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报告是一个机会,让你总结自己在公司的成就和经验,为自身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并对公司和领导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竞聘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一
20__年度我街道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任务,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们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认真学习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要求街道、社区人人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把提高居民应急意识,普及应急知识作为应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我街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加强安全生产宣传,组织专人通过各种形式对有关的应急预案、应急基本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应预案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提高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努力确保鼓楼街域内平安、稳定、祥和。
研究制定基层应急预案,要求应急预案体系覆盖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的全部流程,力求科学完备,充分认识制定好应急预案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制定《鼓楼街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街成立8个专项应急指挥小组,发挥相应的应急指挥、信息传输、辅助决策等功能。按照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根据变化及时修订本街应急预案。
做好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应急信息报告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20分钟以内电话形式,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值班室报告。要求做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准确、完整、清晰。按规定设立值班室,电脑、电话、传真机办公设备,制定并悬挂带班领导职责、值班员职责、值班纪律等制度规定,相关应急预案、通讯联络齐全。以此加强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社区居委会也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成立了应急小组,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健全信息报告、处置程序,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社区配有应急工具。街道、社区不断提高应急预防、保障的能力。
加强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推动开展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进社区项目,我街成立鼓楼街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9支,共计100人。组织176人参加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并落实应急办要求开展应急宣教活动。社区居委会也积极组织社工人员针对小区管理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开展基层应急预案演练,从中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认真做好信访人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发现的矛盾和苗头及时汇报,做到边排查、边解决,杜绝问题扩大化。及时掌控重点人员的动态苗头,全面落实稳控措施,使各类重点人员和治安危险分子不漏管、不失控,严防重点人员聚集上访、滋事闹事等事件发生。
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点单位安全大检查,强化消防、安全检查整治,严防重大灾害事故发生。2016年5月份对全街安全员进行专业培训。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组织社区开展了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与辖区内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和沟通,积极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维稳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搞好社区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各种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南开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任务。九个个社区划分63个网格,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网格长,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网格内由一名专职社工担任网格员,每一名网格员都有具体责任区,各负其责,管好网格内的“人”“事”“物”,网格长督促、协调及时解危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加强应急管理,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我街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工作准则,积极参加应急治理,要进一步增强指导,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服务队员的技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二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按照常务xx副省长批示要求,报经xx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xx副秘书长批准,我办组织省应急救援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济南、青岛、烟台、日照4个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分管负责同志、应急办主任一行8人,于9月18日至22日,先后赴广东、陕西两省,重点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2007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28人。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组建方案。2010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10年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10〕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11月份,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24名工作人员。二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多项举措具有示范意义。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了省应急救援总队、11个应急救援支队和医疗救护、森林灭火、矿山抢险、地震救援及战勤保障5支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志愿者募集活动,全省组建了2万多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抢险救灾、事故救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2010年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1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42亿元。目前有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一案三制”要求,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应急预案基本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应急管理资源状况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层建筑失火、危险化学品事故、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我办对全市有关应急管理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应急预案基本完善。目前,全市已制定完善市总体应急预案1个,市专项应急预案34个和50多个部门预案,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8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均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了大量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大部分乡镇(街道)制定了应急预案,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的预案基本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市水务局结合历年防汛抗灾经验和水情的新变化,修订和完善了重点垸防守、山洪灾害防御等预案;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在认真排查勘摸地灾隐患点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住建系统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应急预案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十多个工作预案;电力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天气,对各种高低压线路均制定了不同的融冰方案;市公安部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案基础上,还建立了“110”社会应急联动方案。