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

时间:2024-11-13 作者:念青松

写培训心得体会时,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避免夸大或虚构。接下来是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士的培训心得体会,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一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机关党建专题培训,深受启发和感受。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机关党建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技能。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机关党建的意义和概念。

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到了机关党建的意义和概念。机关党建是一项重要的领导工作,它涉及到机关的发展、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稳定性。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是那些积极参与管理,肯定自己身份并具有思想能力的党员干部。机关党建的目的是团结和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其作用,促进机关、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发展。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机关党建的意义,也深入理解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段:掌握一些新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技能。

在这次培训中,我掌握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技能。这些工作方法包括:围绕重点工作展开党建工作;落实岗位责任,精准招募党员;注重党员培训和教育等。这些新的党建方法和技能都着重于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机关良性发展和壮大。

第三段:学习机关党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了机关党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机关党建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机关党建应当紧密结合机关工作的发展实际和特点,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引领机关工作推进到更高水平。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机关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第四段:认识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在培训中,我也认识到了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机关中,这些问题包括党员意识淡薄、加强党建工作的热情不足以及工作内容不够切实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推进和机关发展的进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推进机关健康、持续地发展。

第五段:总结。

这次机关党建专题培训确实让我获益匪浅。学习新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技能,了解机关党建的发展方向和现状,认识到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这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会积极投身于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机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二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机关党建工作也成为各级党组织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提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和素质,本人于2021年6月参加了机关党建专题培训,经过两天的系统学习和思考,我成为了一名更为自觉的党员干部,更有信心投身于机关党建事业的前沿。

第二段:培训内容。

此次培训主题紧密围绕“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提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和素质”,涉及了机关党建的相关政策法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纪律处分等方面。其中,我最受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分享的关于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更具启示性。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机关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决策中心,机关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机关工作的高效和稳定,也关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稳定。同时我也认识到,党建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它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长周期的推进,也需要实际行动,成果导向。

第四段:应用体会。

培训结束后,我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坚持落实“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理念,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实效,积极构建“工作室+平台”模式,以务实的工作效率为基础,着眼长期发展和中长期目标,力争开创机关工作新局面。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机关党建是新时代下党的建设重头戏,只有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和人民。今后,我将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党建事业中,为提升机关工作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为构筑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和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要突出“三个重视”。

一是重视班子建设。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二是重视能力培养。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始终把党员培训抓在手上,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

三是重视人心向背。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就必须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把增强党员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四

根据《关于举办20xx年全旗党务干部培训班的通知》([20xx]39号)文件精神,我有幸被我单位推荐到党校参加第一期党务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与来自各部门党组织的50多名党务干部一起参加了培训。在培训期间,听了各位授课讲师的精彩专题讲座,使我各方面受益匪浅,现我就我培训期间的体会浅谈如下:

一、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学习观念。

组织部副部长、旗直机关工委书记同志的开班讲话,紧密结合实际,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紧迫感。

2、明确任务,增强学习责任感。

3、严格要求,增强学习使命感。党校副校长同志结合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现状,做了具体的讲解,引人深思。回想"以党建促发展"这一思路,使我们真正懂得,基层党务工作亟待加强,我们这些党务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探索基层党务工作之路,做一名称职的党务工作者。

二、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理论水平。

在培训期间,我们听了党校老师的《认清形势正确决策科学发展》专题讲座,纪检委老师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党校老师的《努力提高党政机关党员干部执行力》专题讲座,办公室老师的《干部听、说、读、写》专题讲座,党校老师的专题讲座,党校老师的专题讲座,旅游局*老师的专题讲座,*老师的专题讲座。说实话,我作为党务工作者中的一名新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规范化的培训,在平时工作中,总是觉得摸不着头绪,又觉得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也就是说不知道做些什么。通过这些老师的授课讲座,觉得自己作为基层单位的党务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不轻。

三、注重个人修养,培养良好心态。

作为一名党务干部应如何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自己,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和妥善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干部。个人觉得应重点把握好三种心态:以忠诚的心态对待组织、以积极地心态对待工作、以常人的心态对待自己。

