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

时间:2024-11-15 作者:文轩

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的阐述等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一

根据县委县国家行政机关安排,4月24日,景区管委会联合县旅游局、工商局对昭苏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乡镇共有住宿餐饮点96个,农牧家乐29个,旅游从业人员1488。各乡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效果明显。夏特乡以夏特古道驿站旅游发展公司为平台,整合管理全乡所有农牧家乐,改变原有陈旧的接待方式,逐步实行规范化经营,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别墅区、民俗旅游商业餐饮步行街、民俗旅游文化广场;萨尔阔布乡尝试在苏乎托海片区打造集哈萨克传统餐饮,传统文化,特色娱乐等为一体的民俗体验风情园;喀夏加尔镇欲打造哈萨克民俗文化馆、森木塔斯路旅游风情一条街、克乌克加尔村村史馆等景点;昭苏镇欲打造以灯塔知青馆为核心集周边采摘园、科技示范园、知青广场、草原风情牧家乐农家乐、湿地公园等集旅游、观光、体验、教育、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引导,全民参与,我县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胡松图哈尔逊乡欲打造绿湖徒步游、国防边境游、千年桦树摄影游三条旅游线路;乌尊布拉克乡结合冰雪资源开发马拉爬犁、滑雪、雪上叼羊等旅游项目;洪纳海乡打造哈迪克马车观光、骑马观花海、体验民俗婚礼、观赏民俗歌舞表演等体验性娱乐活动;阿克达拉乡大面积集中种植油菜、油葵、甜菜等经济作物以吸引广大观光、摄影、绘画爱好者前来旅游、采风。

3.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已露端倪。

胡松图哈尔逊乡把特色奶制品、土特产推向市场,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多渠道引进公司企业共同开发,借力开发具有地缘优势的旅游资源,弥补乡财力难以承担的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洪纳海乡开发特色奶制品,灌装马奶、骆驼奶、小包装蜂蜜;夏特乡加大夏特四宝尤其是优质牦牛肉、牦牛肉干的加工与包装,使夏特特产规范的走向市场。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

我县乡村旅游主要以农牧家乐为主,但农牧和乐并不突出,有的乡镇乡村旅游虽然形成一定基础,但是起点不高,进步不明显,经营模式略为单一,以提供餐饮住宿为主要收入来源,除文艺表演外,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开展的少之又少。此外,我县各乡镇乡村旅游尚未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来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

2.乡村旅游经营、开发和管理比较混乱。

我县乡村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多,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离品牌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县乡村旅游项目清一色是农家乐项目,且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统一管理、规划、营销,没有走上品牌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

目前,我县各乡镇乡村旅游均没有旅游规划做指导,没有提炼民族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难以走上品牌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是由于经营和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清洁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农牧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道路建设方面:有一部分乡村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不强;旅游环境方面: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标识系统方面: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各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普遍缺乏规范的引导标示和指示牌。

三、对策。

1.示范带动,积极推进。

各乡镇应突出民族特色,确定几个农牧家乐或家访点示范点,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充分调动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统筹兼顾,规划引领。

为了促进我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应按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三结合的原则,加强规划,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各乡镇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应避免同质化竞争现象,尽量做到每户农牧家乐及民俗家访点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及体验性活动项目,以充分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把游客的消费从餐桌引向体验性活动中来,增加乡村旅游的收益。

3.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

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重点治理乱堆柴草、乱倒垃圾、乱搭棚舍等现象,切实使乡村旅游景区沿线服务设施规范达标,为游客提供高效优质文明服务。

4.加强培训,提高乡村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加强乡镇旅游干部培训,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三是聘请自治区或泰州知名旅游专家为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授课,提高乡村旅游技术和智力支撑。

5.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扩大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规模,积极引导农牧家乐,挖掘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饮食文化,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如牦牛肉、牦牛肉干的加工与包装、刺绣、各类果酱、冷水鱼、蜂蜜、蜂胶、花粉、特色糕点、面点、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

6.丰富旅游活动项目。

开发一批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项目(如民族传统工艺体验(哈萨克刺绣、手工刀等)、民族菜肴烹制体验、农事劳作、农业观光、渔猎、禽畜饲养、湿地观鸟等旅游活动等)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达到丰富乡村旅游活动项目,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二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xx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xx年元月开业。义江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1.2社会环境。

