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

时间:2024-12-20 作者:书香墨

教学反思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

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第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二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过去,新的课程改革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中,我校教师继续扎实工作,深入学习“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1.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资料归档,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临近,学校组织任课教师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学期初进一步巩固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观看新课改教学片;学期中组织教师听讲座、区域听课研讨交流;期末对教师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文化知识、语文课电子教案和课件考核检测等。

3、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必须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老师们积极性很高。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校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

1.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新课改和多年的小语整改实验,我各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出现,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课改中的浮躁心理与浮华现象。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我们缺乏经验,无论是在实验的组织,还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也的确感觉到,课改和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阻力,比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彻底。课堂教学放不开,教学思想难解放,仍以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圆满为最终目的,不敢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等等。

总之,我校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成绩虽少,但我们在不断进步;问题虽多,但我们一直在不懈寻求良方。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三

(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文章)。

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

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

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

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将军,我的确不是。

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

(二)关注现状。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

2、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有些教师,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课应该以语言和言语为核心,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势必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

3、教学过程表演化。

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如:将学生分成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教师则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课堂气氛如同娱乐节目或“智力大冲浪”那般热闹,参与者(最优秀的学生)的情绪也高涨,但多数学生由听老师讲课的听众,变成了看同学表演的观众。又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抽到或领到讨论题,经过一番看似热烈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大多是组长)发言,美其名曰这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花架子。这样的阅读课似乎很“活”,实现了所谓的互动,实际上却走入了表演化的误区。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顺着文思、文情、文势自然流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受到触动、陶冶、洗礼的过程,是他们渐渐领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集中的,情感是专注的,心灵是沉静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关键的言语信息,深深地思考,形成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出意味、情味,悟出为文之道和做人之理。

4、教学手段形式化。

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出现了赶时髦、图形式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反而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课文中有些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像的文字描述,被一些教师变成了用幻灯打出的图画,结果使活生生的东西凝固、僵化了,使本可以由一个个大脑想像出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这自然禁锢了学生的再造想像。

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忌讳面面俱到。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3、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

第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四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而语文课教学的改革,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努力的探索。

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殊不知,学生只是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想到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使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说的“巧母拙女”。教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虽曰爱之,实则害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教师限于课时有限,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教师通常是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是雾里看花。试想,一篇文章,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又怎能被领会?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与课本的密切接触,缺乏自己的主动深入思考,又怎能不是舞里看花?教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是把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就像把金鱼从水里捞到桌面上来供大家欣赏一样。

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构成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然而,教师的教法却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所谓的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应试现代文阅读分几步走,作文如何开头……都是抽象的理论,冰冷冷的原则,都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站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发号施令,板着面孔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允许学生有一丝的不恭。教师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回答异口同声,把学习不好的学生统统斥之为差生,希望学生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一不听话,教师便把他们视为另类,巴不得把他们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学难有成效。

多年来,教师常教导学生,“不进则退,不思则惰”,却从没对自己说过,“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教师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教师显的固步自封,孤陋寡闻。教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则是茫然无知。说实话,读书,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也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有几个老师能通读四大名著,有几个老师能写的一手好文章,有几个老师能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以此知道教育实践。身为人师,才疏学浅,误尽苍生,实在汗颜。

如此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考试成绩也是差强人意。

以上种种的不足,也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灵活引导。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教师在课堂中要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带入特定情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并用,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来培养学生的鲜活的思维。教学,学活,语文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这样的课堂气氛也一定会良好。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个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学习的指导者。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上,教师不应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的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才能激活思维,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要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感悟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把学生提到主动学习的角色上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教师,学生是市场经济熏陶下的学生,要想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想契合教育发展的需求,要想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必须自我充电,以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知识的领域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条潺潺不息的小溪;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探索。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五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都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指导改革、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等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实践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究质量。丁兰老师的《花钟》、《观察中的发现》,杨会老师的《狼压山五壮士》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魏明丽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课,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老师为我们教研组做了典范,带动了其他老师的实践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

我校进行围绕学校的“六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每学月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每学月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们语文教研组全面铺开了由杨昭第校长主持的“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级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老师们根据确定的主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上研究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课题。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六

在新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经验、认识水平因素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信息资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这些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那么,学生将会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机会。新课程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因此,充分利用在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尝试,能让学生拥有一份永不泯灭的`奇思妙想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值得庆幸的是自有了那一次的体验之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资料了,小脑袋中的“为什么”也越来越多了。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由此,有效地将生成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小天地中积极地思维,在天地大课堂中体验、顿悟,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七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师,我没有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

