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琉璃2023年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通用8篇)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诚信原则,不受外界的诱惑和腐蚀?范文四:诚信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恪守法律法规,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正正义。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一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对于班级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班主任的工作与班级任课教师的工作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展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学生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一、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1.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育本身是极具复杂性的,教育不仅是在传授科学知识,还是在传授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为了活跃班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初中生极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这个心理特点就决定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原有的教育理论知识,不能直接套用前人的班级管理经验。时代的进步,对班主任的教育理论知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2.班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班级学生融入班级这个群体,充分享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然而,如今的初中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很多孩子是在长辈们的溺爱中长大的,因此,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初中生最明显的性格特征。班级是一个大的群体,班主任是这个群体活动的组织者,为了让群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培养出集体意识,班主任也为此组织了很多教学活动,但是,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思想存在,很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1.积极提高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改变,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收益更多,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必须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分析和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为基础,适时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原有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其次,班主任应该在课下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把学习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收获提升理论水平的目标。

2.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体意识是每个人适应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班级是个人未正式步入社会时所遇到的第一个集体,如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集体中培养出个人的集体意识,无疑会给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班主任开展工作时,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让他们了解集体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培养个人的集体意识;其次,班主任可以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如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在组织班级活动时会遇到很多问题,班主任要积极寻找解决措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09)。

[2]罗金钧。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2014(11)。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二

在研究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协调制度时,笔者受到许多启发,认为要真正将自身的目标延伸出去,打好基础,就应该从自身的教育与教学的方针改变上入手,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才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目的。

一、班级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1.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自己的热情主动渗透到学生当中去,实现对学生感情的充分理解。只有师生彼此交融才能实现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也只有人文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人文精神和知识的传播。

2.开展道德教育

笔者所指的开展道德教育,不是只把道德教育当做副科来教学,而是把它真正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进行教学。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清楚地发现,中国古代文人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是思想性的东西,是教他们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的知识,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道德智慧。而今天的教学往往把科学知识放在学生首要学习的位置,学生得到了知识,却丢失了智慧。

二、班级管理中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研究

在课堂上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意图认识清楚,抓住重点,时刻要将所学所感激发出来,运用到现实管理与自我实现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学生时代打好竞争的基础。

1.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全面延伸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自我监察、自我评估和自我强化的能力。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基本上都由家长管着,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该领导学生在养成自主生活的同时,教会他们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并定期做出评估报告,奖励表现优良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与学生尚未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在学校里,学生依旧能感受到残酷的市场竞争,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自信,毕业生很难在社会上寻得立足之地,这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吃得好,穿得好,对于教育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肥胖问题和疾病问题变成了困扰学生的大问题,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改善初中教学、生活、素质延伸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并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内心,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班级整体事务的人本管理体现

目前来看,学生所擅长的电脑、网络的技术,应该是比较热门的,将其运用到班级课程管理上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的,另外,在培养学生的网络运用管理的同时,整合资源,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更能够体现出初中生的人本主义来。

1.课程设置中的网络化管理分析

这一模块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课程表的查询、删除、修改和输入,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学生在查询课程表时可以在网络中输入自己的学号,对课程信息进行精确查询,也可以在网络中加入课程的名称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查询,也可以对某一时间段的课程信息进行查询,这一模块所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对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为了实现互动设置,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评估等信息进行自动的记录,以供管理工作者进行调整和统计,课程表的自动生成以及安排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本模块上进行公布,方便学生进行查询和下载。

2.提高学生与外部的全面竞争力

提高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竞争力,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的自卑感,使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升自身的全面竞争力。外在的环境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外部竞争力不强,就代表着学生的整体水平低于同样环境中的整体水平,当学生拥有相同条件下可以提高自身管理与发展水平的机会时,就会形成竞争的意识,以获取更高的发展机会,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学校在确定竞争水平时,要对同样环境中的其他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教育大环境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强化的合理性,使自身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积极主动性,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加入到学校内部班级管理的发展中来。

3.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提升

教师通过对班级管理重要内容的不断了解和深入探究,使学生的眼界不断打开,了解和认识到新鲜事物,将整体性的教育进行有效地安排,把在班级管理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其他方面当中去,使其他课程也能有创新发展。在课堂中发现课堂外的新鲜事物,不是说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而忘了课堂的知识教学,而是教师领导学生用创新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发现当前存在的教学难题,同时能够发现其他对教学有用的方法和经验,并加以应用。

四、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内容的全面创新发展

将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效果进行创新提升,就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找到更加有用的管理人才,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人本管理的效果和渗透力度。