桂林—义江—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江区域。义江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江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江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1.3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江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xx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xx年,义江缘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1.4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江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5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桂林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江而建,清澈的江水与秀丽的江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江风情。

桂林义江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江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47.3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1℃,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64.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临桂区位优势明显,是广西少有的集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网络于一体的县份。境内有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1省道和筹建中的桂(桂林)梧(梧州)高速公路,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是桂林市的西大门。县城内有27路、86路、88路、89路公交车直达市中。穿越境内的湘桂铁路在县城内设有货运站,货物可运往全国各地。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xx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

义江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江被称为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江缘景区于20xx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江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江风光”;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江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江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江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江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xx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表1义江缘旅游资源单体汇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景点或项目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义江两边的游览地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义江风光c生物景观ca树木cab丛树桂花林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d原始聚落白裤瑶部落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k景物观赏点征联亭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长街宴fbb祭拜场馆盘王殿fbe歌舞游乐场馆义江风情演艺水道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i广场盘王广场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白裤瑶的谷仓群fdb特色街巷民间娱乐长廊fdc特色社区白裤瑶生活展示区ff交通建筑ffa桥瑶山吊桥、风雨桥ffc港口渡口与码头景区码头、三合码头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义江人造水库fgf提水设施水车群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风情火麻宴、侗族百家宴、瑶家糯米酒、侗家米酒,品油茶文化。、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临桂三花酒、豆腐乳和辣椒酱、临桂蜂蜜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瑶族刺绣、壮家竹器/草编制作、苗族银器/服饰/芦笙制作、侗家微型木制建筑/蜡染艺术、临桂三皮画/草编艺术hb艺术hbb文学艺术作品白裤瑶的生活剪影照片hc民间习俗hcb民间节庆盘王节hcc民间演艺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壮族歌仙山歌表演/对歌、土家族花鼓表演、龙胜长发瑶表演、侗族大歌表演、白裤瑶大型表演hgh特色服饰苗族、壮族、土家、瑶族、侗族服饰数量统计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xx《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对义江缘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旅游区旅游资源主要有7个主类,13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按照新国际标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义江缘风景名胜涵盖了新国标的7个主类,占87.5%、13个亚类,占41.9%、24个基本类型,占其16%。从表1中可以看出的义江缘风景区旅游资源排列f建筑与设施第一位,h人文活动占第二位,而水域风光排第三位,由此看出义江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4.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4.1.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江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江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江和江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江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江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江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江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义江缘宽阔的面积中,开发的资游景点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旅游资源均处于原始状态,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山青水秀,林木密布,湖水碧绿,空气清新,让人进入此境,有回归自然之感.因而其旅游环境条件很好,开发利用很少,所以游客量还有很大范围的增加空间,旅游资源有质优,量大,承载力高的特点。

4.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方向30公里处。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交通网络将义江缘与龙胜旅游区客源地连为一体,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前往景区的途中可通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景物景类的地载组合条件。

义江缘旅游资源品种齐全,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和歌舞表演,客家文化等人文活动紧密结合。观光活动和体验活动相结合,组合程度好,有利于通过旅游线路将各点串联起来。义江缘开发程度目前比较低,大部分资源(扶贫工作调研报告)都处于原始状态,环境条件好,游客承载力高.良好的资源组合和较高的游客承载力为义江缘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

(3)景区游客量交通条件。

根据义江缘区位条件,交通状况,旅游资源与旅游基础,义江缘的客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珠三角地区,珠三角的游客是义江缘的重要客源;二是海外客源,随着桂林旅游发展的不断成熟,来桂林旅游的客源也将是到义江缘的客源。义江缘充分利用了桂林的客源优势。桂林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山水旅游城市,风景秀丽,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每年到桂林旅游的境内旅客达1000多万,境外游客100多万,其中大部分旅客游览完后,在龙胜县游览完后,然后乘车返回桂林市。前往该景区可往龙胜方向321国道桂林——龙胜公路旁,距桂林32公里。

因此,义江缘投资者将景区地址选在位于龙胜到桂林的必经之路上有得天独厚的客源优势。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知名度的提高,义江缘的客源会不断增加,市场会不断扩大。

