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十四篇(精选)

时间:2024-12-20 作者:储xy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通过对摩擦力一节的教学,我作了如下几点反思:

1、静摩擦是教材上没有的,但需要对学生进行补充。因为静摩擦发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实际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所以物体间表现为相对静止。静止是一种典型的平衡状态,静摩擦力的学习一是对二力平衡可作一个巩固,二是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起很大提高。

2、因为有静摩擦力的补充学习,所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时间有些紧张,可建议将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静摩擦力和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基础上补充适当练习并学习摩擦力的分类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3、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根据课本的要求是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运动,通过测力计拉力的示数间接地反映出摩擦力的大小,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有些资料就提到为了避免因不匀速对实验的影响,将用测力计拉木块改为拉木板,这样使测力计产生示数的力就是因为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从而使木块对测力计产生的拉力,所以测力计上显示出来的示数就是真正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而且改进后实验不受拉力是否匀速的影响。这样改进后确实对实验现象有更直观的表现,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加深,或者说初次接触很难理解,同时不利于二力平衡的巩固。所以建议还是采用教材所给方法。

4、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应多设计几个探究因素,比如接触面积、是否匀速等等。这对学生理解 摩擦力大小是有好处的。

5、在学完摩擦力后,可将力、弹力 弹簧测力计、重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作一次联合测试,以便综合了解学生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程度。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本节课将教材安排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去探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具体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课成功之处: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的时空。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②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存在着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设问和适当的分析归纳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有些学生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些学生用弹簧秤一端连接木块另一端固定后水平放置,再把木板放到木块下面匀速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对实验数据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处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集中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2、本节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①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物体速度无关的讨论时间较为少。

②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摩擦力这一节,摩擦力是我们初中阶段也是这一章要学习的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一种,下面我对这节课进行一些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们东、南两校几位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参加一个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并不像学生夹菜那样得心应手,引出摩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了搓澡巾与身体的摩擦,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等摩擦现象。教师还通过三个对比试验:1、把两手合在一起;2、两手离开移动;3、两手合在一起搓动,来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时,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来做,同学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不稳定,并且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弹簧测力计静止,抽拉下面木板或棉布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并通过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来研究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孩子们通过自己设计试验、相互谈论、合作交流、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试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这节课缺憾的地方,在讲解摩擦力这个概念时,应该先让学生分析总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产生摩擦力,然后教师再出示课件,这样学生感受会更深刻。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应再引深一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说一说。如学生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时,教师可以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冰面上打滑和水泥地面上打滑的区别,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意识。

在讲静摩擦力的时候学生对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很难理解,如果能够先让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即两物体接触并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样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了。另外还应该大量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实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下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那么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课改的核心是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三者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堂生活方式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度),〈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教学设计思路: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任务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1)教学重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会有以下特点:

1平时常能接触到相对地面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对运动与静止有初步认识。

2缺乏对参照物的认识,基本不懂“参照物”这个概念。

3不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1通关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证明我们是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的,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对运动的描述。

3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4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来判断骑车、小鸟等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5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举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相关应用。

7让学生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计高速列车活动站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提阿度。

2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5、教学过程设计

【运动的世界】

1、介绍宇宙

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出现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出现字幕: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字幕出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2、宇宙在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现星系图像。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2多媒体课件出现太阳系图像。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太阳系。中间有太阳,周围有行星围绕它运动。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师指示)

3多媒体课件出现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师:同学们再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教师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等自然现象。(可插入相关图片,亦可不要)

4多媒体课件出现大陆版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部的物质也在运动。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正是大陆版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

5多媒体课件出现动物奔跑图像(录像)。

师:请同学们看,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6多媒体课件出现一田径运动(短跑等)的录像

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田径运动的名称、内容)

师: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像(录像)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都在运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生: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板书:一、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描述的不同方式

师:人类既然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当然会对运动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对运动进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

(板书:二、运动的描述)

师:看看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先看画面(出现小船运动的画面),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船在运动。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 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首诗。

1多媒体课件出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画面图片和诗。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朗诵)

师:诗句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诗人是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的。

师:那么,音乐家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运动的?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体课件出现古琴曲《流水》的五线谱和音乐。

师:音乐家是怎样表现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的。

师:古今的画家都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来。下面请大家欣赏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变幻的星空的。

3多媒体课件出现梵高的画《星夜》

师:这幅油画通过旋转扭曲的形态变化、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浩瀚神秘,惊心动魄的运动世界。画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的。

师:那么,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的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师: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产生热现象)、电荷运动(产生电和磁现象)、原子核内部的运动(释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机械运动。

(板书:三、机械运动)

师: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出现字幕: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板书:1、定义)

师: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生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师:为什么汽车在做机械运动?