以忠诚的心态对待组织,是由党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党务干部是受党的领导并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必须忠于党,不能对党三心二意,更不能抱以怀疑的态度。忠于党的组织,特别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地服从党的领导;忠于党的纪律,严格地按照党的纪律要求自己,不准有任何有悖于党的纪律的言论和行为,忠实地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和有关规定;忠于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是由党务工作的实践性决定的。社会在不断前进,形势在不断发展,党务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党务干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经常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积极的心态,根本是要有责任感,有不负重托的压力感和避免淘汰的危机感。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务工作规律。核心是创新,要创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规章制度,使党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常人的心态对待自己,是由党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要当好党务干部,让组织信得过,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有一颗平常的心,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要甘为人梯,不为众多的人超过自己而懊恼;要甘于清贫,不为自己的生活清苦而抱怨。不应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应当廉洁奉公,不当贪干部;秉公执法,不当昏干部;真抓实干,不当懒干部;团结奋进,不当散干部。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作中,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摆正自己位置,与领导通力协作,当好参谋,共同谋划单位建设。

2、开动脑筋,利用各种形式,搞好单位党务工作。

3、加强党员教育,要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开展好"争先创优"工作。

4、加强干部教育,搞好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5、建好党支部档案室,展示单位的党务工作。

以上是我通过本次党务干部培训的一些简单的心得。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高度,受益匪浅。不学则惘,无为则殆,这些经验也将指引我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五

20xx年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第二期)于10月14至19日在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15日全天,聆听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作了题为《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与实践路径》、《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关于全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解读、《新时代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路径》共三场专题报告。曾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接地气,让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1.领导对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不清晰。回顾学校近几年的工作,确实存在工作只重于高考的质量,没有把学校党建作为育人的第一生产力来抓,在平时工作管理中没有突出党员教师的身份意识,党员身份和带头模范作用没能充分体现。

2.党员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弱化,对党员的管理和要求等同于普通教师,在评优评先工作中没突出优秀共产党员价值和表率作用,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甚至比不上优秀教师的价值。

3.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没有形成制度,而且内容单调,党员教师参会的积极性不高,随意请假,党员没能得到很好很全面的思想教育。

4.没有把“党建+”贯穿到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党建是不是只管党的建设,不管学校其他工作?”“党建是不是只管党员,不管非党员?”很多党建工作存在有片面性。

1.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一个书记和校长,要有思想、有研究力、有决策力,要认清新时代___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明确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悟出实效,推动实践,实实在在地做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不抓党建就不称职,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教师和学习的思想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培养合格人才。

2.以学校党建为引领,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本校所拥有的教育特色,充分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努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中,让学生时时处处认识党、懂党、明党,尊党。

3.明确党建工作方向,努力构建党建工作模式多标准化。曾教授的报告让我们对工作方向更明确。对照我们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中小学党建质的提升。工作中努力推行“党建+”,让党建工作多方发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六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建专题培训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我参加了市委党校“20xx年千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活动。培训的课程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当前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与农村经济形势,有市委九次党代会报告学习,有教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与促进社会和谐等。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选题广泛,内容充实,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增强了对本职工作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培训所设科目贴近实际、贴近工作。学习过程中,我进一步学到了基层工作的管理经验,和其他村官交流了学习培训的心得感受。由于自己在农村基层工作,所以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一课我听的特别认真,感受也颇多。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培训让我体会到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益,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不仅要从书本过程上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周围同志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党建工作要严以律已,宽容待人。应把老百姓最难解决,最难办的事情,帮他们解决,让居民有安全感;做好弱势群体工作,让他们感觉到村委会工作者的温暖;文明礼貌用语,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的优质服务。

当今农村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直接考验着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要想得民心、顺民意,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就必须长期坚持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工作思路。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融合在基层,带着感情做基层工作。

对待群众要热情,要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政策没有明确的依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在这以前,我未接触过具体的党建工作。对党建工作只有一个虚的认识,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几点体会:

一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市委两新工委叶书记在讲课中就聚焦贯彻中央要求、深入思想意识和紧扣目标任务、认真履职尽职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责任、要求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讲授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关键要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工作。同时,市委组织部两新办徐主任就《基层党建指导站建设工程》进行了详细解读,让我更加意识到党建指导员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去指导他人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了工作方向。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抓党建工作最基层、最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在工作中当好“三员”。一是当好一线调研员。把摸清基层党组织建设底数作为指导站的首要任务,普遍深入所指导区域,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任务清、状态清。二是当好一线指导员。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的要求,指导基层党支部加强规范化建设,组织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声音传达到“神经末梢”,覆盖到每个党员。三是当好一线督导员。指导站通过巡回督查、重点督办等方式对街道党工委加强区域性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党建特色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任务进行督查指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是前辈的座谈,找准了差距。实地参观了江溪街道党建工作指导站,听取江溪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站长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座谈交流。桑梅书记对每一项党建工作的思路都很清晰明了,他们的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和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差距借鉴别人优秀的工作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四是丰富了自身党建知识。这次学习内容丰富,课程多样化。为了提升党建工作指导员的能力和水平,区委组织部安排了《发展党员工作流程讲解》、详细解读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程》等课程,使我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了最适合的知识。

