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多年来经过大量写作实践和积累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范文范本2:接下来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行动。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一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乌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二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幻灯片
二课时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近;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五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围绕课题,阅读课文,发挥想象,明白小学生送盲婆婆一只蝈蝈的用意。
2、理解诗歌后,激发学生自己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蝈蝈图: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
练习填空:( )的蝈蝈。
2、师小结:多可爱的蝈蝈,小男孩喜欢它吗?
3、读一读儿童诗的第一段,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他的喜爱之情?
4、学生自读,汇报:乐呵呵 喜滋滋 。
5、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给他们换个说法吗?(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眯眯 笑嘻嘻 喜冲冲 喜洋洋 乐陶陶 乐滋滋)。
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
7、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
二、自读诗歌2、3段。
过渡:你们读一读2、3自然段,就会找到原因的。
1、学生自读,再说说理由。(没有人做伴会孤独,小朋友上学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见只能听了)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教学生字“替”字。
2、谁来帮小男孩送蝈蝈?(指导朗读第2段)。
3、出示插图:你们看,盲婆婆接过了蝈蝈,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听听这美妙的歌声吧!(播放音乐)。
(1)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她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还会看到了什么?)。
(2)总结:蝈蝈的歌声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进田野,来到了大自然,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5)指导朗读第3段,并指导背诵。
(6)继续听,歌声也许会把盲婆婆带到——————(听音乐,看句式填空)。
(7)这真是一只神奇的蝈蝈,有了它的陪伴,盲婆婆一定会享受到无限的欢乐,感到生活的幸福。你们还想听蝈蝈的叫声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8)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难道仅仅喜欢这只蝈蝈吗?(引导学生说到喜欢小男孩)。
(10)学生自由说自己曾经做的好事。教师评价。
(11)看来,我们都和小男孩一样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其实,哪怕送一只小小的蝈蝈,哪怕一次小小的让座,哪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把快乐带给别人,我们就是献爱心。希望小朋友们每人都拥有一颗爱心!(画上爱心)。
4、齐读课文。结束。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七
个人复备栏。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教后记。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盲()。
你()您()。
邻()郊()。
古()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九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美观地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读)。
2、“绿”最容易写错,谁会写?(一生板演,其余在写字本上写)。
3、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段音乐(播放蝈蝈的叫声)。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你喜欢吗?
2、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词语卡片读“喜滋滋”、“乐呵呵”)。
3、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以读促悟。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小结:是呀,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于是就蝈蝈的叫声陪婆婆。这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理解第二句:
(2)指导朗读: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开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 。
歌声会把您带到天安门, 。 。
五、读中感悟、内化体验。
1、师:读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
2、引读第四小节:婆婆,婆婆,——。您听,——,——。
3,理解省略号:
师:这里有6个点,这是什么符号呀?谁知道?(省略号)。
师: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也省略了盲婆婆的无限快乐。
六、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生畅谈)。
2、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赞的。 。
不仅是你们,全世界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助残日,号召大家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别人。(图片介绍)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你喜欢乐于助人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好听的儿童诗。
八、学生字,描红。
附板书设计。
因为 有 。
所以 。
助人为乐 。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二、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精炼,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整体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听了范读后再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从而达到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二、连接语:你瞧!有人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
三、看动画听配乐朗读。
四、连接:知道谁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并板书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啊,多么神奇可爱的蝈蝈啊!(出示蝈蝈图)当小朋友捉到它时,会怎样想?心情怎样?读读第一小节。从哪儿看出心情愉快?学生个别读,学生自己评。注意读好乐呵呵,喜滋滋等词。
五、如果是你,会怎样地拎来给盲婆婆?小朋友拎着蝈蝈高兴地来到盲婆婆面前时说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节。自由地读,个别读。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捉蝈蝈的原因了吗?你们能想象出他平时是怎样陪盲婆婆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七、自由读,个别读。给学生配乐读。
八、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吧,让我们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吧?齐读最后一小节。尤其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九、整合全文,:读到这里,大家想不想见见这位小朋友?他在哪儿?他或许就是你,就是他!我们来演演他好不好?讨论演好这个小朋友的诀窍即:认真读全文,背下小朋友说的话,加上一定的动作。师生互演,同桌互动。
十、老师小结:我这个盲婆婆这时该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帮我想想啊?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是啊,但愿你们今后都能关心老人,给残疾人以爱心和帮助。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三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引出“蝈蝈”
1、引出蝈蝈,出示蝈蝈的图片(课件),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蝈蝈”,第二个学生跟着书空。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
(二)引出“婆婆”
1、出示婆婆图片(课件)看,这是一位——。
2、板书婆婆,指导写法。在课文纸上写一写婆婆。
(三)引出“盲”
1、小朋友,仔细看图,这位婆婆双眼看不见东西,是一位盲婆婆(板书“盲”。)。
2、教学盲。
(四)引出“送给”
1、小朋友,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
4、幸好,这位盲婆婆有一位好邻居(课件插图和词语“邻居”):
(1)、读好这个词。(2)、理解邻居。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自由读文。
1、拿起课文纸,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比比谁读的次数多。
(二)分小节读课文,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第一小节:乐呵呵、喜滋滋。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乐呵呵、喜滋滋。
第二小节:替。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替。
第三小节:领、带。
1、替老师请一位读书很棒的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
2、两个难读的词组正音:流淌的清波 难忘的欢乐。
3、把这两个词组放回句子中再读这一小节。
4、生字新词正音:领。
5、领和邻两个生字比较异同。
5、领是什么意思呢?请轻轻读一读第三小节,找到意思和他相近的字?(带)。
6、在这里,领就是带的意思,这两个字合到一起就是“带领”,也就是带的意思。
(出示:邻居、领、带、带领)。
第四小节:(齐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三)男女生赛读:
我们男女生配合读一读,男生读一三小节,女生读二四小节。
三、精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爱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引出乐呵呵、喜滋滋。
2、我们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一样,都表示高兴)。
3、表示高兴的,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4、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2、指导读好两个婆婆。
3、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是一只——(生接读)。
4、小男孩会为婆婆唱什么歌呢?除了唱歌,我还会怎样陪伴盲婆婆呢?
5、理解替。
6、指导读好这一段。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读正确这句话。出示: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2、唱好蝈蝈之歌(唱出高低快慢)。
(四)学习第三小节。
一、感悟田野的美。
蝈蝈动人的歌声把盲婆婆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1、这悦耳的歌声把婆婆带到了——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啊?
2、多美呀!谁来美美的读一读1、2两句?
3、走过这条小溪,婆婆还看到了什么?
4、歌声还会把盲婆婆带到哪里,让她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可以选一个说一说。
5、同学们,此时,盲婆婆的世界还会是一片黑暗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二、感悟童年的快乐时光。
2、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3、齐读、背诵第三小节(配乐)。
(五)、读全文。
多动听的歌声!多快乐的画面!让我们把全诗连起来读一次。
四、总结。
小男孩送给了盲婆婆蝈蝈,仅仅就送了一只蝈蝈吗?他送给盲婆婆的还有什么?(总结:板书画完整)。帮助他人,快乐你我。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
送蝈蝈 。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
带 想起 欢乐 。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1.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忘()()()。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
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 。
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实用16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