生1:因为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在做机械运动。

师:很好。那么,还有谁能再举出例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飞。

师:你又是如何判断小鸟在做机械运动的?

生2:小鸟相对树木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小鸟在做机械运动。

生3:老师在讲台前走动也是机械运动。

师:为什么我在做机械运动?

生3:因为老师在走动时相对房屋有位置变化。

师:说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运用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举出了些做机械运动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个物体做标准,来看看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第一个同学的例子,是地面;第二个同学的,是树木;第三个同学的,是房屋。(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不动的房屋、树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生:它们都跟随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以至银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机械运动。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研究机械运动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在物理学中,把前面我们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系。(板书: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既然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我们平时又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

1多媒体课件出现旧课本中《谁在动》的图像

师:这是一辆小车,车里有一个乘客(教师指示),这个乘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路边有一个小孩(教师指示);这个是司机(教师指示);他们都来观察乘客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汽车运动。当车运动时,司机说他沒动,反而路边的孩子赞叹他运动得真快。那么,你认为谁说的对?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学生分组讨论)

生: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厢作为参照物,看到乘客相对车厢沒有位置变化,所以他说乘客是静止的。而路边的孩子是以地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孩子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说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板书:四、应用)

师:我们先看下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一,出现字幕: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去了,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小姐),请您躺在床上让地球带您开始这次旅行把,您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于是告到法院,说商人犯了欺诈罪。问:如果你是法官,将如何审批?)

师: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商人犯欺诈罪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商人沒罪。因为你躺在床上时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而且速度还很大,每昼夜跑4万公里。当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躺在床上不动,还要寄钱给你;如果你在床上,会把钱寄给我么?

生3: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的旅行,是要离开家的,坐车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而没出门,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么?

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好。其实,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应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骗走的,他就犯了欺诈罪。那么,什么是旅行?人要离开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某地观光,这才叫旅行。也就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要有位置变化,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诈罪。这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里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应的物理知识。

师:现在再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而,出现字幕:问题二:在国外的一次汽车越野赛中,当飞快的赛车穿过郊外的村子时,村民十分高兴,他们向车手奉送西瓜。他们看准迎面飞驶来的赛车,轻轻地抛出一个西瓜,但是谁也没想到,西瓜落在车上,砸坏了汽车,使得车手受了重伤。为什么一个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师:为什么轻轻抛出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竞赛一下,看看谁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为冲击力很大。

生2:因为速度飞快。

师:谁的速度快?

生3:汽车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质量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轻轻抛出的西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结果又如何呢?

生:一样大。

师:村民轻轻抛出的西瓜,对地面来说,速度很小。如果汽车是静止的,那么西瓜相对汽车的速度还是很小,沒什么威力的。但是,汽车是以很快的速度飞驰而来的,如果西瓜不动,车飞快的开过来,与车不动,西瓜以与车一样大的速度飞过来的效果是一样的。西瓜质量很大,速度又那么大,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了。

师:再看问题三。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三,出现字幕:问题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边上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

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够抓到子弹呢?大家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因为子弹的速度、方向与飞机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样的。

师:飞行员能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说明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时飞行员的速度与子弹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以飞机作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以子弹作为参照物,飞行员也是静止的,即他们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师:由问题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来解决下这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四,出现字幕:问题四:快速列车速度可达到170公里/小时,若列车到站时要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将是很费时的。你能否想个办法让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师:(出现动画情景,教师介绍情景)这时站台,这是一列快速列车经过站台。现在,应该怎样解决上诉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的关键是“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学生分组讨论)

生:要让站台动起来。

师:对。那么要怎么动?对速度有什么要求?

生:速度与列车的要一样大,方向还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让它们报纸相对静止。

师: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列车和车站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要设计一个活动站台,当列车快要进站时,站台动起来,当站台与列车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时,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车了。

【小结】

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提点。

【形成性练习】

1、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6、板书设计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三、机械运动

1、定义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

2、参照物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应用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极多的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视听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给予学生一刺激,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若多媒体课件,那么在一些运动形式的展示中,将不好操作,经管可以用微缩模型展示,但由于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应该是不如多媒体展示的。

8、教学设计后记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开学初,代表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到西宁市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主要学习进行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__版》总体框架的解读,下面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

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物理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个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对一线物理教师提出的两点基本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在我国教育领域异常活跃的今天,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设探究情境

创设探究情境,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着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矛盾、困惑的智力背景易引起学生的探求倾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设计大量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起到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使课堂活跃起来。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片面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会忽略学生的个体适应性,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是消极的、被动的。因而我们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的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二、以学生为本

