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文轩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和规划,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要素。如果你正在为下一节课制定教学计划,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和教学方法。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一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二)、引路,学会“发现”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二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多媒体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 祸患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惭愧

幸亏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作声 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幸亏 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轻巧),可以(随心所欲 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三

这篇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旁“车”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由老师问向学生问转变。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理解“有趣”的意思。鼓励学生读题目质疑:是什么有趣的发现?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指导认读生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再相机补充达尔文的资料。读好“著名”。换词“有名,闻名”等理解达尔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四、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详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指导学说读好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从而领悟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填空:达尔文是()年前()国著名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3.指明学生回答,交流,理解:“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出示句子,再指导读句子,突出“要么……要么……”指导理解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形态,不是翅膀特别大,就是没有翅膀,没有第三种形态的。

4.指导句式练习:要么,要么。

5.如果你也在考察的队伍中,你看到这现象,你会觉得怎样?指导读好“奇怪”一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1.老师:达尔文看到这奇怪的现象,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标出一共有几句话,用符号标明。

3.指导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许多、反复、终于”认识达尔文做研究的认真态度,以及感受他做研究的刻苦精神。(你猜猜达尔文会捕捉多少虫子,怎么捕捉?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达尔文一词又一次进行观察考证,反反复复若干次。)。

(2)经过反复的研究,达尔文找到答案没有?答案是什么呢?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一找,并用“”画下相关句子。

(3)指明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句子,再指名分句子朗读,说一说每句话意思。

(4)模拟表演,理解句子。

学生分成三大组,一组翅膀特别大,一组翅膀小,一组没有翅膀。

老师扮成猛烈吹来的狂风,吹向第一组:第一组学生不动,老师问:你们怎么还没有掉进大海里去?第一组回答:我们翅膀大,能顶住大风,所以不会被你吹走的。

类似方法吹向第二组第三组,帮助学生感受小翅膀的顶不住大风,被吹进大海,而没有翅膀的根本没有飞行,藏在地上草丛里,自然也不会被吹走。

(5)学生再次回忆,老师板书,帮助学生深刻识记:

翅膀小的顶不住大风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顶住大风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活下来。

4.指导学生朗读时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

5.指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课题中的“有趣的发现”。老师简要介绍:适应大自然的就活下来,即所谓适者生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1.这一次太平洋的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达尔文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吗?老师谈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正是从达尔文的这次研究开始的,所以这个发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播放图片,了解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进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科学研究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板书:

翅膀小的顶不住大风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顶住大风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活下来。

适者生存。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

教学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五、课外拓展。

《红烛》。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醒呀》。

《七子之歌》。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孩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课后的《死水》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板书设计:

发现不是我的中华会见的是噩梦。

美丽理想的祖国在我心里。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五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感受语言的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幽默活泼的语言特点。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1、激趣导入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2、直奔重点,引导质疑

围绕“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提什么问题?

(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1)学生汇报。

(2)出示:“人是有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3)默读这几句话,看一看能不能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学生交流汇报

师:从你们的转述中,我们知道了这就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播放课件《胚胎的发育》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继续读书,看一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反复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似乎飞到哪里。”

(1)同桌合作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大胆想象

(2)“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 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3)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读中,男女生轮读。

(5)孩子们,你们有过类似的梦吗?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样的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体会得真好,收获真多!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

4、继续交流

(1)带着这个奇妙的问题,他们去请教老师。咱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2)此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好奇。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带着追根刨底的语气再读。

(3)他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地看鱼,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什么。

这是一个多么执着的孩子!板书:执着探索

1、过渡引读:费奥多罗夫经过思考、请教、推算,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课上得到了证实,“我的想法竟然和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学生齐读);师继续导读:听了老师的批评我困窘地说---------(学生齐读);师导读: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苍白,大步朝我走来。(学生齐读)。

2、师问:最后我被赶出教室我会想些什么?

