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写作实践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一
摘要: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原则、途径等都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课堂上善于运用暗示教学法能极大地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潜力,获得最佳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语文教学。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的医疗实验而创作的,经过20多年的实验和研究,它形成了国际上的一大教学流派,发展到20世纪末,它也被广泛推广到苏联,东欧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并取得卓越的成效。此法在我国中小学中实验中,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法依靠能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
2、暗示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创造了环境与人的共振系统。
3、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加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暗示教学法有开放性、易接受性、愉悦性的特征,吴国阳等人结合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它的特征总结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1、愉快而不紧张。
2、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
3、“双重交流水平”即师生互相暗示互相启发。
以上三个原则必须同时利用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倘若企图孤立地运用其中任一条都不能达到暗示的效果。
三、暗示教学法的类型。
国内外的教育学家总结了很多有关暗示教学法类型,我国特级教师孙春成则系统的总结了以下几种类型:
1、情景暗示。
2、条件暗示。
3、逻辑暗示。
在教学中,通过暗示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吴国阳等人结合洛扎诺夫的理论和国内外教育家的研究,在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基础上总结以下几种途径:
1、心理途径。利用这种途径,要求教师切实认识无意识和外围知觉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大量的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激发兴趣和喜悦的体验,创设高度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
2、教学途径。这条途径主要在于向学生介绍容量很大的教学内容。
3、艺术途径。暗示教学法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教师在朗读时的语调应多变,富于美的旋律,感情饱满,舒适悦耳,抑扬顿挫。暗示教学法的研究表明,通过播放音乐和游戏、角色表演的艺术手段可以很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善于运用这三个途径可使语文课堂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五、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尝试。
孙明言、张明武等老师结合暗示教学法的原则,归纳了小学教学中采用语言、动作、表情、环境以及色彩等暗示方法,可以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他们还系统地总结了暗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结构中的三个阶段:
1、放松阶段。
2、教授阶段。
3、复习巩固阶段。
六、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功能。
丁春锁老师认为暗示可以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语文课堂中,暗示艺术凸显了语文的学科内涵,遵循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实现了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此总结了暗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三大功能:
1、陶冶功能。
2、注意功能。
3、提示功能。
1、暗示者的权威。
2、师生关系。
3、心理氛围。
4、信息的价值。
另外在实施暗示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暗示的目的,设计好按时环境,发挥好暗示的时机,暗示的内容要具体,多使用并且善于使用含蓄、幽默、激励性的语言。
总结: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只主导作用,……非谓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聆听。暗示的艺术可谓教师主导作用的一大手段,只要适当运用,语文教学定会情趣盎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桂香,略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q现代中小学教育,第3期。
[2]谭勇,浅谈暗示教育的艺术,[j]q山东省团校学报,第5期。
[3]李志厚,暗示教学法研究:历史、现状与启发,[j]q华南理工大学学报,3月,第5卷第1期。
[4]孙明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暗示,[j]湖南教育,1991年第4期。
[5]丁春锁,暗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q教育探索,20第10期(总第148期)。
[6]吴国阳,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浅谈按时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q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8期。
[7]李德邦,略论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q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5期。
[8]欣悦,,有效的暗示教养: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沟通方,【m】中国纺织出版社,年出版。
[10]李金柱,暗示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q山西教育第05期。
[10]孙春成,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7月。
[11]张明武,暗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尝试[j]q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第09期。
[12]敬万秋,论暗示教学法的实施,[j]q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第4期。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二
27.《高中课标》要求对语文课程的语文能力从三个方面培养,请介绍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备考重点: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其他大题考的比较少,一般在填空题里考查,需要背诵一些重要定义。
【2018.4大题考了的“人文性”和认知心理学】提醒:简答考的特别细,不能只看大的框架。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三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要的情感体验。每一位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个性化的求异思维以及和谐的探究合作体系的课堂特点,而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提出更富想象力的、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次数,也加大了应变难度。如果教师在困难面前一味地利用“课后解决”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违背了课改的初衷。
最近,笔者在一次集中听课时,无意中发现上课的四位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出现了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法来搪塞学生。刚开始,我认为也许是巧合,但课后仔细想了想,再回忆自己曾经亲历的各种突发事件,我似乎觉得这种方法几乎已经成了教师挡住学生突然发问这把利剑的不败盾牌,而且现在已经被很多教师争相效仿并熟练使用着。
目前,在课改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种方法的普遍被采用,会造成一种敷衍风气的蔓延。在这里我们不妨比较几个教学案例,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应该尽量少用。
案例1:一名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讲评,刚读了几句,一位学生在喊:“这篇文章是从作文书上抄来的。”课堂上立刻出现骚动,但教师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初衷,反而镇定地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师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的。”学生说:“好极了!”(教学论文)“好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教师接着又说:“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得不多,以后我一定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同学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教师又补充了一句说:“今后我们轮流推荐,不过,如果推荐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
案例2:语文课上,教9币声情并茂地读完了课文《小珊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十一课),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段落?”这时一名学生出乎意外地回答:“一个也不喜欢。”教师尴尬一阵后不问情由地说:“这么好的课文你都不喜欢,那你喜欢什么?你的作文是不错,不过,这可是名家的作品,难道你能比他写得好?同学们,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自以为是。”(事后经向同行们了解得知,这名同学不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是小珊迪都快要死了,还记得那一点点钱,不现实。)。
案例3: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这一课时,一位学生问:“课文写的是熊熊燃烧的大火,为什么只烧死邱少云一个人?如果是只烧死他一个人,就不能叫熊熊燃烧的大火。既然是熊熊燃烧的.大火,邱少云身上的手榴弹为什么没有爆炸?”上课的教师一时答不上来,便问其他学生谁会回答。有学生说:“手榴弹可能是假冒的,根本不能爆炸。”也有的说:“手榴弹里没有炸药,当然不能爆炸。”对此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给学生合理的解答,只好说:“待课后查资料再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没办法查到相关资料,只有经过师生的进一步思考或者寻求同伴帮助解决)。
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分析后很容易得出结论:案例1,教师变“抄袭”为“推荐”,教师机智巧妙的转折,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的最好体现;案例2,教师不负责任地随意表态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容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案例3,教师的知识水平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持他解决这一突发事件,而是操起“课后解决”这一盾牌,显然也不是理想的解决办法。综合比较三个案例中的教师角色,第一个例子中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对课堂发生的事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谓智慧型的教师;第二个例子中的教师简直可以说是鲁莽型的;第三个例子中的教师,处理问题缺少智慧、缺乏应变、缺乏创意,可谓欠缺型的。显然,只有教师通过自己非凡的智慧、敏捷的才思、渊博的知识、过人的胆识、合理的应变、丰富的经验、充分的准备、耐心的引导和平等的合作而使问题得以在课堂上解决的结果,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理想方法。只可惜,这种结果现实中确实很少出现。
有很多“课后解决”的事例,都存在相同的消极回避的特点。比如,小学语文教材《飞机遇险的时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时,在不同的课堂就会出现不同的突发事件。如一学生问教师:“假如小杨梅不是叶挺的女儿,周恩来会让伞吗?”又如“每个人都有珍爱自己生命的权利,周恩来不应该让伞。”还有品德课上学生问教师:“做好事不告诉他人是不是撒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叫比赛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多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走进误区的结果,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散求异地思维,才能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教师只有在积极维护学生的探究精神,热情主动地进行合作,随机应变地正确引导,用自己在知识与经验上的资源条件,机智地划定解决轮廓,既要限制事态的无序发展,还要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时空差异,引导学生学会用客观视觉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携天真这笔财富走向成熟,成就人生。这样才符合课改所要求的营造主动、创新、富有实践性的课堂特点。对于那些是因为学生的阅历所限而导致的思维误区,则更需要教师作为学生的知识源,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要求。不难看出,如是因为教师的能力、知识、意识以及观念上的原因导致教师不足以满足课堂应变,才不得已而“课后解决”,显然是不应该倡导的。