物理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变成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带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和实践。

三、合理启发

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一定要做到“启发得当”。“启发”是教学中永存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目前情况表明,启发有庸俗化、低层次化的倾向。课改中提倡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的表述化成很多支离破碎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搞得满堂课非常热闹,但没有丝毫思维深度,这就是启发庸俗化、低层次化的表现。

新的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作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性质,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注重科学与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不断地进取!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九

作为实验中学一名年轻的老师,我非常关注学校的每一步发展,也在努力的充实着自己,促使自己能有更大的能力来为学校为学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下面是我写的《初三物理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反思,我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我会努力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五、积极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针对传统封闭、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寻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该期尝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程式,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该教法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的状态特别的好--上课的指导思想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天天给学生在上课,都在上些什么?上完课学生有什么收获?平常所说的提高能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最近,看着班内孩子积极主动讲题的神情,我忽然有了对上述想法的解答: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传递积极的信号,让学生倍受鼓舞,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精神教学。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让学生积极成长的机会,如讲题成功了、受到表扬了等成功案例。

第二,教师要利用好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从来不是枯燥的,但前提看这位老师能不能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的思路飞出课堂。

第三,教师要重视思路教学,对物理来说,思路教学包括两方面:学习思路和解题思路。教师首先要提教给学生学习思路,具体来说如新课、复习思路等。以20__河北中考物理试题为例,甚至是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为例,每年的类型题特别的固定。如果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考试前把相关的问题如巧测密度、力学综合题等相关问题巩固住,不仅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能力将会有惊人的改变。另一点是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题思路关系到学生的前进距离,关系到学生成绩的高低,对物理来说每天的解题训练就是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在现阶段授课过程中,如果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步骤:所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怎样在试题中找到相关的规律?怎样在计算中巩固这相关规律。比如在考察杠杆平衡条件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个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实现了这一点,学生对待相关的物理问题就显得透彻了很多。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电学综合题中的电路分析、根据电流比找电阻比等。

提升后进生兴趣---复习课有感

第二节课在6班讲的是功和能和机械效率的相关例题,自己采用“建筑材料”做滑梯这一话题引入的。通过讲解这个现象,班里的很多孩子都有特别浓的兴趣,跟着我回答出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关概念,自己也趁着学生的热乎劲给他们讲解了什么叫能的转化,他们听的还是比较认真的。在讲解机械效率概念时,也是采用先讲相关概念,再进行试题练习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听进去,仅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走神现象。

这一结果证明了自己对成绩较低孩子的授课策略“采用身边典型的物理事例调动兴趣,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状态中学习”是有效的,在下次授课时应该尽可能的寻找这类素材。

虽然自己在本节授课中尝试了这种方法,但是一些孩子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乱说话和走神的现象。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觉得还是自己的授课没有引起这部分孩子的兴趣,或者说自己准备的素材与这部分孩子的水平不太适应,或者难了,或者容易了。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我觉得必须对这类学生摸一摸底(拿名单问问班主任,或者底下与这类孩子私下里谈一下),看一看他们的具体水平,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之后,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该停就停、表扬、检测---物理复习的一点体会

看着讲台下的孩子“艰难”的写着力学考试题,我忽然发现自己正在犯一个错误:净忙着给学生讲题,却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消化时间。这种“舍不得时间”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解题速度变慢了。

当别的老师正在一个劲的往前冲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把他们出现的错题真正的想明白呢?比如功率练习中与简单机械结合的部分,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如果能踏踏实实帮助学生把相关的原理分析清楚,肯定会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对于这个方案,自己准备进行实施。

在考试前,自己想给学生15分钟的自己复习时间,但是临时又想说点什么,于是就给学生讲相关的错题了,在讲的时候匆匆忙忙,语言飞快,也没能给学生讲出什么,纯粹就是给学生“对答案”。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索性提前给学生定位,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什么:对答案或讲题,或者干脆把时间都给学生自己支配。这样做之后,肯定不会出现囫囵吞枣现象。

在看着学生复习时,很多孩子的基本概念出现了错误,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回到家不积极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的(当然也包括教师课堂对概念的讲解)。针对学生不复习的特点,结合学生手中练习册比较富裕的实际,自己必须在最近的复习课上对学生的基本题进行检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提前复习的习惯。

当然,使用这种办法促进学生学习仅是下策,如果能把学生内心的动力激发出来才是上策。这一点提醒自己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真的行动起来去学习。

利用浮力巧测密度---几点遗憾

今天给学生讲解的内容是巧用浮力测密度,虽然有去年的课件可以参考,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没能够把课件上的内容调整成适合学生思考的思路,所以就放弃了使用课件。