4.2.3民俗风情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民俗传统文化是除血缘和地缘之外,自古至今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义江缘景区传承的民族文化,从白裤瑶的铜鼓舞,到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再到壮族的对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民族文化是否正在退也历史舞台?答案是不会。义江缘景区把这些民族文化发扬并展示给游客,对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掘得深入具体,充实和丰富中华文化研究的内容,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而更为重要的是缘景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使之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先导作用。然而欲使民族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应首先使民族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而超前意识的取得则在于学习和供鉴先进的文化。而义江缘景区就是提供了这么一个依据。

4.3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xx)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评价上。结合旅游区资源特色、资源的空间组合以及定性评价结果,采取打分评价方法来对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小组通过对现场工作人员和部分游客进行访谈,并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打分情况得出,取其平均值,得出旅游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总打分为78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资源评价分值在75-89分值段时,资源等级为三级,所以旅游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等级为四级,属于优质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价值。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xx)的评价系统,本小组成员对旅游区主要单体旅游资源的综合因子评价。

评价因子资源单体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赋值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总分值3025151051053100旅游区主要单体风雨桥2521107373379白裤瑶服饰2724107485186侗族大歌2024116494381盘王殿1820xx5265369水车群252096543375义江241189445372长街宴2023127295-375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xx)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在我们小组主要调查研究的单体中,7个旅游单体内四级资源单体或景点5个,三级资源单体或景点2个。旅游资源游览观赏价值高,开发价值很大。

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护与开发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双方,稍微不注意,开发就成了破坏,在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在深层次正确的把握它,在具体操作中合理的应用它,这就必须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5.1旅游形象的构建。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三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乡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12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12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13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着力规划好乡内道路交通系统,并完善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制定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章立制、付诸实施,努力营造“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人才,提升素质。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园区企业组织;开展特色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村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村民素质,激发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办好乡村旅游的能力。

5、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宝山山庄建设中增加真人cs等娱乐项目,在清河口村积极引进企业打造私人游艇俱乐部。

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打造精品农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在饮食文化方面.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乡的饮食文化。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成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如继续扶持润毓野猪养殖有限公司推出野猪养殖观光和围绕野猪菜肴推出特色餐饮。

6、加大宣传,提升品牌效应。

乡政府要大力引导旅游经营者转变认识,提高专业水准,学习先进的促销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影视、广告、博览会、交易会、互连网等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接洽与合作,在节假日推出亲子游、浪漫双人游、全家乐等促销活动,突出“品牌化"经营。

总之,**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旅游、交通环境,如能以乡村旅游市场为导向,从规范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标准入手,大力开发、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始终贯彻“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乡村旅游队伍之中。届时,**乡的乡村旅游必将对本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观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四

**乡位于**县南部,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国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节目保存完好。**年*月该县苗族赶秋节在这里隆重集会,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受到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与好评,xx乡境内峰峦层叠,林郁丛丛,谷幽涧静,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云海连连,**年共接待省里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人,当地旅游收入达**万余元。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要大力开发与参性强、个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抓好苗家刺绣、蜡染、花带、苗族织锦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产品开发,打出苗家腊肉、苗家酸鱼、干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绿色食品品牌。构筑旅游商品发展平台,建立我乡土特产旅游定点购物点。让游客购买到我乡的土特产。

6、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吸收有专长的青年人进入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切实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培养管理、研究、创作、表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旅游服务的培训工作,使它们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带头人。积极在乡村旅游中,倡导文明诚信、和谐有礼、笑脸迎客,坚决打击侵害游客的'不法行为。乡村道路和各个景点要杜绝脏、乱、差现象,要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外部形象和文明有礼的内在素质来提高我乡的品位和信誉,使我乡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五

x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进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x市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分析,指出x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x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国际旅游将保持不断增长的强劲势头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可容纳250人就业,而那些资金密集型行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只能容纳,90人就业。到20xx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增至15.61亿人次,旅游收入将增加到,2万亿美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旅游接待人数将有一个的跃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扩展空间广阔。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产品还不够成熟要使旅游资源及形成的旅游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就需要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规划。

