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

时间:2023-12-20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一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4)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掌握故事情节,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教学策略】1.以诵读为切入点,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爱情是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两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进他们!二、问题设置1.检查预习:生简介《诗经》后教师补充。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5.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三、深入探讨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讨论。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明确:“蚩蚩”,忠厚老实,“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讨论。明确: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婚后姑娘性格是否变化?没有,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裂是表现出了决绝,刚强的性格。4.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学生讨论。明确: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5.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明确: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四、疑难探究1.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领会《氓》中第三、四章运用了“兴”的手法。学生讨论。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然后学生齐读此部分,加深理解。3.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学生讨论。明确:答案可以不同。(预设)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于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五、课堂小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六、作业1.背诵全诗。2.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七、板书设计氓。

王晓永。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二

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学生和内容分析:

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规范现代汉语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不管是文字研讨还是日常交往,叶圣陶先生总是以他的真诚、热情、宽厚关怀人,帮助人。尤其是对经历“wenge”创伤的“我”至善至诚,让“我”感慨唏嘘,心生感激。对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和简洁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语文规范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那是源于一位学者、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情到深处言至简,张中行先生把深沉的怀念、深挚的敬意、深远的忧虑埋藏在心底,以平易简明的语言回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叙述平实,但感情深挚。学生往往体会不到这样的情致,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既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又让学生习得写文章的规范。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品读题目。

1、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梳理内容。

过渡: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理解先生的苦心。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三

---我教《碑》文。

盐城市时杨中学周友喜224035。

初中教材有一文是李本深的《碑》,许多老师可能按单元教学的要求(小说的三要素)来处理的,那也未尝不可。但我看了这篇文章后,自然就联想起了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篇已学过的'文章。因为我发现两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决定采用对比阅读教学法来处理。

心理学家认为,运用对比律的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异同性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能从复杂的现象中迅速抓住实质。有比较,就有分析,比较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捷径。现结合《碑》文作一番说明。

首先,我让大家结合单元知识提炼出课文的相关比较点,即可比点有哪些。

其次,师生一起回顾了《七根火柴》中的要点:

时间与地点:红军长征途中的草地上。

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

主人公:无名战士。

事件: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

手法:以小见大。

主旨:歌颂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接着,我让大家阅读《碑》文,让大家对照《七根火柴》一文思考本文的要点,学生很快就找出了这几点。

时间与地点:红军长征途中的云中山。

人物:将军,军需处长和爬雪山的战士们。

主人公:军需处长。

事件:军需处长将棉衣都给了战士,自己一无所有。

手法:欲扬先抑。

主旨:歌颂红军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

通过提取要点,对比阅读,学生很快理清了线索与结构,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事后,我结合新课程改革作了一番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要联系教学实践,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可以将许多原本复杂的教学程序简单化。去掉烦琐,既解放了教师,也解脱了学生。因为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的存在,使得原本充满生机与趣味的学科教学有点沉闷,有点枯燥。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了不误人子弟,我们还是尽快改革吧。有改革,才有创新,才有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出现。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四

更多更新资料: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

(一)《曹刿论战》。

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2、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解词:掏“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二)《〈孟子〉二章》。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则使人委靡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解词;发:被任用;举:被举用,被选拔。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拂乱:使……颠倒错乱。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担子交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饿瘦,身受贫困之苦,并用种种行动使他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词:所以: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同“韧”,使……坚韧;曾:同“增”增加。

翻译:所以用来使他的思想惊动,性情坚韧起来,不断增长才干。

5、人恒过。

解词:恒:常。

6、困于心,衡于虑。

解词:困:困苦;衡:同“横”阻塞。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词:征:验;发:显现;喻:明白。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词:入:国内;拂:同“弼”辅佐;出:国外;患:侵扰。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能够辅佐君主的贤臣;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国家通常会灭亡。

(三)《愚公移山》。

1、年且九十。

解词:且:将近。

2、面山而居。

解词:面:面对。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解词::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翻译:苦于北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

4、聚室而谋。

解词:谋:商量。

5、指通豫南。

解词:指:同“直”,一直。

6、杂然相许。

解词:许:赞同。

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解词:以:凭;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

9、且焉置土石?