作者:王颖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职业中学,四川,大竹,6351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八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其二,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小组的“共同任务”,以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只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人人参与讨论,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内涵。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广大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正确解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把准语文教学的“脉”,对症下药,才能使语文教学健健康康地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九

语文是什么?新课程说的很明白,那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所谓“人文性”,是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受到文学素养的熏陶,学会做人;所谓“工具性”是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知识学习中学会学习的能力。看来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便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清楚的是语文只是教给学生学习其它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成为包罗万象的杂家,因为我们的语文毕竟姓“语”。

既然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此,做到对症下药,在教学中练好“读”这个一字经。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我认为“读”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落实在师生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教学中让教学艺术不仅是个花架子,让学生充分“读”文本是很重要的。从教学效果来看,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教学,离开了读,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又是表演,又是对白,可真正学到知识的又有几个呢?这样的教学只不过是走过场,与课改是不相干的,更是误人子弟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美国课堂,说的是一群中国教育专家去考察美国国语教学,安排了一节示范课,只见这位美国特级教师上上课就开门见山,让学生读书,十多分钟后,学生一遍读完,教师问读明白的举手,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教师就让学生再读一遍。又过了十多分钟,这次有近一半学生举手了,教师让学生再读一遍。就这样三遍读完,该下课了,这次全部都举手了,教师高兴地说,看来你们都懂了,我们下课。我不能说,这样就好,但有一点是我们要学习的,那就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认真读书。

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这几个读的环节:第一,整体感知时,要让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也许是三五分钟,也许是二十来分钟。(虽然读书时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了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时间,但它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只有让学生读完了书,他们才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才会有对文本初步的理解,这是学习好课文的第一步。第二,研读文本时,要让学生细细品读,反复读,读反复,达到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会读的目的。比如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与欣赏是重点,也是难点,我认为,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试读,小组的朗读,全班交流中的`朗读,等等形式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朗读,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会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诗歌的浓浓地兴趣;同时,也达到了理解诗歌的目的。第三,在积累阶短,要重视“背读”。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成功经验,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多积累,多背诵名家名篇名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积累,每堂课我们让学生记住一点好的东西,日积月累,那好成为学生作文的“活水”。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外资源大量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语文资料,这无疑将会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外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得以延伸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课文这个例子,但又不能死读课文。学生的很多知识自于课外阅读,而这些知识又在阅读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新课标向学生推荐的名著篇目,有计划,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课外读书。我认为,课外阅读指导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切忌放羊式,做到有计划,在教学中把读书篇目分解到各个学年,每半年读一两本书是没问题的,还可以利用自习和阅读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读书,如上《纸船》一诗时,便可推荐学生精读《繁星。 春水》。二是布置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开好读书交流会。一般来说,读书是很难检查的,根据实践我认为有几种办法是有效的,比如教学中我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一个书中的故事,(这种形式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全班性的。)这样就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办手抄报,写读书心得,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评比。当然,在这中间,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上好名著导读课,让学生先对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精读。同时教师的精要指导,可以让学生从一个相对正确的立场上学会读书,进而学会做人。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是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每节课,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语言空洞、参与面小,也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学生牵强的体验、感悟上,而很少静下心来让学生去透过语言文字,静静地走进文本。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阅读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是空对空的感悟,而应是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后,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试想,学生连字词的意思都不理解,又何谈体验与感悟呢?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的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传统——咬文嚼字。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们高一语文组在新课程中教学的一点反思,不到之处,请斧正。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

(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文章)

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

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

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

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我的确不是。

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

(二)关注现状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

2、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有些教师,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课应该以语言和言语为核心,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势必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

3、教学过程表演化

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如:将学生分成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教师则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课堂气氛如同娱乐节目或"智力大冲浪"那般热闹,参与者(最优秀的学生)的情绪也高涨,但多数学生由听老师讲课的听众,变成了看同学表演的观众。又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抽到或领到讨论题,经过一番看似热烈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大多是组长)发言,美其名曰这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花架子。这样的阅读课似乎很"活",实现了所谓的互动,实际上却走入了表演化的误区。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顺着文思、文情、文势自然流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受到触动、陶冶、洗礼的过程,是他们渐渐领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集中的,情感是专注的,心灵是沉静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关键的言语信息,深深地思考,形成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出意味、情味,悟出为文之道和做人之理。