诚然,“课后解决”也不是明令禁用的方法。人非圣贤,教师也绝非完人。这种方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当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了既有影响又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都难以解决,且一时又没有资料可参考,在师生心理都可接受的情况下使用:二是教师有意要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刻、更广泛、更自主的学习。比如,前面提到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所发生的事情,我看就有文章可做。教师完全可以在与学生的简单讨论中,肯定这场战争和邱少云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然后有意识引导到课外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方案,一是可以让学生查阅关于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参考课文内容,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写一篇《我的战友邱少云》,然后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二是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各种文学体裁的区别去理解作者的写法,告诉学生课后比较报告文学和一般记叙文在真实性和代表性上区别。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而且可以使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改所提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要求。
遇到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切莫一厢情愿地武断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错过情感培养的绝佳时机。另外,“课后解决”也绝不应该是通用方法。如果教师是用这种方法在掩盖自己的不足,避免自己的尴尬,而手执这一盾牌,采取迂回战术驾驭课堂,那就应该被禁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依笔者所见,这个时候不能选择学学科知识,那是远水不解近渴,而是要通过学习,深刻理会课改精神,力求以新的教育观念,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备课时就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尝试自主模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全过程。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建立和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知识权威的这项帽子,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存在于学生之中,另外,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和教师的探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自行走到知识殿堂的门前,并产生渴望进入这座殿堂的向上心理。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四
其一,秋全面启用统编教材,若无特殊情况,我将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任务。新版教材需要熟悉、全新课文需要解读、新旧内容需要衔接……新学年,挑战多多,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师吃透课程标准,以语文课程的视野来研究语文教材,也就不会惧怕“版本”问题了。
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了这本书的阅读进度,兴化市教育局教科室何主任问我:“这本书,怎么读得这么认真细致啊?”我说:“9月份用统编教材,读读课标和教材研究,方向跑不错。”何主任回了一个赞――“凡事预则立”。“立”,是美好的结果,我自然期待。但水到方可渠成,过程最重要!
何谓教授?何谓专家?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不,真正的教授,真正的专家,确实“高”,但不会“在上”。他们会俯下身子,用你听得懂的语言诠释自己的理论体系。读吴教授的着作,不觉艰深晦涩,因为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融合。许多“例谈”,使我们的学习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从“例子”进入“理论”,由“理论”继而“操练”,因“操练”有所“反思”,如此往复、上升,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大概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书中精选了12个课例,分别从目标的选择、内容的取舍、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开始思考“语文教什么”,如何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后来,撰写论文、参加赛课时,吴教授的这本《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都给了我不小的启发,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有了更多的期待。阅读这本书的正确方式便是――慢慢读、细细读;要动笔、要动脑。
其三,这本书“可以作为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修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在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是师资培训教材。
教育具有时代性,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展开的。所以,没有管用一生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积极参与培训、研修,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教育。但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教师培训也是如此。很多教师缺少外出培训机会,开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那就暂时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一本师资培训教材就像一场大型专家讲座,而且你随时可以让“专家”停下来,留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读书是最便捷的培训方式。所谓“培训”,用扩词法来理解就是“培养+训练”,这就必须为自己定下目标,边学习、边操练,以期待最好的学习效果。
讲完细读理由,再说说读书过程。
2月17日从总序读起,3月18日读完最后一页,前后共计30天,实际打卡23天。没有打卡的几天,应是喝了点小酒,睡意太浓。醒困后,对前一日没有读书、没有打卡之事,我并无半点悔意。年龄大了,渐渐不再强求自己,随缘就好。
既读专业书,便要动笔墨。圈圈画画,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结构,开始是人工绘图,后借助手机app――“思维导图”智能了一把。除此之外,为了明晰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我又分门别类地摘录、比较、强化;实践部分,我对照活动步骤,写了简单的教材分析,并对书中提供的案例进行了简单评价;“学习评价”中的题目,帮助我回忆章节内容,每有大脑短路一片空白时,我再回头翻看,强记一番。突然之间,考前抱佛脚的感觉久别重逢。
为了让学习的感觉再强烈些,给自己布置点任务,同时,也不枉读了本专业书。
1.读王荣生、李海林教授所揭示的“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解读新苏教版三下《“超级球迷”邓小平》一课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并完成教学设计。(申领的一课一研任务,尽快完成:初定4.15之前)。
2.比较“阅读各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表格),确定《黄鹤楼送别》一课在三下(新苏教版)、五上(旧苏教版)的教学目标,完成简单的教学设计。(5.10前)。
3.就新苏教版三下“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写一篇教材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整理活动成果。(6.10前)。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五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们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种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与学道德、学历史、学社会、学自然浑然结合在一起的。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除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单独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5、古代学者们也总结出许多大体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做多改等等。
6、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各学科也相应开设该学科的教学法课。
7、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9、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0、中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心理科学就必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11、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12、语文教学是社会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活动。母语的学习,始终是在社会应用之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的语言环境。
13、建国前定名为“语文课”
14、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15、“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它融汇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汉族和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16、“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17、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18、在新式学堂中,这个学科曾被称为“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
19、梁启超(蔡元培)1906年前后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20、“五四”运动以后,中小学说国语(普通话),读白话文,写白话文。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小学专教白话文,初中兼教白话文与文言。高中仍沿用“国文”,教文言文。
21、1949年叶圣陶确定“语文”这个学科名称。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22、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
23、语文教材是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
124、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它是学科教学之“纲”。
25、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26、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
2、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3、国情的特点。
4、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
27、教学大纲的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大纲的这种稳定性也只能是相对的,它还必须要考虑时代的适应性。
28、19世纪末,兴办新式学堂。在1902年制定的《钦定中学堂章程》和1903年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中,(钦定“章程”定名为“词章”,奏定“章程”定名为“中国文学”)1923年6月将所拟订之《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刊物。
29、所谓“课程标准”,其完备的形式应该包括“为什么教”(宗旨或目的任务)、“教什么”(教学内容)、“怎样教”(教学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怎样的程度”(标准)等四个方面。
30、1949年8月,叶圣陶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书编审委员会草拟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1955年以后,这种“空白”状态才告结束。
31、自新中国建立以后,“课程标准”和“课程纲要”等名称已停用,一律改称“教学大纲”;在50年代的后期,中学语文学科实行分科制,语文一科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
1、分体式框架。
2、合体式框架。
3、合体加附录式框架。
33、1986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
34、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35、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上就是108个单元。
36、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则。它反映一定前提下的客观教学规律,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
37、17世纪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总结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优越性: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互相促进等等;局限性:主要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扩展学习空间等。20世纪初,我国学校普遍推行了“班级授课制”。
38、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主要表现为“大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的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
40、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技能。
241、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来说,其认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点、方法-----这是影响阅读能力的根本性因素。
2、知识、技能、习惯------这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
3、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这是影响阅读能力基本智力因素。
42、阅读教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43、阅读教学的一般目的:1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