(1)、学生答后打出课件

(2)、齐读打出的课件

(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引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书:幽默风趣

1、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自己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说。

2、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发现这艘充满创想的航船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练笔新时空:(课件出示)

8、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大胆想象 执着探索 幽默风趣

《童年的发现》这节课思路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首先通过复习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什么事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围绕这一规律作者写了哪些事?”抓住这一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阅读课文,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想象均得到发挥。汇报时配合多媒体课件,学生汇报到哪老师点拨到哪,并通过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学生也经历了一个阅读、思考、感悟的过程。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老师时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想像,让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有条不紊,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道了发展。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大胆想象、探究思考的启迪教育。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你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想象和表达的自主,他们会给你更多的精彩和感动。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六

【片段】。

师:大家的桌上都有个花篮,花篮里开满了美丽的小花,你们想跟这些花儿交朋友吗?

生:(兴奋地说)想!

师:可小花说,要想和它们交朋友,必须会认会读花儿上面的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认读十九个汉字。)。

师: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师:在刚才的认读中,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在这些汉字中,出现了几种偏旁?

生:我发现了这些字有月字旁,有足字旁。

生:我发现了当中有目字旁,有提手旁。

(师把写着该偏旁的小纸片贴在黑板上的机器人身上。)。

生:(争先恐后要求上台)从小盒子里“牵”出小淘气,把他们送回“家”。(贴在机器人身上。)。

(其余的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从花篮里拿出字卡,读一读,贴一贴,贴在机器人身上,比一比哪组贴得又快又对。)。

师:真棒,小朋友们都把小淘气安全地送回了家,你们为什么这样贴?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生: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生:我发现了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生: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生:我发现“扌”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

师:你们听老师读读顺口溜,想一想,这些动作怎么做?(师慢慢读一遍,边让学生看黑板上的顺口溜)“睁大眼睛、眨一眨、闭上眼睛睡着了;揉揉肩膀、扭扭腰、拍拍肚皮、捶捶背;蹲一蹲,跳一跳,跑一跑,天天锻炼身体好”。

(师再读一遍,生起立和老师一起边读边比动作。)。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字在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这一部分,大家读一读(师读偏旁,生读字)。

(出示带拼音的字认读,学生自读后小组合作读。)。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思维敏捷,纷纷抢答)这些字都有提手旁。

师:对了,这些字都有提手旁,都表示手的动作。这些字表示什么动作呢?在小组中比比动作,表演表演。(借学生的肢体语言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以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生:(兴高采烈地在小组中表演。)。

师:谁能上台来比比动作,组一个词并说句话,再把这些字送回家?(贴到黑板上的机器人身上。)。

生:我知道“拨”就是“红掌拨清波”的“拨”。(动作表演。)。

生:“小鱼用尾巴拨水”的“拨”也是这个“拨”。

生:我们想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表演“拦”。(两、三个学生表演。)。

(学生的合作表演赢来了伙伴的阵阵掌声。)。

师:提手旁跟手有关系,那么“吃”跟什么有关系呢?(出示“吃”,把字贴在机器人的嘴上。)。

生:(说出一连串含口字旁的字。)。

师:小小汉字真有趣,偏旁、字义有关系,勤动脑筋找规律,认识它后难忘记。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七

生:(兴奋地说)想!

师:可小花说,要想和它们交朋友,必须会认会读花儿上面的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认读十九个汉字。)。

师: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师:在刚才的认读中,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在这些汉字中,出现了几种偏旁?

生:我发现了这些字有月字旁,有足字旁。

生:我发现了当中有目字旁,有提手旁。

(师把写着该偏旁的小纸片贴在黑板上的机器人身上。)。

生:(争先恐后要求上台)从小盒子里“牵”出小淘气,把他们送回“家”。(贴在机器人身上。)。

(其余的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从花篮里拿出字卡,读一读,贴一贴,贴在机器人身上,比一比哪组贴得又快又对。)。

师:真棒,小朋友们都把小淘气安全地送回了家,你们为什么这样贴?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生: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生:我发现了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生: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生:我发现“扌”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