乡村旅游现在已经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从农村来讲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它拓展了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刺激了旅游消费。因此乡村旅游在整体上增强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x市地处盆川山地、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地势高差悬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又位于宝成铁路和108国道的要道,历来是川北的主要通道,不仅拥有丰富的高质量旅游资源而且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然而旅游业是包括行、游、住、吃、购、娱、通讯等要素的综合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能代表发达的旅游业,要提高它们的整体利益,必须有计划地推出让旅游者可接受的旅游产品系列,合理规划并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布置增加旅游收益的措施和途径,保护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维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然而x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x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在完善x市三大旅游发展区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提出x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喧嚣拥挤、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远离幽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加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许多人产生了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增加了旅游供给,满足了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旅游要求,也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绵阳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

欧洲的启蒙运动促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产生。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增加了闲暇时间。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通达性,加之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有享受,而是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享有的产品,旅游迎来了它的“大众消费”时代。

20世纪70年代,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

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同时也是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亿元以上。

一是对于旅游业本身而言,可减轻旅游熟点的环境压力。二是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三是乡村旅游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四是满足城市旅游者回归自然的愿望,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旅游需求。五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六是对传统乡村的景观与文化完整性保护而言居民会主动地承担起保护传统乡村景观的责任,看他们也能从旅游者的重视中找到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信心,潜移默化地也会发现乡村生活和文化的价值。七是对城乡融合而言,对于成功的乡村旅游业来说,一方面,是要让旅游者通过完全的乡村体验,实现心灵和身体的放松,亲近、爱护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并最终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让旅游地居民因旅游收益而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学到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观念和文明生活习惯。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六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xx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今后,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农口、扶贫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改善道路、院墙、排水排污、医疗卫生、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二是邀请河北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三宝营盘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专业指导,注重在开发资源、兴办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上档升级。

(四)强化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七

xx乡距xx市区xx公里,海拔多米,年平均气温度左右,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春来鸟语花香,夏季清风习习,秋至硕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银装素裹。xx乡地处成都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核心区,是西旅游环线上的一个亮点,是xx市打造旅游强市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潜力深厚,极具开发价值。

(一)优美的自然景观。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在%以上。境内景点主要有山风景区、山大峡谷、庙溶洞群、桥,更有“5、12”地震后新建的族群众居住的山xx村和木梯寨。

(二)天然避暑型气候。xx乡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量1300毫升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确实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休闲胜地。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全乡有汉、共x个民族。全乡族群众x人,约占全乡总人口%。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一)规模小。

目前xx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目前,在山有“妹山庄”、“夕格人家”、“山感恩山庄”、“客栈”、“青xx人家”等xx余家农家乐开业,仅可同时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木梯村已初具规模外,、xx村多呈“小打小闹”的零星状态。

(二)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

乡村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而上,大多数游客都是为了避暑而来,乡村度假、采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尚未展开,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休闲避暑”和“品尝农家饭”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

(三)宣传力度小,缺乏整体策划,尚未形成品牌。

由于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户自发进行,缺乏整体策划,难以在主流媒体或重要窗口进行捆绑宣传;加上缺乏对乡村旅游具体项目的具体策划,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对xx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知之甚少。

乡村旅游从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奇缺,加上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一)将政府引导与群众主动发展有效相结合。

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的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要从多个角度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一是用“情”吸引游客。引导群众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会的心之外,还要用大家的热情,让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热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游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游景点学习厨艺。把口味与青、汶味道结合起来,让游客不用到汶、青,就能吃到来自遥远的族及青特色佳肴,如:搅团、素烧如意、洋芋糍粑、洋芋酸菜面块、洋芋馅饼、洋芋拔丝(雪上加霜)、青黑木耳、青腊肉土豆丝、青秘制坛子肉、青凉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让游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尝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吸引游客。提高“文化歌舞团”表演水平,根据族人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范文写作将原生态的族山歌,族舞蹈以及极具观赏性的“释比”敲羊皮鼓唱史诗,表演裸脚踩踏烧红的铁锅和犁铧的绝技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闲避暑、打麻将、斗地主等传统娱乐方式外,游客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中,亲身感受这富有特色的民族节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硬件环境。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八

县政协于2017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7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九

乡村旅游作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深入某县某村,就如何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距离某县城8.5公里,距离著名景区****11公里,距**市区30公里。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1亩,林地面积9051亩,辖3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285户1280人。***基金会引入***公司投入了2400万开展文旅扶贫项目,建成了1家精品民宿、9家农家民宿、3家餐厅、3家体验工坊以及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批基础设施,注册“**好物”自有品牌,以品牌化、产业化打造生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技能培训和社区组织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自2020年10月项目建成以来,某村从一个闭塞落后、无人知晓的深山小村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农文旅网红名片,快速成为了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范本。全村目前已实现各项增收累计近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0万元,带动全村285户1280人(其中有100户脱贫户427人)增收,其中“***”精品民宿自2021年正式营业以来,累计收入超过250万元,利润132万,利润运营团队分30%,村集体合作社分70%。