2、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44、阅读教学的过程,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
45、每一教学单元都是由四部分构成的,这四部分是:单元提示、课文若干篇(包括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作文训练、汉语基础知识和语文课相关的百科小知识。
46、单元教学的过程:
1、明确目标和教学计划2教读课。
3、自读课,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但也不排除教师的辅导。
4、总结和测试。
47、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教学规律。
48、从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来说,都不能逾越以下五个环节:(1)认读(2)了解课文大意(3)对课文内容作种种划分,以达到深入理解(4)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5)结合课文作练习、留作业。
49、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主要是四种方式,即精读、略读、朗读和速读。其中精读是最基本的训练。
50、精读就是精细的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细致、达到“纤屑不遗”的程度。精读训练是其他几种阅读训练方式的基础。
51、精读训练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的能力,其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
52、略读就是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53、略读训练的要求,略读训练仍要以准确理解为前提,同时要求较多的阅读速度,这二者就构成了一定的阅读效率。
54、略读训练的内容。
1、培养迅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
2、培养迅速抓住长句主干,理出复句层次的能力。
3、培养迅速摘抄出重点句、段的能力。
4、培养迅速而准确地概括的能力。概括全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心思想,二是主要写作特点,三是对分散在全篇中相关内容作综合。
5、略读训练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55、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觉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56、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其次,朗读对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也有重要作用。第三,学生通过认真的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语言都化为自己。
57、培养朗读能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理解,二是表达技巧,二者之中,理解又是关键。
58、朗读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以下三种,1、重音。
2、停、连。
3、语气。
59、速读技能的训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变读书为看书,养成默读习惯。
2、努力扩大视觉广度。3努力减少回视。
4、培养变速阅读的习惯。读物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
60、记叙文的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理清记叙顺序。
2、从分析材料入手,掌握中心思想。
3、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4、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61、说明文教学: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分析说明的方法。
4、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方式62、议论文教学:
1、根据文章题目或议论文结构的特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3、分析论据。
4、分析论证方法。
5、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63、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心智技能又分为一般和专门的。专门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和反映出来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的心智技能。
64、怎样才能尽快掌握教学技能呢?
1、学习关于阅读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
2、合理安排掌握技能的练习。
3、注意及时反馈,以不断矫正和强化对某种教学技能的掌握。
65、什么是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导入的运用是有其心理依据的。
66、导入的类型:
1、总结情况,检查预习。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3、激疑设问,启发思考4渲染气氛,调动情感。
72、教师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就是提问的技能。提问是使学生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动力。73、提问类型:
1、记忆型提问。
2、了解型提问。
3、理解型提问。
4、运用型提问。
5、评析型提问。
74、提问结构: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段:引入、介入和结束。
76、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有几个问题应予以注意:(1)对提问,教师应有充分准备(2)提问应有周密的计划(3)提问,应当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4)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慎重。
77、什么是结束?在一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或对本节课的结构、内容要点作小结,或对课文的结构、中心、写作方法作小结;有时还要以此为基础作延伸,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同时,还要安排练习,布置作业。
78、结束的类型(1)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整理归纳,强化记忆(2)以作品评价为主的结束,目的是进行思想观点、方法的教育(3)以练习为主的结束(包括作业指导),目的在进一步落实教学重点,培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81、中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语文学科内部的意义(2)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意义(3)在社会实用方面的意义82、作文教学的任务:
1、完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任务,贯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要求。
2、研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发挥作文教学多种功能,提高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
83、作文教学要求:1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式提高。
2、与听、说、读相结合3、同生活密切结合4、严格训练、注重实践。
84、作文训练的内容:
1、积累材料的训练。
2、砥砺思想的训练。
3、写作技法的训练。
4、文体写作的训练。
5、写作常规的训练。
6、写作速度的训练。
7、作文育人的训练。
85、积累材料的训练主要包括:
1、定向性积累材料的训练。
2、随机性积累材料的训练。
86、砥砺思想的训练指的是作文训练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分析、综合、联想、探索等等的训练。
91、作文教学中的常规训练,指的是指导学生进行立意审题、选材剪裁、构思谋篇、编写提纲、文面书写、标点运用、文章修改等方面的训练。
92、怎样训练学生写的快呢?首先,要指导学生练好写作的基本功。其次,要指导学生建立写作的材料仓库,丰富自己的知识。再次,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94、从运用语言表达的形式看,可以分为书面作文和口头作文;从命题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95、口头作文是在一般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构思成问的能力,它需要“成文”,需要“构思”,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书面作文互相促进。
97、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象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命题作文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还是有一定的训练值的,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有助于落实教学大纲和教材提出的训练目标,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批改,有利于密切配合读文教学。
98、命题作文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命题要注意整体设计。
2、命题要有实用价值。
3、要写好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4、命题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99、供材料作文是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有供文字材料作文和供图片材料作文。
100、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的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
101、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设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02、自由作文的主要形式:日记,随笔,手抄报,自由拟题作文。
103、情境作文训练,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04、作文教学过程,包括作文教学计划的制订、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和作文课后的辅助活动等。
107、批的方式,有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指写在作文旁端的批语。眉批的内容多属局部性的问题。总批指针对全作文的优缺点做总的评价和指出努力的方向,多属整体性的。
108、批语要事求是,要恰如其分,切忌褒贬失度,言过其实。批语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倾向。
109、作文评讲是继作文命题、作文评改后,针对全体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点缺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而向全班进行总结性的评论讲述。
110、作文评讲可以采用的方式: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
111、听说读写的意义和作用: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有益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听说训练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112、听话训练内容举要:
1、听话的态度(耐心、专注)。
2、听话的能力(语音辨析的能力、听话的记忆能力、听话的理解能力、听话中的语感)。
113、说话训练内容举要:
1、说话的态度(诚实、礼貌、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语音控制能力)。
114、听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朗读训练----听说训练的基础。
2、语文课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
3、课内听说训练与课外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听说训练相联系。
4、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5、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115、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116、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
1、增强语文知识教学的针对性,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2、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3、练习读写听说的实际,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117、“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就是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好懂”就是要深入浅出讲授得法,是学生容易领会,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有用”是指知识教学切合初中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实际,训练内容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的系统和教学的针对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1、语文课外活动从语文的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
2、语文课外活动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个人才能专长的发展,以及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要看,它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1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1、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
2、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的特点。
3、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的特点。
120、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1、以指导阅读为主的课外活动。
2、以指导写作为主的课外活动。
3、以指导听说为主的课外活动。