师:你们听老师读读顺口溜,想一想,这些动作怎么做?(师慢慢读一遍,边让学生看黑板上的顺口溜)“睁大眼睛、眨一眨、闭上眼睛睡着了;揉揉肩膀、扭扭腰、拍拍肚皮、捶捶背;蹲一蹲,跳一跳,跑一跑,天天锻炼身体好”。

(师再读一遍,生起立和老师一起边读边比动作。)。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字在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这一部分,大家读一读(师读偏旁,生读字)。

(出示带拼音的字认读,学生自读后小组合作读。)。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思维敏捷,纷纷抢答)这些字都有提手旁。

师:对了,这些字都有提手旁,都表示手的动作。这些字表示什么动作呢?在小组中比比动作,表演表演。(借学生的肢体语言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以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生:(兴高采烈地在小组中表演。)。

师:谁能上台来比比动作,组一个词并说句话,再把这些字送回家?(贴到黑板上的机器人身上。)。

生:我知道“拨”就是“红掌拨清波”的“拨”。(动作表演。)。

生:“小鱼用尾巴拨水”的“拨”也是这个“拨”。

生:我们想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表演“拦”。(两、三个学生表演。)。

(学生的合作表演赢来了伙伴的阵阵掌声。)。

师:提手旁跟手有关系,那么“吃”跟什么有关系呢?(出示“吃”,把字贴在机器人的嘴上。)。

生:(说出一连串含口字旁的字。)。

师:小小汉字真有趣,偏旁、字义有关系,勤动脑筋找规律,认识它后难忘记。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愿意听老师讲故事吗?

生:愿意。

生:真漂亮!

师:见过房子上的这些物品吗?

生:见过。

生:高兴的回答,能。

师:那么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拼搭什么,然后相互合作,拼出你们喜欢的造型!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每一种物体的形状。

拼搭期间:

(1)有的小组搭出了火车。

(2)有的小组搭出了房子。

(3)有的小组搭出了宝塔。

(4)有的小组搭出了高楼。

二、交流展示拼搭成果。

小组长介绍各自的造型名称:一组:我们小组搭出了火车。二组:我们小组搭出了房子。三组:我们小组搭出了宝塔。四组:我们小组搭出了高楼。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设计师!在拼搭过程中你们都用了那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内交流一下。

a、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b、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也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他们是正正方方的。

c、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皮球,面是弯曲的。

d、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圆筒,它的两头是圆的,上下一样粗,中间是圆的,很光滑,象个柱子。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形象,你们真聪明!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类吗?

生:能。

师:那你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把他们分开吧!

(1)有的小组分了4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2)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球)。

(3)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师在巡回的时候,给予个别指导,最后都归纳到按4类上(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三、全班交流:

师: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一下分类情况。

(一组、二组、三组)。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棒!教师那起长方体模型说:这类长长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正正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正方体;形状象柱子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形状象皮球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

四、教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五、小组合作探究:

师:在拼搭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玩一玩这些物体,比如说:滚一滚、摞一摞等,也可以下桌玩这些物体。

同学们有的在滚、有的在摞,玩的很高兴,很开心,教师参与指导。

六、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谁有新的发现?

a、我发现圆柱和球都能滚。

b、我发现球滚的最快。

c、我发现圆柱和球都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滚的快。

d、我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面和角。

e、我发现圆柱和球上都弯曲的面。

七、数学游戏,你说我摸。

用一个布袋,里面装上很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一个同学指出摸什么,另一个同学摸出来给全班同学看,全班同学当小裁判。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当班的知识,老师高兴!

八、知识反馈:

学生自主练习63页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九、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班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它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只要你们平时多观察,多交流,看一看他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十、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愿意当工程师吗?