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观学习,都让我从各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组织部给我们年轻党务工作者这次学习的机会。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9月初,中清协筹委会临时党支部上级党组织——天津市社会组织委员会在天津举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在中清协筹委会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安排下,我作为一个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培训,收获颇多、受教之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过程,更好地组织、引导、团结社会组织成员及其从业人员,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社会组织对行业发展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能够始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爱岗敬业、努力奋进统一到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来,特显党领导的社会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和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坚持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团结凝聚行业从业人员坚定跟党走,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努力汇聚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推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社会组织必须认真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从党的指挥,永远跟党走,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性,这是社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和保证的政治方向。对于中国的清洁行业,中清协筹委会的党建工作和其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样,在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担当起行业的建立和发展,是近3000万中国清洁人的重托,任重而道远。中清协筹委会临时党支部书记李群池同志在学习讨论会上这样诠释党组织和一个*员应该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忠诚、为人民服务”,他用这十一个字道出了一个老党员和一个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的担当、情怀和坚定的信念;明确的阐述了中清协筹委会在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的服务方向和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清洁人在党组织领导下勇于创新,敢于发展的坚定信念。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对于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清协筹委会临时党支部的建立,充分证明了中国*天津市社会组织委员会对中清协筹委会工作的认可,是中清协建立和发展的坚强后盾,从而进一步夯实了中清协成立的基础。这是中清协筹建进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

中清协筹委会临时党支部将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努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中国清洁人不断进取,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服务彰显党组织在中清协筹备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展望未来,全中国清洁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行业的引领下,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想主要谈一谈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服务中心和大局工作,发挥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

党建工作的定位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党建工作在机关全面建设中的一个作用问题。党建工作能否在机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如何定位。有位则有为,作用从位中来,我个人认为:党建工作主要定位在推动力、凝聚力、鼓动力、监督力的作用上。

推动力,就是通过在机关党建工作中,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机关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保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凝聚力,就是通过党建工作活动的诸多形式和内容,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为实现机关的中心任务而打下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智力支持和技能的保障。

鼓动力,就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中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中心工作完成营造好健康、向上、进取的氛围。

监督力,这是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职能,机关党建工作要通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廉政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干部的监督,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员工队伍的高度稳定。

党建工作的定位,决定着党建工作的作用,只有定位正确,适应了发展的要求,党建工作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党建工作的定位,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单位中所起的作用。但我们更应意识到,在中心、大局工作面前,党建工作一定要把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角色融进到中心、大局工作中去,以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推动大局和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大局中心工作的面前,党建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抓干部,带队伍,增加班子队伍的领导力、执行力。路线方针政策定下来以后,关键是干部。单位的中心工作定下来以后,能否使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领导力和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没有一支团结协作,人民群众信任、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要确保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不可能的。党建工作要围绕抓干部队伍建设,来实现融入中心工作的要求。要严格按照“四好班子”队伍建设要求,严格落实中心理论小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提高一班子人政治理论素养;要严格落实“两重一大”的要求,在重大决策,重大工作安排部署和大额资金使用上,充分发挥一班人的集体领导作用,以确保的不发生失误和偏差,实现对单位的正确有力领导;要严格进行“政务公开”,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单位的知情权,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人民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是抓党员,带员工,确保党员先进性作用得到体现党员队伍是中心、大局工作完成进行的中坚力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组织先进性的要求,也是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的需要。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工作面前,党建工作服务的立足点在哪里。这是党建工作一个建设性的问题,也是党建工作一个实践的课题。各级党的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和实践。要通过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对先进性的认识,从思想上树立先进性的理念。基层党的组织决不能放松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要通过加强学习,把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为统一到先进性的旗帜下。要通过加强对党员管理,用党员的义务、权利规范党员队伍的行为,确保党员队伍的作风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要通过对党员队伍的严格考核,保证党员队伍是在群众的前面体现先进性。要通过建立对党员严格的考核细则,让每一个党员知道自己在中心、大局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日常的生活中,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做。并通过考核,建立常效保障机制,让每个党员意识到党员先进性应该体现在自身行为上。要通过党内的组织生活,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不能变成一个可要可不要的组织,组织生活有可有无的团体。党员的称号,决不能仅仅成为个人头上的桂冠。基层党组织要把自身的组织生活与中心、大局结合起来,并积极开展活动。通过活动,体现党组织的活力,体现党员与一般群众的不同,体现党员先进性组织在中心、大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员队伍和教育与管理,既要保持一个先进性组织的特性,又要与中心和大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党员队伍作用的发挥,在群众中先进性作用得到认可,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在围绕中心、大局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不管是什么矛盾和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中心、大局工作的进行。而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承担了一种解矛盾,释疑惑,营造健康向上氛围的责任。