4、其他方面语文课外活动。121、语文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1、制订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2、培养骨干,健全组织。
122、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1内容健康丰富与形式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
2、寓教于乐,尊重自愿与积极指导、热情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发挥特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立足课内,利用课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23、考试的功能:
1、促进学习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是一种能够引起行为反映的刺激,适当的刺激,保持适当的心理压力包括竞争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刺激过大,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引起负面效应,使学生望而却步,产生厌倦情绪)。
2、选择的功能(社会影响很大的选拔考试势必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
3、反馈功能(考试的结果可以提供各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试题、试卷自身的评价)。
124、考试的分类:1学业考试、水平考试、学能考试、诊断考试。
2、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
3、难度考试和速度考试。
4、个别考试、小规模考试和大规模考试。
125、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属于昨天,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会考都属于这一类。
126、水平考试又称选拔考试,属于今天,如:高考。
127、学能考试又称潜能考试,属于明天,如:语言的学能考试。
128、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是否使用某种知识或者是否具有某种技能。129、考试质量指标:
1、有效性,有效性在教育测量中称为“效度”,指考试是否真正能够测出要测量的内容,以及有效地程度。
2、可靠性,可靠性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信度”。
3、鉴别力(区分度),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区分度”。
130、中学各文化学科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1、反映型(这类学科的对象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且把这类事物直接划分,组成学科系统)。
2、抽象型学科(这类学科将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对象)。
3、技能型学科(这类学科着眼于操作能力的培养。
131、阅读测试的能力指标:
1、阅读的能力因素(1)感知(2)筛选(3)解释(4)综合、归纳(5)推导、联想。
132、作文考试的最大矛盾:
1、作文的平分误差。
133、作文评分量表的编制:
1、评分标准量表。
2、评分参照量表。
134、语文学科考试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1、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2、处理好覆盖面和突出重点的关系。
3、掌握好难度和区分度。
135、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主要是指教师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
136、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我们称之为传统教学媒体。
137、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138、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换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争取最好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问题。其次是调整教学内容的问题。第三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步改革。第四要注意检测方法的改革(无色反应卡)。
139、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1)做的实验(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
2、思维科学的理论。
3、传播学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140、无色反应卡是学生手中的一种表达工具,用以表达自己对答案的选择、判断、质疑等。
141、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4、师生积极参与活动(1)教师方面a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b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c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做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2)学生方面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142、德、才、识、能,构成中学语文教师修养的基本内容。德指思想品德;才指语文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识,指教学见识,能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又创见;能,指教学能力与研究教学能力。
145、语文教师学业修养应包括三个方面,即:语文专业修养,教育专业修养和文化科学修养。
146、语文能力修养。
2、语文教研能力(1)选题的能力(2)收集资料的能力(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147、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与技巧。
148、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其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学习本课联系实际的第三重要途径是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
149、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文是文化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无微不至地表现人类文化成果,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150、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a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看: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b从语文课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内涵来看:语文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a从学科外部关系看,每个学科都是用语文表达的。b从学科内部关系看,语文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核心是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个核心,德育、智育、美育的目标交织综合,互相促进,紧密联系。
151、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也提出了一系列课题。其一,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语文习得的基础。其二,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带来了丰富与灵活,但与教学目的要求明确集中构成矛盾。其三,要搞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的联系与配合。
152、确定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15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包括:
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语文学科以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养。
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规定教学内容,应是教学大纲的主体部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施教空间。在课内,主要教学内容是课文讲读、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三个方面;在课外,则是各种语文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154、新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
1、终端性鲜明,新编的大纲试用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这种“终端性”,一是在“教学目的”的表述方面,二是在“教学要求”的表述方面。
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何学科的教学大纲都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新编大纲试用本,在向“素质教育”转轨方面倾注了必要的心力。一是把“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教学要求”,二是把“能力训练”列入“教学内容”,三是对汉语基础知识作了某些调整,四是把“课外活动”列入“教学内容”。
3、注意导向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新编大纲试用本力图在以下一些主要方面体现出它的导向作用:(1)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2)强调在语文能力训练中要重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3)强调思路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
4、除了导向性外,还应当注意灵活性,即注意给教材的编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以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55、“语文教材”这个概念,考察其内涵,实际上有泛指、特指、专指之分。所谓“泛指”的语文教材外延就十分广泛。“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等,以及供教学用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必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审查。“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
1、智德启迪。
2、语文历练。
3、语言积累。
4、知识扩展。
1、范文系统,范文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1)示例作用(2)凭借作用。
2、知识系统,“知识”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听说方法的知识、语言知识(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逻辑知识(即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五个主要领域。
3、作业系统,作用:从消极方面说,是有助于教室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测学习效果;从积极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4、助读系统,助读材料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做的简要提示。助读系统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文字,二是图表。
1、分编型(1)两分法,即把教学内容分别编织成两套教科书,如:文言和白话分编,文学和汉语分编,阅读和写作分编(2)多分法;分编型的优点主要是眉目较清楚,序列较分明,系统性也较强;其局限性在于:一个教师使用多套教科书,想求得教学上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比较困难。
2、合编型,所谓合编型,顾名思义,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多方面的内容合编在一套教科书内。合编型教科书则往往统称为《语文》;合编型教科书的优点主要是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其局限性往往在于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159、合编型教科书也有多种类型:
1、范文选编法,以精选的范文为主体。
2、主次配合法,有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有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的3、综合组元法。
160、用好教科书,教师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二是要有责任心,161、用好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1、审慎选择,把握特点;(1)根据主观意趣来选择。首先是“意”,即教师自己对于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趣”,即教师个人在业务上的专长、兴趣爱好。(2)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条件和学生条件和学生条件,其中主要是学生条件。
2、总揽全局,点面统筹,教师在是用教科书的时候,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点和面的关系,使每一课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紧紧扣住教科书的编辑意图,做到与教科书编者的心灵相通。
3、依纲守本,用活教材。162、把握教科书的特点,主要是指:
1、把握教科书总体结构的特点,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3、把握教育教学任务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如何落实的。
163、怎样灵活使用教科书:
1、灵活处理教学程序,2、对教学内容作必要补充、删减和修正。
164、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法则。包括: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
165、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的依据:这项原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
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
2、语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统一的规律。