(一)精准定位,强化市场导向。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基金会采取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文旅切入等手段,帮助某村发展。一是瞄准优势产业,帮助优化升级。协助龙塘打造“**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某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二是瞄准本土文化,打造“非遗工坊”。充分挖掘刺绣和蜡染这一苗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比如蜡染布艺钱包、抱枕、桌垫等。龙塘成立了绣娘团,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游客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提供了场所。三是瞄准高端都市人群旅游消费市场,在山顶建设精品民宿。改造示范民宿,引导村内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厅、工坊等,基本没有改变村子农户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过分强调商业化,既保持了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保持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二)引进社会资本,解决乡村发展瓶颈。***基金会为某村引入了融创公司资本,不计成本为某村建设了民宿和一些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的“**山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70%的纯利润划分集体,再由集体决定使用和分配方式。“**山房”除店长和厨师是外聘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均来自村民。还利用企业平台优势,开展消费帮扶,购买农产品200多万元,让农户切实从中获益。

(三)引进专业团队设计运营,带领乡村旅游走进市场。“**山房”是由著名设计师***主持设计,引得不少关注和流量。山房建成后通过招标方式,引进专业团队运营,依托运营团队专业运作,以及其背后的19家高端旅游团企业,系统地整合产品业态、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主题活动等,将乡村旅游带进市场。

二是集合主流平台流量。与腾讯、抖音等大平台合作,成功吸引大量“粉丝”,将“流量”变为“留量”。

(五)培养本土人才,吸引有志青年“归巢”。某村针对不同的人群和能力需求,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如针对合作社骨干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参访,针对留守妇女的苗绣、蓝染等非遗手工艺培训,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民宿、餐饮、体验、导赏接待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等等,累计培训了400人次,初步建成了人才体系。在村寨项目落地和发展变化的吸引下,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寻求更好的发展。

(六)资源条件优越,品牌和市场优势突出。某村上通**景区,下达某县城,交通便利,距离声名远播的****仅20分钟车程,它的海拔高度1080米,是天然的氧吧。某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挖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有机植入乡村旅游中,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和农耕文化,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七)合理分配收益,保障项目长期发展。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充分调动项目受益户主动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自主通过劳动获得收益,避免吃大锅饭,政策养懒汉。并充分给予合作社自主权,在保障受益户收益权不受损的前提下,可提留部分收益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其他用于分红,增强群众满意度。

(八)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某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区管理寨子。在寨子中成立了“寨管委”,由指导员、包保员、主任、委员组成,对寨子的公益性岗位、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进行管理,各负其责,形成了“大事党当家,小事寨管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三、复制推广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规划。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的大工程,需要一个统一的、长远的规划,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资金投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等。在乡村旅游上应坚持规划先行,宜建则建、可建再建,不盲动、不冒进,精准定位、久久为功,要科学整体规划,防止“百村同貌”。要深度挖掘本土特色,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不能只有展示性的产品,没有深度体验参与的产品,不能仅限于拍照留念,没有“乐”趣。

(二)资金。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是一个大问题。从考察数据上看打造***乡村旅游,共投入了近4000万,其中社会捐赠2400多万,政府配套1000多万。如果村寨基础条件差的,投入可能更多,不论是从社会捐赠还是政府配套,都是不小的数目,也是难点。要撬动、引进社会资金,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要考虑社会效益。支持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初衷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乡村环境。但问题的关键是,引进的一些社会资本可能与村民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使农民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利益。但乡村发展群众才是基础,因为他们最爱家乡,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民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农民只有真正融入景区,参与其中,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珍惜和投身振兴乡村开发与保护中。