在解矛盾,释疑惑,加强思想工作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一是要畅通渠道,及时发现在大局中心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疑惑,发生的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而且人们对具有逆反心理。这是缺乏针对性的表现。不知地形难为将,不知民情难为相,不知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又怎能解决队伍的思想问题。建立畅通思想沟通渠道,深入到科室,深入到现场,深入到队伍之中,才能发现大家的思想脉博。二是理解和解决干部职工的不适应。从适应到不适应都有一个过程,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过程所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通过加强教育,让大家的思想上认识到“严抓严管”;要通过宣传鼓励,让大家从内心中产生一种枳极向上的力量,克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以适应工作的要求。三是要从内心关爱干部职工,让他们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缺乏人文关怀,不真心实意地渗透到干群的内心,就会让产生反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两张皮。

在做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精神,树立规范的行为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关爱干部职工不是一句话,而是体现行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产生归宿感,产生积极向上的感恩心态,激发爱岗敬业的潜能。

党建工作如何服务中心和大局,是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进行积极探索,并付诸实践,才能实现服务中心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参谋助手作用。

两天的培训班很快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让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收获的却是引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启发和方向。几位专家的授课从不同层面丰富了我们的党建知识,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身的差距和社区党建发展的不足之处,对今后党建工作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方法,明确了方向,把握了重点,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党建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务“虚”,这个“虚”要务得有水平,悟出实效,推动实践,这才是务“虚”的境界。张书记的开班动员讲话紧密结合实际,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是的,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我们这些党务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贡献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之路。而罗世伦教授从形势到组织建设问题的分析引人深思,“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回想这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三句话,提醒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称职的党务工作者。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作为一名书记,应该熟悉党建理论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可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学习,有时候一些政策性强的业务知识要翻书才能肯定,自己也很想有时间好好学习。这次能够专心地重温、学习党建业务知识,听廖科长传授从理论到实际结合的运用,基层党建的业务具体知识,如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党支部组建等实用而且理论性强的知识再次得到学习、复习,深植于脑,非常及时。

“做,别怕错;快做,另磨蹭;专心做,别马虎;边想边做,动脑筋”,这是马部长引用百家讲坛关于“做”的四句话送给我们。的确,做到这“四做”,世上无难事。在党建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这也是个永恒的课题,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只有不断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才会有发展。马部长在讲课中从衡量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表现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启示,到怎么去做地分析,非常到位。我们要以“社区党建要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核心”的思想,贯穿于党建工作中,要有信念、有设计、有方法,促进社区***发展。

党建工作今年工作重点是什么?薄弱环节在哪?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想,而“见子打子”的做法更是无序。刘勇副部长对今年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工作要点的一一展开,让我们对党建工作方向更明确。八大块工作重点中涉及到社区党建的就有七项,对照我们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宏都党建发展。其实各项工作也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样工作的推进,必将带动关联工作的前进。宏都社区党建要以加强扩面工作这一重点,带动党员发展、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区委组织部举办的这次培训班,内容切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强,几位授课的老师都是从事党建工作的专家学者,讲课理论结合实际,生动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来说,是办了一件实事,我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后,不仅要将认真反思学习所得,更要融入到实际工作,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为已任,找准切入点,服务居民群众,服务大局,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搞好干群关系,一定要抓住核心问题,这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搞好干群关系,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推进创新,和谐惠民"这个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诚心诚意,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革命传统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和产生的、代代相传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中国解放革命进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前仆后继,勇于献身。在革命的极其艰难时期,他们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用自身的实践证明,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不断地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成为了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三大法宝之一。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务必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时刻牢记贯彻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然而我们之中有些干部生活好了,工作条件改善了,认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优良作风不必提倡了,出现了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和利益的现象,有的甚至兑化变质,堕落腐败成为党内的蛀虫、人民的公敌。职务越大,责任越大,担子越重。领导干部尤其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决不能贪图享乐,以权谋私,更不允许挥霍和侵吞人民创造的财富。唯有如此,我党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事业也才能无往而不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我们要时刻牢记: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我党的血脉,是我党执政的基础,脱离人民群众,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疏远了,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的思想在滋长,有的甚至滥用职权,以权压人、仗势欺人、瞒上欺下,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一定要强化宗旨意识,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要为多数人谋利益,把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贯彻于具体工作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民为己任,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带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境界是爱人民。"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拥护、是否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