在这节课上,自己遵从这样的思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原理公式引出测量,如果缺少相关天平和量筒,我们还能测量物体密度么?提示浮力知识与物体密度联系紧密,能不能利用浮力知识测一下物体的密度呢?这时就给学生引入相关试题了。

在第一班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反应比较及时迅速,课堂比较流畅。思考课堂流畅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试题中有相关的提示,学生的思考难度比较小,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但当自己翻开学生的试题笔记,对比自己的课堂,觉得有些地方让人感到遗憾:

首先,今天写的板书实在是太差,图画的有点歪,字写的不好,这样做可能难登大雅之堂。

第二,自己只是帮助学生讲解了一点试题,并没有给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提升,所以担心这样做是不是会降低学生的思考水平。

第三,这些试题大部分没有提前让学生思考,所以又觉得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通过翻看学生的笔记,发现孩子只是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没有记录相关的图形或分析过程,这又提示自己必须对学生笔记内容有所强调。

20__初三物理期末考试带来的思考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思考一下原因,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授课过程中效率不高,给学生讲的试题比较少。回想本学期的授课,自己每节课都落下一些内容,最后一算总帐,丢下了不少东西。在下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精简,只要是自己讲解的内容,学生必须做到听会。

第二,有一些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听讲并不是很认真,出现了低头脱离教师讲解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般成绩都下降了。针对这一问题,自己在下学期授课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要自己讲课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认真抬头看教师,而且要形成固定的听讲习惯。

第三,对一些成绩比较低的孩子没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早就发现一些孩子理解水平极其的低下,也发现个别孩子在课堂上迷迷糊糊,根本就听不下去讲。面对这些严重问题,自己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比如单独给这些孩子打印一些作业,代替统一留下的作业,或者对这些孩子的笔记记忆情况进行检查等。

第四,自己不能保证班级孩子的作业独立认真完成。每次自己进入班级里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孩子在匆匆忙忙的抄着作业。自己应该思考一下怎样对这个不良现象进行纠正。

第五,自己在教学中投入也不够,有一些分神的现象与做法。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了分神现象。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分析自己的教学和教育,不断的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十

为了推进本学期的新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我校“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计划,我校于20__年3月份举行了“立标、达标”的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立标课”老师淋漓尽致的表演让我学到了很多。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他们都能熟练驾驭、掌控课堂每一个环节,使他们的课堂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闪光点。

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我对此的理解是: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那么要使课堂能够高效,教学时,教师就必须协调好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才能使之和谐。和谐才能高效,这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上好一堂好课应该注意:

一、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交流一会,也应考虑在其中。

二、课上需要严谨的结构和轻松的氛围

1、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头三分钟,你就得抓住学生的心。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2、精彩的学习过程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并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3、细节的准确处理就是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教师要懂得微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上课时,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教师要善于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这样做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注重差异。高效课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三、课后需要认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挑战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本身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外在表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教师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参授课,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

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思想渗透: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3)相关知识介绍:

①人耳的结构与听力的关系。

②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③ 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3。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 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5)有一个足够长的钢管(两端开口),一个人在钢管的一段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如果知道声速,再给计时器,能知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6、37页1,2、3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二

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

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思想渗透: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3)相关知识介绍:

①人耳的结构与听力的关系。

②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③ 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3。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 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5)有一个足够长的钢管(两端开口),一个人在钢管的一段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如果知道声速,再给计时器,能知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6、37页1,2、3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反思总结篇十四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条件。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把凸透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博取众长,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在晶体的熔化实验教学中,由于试管不是很大,海波装的不是很多,持续加热温度升高很快,负责读数的学生来不及观察到实验现象,海波已经全部熔化,效果不好。在集体备课时,我把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同行给我指出在书上的实验装置上再加一只温度计放在烧杯中,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待达到55-60摄氏度时把酒精灯移开停止加热。用热水的余温给海波加热就可以了。小小的改动使实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深感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要使学生重视物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这样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在讲功率时,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模仿速度的教学方法,举例:爷爷和小孙女上楼,体重不一样,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轻易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在进行液化的教学时,我前一天布置对学生说:在自家冰箱里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冻一瓶矿泉水,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出现特别奇怪的现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

五、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最后,我想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作为教师,要促使学生从物理的研究方法出发,去学习其它的课程,从而达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 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反思(十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幼儿园教师培训反思总结十六篇(通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2023年反思工作态度的自我评价(通用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最新下属犯错领导检讨书(1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2023年打架检讨书5000字17篇(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打架检讨

    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总结(精选十四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

    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总结(精选十四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

    最新暑假劳动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记录心得体会

    2023年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最新安全教案的反思与评价(十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