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范文是一种对写作水平较高的作品进行筛选和推荐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精选范文,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提倡学科综合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学科综合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有效拓展审美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机会,同时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教师对于音乐鉴赏学科综合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盲目地开展学科综合教学。导致音乐鉴赏课上有越来越多的离题拓展,既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错误的引导。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应该坚持音乐为本,实行适当的延伸教学。
例如在学习《西藏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让学生对于民歌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掌握民歌的发展历程。同时可以对于西藏地区特有的文化进行研究,找到民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进行一些综合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起到很好的音乐鉴赏教学效果。
由于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缺少准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鉴赏教学实践中,有的时候会过于注重形式化教学,最终课堂教学氛围可能比较热烈,但是学生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音乐鉴赏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求教师应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努力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努力。
例如,在学习《国之瑰宝—京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鉴赏教学活动,但是不能只顾着活动的形式,应该更多地考虑音乐鉴赏的实效性,保证学生能够通过鉴赏教学有效提升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对于音乐美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京剧的小段表演,让学生把自己对于京剧的鉴赏和理解表现在表演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还能够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把握音乐鉴赏教学的基础上来表演音乐,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美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音乐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音乐教学更加注重体验,尤其是音乐鉴赏教学。音乐作为一种经验,需要通过知觉的方式来获得,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增强学习者对于音乐的感受和感悟能力。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接收到音乐更加有效的感染和感化。
例如在学习《第九交响曲》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获得更加有效的音乐体验,掌握最有效的音乐信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想象一些作者创作音乐的情景,然后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这种深入了解音乐和体会音乐的方式,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大大增加,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拓展教学容量,同时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教师应该避免过多使用多媒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多媒体中,从而影响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爵士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更多丰富的爵士乐作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欣赏素材,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教师应该把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认识到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的角色,从而集中注意力来让学生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在音乐鉴赏课上的学习,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增深,艺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专门的实践能力锻炼课。在学习了基本的鉴赏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课上展示自己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例如,可以谈谈自己对于不同音乐的深入理解,可以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演唱和弹奏,从而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鉴赏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音乐鉴赏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二
关键词:关键词句;音乐鉴赏教学;课件。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常规手段。虽然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都有与之配套的音乐课件,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层次学校生源状况差异、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自己制作课件是必要的,尤其是公开课及音乐课教学竞赛中。音乐多媒体课件中所用的许多音像素材、文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课件制作中能突出关键词的作用,往往能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起到等时增效的作用,必要性通过以下几点便能得出:
一、高中课程的整体状况。
尽管中国的教育在改革,但中国高中生的学习依然是辛苦和单调的,应试教育依然是不可回避的主题。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基本都在高一开设,高一似乎离高考还遥远,但高一的文化课是整个高中阶段最多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科目,每门功课都面临着上课、作业、考试的压力,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压力、重负荷状态,所以音乐课程除了实现本身的教学目标外,自然承担起了解压、放松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设计、课件中提炼文字部分内容,突出关键词,使讲解更加简练,对每周只能上一节欣赏课的高中生来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聆听音乐,而不是面对类似于其他课程长篇累牍的阅读文字和老师的讲解,也是一种减负增效的方式。
二、音乐艺术的特征和个性鲜明。
征……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可以用很多语言描述其特点,但有时主要的特点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便能概括,肖邦钢琴音乐“淡淡的忧伤”;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抗争精神”;勋伯格音乐作品“无调性”的色彩;德彪西印象派的“朦胧缥缈”;中国民歌中山歌的“高亢嘹亮”;小调的“细腻委婉”;号子的“粗犷有力、一领众和”……如果音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这些关键词的作用,肯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长久地记忆,也许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人生中高中阶段的音乐课,这些关键词会成为重要的回忆线索。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教科书由文字、乐谱、图片和视听材料共同组成,各部分紧密结合、整合配套。与教材配套的课件(cd光盘)每课都采用电脑多媒体制作,有良好的视听效果,给广大的一线教师平时教学提供了可以使用和参考的素材,但课件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是批量化的制作和生产的制品,()每一课的形式都比较单一和雷同,内容基本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陈列,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而且课件内容和形式是不可以更改和添加的。更主要的问题是课件中的文字部分基本照搬课本中的文字,关键的词句并不突出,如果机械地将课件演示一遍,不能突出重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族民歌》课件的制作,笔者充分运用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中已有的素材,先通过截图的方式,将可用的素材保存,然后进行二次整合,适当地添加素材和文字,并通过画圈、横线等方式突出关键词句,并以动画的方式出现,起到了强化教学重点、引起学生注意、加深记忆理解、减轻学习负担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制作平台就是广大教师平时教学制作课件常用的microsoftpowerpoint(版),上手非常容易,以下将通过课件截图的方式将突出关键词句的部分作展示。课件中突出关键词句图例(如右图)。
参考文献: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三
摘要:对于音乐的鉴赏是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在高中音乐中,要应用“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分析音乐家的创作手段,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方面的能力。下面就是讨论“对比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方法及作用。
一、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比。
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不仅要把当堂课的音乐内容进行串联,为了学生更好地说解,还应该把课堂上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音乐的风格分为很多种,如激昂热情、低回婉转、深沉悲伤等。在音乐课上,通过一节课中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例如,可以将中国的民歌、西方交响乐以及中西结合的交响乐在同一节课中为学生进行讲解,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聆听,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对音乐欣赏后的各种细节感受都记录下来,然后再由教师对这些细节进行讲解。以此将中国与西方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区分开来,对比之后,使得其差别更加明显。也可以选取中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或西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在风格上的差别。
二、不同演唱形式的音乐作品对比。
能力。