生:愿意。

师:那么你们就努力吧,我相信你们只要有心信,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著名的工程师。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十一、课外探索活动:

同学们回家认真观察你遇到的物体那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下一节课时告诉老师好吗?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九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生字卡课文录音。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闯三关(1)抽读生字卡片(2)试读课文(3)指名读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四、学习部分生字。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词。

2、回忆已学内容,巩固“考察”词义,冠以全班考察员头衔。

二、了解现象,发现问题。

1、考察员们,你和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自读课文说一说。

“要么……要么……”换成“不是……就是……”帮助理解有趣现象。

2、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面对这种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请研究员们组成研究组研读地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1、小组研读地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思考:“经常刮大风、不会飞”“翅膀大、顶住”“翅膀小、能飞、顶不住”(相机板书)。

2、自主展示结论。

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展示结论。可能会采用的方式有:讲解、表演……。

指导用句式“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最终评学生们为“科学家”,得出适者生存的终极结论。

3、品味感受,感情朗读。

四、朗读全文谈收获。

教师介绍达尔文,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激励学生从自然界中发现有趣的现象,研究这些有趣的现象。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只要把主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三、写一写。

板书:

翅膀大。

因为翅膀小大风所以……。

没有翅膀。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

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然后跟读,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2、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3、“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你如何理解?

4、“噩梦”“噩梦挂着悬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为什么“总问不出消息”?

6、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补充: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五、请同学们朗读全诗,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指导: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学习时间]:0.5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五、课外拓展。

《红烛》。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醒呀》:

《七子之歌》: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孩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一

《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课文内容框架: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在不断增大,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设计有效的板书,教学《有趣的发现》也是如此。应该来说,这篇课文的复述更有赖于板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了:

发现。

特大翅膀。

没有翅膀。

小翅膀。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学第三小节,自己去找原因。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相机板书了:

大风吹来结果。

能顶住生存下来。

不会飞不大可能被淹死。

能飞却顶不住逐渐消失。

再根据板书重述一遍课文内容,显得比较容易,孩子们也理解了刚才的疑问。

根据板书,让孩子们用文中的“因为……就……”、“因为……也……”来进行表达,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再理解的过程,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我让6个小组的孩子自由选择任意一种昆虫,进行大风吹来时的不同结果的表演,并进行了相关的提示,比如一人表演风,一人解说,其余人表演时注意表情、手臂等,孩子们进行了彩排,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尽情的情境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欢乐,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后记:后来布置孩子们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们都反馈过来,说将得很到位,表述与课文内容相差甚少,而且还有动作表演。所以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活动的课堂,在快乐中提升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过程,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二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三

生:愿意。

生:真漂亮!

师:见过房子上的这些物品吗?

生:见过。

生:高兴的回答,能。

师:那么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拼搭什么,然后相互合作,拼出你们喜欢的造型!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每一种物体的形状。

拼搭期间:

(1)有的小组搭出了火车。

(2)有的小组搭出了房子。

(3)有的小组搭出了宝塔。

(4)有的小组搭出了高楼。

小组长介绍各自的造型名称:一组:我们小组搭出了火车。二组:我们小组搭出了房子。三组:我们小组搭出了宝塔。四组:我们小组搭出了高楼。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设计师!在拼搭过程中你们都用了那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内交流一下。

a、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b、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也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他们是正正方方的。

c、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皮球,面是弯曲的。

d、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圆筒,它的两头是圆的,上下一样粗,中间是圆的,很光滑,象个柱子。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形象,你们真聪明!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类吗?

生:能。

师:那你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把他们分开吧!

(1)有的小组分了4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2)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球)。

(3)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师在巡回的时候,给予个别指导,最后都归纳到按4类上(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一下分类情况。

(一组、二组、三组)。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棒!教师那起长方体模型说:这类长长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正正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正方体;形状象柱子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形状象皮球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师:在拼搭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玩一玩这些物体,比如说:滚一滚、摞一摞等,也可以下桌玩这些物体。

同学们有的在滚、有的在摞,玩的很高兴,很开心,教师参与指导。

师: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谁有新的发现?

a、我发现圆柱和球都能滚。

b、我发现球滚的最快。

c、我发现圆柱和球都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滚的快。

d、我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面和角。

e、我发现圆柱和球上都弯曲的面。

用一个布袋,里面装上很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一个同学指出摸什么,另一个同学摸出来给全班同学看,全班同学当小裁判。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当班的知识,老师高兴!