4、教学手段形式化

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出现了赶时髦、图形式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反而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课文中有些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像的文字描述,被一些教师变成了用幻灯打出的图画,结果使活生生的东西凝固、僵化了,使本可以由一个个大脑想像出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这自然禁锢了学生的再造想像。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忌讳面面俱到。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3、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

第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

第三,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

4、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5、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是"首席"

(2)是"资源"

(3)是"关怀"

2、  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位置

阅读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三个"本"依次指"文本"、"教学根本"、"阅读教学的本质")。

(1)文本是有规定性的,"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

(2)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语言活动。

(见"武进中学语文"《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两点认识》)

3、  强调"读"

读(指朗读或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

1、朗读能力首先表现在心理素质上。

2、朗读也体现一个人的识字能力。

3、朗读还体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

4、朗读更体现一个人的语感能力。

1、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3、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5、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6、养成做文摘的习惯

7、养高声朗读的习惯          8、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9、养成批注文章的习惯        10、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

11、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   1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13、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14、养成写作提纲的习惯

15、养成研究文章题目的习惯   16、养成作文开头打草的习惯

17、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18、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19、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20、养成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的习惯

第一,要有整体性,序列性。

有些老师从初一起各老师便训练学生话题作文,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取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如果事先没有作过各项文体训练,又怎么进行选取呢?所以我们说,初一就老老实实训练记叙文,初二则说明文和记叙文,初三上学年还要训练议论文,下学年便主攻话题作文,这便是整体性,序列性。

面批,可细批,可组织学生互改等。

第二,要重视讲评,分类讲评。老师在浏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以后,对存在问题的代表性作文(根据要求)与学生共同探讨,进行批改。学生明确要求后,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需要反复修改,提升作文的档次。

不要只评讲优秀作文,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欣赏优秀作文的水平,而是提升自己作文档次的方法、技巧。

至于话题作文,它包括许多综合的技巧。有几点要强调:

1、选好标题,力求新意(标题好本身可加分)

2、开头不要过于追求词藻华丽而写些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入题要快,结尾应顺应文章,力求深刻。

3、要善于点题,与话题挂上钩。

4、营造"亮点",特别是语言的生动性。

5、千万要写好字,要让老师赏心悦目地欣赏你的文章。

(一)   乐观豁达

1、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1) 对领导,不亢不卑;对同事,以诚相待。

对学生,平等,关爱。"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曾是学生"(李镇西)

(2)适应现实,不埋怨。改变自己就是发展自己。

(二)   教书育人

1、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

语文老师要有童心。

2、会学习,善思考,勤反思。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一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3)、(4)班语文课教学和八年级(3)班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

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所以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平时利用空余的时间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教学工作中,我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初中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将新信息、新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活动内容,始终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来指导各个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方式,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教育。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二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在潜心的研究着、探索着、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时刻充盈着我们的头脑,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深思。借此,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阅读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以此共勉。

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学生牵强的体验、感悟上,而很少静下心来让学生去透过语言文字,静静地走进文本。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阅读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是空对空的感悟,而应是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后,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试想,学生连字词的意思都不理解,又何谈体验与感悟呢?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的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传统——咬文嚼字。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是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每节课,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语言空洞、参与面小,也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外资源大量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语文资料,这无疑将成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些资料的呢?首先,课前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资料);然后,课上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只关注学生手中是否有资料,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有心去掌握资料);最后,依然就课文教课文(把资料扔在了一边)。这种作法,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外资源,学生的语文实践就变成了流于形式。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外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由于对课标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师对何年段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一错再错。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三

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和生机,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供您参考。

一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我思考一二,做以下的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反义词。

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人人做到参与,人人思考。

三、指导学生。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呢?我们常常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但是我觉得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试试。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非常轻松的,而成绩差的学生却常常来不及。这又是一个让我们老师要思考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使用分级制度,在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的前提下,对有些学困生进行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还可以进行利用这种方法。

五、突出章节过关,拓展知识视野。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课文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如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b式,abb式,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bc式,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学生们都对语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期的教学中,针对以上情况所采取的对策,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语文教研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二课的课文教学,八个语文园地,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听课共十几节课,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二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得是工整清晰。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孩子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在本学期中《酸的和甜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纸船和风筝》等童话故事,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三、注重平时的积累。

成语。

谚语。

歇后语。

名人名言。

等等,内容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记得教研教研员来听课,在课前我让孩子进了“课前积累”,孩子的多样积累内容及出色表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项课外积累坚持下去。现在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这也与平时的积累有着紧密的关系。