1.增设不同的管理层

将学生的管理积极性带动起来,就应该给更多人才进行管理的机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设置更多的管理层,在技术上进行先进突破,在相关的竞争中,不断突出自身的价值。在班级内部设立更多的管理阶层,要看学习的自身能力,分别对学习、卫生、生活、文艺、体育等大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使能人各归其位,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本事,才能使班级的整体发展上台阶。

2.提升人本管理的渗透效果

利用现有管理人才的积极思路,对个人的发展与班级整体的进步进行总结与延伸,教师应该了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擅长的项目,将他们组织起来,并且通过他们自身全面创新的发挥,能够将真正的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呈现出来,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改革创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细节上突破思想的枷锁,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文晶,时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

[3]覃少菊.“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三

遍观当下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已然成为教育界的流行标语,许多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甚至反感。那么,巨大的反差缘何而来?师生间的教育理念产生分歧,教师认为,付出关心就能收获爱;然而,学生却表示,教师只关心成绩。矛盾产生,班级管理也将出现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在校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班主任和学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的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对班级管理的其他环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识增长、眼界开阔、品德塑造以及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在班级管理中构建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谐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积极主动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维护班主任的权威、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的秩序,学校日后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将能够非常顺利地展开。反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隔阂,不但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出现巨大问题,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出现厌学症状,严重可能会依赖网络,对学习造成障碍,甚至自我封闭。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此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关键的一方在于教师。目前,几乎所有师生关系的不协调,表面看来都是由学生顽劣造成的不良后果,但归根究底却是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构建师生关系呢?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两个词:尊重与和谐。尊重是过程,和谐是目的。

1.注重自身言行,塑造良好形象

第一,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随和,避免学生日后不服管教,甚至出现与教师“谈条件”的行为;但同时也不能过于严厉,导致学生不敢与之沟通,错过与学生交心的机会。个中分寸需要教师自行把握,大致掌握“张弛有度”的原则即可。第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监督,因此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尽量不要做出拨弄头发等无意识的小动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学生间尽量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的同时,自己也要严格遵守。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与精彩的阅历去征服学生,用自己兑现承诺的实际行动去确立教师的威信。

2.尝试角色互换,加深相互了解

由于师生之间角色的不同,观察的视角与处事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尝试换位思考,站在青春期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内心的同时进行引导。如由于学校的工作安排,使学生期盼已久的活动未能如期举办,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谅学生们激动的心情,并向学生们解释自己也很想举办活动,给学生们一个放松的机会,但是由于学校另有安排无法达成,对此深表遗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告诉学生自己的感受,使彼此加深了解,避免出现太大分歧。

3.注重教育技巧,着重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要义。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部分,不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留意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分数论英雄。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对绘画、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应该对这些闪光的部分表示赞扬,并且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树立信心,最终适时将孩子引导到学习上来。

4.注重情感交流,引导有理有度

第一,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不但担当着引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还要扮演好“严如父、慈如母、亲如友”的三重角色,做到将心比心、以诚换诚。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同理,只有关心学生的老师才能换回学生的爱戴。优秀的教师能够在心理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与亲人。第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面对问题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公开批评学生的缺点,有问题可以私下进行引导与解决。这样,才能尊重学生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学生逃课,教师应查明原因,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偏见去批评。将学生叫到办公室,首先鼓励学生最近表现不错的地方,再委婉地告诉学生逃课的严重性,同时对其表现出信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除了必备的技巧与合理的方式之外,还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做好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融洽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而这些,仍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总结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丽红.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师生关系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9:229.

[3]胡园芳.初中班级管理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d].杭州师范大学,.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四

浅谈初中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一般性原则(网友来稿)

山间猎人

面对一个刚刚入学就问题不断的新班集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强身健体,预防在先?”作为负责一个班级体的常规管理及发展的班主任,如何“管好学生”?可以说是每一个班主任既非常关注,又非常重视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究竟怎样管?各种刊物、杂志的相关交流文章多得可谓数不胜数,然而说法纷纭,甚至还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读了一些相关文字之后,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作为班主任,要“管好”学生,要处理好学生的“问题”,使之少犯错,不犯错,从而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几个一般性原则:

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当学生心理断乳期的这些愿望和想法无法得到实现,或无法得到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充分承认时,便会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另外,再加上当今社会上种种连不少成年人都难以免受影响的不正常、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思想无比单纯的初中学生犯错是完全正常的。试想温室中从来没有受过病毒侵袭过,只会享受阳光雨露的黄豆芽能够在完全意义的社会中茁壮成长吗?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作为班主任若是以“嫉恶如仇”或“眼睛里容不下半粒沙子”的态度来管理学生是不恰当的。