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
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
166、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
1、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把德育、智育、美育联系在一起。
2、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读解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
167、确定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的依据: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识、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1、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互相依存。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
2、语文训练和智力训练同步进行。从信息论角度看,语文的读、写、听、说训练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转换过程。
168、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169、确定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的依据:
3、社会的发展与听、说的作用。
4、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与读、写的地位,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先听、说后读、写。
170、如何贯彻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
2、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证。
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4、寻找结合点,进行多项训练。
171、确定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的依据:
1、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2、语文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具体体现。
172、如何贯彻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
1、语文课堂指导语文课外活动。
2、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
3、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
1、教学方法的两重性。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
1、明确教学目标,任务。
2、提出教学总体设想。
3、划分教学过程、阶段。
4、选择和配合教学方法。
175、讲述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不利于说和读训练。问答法容易引起注意,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教学;不利于传授系统知识,不利于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不利于培养读、写能力。讨论法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教师不容易控制讨论的内容、速度和难易程度,不利于语文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时间较多。练习法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但不利于传授新知识。
176、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
2、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
3、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方法。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4、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预习、听课、复习巩固、练习应用)。
5、指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
178、从三方面介绍阅读的方法: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
2、从读物的种类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成书的读物一般先要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再看内容介绍、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等。3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1)浏览法,是一种大略地看,泛泛地读书方法(2)精读法(3)扩展阅读法是指围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读更多的书”,以巩固和加深原有知识,取得新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4)比较阅读法(5)出入阅读法是指先深入理解读物、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再回到阅读者立场上,对读物进行客观评价。(6)厚薄阅读法指阅读过程中,先用已有知识不断丰富读物内容,以求的全面深入理解,再抓住读物内容的本质进行消化,以便系统掌握的阅读方法。(7)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愿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中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8)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9)速读法(10)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去推测文中的未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179、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帮助学生树立重视掌握语文学法的观念和重视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观念。
3、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一切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学。
4、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自学体会,交流学法学习的经验。
5、教师本人要加强对方法学、学习法、语文学习法方面的学习。
180、阅读活动本质: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181、阅读能力结构: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
1、认读能力,学生阅读,首先要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来了解它所包含的表面的直接的意义。认读是阅读的第一步。
2、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是从理解开始的,理解文章的词、句、段、篇。理解是阅读的核心。
3、鉴赏能力,鉴赏是阅读主体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
4、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评价的基础是理解、鉴赏,因此评价能力离不开理解过程、鉴赏过程的一切心理能力。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六
新时期散文由于女性作家的融入而又了新的特征,如忧伤的韵味、细腻的写手手法、对人生的感概、对生命各个阶段的领悟和思考、对自身目前和未来的解析,尤其是在自我情感方面区别男性写手则有了新的改观,她们愿意将自己的内心展示出来,用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来赞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可谓散文界的又一新变革。而在女性加入后的散文界中以席慕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其独到的见解和对心灵的真切诉说则以“真”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借助席慕容的散文中对自我剖析的做法,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席慕容散文中对自我情感进行剖析运用的原因。
在席慕容的散文中多注重对自己成长的剖析,相对来说其散文集可以说是席慕容成长历程的鉴证,从幼儿时期的因为外貌和嗓音均没有大姐优秀,而性别和性格比不上弟弟的重要和讨喜而导致自我感觉家人对其冷漠,也至此导致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敏感而自律。甚至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身进行分析找到自己问题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在其进行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时会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进行解析,比如在诗歌《莲的心事》中其在一开篇就写到“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这种将自己进行物化将物品进行人格化的做法在其散文中多予以表现,而这种表现手法也是席慕容进行情感剖析的主要融合点。
当然这种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情感表达的做法,并不仅限在席慕容的散文中有所表现,在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小桔灯》以及小学作文经典散文日记体《落花生》里都有所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作家们进行对自我情感分析、对自我进行认知,并利用文字进行雕琢和展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席慕容散文中对自我情感的剖析和运用。
席慕容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散文家,其诗歌、散文在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风靡中国文坛,她的文字魅力不仅饱含对生命的赞颂和对爱情、对家乡的思恋与歌颂,更是对于时光和生命进行了深入化的解析,虽然进行写作的风格相对文雅、委婉、细腻和饱含诗意,但是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张力和隐含的思索空间却是其他作家无法达到的。
在她的散文中,对自我情感的剖析方面运用了三点手法:首先是以情为中心诉求点,其次是以实际的场景和日常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艺术再造,并注意以情寓景、以景幻情。第三,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作为修辞让散文的语言和对情感的表达更为诗意化。追求诗意美在散文中的合理运用。此外,典籍也直接被引用进来作为对自身观点的支撑。情景化、句意化、意象化、情景化是席慕容在其散文中对自我情感进行剖析时主要运用的手法。
(1)对于错失了美妙的场景和别人美好的情感的感慨。
内心的悲情中有何种是令人遗憾却无法弥补的?《成长的痕迹》里,错失了良辰美景,或者原本想更好的去珍惜却因为做准备而导致这种良辰美景在被准备的过程中错失了。席慕容将这种分分秒秒中物化的变化提升到别人的真情却被自我的无心而错失,是阴差阳错还是由于无知、不知不觉甚至故意的无视,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错失了回不去时的锥心之痛。哪种无力回天无法回到当时场景的茫然和无助,席慕容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席慕容的散文中多以“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和“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来形容自身的痛苦和无奈,美丽生活和美丽的自然以及花的语言则是席慕容在剖析自己的时候更多运用的语言表达替身。一如在《成长的痕迹》里,在一整夜的清清朗朗的月光中,席慕容对曾经错过的人和事情,所进行的无法回复、无法重现的感慨,那种内心的荒凉感和沧桑,以及对美好的渴望和期待,却也是很多的读者具有同感却无法言说的内心语言。也正因如此,才会被追捧和热议。
(2)对于错失了自己的成长和提升自我机会的感悟。
在另一篇散文《画出心中的彩虹》中,席慕容对于客观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能为力的问题、以及自己无心之过或者自己一直努力却因为在当时场景中没有感悟而导致出现的问题就那些了相应的解析。这种错失自己也包括因为过于重视自己的真情在无法被重视的痛苦,忽略了自我成长和提升机会,并因此出现的感悟。
领悟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正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问题无法领悟无法进一步解析更无法深入的找到答案的问题,必须经过生命和时间的考量而得到新的'答案和要义,正如她对自身不被关注的自卑,在成为成年人时期,却是疑问一次演唱会而出现了转机,发现原来自己认为务必优秀的姐姐其实也是有犹豫和绝望的一面时,内心出现的惊讶和感慨。她将这种情感予以艺术语言的再现以及隐晦的对于自己成长过程中那种曲折的纠结的无奈的心情的感慨。曾经一个清愁的少女,一个自卑的幼儿,一个成为人妇却依旧寻找自身地位的轻愁女人的内心复杂感予以了解析。这种意境和心态的曲折性,才是散文中作者进行自我情感剖析时,对内心压力和情感所进行发泄的最好表达。
三、自我情感的剖析手法在当代文坛中的拓展和运用。
散文中对于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运用,其从本质来看也标志着人类从盲目应对生活开始向对自我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逐步、逐层的深入而并非一朝一夕的过程。针对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出现和在诗歌散文甚至小说题材里的广泛运用问题,有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女性生理特征所带来的文学巨变,更是只有女性能够带来的文坛改革,然而在此之后散文结构和写作手法的变化却推翻了此种说法,由于众多80后和90后作家新秀的崛起,以“我”主要视角进行拓展的文体逐渐增多,自我情感剖析手法不再是散文独有的手法,而是逐步被扩大到各个写作领域,对生命本体的研究,对爱与美的赞颂也随着席慕容散文作品的逐渐减少而悄然隐匿,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普及也让这个曾经一度引发文坛热议的散文艺术手法,现在成为了当代新秀作家甚至学校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让人不禁涌现出“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随着散文艺术的发展,更多的艺术手法在逐步涌现和被创造出来,但是自我情感剖析手法却依旧以其对生命和对自我的客观剖析魅力,而被继承、延续和发展起来,成为当代文学界进行自我描述时最好的艺术表现手段而被人类继续推崇。
【参考文献】。
[1]王文艳.试论席慕容的“原乡”书写――以《追寻梦土》、《蒙文课》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04).