解词:且:况且。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0、投诸渤海之尾。

解词:诸:之于。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子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词:易:交换;始:才;反:同“返”,往返。

翻译:冬夏换季(一年),才往返一次。

13、甚矣,汝之不惠。

解词:惠:同“慧”,聪明。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解词;固:顽固;彻:通达。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解词:穷匮:穷尽;苦:愁。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增大,何愁挖不平。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词:亡:同“无”,没有。

17、帝感其诚。

解词:诚:诚心。

18、一厝朔东。

解词:厝:同“措”,放置。

19、无陇断焉。

解词:陇:同“垄”,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四)《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军队。

翻译: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值:遇到。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20、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更多更新资料: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五

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性恶论”是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2、关于“(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周锦华)。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况认为蟹性浮躁,心不专,自己不能挖洞,没有蛇鳝的洞穴就不能安身,这是不符合蟹的生活规律的。据老农说,蟹是会挖洞的。生物研究者说,蟹会挖洞,蛇鳝也会挖洞。但蛇鳝是利用天然的缝隙,用头钻进去,转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穴的。蟹偶尔存身于蛇鳝之洞穴,并非自己不会挖洞,认为蟹不会挖洞,是观察不全面造成的错误认识。(摘自《〈劝学篇〉正误》,1963年12月7日《文汇报》)。

七、文化——作业:

引用荀子的话,并采用比喻、对比论证,来写一段话,论证学习的重要性,来劝劝你这个学弟吧!

【板书设计】。

劝学。

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为什么?学习作用——知明而行无过。

怎么办?学习方法——善假于物、积累。

学习态度——坚持、专心。

论证方法:比喻对比。

语言特色:对偶排比。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六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我省试用已近三年。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提高其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我们认为,以文言实词为重心,是抓好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为何要以文言实词为文言文教学重心?

首先,这是由以单音节为主的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众所周知,文章是由语言符号(文字)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之所以成为有机整体,说到底,主要依赖的是实词的组合(词序),而虚词只起联结的作用--这一点,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皆然。有人将实词喻为建筑中的转瓦木石,将虚词喻为灰沙泥浆,正形象地说明了两者的地位、作用。再者,文言实词在任何一篇文言文中所占比例,也是处于绝对优势的。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许多实词的意义不甚明了,就无法读懂;而虚词,对于读懂一篇文言文的重要性,却远非如此之大。--至于对虚词意义、作用的把握,说到底,还得归于对实词的意义的把握(见下文所论)。所以,我们以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其学习课程较多(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及计算机等),文言功底相对较薄,既已掌握的文言实词数量较少(就其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情况下,在新教材所收文言文难度较旧教材更大(这是有目共睹的)的前提下,努力从教与学两方面下工夫,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三年)掌握尽可能多些的文言实词,正是现实的要求。

实词的重要性还集中体现在与其它文言基础知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上。

实词本身就是一个音、形、义的综合体,抓住实词教学,就是抓住了这三方面的教学,就扫除了理解文意的主要障碍(虚词数量少,姑不论)。由此往上,可推及文言句子(主要是句意)、文章层次乃至全篇的思想内容等;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也均与实词紧密相关。至于虚词,其作用、意义虽不可忽视,但归根结底,对虚词的把握绝然不能不顾语句的意义而去硬性记忆或只关注虚词的形式(字面、所处位置等),只能且必须依据虚词所在语句的含义去加以揣摩、把握。--有关理论告诉我们:虚词所表示的种种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因果、转折、条件、假设、目的关系)、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对形容词、动词的修饰限制,对处所、时间、原因、方式、对象的引进以及同词、短语、句子的连接等,无一不建立在实词的意义基础之上,虚词只是使这些关系、语气等等更加显明或更加精确些而已。可见,只有抓住语句中的实词,了解语句的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把握虚词的用法、意义。要言之,提倡以实词为文言文学习的重心,并非置虚词于不管不顾之地,而恰恰是为了更好、更合理地学好虚词。