各相关单位还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各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市大部分区县(市),市直和中央、省属驻益单位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科室,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市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通信、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三)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公安、卫生、气象、地质灾害、防汛抗旱等监测预警系统已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公安部门在全市城区范围建立了治安环境视频防控体系;市水务局建设了山洪防御预警系统,对全市在册的517座中小型水库实现了水库信息采集、监视和调度自动化;市住建局对资江一桥、三桥建立了桥梁视频预警监控系统;市海事局对重点水域进行了实时监控。二是健全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各单位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规范报送程序,强化报送纪律。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三是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部队、武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如大桥管理所加强了与海事、交警部门的联动,确保大桥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加强与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加强了同22个成员单位的联动,增强了联动处置实效。四是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单位每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从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地灾隐患点进行1-2次巡查,目前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71处,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点69处;中石化益阳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库、站隐患治理项目及“碧水蓝天”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益阳中燃公司对境内600多公里的管线,按区域进行划分,明确责任人,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
(四)应急保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了应急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和突击力量,医疗急救、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道路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公安、卫生、交通、水务、建设、安监、林业、电力、石油、燃气等部门单位均建有专业或半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技能,积累经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国土、卫生、安监等部门还聘请了有关专家,建立了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各单位根据预案和实际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建设、交通、电力等部门储备了工业盐、麻袋、电缆、锄头等应急物资。水利部门按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原则,增补了防汛抢险物资器材。
(五)应急宣教培训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托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采取媒体宣传、街头宣传、板报、培训和演练等多种形式,有效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2014年,国土部门在电视台连续举办了10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节目;桃江县对全县284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和17个居委会主任进行了防汛抗灾培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多次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技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
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市应急办从2007年成立运行至今八年时间了,从肩负的职责使命来看,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全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八个区县(市)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有资阳、南县、高新区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二是机制不完善。全市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二)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只有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工作。目前全市主要有四个方面基础性工作应予关注。一是没有预算的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没有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没有来源,开支没有口子,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市县两级没有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如何做到专业的事情专家做,专业的事故专家处,已是我市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三是应急管理没有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训课程。目前全市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没有全面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进入各级党校培训主体班课程;四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资金、物资、装备不足,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获取慢,先期处置能力弱,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三)突出问题有待抓紧解决。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消防部队是主要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力量,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消防装备能力不强,全市云梯消防车仅3辆,其中只有1辆最大举高53米,只能开展15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后果不堪设想;二是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我市生产、运输、使用危化品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一、农用三轮车运输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市农用三轮车运输氧气、乙炔、液化气等工业气体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二、加油站内社会车辆乱停乱靠,妨碍公共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目前在全市设有92个加油站点,社会车辆在加油站内乱停乱靠现象比较严重,仅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难以有效扼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会龙山油库、双强化工、宏源稀土等涉危企业均处在资江城区段,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污染水源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每天穿行的数十台运输液氨、气油、柴油的车辆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竣。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山修路、村民不合理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呈上升势头,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体制。理顺体制,确保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利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把政府办系统应急管理人员落实好。
(二)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湖南省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我市市县两级财政未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应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健所在。目前,我市基层的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差距大,人员、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资金困难投入不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综合预警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深入,遇到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应下沉、关口应前移,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应健全,经费保障应有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一是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教育体系。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不同阶段,开设不同课程。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向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单位群众发放;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制度,抓好各类涉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四