[2]温瑜.席慕容诗歌的语言风格解读[d].广西大学,.
[3]李清宇.抒情传统下的自我与文学[d].复旦大学,.
[4]范培松.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j].江汉论坛,(01).
[5]李虹.女性自我的复归与生长――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的流变[j].文学评论,1990(12).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七
讲述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长处是: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缺点是: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适用的场合主要有:学习课文之初,需要交待学习目的、范围、要点和要求时: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或相关课外知识时;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时;补充教学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时。
讲述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整性和思想性;
3.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起伏恰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4.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5.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主体功能,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答法。
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也称谈话法或提问法。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答法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问答法的弱点是:教师所提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每次的问答只限于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则处于消极状态,对此应注意避免。
问答法的运用要点是:
1.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
2.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
[1][2][3][4]。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八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法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越来越多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运用体验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例。第一阶段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即教师通过口头阐述、powerpoint和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实践阶段,即学生进行真实情景商务案例谈判。通过真实场景的实践,使学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感官体验—理论知识学习。
当讲strategiesandtactics时,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讲tactics的时候,老师利用多媒体以powerpoint展示的形式和口头讲述的形式把positionaltactics,offensivetactics和de—fensivetactics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在讲授这些商务专业知识时,教师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些商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把这些专业理论传授给学生。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有机统一。
如讲到策略ultimatum(最后通牒)时,老师先让学生讨论(ultimatum在商务谈判中的意思和例子),让学生发表观点。然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利用powerpoint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还播放有关ul—timatum策略的真实商务情景谈判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进一步了解掌握理论知识。这种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情境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式教学弘扬了一种人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相倾听,相互言语,共同体验和分享对方的情感、态度、信念、信仰。
该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合作能力与团结精神。
2、实践阶段—真实情景商务案例谈判。
根据体验式教学学习者亲身经历的特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商务谈判。教师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三轮谈判。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谈判,教师需要对商务谈判具体流程非常熟悉,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模拟谈判更切合实际情景,教师也能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实效性的建议。
在谈判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商务谈判礼仪、谈判技巧、谈判语言等。这次的谈判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真实情景下运用谈判策略,知道哪种策略更有效,哪种策略具有缺点。最后是老师的合理点评,反馈体验结果。教师根据自身掌握的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此次的谈判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了各小组的谈判效果如何。
此次谈判给予学生展现自己,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通过对活动的不断思考与反思积累商务实践经验,这必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一次真实情景的谈判,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书本的知识,提高理解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建立融洽的关系。
这一次的体验学习活动,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本研究表明,第一,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优秀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一支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团队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保障,商务英语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广博的商务知识,积累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第二,掌握一种使教与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商务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素质。第三,通过对多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体验式教学更适合于商务英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对商务知识实战运用的渴求。体验式教学是综合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采用开放的,形成性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九
关于阅读,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我喜欢如此解释阅读的意义。只不过我的喜欢,重在“忘记”,“改变”么,只能呵呵了。为什么忘记对我而言总是那么轻而易举?为什么不能记得长久些?细想来,我读书,不能称之为读,就是翻翻而已。没有提炼、没有比较、没有思考……书里说啥就是啥。几天之后,“啥啥”变成“嗯嗯”;再过些时候,点头说“嗯”的底气都没喽,傻啦吧唧地“啊”出了一个35调值。
多少改变点现状,借助思考干预一下遗忘吧。于是,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时,我不仅眼动手动(翻书),而且手动升级(圈画批注、手机导图)、脑动起来。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的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三、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四、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五、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一
摘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早在宋代,理学家程颐便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一“乐学”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旧有着启示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法;因材施教;探索发现。
语文教学尤其要尊崇乐学思想,注重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小学语文,面对的是一群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然而又稚气未脱、定力不足。如果教师能够顺势引导,以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学习将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反之,如果不注意培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难免会兴致减弱,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鉴于兴趣的重要性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实行“兴趣教学法”。
1课外因人生趣,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不是一种死板的机械运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生对教师感兴趣,自然就会对其所授学科产生兴趣,是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尤其不能忽视课外的环节,要注重感情的交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主动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就会信任教师、爱戴教师,对教师产生一种天然的兴趣和依赖,学习兴致自然也会高涨。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也是增加学生好感,使其产生兴趣的关键条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更新自己的知识,让学生觉得可爱、可敬、可亲。
2课前热情生趣,调动学生激情。
学习是需要兴致的,在精力集中、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等特点,就要在课前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昂扬士气、迸发激情,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了热情,学生就会踊跃参与,自然就有了兴趣。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个简短的活动,放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或者在黑板上抄录一些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师生一起诵读。虽然只有三五分钟时间,学生却可以投身其中,调动情绪。同时,也可让学生感悟音乐的优美,品位语言的深邃,从中摄取养料,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比简单的“起立、坐下、开始上课”等传统课前三段论效果要好的多。
3课时因教生趣,创新授课方式。
语文教学堪比一门综合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宛如一名艺术巨匠,能够在课堂上轻松驽驾“兴趣”这根魔棒,别开生面的进行授课,让学生乐在其中,就染自醉。
3.1导语引趣。好的导语,是对课堂内容的总结提炼,既能有效引出授课的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让其对课堂的内容保持兴趣。如在讲授《孔子拜师》时,可以一上来便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有达尔文、柏拉图,那大家知道排在十大名人之首的是谁吗?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世界排名第一的孔子为什么还要拜师?他的老师又是谁呢?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这样的导语,既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让他们产生一连串的疑问,自然会集中精力的投入学习中。
3.2旁征添趣。小学生求知欲强,知识储备又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拘泥于课文的内容,那不仅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要,也难以让他们深刻了解文章的精髓。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能够旁征博引,尽可能的给学生展现文章的整体风貌。如在讲授《将相和》时,不能简单的罗列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几个事件即可,最好能将战国的时代背景、列国的地理分布与势力对比、赵国的兴起与衰落、秦国的变法与强大等,通过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向学生讲述。如此,学生就可更深刻的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真正体会到赵国当时处境的危险,以及蔺相如的刚毅与聪慧,对课文的内容也会更感兴趣。
3.3情景激趣。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事情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既可增进兴趣,又能开发智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投身其中,假设他们是主角,遇到同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之后再与课文作比较,看哪一种方式更好,如此,学生的兴致会非常高涨,而且在对比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形成。如在讲授《西门豹》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西门豹,遇到河伯娶亲的事情,你是否会去制止?又会如何揭穿巫婆的骗局?同学们在思考回答之后,再对比课文中西门豹的做法,就会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正义与智慧。
3.4游戏增趣。小学生往往好动,表演欲望强。针对这一特点,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能增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如在讲授儿歌《小熊过桥》时,可以把讲台当作小桥,让两组同学分别站在小桥两端,扮演“山羊公公”和“小熊”,然后,下面的同学朗读,上面的同学表演过桥。通过这样一个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学生们很快便能记住儿歌,此时再加以引导,学生们便懂得要像小熊那样尊老爱幼,礼貌相让。
4课后实践生趣,实现知行合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的定位,并不能仅局限于三尺讲台。课后的继续学习与实践,也是“兴趣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寻找课堂与课后的结合点,带领学生感受自然,尝试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比如讲完《望庐山瀑布》,便可在周末组织学生郊游,看一看真正的瀑布,讲完《农业的变化真大》,完全可以带学生去感受一下新农村的风貌。通过躬身实践,学生就会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而萌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之,从教学实践来看,兴趣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兴趣教学法,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须。
参考文献。
[1]杜娟;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0.07。
[2]陈美丽;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1.02。
作者:续宗君侯庆峰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桥中心小学。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二
一、填空(20分)。
1、在古代,我国语文不独立成科,_________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使语文独立成科。
2、“语文”一词,是由现代教育学家_________定名的。他认为“语”应指_________,“文”应指_________。
3、语文能力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
4、钱梦龙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三主四式”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代语文教学流派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大派影响最大。
6、文章“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板书的“六要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把文章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体裁;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体。
9、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例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随研究的深入,逐渐将更名为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语文:
3、导读派:
三、简答题(30分)。
2、选择语文教材有什么标准?