二.预防为先,处理在后的原则允许学生犯错误,是否就是面对学生错误不断而熟视无睹呢?事实上刚好相反,班主任不但要管,而且还要在学生犯错之前就搞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活动,“与其有病治病,不如预防在先”。

那么,如何搞好预防性的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通过向书本学习,通过深入学生,深入学生家庭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及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情况,学生的思想、性格、年龄心理特征等各方面情况,这是我们能有效处理各种学生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2.充分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中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诱发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乃至于严重偏差的种种不良因素,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预防性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如曾经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还珠格格》、《流星花园》等影视作品,流行势头有增无减的上网及网络游戏(主要指其中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都曾经或正在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在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之前,班主任就应该先见性的引起警觉和重视。3.在较好把握前两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效的道理、实例(如理想、前途等),通过主题班会、课外活动、个别交谈、家访等有效形式进行预见性的教育,给学生“打预防针”,从而有效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充分体现“预防为先,处理在后”的原则。

三.弄清事实,冷静处理的原则“弄清事实”是指我们在处理班级学生的各种偏差行为时必须充分了解当事学生的个体情况,充分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保证学生偏差行为得到公正、有效处理的前提。“冷静处理”是指我们在处理学生偏差行为,特别是突发性、重大性问题时,必须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先入为主,应该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前提下,公正、有效的处理好此类事情。

四.奖励多于处罚的原则现在的初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家庭中众多长辈关注和关心的焦点。正是这种“百般宠爱于一身”的特殊家庭结构和大量家庭“有求必应”的特殊教育方式造就了大量具有自私、骄傲、任性、脆弱、敏感、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突出等性格特征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喜成功,惧失败;好表扬,怕批评;挫折稍微大一点,便一蹶不振。作为班主任,应该在通过班会、个别辅导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克服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重建健全的人格的同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性格、心理特征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表扬,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少批评,尤其少公开批评,多私下交流,并注意到鼓励(或奖励)的横向性和纵向性。通过这一原则逐步重建学生健全的人格。相反,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急功近利的速成方法都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意识、有思维的人。

五.管理力量协调一致的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多么重要,系统性多么强的工作。因此,要使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都统一行动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开展教育工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战、互相抵触的工作局面,避免出现“1〉6”的尴尬局面(即周六放假离开学校后,学生在周日一天中所受的负面教育远远大于在学校六天所受的正面教育)。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有效的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和培养一个目标一致的有效的班干部管理集体。2.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建立起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3.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效形式建立起家庭教育与班级、学校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4.建立起社会教育与家庭、班级、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这一点很难,几乎只有在政府权力部门完全行动起来之后才可能取得效果。但这一点又非常重要,因为当今社会中种种不健康、不正常的因素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最大的负面影响因素。)

总之,班级学生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甚至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能否炉火纯青,运用自如,就看我们怎样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了。

.12.27

作者邮箱:ldy@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五

在研究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协调制度时,笔者受到许多启发,认为要真正将自身的目标延伸出去,打好基础,就应该从自身的教育与教学的方针改变上入手,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才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目的。

1.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自己的热情主动渗透到学生当中去,实现对学生感情的充分理解。只有师生彼此交融才能实现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也只有人文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人文精神和知识的传播。

2.开展道德教育

笔者所指的开展道德教育,不是只把道德教育当做副科来教学,而是把它真正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进行教学。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清楚地发现,中国古代文人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是思想性的东西,是教他们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的知识,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道德智慧。而今天的教学往往把科学知识放在学生首要学习的位置,学生得到了知识,却丢失了智慧。

在课堂上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意图认识清楚,抓住重点,时刻要将所学所感激发出来,运用到现实管理与自我实现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学生时代打好竞争的基础。

1.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全面延伸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自我监察、自我评估和自我强化的能力。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基本上都由家长管着,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该领导学生在养成自主生活的同时,教会他们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并定期做出评估报告,奖励表现优良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与学生尚未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在学校里,学生依旧能感受到残酷的市场竞争,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自信,毕业生很难在社会上寻得立足之地,这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吃得好,穿得好,对于教育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肥胖问题和疾病问题变成了困扰学生的大问题,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改善初中教学、生活、素质延伸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并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内心,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来看,学生所擅长的电脑、网络的技术,应该是比较热门的,将其运用到班级课程管理上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的,另外,在培养学生的网络运用管理的同时,整合资源,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更能够体现出初中生的人本主义来。