四、耐心辅导用心测评。

(1)耐心辅导。对于学困生,我是给爱心,讲方法。使他们不断进步。如我班陈代意、谭熏雨、陈欢、莫时仁、韦森林、符男凯等同学的语文成绩差,又十分懒惰而贪玩,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拖欠课堂作业。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常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我都给予一个“优”加以赞许,让他们找会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除此,我还采取家访和电话联系,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辅导,使这些学生有较大的进步。

(2)用心测评。每学完一组课文,我都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讲评,对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数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师很不简单,教学中,我常常慨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期末临近,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在,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由于经验尚浅,如何才能上好课我还处在摸索阶段。在。

每次上课前,我都坚持提前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文字(字、词、句)和结构入手,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体现语文工具性特性。

这个学期开始,在语文教研组的带领下,同年级的老师开始了集体备课。能够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备课,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同级老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后来我发现,经过集体备课的课堂,往往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下个学期,我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从集体智慧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呈现不一样的课堂。

由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亲密,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要切实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为此,我仔细研究学生心理,尽量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我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新颖的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自己精心制作。

课件。

或在网上搜索优秀的资源为的就是能够迎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趣味性更好地发挥感染作用。

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由点及面地顾全所有学生,导致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开口读过课文。又比如没有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的时候太心急,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所有很多时候都干脆由自己说出来了,无形中剥夺了许多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教学重点。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姿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有几个学生,把他们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作业相比较,简直像两个人写出来的!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四、总结。

不足。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

2、班级发展不平衡,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还需正确引导。由于本学期安全工作是重点,放学后不能以任何名义留学生,所以我就放松的补差这项工作。期末的时候再来狠抓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下个学期,我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辅导学困生,从开学开始,争取消灭不及格的现象。

3、课堂教学仍需创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有更大进步。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四

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高一四(平行班)和高一十二(尖子班)。面对新课改,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母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了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空闲时间多去听课学习,下班多在网上查阅资料。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巴中刚回到仁寿以及新课改,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十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四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十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五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对文本文字进行解释、品评。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理念;批注式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阅读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并发展阅读个性。批注式阅读正是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这些要求和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自主能动进行语文阅读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批注式阅读的含义。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来发现文本词句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常用的批注方法。

1.符号批注。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

2.文字批注。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学生初次接触文章内容时可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学生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切切实实地读书,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写”往往更好地梳理了学生想表达的东西。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学生需要有一个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的机会。

4.评价,拓展延伸。

总结性评价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是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内容、词句的理解提升到文本主题、灵活运用的层次,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层次的过程。

三、批注式阅读需要方法的引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方法指导。()一般说来,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零星式批注。

抓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落笔,这是学生读书做批注的基础性方法。

(二)综合式批注。

综合式批注的内容是学生全面、深刻细细揣摩文章内容才能写下来的,综合式批注的范围可大可小。

(三)感悟式批注。

感悟式批注要求学生要能细读文本、品味人物及文章思想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对文中人物等有个性化解读,这是更高层次的批注。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深入发展的思考。

(一)明确阅读学习目标。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批注;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多种层面理解的批注;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推敲式的批注。

(二)在批读中悟写学写。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写作方法和技巧,并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

(三)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言、写法等的真实性、合理性产生怀疑,引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质疑。

(四)研究各类文体的批注方法。

针对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年段阅读目标,发现每种文体规律性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批注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和品味的能力。如何使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功能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以顺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继续努力实践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热闹了起来,对话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对话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虚浮和无效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

(一)教师主宰的“假对话”

教师虽然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是整个对话过程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虽然课堂有问有答,但是在话语霸权之下,不过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接近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成为掩人耳目的“对话圈套”。属于语文教学本性的心灵对话严重缺失,学生在这样严密控制的对话中,失去主体的个性、情感和思想,陷于精神上的单一与苍白。这样的课堂对话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包装。是装腔作势的“假对话”:

(二)脱离文本的“空对话”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是师生课堂对活的直接凭借和依据。有些教师为了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为了“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就从“平等的首席”中让出来,成了教学的“旁观者”和“局外人”,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漫无边际地自说白话,置文本于不顾,严重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一位教师教学《秦始皇兵马俑》,在总结课文时间学生:“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学生回答:“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制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制造陵墓,就不会留下兵马俑了。”“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陶片的农民。”“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考古专家。”“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从不同的角度猜测着教师的“谜底”,教师因为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也莫衷一是,无果而终。这种脱离文本视野,缺失文体价值观的对话,是一种没有潜质的“空对话”。这种没有意义生成的对话只能是空洞无物、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这样的对话越多,距离教学目标就越远。时间长了,学生会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哗众取宠,迷失了精神的家园。