的通知》要求,现对我局20__年上半年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超前修订和完善我局事故应急预案。
按照省公司《关于开展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梳理完善工作的通知》(黑电安监〔20__]348号)要求,我局超前谋划,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工作,我局将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工作分解落实至各单位,共完善事故应急预案12项,补充事故应急预案3项。
(二)积极推进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工作。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认真开展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的通知》(国网安监应急[20__]46号)和省公司《关于开展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黑电安监部〔20__]18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并下发了我局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三个阶段,认真开展了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工作。落实责任,将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隐患对照排查20条》分解落实至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开展排查,限期上报排查结果,经排查,我局未发现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隐患对照排查20条》所列的应急隐患。
(三)全员开展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__]606号)和省公司《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黑电安监[20__]349号)要求,结合我局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实际,成立了以生产局长和工会**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我局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并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了讨论,现我局正在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答题工作。
(四)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我局于6月21日组织开展了事故应急演练,由生产局长担任总指挥,生技部、安监部协同组织,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演练活动方案,设定了各专业的事故现象,分专业制定了应急演练考核标准,本次演练共涉及送、变、配、试验专业的五个生产单位,参加演练人员62人,演练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在演练现场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次事故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了我局事故应急的反映处置能力,为今后事故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急机制和应急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管理经验不足,应急反映和应急处置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2、加强应急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各级人员应急管理水平。
3、定期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逐步提高各级人员应急指挥、应急反映、应急组织、应急处理的能力。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五
根据应急预案内容,要求各县区始终把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并把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与责任考核体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工作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运转机制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工作预案体系。
资料共享平台。
《畜牧局应急情况调查报告》。充分利用“阳光工程”这个平台,先后在各县区“阳光工程”培训点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应急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经费和物资储备不足。
2、基层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基层应急处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应急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充实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各部门工作的衔接。
2、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提高物资装备水平。建立健全应急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加大防灾抗灾救灾人员、资金、装备投入力度,加快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应急能力。
3、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掌握事件情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4、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做好宣教工作。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六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20大类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2020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七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20大类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2020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八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每年要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诸如,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三基建设、三项教育等等。我们知道,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和特殊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总体来看,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比较顺利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否则,会影响我们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
众所周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交通事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交通事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国家以及公安交通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开展一些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着重引导大家推动把各项活动引向深入。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交通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无论是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活动、三项教育、三基建设等等重大活动的开展,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每项活动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是全体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看到,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根据笔者对各项活动开展的调研,发现具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开展活动民警思想认识不足。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大形势的反映,需要我们每一位交通民警能够深刻理解和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活动的开展有一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从日常谈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对开展一些活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发牢骚。认为做好管理工作就可以了,开展活动是劳民伤财,是搞形式,走过场。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二是消极应付。在活动中都有很多要求,是对活动开的根本保证。但是,对于要求,一些民警不是积极按照要去做,而是消极应付。无论是开会,还是学习,不是很积极。有的民警在学习时连笔记本都不拿,这样,在学习中能够收到实际效果吗?在做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时很是随便,抄别人的,或者随意杜撰等等。这些行为的存在,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重管理,轻活动。一些单位非常注重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活动的确重视不足。这些情有可原,因为重视管理并没有错,管理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如果仅仅重视管理这一项,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可能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可预见的困难和影响。这就和我们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最终会出问题的。而在组织活动的开展上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队伍建设没有生气,没有发展活力,工作僵化呆板。