1.课程设置中的网络化管理分析

这一模块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课程表的查询、删除、修改和输入,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学生在查询课程表时可以在网络中输入自己的学号,对课程信息进行精确查询,也可以在网络中加入课程的名称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查询,也可以对某一时间段的课程信息进行查询,这一模块所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对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为了实现互动设置,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评估等信息进行自动的记录,以供管理工作者进行调整和统计,课程表的自动生成以及安排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本模块上进行公布,方便学生进行查询和下载。

2.提高学生与外部的全面竞争力

提高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竞争力,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的自卑感,使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升自身的全面竞争力。外在的环境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外部竞争力不强,就代表着学生的整体水平低于同样环境中的整体水平,当学生拥有相同条件下可以提高自身管理与发展水平的机会时,就会形成竞争的意识,以获取更高的发展机会,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学校在确定竞争水平时,要对同样环境中的其他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教育大环境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强化的合理性,使自身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积极主动性,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加入到学校内部班级管理的发展中来。

3.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提升

教师通过对班级管理重要内容的不断了解和深入探究,使学生的眼界不断打开,了解和认识到新鲜事物,将整体性的教育进行有效地安排,把在班级管理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其他方面当中去,使其他课程也能有创新发展。在课堂中发现课堂外的新鲜事物,不是说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而忘了课堂的知识教学,而是教师领导学生用创新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发现当前存在的教学难题,同时能够发现其他对教学有用的方法和经验,并加以应用。

将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效果进行创新提升,就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找到更加有用的管理人才,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人本管理的效果和渗透力度。

1.增设不同的管理层

将学生的管理积极性带动起来,就应该给更多人才进行管理的机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设置更多的管理层,在技术上进行先进突破,在相关的竞争中,不断突出自身的价值。在班级内部设立更多的管理阶层,要看学习的自身能力,分别对学习、卫生、生活、文艺、体育等大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使能人各归其位,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本事,才能使班级的整体发展上台阶。

2.提升人本管理的渗透效果

利用现有管理人才的积极思路,对个人的发展与班级整体的进步进行总结与延伸,教师应该了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擅长的项目,将他们组织起来,并且通过他们自身全面创新的发挥,能够将真正的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呈现出来,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改革创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细节上突破思想的枷锁,不断进步。

[1]陈文晶,时 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9(2).

[3]覃少菊.“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六

一、人本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管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行为的管理和规范,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籍、考试违纪违规、学生处分、学生入学注册、升级、降级、休学、复学、退学、毕业、转专业及转系等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的范畴进一步扩展,诸如助学、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同时,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显著的是由以前的“严格管束”转变为“服务指导”,体现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服务型、人性化方向转变。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解读

随着素质教育、服务型管理等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逐步确立,高校学生管理不再局限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罗列的事项,而是包括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原则、目标、事项等在内的理论体系。其中,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处于首要位置,只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才能适应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以学生为管理和服务对象,应深刻地理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特别是生理与心理特征、知识文化结构、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由此把握其思想动态,并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其次,高校学生管理由高校负责实施,在配备专职的学生管理人员时,重点考量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洞察、日常引导、应急处理等学生管理事务的能力;最后,高校学生管理是包括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运用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而进行有组织的规范、指导、教育、咨询、服务的过程。相对教学、科研等学术性事务而言,高校学生管理主要属于行政性事务。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均设立了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机构,主要是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等,此外还包括保卫处、后勤集团、公寓中心、院系学生管理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等。高校学生管理事务大体上可分为日常性事务和个体性事务。前者诸如学生注册报到、户口迁移、评优考核、毕业就业等,往往涉及到特定的学生群体,且具有纯粹的事务性,这些管理事项的条件、流程或程序较为明确,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异议,也不会侵害到学生的正当权利,因此,在对学生日常性事务的管理中,重点在于做好服务工作。后者则具有明显的个体性,诸如学生违纪等,往往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类工作的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坚持教育为主的原则,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从而促其真正达到内心反省。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区分不同的事项,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到一般性的日常服务和个别化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人本理念的理论基础

人本理念,又称之为“人本主义”或“以人为本”,中西哲学中均提出关注人的价值、倡导人的自由、尊重人的尊严,并经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哲学理论。此外,需要层次理论和学生发展理论也为人本理念提供了现代诠释视角。