学生自主练习63页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同学们,今班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它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只要你们平时多观察,多交流,看一看他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同学们愿意当工程师吗?

生:愿意。

师:那么你们就努力吧,我相信你们只要有心信,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著名的工程师。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同学们回家认真观察你遇到的物体那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下一节课时告诉老师好吗?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四

课文《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果。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生:树上有许多毛毛虫在吃树叶。

师:哦,你们找到了树叶不见了的原因,这是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现在再去看这棵小树,又看见了什么?

生:树叶长出新芽了,虫子不见了。

师:这是你们的又一个发现。

(师板书——发现)。

师:“发现”的意思就是——。

生(抢着答):就是看见的意思。

师:对,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说的发现就是“发觉、看见”。我们对小树的观察。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是虫子吃掉了树叶。那么课文题目也是“有趣的发现”,课文里讲了怎样一个有趣的发现呢?究竟发现了什么?如何的有趣?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简短的过渡语导入本课的教学。)。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课文的第一节介绍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什么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又接着这样问:为什么说达尔文是为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会换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想象自己处于现场,我与科学家达尔文一起观察事物。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而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用“想——说——做”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

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由于学生非常投入:“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种吃旁小的昆虫的,怎么会在这个岛上就看不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而活泼。

三、拓宽语境,鼓励质疑。

学生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教师要善于摆正与学生相对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踊跃提出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提倡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师生谈话轻松。教师的提问以启发式、商讨式为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谈、议自由,以开拓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体现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变语文教学课堂为思维与各类活动的天地。

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已经不再需要那样“努力”地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了,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的时候,他们应该都能体会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在上述操作中,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目标前进着。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旁“车”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由老师问向学生问转变。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理解“有趣”的意思。鼓励学生读题目质疑:是什么有趣的发现?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指导认读生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再相机补充达尔文的资料。读好“著名”。换词“有名,闻名”等理解达尔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四、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详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指导学说读好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从而领悟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一、 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填空:达尔文是()年前( )国著名的(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3.指明学生回答,交流,理解:“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出示句子,再指导读句子,突出“要么……要么……”指导理解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形态,不是翅膀特别大,就是没有翅膀,没有第三种形态的。

4.指导句式练习:     要么      ,要么               。

5.如果你也在考察的队伍中,你看到这现象,你会觉得怎样?指导读好“奇怪”一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1.老师:达尔文看到这奇怪的现象,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标出一共有几句话,用符号标明。

3.指导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许多、反复、终于”认识达尔文做研究的认真态度,以及感受他做研究的刻苦精神。(你猜猜达尔文会捕捉多少虫子,怎么捕捉?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达尔文一词又一次进行观察考证,反反复复若干次。)。

(2)经过反复的研究,达尔文找到答案没有?答案是什么呢?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一找,并用“  ”画下相关句子。

(3)指明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句子,再指名分句子朗读,说一说每句话意思。

(4)模拟表演,理解句子。

学生分成三大组,一组翅膀特别大,一组翅膀小,一组没有翅膀。

老师扮成猛烈吹来的狂风,吹向第一组:第一组学生不动,老师问:你们怎么还没有掉进大海里去?第一组回答:我们翅膀大,能顶住大风,所以不会被你吹走的。

类似方法吹向第二组第三组,帮助学生感受小翅膀的顶不住大风,被吹进大海,而没有翅膀的根本没有飞行,藏在地上草丛里,自然也不会被吹走。

(5)学生再次回忆,老师板书,帮助学生深刻识记:

翅膀小的 顶不住大风                  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 顶住大风 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活下来 。

4.指导学生朗读时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

5.指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课题中的“有趣的发现”。老师简要介绍:适应大自然的就活下来,即所谓适者生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1.这一次太平洋的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达尔文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吗?老师谈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正是从达尔文的这次研究开始的,所以这个发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播放图片,了解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进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科学研究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板书:

翅膀小的 顶不住大风   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 顶住大风 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活下来。

适者生存。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写出让自己兴奋的发现。

2、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能用语言文字较为通顺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学生调查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说清楚发现了什么,表达清楚发现的全过程及在发现中的感悟或者启示。