(三)宣传组织不够。在一些单位,虽然对活动的开展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了组织,但是,缺乏主动性,生搬硬套,没有按照当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和组织。造成了风声大,雨点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对于各项活动的宣传还不到位,民警认识不够,使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检查督导不到位。一些单位虽然积极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认真地组织,但是,交警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单位部门多,学习活动时间不能够统一。这样,造成了对于活动的开展难以进行统一要求和监管。而各单位也注重本身的实际利益,没有严格按照本单位统一要求开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长此以往,也造成了活动的开展不畅。
(五)各种活动似乎有些频繁。一个单位每年要接到各种各样的通知上百个,其中关于开展各种大小活动的就有几十个。当然,开展各种活动是根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形势和当时的大局制定颁发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抵触心理。但是,一旦活动过于频繁,甚至有的活动大同小异,那么,就会造成人们对开展各项活动的不理解,不积极,甚至不支持。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重要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一)加强领导,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一项活动的开展如何,主要是看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不到位。如果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了,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开展的.顺利。相反,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受到制约,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单位要不断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这就要求各单位领导首先要自身重视起来,对各项活动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研究,吃透搞懂,然后在去开展对民警的动员。这样在动员会上才能说出活动的真谛和内涵,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各项活动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成为带领广大民警积极工作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表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民警的作为。领导的行动有着无声的号召力。
(二)开展活动要注重联系实际工作。作为每一项活动,都是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对待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各地基层交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学习教育把活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做到边开展活动边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防止和实际工作脱节,做到学用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令行禁止,积极执行上级有关活动要求。一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级部门的响应和支持,对于上级指示和要求,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形成步调一致,全局一盘棋,造成大的声势,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大的氛围,促进总体活动的开展。
(四)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单位要把督导检查工作开展好,及时对本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做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单位要大力表扬,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四)活动要综合开展。由于活动开展得似乎有些频繁,基层部门忙于应付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工作的开展。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意义相近的活动综合开展,减少活动频率,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总之,各种公安交通管理活动的开展,是上级公安交通主管部门纵观全局,对下一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地要深刻领会,严格落实,真正把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好,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九
xx县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五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学校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小组、团小组和少先大队,主抓学校精神文明及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总务后勤工作小组,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组,主抓学校安全、财务、后勤、卫生、维修、采购、营养餐供应等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师生请销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42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谐五星”创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代会、女工组等群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妥善解决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学校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两个重点;实施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设;深入开展课改实验、校本研训、师德师风教育、“五星”创评、“六园”创建、阳光体育六项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3.细化队伍管理,提升师德师能。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演讲、“五星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网络研修等培训,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优质课,在校报校刊发表一篇作品,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4.细化办学行为管理,提升学校规范化水平。学校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师严格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二是坚决执行规定作息时间。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强图书借阅活动,把学生个体借阅和班级集体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积极创建书香型、学习型校园。
5.细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由校长主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师”相互贯通的教学管理网络。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谈话,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推行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签字审批、“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
(4)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赛教制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建议。
(5)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新”字;三是严把作业关,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字;五要严把测试关,突出一个“效”字。(6)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各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及学术沙龙活动,全面推行“集体+个人”双色笔备课法,确立了“研课、备课、上课、说课、改课”五环节备课模式。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教研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
(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
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十一
市容影响这一个城市的形象,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容管理工作。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工作安排,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容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6月3日,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与部分人大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4个市辖区分管领导一道,视察了市垃圾处理厂、马场湖垃圾中转站、渣土管理现场和市综合执法支队。市行政执法局在座谈会上作了专题工作汇报,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市容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容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积极创建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初步建立了大城管的领导运行机制。建立了市长牵头、市四大班子统领、各区政府(管委会)、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大城管运行机制。全市6个区、65个部门、33个街道(乡镇)、社区、6个企业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了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格局。