3、语文的美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30分)。
1、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谈语文教学。
2、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王尚文说:“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请你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理解。
一、填空(2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名称,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教学法”原名“教授法”,“教学法”一词最早由_________命名。
3、中学语文教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要素构成的。
4、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教学法中的“讲授法”包含许多小方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教学的内容,有人概括为六个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导入”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8、说明文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小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讲多练”是语文的教学原则之一,它由_________提出的。
二、名词解释(20分)。
1、大语文:
2、“三主四式”导读法:
3、得得派:
4、教学节奏:
三、简答题:(30分)。
1、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2、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3、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谈“语文课是审美课”。
2、淡“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一、填空(20分)。
1、“大语文一词最早由”_________提出,并形成教学主张。
2、语文教学过程的时间结构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空间结构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叶对陶的精读三步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6、从形式上分,中学语文教科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提问的深浅及侧重能力之不同,提问可分为五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应用文教学方法很多,主要可概括为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语文教学理论被概括为“五本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可概括为十一个方面,它们是:辨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评得失。
二、名词解释:(20分)。
2、讨论法:
3、自学派:
4、教学情绪:
三、简答题:(30分)、1、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2、“导入”有哪些基本方法?
3、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2、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学科。”王尚文说:“语文是人文学科。”请你谈谈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一、填空(20分)。
1、“语文”一词是叶圣陶提出的,他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彼国人之意,以_________为语,_________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3、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文史哲不分。主要使用的教材为:
(1)教授文字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经史类的有“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的“四段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前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程”对中国影响特别大。这“五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中国人的习惯分法,把文章分为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一般文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文翻译要做到信、达、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语文美育:
2、课堂气氛“。
3、茶馆派:
4、“五本论”:
三、简答题:(30分)、1、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1、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请你谈谈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2、有人说:“作文教学观察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阅读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教师指导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勤奋最重要”。请你谈谈中学作文教学。
一、填空题(20分)。
1、教学法原名教授法,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书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教”与“学”,帮提倡改名为“教学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学法”这门课,近年渐渐被“学科教育法”所代替。
2、语文教育即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方面。
3、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有两点,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其他属性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当代语文有著名的五大流派,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文的论证方法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6、戏剧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人概括为许多原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语文”理论有“一体两翼”之说。“一体”是指__________;“两翼”是指__________。
10、学生作文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专门能力主要是指审题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道合一:
3、情感派:
三、简答题:(30分)。
1、古代我国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3、诗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1、试谈语文艺术个性化。
2、当代阅读教学中两种相反的主张,一种认为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感”,一种认为阅读教学不要分文体。请你也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文体”问题。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三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讨厌枯燥地听课,他们的好奇心极强,喜欢新鲜的事物与事情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了快乐教学法,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快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具有快乐的心态与情绪,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将快乐充满课堂,是教师们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用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用快乐的心情进行学习时,大脑的逻辑思维会变得清晰,记忆力不断增强,学生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及创造力,不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应用快乐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中也不断增加很多新的设备与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很多课程的教学都带来了帮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在教学中减少了教学困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了学习乐趣,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山石田土日月水火》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山石田土日月水火”等汉子的图形,学生们一看见新颖的、生动地画面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信,学生们一看见图案就马上能够说出汉子的正确发音,最后教师进行反复的提问与考核。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使学生们不断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并快乐地接受着教师传授的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进行游戏使学生们情绪高涨。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让学生们心情愉快,并在游戏中放松心态,士气高昂,积极地展现自己特长以及爱好。例如在学习《诚实的孩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首先说明其游戏规则“有一个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击鼓,其他的学生进行传花,当鼓声停止的时候,拿着花的小朋友要回答教师一个问题,但是必须要诚实地将答案告知大家”
学生们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时刻准备着,就这样进行着,只听教室里面,时而是鼓声,时而是笑声,教师里面充满了欢乐。()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在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就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们具有了正确的思想,能够开心愉悦地接受语文知识,不断地进步,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三)通过积极评价使学生们心情愉快。
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信心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及鼓励。例如在学习《压岁钱怎么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有钱的积极意义,告诉学生们用钱可以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可以赞助那些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然后,再问问学生们压岁钱怎么用?当学生们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需要面带微笑地,用合适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赞扬,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回答问题后的幸福与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果可以给自己带了快乐,喜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喜欢学习语文知识。
结语: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的是通过实施“快乐教学”的的确确使学生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快乐教学是一种积极向上地具有一定作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法,使学生们快乐的学习,更加热爱语文课程,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书写与沟通,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学习激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四
我国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水利行业应积极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确保水利行业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稳步前进、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同时顺应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实效性。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对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及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
1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1.2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3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2.2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请记住我站域名/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4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应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要在确保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利用以及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水资源优化系统以及平衡水资源供需情况模型,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资源工程布局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出最为符合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办法,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结束语。
伴随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减少水灾害及水污染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水利行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雄厚物质基础设施、完善改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实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水利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五
