推荐的。后来下手是因为电视剧迟迟不播。于是在过年前买了这本书,几天都看完了。
看来看去,还是小说最吸引人。看得也最快。看上卷的时候觉得还挺吸引人的,看到下卷就觉得有点走美剧的套路。
一开始我觉得是一本唐朝版的24小时,书也确实是按时辰来分的章节,情节紧凑,节奏比较快。中间有些翻转,你以为找到了真凶,其实还在幕后。当后来,发现还是和什么退伍士兵没有安置好相关时,就觉得真的是一本唐朝版的24小时。用的长安的版图,走的美剧的路数。
故事很好,但还是有些坑没有填完。一开始的长安地图,到底有什么用我后来也没看出来。不过有可能是我看书一向太快,忽略了某些情节。
作者很好,作为能出书的作者,确实写作功底不错,人物刻画、场景描写,剧情诉说,一边看,一边确实能在脑海里勾画出情景,上元节时熙熙攘攘的长安城,心急火燎的主人翁,阴暗处洋洋得意的`反派,引人入胜。
希望电视剧能做得更好。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四
闲来无事,追了个剧,一场刺杀圣人,也就是皇帝的大戏。一开始就直入波谲云诡的剧情,华美的场景,饰之以考究的服饰与器物,辑以唐朝语言特色,缀以唐诗,真的是挺好看!
但看到了最后,我哑然了,唐明皇居然能圣心独具,首先提岀分江山与民,同时坚定交政于法制化身的右相,这宣传民主与法制的启蒙运动,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早了近1500年啊!
剧里有大胆改革的领导者,有不忘初心的守护者,有愿意当狗世代为奴者,更有大吃血馒头者。有大师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看不尽然,至少我们的启蒙运动可以追溯到唐朝了!
当然,最后的剧情还是没了圣人,我们又都不知道怎样活了。
自这部大剧播出后,没想到的是一下子就火了那个叫火晶柿子和水盆羊肉的陕西小吃,据说要卖断货了。
老子讲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我们当代人好像还真是做到了为腹不为目这点啊!
真的是可惜了,又一部买椟还珠大剧!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五
该小说作者布局巧妙,文笔灵活,用时间地点为线索,总共24章,一章只写半个时辰,章章都像在倒计报时。地点—一百零八坊。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恰似一张棋盘,(任何情节线索都紧扣这两个,最终就像罗盘,从该点出发,最终转回起点。)
小说首先吸引我的是补拙了我很多知识盲区。
远古望楼,我一开始的理解是就是你做几个手势,然后往下传到更远地方,最终望楼的人翻译成句交给统领者,字面理解是这样,从形式上想是不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有些娱乐节目,就是中间的人戴个耳套,第一个人知道意思,用手势表达,然后一个一个往下传,最终那个说出最后理解的意思。但看了这书我才知道,里面还是有很多知识点的。
长安望楼的传文分成两种:一种是定式,比如三急一缓代表"增援即至",五急二援代表"原地待命",等等;另外一种则是韵式,以开元二十年之后孙愐所修《唐韵》为底,以卷、韵、字依次编列,如二十六六,即卷二第十六韵第六字,一查《唐韵》便知是"天"字。定式最快,但内容受限,韵式便可以传送稍微复杂一点的事;如果更复杂的东西,就得派人飞骑传书。理解了这个对于后来张小敬在长安城中游走在曲折便能很好理解了。
李泌整长安城最有权势之人,但坐势靖安司却有力使不上,对于"蚍蜉"的渗入焦头烂额之际也只能求助死囚犯张小敬。从一开始求他帮助的不信任,到最后全长安城最有权势的死囚犯,授予他"假过节"时有一段文字描写,如果排成电视剧肯定更加直观刺激,全望楼以张小敬为中心,有规律的交流,传递信息。一方李泌被抓,下了通缉令,全城捉拿张小敬,两套安保系统,同时运转。虽然当时的目的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不过如果没有李泌委依信任就不会有最后的大逆盘。
看这小说仿佛身临其境。中间有一个带离张小敬离开监狱,越狱的一部分更加刺激。崔器也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当他第一时间看到装扮的张逃离监狱,大声喊"重犯逃脱"时,万万没有想到,张小敬出其不意的一句"旅贲军劫狱",不得不让人大叫三声"好!好!好!!!!"