(二)初步转变了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各区成立了市容管理机构,实行区领导定期检查市容,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排班上路巡查,执法队员坚守岗位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坚持半月推进、每月点评工作方式,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区、各单位的目标考核,奖优罚劣。
(三)初步理顺了市容管理程序和职责。将行政处罚权、管理权、监督权分离。在市容管理过程中,细化了市容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了管理的目标和各自的职责,调动了市容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市容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市容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如渣土管理所原先以堵为主,工作量大,成效不明显。近期按处罚、管理、监督分离的原则,一是制定渣土车运行的时间、路段及相关标准,先后下发各相关企业,做到管理有标准有规则;二是加大处罚,实行车辆扣分制,做到处罚标准明确;三是对处罚和管理者实施监督,实行考核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后,对规范运输渣土企业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市容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在日常管理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22项加强市容管理方面的规定,初步建立了以市容局为主,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在环卫方面:围绕“提高管理标准,提高卫生质量”的目标,制定了《全市环卫作业质量标准(试行)》,加快更新环卫作业设施设备,全面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在广告审批方面:以“先拆后建、原则不批、统筹兼顾、规划先行”为原则,建立了分级审批体制,实施经营性大型户外广告设置权有偿使用制度,探索过渡期间主要道路进行资源型整体招拍挂办法。在依法办案方面: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加大案件处罚力度,对拒不整改的违章行为人坚持依法处罚。
(五)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改观。近年来,市容局针对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骑路市场等严重影响市容的问题进行了不间断的集中清理整治,城市形象有了明显变化。开展了七项专项整治工作,遏制了阶段性突出问题,初步解决了影响市容的部分顽症。将垃圾清运和公厕管理权下放到各区,促使市容管理及时有效。先后购买了一批环卫清扫车辆和设备,提高了垃圾中转处理和中转运输的能力,我市的清洁保洁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超前规划,加大了垃圾填埋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被国家住建部评为最高级一级。
当前,随着城区的拓展和群众的新要求,市容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影响市容管理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脏、乱、差”的问题时有投诉。据调研,当前市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主要道路占道经营现象普遍,包括个体小吃店占道营业、水果店出门经营,市外市和店外店较多;二是乱挂乱晒现象较多,主要是临街店铺(尤其是美容店、浴池)在人行道、绿化带乱挂乱晒;三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影响交通;四是城市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尤其是有的已建成的规划小区违建普遍;五是乱堆乱倒的现象较多。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部分群众文明观念淡薄。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方面下岗职工较多,另一方面,外来人员较多,少部分群众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自律意识不强,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二是原有规划建设不完善,硬件先天不足。如有的小区缺乏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停车位置,但群众生活又实有需求,禁而不止;有的营业和居住合一,导致功能混杂。虽然开展了集中人力、物力实施整治,但未能彻底解决;三是市容管理水平仍处探索阶段,存在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如对城市市容管理的部分。
规章制度。
滞后,我市出台的相关规定有的已不能适xx市发展的需要;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多,经验性的成份较多;管理的效应上重当前、轻长远,长效性、巩固性的措施不到位,治理顽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面积得到很大拓展,皖北中心城市的优势逐步凸显。为此,市容管理应有更高要求,更高目标。
(一)新时期的市容管理要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创新思路为要求,以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积极创新市容管理体制,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市容管理工作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二)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颁布的《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市应尽快出台市容和环境管理实施细则,以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不能适应当前实际的市容管理相关规定要尽快修订,使其臻于完善,以适xx市不断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一是合理划分市、区城市管理职能,做到事权相宜。对能够发挥各区人员和综合力量调配优势的管理内容,实行属地管理,如街头游园、公厕、市场等,凡涉及全市性的、跨区域性的,由市直管,如龙子湖、天河等;二是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减少多头执法、多部门管理的问题。对市容局的建管一体,宜改为建管分离;同时涉及市容管理的相关职能应予集中,如物业小区的违建处罚权宜归至一体。
(四)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数字城管对实现市容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将起到质的飞跃作用。建议加快数字化城管全覆盖的深化工作和实施力度。一是可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减少人为因素,解决城区逐步扩大而人手不足的问题;三是可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理问题能力;四是可准确记录评价各有关部门的实绩。
(五)加大阶段性工作的实施力度。结合我市近期市容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人力、物力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一是围绕占道经营、店外店、市外市的问题,开展农贸市场、饮食群的专项整治;二是围绕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的问题,开展交通秩序和二手车市场的专项整治;三是围绕部分路段渣土抛洒影响市容的问题,集中开展渣土管理的专项整治;四是围绕小区乱搭乱建,群众时有投诉的问题,开展小区违建的专项整治;五是围绕夏季瓜果集中上市,垃圾乱倒乱扔的问题,提高垃圾的收集和中转效率,解决阶段性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基础,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市容管理队伍执法水平。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对涉及的市容相关管理的规定、标准、投诉电话,要加以公示、公开,让群众知晓哪些是倡导的,哪些是违法禁止的;二是要加强处罚力度,对有影响的违法的人和事,要依法从重处罚;三是强化管理的量化考核,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将城市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范围,将各职能部门和各区职责履行效能作为考核依据;同时,对市容管理从业人员要加大奖罚力度,提高办事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市容管理队伍水平。
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2篇)篇十二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2007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28人。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组建方案。2010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10年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10〕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11月份,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
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
(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
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24名工作人员。
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
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2010年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1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42亿元。目前有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
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