一要少打官腔,多说实话。人民群众认识了解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听真言"。说真话、说实话往往能获得群众的认同,取得群众的信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所以领导干部少打官腔、多说真话实话,敢于承认问题,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唤起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进一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少听赞歌,多听意见。

适当的赞誉使人增强信心,过多的溢美之辞,则成为阿谀奉承,更可能包含着复杂的目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心向背,可能不动听,但良药苦口。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少听赞歌、多听意见,这样对党的事业有利,对工作有利,对领导干部的个人成长和进步有利,对于广开言路、加强同群众的交流和联系更有利。三是少蹲机关,多下基层。领导干部在机关蹲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脱离群众,产生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增加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机会,了解群众疾苦,这样才能知民情、懂民心、晓民意,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少发命令,多做调查。党的领导干部要多做调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剔除自己"啥都懂,啥都会"及"群众无知"的错误认识,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减少"瞎指挥",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获取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七

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贵州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习近平总书记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三是乡村建设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建设。该村坚持一以贯之的推动实施,12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绩,成为了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孟夏时节,我肩负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怀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造福梦想,来到享有“天府之国”美誉之称的成都,参加了“陕西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之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与其说是莫大的荣幸,倒不如说是人生历程中一次难逢的机遇。从跨进培训中心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培训中心优雅的环境、浓郁的学风所吸引。在这里,我深切感受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使我在学习境界上受到深刻的触动。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如沐春风,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基层干部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在培训学习中,自己能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仿佛回到了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

放在首位,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和群众连为一体,就一定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力量源泉。反之,将成为先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将一事无成。古人说:兵是威,将是胆,失去群众的班子将无威无力,没有底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化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牢我们党和政府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合力同心,共同奋斗。

亲民是为政之本。只有懂得了爱民是执政之基,就一定要坚持为政必须亲民,要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探索亲民之策,要从行动上亲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走得近一点,视群众为衣食父母,情同手足。在工作作风和方法上,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调查研究,常到农户,让干部的身影常在群众视野中出现,多与群众共处、共餐、拉家常,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认真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最真实信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我们的诚心来感化群众,影响群众,并主动接受我们,体现群众对我们的一份信任,一份寄托,一份期待,真正同呼吸、共命运,融为一体。

惠民是行政之策。幸福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心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是否惠民、便民、利民为考验标准,让老百姓多得实惠是紧要之策。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主意,想办法,多想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让人民群众谋利益,得实惠。

这些先进典型,为什么能实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问题是,他们在贴心为民上有真感情,有真举措,下真功夫。相比之下,自己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缺乏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面对当前脱贫攻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产业及村集体经济、村级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及党风廉洁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对村干部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期待,思想上准备不足、力不从心,能力上不能适应,难以胜任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时至今日,自己还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不适应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工作需求,专职化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基层工作水平低下。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家长式发号施令,依法施政能力特和处理群众矛盾能力较低。工作方法简单,多凭个人经验办事,不愿意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把一些能通过思想说服解决的问题人为复杂化。缺乏改革精神,“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琐碎事务,没有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实施村民自治和指导管理村组等方面无有效办法。政策理解和政治观念跟不上农村形势,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法治措施解决问题,群众工作能力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三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浓。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工作牵制了村干部的大部分精力,加之会议、检查、考核较多,无法腾出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做群众最关切、最盼望解决的具体工作,容易出现“上级交待的任务没完成,上级不满意;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好,群众不满意”。长此以往,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执行力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思想观念保守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长期以来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由于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当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魄力不足,以致胆子小、步子慢,求稳怕乱,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新观点、新见解、新思路、新办法,难以突破个人的传统经验和思维定势,习惯上级要求什么、下面落实什么,上级检查什么、下面突击什么。

“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下乡村发展现状、针对乡村发展时弊,响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七大战略”之中,足见其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学习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具体部署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构建,尤其是对立足支部工作职能、快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有了初步的思考。

我们新阳镇白塔村位于镇政府北部旱腰带地区,羊毛湾干渠以北,乾县西7.5公里处,是新阳镇的东大门。全村土地总面积2096亩,342户,1532人,党员32人,村"三委会"班子健全,辖4个自然村,2017年人均收入11800元以上,主导产业以果业为主。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带领干部群众新建160平方米的乡村舞台,并为文化广场配备体育健身器材一套,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村民文体活动需求。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位于村委会,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6.5万元,占地10.5亩,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9平米,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培训室、多功厅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使村民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起到凝聚人心、倡导文明、构建和谐的作用。村上现有30余人的锣鼓队1支,16人的腰鼓队1支,秦腔自乐班2支,秧歌队5支,文体活动常年不断,其中:每年举办文化展演活动10余场次,乡村体育比赛等1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我村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但与先进的村级典型相比,我们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差甚远,必须矢志不渝的躬身为民谋福祉。