张小敬对于整个朝廷的怨恨和从中曲折怨缘———————第八团浴血奋战的张大头;悍杀县尉、被打入死牢的不良帅;被右骁卫捉拿的奸细;被全城通缉的死囚犯;向长安讨个公道的一个老兵。这么多沉重的枷锁套在他的头上,所以无论是李泌,姚汝能,还是檀棋。很难假手从一开始就对他产生信任。但书中有一段张小敬和姚汝能推心置腹的谈话,让我印象深刻。张小敬在长安当乐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寻常百姓,每天听到拷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富贵们来说,这些人微不足道,但对他来说,这才是鲜活的长安城,只有在他们的周围,他才感到自己还活着。这也是他始终秉承对于百姓生命的珍惜,一直奋斗到最后的动力。所以他必须抛开所有个人恩怨,只因全长安百姓的身家性命,必须豁出性命奋战这十二个时辰。我对于张小敬是很崇敬的,也感叹作者对于人物抽丝剥茧的描绘。不枉费我废寝忘食5天阅读。
全书最后画龙点睛,出其不意啊。贺知章在全长安布下的三枚棋子,突厥狼卫,蚍蜉,靖安大殿内的内鬼,布局之巧妙,环环相扣。利益、实利、忠诚、孝顺,这就是最终全书的几个中心辞藻,但写得很内敛,不突兀,但发人深省。每一层书的布局,你必须记录他的人物关系,特别是地理位置,该书很人性化的提供了地图,你可以对比地图,然后随着小说高潮,阅读此书,更加容易理解。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六
今天20xx年,8月12日,《长安十二时辰》迎来了大结局,很多人说,最后的结尾烂尾了,网友们都在为那些死去的人打抱不平,死去的暗桩小乙,死去的老三,死去的季姜他爹…。死去的很多人......
故事的每一个时辰都在忽快忽慢的节奏里走着,结果到最后,最大的主谋是徐斌,对的,就是那个看起来是个老实人,可是一点也不老实的老实人。
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就是怀才不遇的一个人老实人,通过非常手段,让大家认识了他,从以前大家对他门缝里看人,到现在也还会为了如此巨大的事件背后,居然是他操盘的,而大跌眼镜。
《长安十二时辰》结束了,各大群里很多人都觉得,徐斌的谋略就应该是宰相,张小敬就应该是一呼百应的大唐将军。可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这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你应该是一个好女孩啊,你应该听妈妈的话啊,你应该找一个有钱的男人啊…你应该……你就应该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存在。
张小敬有他要走的路,他从不在乎别人告诉他的,你不应该只是一个兵啊,他有他要坚定的信仰,他有他要走的人生之路。
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抵制,而改变他的章程和法度。你的那些抵制,只是时代更迭里的一朵小浪花。
再来说到徐斌,是个人才,也是一个可悲的人儿。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也不是所有闪着金光的金子,埋在底层,都会闪闪发光而被人发现。
一粒种子,尚且需要长年累月的汲取能量,更何况,他想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我一直以为,徐斌这样的人,现实里很多很多,如果都像徐斌一样,因为得不到重用,因为被瞧不起,所以要通过大事件来成就自己?不,那是自杀,那是对自我的否定,因为内心渴望被认可,内心里的自卑露了芽,才会需要这种极端做法去衬托自己。
在我看来,想要证明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是——掌握规则,然后顺应规则,在适当的时候,当你顺应了规则,你依然可以坚持自己初心的东西,你的才华,你的笃定,你的信仰。
改变这个世界很难,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也很难,唯独改变自己,才会更快乐些。
今天就这些吧,不是鸡汤也无关设计知识,只是一个人的碎碎念!晚安!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七
从20xx年出道至今,艾如在娱乐圈已有9年余。在这9年里,她演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如《裸婚时代》里古灵精怪的富家千金“孙晓娆”,《踮起脚尖吻到爱》里外表优雅、内心纠结的“苏若兮”,《爱上你治愈我》里的中国好闺蜜“邹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长安第一千金“王韫秀”等。有意思的是,这些角色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千金小姐型”。如此,艾如被观众亲切的称之为“千金专业户”。但是,艾如在演绎每一位“千金”时,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让人物注入了不同的灵魂,产生出了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如果说“千金专业户”是艾如的身份标签的话,那么在最近深受观众好评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艾如则将“千金”以多层次表现了出来,既将王韫秀的的“硬”——藏着“女将”的风范——勾勒了出来,又将她的火爆脾气,以及中二风、正义感等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出来,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王韫秀。在剧中,王韫秀虽说是大将军之女,却没有大家闺秀的“柔”,反而是继承了大将军的“豪“的性格特征。如此,艾如也把握住了这一点,一举一动,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千金”风范。例如,王韫秀与香铺老板闻染等人同行,企图去捉拿抓危害大唐安危的熊火帮,却不料闯入了狼卫聚集的地方。在这一场戏中,艾如就抓住了王韫秀的性格,以自己的方式护着一行人。尽管最终王韫秀与闻染等人寡不敌众被抓,但王韫秀仍旧保有那份“千金小姐”的风范,流露出“男友力”。