三、不同作者同名作品的对比教学。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歌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同一个作曲者对于同一个题材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利用不同作曲者的同一名称作品的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和音乐思维的自由性。例如,可以为学生安排欣赏莫扎特和亨德尔的《哈利路亚》,这首曲目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是属于基督教的音乐,亨德尔所作是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作品对于宗教的虔诚是非常明显的,那种对于主的赞美和忠诚溢于言表,属于完全为宗教服务的音乐;而莫扎特的作品就明显不同,其作品的歌词就只是由“哈利路亚”组成,在整首曲目中反复重复,利用不同的曲调对其进行演绎,可以说是在同一作品中的对比性演唱,使得整首曲目色彩丰富、变幻多端,已经可以说是脱离了其宗教歌曲的本质,使其成为一首独立的优美的歌曲。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种音乐体裁是可以做出不同的诠释的,这也就向学生表现出了音乐的多样性和自由性。
总之,对于高中音乐课程采用“对比法”来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喜好,更可以让学生对音乐加深理解,体会音乐家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能力。因此,在高中音乐课中采用“对比法”进行音乐鉴赏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与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四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dd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则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略)。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较成功之处就是将教材拓宽了,以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为导入,并贯穿全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普遍能接受并积极参与。
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五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六
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作品,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3.通过对作品风格的了解,熟唱作品主题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并熟唱作品主题部分。
【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
(一)范唱导入。
1.教师播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首作品,同时讲解关于作品的相关背景。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一种形式自由洒脱、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16、17世纪的幻想曲常由弦乐器(主要是琉特)或键盘乐器演奏,多用复调模仿手法自由发展主题。其后,幻想曲常作为赋格曲和奏鸣曲的前奏,与结构严谨的赋格曲和奏鸣曲本身形成对比。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快板。
2.教师简介歌曲背景:这首歌是根据电影《海外赤子》中的一首插曲改编的混声合唱曲。这首《海外赤子》反映了海外同胞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真挚情感,是十年**后一部受到群众喜爱的电影。
(三)深入探究。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主题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2.教师介绍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的作曲家格林卡。
米哈伊尔・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1833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作曲。返回圣彼得堡后,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为帝国圣堂乐长。1842年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1844年访问巴黎时与柏辽兹相识,后继续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间舞蹈节奏使他心醉神驰。1847年回国,之后又多次出国旅行。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岁。
3.教师播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并带领学生演唱作品主题旋律。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格林卡的歌剧作品《为沙皇献身》(即《伊凡・苏萨宁》),了解格林卡的作品风格。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格林卡是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的《伊万・苏萨宁》是第一部真正的俄国民族歌剧,在剧中格林卡将俄罗斯民歌的特色加入到了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的框架中。这部作品同他的另一部名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一同奠定了俄国民族歌剧的基础。所以称格林卡被尊称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罗斯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乐大师。
(五)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欣赏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以及他的作曲家格林卡,并让学生在课后去观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其他代表人物,下节课分享。最后在演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主题的部分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七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pular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
(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摇滚乐)”
(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八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九
1、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1、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录音机、打击乐器。
一、开始部分: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十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十一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丝竹相和》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
(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
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
(1)《三六》江南丝竹。
(2)《旱天雷》广东音乐。
(3)《行街》江南丝竹。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教后感。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十三
课标内容。
让学生理解爵士乐历史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布鲁斯、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基本关系,并能在已知音乐鉴赏的一般方式下情况下,懂得欣赏爵士乐。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描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2、熟练掌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的基本节奏型。
了解美国历史对爵士乐发展的影响,熟练把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熟练掌握爵士乐特点节奏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养成选择聆听和欣赏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的习惯。
2、通过聆听爵士乐这类经典流行音乐,启迪养成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与第13单元-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联系密切。本节内容设置丰富:运用ppt课件,教师示范演奏等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并且使其正确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乐的创作元素。
教学重难点分析。
从把握布鲁斯、拉格泰姆的.节奏特点来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爵士乐节奏型。
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乐上的任何新知识,都是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音乐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为了完善这一新知识,使它更为严谨,启发学生要考虑到爵士乐的创作特点,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才有可能完成创编、总之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三大探究活动:
一是借助美国历史探究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二是利用师生互动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节奏风格;
三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爵士乐节奏创编传统歌曲。
由旧引新,借助古典音乐发展和美国历史引出爵士乐雏形。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找出古典音乐的发展、美国历史和爵士乐之间的关系。
探究步骤:
古典音乐产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国的音乐现状和美国历史发展;
预期效果:能推导出布鲁斯、拉格泰姆的产生条件。
由旧引新,利用教师示范演奏,师生互动演奏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片段。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引出爵士乐起源。
探究步骤:
由教师请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学生共同演奏布鲁斯片段;
教师演奏拉格泰姆钢琴音乐片段。
预期效果:能顺利找出两种音乐的不同特点。
设计“知二可合一”的题目。
探究目的:通过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合二为一就是爵士乐。
探究步骤:
通过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乐的形成--融合了以上两种音乐;
爵士乐的创造者--爵士乐之父--阿姆斯特朗。
预期效果:学生马上抓住了爵士乐的特征。
精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14篇)篇十四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cd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