---突出乡村组织升级,夯实引领体系。一是强化村党组织建设,深入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强化党建指导员作用,从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改善阵地、优化队伍入手,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双百”工程,真情回引优秀农民工、实用技术人才,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是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探索在村民小组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使村民自治组织真正成为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主要力量。三是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理人等举措,大力培育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全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2019年12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玉溪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到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考察。通过全程参加沙滩村、白鹭湾村等13个点的现场教学,并认真聆听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张光根处长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台州市乡村振兴之路有了直观的见闻和切身的感受,既学到了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领悟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结合台州市乡村振兴经验及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离开发展的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综观台州市后岸村、下叶村等发展振兴经验,乡村美、农民富都有其坚实的产业支撑,后岸村、下叶村发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使游客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引导农户做大工艺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通过舌尖上的记忆留住游客的心,推动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在给游客带来独特旅游体验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人均仅拥有0.75亩耕地的玉溪农业,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为方向发展农业,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好“特”“融”“食”字文章,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深入推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以此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二、文化是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此次学习考察的台州市每一个村给我们的直观感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湾幽岛……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美好景致,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携带着历史的信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台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扎实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序推进特色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积极挖掘和整理民间艺术、手工绝活、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开发“古村游”项目。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形成合理宜居的空间结构,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旅游要持续发展,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根本。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玉溪市广大乡村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高原水乡文化、民族文化、聂耳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农耕文化等等,还有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青山绿水。可以借鉴台州市的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三、规划要先行。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遵循乡村振兴的规律,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同时,编制规划要注意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编制规划还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抓好示范引领。可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也可以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的具体内容,选好典型,树立样板,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要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推进城乡统一规划,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要通过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法治是底色。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特征和要素。全面提升我市乡村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创新现代农村警务机制,推进警力下沉,推行警务前置。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整合基层群防群治社会资源,提高整体协作防控能力。健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深入排查农村各类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持续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推动村级“多网合一”,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构建“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治理新格局,促进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为综治信息汇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重大事项分流督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综合阵地。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和教育作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乡村稳定,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习近平总书记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三是乡村建设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建设。该村坚持一以贯之的推动实施,12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绩,成为了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八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主要收获。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工作思考。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作为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公司机构体制改革之后,作为一名新党员,有幸被选举为保定公司北部片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本次党建培训班的学习,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一、学思践悟,扎实党支部理论知识水平。《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思结合,层层递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训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党史、党章、十九大精神、工会工作等日常工作内容。在此之前,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是肤浅,总认为做好党员管理、活动组织和宣传报道就完全足够,但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欠缺,可以说是越学越不自信,越学越丰富,进一步消除了过去个人在党群工作实务中的一些思想误区和理解错误,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下大功夫来补强知识,刷新技能。