由于上述种种考虑,我们才确定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实词为重心,以点带面,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以期获得更好些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方法的探索。

为使上述设想获得一定效果,我们在教学新教材文言文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讲清文言实词如前所述的重要性之外,还尝试运用如下一些方法。

1、内主外辅,抓定数,求扩充:

根据“大纲”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等要求,我们确定“内主外辅”的原则,抓实词训练的定数(150个),并探寻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扩大掌握实词数量的可能路径。所谓“内主”,即以新教材为主要训练材料,在反复阅读、背诵的过程中,强化实词训练,逐次推进,力争使学生早日“达标”--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所谓“外辅”,即以推荐课外阅读文言文(含诗词)为辅助手段,在增加学生阅读文言文量的同时,使其文言文语感得到增强,并尽可能于此过程中自觉地掌握一定数量(教师不作严格限制)的课内未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为此我们除了将“大纲”后“附录三”中所列《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当然后二者非严格意义上的文言读本)推荐给学生外,还增加了《古文观止》这一旧时流传极广的读本,并《唐诗三百首详释》(喻守真)、《宋诗选注》(钱钟书)、《宋词选》(胡云翼),作为上述书目的补充,让学生于课余抽时间选读。

2、“排除法”: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实词,有些会是相当生疏的,甚至令人不知所云,遇此,学生往往会对文言文学习失去信心--这样,对前述文言实词的基本训练就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要使学生增强信心,就必须使他们学而得法,学有成效,方利于上述的基本训练。为此,我们提出“排除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将实词大致分为“基本词”、“名称词”、“生僻词”、“常见实词”四类,让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常见实词”上。这种分法当然仅仅是为了实用,学生易懂,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1)所谓“基本词”,即指那些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学生一望可知,故不必作为知识点去学,可以“排除”之。(2)“名称词”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如果说得细一些,就涉及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中为名词分出的十一小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对于这些词,窃以为高中学生只要了解即可,无须深钻(但我们决不反对学生对此进行深入地钻研),当也在“排除”之列。其中,如果遇到一些与文意密切相关的名词(如人事类),教师只要讲清楚,相信学生于理解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3)“生僻词”较少,在文言文尤其是“浅易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小,阅读时可借助注释或查字、词典去加以了解,不要求掌握,也就可以不把它“放在心上”、“排除”在学习任务之外了。以上三类词,都不应成为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将它们轻卸一旁,将精力集中于常见实词的训练上。

3、联想法;

中某一实词的具体含义。如果在平时,尚可借助字、词典去查寻,但在无工具书的情况下(如考场上),如何推敲、确定词义?我们提出“联想法”,即:根据给出的单音节实词,推想出含有这个字(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一般应为双音节)词--宁可推想得多些,不宜过少--再从推想出的双音节词中挑选,以“可以带入该词所在语句使该语句得到最合理准确的解释”为一般原则,对挑选出的双音节词加以推敲,从而确定一个最佳的双音节词。进一步,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也可在此基础上,再推想出虽不含有原单音节实词(或字、语素),但与已推想出的双音节实词中的某一个在意义上有关联的新的双音节实词,以增加上述选择的命中率。如: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欲确定上三例中“节”的准确含义,可按照上述“联想法”推想:

节--竹节、礼节、节制、时节、节操、季节、骨节、节拍……。

经敲定,可定:(1)骨节;(2)季节;(3)节操。

但如要解释“增收节支”中“节”的含义,还须进一步推想:节制--俭省。“俭省”与。

“节制”关联较紧,合乎原成语“小语境”,可确定。

文言实词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需不断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抓住实词训练这一重心,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有希望的。

安徽省庐江中学语文组。

汪业煌。

201月26日。

[以实词为重心,抓好文言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品读语言。

本文是否做到了叶圣陶主张的“简明如话”?请找出具体例子,并赏析。

教师先介绍范例: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虽然一些用词充满文人气息,但整体节奏是口语化的,尤其是“念,顺口,……就是话”部分,句子短促,语气感强。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