1.学生主体性理论

高校学生管理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但学生并非管理的客体,而是具有认知、思维和判断力的主体。只有将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在双向互动中,以国家社会的人才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着眼点,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才能缓解学生的逆反抵触心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果。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般是指“从人的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论。”[1]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2]近现代以来,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危机不断加剧,西方哲学进一步研究人的内在本性、价值和意义,提出应将尊重人作为根本,倡导人的自由。我国古典著作中即有“以人为本”的提法,如《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务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3]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不仅有其极为鲜明的人本主义思想传统,而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思想之精髓而堪称人类人本主义思想之大成和典范。”[4]因此,人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其实质是将学生从客体提升为主体,要求管理者重点关注被管理对象的需求和利益,研究学生的地位以及如何积极地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

近现代以来,对人的关注日益兴盛,并发展出了多种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即为其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当低层次需要得以满足后,这种需要便失去了对行为的动力作用,继而会产生一种新的需要,人们又会采取新的行为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新的需要,即“人是一种求索的动物———只有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即接踵而来,这个过程永无尽头,从出生至死亡。”[5]对于大学生而言,基于其认识能力、情感、知识等综合因素,其对“自我”的追求日益迫切,尤其是特别在意自尊感,尊重与被尊重乃至在高校中是否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在学生社团中担任一定职务、宿舍生活中的威望以及获得机会参与老师们组织的一些活动等),均是其特定“需要”的表现形式,高校学生管理应关注其需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良性互动。

3.学生发展理论

学生发展理论以存在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认为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对于“学生发展”,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解读,如米勒和皮恩斯认为,“每一个处在发展阶段的人都面临着完成不断增加的复杂的发展任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获得个体的独立”[6],山福则指出,“发展史一种积极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可以融入群体,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各种经验”[7],罗杰斯则将之理解为“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方式”[8]。学生发展理论纠正了以往将高校作为“保姆”、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服从者的做法,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张扬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中积极学习,从而培育其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概言之,人本理论杜绝将学生“机器化”,避免管理者机械地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学生,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与大学生向成人转变的生理与心理状况相符。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可简略地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服务———发展”网络结构[9]。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刚性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认为学生管理属于一种服务,高校的学生管理职能本质上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从而为其成长和长才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服务性”是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显著特征。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服务与被服务这种新型的关系,使得教育、管理、服务、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拉近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配合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有序进行。管理方式上,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摒弃了传统的单向性管理思维,主张高校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关系,将学生作为管理环节的正向要素而非对立面,将学生管理作为高校与学生日常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使二者在双向互动中赢得理解,建立起以双向沟通为基本方法、以学生支持高校学生管理服务为特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服务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由此可见,人本理念创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思维,将单纯的“管束”转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需要的、以互动为基础的管理方式。该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不仅重新定义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双向互动关系,而且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求高校管理者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反思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理念的深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管为主的方式,服务型管理模式也付诸实践,高校内部成立了诸如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各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构。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需要。

(一)学生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即管理的指导思想或宗旨,决定着管理行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念应是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成才。尽管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保留着某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烙印,同时受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学生与高校之间并未完全建立理想状态下的双向沟通互动关系,现实中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避免的依赖关系,即高校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管理方式背后起着支配作用的管理理念是“严加管束”,即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惩处等负面评价对学生的行为严格约束,避免学生的行为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破坏。就效果而言,这种管理对于维系正常的教学秩序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为代价,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其个体需求也并非整齐划一的。尤其是大学生即将或已经年满18周岁,法律上已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其思维方式、主观认识、心理感受等精神层面已达到行为主体的一般标准,他们也具有释放其作为主体存在的强烈愿望,如果仍然将其作为管理对象予以压制,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无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二)学生管理机制行政化

学生管理在高校日常工作系统中属于行政事务,由于“在特殊的文化背景和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大学的行政系统已成为游离于教育目标之外甚至悬浮于教育系统之上的一个独立体系”[10],高校学生管理的体制、机构、模式等也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行政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在“官———管”直线型管理思维的支配下,建立科层制的管理组织,并运用行政权力分配资源,达到管理的同一化效果。以高校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为例,目前基于党政分开的原则,建立了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两大系统,前者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建立了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等垂直的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后者则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形成了由学生处、院系学生管理机构(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班级班委会等在内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中,思想教育系统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主要职责,旨在丰富高校文化生活,而后者则主要以学生日常管理为本职,通过垂直的行政权力运作,甚至运用“威权”促使学生服从学校秩序。尽管二元的学生管理系统表面上权责清晰,但实际上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大影响的往往是行政管理系统,使得学生不得不听命于行政权力,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特长而违心地跟从行政管理组织所设定的目标,难以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难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学生管理内容忽视个体需求