二、学以致用,夯实党支部基础工作。培训过程中,通过河北公司党委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兄弟单位党支部书记交流,发现我们在党支部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我们新成立的党支部,在支部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短板,诸如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党支部书记职责履行和党支部达标晋级管理、党员量化考核等方面亟待具体落实。看似繁复琐碎的基础工作,但我想只要我们运用本次培训所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这些基础工作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得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会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角色中,积极组织,认真落实,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三化三一等内容的要求,在公司党委的帮扶指导下,扎实规范基础流程,逐步夯实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三、真抓实干,充实党支部文化活动载体。党建文化活动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为党员群众相互认识、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形成友谊搭建了稳固平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引领和社会示范,培养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和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增强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供重要保障。培训过程中,相关领导为我们亲自授课,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党工团文化活动的开展、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等工作进行了讲解,让我认识到党建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统计调查事业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把聚焦数字质量,紧密联系广大队员,梳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积极的投身到党建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工团活动,形成共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吹响新时代的统计冲锋号。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主要收获。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工作思考。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新形势下“经济手段”已成为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成都学习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的经济发展很快,与那里的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强密不可分,从教授到村干部谈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抓起经济工作来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我们去参加现场教学的五个村,每个村抓经济发展都各有特点,有开发竹艺产品的、有开发陶艺产品的、有搞特色民宿的、有在村委会做服装加工的、有种茶叶的、有种猕猴桃的等等,这些产业既让群众增加收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比如,崇州市五星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村上还有7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再比如,蒲江县复兴乡对外出口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除了本地的地理优势外,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的干部有经济头脑,提前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整理好,集中在集体手里,才得到与新西兰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反观我们留坝县各镇办,经济发展滞后客观上讲受制于限制开发、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主观上讲也与我们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主动钻研、学习经济工作的时候少,思维方式呆板,眼界不够开阔,既不能较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也不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去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比如,村级扶贫社就是县上搭建的一个抓好村经济建设的平台,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却没有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不敢大胆的去创、去试,工作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究其原因还是抓经济工作能力欠缺。为此,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对镇村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积极引进绿色无公害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早在2004年,成都市为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顽症,就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在我看来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就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谢育新教授讲“成都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待遇是年薪10万元,每月到村工作一星期,主要是做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并全程指导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的每个乡村规划建设的都非常科学,各有特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留坝县各镇办在推进一些环境整治、节点打造、乡村旅游等工作中,虽然规划设计是专业公司,但设计交出来后就很少指导落实了,基本上就是靠施工队和镇办领导的领悟能力来搞建设,导致一些规划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做出来的节点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就应该学习借鉴成都市这种规划管理方式,为各镇办分别招聘1-2名专业的乡村规划师,要求规划师每月定期来镇村工作一段时间,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规划设计和指导落实,为后一步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坚持做精做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都市全市有2000多万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闻名天下的小吃和成都人喜欢吃喝玩乐的天性,让成都周边县区发展乡村旅游自带加速优势。加之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注重打造品牌和借势宣传,让成都的乡村旅游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我们留坝县地处秦岭南坡,背靠西安大都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虽然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但随着今后宝汉高速及其支线的通车运行,留坝必将加入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不动摇,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和发扬好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大力发展更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多点开花”,目前看来,留坝的火烧店镇、留候镇等已经走在了前面,而我们江口镇就相对滞后了。今后,我们应该学习好成都经验和兄弟乡镇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梭椤、洪武、河西、范条峪等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垂钓、采摘、露营、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节点,把每一个节点做成像景区一样的精品。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解决好游客吃和住的问题,从而尽快让的江口的旅游产业迎头赶上,为全县全域旅游贡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以问题导向抓工作落实。成都的干部思维方式灵活,思想观念解放,善于通过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来突破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村级活动场所挂牌过多过滥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验收就挂哪个部门的相关牌子,检查验收完了马上取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有应付检查的嫌疑,但对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再比如,成都的干部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用温江区委党校范吉斌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上级文件,主要是看文件规定哪些事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事外,其他的事都是可以做的”。正是在这一理念下,成都人较早地完成了土地、住宅确权工作,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含宅基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集中安置点,把老百姓原来的旧房租出去改建为民宿,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如“明月村”、“幸福村”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再想一想,主要是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思路不开阔造成的。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今后,我们应该学习成都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使经济发展了,让群众满意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坚持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九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一、培训内容丰富。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二、乡村快速发展。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三、个人感触颇深。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总书记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公安局、处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部署要求,2021年3月18日上午,沙坪坝所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对党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开展党史教育不仅是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开展好党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是要树牢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心中有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共产党人的真心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要积极履职尽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担当意识就深深烙在每一位党员心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担当意识始终未变。学习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增强斗争意识,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屈服,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珍惜这份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党史、国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鉴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十一

按照**委组织部安排,我于**月**日至**日在**大学参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主要收获。

一是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带领浙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义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了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浙江精神、运用浙江经验、推行浙江模式的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鼓舞了信心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收到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显著成效。

三是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和认识。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发展实践和历程,既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之路,也是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之路。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亲眼看到了浙江“抓党建、促发展,抓改革、求创新“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类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浙江围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问题,树立和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浙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人民。

二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强化实干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动力和活力。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少,资源条件在全国较差,但是浙江在发展中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和“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差距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才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才能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始终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提出“两山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浙江坚持”宁愿牺牲gdp也要整治优化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需要和期盼,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工作思考。

对标浙江的先进经验,我们田庄还有许多差距,必须立足镇情实际,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求创新。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浙江“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开拓创新。特别是要“跳出田庄看田庄”,摒弃“沟道思维”“城墙思维”,做足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进一步转变田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田庄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传播者、践行者,为田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着眼田庄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合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积极发展苹果、翡翠梨和川道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和优化田庄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让田庄镇域经济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田庄经济的“升级版”。

三是防治污染惠民生。当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防治污染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同时,深入推进辖区内北洛河、慈乌河流域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推行“八清一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助残、文化等民生事业,努力让田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四是加强党建夯基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模式,通过作风转变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十二