教师及时补充,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三、语言运用。

接下来看看大家对“简明如话”主张理解得如何。对“雪下得大”,这里有三种表达:“大雪纷飞”“大雪一片一片纷纷地下着”“那雪正下得紧”。联系“简明如话”主张,你认为叶圣陶先生会最欣赏哪一种表达?那你自己最欣赏哪种呢?均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

教师及时补充:“那雪正下得紧”出自《水浒传》,“紧”字倒很接近现代江浙一带口语里“凶”“猛”等用法。

和叶圣陶主张相近的鲁迅认为,“那雪正下得紧”虽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自然”“熟练”)却好得远了。

鲁迅反对“作文章”的“作”,“作”了会生涩,格格不入;但虽然太“作”不行,不“作”却又不行。他主张的特别的语言是“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

四、阅读拓展。

[屏显“叶圣陶轶事”]。

五、总结。

从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事件细节来看,章先生为他改字的寓意“圣人陶钧万物”可以说几乎实现了啊!而我们这些平常人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也要尽力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作风。

板书:

宽于待人“描标点”“不耻下问”“举手打拱”

严于律己“简明如话”主张(自然、简洁、恳切)。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想象体会《迢迢牵牛星》的情趣。

2朗读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

3比较两首诗在写法和情感抒发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迢迢牵牛星。

一、新课导入: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它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投影1,共4张)。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投影2,标题)。

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投影3,标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这一诗一词。

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们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害得我们的织女啊,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初步感知文章:

1.录音示范(听后不作评价,只求留下初步印象)(投影4,定格画面,原幻灯片1)。

2.自读《迢》诗三遍。

要求:第一遍正字正音,第二遍疏通字面意思,第三遍想象画面。

3.重点词句疏通。

迢迢皎皎。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根据文章的思路,自选视角,复述故事。

提示:(根据原诗思路和视角)远远地望着那颗耀眼的牵牛星,再看看旁边那颗皎洁的织女星。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正伸着纤纤细手,噼里啪啦、毫无心思地拨弄着那织布的梭子。眼泪伴随泪水,叹息声伴随机杼声。一天了,没织成一匹完整的布。银河的水又清又浅,我和她相隔又有多远呢?咫尺见,却只能隔河相望。

(3、4问题显示在投影上,投影5)。

5.请学生根据描述的画面,朗读诗歌。同时出现有错的诗歌原文。(投影6)。

三、鉴赏品味。

“默默”与“脉脉”比较。

默默无语:一个词,一种心理状态。

画面:夜空月光下,河水滔滔。女子立于河边,默默无语。她在想什么呢?一年来的苦苦煎熬还是过去短暂相会的蜜甜与温柔?可是那个狠心的人怎么还不来?看着这样的女子,不禁让我们心生悲情。

小结:相见不得的别恨。

脉脉无语:两个词语,一种神态,一种心理。

画面:咫尺也成天涯,银银月光下,你的眼睛是那样明亮动人,你的脸庞是那样清晰迷人。仿佛伸手可及,却只能隔河相望。有情人不能执手相伴,让人同情。

小结:相见而不能相会的离愁。

四、咀嚼回味。

根据意境,齐读诗歌。

提示:语调、语速、节奏等。

鹊桥仙。

一、过渡导入新课。

二、朗读示范(录音)(投影7,题目,原词,声音,画面,)。

三、感知文章。

1.根据学习《迢》诗的步骤,自学此词。

2.问题:假如男女生分成两组配合诵读,分别应读哪些句子?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投影8)。

(提示)上下两片,每片五句,结构近似。五句话中,上下片前三句侧重写景抒情,应读得柔缓些;后两句侧重议论,应读得稍重有力些。

四、品悟意境。

它就在诗的意境中。那何谓意境?所谓意境,是合景和情而言的,能够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

下面,我们就从景和情入手,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探究它的意境。

分析过程。

[引]刚才,男女分组朗诵了这首词,词的上下片1---3句是属写景抒情句,4、5句则属于议论句。下面,我们就先疏通。分析每片的1---3句,然后再体会4、5句的.议论句,怎么样?(先疏通每片1---3句,然后一起拟定四字语的小标题,得出该词的板书设计)。