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学习为主,尽管很多高校建立了综合性的学生素质考核评估体系,但学业成绩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毋庸置疑,大学生处于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应以学习为本职,高校学生管理应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但大学生与初高中生不同,学业成绩并非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单一的考试成绩已难以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唯一依据。如果仍以分数论成败,则无益于高考“指挥棒”下的某些学校仍然推行的应试教育,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格格不入,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往往以自己设定的管理目标为主,强调学生应服从社会和高校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高校的发展目标应是一致的,即学生的长才实现了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也达到了社会获取人才资源的目的,但人才资源的基本标准是人的情商与智商较高、心理健康、业务素质良好、综合能力突出等,这需要学生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锤炼自我和完善自我,一味地按照高校制定的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则会抑制学生的个体潜能,甚至引起某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人格不健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学生管理方法缺乏人文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般方式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如学生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则予以严格处理,通过制度的正面引导和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负面评价达到维护日常秩序的效果。表面上,这种“规则之治”无可厚非,也符合高校管理法治化的一般逻辑,但现实中,这种“规则”往往是将行政权力合法化,由此形成的“规则之治”本质上是行政权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首先,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具有单方性,主要在于贯彻高校的管理目标,而不是源于学生的自下而上的制度设计;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以负面评价为主,主要是通过处分等惩罚措施震慑学生,使其默认并遵从高校规章制度,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表扬激励等正面倡导性措施较少;最后,高校学生管理主要采取专断的单向行动,要求学生服从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由于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缺乏人文性,导致学生不愿或较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愿,难以真正地融入高校学生管理中,无法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能动性,也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者疲于应对繁杂的管理事务,尤其是在各类敏感时期,不得不“提心吊胆”地采取多种手段防止学生“出乱子”。因此,如何将人文精神植入高校学生管理中,在实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三、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

管理是一门艺术,高校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艺术。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应走出传统行政化管理的思维,建立适合当前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

(一)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

人本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核心,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化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近年来,教育消费合同关系成为研究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关系的新视角,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种法律关系的确立,打破了学生管理行政化倾向,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与学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新定位,因此,高校应以服务于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给予学生民主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他们大多数在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因而难以接受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高校学生管理应致力于营造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其共同参与决策和执行。三是树立法治理念,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法治原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应切实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应遵循程序正当性原则,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质证权和抗辩权。正如有学者所言,“整合和完善现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法律机制,在利益博弈中实现制度公平及其与上述群众利益诉求的契合,是当前完善和创新管理、维护社会内部和谐稳定与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方向”[11],这同样适用于高校治理和学生管理领域。为此,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避免将学生作为单纯的管理对象或客体,避免将管理者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是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应有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使其主动地接受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二是个体化原则,即承认大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引导性原则,即杜绝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粗鲁干涉或训导,而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引导,使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主动地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分为以党委、团委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以学生处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系统,并实行学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或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这种二元并立、二级(或三级)垂直的网络化管理体制,在实践中采取的党政合一的运行模式,即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学生处“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由此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联合的管理体制,其弊端在于多头共管、政出多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疲于应对繁琐事务等,因行政机构林立而强化了学生管理的行政化,不利于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贯彻落实。基于此,可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予以重新整合,建立集中、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一是将学生管理作为行政性事务,统归学生管理部门,建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直接领导、学生处负责总体协调、院系二级单位负责实施的一元管理系统;二是学生处下设若干部门,各行其责,统一负责高校学生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等工作;三是以院系二级管理单位为基础,建立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并对其适度放权,使其发挥学生管理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四是院系建立导师联系学生制度,由专业老师负责联络若干学生,对其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引导其向学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有序地反映情况,形成导师与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共同服务学生的格局。

(三)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创新

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主要体现为:一是高校学生管理规范的制定应广泛、充分地征求学生意见,对于学生有能力自我管理的事项,可由学生自行制定行为规范,报学生管理部门备案。由此形成的学生管理规范,既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意愿,又遵循了民主原则,可提高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社团,由其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各类文化性学生社团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但管理服务性学生社团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个别协会出现官僚化倾向,偏离了其宗旨,也严重地损害了其公信力。因此,应致力于高校管理服务性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使其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团组织。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成为网络资源的重要消费群体,可运用微博、博客等进行大学生教育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应对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分析和监控,尤其是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各种不良动向,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扩大;四是利用大学生群居生活的特点,与班级、宿舍为重点,与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为纽带,在小范围内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

四、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关键在于彻底改变将学生作为对立面的思维方式,将其作为“合作者”,通过学生的积极合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最根本的是解决观念问题,只有观念上正确地认识学生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指导学生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当然,高校学生管理是多方面的,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树立和落实,既需要理论上予以深入探讨,也有待实践中不断完善。随着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也并非千篇一律,而应结合高校实际,探索适合其发展现状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模式。

参考文献:

[4]张现林.中西哲学比较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7-9.