教学准备:

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针对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实验或制作中的发现,搜集与自己的发现相关的资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抛出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这支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这是谁发现的?想知道牛顿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吗?让我们快速浏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发现要去不断找奥妙等等)。

是啊!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谁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你们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吗?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筛选“发现”

1、哪个同学帮老师读一读积累运用六的习作的要求?出示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在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大家思考:你发现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板书:我发现了——。

3、小组同学拿出自己课前思考过的发现进行交流,看看那些发现最让你们惊喜。(师参与)。

4、小组汇报。(师随机归类为哪一类)。

三、口语交际,梳理“发现”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新鲜事儿,有生活中的,有学习中的,有制作小物品的,有做游戏时的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为你们的新奇发现喝彩!

1、出示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你有了“发现”?(根据课前跟学生的交流可以做些准备)。

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几种发现去提问:如班里办了个人图书馆,刮起了借书读书风。

又如家里卫生间因为厨房抽油烟机一开就泛臭气。

2、出示问题二:我很想知道你是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你的问题的?(暗示学生:你是不是像牛顿那样去做实验、观测和演算呢?如果不是,你又采取了哪些办法?)全班交流总结出:查找资料、动手做、反复观察、询问当事人等等。

4、出示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当时心里都有哪些滋味?

四、拓宽视野,提升“发现”

3、同学们想法还真深刻,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思想上的新发现写到作文里去,一定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自主习作,表达“发现”

1、提示写法。看,老师刚才提出了四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黑板,说一说如果要来写这次发现,哪些问题要详细写,哪些可以略写?板书。对,如果你的习作能够做到让人一读,就可以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就可以基本过关了。如果再注意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情境导入、详略得当、细致描写、过渡句和中心句妥帖、标点符号准确等等,那你就可以进军优秀作文了。

2、同学们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吗?你们能用多彩的笔把它写下来吗?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3、发现了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百宝知识卡,希望大家喜欢!课件出示。

百宝知识卡。

写作歌:写作之前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怎么样,一波三折写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表达方法求创新。

好词:惊奇新鲜事莫名其妙变幻莫测。

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博览群书奥秘。

佳句:

a、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b、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c、人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d、多思多问是发明的创造的前提,开动脑筋,我们准行。

e、相信科学,科学能破解生活中的秘密。

f、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名言:

a、千万人会说苹果会往地下落,却只有牛顿问其中的原因。——伯纳姆、巴鲁奇。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c、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叶剑英。

3、学生习作,教师适时点拨。看情况朗读写好的习作片断,全班点播展示成果。

六、结课。

同学们,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还有很多的惊喜等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发现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现象,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得到启示。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 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本课   。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2.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   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4.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5、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6、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工地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热门21篇)

    安全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意识,提高我们的安全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样本,可以作为写作参考。在2019年,本人作为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精选12篇)

    范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品质、代表性、时效性等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吧。杨胜。毕业两年,每学期都带两个班

    我的季节我做主字范文(18篇)

    在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独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推荐大家多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从中体会和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江山如画,四季唯美。每个人都喜欢

    税务局社会实践报告(实用17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式。请大家阅读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了解更多写作技巧。今年暑假,我在xx

    班级打闹的检讨书(精选20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自己。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检讨书范文,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关自我成长和思考的知识。尊敬的老师:您好

    祖国妈妈我想对你说大全(13篇)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发。今天是“祖国妈妈”54岁的生

    一念悲一念喜悲喜一念之间大全(18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韵律感,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以下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一念之间,或者在茫茫的扣子海中苦苦搜

    集团综合办公室后勤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提升写作和总结能力有所帮助。

    六一文艺汇演公布分数主持稿(精选20篇)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不仅是为了展示我们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提高自己。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精彩视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启发。合:大家节日好!女:弹去

    村官的个人辞职信(优质17篇)

    辞职信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雇主传达个人离职的意愿和原因。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辞职信样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份满意的辞职信。县委组织部: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