五、点拨升华。

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六、歌曲欣赏。

鉴赏比较。

问题:比较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异:《迢》诗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词却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逾爱情的赞颂。

拓展延伸。

“七夕”已演化成了中国的情人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许多传统的节日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请以“‘七夕’与当代文化”为课题。收集资料,完成一篇小论文。

附:板书设计。

佳期相会。

两情久长。

相见难别亦难。

不在朝暮。

依依惜别。

附: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九

1、学会百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退位减法算理、连续退位。

课间,你们常做的`一项活动就是跳绳,板书课题。跳绳也是我们体育课要测查的一项。说说你的跳绳成绩。(请3-4名学生说一说)。

: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统计表。

小东小红小亮。

62下48下70下。

1、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2)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比小亮少跳几下?

2、这些问题你会解答吗?

板书:62-48=。

咱们先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

自由回答,追问:你这样估计有什么根据?

3、62-48到底等于多少?你能准确的算出来吗?试着独立计算结果,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1)62-40=22。

(2)62-50=12。

(3)62-42=20。

(4)68-48=20。

22-8=1412+2=1420-6=1420-6=14。

(5)用竖式计算:

板书:

62。

48。

强调:

14各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十,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用5-4=1。

4、用竖式解答:70-4870-62。

板书:100-48。

学生试着自己解答,小组讨论,汇报。

50+2=5251+1=5250+2=5260-8=52。

(5)竖式计算:

板书:

100。

48。

请学生把计算过程讲一讲。

52。

跳绳。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课后反思: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用具:

鲜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

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6)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9)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一

[学科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扩词,自主积累词语。

2.会写8个字,做到书写工整。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想好再做的道理。

[延伸渗透目标]。

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通过城市设计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与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几幅漂亮的城市设计图、录音机、钢琴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显示一幅城市设计图)小朋友们,这座城市美吗?

2、小朋友,能说说美在哪里吗?

3、这幅图是浩浩小朋友设计的.。今天我们要学习21课《城市设计师》。

4、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想读课文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用铅笔划记不认识的字。

3、向同学、老师请教自己不认识的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评议。

5、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选择你最喜欢的字教给大家。

3、教师领读生字、新词。

4、开火车认读生字、扩词。

5、今天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能用你最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吗?

如:盛开公园里,鲜花盛开,美极啦!

6、送字宝宝回家。

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扩词。

2、猜字游戏。

3、识字挑战赛。

二、通读课文。

1、小组合作读课文,四人轮读,互相评议。

2、小组展示读。

3、齐读课文。

4、书上哪几句话写的是浩浩设计的城市,请你划出来。

5、齐读这几句话。

6、这座城市美在哪?我们生活的城市怎样?

三、我当城市设计师。

1、师:拿出画笔,把你心中的美丽城市画下来吧!

2、教师里放着舒缓的音乐,同学们在自由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才、市、台、各、式、齐、计、列)指名读,扩词。

2、小老师带读。

3、(出示田字格)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三、说话练习。

1、(出示词语卡片)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生字抄两个,组一个词。

3、在电脑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城市图。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字词教学,重视词句的训练。课文通俗易懂,不要过多地讲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通过我们生活的城市与浩浩设计的城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环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绿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并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城市图,发展学生的环境意识。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胎生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你知道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检查预习情况)对鲸的了解。

2、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鲸》。

3、齐读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归纳总结:

本课的问题?1、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2、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2、组织自学: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具体分析。

3、师生交流并板书。交流:

1、鲸的知识:样子大、是哺乳动物、种类、食物、呼吸、睡觉、胎生。

2、采用方法: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法作用:准确、直观、形象。

3、交流方法:画画、朗读、表演。

三、练习。

快速读课文从课本中或课外搜集到快速读课文。

的有关鲸的资料以“鲸的自述”的练习。

形式给大家讲一讲。交流。

四、作业。

选择;