[6]方魏.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6(4).

[9]冀学锋.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七

田润乔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身心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两种主要语言的评价手段――表扬与批评,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注意场合和时机,把握好管理尺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表扬;批评;运用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并要求教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而小学班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小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群体,性格不同、家境迥异,要使他们自信乐观、健康成长,就要正确运用语言评价。从日常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常用的语言评价策略的研究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性

表扬与批评的目标主体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自然是不同的。因此,要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表扬与批评如何正确运用,首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三个主要心理特性:(1)小学生身心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低,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缺少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2)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特殊信任与依赖,经常以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行为目标。教师的评价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科学、正确的。(3)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教师必须时刻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批评方式。

二、如何正确运用表扬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科学、及时、准确、有效的表扬,将如同阳光照耀在小树苗身上,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情,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的感情。

1.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使用评价表扬法

自尊心强、上进心较强、想让别人认可自己所具备能力的学生通常更渴望得到教师的'了解和重视,如果教师能够给予适时的表扬,他们会得到更强的前进动力,尤其对于遭遇挫折、悲观失望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对比评价,即肯定学生曾经的成绩,找回他们曾经拥有的成功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还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每位学生,找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公布于众,教师可以对比学生之前考试的情况,进行个别的纵向对比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确保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呵护,使其健康自信的向前进步。

此外,对于自尊心受到打击、失去上进心,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时老师可以用表扬代替批评。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恰当、科学地表扬。此外,放弃直接批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少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气氛,促使少数学生改正不足、赶超先进。

2.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用集体表扬法

对某些方面取得突出表现,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应在全班学生前进行表扬,在表扬前,还可以发动学生进行集体评议或评选。这样既可以让成绩有目共睹,也会让这次表扬非常有说服力;既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功感,也能通过表扬一部分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3.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用契机表扬法

对于曾经犯过一些错误,正处于转化期的学生来说,适时抓住他们的转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某一学生经常迟到,最近不迟到了,要及时给予表扬;某个学生上课从未主动发言回答问题,今天这样做了,不管对错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及时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进步,及时给予适度表扬,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困生转变与发展。

4.提升学生新鲜感,使用多方式表扬法

对有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学生,当面表扬作用不大。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采取背后表扬的方法,在他们不在场的情况下,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他们的优点,使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

对部分性格外向的学生,简单的微笑表扬已经无法激励他们。偶尔可以采用热情、直接的具有鼓舞性的语言来表扬他们,让他们印象深刻。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微笑、点头、大拇指等委婉的表扬方式,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有时私下单独接触时给予他们表扬,让内向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鼓励,更能激发他们的前进动力。

三、如何正确运用批评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批评方式,都应该注意把握好时机和尺度,要注意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批评的心理,同时,批评还要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可接受性强、方法灵活得当、及时科学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易言之,运用批评这一评价手段时,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要防止过犹不及、矫枉过正,防止过度、不恰当的批评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直截了当批评法

对于外向活泼的学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批评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犯错误严重不肯悔悟的学生,则更需要直接批评,才能让他们有所触动和醒悟。

2.微笑暗示批评法

对于有细微违纪的行为或者偶然过错的学生,适合用微笑、点头等暗示批评的方式,学生看到教师的微笑就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及时加以纠正。比如,学生偶尔上课迟到,或者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打瞌睡,这时,学生看见教师对其微笑,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提醒自己尽快改正。

3.委婉商讨批评法

对于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偶有不良表现发生时,可以采用委婉商讨的批评方法。教师不应当采取严厉训斥的批评方式,而采取心平气和、与之商讨原因和危害的方式,不仅能体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还通过平等交流,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这种隐性批评。

4.混合批评法

对于学生的不良表现,可以采取用多种批评方式结合的方法。如,有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以突然中断、沉默不语,让学生警觉起来,思想迅速集中到课堂中去,此时的无声批评效果更佳;如,学生犯了错误,为避免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可以通过幽默小故事,让学生从笑声中领悟批评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并暗自加以改正缺点;对于那些破罐破摔,失去自信的犯错学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的好故事,说不定就能感化他们、挽救他们,胜过上百次的批评。