“三点三路”教学法综合了许多教学法的优点,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学水平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市进行“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实验已将近五年。这期间,我们听了不少有关的课,多次参加了有关的研讨会。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谈点体会。
一、理解“三点三路”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基础。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说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
“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部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指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教学来进行智力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难点”指问题不容易理解,掌握有困难,解决难度较大的地方。就阅读教学而言,一方面指文词艰深、语句曲折、含意隐晦的内容和语段;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思想受阻,训练受挫,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知识点、训练点。“特点”指事物本身特有之处,独特的地方。就阅读教学而言,指课文的写作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色,不同体裁的文章,固然风格迥异;就是同一体裁的文章也各有韵味。如:草原写景富于想象,第一场雪写景富于联想;将相和用三件事写人,以组装的形式表现中心,景阳冈以一件事写人,一气呵成,人物形象同样栩栩如生。抓住课文的特点教出特色,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作者思路,指作者的构思,思考的线索,文章材料的安排顺序。教师教路,指教学的基本思路或平时所说的教学结构(教学步骤或教学过程)。学生学路,指学生的学习步骤,过程、方法,也指某项知识的方法规律。
“三点”是钻研教材的基本点,“三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路线。三点之中,重点、特点是相对固定的,难点是相对变化的、因人而异的。三路之中,作者思路是客观依据,教师教路是主观设想,学生学路是主客观统一的归宿。三路巧妙贯穿,创造性地落实到学路中,就可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三点三路”教学法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最基础、最简明、最切实妥当的模式之一。
现以小语第二册第26课《小壁虎借尾巴》为例作简要说明。这一课的重点: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作用和特点。特点:(1)借尾巴三段话,结构相同,内容相似;(2)明写与暗写相结合,明写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暗写壁虎尾巴的作用。作者思路:尾巴断了―借尾巴―尾巴长出来了;或借尾巴的原因―借尾巴的经过―尾巴长出来了;或借尾巴的原因―借尾巴的经过―借尾巴的结果。教路:以第二课时来说,重点讲读第三节,小结学习方法:读―看―想―画―议。学生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师生共同解决课后问题1之(3)。学路:整体说是:读―看―想―画―议;另外是学习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暗写与明写结合这方面知识的方法规律,但因对象是低年级学生,不能讲得过多,应侧重在字、词、句的训练,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掌握“三点三路”教学模式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关键。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是应用这种教学法的关键。
“三点三路”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是:辨点探路―解疑上路―深思识路―隅反拓路。
“辨点探路”的“点”是指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路”是指作者的思路,也指教者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初读课文的常规的方法。就教师而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提示学习方法,要指点学生自学;就学生而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师提示的学法自学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对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辨点探路。
“解疑上路”的“疑”是指学生提出的在初读课文时不易解决的疑难问题,以及教师设置的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问题;“路”侧重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回顾小结的学习方法。就教师而言要提出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主要问题,要组织学生读议分析、评价、小结;就学生而言,要认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认真讨论,积极答问,以达到理解和掌握课文有关字词句段,进而理解和掌握内容的目的'。
“深思识路”的“深思”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思中心思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思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特色;深思精彩片断,品尝精妙之处。“路”侧重指理解和掌握某项知识的方法规律。就教师而言,要围绕文章中心和特点提出问题,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学生而言,要回读课文,要分析综合,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以及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规律。
“隅反拓路”的“隅”就是类比,举一反三;“拓路”就是把在深思识路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既有巩固强化的作用,又可以迁移拓宽知识面。就教师而言,要设计有关的训练,并检查评析,同时要适当布置有关的课外活动,把知识迁移到课外。就学生而言,要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并形成技能,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
三、注重几个有关的问题,灵活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
阅读教学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除了要理解“三点三路”的意见和掌握教学模式内容和特点之外,有几个问题需要恰当处理。
(1)要注意年级特点。就年级来讲,高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丰富,理解能力比较强,可以直接尝试辨点探路,“三点三路”的知识可以多讲一点。低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少,理解能力也比较低,不必直接辨点探路,可以教师点明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半扶半放,引导辨点探路,写作特点要讲得适当。
(2)要注意教学一课时与教学一篇课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一课时授完一篇课文是极少的,“三点三路”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按教材和课时实际安排好,多数要从教学一篇课文的整体来考虑,不强求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体现四个环节。
(3)注意处理好同其他教学法的关系。教学法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我们在运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同时,要恰当地用好其他教学的精华。有些教材不十分适宜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其他教学法为主。教无定法,教贵得法。得法应理解为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渗透品德教育,发展智能,提高素质。模式不可成为定式,因为教者和被教者的认识水平有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又要适当地调整某些教学环节和步骤,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学模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教学阅读课,要从本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来考虑,教者要认真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作者思路,以此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智能发展,重视有机进行思品教育。教学过程体现了这些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三点三路”教学法。
《广西教育》
语文教学法(优质16篇)篇十六
西藏班学生大多数能歌能舞,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更具有展示自己表演天赋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根据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表演手段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使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又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细致地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等,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动作,共同合作,把剧情在课堂中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课文,理解文本。
二、聆听音乐,感悟情境。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爱着生活。”音乐魅力无极限。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地加以运用,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从音乐的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领悟课文的内在美,进而感受人生的美好。同时,音乐也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西藏班学生大多酷爱音乐,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结合音乐,能够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本。例如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这首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去浮想联翩,效果自然更好。用音乐去渲染一种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对于西藏班学生来说,尽量要结合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尤其是适当使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音乐,会达到更好的收效。比如讲解《心中的鹰》一文中,课文导入通过播放容中尔甲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则更容易激起他们情感的荡漾,使他们脑海中浮现出一种熟悉的意境。
三、朗读课文,进入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毫无疑问,朗读可以加深西藏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然后再根据文章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析,在品析中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范读不可或缺,这要求教师本人要有丰富的情感,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有表现力,教态有亲和力,这样在朗读中学生才会更容易受到感染;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样重要,但必须进入情境中的角色,不可流于形式,朗读中要注重语速、语调、语态、语气,使朗读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例如讲解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就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海燕的飞翔时的气势,进而理解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英雄气概。在《变色龙》一文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奥楚蔑洛夫每一次审判时的语气口吻,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主人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形象。
四、联系生活,感受情境。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由于语文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学生的阅历差异等,西藏班学生往往很难与课文情境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似曾相识的一幕,把课文中所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进而再去感悟文本。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接触更为丰富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在讲解《背影》一文中,讲到父亲为儿子翻月台买橘子的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当年考取内地西藏班时,在西藏火车站,父母及亲人给自己送别的场面,回忆父母曾为我们做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事。这样可以在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同身受。
联系生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就是取材于大自然。例如在讲《春》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近距离地观察春天景物的特征,感受春的气息;教师再因势利导,结合课文内容加以点拨,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和丰富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及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情境教学法还可以借助于实物、借助于图画、形象的语言等等。不过不论哪一种方法关键都在于巧设情境,避免陷入刻意营造气氛的情景创设。在创设情景时须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学习对象特征确定合适的情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