既然是“千金小姐”,那么除了“千金”之外,“大小姐”的脾气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王韫秀藏着火爆脾气,又夹带一丝的中二风,以及正义感等。剧中,面对着被关押在一室的窘境,面对着狼卫的威胁,面对着与闻染的矛盾,王韫秀一下子就将“大小姐”的暴脾气表露了出来。此时,艾如了解了角色,先是摆出“千金小姐”的身份,尔后是果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次与闻染力争,将一个以大唐为荣,有着正义感的王韫秀颇有层次感地诠释了出来,颇具魅力。
然而,面对着艾如扮演的王韫秀,却引发了众多的争议,甚至吐槽其“头大脸圆,颜值低”。从历史角度来说,王韫秀为了丈夫能忍受贫苦,是一个宁死不屈的刚烈、成熟的女子,既不会苟且偷生,又有天真可爱的一面,还有一丝英气与神经大条。从现实的演绎来看,艾如从不同层面上,将王韫秀灵活地演绎了出来,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立体的王韫秀形象。仅这一点,艾如的表演就值得夸奖。与此同时,彼时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尤其是以“胖”为美。那么,所谓的`圆脸,恰恰是符合唐朝的历史与审美的。如此来说,艾如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王韫秀一角的形象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从外表来看,毕竟内心美才是真的美。可以说,艾如就是王韫秀,王韫秀就是艾如。
其实,王韫秀是一个多性格的“火爆少女”,演过了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而演不到位又会让人觉得有点“装”。幸运的是,艾如抓住了王韫秀的内心情感,并利用自己对王韫秀的理解,很好地演绎了王韫秀这个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八
这个情节设计还是很传统的。
一场毁灭长安的惊天阴谋(设定一定要吸引眼球。反正就是后果很严重!),能阻止它的只有一个人(那必须是我们帅气的男猪脚),还是个死囚(一条暗线!我们猪脚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只有十二时辰(时间夺么紧迫!)。
是不是很精彩!气氛是不是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亲王的考据能力太厉害了。在他的描述下,大唐天宝年间的长安城仿佛就在我眼前。细致到没话说。
节奏挺好的,有看美剧的感觉,中西合璧,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拍片了。
张小敬细说长安城百姓的生活日常时,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因为这也是我觉得生活最美好的一部分。
但是啊...为什么越往后越拖啊。我看到下部中间的时候已经疲惫了,感觉该到高潮部分收尾了,结果居然还没有。而且后续几个转折看得我很是不爽。一点也不能说服我!转折来转折去,我累了!知道真相也没有想象中的震惊,还有点“啊?这样吗?”的感觉。
檀棋这个角色,能感觉到作者意图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女性角色。这个尝试还是很好的。
没有感情戏,肯定没有。反正我没看出来。
要有那肯定也是李泌和太子。(i don't care!)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九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文学鬼才”马伯庸先生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以天宝三年的长安城为背景,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对平民老百姓的迫害。在激烈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时不时涌现出一些极为感人的事,展现了人性的本质,抨击了唐玄宗统治之下外强中干的唐朝。
整篇故事以张小敬的破案为线索。死囚张小敬被李泌破格任用,为追捕突厥狼卫,阻止突厥可汗的焚城计划而不惜生命代价四处奔走。然而,狼卫猛火雷的硝烟还未散去,一个名为“蚍蜉”的组织浮出水面,张小敬借着老战友的名义,卧底藏在“蚍蜉”,终于在最后时刻拯救了整个大唐以及皇帝唐玄宗。
《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突破了历史的局限性,将现在社会紧张的气氛带到了古代,让这本悬疑小说的节奏一下子变得紧凑了起来。再加上作者惟妙惟肖的描写,想法新颖的故事情节,以及对旧长安城精致的刻画,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放不下这本书。
然而,该书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这些内容,还揭露了官僚主义的腐败。精通历史的人,自然对唐朝历史上右相李林甫与太子的权力之争再熟悉不过了,但就是这个竞争,引得不少人不惜丢下道德,只为在竞争中得到好处。故事中,太子心腹李泌走后,李林甫手下无能的吉温任命为靖安司司丞,只顾着推翻李泌的一切安排,只为了在竞争中讨好李林甫,将长安的威胁视而不见,如果没有张小敬,这一竞争就会牵扯到几十万条无辜的人命。再比如故事中的组织“蚍蜉”,全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老兵组成的,他们为这个国家出生入死,最后却被达官贵族欺凌,落得家破人亡。但最无耻的还是故事中的元载,除了利益,他什么都不顾,屡次叛变魏大伦、陈玄礼等,他的一番“得意洋洋”的利益之论更是让人恶心不已。这一件件事都让故事情节变得一波三折,并引起了读者的感同身受。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唐朝,并知道了怎样才能写好一本小说:情节要引人入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结合社会弊端,才能写好一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