(三)人才。如何推广乡村旅游?如何运营?人才是关键。一是**本地人才匮乏,依靠本地人才来运作乡村旅游项目,很难做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必须要引进专业团队来包装运作项目,解决“谁来引路”的问题。二是项目运作后,外来专业团队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要有三年以上的陪伴期,让本土人才能深度融合到项目运作全过程,真正培养一批“有爱心”、懂农业、科技和管理的乡村旅游的主力军。三是要大力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视野开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军人,吸引有感情、有理想、有资金、懂管理原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四是加强对口帮扶,特别是加强培训,让深山里的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发挥主人翁精神,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市场。旅游产品开发也好、特色农产品开发也好,最大的风险是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可能面临产品滞销的问题,刚开始推出产品,政府和社会各界可能会不遗余力开展消费帮扶,产生一定收益,一旦帮扶撤销,仅靠零售很难达到长期稳定的收益。从某村的销售模式看,尽管销售收益数据很可观,但还是缺乏一套长效的销售体系,较为依赖**公司、**基金、政府的帮扶。所以我们在开发产品时,要做足市场调研,开发的产品既有本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但只有好的产品也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还是要对接市场,特色农产品要形成订单合作,特色旅游产品要借助“大数据”时代之力,让“大流量”服务乡村。

(五)文化。文化是乡村内涵所在,是吸引城市居民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历史、土特产或各种农副产品的各种传统加工技艺、农耕信仰和传说、农事活动经典山歌与农谚、手工技艺与农民艺术作品、传统农耕体验、传统节日、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古村寨保护、文艺展示等等。

(六)环境。往往乡村旅游注重人居环境、道路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忽视服务、风气等软环境治理。比如倒票黄牛、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屡见不鲜,也出现在一些乡村旅游中,这就大大的影响游客们观赏乡村美景的心情了,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乡村,从而丧失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因此软环境的治理也是关键,要注重保持农民淳朴本色。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07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07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05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07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一

(一)精准定位,强化市场导向。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基金会采取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文旅切入等手段,帮助某村发展。一是瞄准优势产业,帮助优化升级。协助龙塘打造“**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某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二是瞄准本土文化,打造“非遗工坊”。充分挖掘刺绣和蜡染这一苗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比如蜡染布艺钱包、抱枕、桌垫等。龙塘成立了绣娘团,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游客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提供了场所。三是瞄准高端都市人群旅游消费市场,在山顶建设精品民宿。改造示范民宿,引导村内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厅、工坊等,基本没有改变村子农户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过分强调商业化,既保持了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保持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二)引进社会资本,解决乡村发展瓶颈。***基金会为某村引入了融创公司资本,不计成本为某村建设了民宿和一些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的“**山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70%的纯利润划分集体,再由集体决定使用和分配方式。“**山房”除店长和厨师是外聘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均来自村民。还利用企业平台优势,开展消费帮扶,购买农产品200多万元,让农户切实从中获益。

(三)引进专业团队设计运营,带领乡村旅游走进市场。“**山房”是由著名设计师***主持设计,引得不少关注和流量。山房建成后通过招标方式,引进专业团队运营,依托运营团队专业运作,以及其背后的19家高端旅游团企业,系统地整合产品业态、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主题活动等,将乡村旅游带进市场。

(四)构筑“数字乡村”,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某村构筑“数字乡村”,成立了“数字乡村”指挥中心。某村的“数字乡村”搭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村寨智能监控覆盖,加大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加快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的步伐;二是集合主流平台流量。与腾讯、抖音等大平台合作,成功吸引大量“粉丝”,将“流量”变为“留量”。

(五)培养本土人才,吸引有志青年“归巢”。某村针对不同的人群和能力需求,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如针对合作社骨干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参访,针对留守妇女的苗绣、蓝染等非遗手工艺培训,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民宿、餐饮、体验、导赏接待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等等,累计培训了400人次,初步建成了人才体系。在村寨项目落地和发展变化的吸引下,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寻求更好的发展。

(六)资源条件优越,品牌和市场优势突出。某村上通**景区,下达某县城,交通便利,距离声名远播的****仅20分钟车程,它的海拔高度1080米,是天然的氧吧。某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挖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有机植入乡村旅游中,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和农耕文化,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七)合理分配收益,保障项目长期发展。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充分调动项目受益户主动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自主通过劳动获得收益,避免吃大锅饭,政策养懒汉。并充分给予合作社自主权,在保障受益户收益权不受损的前提下,可提留部分收益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其他用于分红,增强群众满意度。