(三)漠视差异的“偏对话”

对话教学的第一要义应该是民主和平等。要求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最自然、最真诚的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倾听他们幼苗拔节、心灵开花的声音;欣赏他们蓬勃向上、笑容灿烂的样子;分享他们成长途中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很多的语文课上,少数能说会道的尖子学生几乎垄断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他们频频地发言,屡屡地表演,俨然是对话的“贵族”,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至于少数“差生”更是与对话无缘:对话主体严重失偏,对话机会严重失衡。学习生活中的“偏对话”,使他们越发心灵封闭,心思枯竭,自卑脆弱。教师不能漠视差异,而应把它开发成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差异,赋予每个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生命。还儿童话语权,教育中才有儿童的影子,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展开。

(四)琐碎问答的“浅对话”

由于理解的偏差,有些教师把对话简单地理解为“谈话”和“说话”,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琐碎的问题,也不管这些问题有没有思考的价值,有没有提问的必要,教学的展开全部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的推进过程就是问答的延续过程。问题回答完了,对话也就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宣告结束,这样的对话缺少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没有精神的交流,视界的融合;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唤醒,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层”,其实是变异了的“独白”,是近乎无效的“浅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

(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一是“阅读对话理论”,二是“教学对话理论”。现在很多教师把两者混为一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话”理解为单纯的“教学对话”,这显然是很片面的。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更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七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精选18篇)篇十八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 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也发现,汉字的书写指导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汉字教学的审美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写字能力越来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年级愈高,字写得愈难看的怪现象。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只能看到“读准生字的.字音”这样的教学目标,“把生字写正确、美观”之类的教学目标少之又少,而从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 写字教学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写字的审美功能有明确要求,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等等。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大力呼吁教师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书写指导中,既要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发挥识字写字的审美功能。

二、“充分”朗读中情感体验的缺失 眼下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充分”读书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丰富多彩”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很是热闹;我们也常常听到“来,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这句读读”、“读出悲伤的语气”等之类的话。但是,学生没有感情的酝酿怎能“有感情地读”?在老师的指令下被动地读书,怎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学生没有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没有与作者和主人公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又怎能读出这语气那语气? 要真正达成读的目标与效果,除了要有读的层次、读的技巧等技术性因素外,还要有读的兴趣、充分的情感体验等非技术性因素。要让学生真正读出感情,读出预设目标中的效果,就要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学生读的内驱力。只有触及学生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的读才会发挥最为有效的作用。

三、自读自悟中思维含量的缺失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我们对这一理念不能正确理解,以致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缺失,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整堂课学生自己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书,然后是吵吵闹闹的讨论,接着汇报一些片言只语的读书感悟或问题。教师则谨小慎微,话语不多,甚至无所事事,教学效率很低。

相关范文推荐

    年会邀请函: 激发潜能,开启新篇章(专业20篇)

    在撰写邀请函时,需要注意措辞得体、语气亲切,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邀请函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贵单位:你好!从__到__,从几名骨

    初中学生的心情随笔(通用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类作品的写作方式和特点,提供给我们参考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教育工作者数学教学方法(实用14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能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启发。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

    父亲节的感恩活动范文(17篇)

    感恩是一种修养,它能使我们更加善待他人,更加懂得珍惜与回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20xx年6月13日--15日(3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3篇)

    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借助以下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

    三支队伍的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的宝贵经验,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的有关知识和道理。通过参加学生会工作,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是对这段团队合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

    闺蜜的生日祝福语大全(实用19篇)

    祝福语的真诚与美好,能够打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力量。小编整理了一些暖心的祝福语,希望它们能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房。1、贫穷少借债,病患莫求神;打石看石纹,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的创意设计(实用18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策划方案的不断改进和升级是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公益活动是从长远着手,出人、出物或

    国旗下的讲话引发的教育思考(优秀21篇)

    国旗下,我们肩负起历史使命,秉持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传统美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国旗下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同学们早上好:。举个例子:大家假期去游玩时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实用16篇)

    务实的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并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一些经过精选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些许灵感和指导。“做一名好老师”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