我有幸参加了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党的知识培训班的学习,感觉收获颇多。这次的党课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讲座的形式、通过幻灯片讲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喜闻乐见的体验形式,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党的基层工作理论,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形势,更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讲解人员旁征博引之中切实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和它成长过程中不朽的丰功伟绩。几位专家的授课从不同层面丰富了我们的党建知识,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身的差距和支部党建发展的不足之处,对今后党建工作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交流,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方法,明确了方向,把握了重点,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基层组织工作者的不竭动力。

我们这些党务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贡献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之路。而范教授从国际国内形势到组织建设问题的分析引人深思,“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回想这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三句话,更是对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不断的在提醒我们:牢记责任和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称职的党务工作者。

二、党建知识的学习是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之源。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作为一名组织委员,应该熟悉党建理论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可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学习,有时候一些政策性强的业务知识要翻书才能肯定,自己也很想有时间好好学习。这次学习采取了脱产的形式,让我们异地学习,不受其他工作干扰,使我们能够专心地重温、学习党建业务知识,听山大的传授从理论到实际结合的运用,与各位同行前辈们交流基层党建的业务具体知识,如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党支部组建等实用而且理论性强的知识,是我再次得到学习、复习,深植于脑,非常及时。

三、开拓思路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条件。

党建工作的发展,这也是个永恒的课题,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只有不断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才会有发展。自20xx年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刚开始把机关品牌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分了开来,单纯的搞品牌创建,结果事半功倍,不能很好的达到创建效果,通过与上级领导交流我认识到党建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石,不是单独存在的,任何工作开展都是贯穿其中,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牛教授在讲课中从衡量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表现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启示,到怎么去做地分析,非常到位。我们要以“机关党建要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核心”的思想,贯穿于党建工作中,要有信念、有设计、有方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四、明确工作方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学习培训,我对党建工作今年工作重点、如何把握薄弱环节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在工作中我常常会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想,弄得自己工作起来焦头烂额,感觉工作很多,但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入手,怎么才能明确基本工作程序。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工作要点要一一展开,才能使党建工作方向更明确。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对照我们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机关党建发展。其实各项工作也都是相辅相成,每一样工作的推进,必将带动关联工作的前进。基层党建要以加强扩面工作这一重点,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全面带动党员发展、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序开展。

精选机关党建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3篇)篇十三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搞好干群关系,一定要抓住核心问题,这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搞好干群关系,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推进创新,和谐惠民"这个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诚心诚意,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一、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

革命传统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和产生的、代代相传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中国解放革命进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前仆后继,勇于献身。在革命的极其艰难时期,他们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用自身的实践证明,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不断地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成为了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三大法宝之一。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务必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时刻牢记贯彻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然而我们之中有些干部生活好了,工作条件改善了,认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优良作风不必提倡了,出现了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和利益的现象,有的甚至兑化变质,堕落腐败成为党内的蛀虫、人民的公敌。职务越大,责任越大,担子越重。领导干部尤其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决不能贪图享乐,以权谋私,更不允许挥霍和侵吞人民创造的财富。唯有如此,我党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事业也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我们要时刻牢记: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我党的血脉,是我党执政的基础,脱离人民群众,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疏远了,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的思想在滋长,有的甚至滥用职权,以权压人、仗势欺人、瞒上欺下,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一定要强化宗旨意识,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要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把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贯彻于具体工作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民为己任,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带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拥护、是否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

三、搞好干群关系,要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

一要少打官腔,多说实话。人民群众认识了解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听真言"。说真话、说实话往往能获得群众的认同,取得群众的信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所以领导干部少打官腔、多说真话实话,敢于承认问题,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唤起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进一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少听赞歌,多听意见。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抄袭心得体会自我检讨(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最新英语书法比赛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个经历中的感受和领悟的总结。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英语书法比赛,并且在此过

    优质物流运输赔偿协议大全(16篇)

    运输是指将人员或物资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行动或方式。下面是一些关于运输的案例研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从事运维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5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2023年特殊药品申请书范文(17篇)

    这是一个重要的申请书,需要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展示了申请者对自身能力和发展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清晰概括。

    最热消防员应急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3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

    优质员工考级申请书(汇总23篇)

    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书,需要认真审视和精心打磨,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如果您正准备撰写一份申请书,那么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主管:您好!四月份即

    最新教导工作计划及行事历(汇总18篇)

    工作计划书的撰写需要注重细节,包括任务分解、时间预估和资源分配等具体内容。如果你需要编写一份工作计划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认真贯彻上级教

    最热房管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范文(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梳理和提升,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正在写月工作总结,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我代表xx房地产

    最热三年级语文第课古诗三首教案范文(16篇)

    三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文来源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