(八)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某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区管理寨子。在寨子中成立了“寨管委”,由指导员、包保员、主任、委员组成,对寨子的公益性岗位、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进行管理,各负其责,形成了“大事党当家,小事寨管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二

我县结合创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的总体实施方案,将全力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实行定期调动制度。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区域地处半山区,山、水、林、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农”为主题,以“家”为归宿,以“乐”为目的,深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县的乡村旅游取到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关注下,我县的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收效显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经营模式的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引领,适时推出绿色农业,游憩休闲、康体养生、冰雪娱乐、民宿风情等旅游系列产品,精心谋划和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产业链,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建设美丽现代化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以国际旅游度假区、民俗文化风情园,镇果蔬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休闲农庄、、、和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扎实推进。同时,我县以“绿色、生态、民族”为主题的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渐成品牌,并形成规模化,常态化。镇被评为国家级绿色旅游景观名镇,乡被确定为国家级强镇建设单位,伊美生态园,,被评为“市十家生态采摘园”,镇村荣获“20xx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十家特色乡村”的称号,全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已达83家,典型示范村2个,示范户20家,投资规模2个亿,20xx年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5600多万元,同时,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920多人。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规划的密切衔接。

二是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旅发委,旅游协会,旅游产业联盟的统一指导,协调运营,具体操作等作用,实现乡村旅游振兴“一业”带“百业”的联动效应。

三是高度重视培育乡村旅游振兴发展实用人才。使突出抓好乡村旅游专业人员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县财政优先保障,经营重点倾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断加大培植典型,宣传推广典型的力度,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全面突破。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培育试验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六是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优化软环境建设,从政策入手,突出投资的吸引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弹性举措,推进优质服务,并配套和完善相关具体管理办法和细则,使乡村旅游战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管理工作整体升位。

(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要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能的乡镇,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单位。并在政府统筹、部门指导、社会参与下,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应依据本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发自身的旅游产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特色经营模式。

到20xx年,全县要发展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乡村旅游(农家乐)120户,创建5个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0家示范户,15家晋升为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二)增加农业生态产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要依据本区域资源禀赋,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度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康体养身、冰雪娱乐、民俗风情旅游商品等系列产品,使之成为建设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个”的重要支撑体。

(三)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需求、企业运营为主线。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严格遵循规划方案,使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宿风情有机渗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让游人体验慢生活,为游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乐体验。

(四)努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大研发力度。

采取多条腿路径,注重突出适合本民族特色,便于携带的纪念品、工艺品的深度研发,真心让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为增强民族自治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活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宽间接或直接投融资渠道,加大专项金融扶持力度,并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递增。

二是上级文旅行业管理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给予规划、设计及有力指导。

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给予必要的优惠及倾斜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健康、繁荣发展。

四是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旅游专线序列,纳入相应的储备库。

五是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乡村旅游道路和旅游厕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乡联动,一体化整合运作,快速实现乡村旅游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运营轨道。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三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xx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

二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农口、扶贫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改善道路、院墙、排水排污、医疗卫生、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

二是邀请河北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三宝营盘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专业指导,注重在开发资源、兴办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上档升级。

(四)强化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四

县政协于20__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__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__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五

2017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国家行政机关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7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17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国家行政机关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六

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网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题目(模板17篇)篇十七

为____“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____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7日赴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xx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1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xx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xx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2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农村定期送土鸡,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范文推荐

    改善环境的建议书(优秀15篇)

    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注重实际可行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下面是一些经过整理和归纳的意见建议范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和应用。

    音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启发。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

    师风师德心得总结(实用19篇)

    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增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职业形象,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以下是一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

    dtnl教学设计意图(精选17篇)

    教学计划能够提前预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做好教学准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计划,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上节课认识的声母朋友又与我们见

    汽车修理工转正申请书(优质20篇)

    汽车工业的竞争激烈,各大品牌争相推出新款车型和创新科技来争夺市场份额。想了解汽车环保的最新趋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环保指南,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环保意识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一等奖大全(21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可以有效地统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范文(18篇)

    教研的过程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4)组织毕业班家长会(3

    保健安全工作心得体会(优秀22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过去工作经历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神经外科工作总结(汇总16篇)

    作为一种反思的机会,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提升自己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更加有效的协作机制。20xx年,在医院

    集资房转让合同大全(19篇)

    转让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文件,能够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在实际操作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转让合同范文,请您参考。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自愿将其在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