5.观察评价法

对于被批评的学生,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观察他们是否能接受,是否会发生过激行为,如果有严厉批评,要安排其他学生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防止个别情绪不稳定学生发生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恶性事件。其次,关注其改正错误情况,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安抚、辅导。

四、完善教师的心理素质

要取得良好的语言评价效果,教师还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评价手段。(1)教师要具有成熟稳重的心态,冷静分析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或缺点,不急不躁,不先入为主,不轻易生气恼怒而影响对学生行为的判断,造成不恰当的评价,从而对班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2)教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一位优秀的教师,当其走进班级时的一举一动,甚至只需要一个微笑,都能唤醒班级的正能量,让整个班级充满自信,感染每位学生。(3)教师要保持公开公正的心态,在表扬与批评学生时,要有一颗公心,淡化功利,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健康进步为目标,淡化对私人职称、工资等名利的追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只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换位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性格,因材施教,科学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扬和批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定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齐俊峰,罗鉴峰。浅谈学生评价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乔虹(通讯作者),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心理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就职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路径建设论文篇八

摘要:人是万物之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人本”思想,无论是从人性的角度,还是人本的角度,都深刻的挖掘了人类的内心灵魂,是一把衡量人性深度与宽度的标尺。但是,如今的高等教育模式,依旧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而人本思想的提出,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的现状。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涵义出发,探究了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引入方法,并从领导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等不同视角,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教育

一、引言

在教育发展中,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的利益打算,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学校班级以人为本的管理涵义与现状

三、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措施

第一,转变理念,变“管理”为“引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一种上级与下级、主要与次要的层次关系。在中职校园中,管理者往往会限于制度的约束,以标准制度为准则,从教育体制出发,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道沟通“隔膜”除了探讨知识理论与学习文化,学生与教师之间,再无其他延伸。要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就要在思想上进行根本转变,中职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且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在思维模式上、心智发展上,都日趋成熟,并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强制性的导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要遵循人本思想的规律,从人心入手,循循渐进、耐心引导。将高校的制度教育、制度化理念,转变为“引导”理念,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用引导的方式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本教育的管理。第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只有经过园丁的悉心培养,才能尽情盛放,学生也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培养、悉心引导,才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的中心主体,对学校的教育发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深入贯彻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以教师为基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教育水平,树立以教师为标准的,人本管理理念,只有以教师为楷模,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学生才会更加尊重教师、模仿教师,并以教师为榜样,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实则是一种曲向的人本管理。第三,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合理看待学生发展,不搞形式主义与浮夸主义,要脚踏实地。构建一种师生平等的管理模式,还要要统筹兼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既要培养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同时也要注重,成绩差、能力差的学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尊严,这样才能合理的,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学生,进行人本思想的引导。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就是,立足于根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人性的角度,重视人的感受、人的发展。从根源上,改变了既传统又死板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变“管理”为“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多层次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综合技能,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

参考文献:

[2]杨德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09):138.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冰中取物教案中班 冰中取物教案(大全8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3.教案范文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思路和方法,供教师们在编写教案时参考。冰中取物教案中班篇一活动目标

    2023年公司个人租车协议(通用8篇)

    环保宣传语能够唤起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催促他们采取积极行动。环保宣传的方式和方法环保宣传范文:《共担绿色责任》公司个人租车协议篇一出租方(简称甲方):承租

    最新晚安正能量励志语录(实用16篇)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诚实、正直和守信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为我们深入了解诚信提供了参考。晚安正

    2023年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优质8篇)

    写竞聘报告时,要注意突出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的成就,以及在职业道路中取得的进步和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写出高质量的辞职报告,我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查阅

    最新发简历请求中(模板12篇)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标,它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善于抓住机遇。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传记,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

    2023年茶花女的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优秀13篇)

    民族团结是各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处。如何深化民族交流和融合,是推动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一步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

    年会活动策划 年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8篇)

    知识的殿堂敞开大门,让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成长,欢迎大家的到来!撰写欢迎词时,我们要注意掌握节奏和语调,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增强欢迎词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欢迎词是一

    爱人好友生日祝福语短信(汇总8篇)

    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这个场合,我将与大家一同探讨关于XX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语速和语调,给予开场白一定的节奏感和魅力。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些范例,用于说明我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实用8篇)

    通过公益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从而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在参与公益活动时,我们需要注重专业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下面是一些公益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探索,

    2023年销售工作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撰写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学生在教学反思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供教师们参考和改进教学方法。销售工作心得体会篇一自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