1、把你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制成小报。

2、根据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你也写。

一篇你喜欢的小动物。

五、板书:

样子大列数字、做比较。

哺乳动物。

种类分类别。

食物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生活习性呼吸打比方。

睡觉(准确、直观、形象)。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三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2.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四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五

本文的题目是《天马》,当一看到这个题目时,自然我们就会产生疑惑,这是一只怎样的马?为什么要称其为天马?顺其疑惑,便开始了对文章的解读。

《天马》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本文虽然是一片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但是在我看来,它还带有淡淡的散文气息,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文中准确、科学、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1、第一自然段,开篇点明“天马”是我们旅游局1983年确定的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2、关键词:确定。

本段语言简练,我重点抓住“确定”一词,理解“确定”的意思就是明确而肯定。那么在中国浩瀚的古文化遗址里,为什么对于选择“天马”作为标记,就如此明确而肯定呢?带着疑惑,随文解读。

1、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这个图形标记的来历——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刻工艺品描绘的;然后介绍了这件文物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2、关键词:轰动世界、结晶、珍品、杰作。

1、三自然段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

2、关键词:神形兼备。

(1)“神形兼备”:神是指神态,神气;形是形体、实体。兼备是指同时具备两个或者许多方面。在本文则是指天马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神态上都是具备的。

(2)我们经过图文对照不难发现,体现“神”的词语有:自由奔放、体态轻盈、动作协调,体现“形”的词语有: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如此坚硬的一个青铜器作品却能表现出这般的神韵,这正呼应出二自然段提及的它是“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

(3)那么本段的最后一句,“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自然就是看到艺术珍品所产生的结果了。

1、四自然段主要是从局部,细致入微的向我们介绍了天马的底座外形特点,以及它令人叹服叫绝的设计构思。

2、关键词:惊叹、叹服叫绝。

3、读到这,我们肯定要想天马的什么让人惊叹呢?

其一:构思,选择龙雀做为底座,美观。“马的一只后退,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其二:龙雀底座不单单是一个底座,不单单是一个支撑天马的支撑点,她更使整个作品融为了一体,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其三: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它是风神,飞行疾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无疑有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4、这样一个“金字塔”似的构思,却出于两千年前我国古老的劳动人民,也许刚才“惊叹”,那么现在就只有“叹服叫绝”了。“叹服叫绝”是指称赞而且佩服,忍不住连连称好。

1、五自然段也是从局部入手,介绍了天马头和尾的艺术处理。

2、关键词:随风飘动、璎珞、中国特色。

3、“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迎风飘动”简单的一个词,生动的使这个本为静态的艺术品活了起来,无疑对应了三自然段中的“体态轻盈”。

4、璎珞:璎珞一词,通常指佛像上的装饰。《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又作缨珞、缨络,即由珠玉或花等物编缀而成的装饰物,是印度富贵人家的佩戴物。《,《佛学大词典》说“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它既具有中国特色,既表现出了“天马”刚劲有力的特点,又不失其动态飘溢之感。

1、六自然段笔锋一转,介绍“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艺术造型设计构思的高超奇妙,更进一步地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涵的象征意义。

1、关键词:象征。

2、七自然段是在前面对“天马”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所在。可谓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四、

当我们对文章的每一自然段做了细致的分析后,起文章的结构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其一:一段:(一自然段)其二:一段:(一自然段)。

二段:(二自然段)二段:(二三四五六自然段)。

三段:(三、四、五自然段)三段:(七自然段)。

四段(六自然段)。

五段(七自然段)。

(备注:在第二种分段方式中,第二段可分为三层:1、讲述“天马”的历史以及艺术价值;2、“天马”的造型特点;3、“天马”名称的由来)。

以上我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了大概的分析,这是文章的明线。当然这篇文章还存在着一条暗线:

1、二自然段“震惊”——四自然段开头“惊叹”——四自然段结尾“叹服叫绝”。

三个看似都是表示惊讶的词语,却意思不同,所表达的程度也不同,准确的语言,生动的突现出人们内心的变化。刚出土的文物“震惊”了人们,内心的触动处于第一时间的震撼,当人们“走近”他观赏他时,不由得便发出阵阵地“惊叹”与称赞,观其表不知其意那是不够的,于是人们又“走进”它,了解它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构思时,除了了称赞更多是被其折服了。所以我说,作者的这三个词语用的恰如其分。

五、

1、说明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用来表述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规定、阐发和分析事理的。凡是用说明或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能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2、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说明性、知识性和客观性。它原原本本地说明事物“是什么”,写作说明文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在解说事物的时候,一般不过多地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极为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尊重科学本身。

3、说明文虽然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排斥议论、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些科学小品(或称科技说明文),往往用文艺笔调写出,也不可否认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就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这一点来看,并没有失去其主要特点。

4、说明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一类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前者重在说明事物的外形构造、方向位置、运转过程、生产过程等,后者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在一篇具体的说明文中,两者也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5、说明文也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一书中说:“说明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头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这段话,就讲了说明文结构的基本方式,其要求是言之有序,有条有理。在说明事物时,或由表及里,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或由概念到举例,或由此及彼,或由远及近,或由浅入深,或由质量到数量,或由特征到区别,或由因及果……。总之,要分主次、分层次解说事物的各个方面,给人以明晰的印象。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周密、通俗。即在用词、造句方面能准确无误地表述事物,能正确地运用专门术语和概念性语言。语言简洁明晰、干净利落、平实贴切,不拉杂,不堆砌形容词之类的修饰语。说明事物的语言必须恰如其分,恰如其实,没有疏漏,无懈可击。要多用群众中明白晓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性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喜欢看。只有说明文的语言做到了准确、简洁、周密、通俗,才能达到使人有所知的目的。

《天马》这节课从分类特点来说,是属于对实体事物的说明,重在通过外形构造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结构方面来讲,本文分主次,分层次介绍了“天马”。从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文章以说明为主,由于其特殊性,所以在说明说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故给人以淡淡的散文气息,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语言特点来说,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用词形象生动。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很好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性于客观性,是一篇极具特色的说明文。

文言文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六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文章,文章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运用排比句式,了解分号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本课主要采取了自读交流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悟桂林山水美如画这一画面。接着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练习写其它景物的写作方法。

cai课件,课文配乐磁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画面。

想一想:愿不愿和老师一块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一起去畅游这儿的山山水水呢?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动脑中浮现画面。

2、指名学生配乐朗读,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总的印象和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

4、师生共同参与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美如画。

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这桂林山水吧。

生:这里的山和水太美啦!我非常喜欢这儿。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我们祖国的山河是那么的壮丽美好,我多么自豪呀!

生:桂林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我,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

教学反思: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学习课文后的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喜欢的词语。

2、练习用相同句式来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写景的方法来练写描写其它景物的习作。

相关范文推荐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热门18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写作风格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评判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名人名言的解读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些智慧背后的深意。“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

    中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实用14篇)

    学校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它为我们规划了一条明确的学习轨迹。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总结学校的工作,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在20__-20__

    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书大全(17篇)

    学习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份学习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根据自身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我计划每天早上6点起床,进行40分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专题教育心得(优质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梳理重点,加深对于经验的领悟。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23年9月10日,各地校园共同庆祝第

    高中综评个人总结(专业18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调整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路线。在这些个人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也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思考方式

    安全工作个人总结汇编(热门18篇)

    写个人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进步和成长。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医师,是指受过高等

    化妆品销售协议大全(24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对于购买商品或服务是必要的,以确保交易安全和合法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表述,大家可以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在销售化妆品之前,应该先

    小学政教处学年度工作计划(专业22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也可以找到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教处的工作以“

    车辆转让合同正规(汇总19篇)

    在转让合同中,双方通常会约定转让的交付时间、付款方式及其他相关细节。来看看下面的案例分析,了解不同领域转让合同的具体应用和特点。为了明确旧机动车时买卖双方各自应

    高中生读书心得(精选19篇)

    读书心得是对所读书籍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提高。这是一本非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